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卞之琳翻译思想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翻译对中国新诗产生和发展的作用——以卞之琳为中心的研究

翻译对中国新诗产生和发展的作用——以卞之琳为中心的研究
国新 诗所 受 到 的外 国诗 的影 响 ,主要 不 是 直 接通 过 外 文 诗 ,而 是 “ 间接 ” 地 通过 “ 翻译 ” 来 完
成的。 ② 对 此 ,卞之 琳也 曾在 另一 篇文 章 中 明确 地 指 出来 过 , “ 译诗”往往 比 “ 外 国诗原 文 ” 对

国的诗创 作影 响更 大 。 ⑧也就 是 说 ,西 方诗 对 新 诗 的影 响 ,主要 是 通 过作 为 翻译 作 品 的 “ 西 方
三种翻译方式 中,卞之琳 最为看重 “ 格律 体” 。他提 倡格律诗 的理论 ,并在 写作和 翻译 实践 中实行 自 己的理论。卞之琳对外 国诗 的翻译和研 究 ,经 由他 自己的写作和理论 ,促进 了中国新诗在 格律化 方 面
的探 索。通过 卞之琳这一个案研 究表 明 ,尽 管新诗 的发生和发展确 实受到 了外 国诗 的影响 ,但新诗 也
事 。 自新诗 诞生 以来 ,它与外 国诗 的关 系问题 ,就 是 常被谈 及 又往 往众 说纷 纭 的一个 问题 。而在
这 当 中 ,外 国诗 的 翻译对 中国新 诗 的产 生 和 发 展 所 起 的 作 用 ,又 可 以说 是 最值 得 研 究 的一 个 课 题 。本 文将 以中 国现 代诗 人卞 之琳 为个 案 ,从 其 有 关 西 方 诗 的翻 译 对 中 国新 诗 的影 响 的观 点 出 发 ,考察 其 本人 相关 的写 作 和翻译 实践 ,并进 一 步探讨 翻译 与新 诗 的关 系 。


翻译 与中 ,首先是 诗 人 ,其 次是 翻译 家 。其 实 ,卞 之琳 还有 另一 不 为一般 评 论 者重 视 的身份 ,即批评 家 。卞 之琳 写过 大量 有关 中国新 诗 的诗 人 和作 品 的文章 ,并 且往 往有 极 为 独到 的见 解 。若论 个 中原 因 ,当然 ,肯 定与 他本 人就 是一 个卓 有 成就 的诗 人有 关 。卞之 琳 的评 论 ,涉及 翻 译与 中国新诗 的关 系 、新 诗 的形 式 ( 包 括 诗 体 ) 等 问题 。他 的理 论 主 张 ,与 其 原 创 写作 和 翻译 实践 有很 大程 度 的相应 性 。 卞 之琳 本人 对新 诗 和外文 诗 的 翻译 的关 系 ,有 非 常 精 到 的认 识 。1 9 8 1年 ,卞 之 琳 在 一 份 名

浅析卞之琳英诗汉译之“以顿代步”

浅析卞之琳英诗汉译之“以顿代步”

浅析卞之琳英诗汉译之“以顿代步”作者:白玉洁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03期摘要:在中国现代诗史上,卞之琳的定位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家,一个卓越的翻译家,他以自己独特的翻译风格,在英诗汉译方面创造性提出“以顿代步”的翻译方法,并遵循“亦步亦趋”的翻译准则,一定意义上推动了中国新诗的长足发展,对中国的现代主义诗歌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

关键词:卞之琳;英诗汉译;“以顿代步”;翻译实践作者简介:白玉洁(1991-),女,西北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生,从事英语笔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02一、引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纵观古今中外,诗歌名家的翻译历来是公认最艰难的译事之一。

如果翻译一首诗歌,若是逐字逐句直译出来,原文的音韵就会大为减少。

因此,美国著名诗人弗洛斯曾说:“诗歌就是在翻译中丧失的东西。

”因此,无论是英诗汉译或是汉诗英译都要注意保留诗歌的视觉美感,准确传达原诗的意义和意境,再现原作的艺术效果。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译者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有明显提升,所采用的翻译方法也是时殊风异,各有千秋。

这一阶段主要从事英文诗歌翻译的代表有王佐良、卞之琳、屠岸等人,这一时期主要提倡采用格律诗形式翻译英语格律诗,其中一派主张“克隆”英文原诗的韵律,另外一派主张用汉语的顿来代替英诗中的韵律,再现原诗的节奏,这种方法即由翻译名家卞之琳所提倡的“以顿代步”。

二、百年新诗史上的“第一人”——卞之琳“从技术上来说,卞之琳是中国新诗百年来的第一人!”这是著名学者,同时也是卞之琳的学生江弱水对其老师的评价。

卞之琳(1910~2000)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著名诗人以及文学批评家,曾是徐志摩的学生。

著有诗歌《断章》,作为其流芳百世的代表作。

同时,他在莎士比亚文学方面也颇有建树,为现代诗坛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另一个重要身份即新文化运动中别具一格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卞之琳 哈姆雷特译本

卞之琳 哈姆雷特译本

卞之琳哈姆雷特译本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而卞之琳是当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将《哈姆雷特》译为中文。

以下是关于他译本的评价:
1. 翻译风格:卞之琳的译文风格独特,语言简练,富有诗意,能够很好地传达原文的情感和意境。

2. 语言表达:他的译本在语言表达方面非常出色,能够将原文的含义准确地传达给读者,而且读起来自然流畅,易于理解。

3. 文学价值:作为一位文学大家,卞之琳的译本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于读者理解原著和领悟文学艺术都有很大的帮助。

总的来说,卞之琳的《哈姆雷特》译本是高质量的,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中文表达习惯,为读者提供了很好的阅读体验。

不过,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和感受不同,建议亲自阅读并体验其译本。

卞之琳诗歌英文自译翻译伦理之透视

卞之琳诗歌英文自译翻译伦理之透视

卞之琳诗歌英文自译翻译伦理之透视卞之琳,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和翻译家。

卞之琳顺应时代潮流,在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将其所翻译的英文诗歌带入中国文化内涵认识之中,使得中国古典文化与世界文化相接轨,提高了中国诗歌的内涵,也为中国英语教育贡献良多。

如今,卞之琳的译作也相当受到读者们的喜欢和认可,她的翻译研究对翻译学有着极大的启发,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伦理问题。

卞之琳诗歌英文自译在卞之琳的文学创作中,翻译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卞之琳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道:“翻译是我写诗的延伸,翻译让我认识了这个世界,同时也让我将这个世界的好处带回了祖国。

” 卞之琳尝试了用诗意化的方式亲身去体验翻译的过程,她不仅通过自己的诗歌去诠释翻译中的内涵,同时也尝试了将翻译中的灵感带入自己的诗歌中。

她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意象、朴实的语言呈现,能准确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感受,给人提供文化交流的指向。

卞之琳在其诗歌中用英文写下了大量令人感动的诗篇,比如她的《和南都的女人们一道看落日》《阳光被撕碎成片片砖石》,通过她的自我修炼和不断的努力,她提高了其语言的表达能力,并将其反映在她翻译的英文诗歌的写作和翻译的过程当中。

她将自己的诗歌翻译成英文,使得这些诗歌走出了中国去到世界各地。

这些诗歌翻译充分展现了卞之琳对语言的敏感和对文化的尊重,而这也使她在诗歌英文自译中有着独特的贡献。

伦理问题在翻译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伦理问题。

翻译不只是从一种语言翻译到另一种语言,翻译过程中社会制度、国家文化、历史和地理背景也会对翻译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翻译者需要全面考虑不同的因素并贯彻其责任,纠正谬误并且尽可能贴近起源文本。

卞之琳也曾提出她所面临的翻译伦理问题。

翻译的自由翻译的自由又被称为翻译的问题反映。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碰到一些不同的问题,包括接受方的文化特点、叙事风格、语法词汇以及语言结构等。

而在这些问题之间,译者还需要面对一些更加困难的问题即如何在尊重起源文本的基础上把翻译成完美的译文。

卞之琳译诗理论及实践探索

卞之琳译诗理论及实践探索

卞之琳译诗理论及实践探索卞之琳是我国著名诗人、翻译家。

他辨证地吸取传统的翻译理论,从文学翻译的角度提出了“信”、“似”、“译”的翻译思想。

他指出翻译不仅要忠于内容,而且要忠于形式;翻译就是“译”,不该是“创作”。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以顿代步”的翻译策略。

标签:卞之琳;“信”、“似”、“译”;“以顿代步”;诗歌翻译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卞之琳的诗歌创作与翻译同步开始,并经历了从开始到探索,从成熟到高峰的阶段。

在仔细研究前人诗歌翻译的实践以及中国白话文的特点之后,卞之琳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翻译理论及策略来保留原文的内容和形式,并且在自己的翻译实践中很好地进行了验证。

一、翻译思想——“信”、“似”、“译”我国翻译界一直存在着“信、达、雅”,“神似”与“形似”,“直译”与“意译”之争。

“信、达、雅”说源自严复的译作《天演论》中的“译例言”。

严复在此书中感叹译事有三难,即“信、达、雅”,逐渐被人们尊为翻译标准。

有些翻译家根据自己的翻译实践,提出了不同的翻译标准,如“神似”“形似”翻译标准。

傅雷在其所译巴尔扎克长篇小说《高老头》的序言中把翻译比做临画,提出“舍形求神”这一艺术主张即“神似”说,受到我国译界、特别是译学研究中文艺学派的极大推崇。

“神似”“形似”说是继“信、达、雅”翻译标准之后引起译界争论的另一热点所在。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中两种基本的翻译方法。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鲁迅、瞿秋白为代表的直译派和以梁实秋、赵景深为代表的意译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把“直译”“意译”之争推向了高潮。

但是,对于文学翻译,特别是对于诗歌翻译,等同地对待“信、达、雅”或是追求原作以外某种独立存在的“雅”,全都是不可取的。

卞先生早在西南联大授课时就强调,就译诗而论,应该“破‘信达雅’说、‘神似形似’说、‘直译意译’说”,后来在评论我国新时期的译诗成就时又指出“‘信、达、雅’教条的无稽,‘直译’、‘意译’争论的无谓”,谈论何其芳译诗时再一次重申“反对讲‘信达雅’分‘直译’、‘意译’、‘形似’、‘神似’”。

卞之琳翻译理论评价

卞之琳翻译理论评价

下?”的中文句子,诠释了哈姆雷特内心的纠结,也 使翻译非常接近中国的文化,语言词语运用上也体现 了中文博大精深、来去自如的表达流畅性,可谓忠于 原文的同时,做到了传神。 四、评价 卞之琳作为一个诗人,有着许多不朽的作品。 但是作为一个翻译家,笔者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比 如,“以顿代步”,虽然在音律上翻译得非常有顿挫 感,完美贴合了西方诗歌的韵律的特点,但是违背了 他所提出来的“忠实”原文的要求。可见,在诗歌的 内容翻译上他很好地遵守了这一要求,但是似乎忽略 了中文的流畅感。比如,“看她,在田里独自一个”, 在这个句子的翻译上, “看她 / 在田里 / 独自 / 一个”, 从音律上确实完美诠释了韵律感, 但是同时应注意到, 过分追求贴近韵律感, 反而忽视了中文语法的流畅性。 如果按照正常的语句顺序,翻译应为,“她独自一个 人在田里”,这才符合中文主谓宾顺序,也比较容易 理解。而卞之琳为了韵律感,打乱了主谓宾的正常顺 序,虽然读者也可以理解翻译内容所想表达的内容, 但是失去了了英文原文中音律与英语语句表现出的孤 独落寞的感觉。这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在追求形似的 过程中, 丢失了神似的重要原则, 背离了 “忠实” 二字。
三、翻译理论 卞之琳的翻译理论主张“信、似、译”。他在 这一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翻译观点,改进 与完善了之前的翻译理论。“信”就是要求译文要忠 于原文。“似”就是翻译要做到近似。由于语言与文 化背景上的差异,翻译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所以需 要译者做到形意近似。“译”,强调作为译者,虽然 不能完全复制两种语言之间的寓意,但也不可擅自发 挥,作为语言转换者,要尽可能地在原文的束缚制约 下合理改动。 卞之琳认为译作需要尽可能在思想内容、 艺术形式上和原作品保持近似一致。这在他的许多翻 译作品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卞之琳非常强调“忠 实”二字。在诗歌翻译领域,他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诗歌是所有文体中最难翻译到令人满意的文体。诗歌 非常在意格律、节奏。卞之琳建议要根据英文诗歌的 格律性,用白话文,同时也用格律体翻译。他提出以 顿代步的方法。从字面理解,英文诗歌具有英语格律 的音步一说,而中文可以用顿的感觉来代替英文诗歌 中的音步。卞之琳提出“诗人译诗,以诗译诗;格律 实践。《割麦女》就是非常好的例子,做到了他所提 出的以顿代步。第一节节选: 原诗:Behold her,single in the field Yon solitary Highland Lass! Reaping and singing by herself; Stop here ,or gently pass! 译文:看她,在田里独自一个, 那个苏格兰高原的少女! 独自在收割,独自在唱歌; 停住吧,或者悄悄走过去!

卞之琳翻译理论探析

卞之琳翻译理论探析

卞之琳翻译理论探析严荔【摘要】A Probe Into Bian Zhilin's Translation TheoryYAN Li(School of Economy,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610064 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s to have a detailed study on Bian Zhilin'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translation practice.As a translator,Bian Zhilin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both translation theory and translation practice.His study focused on literal criticism and Shakespeare's studies and he also plays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translation circle.He has done a lot of translations including English verses and Shakespeare's drama,through which his theory on poetry translation "translating verse into verse" has been applied.Besides that,he also postulates other translationtheories,such as "faithfulness,resemblance,translation","all-round faith"and "playing the sedulous ape" etc.%卞之琳是活跃在我国文坛的著名诗人和翻译家,建国以后主要从事文学批评和文艺研究,是我国重要的莎学学者和诗歌翻译理论家,在中国译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简论卞之琳的翻译思想与实践

简论卞之琳的翻译思想与实践

卞 之 琳 先 生 ( 90 20 1 1 - 0 0年 ) 我 国 著 名 的 诗 是 人 , 是知名 的 翻译 家 、 学 批评 家 。一 生创 作 诗歌 也 文 仅 1 0首 的 卞 之 琳 先 生 并 不 以 高 产 著 称 … , 与 之 相 7 但 对 的 , 论 是 其 早 年 翻 译 西 洋 诗 文 的 《 窗 集 》, 是 无 西 还
昆 明 学 院 学 报
2 1 , 3 s :2 0 1 3 ( ) 19—12 3
CN 5 3一l 1 / I S 1 7 - 6 9 2 1 G4 S N 6 4—5 3
J u n lo n n ie st o r a fKu mi gUnv riy
【 言 语 学研 究】
p e iu trt r e tg B a r n lt n te r n rcie gv s s m e n u r sa ela n ihe me t r co sl e au e h r a e. in S t s i h o a d p a t ie u o e n w e q i e sw l s e l tn n . i i a ao y c i i g Ke r s y wo d :Bin Z i n;t n lt n t e r ;r y fn w o ms e lcn o tw t n;fi f l e s ie e s r n l t n a hl i r sai h o a o y h me o e p e ;r p a i g F o i Du h at u n s ;l n s ;t sai h k a o
两 种 标 准 。“ 实 际 的 翻 译 过 程 中 , 个 翻 译 者 往 往 在 一 根 据 不 同 的需 要 会 共 同 采 用 直 译 和 意 译 这 两 种 方 法 ,

卞之琳“信似译”三原则翻译伦理解析

卞之琳“信似译”三原则翻译伦理解析

卞 之琳 的译 作 与其 他 翻译 家 的译 作 进 行 对 比研 究 ,
如论 文 《 以似致信 , 形 神 兼 备 —— 卞 之 琳 译 诗 理 论
与 实践 》 ∞ 等 。本文 拟 对卞 之 琳 “ 信似译 ” 三原 则
中蕴含 的 翻译 伦 理做 探索 性研 究 。虽然 卞 之琳 说他
可见建和求似彼此相连密不可分但总的来说卞之琳立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基础上的再现伦理对翻译对求信履行再现伦理比对求似履行的规范伦发生的具体环境考虑不够周全卞之琳自然也不可理更看重些这主要是由他强调首先应主要如实能用其来指导自己所有的翻译实践
第1 3卷 第 4期
2 0 1 3年 8月
北 京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学 版 )
等, 另 一 方 面 是 因 为 译 文 必 须 满 足译 入语 文 化 规 范 的要 求 。 “ 信” 和“ 译” 折 射 的 都 是 翻 译 的再 现 伦 理 , “ 似” 折 射 的
是 翻译 的规 范 伦 理 , “ 以似致信” 是 卞 之琳 融 合 2种 翻 译 伦 理 的 方 式 。 关键词 : 卞 之 琳 ;翻译 的 再 现 伦 理 ;翻译 的 规 范 伦 理 ;以 似 致 信
雅” 对译 者 的 桎 梏 以及 强 调 译 文 需 要 对 原 作 忠 实 ; 提出“ 译” 的 目的 是破 除 “ 直译” “ 意译” 的 无 谓 争 论 和批 判 译 界 为 追 求 译 文 的 美感 而 对 原 文 内容 不 忠 的不 当译 风 ; 提 出“ 似” 一 方 面 是 因为 在 文 学 翻译 中无 法 做 到译 文 与 原 文 完 全 对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1 — 1 2
借鉴 始发 语 的句式 结构 , 以促 进汉 语 的变革 ; 意译 派

从莎作翻译漫卞之琳诗歌翻译精神论文

从莎作翻译漫卞之琳诗歌翻译精神论文

从莎作翻译漫谈卞之琳诗歌翻译精神摘要卞之琳是中国著名现代派诗人,也是杰出的莎士比亚作品翻译家。

他以诗人的胸襟看待翻译,从翻译作品中汲取创作灵感,在实践中浇铸独特的诗歌翻译精神,对“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做了个性化的诠释,提出了诗歌翻译的新思路。

本文在梳理卞之琳的莎作译介经历与译介背景的基础上,指出了莎作译介对卞之琳诗歌创作的影响,归纳了卞之琳的诗歌翻译精神。

关键词:卞之琳莎作翻译诗歌翻译精神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卞之琳(1910-2000)是中国现代派诗人中的杰出代表,也是一位诗人翻译家。

在其漫长的文学创作生涯中,诗歌翻译如同贯穿其间的经线,从为了练笔、遣怀糊口而翻译西方现代派诗歌到自觉与学术研究工作相结合,推出学术品性更高的莎作翻译,他将闻一多首倡,何其芳等人发展的“以顿代步”翻译西方(格律诗)的译学流派发扬光大,为中国翻译事业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而他所译的莎作正是这笔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卞之琳莎作译介背景及翻译思想述评卞之琳初中时代便选学了《莎士比亚故事集》,高中阶段已能阅读原版的《威尼斯商人》。

大学期间他着手翻译莎剧,曾试译《仲夏夜之梦》全剧。

成为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成员后,他开始系统研究莎剧,于1954年起陆续发表相关莎作,包括《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七首》(1954)和《哈姆雷特》(1956),《奥赛罗》(部分)、《里亚王》与《麦克白斯》的翻译也于1956-1983年间完成。

卞之琳还用论文阐发他对莎剧的理解和翻译心得,有《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1955)、《莎士比亚的悲剧〈奥瑟罗〉》(1956)等文面世。

但最能体现其莎剧翻译与研究成就的还是《莎士比亚悲剧论痕》(1989)、《莎士比亚悲剧四种》(1988)等(译)文集。

卞之琳为莎士比亚诗歌、戏剧那丰富、深刻的内涵吸引,决心译介莎作,曾计划从翻译四大悲剧着手,不断加深对莎剧的认识,撰写译序、论文,并用专著形式对四大悲剧做系统分析。

论卞之琳的文学翻译思想及其译诗实践

论卞之琳的文学翻译思想及其译诗实践

论卞之琳的文学翻译思想及其译诗实践
肖曼琼
【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14)001
【摘要】卞之琳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立足忠实,辨证地吸取传统的翻译理论,从文学翻译的角度提出了"信""似""译"的翻译思想.他指出翻译就是"译",不该是"创作";翻译不仅要忠于内容,而且要忠于形式;但是,绝对的、百分之百的忠实是不可能的,文学翻译的艺术性所在,不是做到和原作相等,而是做到在本国语言里相当于原作.他的诗歌翻译很好地实践了他的翻译思想,忠实再现了原作的风姿与神韵.
【总页数】4页(P143-146)
【作者】肖曼琼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卞之琳先生的文学翻译成就及翻译思想 [J], 马博
2.莎士比亚悲剧的素体诗和卞之琳的诗译 [J], 彭建华;邢莉君
3.亦步亦趋:卞之琳的诗歌翻译思想——从卞译《哈姆雷特》谈起 [J], 许宏;王英姿
4.力倡风韵,以诗译诗——郭沫若诗歌翻译思想与实践 [J], 印晓红
5.卞之琳的译诗理论和实践 [J], 刘重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卞之琳翻译思想简介

卞之琳翻译思想简介

翻译与创作: 融西方现代诗学与中国古典诗歌与一体,为新 诗的成熟做出贡献。 1.借鉴象征主义诗人的题材,波德莱尔诗歌丑俗 灰暗的情调。《古镇的梦》中写道,小镇的寂寥, 小镇人的麻木,日日夜夜响着两种声音,“白天 的算命锣,夜里是梆子”。 2.注重思想的提炼和凝聚。
3.卞之琳诗歌追求整齐匀称,注重意象的营构, 强调诗歌的节奏感
卞先生走了,他用他的诗和作品装饰我们 的梦,他将带着微笑俯看人间美梦成真的 亮丽风景。
Thank you !
译哈代《倦行人》(《The Weary Walker》)
1 2 3 4 A plain in front of me And there is the road Upon it,wide country And,too the road 我的面前是平原 平原上是路 看,多辽阔的田野 多辽远的路
1 Past,the first ridge another 2 And still the road 3 Creeps on,perhaps no other 4 Ridge for the road
“全面求信,形神兼备”
---浅谈卞之琳的翻译主张 s
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 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翻 译家 ,徐志摩的学生 。
卞之琳(1910-2000)
《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 作。作品语言凝练含蓄,体 现了其诗作朦胧曲隐的艺术 特点。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 , 新文化运动中新月派代表诗 人。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来自了别人的梦。---《断章》
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 那游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 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像......

论卞之琳的文学翻译思想及其译诗实践-精选资料

论卞之琳的文学翻译思想及其译诗实践-精选资料

论卞之琳的文学翻译思想及其译诗实践-精选资料论卞之琳的文学翻译思想及其译诗实践卞之琳(1910-2000)是我国著名诗人、翻译家、文学研究家。

几十年来,他不仅在诗歌园地、中外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在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方面给人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

他突破传统的翻译理论,根据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提出了“信”“似”“译”的翻译思想,在翻译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信”“似”“译”的翻译思想及其忠实原则卞之琳长期从事翻译工作,对翻译形成了独到的理论见解。

他那自成一派的翻译理论源自于大量的翻译实践,具有极强的可行性,至今对翻译工作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他的译论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有对翻译标准的探讨,有对传统译论的评论,有对译事之难的分析,有对翻译现象的研究。

卞之琳的译论观点可以概括为“信”“似”“译”,他这“三说”的译论观点是建立在对传统译论辨证地吸取、合理地扬弃的基础之上的。

众所周知,我国翻译界一直存在着“信、达、雅”,“神似”与“形似”,“直译”与“意译”之争。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中两种基本的翻译方法。

在我国,早在佛经翻译时,“直译”与“意译”之争就已有了开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鲁迅、瞿秋白为代表的直译派和以梁实秋、赵景深为代表的意译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把“直译”“意译”之争推向了高潮。

“信、达、雅”说源自严复的译作《天演论》中的“译例言”。

严复在“译例言”中感叹译事有三难,即“信、达、雅”。

这三难说本来并不是作为翻译标准提出来的,而只是严复翻译实践的体会与总结。

但是,它在译界产生了很大影响,逐渐被人们尊为翻译标准,甚至被尊为最高准则。

当然,有些翻译家没有盲目地把“信、达、雅”奉为翻译界的金科玉律,他们对这一标准提出了质疑、反对或者修正的意见:同时,他们还根据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不同的翻译标准,如“神似”“形似”翻译标准。

“神似”“形似”说是继“信、达、雅”翻译标准之后引起译界争论的另一热点所在,翻译家们就翻译应该注重“神似”还是“形似”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卞之琳诗歌英文自译翻译伦理之透视

卞之琳诗歌英文自译翻译伦理之透视

卞之琳诗歌英文自译翻译伦理之透视卞之琳(17161763)是一位早期文学家,他的诗歌被称为“中国十六英尺诗”,意思是十六英尺长的诗歌。

他的诗歌充满着伦理,在描述人物及其情感时,他用自己的言辞及其英文自译翻译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本文主要从卞之琳的诗歌英文自译翻译的伦理角度出发,探讨他的英文诗歌翻译方式及其相关伦理内涵。

首先,有关卞之琳的英文诗歌翻译方式的伦理内涵,可以了解到卞之琳的诗歌翻译的内容通常有来自自然界的动植物,故事,气候变化,季节变化,忧郁,悲伤,人物及其情感表达。

卞之琳在翻译英文诗歌时,经常会使用真实存在的地理景观,形容现实中真实发生的应变,并融入他的宗教信仰,把伦理内涵、人物和事件细节结合在一起。

例如,在《望江南》中,他使用地理成分,如江河、湖泊、山丘等,形容清爽的自然环境,表达他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反映出隐藏的伦理主张,以及关于重视家国之情的宗教内涵。

其次,以卞之琳英文诗歌翻译伦理来看,他的诗歌既有抒情性,又有深刻的内涵。

他的诗歌清晰的表达了隐藏在其中的伦理内涵,即重视家庭情谊,尊重友谊,深爱祖国,推崇孝道,重视人生,赞扬正义,孝顺皇室,以及理解,宽容,尊重等等。

在《八思巴》中,他运用芭蕉、鸟,给人们传达了不同的伦理信息,描述了友谊,爱情,情义的芳香,表达了尊重友谊,追求自由,参与家庭生活,热爱故乡等。

最后,卞之琳诗歌英文自译翻译的伦理更反映了他对生活,社会,心灵及其他诸多事物的思考,他的伦理思想有助于引导读者用理性的态度,携带着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生活,学习做人,做事。

因此,卞之琳英文诗歌翻译的伦理考验了我们的道德标准,引导了我们正确的思想方向,为我们的行为提供了一定的导向。

总之,卞之琳的诗歌英文自译翻译的伦理体现了他以洞察力和深刻思考来理解生活的力量,以及丰富的伦理思想,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他所表达的伦理思想具有良好的实践价值,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理智地把握道德标准,让我们的行为得到更好的规范。

浅谈卞之琳诗歌自译实践——以“英文诗自译十一首”为例

浅谈卞之琳诗歌自译实践——以“英文诗自译十一首”为例

春城 P E K I NG
1 93 4 节奏 韵律 进行调整 , 或是在 内容上进行创造 性的增益 、 删减或 改换。但译诗都基
本 保 持 了原 作 的整 体 风 貌 。 卞 之 琳 的 自译 实 践 为研 究 译 作
音尘集
断章 F R A GME N T

( 1 9 3 5 — 1 9 3 7 ) 无 题 三
TI NG— PAP ER
l a t i o n p r a c t i c e . B i a n Z h i l i n ’ s” E l e v e n P i e c e s o f Au t o — t r a n s l a t e d P o e ms i n t o E n g l i s h ”p o s s e s s e s i t s d i s t i n c t i v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a u t o — t r a n s l a t i o n a c t i v i t y . Af t e r a n a l y z i n g B i a n Z h i l i n ’ S a n — t o - t r a n s l a t i o n s t r a t e g i e s 。 i t c a n b e f o u n d t h a t h i s t r a n s l a t i o n s o f
193419301935音尘集断章fragment19301935音尘res0undingdust第一盏灯thefirstlamp候鸟问题themigrat10nofbirds半岛thepeninsula雨同我therainandi装饰集thed00rmatandthebl0t19351937无题三tingpaperthehistory0fc0mmunican0ns无题四andarunningacc0unt无题五theloversl0gic灯虫tinygreenm0ths3卞之琳英文自译诗十一首分析31语言形式诗歌可以说是一门语言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的艺术高健2006指出仅仅只有好的内容还不能成诗只有内容与形式两者俱佳才可能产生好诗或者好的译诗p16

范式、缺陷、新视角:国内卞之琳翻译思想研究之透视

范式、缺陷、新视角:国内卞之琳翻译思想研究之透视

范式、缺陷、新视角:国内卞之琳翻译思想研究之透视
梅阳春;汤金霞
【期刊名称】《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34)004
【摘要】著名翻译家卞之琳的翻译思想是中国翻译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现有研究呈现四种范式,即卞之琳英诗汉译研究,卞译《哈姆雷特》研究,卞之琳汉语新诗英译研究以及卞之琳的翻译与其汉语新诗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现有研究中也存在部分研究者的研究重复,一些研究论据不足,结论牵强,研究者尚未就卞之琳“信似译”三原则当中的“似”原则和“译”原则的所指达成共识等缺陷.新语境下的卞之琳翻译思想研究不仅要解决上述问题,还可以从翻译伦理的视角开展.
【总页数】5页(P87-91)
【作者】梅阳春;汤金霞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泰州225300;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9.3
【相关文献】
1.卞之琳诗歌英文自译翻译伦理之透视 [J], 梅阳春;汤金霞
2.国内卞之琳翻译思想研究述评 [J], 梅阳春;汤金霞
3.基于库恩范式理论的国内翻译研究范式发展综述 [J], 龙飞;朱晓敏
4.范式、缺陷、新视角:国内卞之琳翻译思想研究之透视 [J], 梅阳春;汤金霞;
5.鲁迅翻译思想研究新线索与新视角 [J], 吴玮;徐艳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卞之琳的诗歌翻译与格律论

论卞之琳的诗歌翻译与格律论

论卞之琳的诗歌翻译与格律论
中国古代文学家卞之琳是清代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他的集众多优秀诗作影响深远,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很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讨论卞之琳的诗歌翻译及其格律论的相关内容。

首先,关于卞之琳的诗歌翻译,他大部分诗歌都是有关四季景色及风景的,例如其代表作《过零丁洋》,借助流动的河水,表现出秋季里冷而湿的气息,该作品反映出思乡之情,即向家乡致敬的情感。

此外,卞之琳的诗歌也常有对家人的爱的表达,例如《梁甫吟》的情节。

这首诗的本质是表达对木兰的母亲的思念之情,以及叙述木兰母亲的勇敢和顽强的精神。

其次,卞之琳的格律论也值得一提。

卞之琳的诗歌格律论的重要性在于,它体现了卞之琳认为诗歌可以通过格言的运用来传达自己的情感。

此外,卞之琳还认为,格律能够增加诗歌的文学性,更能表达出对未来深远的思考。

例如,《西江月》中卞之琳用格律反映了自己对象的未来的思念,而《水调歌头》中的格律则展示出他对人生的哲理性的思考。

最后,从艺术角度来看,卞之琳的诗歌翻译及其格律论大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学,他融合了四季之美,家园之情,以及对象未来的展望等优秀的内容,将千古不变的情感描绘出来,使其有持久的文学价值。

总之,卞之琳的诗歌翻译及其格律论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中传达的情感也影响了许多中国文学家及读者,他的诗歌翻译及格律论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中的珍贵的财富,值得我们珍藏、研究并推广。

浅谈卞之琳诗歌自译实践——以“英文诗自译十一首”为例

浅谈卞之琳诗歌自译实践——以“英文诗自译十一首”为例

浅谈卞之琳诗歌自译实践———以“英文诗自译十一首”为例刘文波(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9)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5)09-0172-02外语翻译摘要自译是翻译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卞之琳的“英文诗自译十一首”具有鲜明的自译活动的特色。

分析卞之琳的自译策略可见,他对原作语言形式和内容风貌的翻译处理都灵活变通,或是对原作的表达句式和节奏韵律进行调整,或是在内容上进行创造性的增益、删减或改换。

但译诗都基本保持了原作的整体风貌。

卞之琳的自译实践为研究译作与原作、译者与原作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翻译策略上也给其他译者以启示。

关键词卞之琳诗歌自译翻译策略A Brief Discussion on Bian Zhilin's Auto-translation Practice:A Case Study on"Eleven Pieces of Auto-trans原lated Poems into English"//Liu WenboAbstract Self-translation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part in trans-lation practice.Bian Zhilin's"Eleven Pieces of Auto-translated Poems into English"possesses it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uto-translation activity.After analyzing Bian Zhilin's au-to-translation strategies,it can be found that his translations of language forms,contents and styles of originals are flexible,such as the adjustment of expressions,sentence patterns and rhythms of originals,the amplification,omission or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tents.But the overall styles of originals are generally main-tained in his translated poems.Bian Zhilin's auto-translation practice has provided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s and originals,as well as that between translators and original authors.It is also an inspiration to other translators in translation strategy.Key words Bian Zhilin;auto-translation of poems;translation strategies1引言自译(auto-translation或self-translation)指翻译自己作品的行为或该行为的结果(Grutman,2004,p.17)。

简论卞之琳的文学翻译思想

简论卞之琳的文学翻译思想
第2 O卷第 1 期
Vo _ 0 N . I2 o 1
四川 文理学 院学报
Sc u n Unv ri fArsa d S in eJ u n l ih a ie st o t n ce c o r a y
21 0 0年 O 月 1
J n 2 1 a .00
简论卞之琳 的文学翻译思想
又忠实 于形 式。尽管译 文呆板 拘谨 , 但他全 面求信 的主 张
可见一斑 。
14 , 90年 卞之琳在 西南联 大讲 授 文学 翻译 课时 , 对 针
当时译界 的热 门话 题 , 摒弃 “ 他 信达 雅 ” 的成 说 , 形 似”、 “ “ 神似 ” 的争论 , 直译 ” “ 和“ 、 意译 ” f , 中各 取一 个 的戈 分 从 J 字, 提倡 “ 信”、似 ”、译 ” “ “ 。尽管没 有留下 任何 文字 资料 ,
德的 “ 达切 ” 林 语 堂 的“ 信 、 忠实 、 通顺 、 ” 不 同 , 氏的 美 ) 卞
就读上海浦 东 中学 时 , 之 琳 就将 《 舟 子咏 》 译 卞 古 翻
成 中文 , 行对行 , “ 韵对 韵 , 自我 约束 极严 ” 1 北 大 , 。【 在 他 更是 花精力将一些英 文 诗歌 和 莎剧 翻译 得 既忠 实于 内容
踏上译坛 , 卞之琳 便在文 学翻译特别 是诗歌 翻译上 不停 探 索 、 勤耕耘 。卞之 琳刚从 事文学 翻译 时并没 有遵 循什 么 辛
翻译理论 做指导 , 他在 长期 的 翻译 实践 中 , 借 鉴他 人 翻 在
译 理论 和总结 自己翻译 得失 的基 础上 , 形成 了 自己独到 的
分的忠实。……在另一种语言里, 全面求 ‘ ’忠实于原 信 ,
闻的追 随者 孙大 雨 、 煦 良、 兴华 等 在 其基 础 上 做 了有 周 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 为 国 内 学者 们研 究 。 该研 究 可 分 为 三 个 阶段 : 2 O世 纪 5 O年 代 到 8 O 年 代 末 为 第 一 阶段 , 以“ 信” “ 似”
“ 译” 翻译三原则研究和卞译莎剧( 主 要 是 卞 译《 哈 姆 雷特 》 ) 研 究为特 色; 2 0世 纪 9 O年 代 为 第二 阶段 , 以
文章 编 号 :1 6 7 3 —0 4 5 3 ( 2 0 1 4 ) 0 2 —0 0 5 2 —0 4
国 内卞 之 琳 翻译 思 想研 究 述 评
梅 阳春 ,汤金 霞
( 南 京 师 范 大学 泰 州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 江苏 泰州 2 2 5 3 0 0 )


要: 卞之 琳 的翻 译 思 想是 对 “ 信、 达、 雅” “ 形似 、 神 似” “ 直译 、 意译 ” 的继承和扬 弃, 在过 去 5 O余 年 内
莎剧 内容 与形式 的统 一 的可能性 ” _ 4 ] 。 卞之 琳译完《 哈姆 雷特 》 后, 基于 种种 原 因 , 在
接下 来 的 2 0多 年 内淡 出 了 翻 译 界 , 导 致 国 内卞 氏
为划 分标 准 , 对 国内 5 0余 年卞 氏译论 研究 成果进
行 梳理分 类 , 使 其能 更好地 指导 翻译 实践 。 按 时间划 分 , 国 内卞 氏译 论 研 究 可 分 为 三个 阶段 : 2 0世 纪 5 0年 代 到 8 0年 代 末 为 第 一 阶段 , 2 0世 纪 9 0年代 为第 二 阶段 , 本世 纪 以来 为 第 三
的先河 。在 该文 中 , 巫 宁坤 从体裁 、 句法、 格律、 韵
律、 人 物语 言 、 意 象和 双关语 等角 度将 卞译本 和此
前流传 最广 的朱 生豪 的译本 进行 了对 比研究 。巫
宁坤 强调《 哈姆雷 特 》 的译作 在 内容和 形式上 都应 该最 大限度 地接 近原 文 。朱 生豪 采用 散文体 呈 现 原文 , 虽 然 通俗 流 畅 , 但 改变 了原 文 的诗 体形 式 ,
拓 展 第 一 阶 段 研 究 内容 为 特 点 ; 2 1 世 纪 以 来 的研 究 为 国 内卞 氏 译 论 研 究 的 第 三 阶段 , 最 具 新 意 的 是 卞 之 琳 中文 诗 歌 的 英 文 自译 研 究 和 卞 之琳 诗歌 翻译 与诗 歌 创 作 的 关 系研 究 。
关 键 词 :卞之 琳 翻 译 思 想 ; 研 究 阶段 ; 研 究 范式 中 图分 类 号 : H3 1 9 . 3 文献标识码 : A


2 0世纪 5 0年代 到 8 0年代末 的研 究
1 9 5 6 年, 卞译《 丹 麦 王 子 哈姆 雷特 悲 剧 》 ( 作
表论 文《 诗 人卞 之琳谈 诗 与翻译 》 ④, 以访谈 录的形
式探讨 了卞之琳 的英诗汉译 思想 , 重点 论述 了卞之 家 出版社 , 1 9 5 6年) 出版 。次年 , 巫 宁坤 发表 论 文 《 卞 之琳译 哈姆 雷 特 》 , 开启 了 国 内卞 氏译 论 研 究
第1 4卷 第 2期 江 苏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V o l ・ 1 4 No ・ 2 2 0 1 4 年 6 月 J o u r n a 1 o f j i a n g s u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J u n .2 0 1 4
阶段 。
译论 研究 在这 段 时 间也 处 于 暂停 状态 。“ 文 化 大 革命 ” 之后 , 卞 之琳 重 拾 译 笔 , 国 内卞 之琳 翻 译 思 想研 究也 随之 开展起 来 。 古苍 梧是 文革后 国内第一 位研究 卞 之琳 翻译 思想 的学 者 。1 9 7 8年 , 古苍 梧在 《 开卷 》 杂 志上 发
强调 , 卞之 琳 翻译 思 想 “ 对 于 中 国翻 译 理 论 的 贡
献, 毫不亚 于 ‘ 信、 达、 雅’ 之 说 提 出之 初 的历 史 功 绩” ] 。卞 之琳 翻译 思 想 对 中 国 翻译 理论 建 设 的
在一定 程度 上改 变 了原 文 的 内容 和 效 果 , 导 致 国
卞之 琳 的翻译 思 想 , 尤 其是 他 的“ 信、 似、 译” 翻译 三原 则是对 “ 信、 达、 雅” “ 形 似、 神似 ” “ 直译 、 意译 ” 的继 承和 发展 。方平 认为 , 卞之 琳 的翻译思
想汲 取 了“ 信、 达、 雅” “ 形似 、 神似 ” “ 直译 、 意译 ” 的 合理 成分 , 足 以使 卞 之琳“ 能够 和傅雷 这样一 位声 誉卓 著 、 受 人尊敬 的 翻译名 家旗鼓 相 当” l 】 ] 。江枫
内读 者对 原作 的认 识 产生 了一定 程度 的偏 差 。卞 之琳 在翻译 《 哈姆 雷特 》 过程 中 , 以译 文对原 文 “ 从
贡献 以及 对翻译 实践 的指 导作用 使其 从诞 生之初
即为研究 者瞩 目。本 文 以研 究 时间段 和研究 类别
内容 到形 式 ( 广 义 的形 式 , 包 括 语 言 风格 等 ) 全 面 而充 分 的忠 实” l 3 为 宗 旨, “ 证 实 了 在译 文 中保 存
收 稿 日期 :2 0 1 4— 0 2 —0 8
琳对英诗格 律 、 韵律 的处理方 法和“ 以顿 代步 ” 的 翻 译策 略。这篇论文借鉴 了巫宁坤 的研究成 果 , 在广
基 金 项 目:江 苏 泰 州 “ 十二五” 规划 2 0 1 3年 度 课 题 “ 翻译 论 理 视 阙下 的卞 之 琳 译 论3 5 1 6 ) 作 者 简 介 :梅 阳春 ( 1 9 7 9 ) , 男, 安徽无为人, 南 京师 范 大 学 泰 州 学 院 讲 师 , 主要 从 事 英 汉 翻 译 、 英美文学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