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苹果落地》教学设计
小学《苹果落地》语文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苹果落地》,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学会借助工具书和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2. 生字词卡片。
3. 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等)。
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事物。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讲解比喻和拟人手法。
3. 小结与拓展:(1)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如:在生活中如何关爱大自然、珍惜生命?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运用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写一段话。
3. 观察身边的大自然,拍摄一张照片,并配上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查找生字词的释义。
2.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事物,激发学习兴趣。
《苹果落地》语文教案
《苹果落地》语文教案.doc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苹果落地的情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思考、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苹果落地的情景。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推理等方法,理解苹果落地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苹果落地》的PPT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的水果图片或实物。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苹果落地》。
(2)准备好笔记本,用于记录生字词和重点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水果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水果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水果为什么会落地。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苹果落地》。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教师挑选几个生字词,让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推理等方式,理解苹果落地的原因。
(2)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所学的内容。
(2)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或写作,描述苹果落地的情景。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将课文《苹果落地》读给家长听,并解释苹果落地的原因。
2. 学生回家后,用生字词卡片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 学生回家后,观察周围的水果,思考水果为什么会落地,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小学《苹果落地》语文教案
小学《苹果落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苹果落地》。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
(3)培养学生懂得分享、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苹果落地》的内容介绍。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课文朗读与背诵。
4. 课文主题的讨论与思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课文的朗读与背诵。
(3)课文主题的讨论与思考。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朗读的流畅性与准确性。
(3)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与探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讨论法: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角色扮演法: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苹果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苹果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3.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4. 理解课文:让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讨论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道理,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运用和课文主题的理解。
《苹果落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苹果落地》教学设计《苹果落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苹果落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苹果落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12个,会写8个。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考虑、多问几个为什么。
教材分析本课课文的故事很古老,但很符合现代教育观念,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是从生活中最细小的地方开始的。
学校与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对大科学家的故事都很感兴趣,教学中可以利用并继续培养这种兴趣,鼓励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
公开课教案(一)交流资料,谈话导入1.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你了解的科学家有哪些?能说一说它们的主要事迹吗?生1:我通过看书,知道了张衡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发明了能预测地震的“地动仪”,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生2:我在爸爸的协助下上网查询了爱迪生的有关资料。
爱迪生是著名的发明家,他一生共有1000多项发明,我们熟悉的电灯、电影都是他发明的。
2.激情揭题师:(出示牛顿在苹果树下深思的幻灯片)发挥你的想象,你认为牛顿在树下想什么?生1:我认为,牛顿是在想怎样把树上够不着的苹果全都摘下来。
生2:我认为,牛顿是在想苹果摘下来以后,怎么运回家?生3:牛顿在想苹果熟了为什么往地下掉,而不向天上飞?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牛顿,一起学习《苹果落地》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自主识字1.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师:请同学们自身试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干把课文读通顺?生1: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认字表、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问老师。
生2:还可以看上下文猜一猜。
生3:读课文时,要看准了再读,不能随便添字,漏字,读不好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后,开始讨论汇报:自身读明白了什么。
《苹果落地》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
《苹果落地》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苹果落地现象,知道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苹果落地,引导学生思考重力方向。
(2)运用实验验证重力方向,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真理的态度,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导入:讲解苹果落地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重力方向。
2. 实验一:观察苹果落地(1)让学生观察苹果落地,探讨重力方向。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苹果总是竖直落地。
3. 实验二:验证重力方向(1)分组进行实验,使用不同高度让苹果自由落下,观察苹果落地方向。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结论。
(2)拓展思考:重力对物体有什么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苹果落地现象,知道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验证重力方向。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苹果落地现象,引导学生思考。
2. 实验法:分组进行实验,验证重力方向。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享实验心得。
五、教学安排1. 课时:1课时(40分钟)2. 教学准备:苹果、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3.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解苹果落地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重力方向。
(2)实验一(10分钟):观察苹果落地,探讨重力方向。
(3)实验二(15分钟):验证重力方向,分组进行实验。
(5)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在《苹果落地》这节课中,我采用了观察法和实验法引导学生了解苹果落地现象,验证重力方向。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认真,但在数据分析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辅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课堂效果。
《苹果落地》优秀教案
《苹果落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苹果落地》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苹果落地实验的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苹果落地过程中力的分析,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苹果、尺子、天平、弹簧测力计、小球、白纸、彩笔等。
2.教学工具:PPT、视频、实验器材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苹果落地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苹果会落地?(二)学习牛顿第三定律1.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结合实例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如:人走路时,脚对地面的作用力和地面对脚的反作用力。
(三)苹果落地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三定律在苹果落地过程中的应用。
2.实验步骤:a.将苹果放在尺子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苹果的重力。
b.将小球放在白纸上,用彩笔在白纸上标记小球的位置。
c.将小球放在苹果下方,观察小球受力情况。
d.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小球受力变化。
3.实验结果:苹果落地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力与苹果的重力相等,方向相反。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牛顿第三定律、苹果落地实验。
2.提问:苹果落地实验中,小球受到的力是如何变化的?(二)深入探讨苹果落地实验1.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苹果落地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力与苹果的重力相等,方向相反。
2.讨论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如何减小误差,提高实验准确性。
(三)拓展延伸1.讲解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了解万有引力定律。
2.介绍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课堂小结2.强调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苹果落地》语文教案
《苹果落地》语文教案.doc教案章节: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b.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c.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b. 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c.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c.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和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b.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 写作技巧的培养与应用。
2. 教学难点:a. 生字词的书写与运用。
b.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c. 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实践。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创新思维。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 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字词卡片、故事图片等教学素材。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设置情境,引入课文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5.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技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苹果落地》语文教案.doc六、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1. 教学内容:a. 课文《苹果落地》的深入分析与讨论。
b. 生字词的复习与运用。
c. 写作练习的反馈与指导。
2. 课时安排:a. 课文分析与讨论:2课时。
《苹果落地》教学设计4篇
《苹果落地》教学设计4篇《苹果落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新偏旁田,读写并理解自言自语、思考、吸引、现象、世界、著名、科学家等新词语的意思。
2、学会用为什么提问。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了解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地球有吸引力的事。
学习善于观察、爱动脑筋、专心研究的科学精神。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13个生字和相关词语。
3、正确朗读课文,学第一自然段,学会用为什么提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过东西落地的情境吗?(交流)是呀,都是往下落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小朋友看到苹果落地后就从中有了重大发现,这是怎么回事呢?(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确自学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出带生字的词;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
(1)看卡片认读生字、正音。
(2)完成课后习题2,第一读,连一连。
(注意平翘舌)(3)新词教学a、学生自提问题。
B、交流讨论:而这个词的运用(读文理解,仿照说句)三、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1、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回答:主要讲谁?发生了什么事?四、学习课文第一段1、自读课文第一段。
(1)读懂句子,理解动脑筋、遇到得词义。
A、总的告诉我们什么?B、说说动脑筋的具体表现。
换词法理解遇到的词义。
(3)用总要、为什么说话。
2、堂练习: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
(1)分析例句。
(2)完成课堂作业3。
3、再读课文,说说你有几个为什么?六、巩固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苹果落地这件事的经过,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启蒙教育。
2、理解吸引、现象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苹果落地》,齐读。
2、看拼音写词语。
3、(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业,其他学生自己批改。
4、讲明本教时的教学目标.二、深入学习第2-5自然段。
1、看苹果落地的课件展示,自读课文思考:牛顿怎么想,怎么做?2、划出牛顿心里想的和自言自语说的话。
小学《苹果落地》语文教案
小学《苹果落地》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苹果落地》。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了解苹果落地的原因。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苹果落地的原因。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学会观察和思考。
学生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学会分享和倾听。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苹果落地》课文内容简介: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苹果落地的小故事,通过一个小男孩的观察和实验,揭示了苹果落地的原因。
课文重点词语:苹果、落地、观察、实验、gravity(重力)2.2 课文朗读与背诵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学生分组进行课文背诵,互相监督和鼓励。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老师通过展示一颗苹果,引起学生对苹果的好奇心,引出课文《苹果落地》。
3.2 课文学习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老师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
3.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如:为什么苹果会落地?苹果落地和什么有关系?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第四章:实践活动4.1 观察和实验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苹果落地的原因。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和小组成员分享。
4.2 分享和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实验结果,讨论苹果落地的原因。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课堂总结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苹果落地的原因。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5.2 作业布置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学生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朗读、讨论和实验等方面。
学生对同学的分享和讨论进行评价,互相鼓励和学习。
6.2 作业评价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小学《苹果落地》语文教案
小学《苹果落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苹果落地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运用提问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3)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亲近自然的情感。
(3)培养学生学会尊重事实、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理解苹果落地的原因,学会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向学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苹果落地的现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苹果落地的认识和疑问。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解释生字词。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跟读。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灵活运用生字词。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苹果落地的原因。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用生字词描述苹果落地的情景。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特别是苹果落地的原因。
2. 学生抄写生字词,并尝试造句。
3.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生字词的抄写和造句。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促进彼此的进步。
《苹果落地》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
《苹果落地》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一种吸引力。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苹果落地的原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3. 苹果落地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苹果、绳子、篮子等实验器材。
2. 地球仪、图片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短片,引导学生思考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2. 新课导入:讲解重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一种吸引力。
3. 实验演示:用绳子吊着一个苹果,让学生观察苹果在空中的运动状态,突然松开手,让学生观察苹果落地的过程。
4. 学生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高度释放的苹果落地的时间。
5.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苹果会落地,总结出地球对物体有吸引力的结论。
6. 知识拓展:讲解地球的引力与物体质量、距离的关系。
7. 课堂小结:让学生复述今天学到的知识,加深记忆。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其他物体落地的原因。
9. 板书设计:课题:《苹果落地》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2.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3. 苹果落地的原因教学反思:1.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强。
2. 学生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苹果落地的原因。
3.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对于地球引力与物体质量、距离的关系,部分学生理解较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
5.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目标。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重力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地球引力与物体质量、距离关系的掌握情况。
《苹果落地》教学设计1
《苹果落地》教学设计一、整体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朗读课文,了解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平凡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进展探究,发觉地球有吸引力的事。
通过学习课文,造就学生的新奇心。
2.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引导学生利用查字典、随文识字等方法学认生字,造就识字实力。
3.学习课文中的词语:闻名、自言自语、视察、探究、吸引力等。
其次课时一、本课时教学目标1、能通过理解关键字的意思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平凡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进展探究,发觉地球有吸引力的事。
3、通过学习,造就学生的新奇心。
4、学习课文中的词语:闻名、自言自语、视察、探究、吸引力等。
二、教学过程〔1〕、复习检查1、生词卡片开火车读生字,复习稳固字音。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整体感知。
〔2〕、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段师:谁情愿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呢?指名读第一段。
师:牛顿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生回报:闻名。
〔质疑,闻名是什么意思?〕生回报:很出名请这一名生范读,其他生齐读这一段。
2、重点学习第2、3段师:全班齐读2、3段,这一次,我们读整齐,读流利。
男女生分读,男生读其次段,女生读第三段,要求〔思索:这两段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引导生概括大意师出示小黑板-------------在---------------------,---------------------------------------------------。
〔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经过〕师:那谁情愿依据小黑板出示的句式下,再来完整的说说这件事?引导生通过小黑板出示的要素,完整的说出一件事情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把其次自然段的1、2两句话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面对苹果落到地面上这件事,人们觉得怎么样?生:习以为常。
师:习以为常就是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人们觉得很平常的心情。
小学《苹果落地》语文教案
小学《苹果落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苹果落地》,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事背景,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运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4. 课文朗读录音(可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苹果落地的现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苹果落地现象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补充。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科学知识,教师指导。
5. 拓展活动(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场景。
(2)学生绘制课文情节的思维导图。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写一篇小短文。
2.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
《苹果落地》教学设计之一_教案教学设计
《苹果落地》教学设计之一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并能够观察和描述苹果落地后的发芽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苹果落地后的发芽过程,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利用观察和实验证明苹果以种子的方式繁殖。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苹果、刀、手纸、小花盆、土壤、水、投影仪、幻灯片。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苹果,并询问学生:你们小时候是否曾经发现过苹果树下长出小苹果树?2.引导学生以集体讨论的方式,分析苹果树为什么能够长出小苹果树。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苹果树是通过种子的方式繁殖的?是否种子是一种植物的繁殖方式?二、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相关幻灯片,向学生讲解植物的繁殖方式。
2.教师重点介绍植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并解释种子是一种重要的繁殖方式。
3.教师解释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强调种子的萌发就是植物进行新的繁殖的开始。
三、实验设计(10分钟)1.教师解释实验目的:观察苹果落地后的发芽过程,验证植物是通过种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2.教师示范实验步骤:a.使用刀将苹果切开,取出里面的种子。
b.用手纸轻轻擦拭种子表面,将种子放在手纸上晾干。
c.在小花盆中加入适量的土壤,将种子埋入土壤当中,稍微压实。
d.给小花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e.放置在室内光线充足的地方,观察其发芽过程。
四、实验操作(15分钟)1.学生自行操作,进行实验。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学生观察和记录苹果种子发芽的过程,并将观察结果画在笔记本上。
五、实验结果展示与讨论(10分钟)1.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苹果落地后的发芽过程,如何验证植物是通过种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六、归纳总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植物的种子是一种重要的繁殖方式。
《苹果落地》语文教案
《苹果落地》语文教案.doc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苹果落地》。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苹果的生长过程和相关科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苹果落地》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内容的讨论和分析。
4. 苹果的生长过程和相关科学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苹果落地》。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苹果的生长过程和相关科学知识。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苹果的生长过程和相关科学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采用观察法和实验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苹果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苹果。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苹果是如何生长的吗?”引起学生对苹果生长过程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苹果落地》。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韵律和节奏。
3. 学习生词和短语:(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教师通过例句或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生词和短语。
4. 小组讨论:(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学生讨论课文内容。
(2)教师提出问题,如:“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你们认为苹果落地是什么原因?”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苹果落地》教案
《苹果落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与重力有关的现象。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力的定义2. 重力的方向3.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4. 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教学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重力的概念和方向。
3. 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1. 苹果、地球仪、重力计等实验器材。
2. 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苹果落地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概念和方向。
2. 讲解重力的定义和方向:介绍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重力计的示数变化,引导学生分析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 生活中的重力应用:讲解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抛物线运动、重力加速度等。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在其他行星上的情况。
七、课后作业:1. 总结重力的概念、方向和与质量的关系。
2. 举例说明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思考重力在其他行星上的情况。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苹果落地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概念和方向。
在实验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参与度高。
但在讲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部分学生仍有疑惑,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讲解和巩固。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重力的概念、方向和与质量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实验和观察的积极程度。
3. 学生在生活中运用重力知识的能力。
《苹果落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苹果落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并认识重力的概念。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
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难点:重力对物体落地的影响。
1.4 教学准备:苹果一个。
绳子一根。
地面平坦。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拿一个苹果,问学生:“苹果为什么会掉落到地面上?”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1.5.2 讲解:解释重力的概念,即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讲解重力对物体落地的影响,即重力使物体向下落。
1.5.3 演示:用绳子将苹果吊起来,让学生观察苹果的运动。
松开绳子,让学生观察苹果落地的过程。
1.5.4 实践:让学生拿一个苹果,尝试将其抛向空中,观察苹果落地的过程。
1.5.5 总结:让学生总结重力对物体落地的影响。
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第二章:重力的方向2.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并认识重力的方向。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重点:重力的方向。
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3 教学难点:重力方向的理解。
2.4 教学准备:苹果一个。
绳子一根。
地面平坦。
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拿一个苹果,问学生:“苹果为什么会掉落到地面上?”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5.2 讲解:讲解重力的方向,即重力总是指向地心,垂直向下。
讲解重力对物体落地的影响,即重力使物体向下落。
2.5.3 演示:用绳子将苹果吊起来,让学生观察苹果的运动。
改变绳子的方向,让学生观察苹果的运动。
2.5.4 实践:让学生拿一个苹果,尝试将其抛向空中,观察苹果落地的方向。
2.5.5 总结:让学生总结重力的方向。
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第三章:重力的大小3.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并认识重力的大小。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
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3 教学难点:重力大小的理解。
苹果一个。
弹簧测力计一个。
3.5 教学过程:3.5.1 导入:拿一个苹果,问学生:“苹果为什么会掉落到地面上?”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苹果落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苹果落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苹果落地的原因,知道重力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苹果落地的原因2. 重力的概念3. 实验操作:观察苹果落地4. 团队合作:设计实验,观察不同高度下苹果落地的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苹果落地的原因,掌握重力的概念。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理解重力对苹果落地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苹果落地现象。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3. 讲授法:教师讲解苹果落地原因及重力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苹果落地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苹果落地的原因,介绍重力概念。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高度下苹果落地的现象。
4. 成果分享: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重力对苹果落地的影响。
5. 总结规律: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6. 拓展延伸:讲解苹果落地在其他星球上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重力的理解。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观察和记录数据的准确性。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调和分享。
4. 思考与提问: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和思考,对提出有深度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
七、教学资源:1. 苹果模型或真实苹果:用于展示和实验操作。
2. 实验器材:如尺子、计时器等,用于测量和记录实验数据。
3. 教学PPT:包含图片、文字和动画,辅助讲解和展示。
4. 相关阅读材料:关于重力和苹果落地的科普文章或视频。
小学《苹果落地》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苹果落地》,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懂得分享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想象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苹果落地》PPT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实物等。
4. 小组合作所需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苹果落地现象的看法。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点评。
(2)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寓意。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苹果落地》。
(2)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苹果的小故事。
2. 拓展作业:调查身边的同学,了解他们对于苹果落地现象的看法,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实物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苹果落地》教学设计会宁县老君坡镇沙寨小学何红霞教学目标:1.使学生识别文中14个二类字,会用它们组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好奇心”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体会“好奇心”重要性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懂得遇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爱观察,对周围的现象充满好奇,并有意识的去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苹果落地》(指导书写“苹、落”)2.师:说到苹果,老师想到最近很流行的一首歌曲叫?生:《小苹果》3.指名唱。
你唱的可真好听!你真是我们班级里的小歌手!4.师:那让我们带着好奇心来学习《苹果落地》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读准它,读得不太好的地方多读几次。
尽量读正确,读通顺。
听明白要求的孩子开始读。
(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姿势,头抬高,身坐正。
)2.师示意停止。
师:都念好了吗?课文中有好多词语,请小朋友小声的再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出生字组成的词语,勾完后把词语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他读得好夸夸他,还有不熟悉的帮帮他,开始。
(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对,夸夸他,帮帮他。
)3.师示意停止。
刚才我们同桌相互学习,非常认真,接下来,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好吗?4.师:读第一自然段准备,起。
只有一句话读得很流利!出示“科学家”(读的非常清楚。
)5.师:第二自然段,我们请第一第二小组的小朋友读,同时把音读准了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到哪儿,我们就看到哪儿。
准备,起。
(这几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6.师:第三小组该你们了,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孩子认真听。
预备,起。
出示“熟透了”。
师:有的孩子把它读错了,看看生字表,它读什么?请会读的同学大声的读。
生:shú。
师:再读。
shóu 是平常在口头语中的说的,这个地方它读什么?生:shú。
师:再读这个词。
7.第四小组你们能读得准确、流利吗?最后一个自然段教给你们!准备,读!(1)师:读得非常流利。
(出示“问题”)这个词怎么读?大家一起来。
生:问题。
师:这个“题”有什么好方法记住?指名回答。
生:这个“题”跟我们学过的“提”有些相同的。
提手旁换成页。
师:你真能干!这种方法叫熟字换字法。
还有更好的方法吗?指名回答。
生:题目是在一页一页的纸上面的所有“题”有个页。
师:你太厉害了!老师再教你们一个小知知识。
“题”是“页”字部的字。
读好这个词。
( 2)师:还有两个词一定要读准它们的字音,一个词读一遍。
(出示“观察”、“研究”)三、理解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1.师:孩子们把词语读得很正确,接下来我们要再读读课文,这一次我们要读得很小声很小声,只读给给自己听,默默的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谁的故事?他发现了什么秘密?开始读。
(指导读书姿势)生:苹果落地的秘密师:同意这个答案的举手,你们都会都会读书!2.师:那苹果落地的秘密是什么?指名回答。
生:地球有吸引力。
3.师:课文讲了谁?他发现了什么?这是因为什么?谁能把老师的三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用一句来说,就更厉害了!想清楚了,想好了。
指名回答。
生:牛顿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这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
4.师:这么长的句子他说得清清楚楚。
(鼓掌)真是太了不起了!还有谁来说?指名回答。
你也很厉害!还有谁要说说?这么多孩子啊!自己对自己说一说!5.师:大家都念得很认真,我发现你们把这个词读得非常好!出示(“秘密”)这俩个字都读“mì”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让学生充分说。
6.师:孩子们真棒,发现了这两个字的“秘密”两个字都读“m ì”第二个字读得轻一点。
再来读好它。
7.师:这苹果落地的秘密是什么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最后一句告诉我。
原来.。
,预备,起。
生:原来,这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
师出示“吸引力”师:哦,原来地球有。
生读“吸引力”师:“引”字是前鼻音,再读。
8.师:这真的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主人翁牛顿是位?(出示“科学家”生读)当树上的(苹果)怎么了?(熟透了)再读这个词。
指名读。
就会怎么样?(生读落地)这件事人们都(习以为常)他却感到(好奇)于是他(自言自语)提出了(问题)经过他反复的(观察)和专心的(研究)终于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原来是地球有(吸引力)四、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
1.师:我们用复习词语的方法回顾了课文内容。
通过几次阅读,我们知道牛顿是位科学家。
那他是怎样的科学家?请孩子们读这段话。
清楚明白的告诉我。
牛顿是。
1 2 起。
(出示“牛顿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1)师: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这有一些词,想想看是不是都认识?出示(著名有名姓名出名文明)请你试着选一选把你觉得正确从词语放进句子中,读给大家听。
指名回答。
和他选一样的请起立,你们也选出名读给我们听一听。
(2)师:这几个词差不多。
著名可以换成“闻名出名有名”。
书上是怎么说的呢?读一读告诉我。
牛顿是,起(3)请你们在这几个可以换的词中选一个你们喜欢的写在著名这个词头上。
自己读一读。
2.师:牛顿在他年轻的时候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那他又是怎么发现的呢?我们先来读第二第三自然段。
一天傍晚,。
起。
(1)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来,人们和牛顿的态度各是怎么样?一起读这句话,起(出示“这件事人人们都习以为常,他却感到好奇。
”)(2)师:这件事人们的态度是怎么样的,请读第一个小分句,清清楚楚的告诉我。
生读。
师:同学读“习以为常”读得非常准确,再读这个词。
(3)师:习以为常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学生甲:做一件事情是一件平常的事情。
师:是这么回事学生乙:苹果落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苹果本来就要落下来的。
(4)想像一下人们看到苹果落地还会怎么做呀?指名回答师:捡起来就是了,人们会这么想,会这么做。
是因为他们看习惯了,觉得一点儿也不奇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这就叫(出示习以为常)( 5)师:牛顿的态度呢?接着读。
他却感到怎样?(好奇)师:这“好”是一个多音字,这里读“hào奇”。
读,再读。
师:他对不知道的事情很感兴趣。
牛顿跟别人的态度不一样。
所以句子中间用了一个“却”字。
我们再读这句话。
体会人们和牛顿的不同。
拿起书来,这件事。
起( 6)师:好奇什么?接着读。
这是他心里想的,我们该怎么读?指名读。
师:你读得真好!你怎么知道要轻轻的读呢?生:心里想所以这样轻轻的读。
师:真棒!谁还能这样读?指名读。
(学生充分说)。
真好!第一第二组一起来读。
我们一起来。
3.师:他对这件事情一定很感兴趣。
如果你现在就是牛顿,自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谁来读读?指名读。
师:他把这段话读得很通顺,很流利可是你现在是牛顿,谁在来读一读?读出自言自语的感觉。
师:你为什么把这段话读得这么轻呢?生:他是对自己说话。
师:哦,是自己对自己说话。
这就叫做。
生:自言自语。
师:谁再来读一读?师:看到苹果落地,好奇的牛顿就是这么想的。
(板书“想”)我一起来把第2 、3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4.师:他是这么想的,他又是怎么做的呢?一起来读第四自然段,起。
5.牛顿又是做了什么?(板书“做”)才发现苹果落地的秘密呢?这个问题啊,我们只能留到下节课再来解决了。
因为生字宝宝等不及了,想办法把他们写好,你们有信心吗?准备写字。
五、课堂练习,交流与展示1.师:苹和落我们已经写了,剩下的字我们怎么把他们写得漂亮?(让学生充分说3个)孩子们的眼睛都很尖。
指名在让学生说(1个)2.师:哎呦真能干,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
现在请孩子们把每一个字写一遍,再带一个拼音,如果觉得有困难,可以多写一遍。
开始吧。
(指导书写)。
很好XXX六、总结全文师:这节课,我们学得非常专心,这有一句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苹果落地》的故事很有意思,真是太吸引人了”)。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六、总结全文师:这节课,我们学得非常专心,这有一句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苹果落地》的故事很有意思,真是太太吸引人了。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苹果落地》教学反思会宁县老君坡镇沙寨小学这是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好奇”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勤于思考和对科学的兴趣。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关于牛顿小时候的故事,”苹果落地”是一件人们都“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是牛顿却从中获得启示和发现,经过反复的研究发现了原因,这节课主要是要启发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发现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还有很多有待提高,我总结如下:1.课前准备不够充分。
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复习,搜集的有关牛顿的资料很少,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不够熟悉。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预习目的,加强学生课前准备工作,让学生自主探索,能对课文有自己的见解。
2.朗读不够充分。
新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在课程中应该穿插着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我采取的是齐读、自由读与引读方式,而在自由读的过程中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学生将自由读的形式以齐读方式出现了。
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我采取引读的形式:“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又……,……。
”重点强调“反复的观察,专心的研究。
”在课文中应该反复的读,体验情感,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分析课文,朗读是重点,指导朗读是难点。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对自身朗读能力的提高,也要具备足够的文学素养。
3.词语运用不够充分。
本节课词语积累量较大,在课堂中只是对于部分词语进行了解释,但实际运用却很少。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只是讲解词语,更多的应该给学生创造理解的环境,让学生在能联系上下句,上下文,自主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