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物体研究植物、动物、石头等自然物体的基本特征。
2. 观察天气描述晴天、阴天、雨天等不同天气现象。
3. 熟悉我们的身体了解眼、耳、鼻、口等身体器官的功能。
4. 感知磁铁探索磁铁的特性,如吸引铁、两极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各种物体的基本特征,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增强环保意识。
3. 使学生认识自己身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磁铁的两极、天气现象的形成等概念。
重点:观察和描述自然界物体的特征,认识身体各器官的功能,探索磁铁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动物、石头等自然物体,磁铁,人体器官模型等。
2. 学具:画笔、画纸,观察记录表,磁性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自然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展示不同植物,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介绍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举例说明。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天气,描述并记录下来。
(2)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自然界物体特征。
4. 知识巩固(1)进行磁铁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磁铁的特性。
(2)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身体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2)布置拓展任务,如观察身边的物体,了解其特征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 内容:自然界物体:植物、动物、石头天气现象:晴天、阴天、雨天身体器官:眼、耳、鼻、口磁铁特性:吸引铁、两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特征,并画出来。
(2)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其原因。
(3)列举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举例说明。
2. 答案:(1)示例:玫瑰,红色,有刺,花瓣呈螺旋状排列。
(2)示例:周一晴天,周二阴天,周三雨天,原因:气温变化、湿度增加等。
(3)示例:眼睛看东西,耳朵听声音,鼻子闻气味,嘴巴吃东西。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教材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师: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周次起讫日期单元教学内容1 8.31-9.1 1 始业教育(科学第一课)2 9.4-9.8 一1我们知道的植物3 9.11-9.15 一2观察一棵植物4 9.18-9.22 机动5 9.25-9.30 一3观察叶6 国庆节机动7 10.9-10.13 一4这是谁的叶8 10.16-10.20 一5植物是“活”的吗9 10.23-10.27 一6校园里的植物10 10.30-11.3 机动11 11.6-11.10 二1在观察中比较12 11.13-11.17 二2起点和终点13 11.20-11.24 二3用手来测量14 11.27-12.1 二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15 12.4-12.8 二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16 12.11-12.15 二6做一个测量纸带17 12.18-12.22 二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18 12.25-12.29 机动19 1.2-1.5 总结评价教学计划全册教材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
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
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科学》:认识科学,了解科学在我们身边的应用。
1.1《科学是什么》:介绍科学的概念和特点。
1.2《我们身边的科学》: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第2章《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1《我们的身体》:介绍身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2.2《身体的奥秘》:探索身体各部位的功能。
3. 第3章《植物的秘密》:认识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
3.1《各种各样的植物》:了解不同类型的植物。
3.2《植物的生长》: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
4. 第4章《动物的世界》:了解动物的分类和特点。
4.1《形形色色的动物》:介绍不同种类的动物。
4.2《动物的生活》: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科学知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培养科学思维。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关键知识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强、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简洁明了,突出教学主题。
2. 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结合图表、图片等元素,增强视觉效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简述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功能。
(3)介绍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并描述其生长过程。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1)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周围的物体2. 观察与描述3. 比较与排序4. 动物的特征5. 植物的特征6. 天气与季节二、教学目标1. 了解周围常见物体的名称和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学会观察与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学会比较与排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认识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
5. 了解天气与季节的变化,提高学生的生活常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观察与描述、比较与排序、动物与植物的特征、天气与季节的变化。
难点:观察方法的运用、比较排序的规则、动物与植物特征的区分、天气与季节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或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引入“周围的物体”一节时,让学生收集身边的物体,进行观察和描述。
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通过实例、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3. 例题讲解: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教学内容:以提纲形式呈现,突出重点和难点。
2. 例题:展示解题过程,强调解题方法。
3. 练习题:精选练习题,体现梯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周围物体,用画笔记录下来。
(2)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重量等,用排序的方式表示。
(3)描述一种动物或植物的特征。
(4)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
2. 答案:(1)学生观察记录的画。
(2)学生完成的排序图。
(3)学生描述的动物或植物特征。
(4)学生记录的天气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质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内容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涵盖:1.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第一节《有趣的现象》,第二节《动手做一做》。
2.第二章《植物的世界》:第一节《认识植物》,第二节《植物的生长》。
3.第三章《动物的世界》:第一节《认识动物》,第二节《动物的生活》。
4.第四章《我们生活的地球》:第一节《天空和大地》,第二节《水和空气》。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观察、实验、思考、创新等科学方法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教学课件等。
2.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知识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
3.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原理。
4.随堂练习:设计富有挑战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体现教学过程。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请你观察家中的植物,记录它的生长情况,并画出它的形态。
(2)请你观察家中的动物,描述它的生活习性,并画出它的外形。
2.答案:(1)植物生长情况记录: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在观察记录本上。
(2)动物生活习性描述:观察动物的行为,用文字描述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如参观植物园、动物园,进行科学小实验等,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随堂练习的设计;4. 实验操作的指导和安全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指导性;6. 课后反思的内容和拓展延伸的多样性。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认识自己的身体身体的变化2. 奇妙的动物世界多样的动物动物的特征3. 植物是我们的朋友认识植物植物的生长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认识到身体的变化。
2. 使学生认识并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及其特征。
3.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认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认识身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 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及分类。
3.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1. 身体的结构与功能。
2. 动物的特征及分类。
3. 植物的生长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你了解自己的身体吗?身体有哪些变化?生活中有哪些动物和植物?2. 例题讲解身体的结构与功能动物的特征及分类植物的生长过程3. 随堂练习画一画自己的身体结构。
列举生活中见过的动物及其特征。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身体的结构与功能是如何相互配合的?动物的分类方法有哪些?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其生长?六、板书设计1. 身体的结构与功能2. 动物的特征及分类3. 植物的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画一幅自己的身体结构图,标明各部位名称。
2. 列举5种动物,分别描述它们的特征。
3. 观察家中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作业答案:1. 身体结构图(略)2. 示例:猫:四肢短,奔跑速度快;狗:忠诚,嗅觉灵敏。
3. 示例:绿萝,生长过程中需要光照、水分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的反馈。
2. 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身体的结构与功能、动物的分类、植物的生长过程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2. 教学目标的明确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的合理布局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一、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紧扣教材章节,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全文可读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身体解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学会保护自己身体2. 我和动物朋友认识常见动物及其特点学习与动物相处方法3. 我和植物邻居认识常见植物及其生长过程学会关爱植物,保护环境4. 我和天气解常见天气现象学习预防天气灾害方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自己身体结构,学会保护自己。
2. 使学生认识常见动植物,学会与它们和谐相处。
3. 让学生解天气现象,增强安全意识。
4.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身体结构与功能关系动植物特点及分类天气现象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2. 教学重点:学会保护自己身体培养关爱动植物观念增强安全意识,预防天气灾害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身体结构模型动植物标本或图片天气现象图片或视频2. 学具:绘画材料观察记录表安全教育手册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活动或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掌握情况。
2. 新课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知识点。
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
3. 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4.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实践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纠正错误。
5. 课堂小结: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实践活动。
六、板书设计1. 一年级《科学》上册精品教案2. 内容:按章节顺序,列出每个章节关键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和我身体:画出自己身体结构,并标注每个部位功能。
我和动物朋友:观察身边动物,描述它们特点,学会与它们相处。
我和植物邻居:记录植物生长过程,解它们生长需求。
我和天气:收集天气现象图片或视频,分析其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2. 答案:依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准确、简洁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学期共18课时,主要涉及《科学》教科书第一册的五个单元。
分别是:1.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2.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3.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声音;4.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运动;5. 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科学现象。
每个单元包含3课时,内容涉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周围物体和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科学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科书、PPT、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和教学材料,学生预习教科书。
2. 课堂导入:通过问题、情境、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教学新课:教师根据教科书内容,用PPT展示,进行讲解和实验演示。
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实验手册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课后阅读:阅读教科书相关内容,了解科学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2)实验报告:完成实验手册的练习题,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思考题: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2. 作业答案:(2)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完成练习题。
(3)思考题: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家庭小实验或科学探究活动,拓展科学知识。
【部编】2018年新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版,26页)
第1课我们知道的植物【科学概念目标】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
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
并提问:“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
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1.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
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如“都有叶子,都是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
教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教师提问:“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
学生可能会说:“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等。
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1.提问:“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2. 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是什么?3. 提供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对比,在小组观察、交流。
4.学生可能会说塑料花不是“活”的。
从结果来说,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生长需要环境的支持)的,这与塑料花不会生长、不会死亡、长期保持一种形态是完全不同的。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主题一:我们的身体第1课:认识自己的身体第2课:身体的信号第3课:保护身体2. 主题二:身边的物体第4课:认识物体第5课:物体的分类第6课:物体的变化3. 主题三:植物的世界第7课:认识植物第8课:植物的叶子第9课:植物的生长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2. 培养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分类和描述能力,了解物体的一些基本性质。
3.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及保护方法物体的分类和性质植物的生长过程2. 教学重点:认识身体各部位,学会保护身体学会观察、分类和描述物体认识常见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身体部位挂图物体模型或实物植物标本或实物2. 学具:身体部位贴纸物体分类卡片植物观察记录表五、教学过程1. 主题一:我们的身体(1)第1课:认识自己的身体a.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进行“找朋友”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部位。
b. 例题讲解:展示身体部位挂图,引导学生认识身体各部位。
c.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的身体,并标出各部位名称。
a.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身体不适的经历,引出身体信号的概念。
b. 例题讲解:讲解身体各部位发出的信号,如头痛、肚子痛等。
c.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身体各部位的信号,并学会判断是否需要寻求帮助。
(3)第3课:保护身体a.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小朋友因不注意身体保护而受伤的故事,引出保护身体的重要性。
b.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保护身体,如注意卫生、避免受伤等。
c. 随堂练习:让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保护身体。
2. 主题二:身边的物体(1)第4课:认识物体a.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各种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b. 例题讲解:讲解物体的基本性质,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学会保护自己的方法。
2. 《身边的物体》: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物体,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3. 《动物和植物》: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4. 《空气和水》:了解空气和水的存在,以及它们对生活的影响。
5. 《天气和季节》:认识不同的天气和季节,了解它们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学会保护自己。
2. 培养学生对身边物体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4. 让学生了解空气和水的存在,认识到它们对生活的重要性。
5. 培养学生对天气和季节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身边物体的观察和描述;动植物的特点和分类;空气和水的存在及作用。
2. 教学重点:学会保护自己;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天气和季节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挂图、卡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
3. 示范:教师展示操作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4. 互动:学生参与讨论,回答问题,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每个章节的主题、重要知识点、关键词。
2. 板书形式:采用图表、流程图、思维导图等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自己的身体,标注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2)观察身边的物体,描述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3)列举三种常见的动植物,说明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4)简述空气和水的存在,以及它们对生活的影响。
(5)描述你所熟悉的天气和季节,以及它们的特点。
2. 答案:(1)略。
(2)示例:铅笔,用于写字和画画,质地硬,颜色多样。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可读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动物和植物的特点生物的分类2. 观察与描述用感官观察描述事物的特征3. 天气与季节天气的认识四季的特点4. 玩具与游戏玩具的原理有趣的游戏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生物的基本特点,学会对生物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能用感官观察事物,并能准确描述事物的特征。
3. 让学生了解天气和季节的变化,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观察与描述、天气与季节的变化。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现象的关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各种动植物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的特点。
2. 新课内容:(1)认识自然界的生物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特点。
学习生物分类,让学生学会对生物进行归类。
(2)观察与描述引导学生用感官观察事物,如摸、看、闻等。
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事物的特征。
(3)天气与季节认识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了解四季的特点,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季节的变化。
(4)玩具与游戏探讨玩具的原理,如杠杆、齿轮等。
学生参与有趣的游戏,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3. 例题讲解:结合新课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例如:观察一种植物,描述它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4.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观察周围的同学,描述他们的外貌特征。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特点与分类2. 观察与描述方法3. 天气与季节变化4. 玩具与游戏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2)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
2. 答案:(1)动植物特征描述及分类答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第一、二章)生物的基本特征常见的动植物及其特点2. 玩转科学(第三章)常见物质的性质简单的物理现象3. 我和我的身体(第四章)人体的基本结构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生物、物质性质等概念的理解;观察和实验操作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现象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要知识点,进行问题解答。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观察动植物,填写观察记录表。
(2)动手操作实验,验证物质性质。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2. 知识框架:按照教材章节,列出主要知识点。
3. 关键词: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便于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
(2)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性质。
(3)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如何保护我们的身体。
2. 答案:(1)特点:如形状、颜色、习性等。
(2)物质性质:如固体、液体、气体;导电性、导热性等。
(3)保护身体的方法:如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持卫生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组织学生参加科普活动,拓宽科学视野。
(3)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包括:科学探究基本方法,身边事物的观察,动植物特点,空气与水的性质,太阳与光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预测等基本技能。
3. 使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观察、描述、分类、预测等基本技能的掌握。
重点:身边的科学现象,动植物特点,空气与水、太阳与光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物展示,模型,图片,实验器材。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彩泥,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第一章《走进科学》导入,组织学生进行“找不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观察、描述、分类等科学方法。
2. 新课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各章节知识点。
例如:第三章《动物与植物》讲解,通过展示实物、图片,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例如:第二章《观察与发现》例题,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描述其特点,进行分类。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第四章《空气与水》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空气与水的性质。
六、板书设计根据各章节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进行分类。
(2)实验:比较空气与水的性质,记录实验结果。
2. 答案:(1)略。
(2)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水为无色液体,具有流动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发现、探究,培养科学素养。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确保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和详细内容相符合。
2018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1、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2、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3、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4、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5、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过程与方法: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
2、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3、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4、能种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
5、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
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植物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了解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植物资源,懂得珍爱植物,认识到保护身边的植物很重要。
课时划分:第 1 课我们知道的植物(1课时)第 2 课观察一棵植物(1课时)第 3 课观察叶(1课时)第 4 课这是谁的叶(1课时)第 5 课植物是“活”的吗(1课时)第 6 课校园里的植物(1课时)教学重点:对于植物的特征,教师应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根、茎、叶等器官,知道这些器官是植物的主要器官,不同植物的器官也有差异,但都是植物生命体的组成部分,与植物能够“活”着有重要关系。
“种植和照顾植物”的活动贯穿整个单元,意图是让学生通过亲自种养植物,体会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阳光,为形成“植物是活的”的认识积累经验、提供证据。
但不要求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生命周期等内容。
教学难点: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要从单元整体认识各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估标准,紧扣单元核心概念,把各课科学知识和探究方法整合为一条学习线索,设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在知识、方法、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等方面有效地保证课时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核心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完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教学计划1.1我们知道的植物主备人:组长签字: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观察记录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
教学准备:塑料花,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植物、课件教法学法:观察法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过程: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仔细观察出示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植物?(草、树、花)2、谁来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植物?(1)它会不会开花?(2)叶子什么样子的?(3)生长在哪里?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1、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植物?2、合作探究: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教师进行记录:都有叶子,都是绿的,有些会开花,会长大……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图中的蝴蝶是植物吗?说说你的理由。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1、你觉得塑料花是植物吗?2、全班交流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3、拿出塑料花和真花的实物,请大家对比一下他们的区别?4、植物是有生命的,有根茎叶,会生长,会死亡。
四、种一棵植物1、说说植物的生长需要些什么?如果让你来种一种植物你觉得需要做哪些准备?2、出示一些常见的植物,介绍种植的简单方法。
3、请大家打开“学生活动手册”第一课。
4、介绍活动手册的填写方法。
5、出示图片介绍填写中需要注意的内容。
五、小结作业布置:请在家长的配合下种一种植物,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一周的填写。
板书设计:1、我们知道的植物草植物树根茎叶果实……花课后反思:1.2 我们知道的植物主备人:组长签字: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3、自己动手画一棵植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研究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教学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教学准备: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一株植物、课件教法学法:观察法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过程:一、聚焦。
1、星期六,喜羊羊到一片树林里游玩。
这里的植物真多呀!(板书:植物)同学们,我们跟喜羊羊一起去看看吧!他看到了哪些植物你认识吗?2、这是一株什么植物呢?喜羊羊不认识,他可真着急呀!你们能帮帮他吗?(1)它会不会开花?(2)叶子什么样子的?(3)生长在哪里?二、观察一株植物1、选定一株绿萝,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说看到的情况。
了解这株植物的结构:根、茎、叶2、观察植物的茎和叶。
(1)为了观察的更仔细,喜羊羊决定走近这株植物,仔细看看它的茎和叶。
走近了植物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观察,还可以用什么来观察?(在交流中板书:鼻子、手、同时强调要轻轻触摸)(2)请大家仔细观察茎和叶。
(3)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全班交流并强调说的习惯和听的习惯三、画一株植物喜羊羊听了大家的观察交流。
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厉害,他想:如果把这株植物画下来,再去问村长,村长肯定能认出这是什么植物。
怎么画呢?我们小赖看看科学记录单吧!1、教师示范科学记录单的使用。
(1)请大家拿出科学记录单,教师在展台显示科学记录单。
(2)老师知道学生填写姓名、日期。
2、指导画一株植物(1)教师示范画植物的顺序、方法。
边观察边画,按茎------叶-------根的顺序。
3、交流评价画的植物。
评一评,说一说哪位同学画的最好。
并请被选中的同学谈谈画时的体会。
四、小结村长听了大家的介绍,看了你们画的画,认出了这株植物。
原来它是绿萝(PPT出示)村长发现大家这么厉害,让老师带来了一副被弄乱的画,需要你们的帮忙才能复原,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出示幻灯片)1、请两位同学分别来拼两种植物的拼图,并找出根茎叶。
2、这是两棵大树,如果我们要去观察拼图中这样的大树,我们可以怎样取观察呢?(幻灯片播放其中一棵大树的恶远景、近景、茎叶的特写。
)3、结束:今天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很棒,我们一起认识了植物上有根、茎、叶。
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
课后大家去校园里找找植物,用今天的方法去观察它。
作业布置:画一株植物,需要有根茎叶结构。
板书设计:1、2 观察一棵植物结构:根茎叶观察方法:眼睛看、鼻子闻、手触摸远近整体局部课后反思:1.3观察叶主备人:组长签字: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教学难点: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教法学法:观察法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过程:一、聚焦1.出示几片叶柄、叶片、叶脉都比较清晰完整的叶的图片, 让学生说说图上是什么叶,学生能说出最好,说不出时可直接告诉学生。
2.提问“这些叶是什么样的?都有什么特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学生会发现叶都有叶片、叶脉和叶柄。
(具体名称不作要求)3.提问:“是不是只是一片叶是这样的呢?你们有没有在其他叶上见过这些部分?”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为后面的“画一片叶”打基础。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叶1.出示需要观察的各种叶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这些叶,知道它们的名称。
2.接着出示各种叶,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字,和图片做比较,判断这些是什么叶。
3.知道了叶的名称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各类叶的不同之处。
在观察之前, 教师应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看、摸、闻等方法比较叶在颜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4.观察之后,全班交流,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整理。
交流过程可以围绕“叶是什么颜色的?”“叶的大小如何?”“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等问题进行。
5.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叶排序来认识叶的大小。
通过比较、描述,学生发现叶的颜色大多数是绿色的,但也有其他颜色。
学生通过发现叶的大小不同,形状多种多样,从而感受到叶的多样性。
叶的形状只要求学生能用“像什么”来表述即可。
6.教师组织“猜叶子”的游戏。
教师或者学生描述叶的特点,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叶。
比如描述“这个叶的形状是椭圆形的,轮廓像锯一样,这是什么叶呢?”游戏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我们能猜对叶子,是因为不同的叶的形状和其他许多方面是不同的”,帮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叶。
三、观察同一棵植物的叶1.先出示采自同一根植物枝条上的嫩叶和老叶,让学生比一比, 判断它们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2.提出观察任务“它们有哪些不同?”给每个小组提供一根枝条,让学生对这根枝条上不同生长阶段的叶进行比较。
(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关注到颜色浅、比较小的是“小时候”的叶,颜色深且比较大的是“长大后”的叶,教师可以顺势告诉学生,“我们通常把这样的叶分别称为嫩叶和老叶”。
叶是有生命的,从叶芽开始,会长大、会死亡。
)四、画一片叶(活动手册)1.先让学生说说需要画出叶的哪些部分。
2.画法需要教师指导,先画叶片、再画叶柄,最后画叶片上的叶脉。
教师在示范时, 可以手持一片叶,边观察边画,学生跟随模仿。
学生画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 让其他同学来猜猜画的是哪一片叶。
五、拓展做叶画。
在课堂上展示几幅叶画图片, 最好是实物作品。
让学生在课后进行。
作品可做展示。
作业布置:做叶画板书设计:1、3 观察叶结构:叶柄、叶片、叶脉叶是有生命的课后反思:1.4这是谁的叶主备人:组长签字: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2、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
2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
3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
3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教学准备:冬青叶、牵牛叶、法国梧桐(悬铃木)叶、松树叶、月季叶等,或者校园中其他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的叶,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教法学法:观察法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过程:一、它们是哪些植物的叶“猜叶”的游戏。
教师把课前收集的叶分类,选出有特点的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下,请同学们猜。
还可以由学生出题,说出某一片叶的特征,邀请其他同学来猜。
二、到校园里去找一找1.在寻找前,组织学生适当交流并引导全班达成共识。
即要到哪里去找?怎样才算是找到了?活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2.到教室附近的树木旁寻找, 只有手中的叶和教科书上的叶颜色、形状、边缘等特征匹配的时候才算是找到了。
“寻找是哪种植物的叶”是本节课的主要探究活动,建议用15分钟及以上的时间。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引导学生对手中的叶反复观察、比对。
同一片叶,往往能够找到不止一棵或者一处的树木。
这边找到了,可以追问其他地方还有吗?给学生在后面的交流环节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三、研讨围绕:“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在哪里找到的?”两个问题进行,教师还可以补充“除了这个地方,找的过程中还在哪里也发现了这种植物?”请学生面向全体同学说,其他学生补充。
作业布置:和爸爸妈妈做“猜叶子”的游戏板书设计:1、4 这是谁的叶根据:叶柄、叶片、叶脉颜色形状课后反思:1.5植物是“活”的吗主备人:组长签字: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2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