公交线网评价方法简介

合集下载

城市公交线网评价参考指标

城市公交线网评价参考指标
高峰小时满载率
高峰小时满载率=主要线路高单向高断面通过量/车辆通过高端面的客位数总和*100%
换乘时间
换乘时间=乘客在换乘中的步行时间+候车时间
运营效率
公交客运量
公交客运量(人次)=普票乘客人次+月票乘客人次+包车乘客人次
高峰配车总数
高峰配车总数=高峰时段公交车辆总数
车公里载客量
车公里载客量=客运量/(配车总数*公交线路长度)
城市公共交通工程术语标准
城市公交线网评价——参考指标
准则层
评价指标
指标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
网络性能
线路总里程
运营线路总里程=∑各条运营线路的长度=1/2(上行起点至终点里程+下行起点至终点的里程+上下行终点调头里程)
线路网总里程=有公共交通线路经过的道路中心线总长度=运营线路总里程-∑重复的线路长度
线网密度
纯线网密度=有公共交通线路经过的道路中心线总长度/有公共交通服务的城市用地总面积
营运线网密度=公共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有点覆盖率=公交站点服务面积/城市用地面积*100%
平均换乘系数
(乘车出行人次+换乘人次)/乘车出行人次*100%
服务水平
平均运送速度
平均运送速度(km/h)=运营线路起点至终点里程/单程行驶时间*60
平均出行时耗
平均出行时耗=乘客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花费的时间

城市公交线网评价方法研究

城市公交线网评价方法研究
D N h — ig- HA G We— u U Q -h u I G S u pn ,Z N ih a,H izo -
( . si t fT a s ott n En ie r g Hee nv ri fT c n lg ,Hee 3 0 9,Chn 1I t ue o rn p rai gn ei , n t o n fiU iest o e h oo y y fi2 0 0 ia;2 An u rvn il . h iP o ica
由于 公共 交通 在城 市交 通 中 占有 举足 轻重 的地 位 ,对它 的研 究 已经成 为 国 内外 有关 学者 的重 要研
究 课 题 ,特 别 是 有 关 公 交 网 络 的 优 化 和评 价 _ l _ 本 文 将 运 用 最 新 的 交 通规 划 理论 与先 进 的计 算 技
线 性模 型 ,采用 数学 中的极 值 原理进 行求 解 ,整个 过 程力 求简单 、科学 、合 理 。
2 城 市 公 交 线 网 的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2 1 评 价 指 标 筛 选 原 则 .
术 ,结合 现有 城市 道路 系统 和公 共交 通运力 等 ,对 城市 交通 网络优 化 和评 价作 一研 究 ,并希 望对公 交 系统 的合 理 布局 、公交 运力 的优 化组 合 、系统 最佳
由式4中的计算值和表3中相应的等级范围可以得到该市的相应评价等级即该市公交线网的居民年乘公交车次数380280380180280100180100客运效率2825282025172017线网发展适应性9080907080557055沿线土地开发价8575856575506550土地利用吻合程8070806070506050行车准点率8575856075506050完好车率9080906580556555百车公里成本该指标与所评价地区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岗位数以及评价的时期等诸多实际因素有着密切关系故依据所评价地区的具体情况确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全员劳动生产率90communicationsstandardizationno12008issueno173communicationsstandardizationno72008issueno1792008年第179期jbh指标的考察值指标c1c2c3c4c5c6c7c8c9c10数据3862710830659897232151指标c11c12c13c14c15c16c17c18c19c20数据191200017880126163722313评价等级评价等级公交线网处于强可持续发展

城市公交线网评价参考指标

城市公交线网评价参考指标
城市公交线网评价参考指标
城市公交线网评价——参考指标
准则层
评价指标
指标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
网络性能
线路总里程
运营线路总里程=∑各条运营线路的长度=1/2(上行起点至终点里程+下行起点至终点的里程+上下行终点调头里程)
线路网总里程=有公共交通线路经过的道路中心线总长度=运营线路总里程-∑重复的线路长度
线网密度
纯线网密度=有公共交通线路经过的道路中心线总长度/有公共交通服务的城市用地总面积
营运线网密度=公共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有公共交通服务的城市用地总面积
站点覆盖率
站点覆盖率=公交站点服务面积/城市用地面积*100%
平均换乘系数
(乘车出行人次+换乘人次)/乘车出行人次*100%
服务水平
平均运送速度
平均运送速度(km/h)=运营线路起点至终点里程/单程行驶时间*60
平均出行时耗
平均出行时耗=乘客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花费的时间
高峰小时满载率
高峰小时满载率=主要线路高单向高断面通过量/车辆通过高端面的客位数总和*100%
换乘时间
换乘时间=乘客在换乘中客运量
公交客运量(人次)=普票乘客人次+月票乘客人次+包车乘客人次
高峰配车总数
高峰配车总数=高峰时段公交车辆总数
车公里载客量
车公里载客量=客运量/(配车总数*公交线路长度)
城市公共交通工程术语标准

城市公交线路评价系统

城市公交线路评价系统
平均运距=人公里/乘客人数 乘车距离=完成一次出行的乘车次数×平均运距
3.运营线路条数:是指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设置的固定运营线路条数。
运营线路条数=∑公交线路(条)
4.运营线路总长度:是指城市公共交通固定运营线路的总长度,是所 有公共交通主干线、快车线、支线、专线和早晚高峰线的长度之 和。
运营线路总长度=∑各条运营线路的长度

发展趋势 根据规划,5年后将建设4条快速公交线路,2020 年将再规划3条。5年内,还将在友谊大道、京汉 大道、徐东大街等主干道设置9条公交专用道。 届时,武汉公交线路将由现有的229条增至335条, 日运送乘客458万人次、占市民出行总量的30% 以上;内环线周边,居民步出家门不到300米, 就可到达公交站;电子站牌提示准确、候车时间 不超过3分钟、准点率达90%以上。
对向行驶比同向行驶专用线,在节省行驶时间和对乘客服务 水平方面有较大受益。当采用环形的单形线时,公共汽车优 先不但可以节省车辆行驶时间,而且可以节省乘客据70年代中期国际上4个城市有关道路标线的调查, 应用 在公共汽车专用车行线和其它车辆车行线之间的道路 标线方 法有以下3种: 用宽15~20cm的连续白线 用连续的双白线 用连续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路缘石做隔离带
城市公交线路
•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
• 公共汽车优先 • 武汉公交线路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
• 线路网的概念及主要形式
◆概念:公共交通地面常规线路网是指一个城市内 所有地面公共交通线路构成的网络。 线路的首末站、具体走向、中途设站和线路之间的 相互衔接,则是构成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四大要 素”。
◆主要形式:
5.运营线路网长度:是指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线路所通过的道路长度 的总和。
运营线路网长度=运营线路总长度-并行重复线路长度

浅谈智能交通公交线网优化策略与评价方法

浅谈智能交通公交线网优化策略与评价方法

浅谈智能交通公交线网优化策略与评价方法摘要:智能交通公交线网的优化是提高公交系统效率、减少拥堵、改善乘客出行体验的关键。

本文在对智能交通公交线网优化策略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适用于评价优化策略性能和效果的方法。

强调了综合评价的重要性,以全面衡量优化策略的性能和效果,并对公交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交通的高效运行做出贡献。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进一步促进智能交通公交线网优化策略的研究和应用,推动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智能交通;公交线网;优化策略;评价方法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为公交线网优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智能交通公交线网的优化策略旨在提高公交服务的效率、减少拥堵、节约资源并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然而,在选择和实施优化策略之前,需要有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来评估其性能和效果。

评价智能交通公交线网优化策略的方法应考虑多个方面的指标,包括客流情况、运行效率、环境影响和成本效益。

通过综合评估不同指标的变化趋势和程度,可以得出全面的评价结果,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1.智能交通公交线网评价方法1.1车辆运行指标包括运营车辆的正点率、平均运行速度、平均候车时间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公交线路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出行时间:通过统计乘客的出行时间,包括平均出行时间、最长出行时间等,来评估公交线网的效率。

出行时间的缩短可以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和满意度。

平均等待时间:乘客在候车点等待公交车的平均时间。

较短的等待时间可以减少乘客的焦虑和等待不便。

运力利用率:公交线网中的公交车辆的使用率。

高运力利用率可以减少公交车辆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接驳率:公交线网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率。

高接驳率可以提高公交线网的综合出行效果,减少乘客的换乘次数。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车辆运行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和分析,可以综合评价智能交通公交线网的运营状况和效果。

同时,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情况,选择适合的指标进行评价。

1.2线路覆盖与连通性评估公交线网的线路覆盖范围,以及线路之间的连通性。

公共交通线网的可达性与服务均衡评价

公共交通线网的可达性与服务均衡评价

公共交通线网的可达性与服务均衡评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公共交通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一个繁忙快节奏的城市里,人们对交通的需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

公共交通线网的可达性和服务的均衡性成为评价一个城市交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首先,公共交通线网的可达性是指公交车网覆盖范围的广度和深度。

一个好的公共交通线网应该能够服务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方便市民出行。

可达性的评价通常包括网络覆盖率、站点间距、服务时间和频率等因素。

一方面,网络覆盖率是衡量公共交通线网可达性的基本指标之一。

一个完善的线网应覆盖市区各个重要区域,包括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政府机关等。

同时,还应该考虑到人口密集区域、教育和医疗机构等需求更为集中的地方,以确保市民能够方便地使用公交出行。

另一方面,站点间距、服务时间和频率也是衡量公共交通可达性的重要指标。

站点间距应当合理,避免过于密集导致车辆拥堵和耽误行程,同时也不能过于稀疏,以确保市民可方便地搭乘公交。

服务时间和频率的灵活性也是评价公交线网的重要因素。

比如,在早晚高峰时段,公交车应增加班次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而在夜间或者节假日时,也需要有特定的运营计划来服务市民。

除了可达性,公共交通线网的服务均衡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服务均衡性是指公交线网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之间提供相对公平的服务。

它能够解决一些区域的交通资源不足或者分配不公的问题,确保市民之间的出行权力均等。

在评价公交线网的服务均衡性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区域性的服务满足程度。

在城市的不同地区,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方便地搭乘公交?是否有一些偏远地区或者贫困区缺乏公交服务?我们需要确保公共交通服务能够辐射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以满足不同地区需求。

其次是服务均等化的问题。

在城市中,是否存在一些富裕地区或者人口密集区的公交资源更为充足,而其他地区却缺乏相应的服务?我们需要确保公共交通资源的合理分配,把握好“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公交出行服务质量评价

公交出行服务质量评价

公交出行服务质量评价公交出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的便利性和公众的出行体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交作为主要的城市交通方式之一,其服务质量的提升对于改善居民生活和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准时性、车辆设施、司机服务和公交线网四个方面进行公交出行服务质量评价。

准时性是公交出行服务质量的基础。

准时性不仅意味着公交车能按照设定的时刻表出发和到达,也体现了公交运营管理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准时性的评价可以从公交车的发车频率和班车间隔、客流量、交通状况等因素进行考察。

此外,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GPS定位系统以及智能公交站台设计,公交公司可以更好地监控车辆运行情况,提前调度,减少等待时间,从而提高公交运行的准时性。

另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是公交车辆设施。

公交车辆的设施与舒适度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出行体验。

优质的公交车辆应配备舒适宽敞的座椅、空调、无障碍设施等,以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

此外,公交车辆的安全设施也是评价其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如逃生装置、视频监控系统等。

提升公交车辆设施的质量,可以提高乘客的满意度,增加乘坐公交的意愿。

司机服务是公交出行服务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司机作为公交公司的形象代表,其服务态度和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乘坐体验。

优秀的公交司机应具备驾驶技术熟练、礼貌待人、安全意识强等品质。

公交公司可以通过严格的司机培训和绩效考核来提升司机服务质量。

同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等技术,可以实时监控司机的工作状态,提供及时的服务改进和培训需求。

最后一个评价指标是公交线网的布局。

合理的线网规划和覆盖面广的线路设置可以提升公交出行的便利性和服务质量。

通过对城市的交通流量、居民分布、商业区域等进行科学分析,公交公司可以优化线网结构,提高线路的覆盖率和车辆频率。

此外,应与地铁、轨道交通等畅通联络,建立互补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以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减少车辆拥堵。

公交出行服务质量评价是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城市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评价方法

城市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评价方法

城市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评价方法
评价城市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乘客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或面谈等方式收集乘客对公共交通服务的评价意见和满意度。

可以涵盖乘车舒适度、车辆运行准点性、车站设施和服务、票价合理性等方面。

2. 车辆运行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公共交通车辆的运行数据,如准点率、平均速度、客流量等,评估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这可以通过现场观察和车载设备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

3. 投诉和反馈分析:分析乘客的投诉和反馈信息,了解公共交通服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可以通过电话热线、投诉箱等渠道收集乘客的投诉和建议,并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

4. 用户体验研究:进行用户体验研究,通过观察和访谈乘客的使用过程和体验,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发现改进和优化的空间。

5. 乘客行为分析:通过对乘客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如乘车频率、换乘次数、出行目的等,了解他们对公共交通的使用习惯和偏好,进而评估服务的满意度。

以上方法可以综合运用,形成多维度、全面的评估体系,帮助城市公共交通部门了解乘客的需求和评价,并据此进行改进和优化。

城市公交线网评价参考指标

城市公交线网评价参考指标

城市公交线网评价参考指标1.车辆运营指标:(1)平均载客率:评估车辆利用率,反映线路负载情况。

(2)平均车速:评估车辆行驶效率,反映线路通行速度。

(3)运行时间:评估车辆在路上的停站时间和行驶时间,反映车辆的运行效率。

(4)车辆频次:评估车辆发车间隔时间,反映线路的服务频率。

2.线路布局指标:(1)线路覆盖率:评估线路布局的范围和辐射性,反映线路是否覆盖到市民的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

(2)线网连通性:评估线路之间的相互衔接性,反映线网的连贯性。

(3)线路密度:评估线路的分布密集程度,反映线路是否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3.线路服务指标:(1)发车间隔时间:评估车辆的发车频率,反映线路的服务频次。

(2)到达耗时:评估从出发站到目的地的耗时,反映线路的出行效率。

(3)服务时长:评估线路的运营时间,反映线路的服务覆盖程度。

(4)线路操作便利性:评估线路是否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包括供给和需求的匹配程度。

4.站点设置指标:(1)站点分布密集程度:评估站点的分布密集程度,反映站点是否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2)站点空间布局:评估站点的空间布局是否合理,包括站台大小、站点便利设施等。

5.服务质量指标:(1)安全性:评估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包括事故率和紧急状况处理能力。

(2)准点率:评估车辆发车和到达的准点率,反映线路的服务可靠性。

(3)乘客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或反馈系统等方式对乘客的满意度进行评估。

6.环保性指标:(1)排放量:评估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排放量,反映线路的环保性。

(2)能效:评估车辆运行过程中的能效,反映线路的能源利用率。

以上是城市公交线网评价参考指标的一些方面,综合运用这些指标可以全面评估城市公交线网的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从而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当然,具体评价指标的选择还需要根据城市的特定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浅谈城市公交线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

浅谈城市公交线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
服务城市客运需求, 最近国内一些大城市对公交 ( 不包括轨道交通, 这里主要指 公共电、 汽车) 线网进行了优化。 通过实施合理、 经济的城市 公交线网规划方案, 可以优化城市公共交通, 有效地提高交 通效率、 减少交通事故、 降低环境污染, 为居民提供迅速方 便、 安全高效、 经济舒适的交通条件, 从而为促进社会经济的 发展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 但 是如何评价一个公交线网规划方案的优劣? 如何评价现有公 交线网的运行状况、 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发挥的潜力? 如何评 价公交线网规划方案满足未来客运交通需求的程度? 如何反 馈和检验客运交通规划的实施效果? 这些问题对公交规划的 决策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 必须建立一套科学、 实用的公交线 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公交线网规划的评价是对公交线网规划方案的网络特 性、 技术指标以及经济、 社会等方面做出相对满意度的判断, 是方案优选与决策的基础。 公交线网规划评价有如下特点: 第一, 不同的评价主体所需达到的目标是多样的, 有的目标 是相互冲突的, 例如使用者希望出行费用低廉, 而运营者重 视经营收益性, 希望票价高一些。 又如政府希望公交线路能 最大程度地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而公交公司则追求企业利 润最大化, 希望将线路布设在客流集中的线路上, 从而造成 重复系数增大。 第二, 公交线网的评价指标, 有些可以定量, 有些是无法量化的, 如与轨道交通衔接的程度等。 我们尽量 选择定量指标, 对于必须选的定性指标通过一定方法定量 化。 第三, 公交线网规划的评价带有一定主观性, 我们必须将 这种主观性降到最低。 2 城市公交线网规划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客观准确地反映规划的功能状 况、 行为特点和运行效果。 建立指标体系并不是越多越好, 因 为权重确定有一定主观性, 如果出现偏差, 由于误差的积累 容易使评价结果失真。 本论文认为建立指标体系应遵循如下 原则: ①指标反映方案的主要影响效果。 ②指标的独立性要强, 信息的关联性要尽可能小, 不能 相互包含。

城市公交系统的评价方法和应用

城市公交系统的评价方法和应用
陶 l 公 交线 网评 价 的 技 术路 线 图
拉 to — x o ol ep  ̄. 设 置 转 存 格 式 为 Sa dr e . s tn ad G o ga hcFl .将 生 成 的 文 件 重 新 在 T as A rp i i e rnC D中打 开 ,各 条公 交线 路 的长度 即为 新生 图层 中的L n t eg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字段。 222 非 直 线 系 数 - .
1 建 立 公 交 线 网 模 型
建立 准确 的公 交 网路G S 图是进 行 公交 线 网 I地 评 价 的基础 和前提 。公 交线 网模型 的构 建分为 以下
几 个 部 分
11 建 立路 网 .
利 用 Ta s A rnC D的测 量 【具 可 以量 出各 条线 路 首 末站 的空 间距离 ,除 以线路 长度 即为公 交线 路 的
21 公 交 线 网静 态指 标 的 选 取 .
间结 构 的评 价 ,动态 指标是对 公交 线 网实际 的运 营
状态 的评 价 。为 了得 到微观 、定量 的数 据指标 ,必 须借 助于 先进 的交通 规划丁 具 。
T a s A 是 C l e公 司 开 发 的 一 个 集 G S 及 rn C D ai r p I以
路段 的步 行时 间 ) ,根 据实 际状况 输入数 值 。
12 建 立 公 交 线 网 .
分 条绘 制 线 路 系统 (o t ss m ) rue yt s ,根 据 实 际 e 情况 添加并输 入属性 字段 ,rue nme 线路 名称 ) ot a ( — , ha w y 发 车 问隔 ) ae 费用 ) a ai ( ed a ( ,f ( r ,c p c y 车载 容 t 量) 。之后 存绘 制 好 的线 路 层上 添 加站 点 ,输 入 站

公共交通线网服务水平评价与改善策略研究

公共交通线网服务水平评价与改善策略研究

公共交通线网服务水平评价与改善策略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公共交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公共交通线网服务水平的评价以及相应的改善策略研究,对于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和居民出行便捷性至关重要。

首先,公共交通线网服务水平的评价应该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

这些维度可以包括:乘客出行时间、班车频次、运载量、安全系数等。

通过综合其中一些指标,可以得出某个城市或地区公共交通服务的整体水平。

例如,出行时间短、班车频次高、运载量大、安全系数高的城市,可以被认为是具有较高水平的公共交通线网服务。

其次,针对公共交通线网服务水平评价的结果,应该制定相应的改善策略。

首要的改善策略是增加公共交通的线路和车辆数量。

通过增加线路和车辆的投入,可以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面和服务频次,从而满足不同乘客的出行需求。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班车调度规划,缩短乘客的等待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另外,公共交通线网的信息化建设也是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设公共交通导航系统和实时交通信息分享平台,乘客可以及时获取公交线路、车辆到站情况以及拥堵状况等信息,从而更方便地选择最优的出行方案。

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公共交通线网进行精确的预测和优化,提供个性化的出行建议,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此外,建设良好的公共交通站点和乘车环境,也是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

公共交通站点应该合理设置,并配备完善的乘车设施和信息服务系统。

同时,要加强对公交车辆的检查和维护工作,保持车内车外的整洁和安全。

通过提升乘车环境的质量,可以增加乘客的舒适感,提高出行的便捷性。

最后,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评价与改善策略研究应该注重市民的参与和反馈。

市民作为日常使用公共交通的主体,对于公共交通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是最直接的反映。

因此,应该设立市民参与评价和建议的渠道,接收市民的反馈意见,并及时根据市民的需求调整改善策略。

总而言之,公共交通线网服务水平评价与改善策略研究是优化城市交通运行的重要环节。

城市公交网络的运行效率评估与优化

城市公交网络的运行效率评估与优化

城市公交网络的运行效率评估与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公交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拥挤的城市道路上,公交网络的运行效率却经常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交网络的运行效率评估与优化的方法与策略。

一、运行效率评估方法1. 利用数据分析评估运行效率为了评估城市公交网络的运行效率,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收集并分析公交车辆的运行时间、车辆载客情况以及乘客出行需求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评估城市公交服务的时效性和有效性,进而对公交网络进行合理的规划和优化。

2. 运用综合指标评估运行效率除了数据分析外,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综合指标来评估公交网络的运行效率。

例如,可以使用相对可达性指数(RAI)来评估公交路线的覆盖范围和乘客出行便利程度。

此外,还可以使用换乘指数来评估公交网络中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便利性。

通过这些指标的评估,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公交网络的运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二、运行效率提升策略1. 路网优化与规划城市道路网的拥堵是影响公交网络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路网的优化与规划是提升公交网络运行效率的关键。

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公交专用道、优化信号灯配时等手段,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

另一方面,应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合理规划公交线路,减少线路之间的重叠和交叉,以降低运营成本和减少乘客的换乘次数。

2. 智能化公交调度与管理借助现代科技的发展,可以利用智能化系统来优化公交车辆的调度与管理。

通过应用实时公交调度系统,可以根据车辆运行情况和乘客出行需求,在不同时间段和路段优化调配公交车辆。

同时,公交公司还可以通过建立乘客满意度调查和投诉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公交服务质量,进而进行优化和改进。

3. 提升服务水平与安全性为了提高公交网络的运行效率,还需要注重提升公交的服务水平和安全性。

可以通过增加车辆的舒适度和便利设施,提高乘客出行的舒适感和满意度,从而增加乘客的使用意愿。

城际公交线网评价方法研究

城际公交线网评价方法研究

城际公交线网评价方法研究摘要:本文对城际公交线网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

在分析其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公交及城乡公交线网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建立了包括技术水平、服务水平、运营水平三个方面的城际公交线网评价体系,并给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及量化方法,使城际公交线网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更加合理、全面。

关键词:城际公交;线网评价;量化方法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群和都市圈逐渐形成,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营管理也得到了改善和加强,人们对出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城际公交作为加快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交流、融合的一种交通方式,更加得到人们的重视。

所以,基于公交特性分析,构建城市、城乡公交评价体系,相应提出具体的城际公交线网评价的评价指标和量化方法。

1城际公交特性分析城际公交是主要服务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群众出行需求的一种道路客运方式[1],它的开行应具备体制、客流、线路距离、道路状况、公交车辆等五个方面[1]的基本条件。

城际公交网络主要由起终点城市、沿线城镇、公交线路组成,满足了城市间沿途乘客的需求,加强了城市之间的互联。

2城际公交评价体系内容考虑到乘客对公交系统服务的要求以及构成公交线网性能的要素,城际公交系统评价系统主要涵盖了以下三方面[2]的内容:(1)经济效益评价,该评价主要面向系统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即公交运营商;(2)社会环境效益评价,该评价主要面向政府部门,代表全体公众的利益;(3)公共交通网络技术评价,该评价主要面向系统的使用者,即公交乘客。

3城际公交定量评价指标选取3.1线网技术评价指标(1)线路长度结合城际公交一般性能,对线路长度的要求见公式3-1。

(2)非直线系数线路(环形线路除外)非直线系数为单条公交线路实际长度与空间距离之比,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4]规定见公式3-2。

式中,为公交线路的实际长度,;为公交线起终点之间的空间直线距离,。

城市公交线网规划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城市公交线网规划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价 【。王艳天将 可靠性理论 应用 于公交线 网评价 , ' 1 构建基于 A HP的公交线网综合评价模 型 [。王炜等 3 1 提出 了一种基 于 G S的公共 交通系统服务水 平模糊 I 聚类 分析方 法 [。 国外对城市公交线 网的研究 主要 4 1 集 中在对服 务质量 的因素分 析 、调查方案设 计和定 量评价 方 面。如将 可达 性 、出行 时间 、直达 系数 、
Ke r s u l r n i Newo k P a ;C mp e e s e E au t n r cp C mp n n n l s y wo d :P b i T a st c t r ln o r h n i v l a i ;P i ia v o n l o o e t A ay i s
关 键 词 :公 交线 网规划 ;综合评价 ;主成分 分析
Su y o o r h n ie Ev l ain o r a u l rn i New r ln t d n C mp e e sv au t f U b n P b i T a st t o k P a o c S h o f CM 1 a d T a s o tt n E gn ei g o t h n n v f e h c o lo n r n p ra i n i e rn ,S u h C ia U i .o T c o
国内研究 主要集 中在评价指 标的选取 、评 价方法 的 改进 、G S技术 的应用等方面 。如王海涌等提出采用 I 模糊 综合评 价法 对城 市公交 线 网 的网络 技术 性能 、
而且需要严谨 的评价流程作 为保 障 。城市公 交线 网
发展 等方面进 行综合评
城市公交线 网是 决定 公交系统综 合性能 的重要 因素 ,其 布局 、结构是否合 理对吸引居 民出行采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交线网优化方法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
们的出行需求和出行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出行的机动化水平也越来越高。

由于出行需求的大幅增长和私人交通工具的普及,造成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也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并且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确定了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发展方针,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公交车辆的增加到客运量的增长及运营服务水平的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主要的作用[1]。

公交网络是公交系统的基础,要优先发展公交,必须建立起一个完善合理的公交网络。

但是由于传统的公交布线主要是根据经验来布设线路,造成许多城市公交线网布局不太合理,许多城市的公共交通线网存在站点布设不合理、公交线路过长、绕行过多、客流直达率较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公交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如何通过对城市公交线网进行分析和优化,通过合理的调整和改善从而使公共交通系统能合理、高效的运行,最大程度的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是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及相关的研究人员对公交线网的优化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多种方法,并建立了很多的公交线网优化模型。

从大面上来讲对公交线网优化的研究可以分成两大类型:一类是
单纯的理论研究,即试图以单纯的定量模型解决公交线网优化问题。

另一类是以定性为主兼顾定量,在线网优化过程中一部分由定量模型
决定。

前者可以成为建模的方法,而后者则可以成为经验法。

第一类的研究有很多:胡启洲等通过对城市公交线网的优化原则、优化目标以及约束条件的分析,提出公交线网优化目标的函数表达式及相应约束条件的数学表达式。

在考虑城市公交线网各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相关数学知识,建立了城市公交线网多目标优化的线性模型,并利用运筹学的迭代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2]。

王峰等同样是在对城市公交线网优化的主要内容、优化模式、优化目标以及约束条件的分析,又考虑了乘客出行时间、线网平均满载率、公交线网密度和公交线网的布局对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优化目标的函数表达式
及模型。

并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提出可用功效系数法对模型进行寻优和评价[3]。

邬开俊等利用蚁群算法在求解组合优化问题的方面的优势,将城市公交线网看作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组合优化模型来加以求解。

在建模时主要是以乘客公交总出行时间最短与公交运营投入最小为
目标函数[4]。

刘好德基于现有的路径生成与公交客流分配方法,总结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基于路线优选的方案生成型公交线网优化设计
方法。

首先介绍了公交线路集及求解方法,然后又对公交客流分配方法加以说明,以此两者为基础,先生成初始线网,然后根据目标进行迭代,进而得到最优解[5]。

虽然研究人员研究和建立了众多的优化模型,并给出了各种算法,但是这种方法在建模过程中由于对公交网络进行简单的数学或物理抽象,跟实际有一定的差别。

而传统的经验方法虽然给出的线网优化方案会更实际,但是解释性较差,同时也要求研究者有丰富的实际经验,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

所以需要寻求
更有效而且更实用的公交线网调整方法。

下面介绍一种调整公交线路的方法。

本方法是在逐条对公交线路进行调整的基础上,最终对整个线网进行优化。

1 公交线路调整所依据的技术手段
以北京市为例,目前大多数的公交出行者用刷IC卡的方式支付,这种支付方式不仅能使乘客享受到经济上的优惠,同时利用刷卡机器采集的出行数据对研究公交出行的研究人员来说也有很大的便利。

另外北京的一定数量的公交车上都安装有GPS设备,利用乘客刷卡数据和GPS所采集到的车辆运行状态信息,可以对公交出行的需求量以及运行效率进行掌握,从而作为线路调整的依据。

这样也可以节省大量的公交出行调查时间和费用。

2 公交线路调整的原则
公交线路调整方案包括新开线路,撤销线路,缩短线路,延长线路,调整线路走向五种类型。

2.1 新开线路
主要考虑公交线路的布设应与城市开发趋势相协调,连接新开发的居住、就业区,全面提高公交线路覆盖率和增加新区的公交可达性;另一方面,结合近期开通的轨道交通、BRT公交快线形成饲喂关系的支线。

调整原则:
1)有利于提高对换乘轨道及公交快线的伺服能力;
2)站点设置与轨道及公交快线换乘方便,距离短;
3)具有一定的客流需求;
4)公交站场满足停放及调度需求。

5)有利于解决社区居民公交出行
2.2 撤销线路
对于公交线路的撤销主要是根据公交线路的服务与其他公交线路服务有较大的重叠,或者该公交线的服务被更高服务水平的公交方式取代,在运能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撤销该公交线路。

公交线的撤销对乘客影响较大,应尽量提供出行替代方案。

基本原则如下:
1)应优先撤销与其他线路重叠较多且线路客运量较小的线路;
2)替代线路应能满足撤销线路客流需求;
3)撤销后引发换乘客流在允许范围内。

2.3 缩短线路
主要针对运营效率低的长距离公交线路或市郊线路,考虑枢纽和首末站布局情况对其进行缩短,有利于形成以枢纽为核心的干支公交线网模式。

调整原则:
1)断点一般设在登降量较大、断面客流量较小的站点;
2)出行起终点分别在缩短段与保留段的客运量占总客运量的比
例应较小;
3)替代线路应能满足缩短线路段客流需求;
4)公交站场满足线路停放及调度需求。

2.4 调整线路走向
主要考虑场站供需平衡,便于换乘轨道交通线路、减少与社会车辆冲突及解决公交线路相邻道路有路无车的情况,考虑调整线路走向。

1)调整段替代线路应能满足被调整线路转移过来的客流需求。

2)撤销段受影响客流应较小,换乘比例应较低。

3)公交站场满足停放及调度需求。

3 线路调整所考虑的因素
公交线路调整主要有4个方面:乘客需求更好的满足、对公交公司的运营影响较小、场站条件能够满足以及对原来乘客的出行习惯影响较小。

4 实例研究
457路公交线路北起北京站东,南至富力又一城,共27站,全长17.92公里。

由北京公交集团第五客运分公司经营。

主要是为了满足东南五环以外的富力又一城小区以及大鲁店北路、化工路沿线的居民进出城需求而设立。

其线路走向图如图1所示:
图1 457路公交线路图
此次拟把457路公交线路作为调整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根据457路公交线路的IC卡及GPS测算得到的数据发现457路总体客流量不大,车辆的满载率不高,而且有数据表明从富力城出发的车上客流在劲松桥东站点有明显的变化,同时在劲松桥东站点乘客登降量也比较大(如下图所示)。

2)经过查询发现与457路公交走向基本相同的公交线路还有348、637路公交车,这两辆公交车都经过大鲁店北路、化工路一带。

并且637路公交车与457路公交重复线路相当大,占整个457线路的90%以上,如图2所示。

3)考虑到从劲松桥东站到北京站东这一段内线路众多,而且到
达北京站东附近的车辆众多,本身交通压力比较大,另外457路在该段的客流量不大。

基于以上几点的原因,决定对457路公交线路进行缩短,将终点设在劲松桥东这一站(如图三所示),富力城到劲松桥东之间的站点保持不变。

其中原因有下面几点:
1)考虑到高峰时间,富力又一城以及沿线的居民出行还是较多,若将整条线路撤销掉后,对富力又一城的进出城影响比较大,因此决定对线路予以保留。

2)将线路的终点设在劲松桥东,对457路乘客乘坐地铁不受影响。

另外由数据统计得到,对457线路缩短后,所增加的换成量占总乘客人数的比例较低。

并且从劲松桥东到北京站的乘客出行完全可由其他线路代替(52路、29路、637路等),节省了运力。

3)缩短线路后可以减少北京站东附近的交通压力。

4)在劲松桥东附近公交车辆的停靠和掉头都比较方便。

图2 457路与637路公交线路对比图
图3 调整后的457线路图
本文介绍了线网调整的两大类方法:模型法和经验法,并对两者的优缺点进行评述,最后介绍了一种实用的线网调整方法。

该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两种手段,以定量分析的为基础,最后给出合理的线路调整方案。

参考文献:
1.夏雪.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08.06
2.胡启洲,常玉林. 城市公交线网多目标优化的建模及其求解
2003.11
3.王峰等.基于功效系数法的城市公交线网优化模型 2007.10
4.姚本伦,张卫华.城市公交线网优化的非线性模型 200
5.07
5.刘好德,杨晓光.基于路线优选的公交线网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2007.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