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七上《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教案_1
第2章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2章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063495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2.png)
本章节教学设计将围绕以上三个部分展开,以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特别是对生命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数同学对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和系统性认识不足。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重难点: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严谨性和系统性的理解,以及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这些方法的熟练程度。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包括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等。
重难点: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生物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和观察验证假设,形成科学的结论。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的表达能力。
重难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动参与度以及沟通协作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设想: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和有趣的生物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生物学研究的过程中。
2.分步教学,逐步深入
设想:将生物学研究方法的教学分为几个步骤,如观察、假设、实验、分析和结论等,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学探究的每个环节。
4.学生对生物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正处于形成阶段,教师应抓住时机,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和生命观念。
综合考虑以上学情,本章节教学设计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c23293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5a.png)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希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理解观察、实验、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的含义和区别;3.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4.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本节课的主题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生物学?•为什么要研究生物学?•生物学研究的哪些方面?2. 学习课文(30分钟)请同学们依次阅读本节课的教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完成以下练习题:1.什么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简述观察、实验、比较、归纳演绎四种方法的含义和区别。
3.请举一个运用本节课所学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例子。
3. 小组讨论(20分钟)同学们自行组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回答练习题2。
2.请各组派出一名代表,就所讨论问题发表意见陈述。
4. 教师点评(10分钟)教师回答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疑惑,并对同学们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
同时,教师强调了生物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5. 作业布置(5分钟)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文章,要求包括以下内容:•什么是生物学研究方法?•生物学研究方法的作用和意义。
•观察、实验、比较、归纳演绎四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各自的优缺点。
•举一个你所熟悉的例子,解释如何应用生物学研究方法解决问题。
作业提交时间为下节课开始前,每位同学需提交一篇A4纸的作业。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演示、讨论等,将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深入学生生活,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本节课着重培养了同学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同学们有机会发挥出自己的才智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对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已有一定了解,但对方法的具体应用及其优缺点等方面还不是很清晰。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教案 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教案 济南版](https://img.taocdn.com/s3/m/76b83e3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d.png)
2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教材分析(一)教学分析:本节课以一个经典的实验统领全部内容,是新的课程标准中第一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在初一学生面前第一次较完整的显现。
经典实验中蕴藏了科学的实验思想、巧妙的实验设计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其中内涵,以经典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和能力,以求初步认知科学的方法。
要让学生改变过去注重知识记忆的倾向,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利用探究的思路,学会寻求多种途径方法获取知识,养成科学的精神和能力,本节课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
如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者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如何让学生描述探究过程和结论;甚至如何设计对照实验等等,都是备课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的。
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景入手选择与学生互动的内容是处理这节课首选方案。
另外,还要有意对学生进行一种精神的熏陶,即科学是人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活生生的探索过程,其中不仅能享受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还要承受挫折的痛苦、失败的悲伤,要养成不屈不挠、敢于冒险、保持好奇、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1、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过程,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2、明确“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并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活动,愿与同伴合作。
3、能从观察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设计一些简单实验。
逐步养成学习的习惯。
4、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巴斯德实验的分析与讨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四)教学难点:从巴斯德实验的过程中,概括出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从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中,筛选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巴斯德实验的教学录象片断;巴斯德的生平录象片断;学生每小组一碗已经变酸的肉汤、部分豌豆种子等。
教学程序:一.问题感知,情景切入1、屏幕出示在医院里,一医生正在询问一名全身过敏的学生的最近几天的饮食。
1.1.3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案 (含答案) 生物学北师版七年级上册
![1.1.3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案 (含答案) 生物学北师版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a761d7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1.png)
第3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1.尝试设计简单实验,并控制实验条件。
2.归纳出实验法研究过程的一般步骤。
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归纳实验法研究过程的一般步骤难点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教学准备“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课件导学过程【探究主题一】人们常通过实验法研究科学问题阅读教材P20~21相关内容,了解响尾蛇特点。
完成思考讨论。
响尾蛇是一种毒蛇。
长约2米。
身体呈黄绿色,具有菱形黑褐色斑。
尾端有角质环,运动时能发出声音,故称为响尾蛇。
分布于北美洲。
南美洲也有近似物种。
响尾蛇捕获到猎物后,它会迅速地将毒牙中的毒液注入猎物体内,但并不马上把猎物吞下,而是放猎物逃走,过一段时间后,响尾蛇再去追寻和吞食猎物,请大家想一想,响尾蛇可能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呢?【资料信息】1.响尾蛇的视力不好,它的眼只能感受可见光,而不能看清物体。
2.响尾蛇的眼下方有一对能感受热的结构,可以感受较近动物的体温。
3.响尾蛇的舌能感受空气中的气味。
4.一只没有被响尾蛇咬伤的动物不能触发响尾蛇的追踪行为。
【实验】阅读教材P20~21相关内容,结合下图,熟悉实验过程。
作出假设: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猎物的。
科学家的实验实验1科学家的实验实验2【探究主题二】实验法通常按一定的程序进行阅读教材P21~22相关内容,结合下面流程图,讨论实验法基本程序。
课堂小结生物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实验法){ 人们常通过实验法研究科学问题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达标检测1.研究响尾蛇追寻猎物所采用的方法是 ( B )A.调查法B.实验法C.观察法D.分类法2.简述实验法研究响尾蛇追寻猎物的方法。
实验方案:(1)从一个蛇洞里拖出一只被响尾蛇袭击中毒而死的老鼠,沿着事先设定的弯曲路径,拖一段较长的路程。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二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1_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二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1_](https://img.taocdn.com/s3/m/a4a60f99c281e53a5902ff79.png)
备课稿 主备人:
教学内容
年级学科 七 教学课时
共 4 课时 第 1 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 能够说出研究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2、 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生物
3、 认识生物实验室常用器材,并表达出其作用 教学重点
能够说出研究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会观察生物,自己动手做实验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1、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 和 。
2、使用放大镜观察叶片
3、自己动手做P9的实验,并总结出实验结果
4、写出各实验器材的名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年 月 日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
七年级生物上册 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
![七年级生物上册 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https://img.taocdn.com/s3/m/407e4e5ff524ccbff021845a.png)
第一节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了解生物学的多种研究方法。
2.能够简要的说出观察法和实验法的研究过程及特点。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一些学习方法进行生物学的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到生物研究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过程,要实事求是和要有坚强的意志。
通过对于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过程的学习,让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理解观察法和实验法,并能够运用它进行生物学的简单研究。
教学过程:。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学的方法》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学的方法》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9bd2b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2.png)
1.归纳生物学研究方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明确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梳理生物学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生物学研究方法与生物学基本概念相联系,形成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3.强调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生物学研究方法,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培养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在生物学科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描述和分类能力,但对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生物学研究方法的认知水平:学生已了解观察、实验等基本方法,但对其具体操作和运用尚不熟练,需要在教学中予以引导和指导。
(二)讲授新知,500字
1.讲解观察法:介绍观察法的定义、作用和基本步骤,如观察生物细胞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变化等。
2.演示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实验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如显微镜观察细胞实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等。
3.解释调查法:阐述调查法的意义和操作步骤,以实例说明如何进行生物调查,如校园生物多样性调查等。
-实验法:设计简单的生物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调查法:布置课后调查任务,让学生走进生活,了解生物多样性,培养调查能力。
3.合作学习,促进交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共同探究生物学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分组讨论:针对生物学概念和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情境教学,激发兴趣: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的生物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积极性。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教案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科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教案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科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https://img.taocdn.com/s3/m/681b283f6137ee06eef91808.png)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2、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3、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显微镜等器具探索生命。
【教学重点】: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1、规X使用显微镜;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生物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科学探究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科学探究是人类揭开自然界的奥秘、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揭题),在我们周围的生物中有许多是肉眼无法看到的,那么如何探索它们呢?这就要借助一些器具。
二、新授:生物学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生物实验室(一)学习使用实验常用的器材1、引导生阅读教材,观察图1-7。
2、师演示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
3、师提示:安全事项。
(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1、师简介显微镜后,引导生对照教材图1-8(或者挂图),观察显微镜的结构和各个部件的名称。
2、观察活动:认识显微镜。
分别介绍以下各个部件的作用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镜筒、转换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反光镜目镜和物镜、遮光器、3、师指示显微镜,让生回答其结构及作用。
4、讨论:显微镜常用于观察什么?5、总结:观察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或者生物体中的微细结构常用显微镜。
三、结课:生物学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因此,要学会使用显微镜等器具探索生命。
四、作业:完成练习册【教学反思】: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使用显微镜2、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体验其过程。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显微镜等器具探索生命。
【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体验其过程。
辽中县实验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1课时教案 苏科版
![辽中县实验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1课时教案 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54dcffe9c281e53a5902ff87.png)
第二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领会“观察”、“实验”的基本概念;说出观察与实验常用的器材。
尝试观察和学做实验;锻炼设计实验的一般能力。
体会观察和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领会“观察”、“实验”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尝试观察和学做实验,以及简单实验的基本操作过程。
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树叶的颜色有哪些?青蛙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刚出壳的小鸡有绒毛吗?那麻雀呢?天空中看到的月亮一直都是圆的吗?树上的果实在什么时候成熟?生物学的内容不仅包括大量的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因此,我们学习生物学,不仅要重视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还要学会和体验生物学的研究过程,从中领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二、新课讲授<一>尝试观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页内容,并要求其结合图片和实际生活,思考问题什么是观察和实验?生活中我们运用它们了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它们可以帮助科学家来获取事实和证据,也是学习生物的重要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8页内容,同时提醒学生略读课本方框内的课外补充知识,思考问题科学观察和日常观察的不同?。
教师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总结:观察分为科学观察和日常观察,相同的是都有一定步骤和借助仪器,不同的是前者更为严格,并需要记录。
<二>学做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第8-9页内容,并要求其仔细观察图片1-7,1-8,思考问题:1.为什么要借助实验仪器和工具(1)我们的观察中,为了确定我们的判断是否准确,有时需要借助实验仪器和工具。
(2)你认识课本图1-7的实验仪器吗?请填写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2.植物运输水分的部位(1)本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和仪器有哪些?(2)本实验的实验步骤是什么?3.简单概述一下科学实验的一般步骤。
教师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实验时常用的器材有试管、培养皿等;科学实验的作用就是给研究者提供数据和现象等资料,包括确定实验目的等五个部分。
(新版)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2《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教案
![(新版)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2《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70a2c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7.png)
1.2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教课目的:1.领悟察看、实验、科学研究的基本观点2.说出显微镜的构造名称3.说出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和操作要领教课要点、难点:初步学习使用显微镜教课方法与手段: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我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生物的观点、基本特点和生物学研究的方向和内容等,那么大家还记得生物学是研究什么的吗?既然是研究那么就需要研究的方法,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一)学习察看与实验教师指引学生阅读教材第7 页内容,并要求其联合图片和实质生活,思虑问题。
阅读议论: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长进行总结:科学研究的最基本亚里士多德是怎样方法是察看和实验,它们能够帮助科学家来获得事实和凭证,进行科学研究的?也是学习生物的重要方法。
活动: 1、试试察看——阅读P7 页哲学家察看蚂蚁的实例。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演示说明1、镜座 2 、镜柱 3 、镜臂 4 、载物台5、镜筒6、变换器7 、粗准焦螺旋1)请同学登台说出8、细准焦螺旋9、遮光器10、反光显微镜的构造名镜11、镜头(目镜和物称镜)( 2)认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实物操作显微方法步骤:镜,说出使用显微一、取镜和安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二、对光和要领三、搁置切片标本四、察看五、收镜( 3)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练习:活动:1、科学研究常1、认识和说出显微镜的构造名称,说出使用显微镜的正用的方法有观确操作步骤和操作要领。
察、、调2、实物操作显微镜,尽量掌握显微镜的实验方法。
查和丈量等。
思虑:2、显微镜的放1、生物学实验过程中,怎样规范地使用显微镜?大倍数是2、用两台放大倍数不一样的显微镜察看洋葱表皮细胞的装x的值。
如片,那台显微镜下察看到的目镜倍数 5 倍,物细胞数更多呢?镜倍数 10 倍,则放四、怀疑反应大物体倍数是1、把写有e, 上字的玻片放在物镜下,视线中看到的物倍。
像是什么样?3、小明在使用2、玻片上、下、左、右挪动市,视线中的物像怎样挪动?显微镜的时候,发作业设计:现视线中的物象在生物同步练习P4-P7:反应与稳固右上方,假如他想将物象挪动到视线中间,那么他要向方向挪动玻片标本。
七年级生物上册 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dcabcb0b9d528ea81c779b0.png)
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教学目标:1.说出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2.通过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技巧。
3.使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和热爱大自然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使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2.能够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
难点:1.使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2.能够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
三、教学方法:阅读法和讨论法、讲解法。
四、教学用具:录相、材料,自制鼠妇实验装置、鼠妇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复习回顾:请将科学家与相应的研究成果用线连接起来。
林奈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达尔文生物分类系统哈维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的理论沃森和克里克血液循环导入新课:生物科学工作者利用观察、调查、分类、实验等方法,研究生物的科学事实,然后在各种科学事实间建立起合理的联系,再寻找事实产生的原因,提出解释事实的各种假说和理论。
其中,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实验法包含哪些基本方面呢?探究一:响尾蛇追寻猎物的过程响尾蛇的背景:响尾蛇是一种产于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毒蛇,长达两米。
吃猎物的方式:咬----放----追寻-----吃提出问题:它是如何找到它放走的猎物的?讨论题:1.实验中两只死老鼠的惟一区别是什么?2.为什么要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的死老鼠?3.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4.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都包括了哪些步骤?三种情况:1.靠眼睛---视力弱2.靠眼前的感热部位----距离远3.靠舌感受空气中的气味总结并板书:实验的方法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探究二:鼠妇的实验一般实验的步骤。
每个实验只设一个变量因素,每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对照试验。
实验法的一般操作步骤包括了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七、板书设计: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提出假设1.实验的设计实验方案方法步骤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2.一个实验往往只有一个变量因素,每个变量因素要做它的对照实验。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1 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1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71d3b7852458fb760b569b.png)
组织教学课前综艺:请将科学家与相应的研究成果用线连接起来。
林奈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达尔文生物分类系统哈维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的理论沃森和克里克血液循环新课导入:生物科学工作者利用观察、调查、分类、实验等方法,研究生物的科学事实,然后在各种科学事实间建立起合理的联系,再寻找事实产生的原因,提出解释事实的各种假说和理论。
其中,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实验法包含哪些基本方面呢?阅读材料:教材P27-28学生练习教师讲述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学生观看录相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新课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调查有关响尾蛇的资料,拿到课堂上来交流,丰富学生的生物学知识。
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训练。
要使学生学会边阅读边做笔记,将实验法基本程序的关键词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讨论题:1、实验中两只死老鼠的惟一区别是什么?2、为什么要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的死老鼠?3、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4、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都包括了哪些步骤?小结:实验法的基本程序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作记录师生共同小结在确认所有人都已经做了认真的阅读后,可以安排小组进行讨论。
阅读前可让学生观察响尾蛇捕食猎物的录相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这个实验需要解决了什么问题?他们做出了什么样的假设?这个假设是根据什么做出的或者说在做假设前科学家都做了哪些工作?实验中人为控制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要强调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提高与发展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上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上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52f527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db.png)
5.学习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分类单位,了解生物分类的意义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分析生物学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有待加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生物学研究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分类等,以及它们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分类作业:请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分类单位,对一种生物进行分类。
要求:描述该生物的分类依据,绘制生物分类树状图,并简要说明分类的意义。
5.思考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a.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科学探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b.你认为哪种生物学研究方法最具挑战性?为什么?
(二)讲授新知
1.观察法:我会详细讲解观察法的定义、作用和步骤。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细致、准确的观察,并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和描述观察结果。
2.实验法:接着,我会介绍实验法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同时,强调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如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等。
3.调查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调查同学们对环保知识的了解程度。
4.生物分类练习:给出一些生物的名称,让学生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515b06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f.png)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认识到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3.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
3.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2.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水污染、食品安全等,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
3.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草履虫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讲授新知
1.介绍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和资料分析等。
2.讲解生物学实验的设计原则,如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等。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生物学研究对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鼓励他们敢于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它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实效性。同时,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七年级生物上册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1(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1(新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4ea3184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2.png)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生物学研究者的角色,模拟研究过程。
-实验活动:设计有趣的生物学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
-游戏设计:通过生物学知识问答游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观察、调查、分类等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七年级生物上册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1(新版)北师大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七年级生物上册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1(新版)北师大版
教材分析
《七年级生物上册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1(新版)北师大版》是针对我国七年级学生设计的生物课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分类法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们进行了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同学们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通过团队合作解决了实际问题。实验操作环节,我们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了实验法的基本原理,加深了对实验法的理解。
在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生物学研究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并通过交流互动深化了对生物学研究方法的理解。
答案:生物学研究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举例:医学科学家通过实验法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通过控制变量,观察疾病在不同条件下的发生和发展情况,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中学七年级生物(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中学七年级生物(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d76bd2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5.png)
综合训练
见《学习与检测》P4“智能提升”
5
归纳延伸
(附板书)
一、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二、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3
教学后记
8
课堂导入
教师出示实物:这盆吊兰送给你的话,你准备怎么养它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养花养鱼的过程中大家获得了很多生物学知识,养花养鱼的过程也是研究生物的过程。在生物学课堂上大家能学到更多研究生物学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导入新课。
2
自学文本
自学方式
教师提出本节内容的主要问题,让学生对照这些题目学习课本,从中得出有关问题及其这些问题的答案。
问题预设
一、双基引导
1、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由什么引起的?它们来自于哪里?
2、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哪几个环节?
二、思考与探究
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他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先前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
2、在巴斯德制定的研究计划中,设计的曲颈瓶妙在何处?
3、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巴斯德应注意什么问题?
3、科学探究过程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 科学家需要反复探索,不断改进探究方法,最终才能证明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
5
知识迁移
小亮同学非常喜欢观察、思考生物现象。雨后的一天下午,他仔细地观察地上的蚯蚓,想到了一个问题:蚯蚓生活在地下的土中,它们到底喜欢明亮还是喜欢黑暗?
你能根据小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并设计一个探究活动吗?
4、根据研究结果,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5
交流
学习
交流
方式
以不断扩大X围的交流方式,以小组交流为主,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组际和师生交流。
知识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概述科学探究六个环节的大致过程和常用的研究方法。
(重、难
点)
②明确“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重点)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生物现象,尝试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并模仿设计一些简单探究实验,逐步培
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思维方法,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认
同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入手,联系生物学的发展史,本节课采用“激趣导学,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探寻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通过对意大利生物学家斯巴兰让尼和法
国
生物学家巴斯德“曲颈瓶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工作和思维方法,体验科
学探究实验中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变量,增强实验的说服力,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
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课前准备:巴斯德“曲颈瓶实验”、斯巴兰让尼实验的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4分钟)1.什么是生物圈?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生物圈的哪
些范围内?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条件?
3.什么是栖息地?
4.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结合上节所学内容进行思
考后独立回答。
将复习旧知常
态化,从而强
化知识的识记
和落实。
过渡:生活中,尤其是天气温度较高时,我们吃剩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3分钟)的饭菜放置时间久了,还能继续食用吗,为什么?
你认为食物长时间放置导致变质的原因是什么?
(图片展示:霉变的馒头、腐败的饭菜等。
)
早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就已经证实食
物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且在此之前人们普遍
相信一种所谓的“自然发生说”,该学说认为使食
物变质的微生物是由食物自身产生的,如:腐尸生
蝇蛆,包括17世纪的大科学家哈维和牛顿都相信这
种学说。
但是,巴斯德根据自己的研究实践,不相
信微生物可以自然发生。
那么,使食物变质的微生物真正是从哪儿来
的?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探究这一问题的正确结
论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三节生
物学的探究方法。
生1:不能,饭菜可能会变
质了(变酸了)。
生2:食物中可能滋生了大
量微生物,导致食物变
质。
学生对使食物变质的
微生物的来源产生兴趣,
有强烈探寻结果的欲望。
以“自然发生
说”与学生当
前的认知矛盾
激发
学生积极思
考,大胆探究
的欲望。
展示目标(2分钟)首先引导学生自读学习目标,识记了解本节学习的
主要内容。
自读目标,识记了解本节
主要内容。
围绕目标进行
学习。
自主学习(一)过渡:18世纪时,意大利生物学家斯巴兰让尼设计
了如下实验:
由此,斯巴兰让尼得出结论:肉汤中的微小生
物来自空气,而不是自然发生的。
请同学们分析,该实验的局限性在哪里?为什
学生小组讨论,该实验的
局限性:在煮沸肉汤时把
两个瓶里的空气都加热
了,冷却后上面瓶中肉汤
接触的是自然的空气,而
下面瓶中肉汤接触到的是
加热后冷却的空气,由于
两个瓶中的肉汤接触到的
空气不同,因此,并不能
排除肉汤中产生微生物所
需的是自然的空气,而不
结合图示中的
实验条件,分
析该实验的变
量是否唯一。
阅读巴斯德实
验的经过,组
(9分钟)么没有驳倒“自然发生说”?
在生物学的发展历史中,为此,人们争论了很多
年,直到19世纪60年代,巴斯德曲颈瓶实验的成
功,才彻底颠覆了“自然发生说”,他是如何做到
的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11中“探究的基本过
程”,根据巴斯德的实验,分析并讨论下列问题:
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根据提出的
问题,他作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
2.在巴斯德实验中,曲颈瓶的设计与斯巴兰让尼实
验的烧瓶不同在何处?有何作用呢?
3.在巴斯德实验中,设置A瓶的作用是什么?
4.根据实验结果,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是空气中的微生物。
阅读巴斯德实验的经过,
仔细分析与斯巴兰让尼实
验的不同之处,结合教材
讨论回答相关问题,体会
生物科学探究实验的过
程。
织讨论回答相
关问题,体会
生物科学探究
实验的过程。
探究点拨(6分钟)过渡:结合斯巴兰让尼的实验和巴斯德曲颈瓶实
验,让我们一起来分析:
1.为什么说巴斯德实验设计的最精妙处是曲颈瓶?
2.在巴斯德实验的两组装置中,有几个条件不同?
在斯巴兰让尼的实验中呢?
点拨:巴斯德在实验中, A瓶的瓶颈竖直,瓶口向
再次仔细观察实验装置,
认真与斯巴兰让尼的实验
装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
实验成功的关键点。
分析讨论后回答:
1.曲颈能使自然的空气接
触到瓶中的肉汤,而空气
中的细菌则不能。
2.巴斯德实验两组装置
中,只有瓶口形态上的差
异,其他条件都相同(两
瓶中的肉汤都能接触到自
通过探究与点
拨巴斯德的实
验过程,了解
科学家的工作
和思维方法,
体验科学探究
的一般步骤。
认识到一个科
学的探究过程
并不是一帆风
顺,往往需要巴斯德的实验
板书设计: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一、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有研究价值
成功的前提
作出假设:符合科学事实
制定计划: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方法、步骤、材料、器具等)探究成功的关键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二、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等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中发现的生物学问题来创设情境,使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生物学问题是熟悉的,容易激发起学生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由于是第一次正式接触生物科学探究的实验步骤,所以学习的过程中我尽量遵循当时生物学家的思路,努力引导学生要养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态度和工作方法,仔细分析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如何有效控制实验变量,学生在领会的过程中还有一定的难度,
这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实践中不断地强化和落实,以期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培养更好地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