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设计《童年》
《童年》合唱教案设计
![《童年》合唱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67add3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9.png)
《童年》合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童年的美好时光,感受童年的快乐与纯真。
2. 提高学生的合唱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让学生理解童年的主题,掌握合唱曲目的演唱技巧。
2. 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演唱中能够真正表达出童年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童年》合唱曲目的音乐伴奏和歌词。
2. 教师准备合唱团队排练的场地和设备。
3. 学生准备好合唱曲目的学习材料。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声乐练习和身体放松活动,为合唱排练做好准备。
2. 曲目学习。
教师向学生介绍合唱曲目《童年》,让学生了解曲目的背景和情感表达。
学生跟着音乐伴奏一起学习曲目的旋律和歌词。
3. 合唱排练。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唱排练,分声部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合唱技巧和合作配合。
教师要求学生注重情感表达,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地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和纯真。
4. 音乐欣赏。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童年的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童年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5. 演出准备。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演出的准备工作,包括舞台表现、服装道具等。
让学生在演出中能够充分展示童年的情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童年的美好时光,感受童年的快乐与纯真。
学生也在合唱排练中提高了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了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合唱中找到童年的美好回忆,感受音乐的魅力,让音乐成为他们生活中美好的记忆。
初中音乐教案《童年》
![初中音乐教案《童年》](https://img.taocdn.com/s3/m/c7a5111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6c.png)
初中音乐教案《童年》课程目标:1. 感受歌曲《童年》的美好情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2. 学会歌曲《童年》,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了解歌曲《童年》的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童年》2. 理解歌曲《童年》的意义教学难点:1. 歌曲《童年》的高音部分2. 歌曲《童年》的节奏部分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2. 乐谱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童年》,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童年的回忆和感受。
二、学习歌曲(15分钟)1. 教师分发乐谱,让学生先看谱子弹唱。
2.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高音部分和节奏部分。
3. 学生跟唱,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 教师播放歌曲《童年》,让学生跟唱,加强记忆。
三、歌曲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歌曲《童年》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增进课堂氛围。
四、歌曲展示(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歌曲进行表演。
2. 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童年》的意义。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可以让家长帮忙录制一段演唱《童年》的视频,下次上课分享。
2. 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校园歌唱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歌唱才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童年》,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好,回忆童年的快乐时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让他们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8课歌曲《童年》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8课歌曲《童年》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8f0b4a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d.png)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8课歌曲《童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童年》是由罗大佑作词作曲,演唱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描绘了童年时光的纯真和快乐,唤起了人们对美好回忆的向往。
在本节课中,我们选用花城版音乐教材,以这首歌曲为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情感。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在学习这首歌曲时,他们能够通过歌词和旋律感受到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动、好奇,对于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探索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童年》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唤起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情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童年》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理解歌曲的主题,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童年》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理解歌曲的主题,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好情感。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准和节奏的把握,以及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跟唱;同时,运用图片、文字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童年》这首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引发他们对童年时光的回忆。
2.新课教学:讲解歌曲的背景,分析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引导学生学会歌曲。
3.学唱歌曲:让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他们把握音准和节奏,并对歌曲情感进行引导。
4.歌曲展示:鼓励学生进行歌曲展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音乐教案-《童年》(精选9篇)
![音乐教案-《童年》(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1c99b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b.png)
音乐教案-《童年》(精选9篇)-《童年》篇1第一课童年教学目标1.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唱《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体现本课《童年》的主题及“音乐与人”的亲密联系。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初步能唱准,具有一定的音准能力。
教学内容聆听《童年的回忆》教学基本要求聆听《我们多么幸福》教学基本要求编创与活动表演《摇啊摇》表演《小酒窝》教材分析1.钢琴曲《童年的回忆》这首通俗钢琴曲音乐清新潇洒,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作者为法国的图森。
经钢琴演奏家理查·克莱德曼的演奏,这首乐曲和其他同类的乐曲(如《水边的阿第丽娜》)同时流传世界各地,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乐曲为三段体结构。
当乐段末尾的旋律停留在主和弦三音( )时,A段欢快的旋律又骤然响起,乐曲进入再现部,最后在琶音和弦的衬托下,再度奏出B 段的抒情动机结束全曲,主和弦的三音使童年的回忆绵绵不断。
2.合唱曲《我们多么幸福》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描绘了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表达了他们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及远大理想。
歌曲由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旋律常作跳进,“ ”节奏多次出现,增强了弱拍上的力度,给人以爽朗明快的感觉,儿童们的天真神态跃然于歌声之中。
副歌为两部合唱,旋律以级进为主,优美流畅。
“哈哈”的旋律音调使笑声既生动真实而又不失其音乐性,在欢笑声中,人们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灿烂的笑脸。
歌曲最后,以歌曲中惟一的上行四度跳进达到高音区形成了歌曲的高点,表现了孩子们幸福、激动的心情。
这首歌曲在1980年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中获一等奖。
曲作者—郑律成(1918-1976) 生于朝鲜南部,自幼喜爱唱歌。
当时朝鲜处于日本侵略者统治之下,1933年随亲人来中国参加朝鲜革命组织,同时坚持学习音乐。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37年到延安学习工作。
《童年》说课稿(精选5篇)
![《童年》说课稿(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6c842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18.png)
《童年》说课稿(精选5篇)《童年》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童年》说课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童年》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童年的回忆》是一首清新潇洒、优美动听的通俗钢琴曲,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乐曲为三段体结构,每一段的旋律由于不同的速度变化,使音乐主题都能明显的表现出来,是帮助学生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的一个很好的教学材料。
而上海童谣《摇啊摇》,展现了宝宝和外婆之间的亲情及宝宝幸福、甜美的睡梦。
全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和动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这非常适合孩子们边听边想象,边唱边律动。
歌词用上海方言,非常口语化。
这富有地方特色的歌曲,也可使孩子们得以触及到上海的特色文化,深刻感受中国丰富的民间艺术。
二、教学目标综合教材内容及其他教学要素,我认为可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在欣赏《童年的回忆》时,能从中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学唱歌曲《摇啊摇》,鼓励学生进行即兴表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能使学生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主题并能学会“热爱童年生活,珍惜今天的幸福!”4、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丰富的民间艺术,并为之感到自豪。
其中教学重点设定为:通过欣赏及学唱歌曲,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
并鼓励学生主动创新与实践。
教学难点为:准确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三、教学理念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新课标提出:音乐课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加强音乐实践与创造。
同时还强调了课堂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相互融合与渗透。
鉴于以上理念,我决定采用参与——体验、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学模式,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和表现音乐,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追求动静结合、张驰有度,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再有,本课的编创等实践活动穿插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唱中有创,动唱结合;听中有创,边听边动,自始自终都鼓励学生的创新与实践。
童年教案音乐初中
![童年教案音乐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28535729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3.png)
童年教案音乐初中教案目标:1. 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感受童年的快乐与美好。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音乐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难点:1. 音乐技巧的掌握。
2. 音乐与情感的结合。
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
2. 音响设备。
3. 乐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唱一首童年的歌曲,如《童年》、《我们的时光》等,引发学生对童年回忆的思考。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和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二、音乐基本知识学习(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音符、节拍、旋律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简单的乐谱,如五线谱、简谱等。
三、音乐欣赏(20分钟)1. 教师播放一些经典的儿童音乐作品,如《彼得与狼》、《小星星变奏曲》等。
2. 学生跟随音乐进行欣赏,感受音乐中的故事和情感。
四、音乐创作与表达(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如编写简单的歌曲、创作旋律等。
2. 学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故事,可以单独演奏或与他人合作。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音乐创作和表达,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 学生总结本次音乐教学的收获和感受,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由组成音乐小组,进行音乐作品的交流和合作。
2. 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的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感受童年的快乐与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还可以通过音乐欣赏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以保证教学效果的达到。
《童年》合唱教案中班
![《童年》合唱教案中班](https://img.taocdn.com/s3/m/c9f1eb7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a.png)
《童年》合唱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唱出《童年》这首歌曲的主旋律。
2. 能够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如童年的快乐、童真等。
3. 能够合唱团队合作,协调唱出整齐的声音。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歌曲的主旋律。
2. 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3. 合唱团队合作。
三、教学难点。
1. 合唱团队合作,协调唱出整齐的声音。
四、教学准备。
1. 《童年》歌曲录音。
2. 教室或音乐室。
3. 合唱指挥棒。
五、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
老师带领学生做一些声音和身体的放松活动,如放松肩部、颈部,做一些呼吸练习等,为合唱做好准备。
2. 学习歌曲主旋律。
播放《童年》歌曲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表达。
然后,老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学习歌曲的主旋律,重复练习,直到学生能够熟练唱出来。
3. 理解歌曲情感表达。
让学生听歌词,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如童年的快乐、童真等。
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歌词中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
4. 合唱团队合作。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声部。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练习合唱,让学生学会合唱团队合作,协调唱出整齐的声音。
5. 合唱排练。
让学生进行合唱排练,老师指导学生注意节奏、音准等问题,并及时纠正。
让学生在排练中不断提高合唱的质量。
6. 合唱展示。
在合唱排练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以安排合唱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合唱成果。
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观看,让学生在展示中得到肯定和鼓励。
七、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学会了《童年》这首歌曲的主旋律,还理解了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并学会了合唱团队合作,协调唱出整齐的声音。
希望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对音乐的热爱,不断提高自己的合唱水平。
初中教案音乐童年
![初中教案音乐童年](https://img.taocdn.com/s3/m/9421605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4.png)
初中教案音乐童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摇滚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摇滚乐的兴趣。
2. 通过学唱歌曲《童年》,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摇滚乐的风格特点。
2. 歌曲《童年》的歌词理解和歌唱技巧。
教学难点:1. 摇滚乐的节奏和和声。
2. 歌曲《童年》的高音部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音响设备。
2. 歌曲《童年》的乐谱和歌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摇滚乐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对摇滚乐产生兴趣。
2. 播放一些摇滚乐的经典曲目,让学生感受摇滚乐的魅力。
二、学习歌曲《童年》(15分钟)1. 向学生发放歌曲《童年》的乐谱和歌词,让学生先自行预习。
2. 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的节奏和和声部分。
3. 分组让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三、歌曲讨论与欣赏(15分钟)1. 让学生谈谈对歌曲《童年》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
2. 播放歌曲《童年》,让学生跟随音乐进行合唱。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进步。
教学延伸:1. 邀请摇滚乐队的成员来校进行演出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摇滚乐。
2. 组织学生参加摇滚乐比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学习歌曲《童年》,使学生了解了摇滚乐的风格特点,提高了学生的歌唱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找到乐趣。
同时,要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大班歌曲《童年》优秀教案 (3篇)
![大班歌曲《童年》优秀教案 (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5b544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e.png)
大班歌曲《童年》优秀教案(3篇)下面这3篇大班歌曲《童年》优秀教案是作者为您整理的一轮秋影转金波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大班歌曲《童年》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精美的比喻句所营造的美好意境。
2、引导学生感悟童年的美好,感悟童年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珍惜。
说明:六年级学生正处在告别童年跨入青少年的过渡时期。
或许他们还沉浸在童年的快乐中,或许他们从没有对童年这个人生的起步阶段回顾过。
引导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搜寻童年的足迹,体验童年的每个瞬间都是美好的,发现童年的点点滴滴都值得永远珍惜。
因此,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学习“留住童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这首诗比较直白,学生把握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并不太难。
因此,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对诗歌语言的咀嚼上,引导学生领会诗歌通过精羡的比喻传达出的重年是美好的,是值得我们永远珍惜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反复朗读诗歌,感悟童年的美好,珍惜童年的时光。
2、难点:体会比喻句营造的美好的诗歌意境。
说明:朗读是理解诗歌的重要**,反复的朗读才能走近诗歌,理解诗歌。
运用比喻句是这首诗突出的表现手法。
品味优美的语言,深入地理解诗歌。
【思路点拨】这首诗的教学,也可以从“童年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留住”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要留住童年什么,以及为什么要留住童年。
分析时仍以咀嚼品味诗句为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练习举隅】1、背诵诗歌中你喜欢的诗句。
2、仿写以下两个比喻句。
(1)摘下一片树叶珍藏起一个不老的春天(2)童年没有遗憾失落的往事是缤纷的花瓣大班歌曲《童年》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以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童年的思想内涵。
音乐《童年》教案
![音乐《童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c0a27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da.png)
音乐《童年》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音乐《童年》,让学生了解和欣赏钢琴演奏,并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2. 教学内容•音乐《童年》的基本知识和背景介绍•钢琴演奏技巧和琴谱解析•音乐欣赏和表演3.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童年》的录音或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
步骤二:介绍音乐《童年》教师向学生介绍音乐《童年》的背景和创作意图,可以谈论作曲家、作曲时期等相关知识。
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音乐的结构、节奏、旋律等要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音乐作品。
步骤三:学习钢琴演奏技巧和琴谱解析教师向学生传授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如手指的放置、力度的掌握、表情的传达等。
同时,教师可以解析音乐《童年》的琴谱,让学生明白琴谱上的音符、节奏符号和演奏指导等。
步骤四:音乐欣赏和表演教师播放音乐《童年》的录音,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
学生可以用手指跟随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演奏空弹琴,或是用音符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的表演,让学生展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演绎能力。
步骤五:总结和评价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总结学习音乐《童年》的体验和收获,并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鼓励。
同时,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音乐表达情感的重要性和方式。
4. 教学资源•录音或视频播放设备•音乐《童年》的录音或视频•钢琴教材和琴谱5. 教学评价•学生对音乐《童年》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学生钢琴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学生音乐表演能力的展示•学生交流和合作的积极程度6. 相关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音乐作品,了解不同风格和时期的音乐。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与音乐俱乐部或社团的活动,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和交流分享。
小学音乐《童年》教案设计
![小学音乐《童年》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9b75b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8.png)
小学音乐《童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 通过学习歌曲《童年》,使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3. 培养学生们的集体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童年》的歌词及其意义。
2. 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唱技巧。
3. 集体合唱的训练和表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童年》的歌词记忆、旋律演唱和集体合唱。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演唱和节奏的准确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童年》的背景、歌词意义和演唱技巧。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其他学生跟随学习。
3. 练习法:分组练习、集体合唱,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之间互相评价、鼓励。
五、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歌曲《童年》的背景,引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向往。
2. 学习歌词:让学生跟读歌词,理解歌词意义,体会童年的美好。
3. 学习旋律:教师弹奏歌曲,学生跟唱,注意旋律的准确性。
4. 演唱技巧:讲解并示范演唱技巧,如呼吸、发音、节奏等。
5. 集体合唱:分组练习,进行集体合唱,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7.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童年》,准备下次课堂展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展示: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演唱歌曲《童年》的情况,包括歌词记忆、旋律演唱和集体合唱。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童年》的情况,包括发音、节奏和旋律的准确性。
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演唱,鼓励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七、教学资源1. 歌曲《童年》的乐谱。
2.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3. 教学视频或图片,用于展示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共同参与集体合唱活动。
2.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比赛,如歌唱比赛、音乐知识竞赛等。
3. 引导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社团或兴趣小组,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爱好。
幼儿音乐教案《童年》
![幼儿音乐教案《童年》](https://img.taocdn.com/s3/m/d758626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5.png)
幼儿音乐教案《童年》一、教学目标1. 能够听、唱《童年》这首儿歌。
2. 能够模仿乐器的声音并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3. 能够通过音乐表达对童年的情感和回忆。
4. 培养幼儿音乐欣赏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磁带或CD播放器。
2. 乐器:小鼓、铃铛、木琴等。
3. 幼儿音乐教材。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老师可以先给幼儿讲述自己的童年趣事,引发幼儿对童年的回忆和情感。
然后,播放《童年》这首儿歌,让幼儿聆听歌曲,感受其中的童真和快乐。
2. 歌曲欣赏播放《童年》儿歌,让幼儿跟随歌曲的节奏摇摆身体,感受音乐的力量。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注意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询问他们对歌曲的感受。
3. 歌曲演唱老师进行歌曲的分解教学,逐句教唱,让幼儿跟随歌曲的旋律一起唱。
可以利用呼啦圈等道具,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4. 乐器演奏介绍不同的乐器,如小鼓、铃铛、木琴等,然后让幼儿模仿这些乐器的声音,并进行打击乐器的演奏。
老师可以指导幼儿按照节奏去击打乐器,培养幼儿的音乐感。
5. 音乐表达让幼儿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对童年的情感和回忆。
可以分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快乐、悲伤、安静等。
6. 小结在教学的最后,老师可以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回顾幼儿们的学习成果。
可以挑选一些表现突出的幼儿进行表扬。
四、教学反思幼儿音乐教案《童年》通过欣赏、演唱和乐器演奏等多种方式,让幼儿全方位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观察到幼儿们对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有了提升,并且对童年的回忆和情感有了更深的认识。
同时,幼儿们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提供更多的音乐体验和互动机会,帮助幼儿发展自己的音乐才能和情感表达能力。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8课歌曲《童年》教学设计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8课歌曲《童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89747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4.png)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8课歌曲《童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童年》这首歌曲选自花城版音乐六上第8课,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歌曲。
歌曲以充满童趣的旋律和歌词,描绘了童年时光的纯真与快乐,让人回忆起那段美好的时光。
歌曲为2/4拍,结构简单,旋律易于掌握,适合小学生演唱。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童年的美好,培养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他们对童年的记忆充满了向往和怀念。
大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然而,在音乐表现力和合唱技巧方面,部分学生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童年时光的美好,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2.学会歌曲《童年》,提高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唱技巧。
4.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把握。
2.合唱技巧的运用。
3.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模仿对象。
2.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合唱效果。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引导学生进入童年时光,体验歌曲情感。
4.视听法:观看相关音乐视频,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旋律、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音乐视频。
3.合唱道具:如手拍、小道具等。
4.练习册:用于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童年时期的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童年时光,激发他们对歌曲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童年》,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随后,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合唱技巧。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合唱比赛,鼓励他们大胆表现,提高音乐表现力。
最新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童年(优秀6篇)
![最新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童年(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ca939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6.png)
最新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及反思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童年(优秀6篇)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及反思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童年》篇一春夏秋冬伴我成长(歌曲)活动要求:1、初步体验一年中四季显着的特点,知道自己在四季中逐渐长大。
2、感受歌曲旋律的变化(欢快与抒情),有跟唱歌曲的愿望。
幼儿小时候的照片、磁带等一、复习歌曲:我怎样才能长大1、一个人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下,不怕困难,努力学习,走过春夏秋冬,就会渐渐长大。
用哼鸣的方法、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初步学习轮唱歌曲后半段二、歌曲:春夏秋冬伴我长大(一)熟悉旋律1、介绍音乐的名字,春夏秋冬伴我成长。
欣赏旋律在每一个季节,小朋友在干些什么?2、出示四张小路(四季的小路),请幼儿根据颜色判断是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是这个季节?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夏天是火热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冬天是冰冷的季节。
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简单讨论:在每个季节可以做些什么?3、在音乐的伴随下,教师变换顺序出示四季的小路,请幼儿来跟随音乐的节奏,表现四季中孩子们做的事情。
分享交流自己的表现第二遍时,引导幼儿结伴表现4、音乐的变化:前面是欢快的,后面是抒情的。
就好象一年四季不同的变化。
(二)了解歌曲内容1、有个孩子歌唱让他长大的四季,让我们听听他经历的是怎样的四季?每个季节是怎样伴随他成长?(范唱歌曲)你听到他看到的四季是怎样的?(解决四季象什么)2、每个季节给他带来了什么?(再次听赏,结合画面)理解:欢畅(开心)拓展:春天看到了什么?秋天你闻到了什么?3、师生对对碰,教师说季节的特征,幼儿将带来的东西(注意两个节奏:后16分、小附点)(第二遍时相反)4、跟唱歌曲着重引导:唱清歌词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及反思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童年》篇二大二班的孩子很喜欢音乐活动,他们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对刺激和节奏都很敏感。
而这首歌曲,旋律轻快简洁,歌词贴近幼儿生活,有固定节奏音乐型。
结合歌曲特点和大二班的实际情况,让孩子通过边唱边做律动理解歌词内容,通过生活经验创编歌词,通过律动和打击乐器辅助巩固节奏音型,从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发展幼儿,让孩子感受艺术活动带来的乐趣。
初中歌曲童年教案
![初中歌曲童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c27266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1e.png)
初中歌曲童年教案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1课时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并理解《童年》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教学重点:1. 歌曲《童年》的旋律和节奏。
2. 歌曲《童年》的歌词理解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歌曲《童年》的高音部分。
2. 歌曲《童年》的节奏和拍子。
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
2. 乐谱和歌词。
3. 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童年》歌曲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歌曲(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解释歌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师教授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让学生跟随演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高音部分。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演唱,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三、实践环节(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注意情感的投入。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创作,让学生尝试改变旋律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验,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推荐其他类似风格的歌曲,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童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童年》音乐优秀教案(推荐11篇)
![《童年》音乐优秀教案(推荐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ea9b4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9.png)
《童年》音乐优秀教案(推荐11篇)《童年》音乐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1、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2、发挥想像,模仿文中相关内容进行练说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在夏天最喜欢玩什么?(雨天玩水、滑旱冰、骑车、放风筝……)而在乡村孩子的童年记忆里,泥巴是他们的珍爱。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
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2、检查识字3、找学生“开火车”读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加以指导,帮助其纠正。
4、再读课文,理清条理,弄清:课文讲了什么内容?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文中的哪些段落语句让你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呢?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默读课文,找到并画出你喜欢的段落句子。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
★班上交流。
先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说明喜欢的理由。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加以指导:要读出开心、快乐的情感。
A、第3自然段(1)“撒欢”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撒欢的时候?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撒欢的?(2)一个“撒欢”,多么形象,多么传神,孩子们玩泥巴的急切心情跃然纸上。
(3)再读这部分,看你能不能读到那些玩泥巴孩子的心里去!B、读捏泥人泥物一段(第4自然段)(修饰词用的比较准确,使孩子们捏出的泥人泥物活灵活现)(1)想想看,孩子们除了涅书中提到的人、物外,还可能捏些什么?它们又各有什么特点?请依照书中的格式试着说一说。
(2)读这一部分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表现出一种活泼、快乐的感情。
(3)这部分写出孩子们捏得尽兴,还写出了唱得尽兴。
谁来读一读?(4)这段话还写出了“三美”白牙、黑泥鳅、红泥哨写出色彩之美。
歌曲《童年》的教案
![歌曲《童年》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17556af7ec4afe04a1dfff.png)
歌曲《童年》的教案【篇一:三年级第五册音乐教案《童年》】三年级第五册音乐教案【篇二:《童年》教学设计】童年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品读文章语言,理解文章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达到有节奏的朗读文本;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回忆美好童年,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品读文章语言,理解文章内容2、引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文章三、教学方法:节拍诵读法,引导记忆法,小组交流法四、教学过程:(一)多彩相册----导入【大屏幕配乐出示童年照片】师:绚烂人生,多彩童年,同学们好!这是老师和学生们童年时候的照片。
相信你的童年相册里也有许多美丽的记忆吧!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从歌声中找寻记忆深处的童年。
【音乐伴奏,屏幕出示课题及文本】(二)缤纷童年------品读1、初读----心有灵犀(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能引起共鸣的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场景......采用大屏幕上的形式:【大屏幕出示】从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仿佛看到。
【师示范】从“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仿佛看到多年前,胖胖的、圆圆的我,正怀着对未来的无限热情,天不怕地不怕,一路狂奔。
我希望多年后,有的人,能透过尘满面,鬓如霜,认出多年以前站在阳光下笑得像花儿一样灿烂的我。
(2)小组交流心得。
(3)指名回答。
2、复读-----回味无穷(1)师: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童年的生活五光十色,童年,又有许多的无奈与不舍。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再次大声朗读。
【学生根据复印文本中的节奏进行朗读】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儿||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说||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多少的日子里,||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这么||孤单的童年阳光下||蜻蜓飞过来,||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水彩蜡笔||和万花筒,||画不出天边||那一条彩虹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着||长大的童年(2)师生配合朗读第二段。
初中音乐教案童年
![初中音乐教案童年](https://img.taocdn.com/s3/m/66a6da82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5.png)
初中音乐教案童年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歌曲《童年》,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摇滚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 培养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 通过分析歌曲《童年》,教育学生珍惜时光,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童年》的词曲特点、结构分析。
2. 摇滚乐的基本特点及其与《童年》的关联。
3. 歌唱技巧与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4. 歌曲《童年》的教育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童年》的词曲特点、结构分析,摇滚乐的基本特点。
2. 教学难点:歌唱技巧与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激发学生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和向往。
2. 新课导入:介绍歌曲《童年》的背景,让学生初步感受摇滚乐的风格特点。
3. 歌曲学习:分析歌曲《童年》的词曲特点,讲解摇滚乐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结构。
4. 唱歌练习:教授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指导学生演唱歌曲《童年》。
5. 音乐表现力培养:通过分组演唱、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力。
6. 教育引导:结合歌曲《童年》的歌词,教育学生珍惜时光,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童年》的教育意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童年》的词曲特点、结构分析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的提高情况。
3. 学生对摇滚乐的兴趣和爱好培养情况。
4. 学生对歌曲《童年》教育意义的认识和体会。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应具备较强的音乐素养,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童年》的词曲特点和摇滚乐的基本特点。
2. 注重学生歌唱技巧的培养,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
3.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5. 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音乐。
《童年》-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童年》-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386b4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66.png)
童年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童年》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介绍。
2.感受歌曲中所表现的童年情感和回忆。
3.理解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并能够唱出整首歌曲。
4.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情感表达。
2.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三、教学准备1.歌曲《童年》。
2.音乐播放器。
3.课件。
四、教学流程1. 热身让学生做一些适当的热身活动,准备进入学习状态。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身体运动、小游戏等形式来进行热身。
2. 欣赏歌曲放歌曲《童年》,让学生仔细听歌,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童年情感和回忆。
3. 了解歌曲的背景和作者介绍歌曲《童年》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学生可以通过此环节了解歌曲的由来和创作初衷,进一步理解和感悟歌曲的情感内涵。
4. 学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通过课件展示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引导学生认真听歌,模仿唱歌,逐句跟唱,反复练习直到掌握整首歌曲。
5. 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并引导学生通过声音和动作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歌曲中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6. 辅助活动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或者其他形式的活动来巩固学生对于歌曲的掌握和理解,如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童年画面等。
7. 结束语在课堂结束前,对于本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所获得的收获和进步,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五、课后反思这节课的整体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们对于《童年》这首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认真听、认真学。
其中,我觉得情感表达这一环节还可以再加强一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下一次我会注重情感表达这一环节的教学,把学生们的情感宣泄得更具体更实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学设计《童年》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得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音乐教案《童年》第一课童年教学目标1、听《童年得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唱《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表达出对童年生活得回忆与热爱。
我们要珍惜今天得幸福生活,深切地体现本课《童年》得主题及“音乐与人”得亲密联系。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得作用。
3、听辨音得高低并进行模唱,初步能唱准,具有一定得音准能力。
教学内容聆听《童年得回忆》教学基本要求聆听《我们多么幸福》教学基本要求编创与活动表演《摇啊摇》表演《小酒窝》教材分析1.钢琴曲《童年得回忆》这首通俗钢琴曲音乐清新潇洒,优美动听,具有浓郁得抒情性。
作者为法国得图森。
经钢琴演奏家理查·克莱德曼得演奏,这首乐曲与其她同类得乐曲同时流传世界各地,为人们所熟知与喜爱。
乐曲为三段体结构。
当乐段末尾得旋律停留在主与弦三音时,A 段欢快得旋律又骤然响起,乐曲进入再现部,最后在琶音与弦得衬托下,再度奏出B段得抒情动机结束全曲,主与弦得三音使童年得回忆绵绵不断。
2.合唱曲《我们多么幸福》这首活泼欢快得歌曲,描绘了少年儿童得幸福生活,表达了她们为了祖国得明天而努力学习得决心及远大理想。
歌曲由主歌与副歌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旋律常作跳进,“”节奏多次出现,增强了弱拍上得力度,给人以爽朗明快得感觉,儿童们得天真神态跃然于歌声之中。
副歌为两部合唱,旋律以级进为主,优美流畅。
“哈哈”得旋律音调使笑声既生动真实而又不失其音乐性,在欢笑声中,人们仿佛瞧到了孩子们灿烂得笑脸。
歌曲最后,以歌曲中惟一得上行四度跳进达到高音区形成了歌曲得高点,表现了孩子们幸福、激动得心情。
这首歌曲在1980年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中获一等奖。
曲作者—郑律成生于朝鲜南部,自幼喜爱唱歌。
当时朝鲜处于日本侵略者统治之下,1933年随亲人来中国参加朝鲜革命组织,同时坚持学习音乐。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37年到延安学习工作。
1950年入中国籍。
作有300多首不同类型得作品,其中歌曲《延安颂》、《八路军进行曲》等均就是知名之作。
3.歌曲《摇啊摇》这就是一首流传于上海地区得民间童谣。
2/4拍,D宫调式。
全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与动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一只馒头一块糕”歌词用上海方言,非常口语化,好像妈妈在哄宝宝睡觉时得语言与歌唱,具有摇篮曲得特点。
第一乐句前两小节旋律相同,音调得起伏富有荡漾得小船或睡在摇篮中小宝宝得情境。
第3小节得四度跳进,在情绪上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从而把喜悦得心情释放出来。
第二乐句在前句与后句中曲调与节奏运用了宽与紧缩得变化,五度与七度得音程大跳,展现了宝宝与外婆之间得亲热情景。
歌曲得末句采用了换尾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旋律趋于平静,表现了宝宝沉浸在甜美得睡梦之中。
4.歌曲《小酒窝》就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得一段体儿童歌曲。
2/4拍,五声羽调式。
曲调富有浓郁得民歌风格,旋律欢快、活泼,歌词生动,富有童趣,抒发了在温馨家庭中孩子甜美生活得欢乐心情。
第二乐句在第一乐句上进行了上移五度得旋律模进,并分别运用了富有弹性得顿音演唱效果,欢快得情绪,即刻在我们面前浮现出一个长有小酒窝、甜美欢笑得可爱儿童得形象。
第三乐句出现了八分休止符与带装饰音得相间得间奏,在形象与情绪上更显天真活泼,“爸爸也喝”、“妈妈也喝”真实地表达了孩子对父母给予自己得爱而掩饰不住内心喜悦心情得流露。
歌曲得结束句重复了第四乐句,在尾音上以高八度出现,使全曲在舒心欢笑得歌声中结束。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得作用。
2、听辨音得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音。
3、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得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2、唱一唱。
三、提出本学期要求、分组2、宣布平时成绩记载项目(采用竞赛法)3、常规教育四、新歌教学、导入:听《劳动最光荣》,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听《共产儿童团歌》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听《摇啊摇》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2、出示童谣学生朗读3、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得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4、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5、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6、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得强弱感。
用‘LU’哼唱。
7、放录音,学生轻声唱歌词,让学生发现最后一句唱2边。
8、再跟唱一边,找一找难唱处,重点练唱:3516│55│摇到外婆桥跟琴模唱,要唱得连贯流畅,像小船在河中匀速前进,5拍时值唱足。
9、连唱边唱边用动作表演(即兴表演)0、跟唱歌谱五、编创与活动、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与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学生评价4、出示:365│365│3516│55│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在长音处用)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得意境。
7、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六、小结,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聆听《童年得回忆》、《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二、聆听《童年得回忆》、导入:师:小朋友们,在小得时候,最开心得一件事就是什么呢?让学生交流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得一幕(放背景音乐)2、初听音乐边听边用手势按图形谱得形状划动。
3、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兔跳。
再随音乐模仿乌龟爬。
师:说说谁得行走速度快?谁得行走速度慢?板书:快慢从人得一般行走得速度与乌龟比较。
可请一个学生扮小兔跳,一个学生扮乌龟爬,再与老师走进行对比,引出“中速”并板书。
4、再听《童年得回忆》说说第1、2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第3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完成书上练习。
三、聆听《我们多么幸福》、导入:回忆童年开心吗?您们觉得幸福吗?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我们多么幸福》。
2、初听歌曲说说歌曲情绪?几拍子?幻灯出示歌词3、介绍歌曲创作得时代背景。
4、复听,学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
5、谈谈对歌曲得感受:A、流畅得三拍子曲调,您想象当年得同学们在什么场景中?B、歌曲得内容表达了怎样得情景?c、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得您感到幸福吗?6、编创与活动师:歌曲中哪些地方让您感到兴高采烈?当您听到时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示。
放录音,学生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示。
四、听辨练习、用LU模唱356三个音2、听一听老师弹奏得两个益鸟中哪个高?哪个低?用手势表示并用LU模唱。
355356533663五、小结,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教学要求:演唱《小酒窝》,并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二、复习《摇啊摇》边唱边表演三、新歌教学、导入:请小朋友瞧瞧谁有小酒窝?有小酒窝得小朋友笑得怎样?老师有一首歌,请小朋友听听又就是怎样得呢?2、听录音学生交流3、再听录音,您能听出就是一二还就是一二三吗?边听录音边按一二击拍。
4、用LU哼唱重点:3106│30│5305│60│5、按节奏朗读歌词重点读准:左边0一│个0│右边0一│个0│读准八分休止处6、放录音,轻声跟唱。
找一找喜欢唱得歌词,并唱一唱。
找一找难唱句,大家一起练唱。
教师范唱AB两句,各4小节。
设问:A请大家仔细听,老师唱得两句歌词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提示:歌词、节奏、曲调。
设问:B听我唱曲调,您能听出曲调中出现最多得音就是哪几个音吗?重点练唱:3106│30│5305│60│左边一│个│右边一│个│唱准八分休止处,采用跟唱法。
]7、连唱唱到“呀子喂”处与同桌互相拍手,节奏为“ХХХ”让学生编创其她节奏型边唱边拍手。
8、分别用稍快、中速、慢速让学生试唱,说说用哪种速度表达长有小酒窝甜美、可爱得小朋友,喜悦得心情?用甜美得情绪、稍快得速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9、跟老师轻声唱歌谱。
0、分组排练表演唱。
分组展示师生评价。
四、小结,师生再见。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得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