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咏物诗鉴赏教师版
(整理版)咏物诗四首
咏物诗四首一、课内诗歌鉴赏1.比拟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清平调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注,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侍新妆。
注:“红艳露凝香〞喻牡丹花。
诗人此处借牡丹花来赞美杨贵妃体态丰腴美丽。
赏牡丹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渠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比拟一下李诗中的“枉〞“借问〞与刘诗中的“真国色〞二者用字炼意的佳妙。
(2)刘诗在标题中首列一个“赏〞字,有什么作用?李诗开头从“色〞“香〞两个角度写牡丹的红艳、浓香,妙在哪里?参考答案:(1)李诗中“枉〞与“借问〞二词,贬低神女和赵飞燕,表扬杨贵妃,人花相映,古今类比,手法极尽变化之妙,跌宕有致之势盘旋其中。
刘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千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芙蓉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
(2)刘诗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穿篇,意境全出。
李诗从“色〞“香〞两个角度写牡丹的红艳、浓香,单刀直入、开门见山,激发诗人思接千古的浮想,尽现诗人对杨贵妃的赞美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参考答案:〔1〕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
〔2〕托物言志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二、课外诗歌鉴赏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咏物诗鉴赏学案 2014
咏物诗鉴赏学案2014.2.17
一、什么是咏物诗
咏物诗:通过细致刻画客观的“物”的外在形态或表现其内在精神品质,借以抒怀兴感,托物言志。
二、如何鉴赏咏物诗
步骤:1、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形色神)
2、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体会艺术手法的高妙
三、常用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包括寄情或言理或讽喻)、比喻、象征、拟人、对比、衬托
三、实战演练
1、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1)这首诗写出了杨柳枝有怎样的特点?
(2)诗人借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⑴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⑵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2007重庆)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海棠(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咏物诗教学案(教师用)
咏物诗鉴赏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一、名句填空1、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
细看来,,。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2、,。
时见幽人独来往,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3、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4、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林逋《山园小梅》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郑燮《竹石》6、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于谦《石灰吟》以上几首词都属于,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它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
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二、咏物诗中常见意象植物:松、竹、梅、菊、莲、杨花、兰;动物:蝉、蜂、雁、杜鹃、凤凰等此外还有山泉、瀑布、石灰等。
三、咏物诗常见的思想感情1、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尚的节操;2、不慕富贵、淡泊闲适的情怀;3、抒发自己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4、表达坚贞高洁,不怕打击挫折的情操。
……四、咏物诗中常见表现手法(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五、旧题引路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语文教案咏物诗鉴赏
语文-咏物诗鉴赏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鉴赏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题:咏物诗鉴赏课型:专题复习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刘熙载《艺概》“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二、初步感知:年北京春季高考题: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⑴诵读解意⑵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⑶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⑷手法:托物言志⒉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解说]:咏物言志诗先要看清所赞扬的“物”有什么特点,其次再分析作者所赞扬的精神和品质。
本诗是说,松树在小的时候没有引起人的重视,直到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可以想道作者是以“小松”自喻。
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
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
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
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
《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
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
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
“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
咏物诗鉴赏(教师版)
一、教学内容:咏物诗鉴赏二、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诗的一般特点和主要表达技巧。
2、咏物诗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重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教学过程(一)咏物诗示例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赏析】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鲜艳的色彩。
我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
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
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
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
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注]据《唐溪诗话》记载,此诗的前两句为黄檗禅师所出,后两句为唐宣宗李忱所对。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赏析】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这首托物言志的诗,描绘了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铺平的艺术形象。
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字有强烈拟人化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第二句着重表现瀑布气象的高远,寓有人的凌云壮志,又含有慧眼识英雄的意味;第三句在诗情上是小小的回旋,小小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瀑布满足,它心向大海,不断开辟前程;末句更有冲决的力量,表现出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
瀑布的性格至此得到完成。
题竹石画(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赏析】这是一首是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作者咏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写,而是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
(教师版)古诗题材分类之咏物言志诗怀古诗
古诗词常见题材分类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言志诗【知识梳理】一、概念:指的是诗人不能直接表露出自己的思想情感,而是采用象征、寄兴的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寓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这类诗歌从题目上看,多以所咏之物为诗句,如虞世南的《蝉》,罗隐的《蜂》《雪》,齐己的《早梅》,黄巢的《题菊花》等。
二、思想主题:①借物言情,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②托物言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③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三、物象的分类:1、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还有梅、菊、竹、松等在诗歌中都有气节品质之类的特定含义.解读这类诗歌,可以根据这些物象的特定含义来推测诗人所要表达的情志.2、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如流水,除表时光流逝之外,还可以赋予它其他的理想品格。
解读这类诗歌,就只能根据事物的特征来合理判断。
四、技巧点拨:咏物诗鉴赏思路,可按以下三步进行。
(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思考写什么事物,事物有什么特点,运用什么手法)【刻画事物形象,展示事物特征的方法主要有:A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B 从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形、色、声、味,活动心理,品质特点;侧面烘托——环境等】(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知人论世,由物及人,由实到虚(作者的情志)】(3)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附:常见意象的思想感情、文化意义.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挺拔、傲岸、坚强、生命力。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的特点是“不粘不脱”。
1、“托物言志”型。这类咏物诗中
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
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
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2、“借物抒情”型。在这类咏物诗 中,作者往往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 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 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1)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飞,一年恍若一梦。 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 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 的感情。 (2)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 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 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 觉。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1、 描述对象有什么特点? 注意: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不 能仅仅抽象概括。 2、 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移情于物、借物抒情;借物咏怀、 托物言志、象征 3、作品思想内容是什么?
对所咏之物的喜爱; 寄情自然,闲适自得; 洁身自好,坚贞自守; 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 (2)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
(3)借物抒怀,咏物明志(托物言志)。
辛夷坞 唐· 王维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 (2)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
(3)借物抒怀,咏物明志(托物言志)。
(4)咏物寓理,物理浑然。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鉴赏诗歌的形象 教师版
三、参测评明概念题型一人物形象(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题考查的是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首先注意诗下的注解:“居士,指文人雅士”。
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判断“陈居士”人物形象的大致轮廓,然后根据[满分导考]中的解题思路,依次分析:先找出有关人物形象的诗句“楚酒困人三日醉”“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醒来推户寻诗去”;其次,分析人物形象的表层含义,喜饮酒,爱写诗;然后联系全诗主旨。
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陈居士”也就是诗人自己的动作、神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出一个真性情的生命个体,畅饮美酒三日不醒,平日就拿着最普通不过的葫芦瓢,不讲究酒器,只在乎心情。
悠哉游哉,醒来之后,面对满园美景,找寻着能足以展现美景的诗文佳句。
其闲适放达高雅之形象也就不难概括出来了。
【答案】行为洒脱、情趣高雅。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诗意】几杯楚酒,让人委顿,三天长醉;一夜风雨,园花如洗,百般艳红。
风吹长袖,我在长亭畔寻诗觅句,没有人能够刻画描绘。
咏物言志诗教师版,含答案
诗歌赏析专题——咏物诗咏物言志诗(又称托物言志,表明志向)【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诗的概念、特点和表现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学会鉴赏咏物诗。
【学习的重点、难点】1、对诗歌的意象特点及情感作正确分析并把握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方法,提高感悟诗歌情感的能力。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案(第一学时)一、概念咏物诗,通常以某一客观事“物”为集中描写对象,抓住其特征着意描摹,通过咏物明志或咏物喻理,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有的讽喻现实,有的书写个人身世、品格和志向。
二、特点1、有的直接以物象为题,有的以“咏(题、赠、赞)+物象”为题。
2、咏物诗,要真实描摹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应的外部特征,有时还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求其“形似”。
3、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4、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
(象征:寓深刻的思想于平凡的事物中)5、从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①从描写对象上,咏物类诗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笔墨也集中在这个主体描写对象的特点上;而其他类别的诗,则通常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意象与意象之间一般没有主次之分。
②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人生理想;而其他类别诗中的景物描写则是通过意象组合成一幅幅画面,去营造或渲染某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思想内容(一)、从主题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类:1、借物抒情(以诗歌所咏之物自喻,反映自己不幸的遭遇,表达自己的感慨、愤懑或理想愿望)2、托物言志(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者借以表达人生态度、生活理想,或批判丑恶的现象,或表达作者的观点)3、直写物事(无寄托,单纯赞美事物)(二)、常见的思想内容:1、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
诗词鉴赏之咏物诗鉴赏+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诗词鉴赏之咏物诗鉴赏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和常见思想感情。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语王安石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古代多少文人墨客由于社会环境、身份地位、处境等原因,诗人在写作时往往不直接表达志向感情,而是借物抒情,借物述志,于咏物中寄情寓兴,赋予所触之物以深意,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于是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类特殊形式——咏物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咏物诗。
二、概念介绍所谓咏物诗,概括来说,就是以“物”为吟咏对象的诗歌,这类诗歌由咏物这一写法而得名。
关于“咏”,《说文解字》说:“咏,歌也。
”咏可以由“歌”引申为“吟咏”。
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诗人的思想。
三、咏物诗的类型1、“托物言志”型。
这类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中的“蝉”即是作者的自况。
前两联点明因蝉声而触发的满腹忧思。
想想自己仕途坎坷,屡遭困厄,今又陷于冤狱,未老先衰,怎能禁得住这寒蝉的哀鸣!颈联即切合秋蝉的处境,又是诗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
尾联“高洁”二字,是“居高食洁”的蝉性的浓缩。
这两句将所咏之蝉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直接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蒙冤不白的悲愤之情。
2、“借物抒情”型。
在这类咏物诗中,托物寓意,借题发挥,作者往往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中通过描写柳树的风姿,歌颂春风的神奇力量,透露出诗人对春光的热爱之情。
咏物诗鉴赏导学2014B
咏物诗鉴赏导学简案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咏物诗的解读赏析,让学生初步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明确欣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学习比较中进行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感情,“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培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咏物诗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特点。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
一、知识清单咏物诗中常见的意象植物动物岁寒三友:松、竹、梅(高洁)蝉(悲凉;高洁)菊花(隐逸、高洁、脱俗)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高洁)乌鸦(小人、凡夫俗子)思归)杨柳(离情别恨;摇摆不定;春天的美好)杜鹃(哀怨、凄恻)风(自由、奉献)鸿鹄(理想、追求)咏物诗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咏物诗包括借物抒情诗、托物言志诗和哲理诗;狭义的咏物诗就是指托物言志诗。
世间万“物”都有多面性,诗人在咏物时往往只抓住其中的一两个特点来加以发挥,因此即便同咏一“物”,也常常情各有别。
现在同题诗的比较在考试中时有出现,同学们要抓住物的具体特征来具体分析。
二、诗歌赏析:体会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及揣摩作者的用意。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题菊花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三、知识体系整合:一首好的咏物诗,背后总是寄托着丰富的情感,请同学们背诵几首咏物诗并试着归纳咏物诗常见的思想内容及常见感情,合作整理。
①常见事物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常见艺术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寄寓的情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堂小结:鉴赏咏物诗注意事项1.大量阅读积累,强化感性认识2.抓住所咏之“物”的特征3.分析所咏之“物”的比喻或象征意义,要有物人一体的观念4.熟知咏物诗常见的艺术特点5.规范答题的语言。
2014届高三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训练(五)——咏物诗(学生版)
1、(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8分)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分)(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2、(2012年大纲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落叶修睦①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①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4分)3、(20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4、(2010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11分)雨陈与义①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
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gǔn: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指京城。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6分)(2011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2014高考咏物诗鉴赏
2013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II卷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 【译文】 • 江边的几树梅花绽放,惹人爱恋, 令人惆怅,我拄着藜杖绕着它欣赏, 刚离开不久又回到它的身边。先前皑 皑白雪覆盖,是雪是花难以分辨寻找, 昨夜雪霁,月色朗朗,梅花在寒风中 依然绽放。想折几支梅花送给远方如 玉的美人,聊表相思之情,但这一切 已成劫后余灰,令人怅惘不已。在梅 花下沉吟良久,直到日暮时分,寒鸦 归巢,回望暮色已笼罩柴门,才独自 离开回家。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 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 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 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作 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 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 的纯洁。“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 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 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 怀? • 【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 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 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 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 性自然的情怀。
• 2012年天津卷 • 14.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 野菊 【宋】杨万里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
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 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 问: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关于咏物的古诗词鉴赏
关于咏物的古诗词鉴赏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关于咏物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咏花、咏鸟、咏鱼、咏虫等。
这些作品以细致入微、形象生动、富有感情为特点,通过描写物品的外在形态和内在品质,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以下是几首经典的咏物古诗词。
1. 《白菊花》 - 晏殊白菊花,花中的珍品。
晏殊在这首诗中写道:“白菊花,笑靥娟娟”。
他通过将花的美丽和一个女子的笑容相比,表达了对白菊花的赞美之情,揭示出花的美丽和人的美丽之间的共通之处。
2. 《夜泊牛渚怀古》 - 杨万里杨万里通过描写夜晚在牛渚江畔停船的情景,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怀旧之情。
他写道:“泊船瓜洲水,水上初阳森”。
通过描写江水的细腻和初阳的明朗,抒发了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之情。
3. 《静夜思》 - 李白李白以深沉的思索和平静的夜晚为背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通过描写寂静夜晚下的月光和霜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之情。
4.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陆游陆游以竹子为对象,写下了这首富有哲理的诗句:“近来篱下虽微茫,意气相磨终未妨”。
通过描写竹子的坚韧和柔韧,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坚韧和对人生的希望。
5. 《青蛇词》 - 白居易白居易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青蛇的赞美之情。
他写道:"出峡逢秋风,一泛渡江津。
小星月光彩,长烟岛树春。
阴云何缭缈,山涧鸟徐徐。
君行不须住,各为争空花。
"白居易以青蛇为引子,描绘了江南的秋景,以及山水之间的和谐与美丽。
这些咏物的古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和物品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对社会、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和感慨。
这些作品既揭示了自然界的美妙与神奇,又通过对咏物的描写,反映出了人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与共生关系。
诗歌鉴赏之咏物言志(教师)
诗歌鉴赏之咏物言志诗一、概述诗歌形象......,既可指叙事诗中塑....即寄托着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
一般分三类:一是人物形象造的人物形象(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也可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雨霖铃》中的“我”)。
二是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三是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大自然中的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的描绘或欣赏,来抒发作者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的诗歌。
这类诗有的以物喻人,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
如曹邺的《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也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用大老鼠来比喻、讽刺剥削者。
有的托物言志、咏物抒怀,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而是用象征、比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的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
如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表达了作者追求清廉正直,不为浊世之风污染的高尚情操。
有的描摹情态,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中海棠就是诗人本人,其爱花、惜花之情极为深切,可感触到诗人豁达洒脱的胸襟。
(二)咏物诗常见物象:1.蝉:悲凉或品行的高洁。
2.梅花:代表高洁人格。
3.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4.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为隐者所爱,表现君子的品德修养。
5.菊花:傲霜之花,隐逸、高洁、脱俗。
6.莲花:代表高洁、雅致、宁静等。
7.东风:旷达、欢愉、希望。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咏物诗2014A
动物: 蝉(悲凉;高洁) 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 乌鸦(小人、凡夫俗子)思归) 杜鹃(哀怨、凄恻) 鸿鹄(理想、追求)
鉴赏着力点 一﹑分析诗歌事物形象的特点。 二﹑揣摩诗歌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把握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 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 情的诗歌。
山珍海味只平常,苦辣酸甜亦饱尝。 不求门庭贫与富,只愿朝夕影双翔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咏物诗中常见的意象
植物:
岁寒三友:松、竹、梅(高洁)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兰花(高洁、君子之德) 杨柳(离情别恨;摇摆不定;春天的美好)
香如故。
2、悟情志
遭嫉妒而依旧吐 香的梅花 契合点 受排挤而矢志 不渝的诗人
诗人以梅花自况,表现自己虽遭不幸、 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 操以及即使粉身碎骨而矢志不渝的斗 争精神。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 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 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3、析手法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拟人、反衬
鉴赏思路:
物的特点
艺术手法
寄托的情与志
鉴赏步骤: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声色形味、 活动心理、品
质特点、所处环境等) 2、体悟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志(由物及人,知人论世 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 )
A、表达对所咏之物的赞美; B、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 ; C、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运用咏物诗的鉴赏步骤及方法,完成下面小题。
2014诗词鉴赏之形象篇(教师版)
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一、概念介绍1、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意象与意境。
2、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科普文章中的“月亮”是“物象”,只有将月亮写入具体诗作中被多样表现才能成为意象。
3、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与生活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象是构成诗歌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而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所构成的境界,具有整合性。
意象和意境的关系就如同砖瓦和整座楼房的关系一样。
一首诗往往出现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共同构成一定的意境。
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借“行舟”“乡书”“归雁”等意象表达了羁旅在外而神思故里、想念亲人的感情。
板块一鉴赏景物形象一、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一种意境。
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能力,或者对某种意境的特点的概括能力............。
二、技巧点拨: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答题模式是怎样的?1.提问方式:对这首诗中的景物形象作简要分析。
2.提问变体:这首诗选写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答题步骤:①找到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③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和效果,分析诗歌传达出的情感。
三、高考试题精练:(2012山东卷)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2014届高考语文(新课标)专题二高考诗歌鉴赏—考情分析与鉴赏策略
密 码 四
bian
汴河曲 唐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煞人。
密 码 三
品味意象 注:李益,中唐边塞诗派,擅长绝句,善写
人们往往把缠绵哀思、离愁别绪、理 抓关键词 答案:诗的感情基调是愁。《汴河曲》就汴 想抱负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温 柔多情的杨花,希冀从中寻求自己的 水春色、堤柳飞花与隋宫的荒凉颓败作对照 归宿。 映衬,于今昔盛衰中寓历史感慨。
讶(ya)—— 惊奇,诧异。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此诗作于诗人谪居江州时。
这首诗哪一个是关键词?作者借这一关键词表 达了内心什么样的感受?
关键词是“重”字。“重”显出雪下 得猛,下得久,所以才有下句的“折竹 声”。这一“重”字披露了诗人谪居江州 时内心的孤寂(寂寥)、沉重。
诗歌题目
旅夜抒怀
表明时间、背景
表明诗歌体裁
表明写作对象、手法
兵车行 (杜甫)
咏柳 (贺知章)
寻隐者不遇 (贾岛)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
表明写作内容
★表明、地点类别 表明情感
书愤
悯农
征人怨 春夜喜雨
•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 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 诗歌的意境 诗 歌的体裁) • 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 王维《山居秋暝》 • “山居”明示了诗的题材属归隐一类; “秋”点明季节; • “暝”点明具体的时间。
•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
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 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 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届咏物诗鉴赏学案(教师版)主备人:李晶晶一.咏物诗的界定:在诗歌中,诗人往往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心志或某种情感。
这个事物便是物象。
最典型的当数咏物诗。
关于咏物诗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咏物诗包括借物抒情诗、托物言志诗和哲理诗;狭义的咏物诗就是指托物言志诗。
二.咏物诗典型例题1.《蝉》(虞世南)垂绥(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①虞世南:原为隋朝旧臣,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后,由于才高学广,为人正直,深得器重。
②垂绥:指蝉。
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1)请说出这首诗中“蝉”的形象特点。
蝉“啜饮清露”“居高声远”,可知蝉生性高洁,出众。
(2)这首诗借咏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首诗托物寓意,借咏蝉表达了诗人“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的情怀。
2.《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漏:古人计时的器具。
“漏断”指夜深。
词中所刻画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
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
本词用“缺月”“疏桐”“漏断”“寒枝”“沙洲”等冷色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孤”“惊”“回”“恨”“寂寞”等富有情态的字词极写孤鸿之神态和心理。
3、(2013天津卷)《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三、规律总结1、咏物诗特点:1、实写物的形态、色彩、声音或其所处的环境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不滞于物)常见思想或情感: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讽喻)或咏物寓理,常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
4、从具体描写看,除了正面描写外,还常用侧面烘托手法。
2、鉴赏思路:1、读诗,诠释出诗句的字面意义;2、关注有效信息:诗题、注释、作者3、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抓物与志的“契合点”4、体悟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四.实战演练:1.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4分)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
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2.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
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
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3.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
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
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流莺(李商隐)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①何处有花枝?①凤城:这里借指长安。
(1)本诗题为“流莺”,诗歌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流莺”的?(4分)一方面从视觉写流莺的流转无依,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另一方面从听觉写流莺的宛转吟唱,却佳期难遇(或无人知赏)。
(每点2分)(2)清代诗评家叶燮称此诗“寄托深而措辞婉”。
请结合诗歌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
(6分)运用托物寓意(或象征)的手法(2分),托流莺以自伤身世,(1分)用流莺的漂荡无依比喻自己转徙幕府,漂泊不定的生活;(1分)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1分)用无“佳期”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伤感。
(1分)五.课堂巩固:1. 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两首诗“柳”的形象有何不同?各自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白诗中的柳是春日之柳,李诗中的柳是秋日之柳;白诗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被埋没的感慨,李诗则表达了自伤迟暮的思想感情。
(2)“嫩于金色软于丝”和“曾逐东风拂舞筵”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前句比况,后句拟人。
(3)这两首诗共同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共同运用了托物言志和对比手法。
(2分)白诗托“西角荒园”的春柳发人才不得其位之慨,李诗托清秋之柳发迟暮之叹;白诗以柳树之美与环境之差作对比,李诗以春日之柳与春日之柳作对比。
(2分)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陈子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注】①兰若:香兰和杜若。
这是《楚辞》里面屈原最赞美的两种花。
②蕤(ruí):花草下垂的样子。
请简析诗人在诗中所咏之物的特点以及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诗所咏之物是香兰和杜若,它生长于春夏,凋零于秋天,花红叶绿茎紫,幽雅清秀,独具风采。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以香兰、杜若自喻,表面上以其“幽独空林色”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借此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
通过“白日晚”“秋风生”“尽摇落”等语句借写兰若芳华尽失最终枯萎凋谢的变化,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
3、《一鹭图》(1)《核按钮》P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