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维摩诘的介绍
维摩诘菩萨简介
维摩诘菩萨简介维摩诘菩萨梵文Vimaiakirti。
音译:维摩罗诘,毗摩罗诘,略称维摩或维摩诘。
意译为净名、无垢称诘,意思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称的人。
他是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
据《维摩诘经》讲,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个富翁,家有万贯,奴俾成群。
但是,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菩萨。
有一次,他称病在家,惊动了佛陀。
佛陀特派文殊师利菩萨等去探病。
佛知道维摩诘菩萨只是诈病,所以派去了被誉为『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
文殊见到维摩诘后,两位菩萨互斗机锋,反覆论说佛法,义理深奥,妙语连珠,使同去探访的菩萨,罗汉们都听呆了。
一场论战后,文殊菩萨对维摩诘倍加推崇,人们对维摩诘菩萨也更加崇敬了。
维摩诘菩萨简介他是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
椐【维摩诘经】称,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个富翁,家有万贯,奴婢成群。
但是,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在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菩萨。
有一次,他称病在家,惊动了佛陀。
佛陀特派文殊师利菩萨等去探病。
佛知道维摩诘菩萨只是诈病,所以派去了被誉为‘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
文殊见到维摩诘后,两位菩萨互斗机锋,反复论说佛法,义理深奥,妙语连珠,是同去探访的菩萨,罗汉们都听呆了。
一场论战后,文殊菩萨对维摩诘倍加推崇。
此后,人们对维摩诘菩萨更加崇敬了。
所以呀,师父让我们读维摩诘经啊!维摩诘经和维摩诘菩萨在浩如烟海的大乘经籍中,没有比《维摩诘经》更精彩、更神奇、更不可思议了。
经文气势宏大,立论精辟,跌宕起伏,议论风生,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千百年来,它是在家修行者,特别是知识分子为之倾倒、为之顶礼的一部正经。
唐代诗坛巨星王维,就是以“维”为名,以“摩诘”为字,服膺之至,无以复加。
至于维摩诘菩萨,其人如其经,同样令人感到神奇伟大,不可思议。
而正因为有了维摩诘菩萨,人间佛经才发展得如此广泛深入,遍及千家万户。
王维诗作《使至塞上》原文翻译及鉴赏
王维诗作《使至塞上》原文翻译及鉴赏【作者介绍】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jié),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
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作品介绍】《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原文】使至塞上作者: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注释】①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②使:奉命出使。
③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④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诗人王维字摩诘的由来
诗人王维字摩诘的由来王维的字是摩诘,摩诘“摩”的意思是脏的意思,而“诘”的意思则是匀称,也就是无垢的意思。
所以摩诘为净名、无垢尘,也就是纯净,没有污染的意思。
说到王维的字就不得不提维摩诘这个佛陀的俗家弟子。
维摩诘虽然身处尘世,但是却精通佛理,修为极高。
有一次,他生病在家,佛陀知道维摩诘不是真的生病,便派有第一智慧之称的文殊菩萨前去探望。
维摩诘见到文殊菩萨之后就与文殊菩萨大谈佛理,义理深奥。
在此之后,文殊菩萨和其他人对维摩诘就更加地尊敬了。
王维以“摩诘”为字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维摩诘的敬仰之心,以及不断向维摩诘学习的志向。
王维取摩诘为字除了是向维摩诘不断靠近外,也是证明了王维心中对佛的虔诚。
王维有一个绰号,世人称之为“诗佛”。
王维早年就信佛,在晚年受到政治打击后就以佛为心灵寄托了。
他的名和字都与佛教有着深刻的联系,佛理已经深深地影响了王维的思想和生活。
在王维的诗中,都蕴含着佛教的哲理和禅意。
王维的字是摩诘,为无垢纯净之意。
王维的字与佛有着深刻的联系,他是虔诚的佛教徒。
王维,摩诘,出生于河东蒲州,年少聪颖,因为过人的才华而小有名气,不仅能写诗绘画,还精通音律。
他十五岁的时候去到京城参加考试,凭借着才气得到了达官贵族的赞赏。
公元721年,二十一岁的王维考上了进士,被授予太乐丞一职,之后由于受到优伶舞黄狮子案的牵连,被贬到济州当了司仓参军。
公元735年,张九龄担任宰相期间,王维被升迁为右拾遗,第二年又升任监察御史,后来被派到凉州做官,担任河西节度幕判官,开始了他半官半隐的生涯。
朝廷发生,王维不幸被伪政权的人抓住,被逼着做了伪政权的官员,平定后被捕入狱。
王维在担任伪职时感念朝廷的恩情,对国家灭亡表示悲痛,写了一首《凝碧池》,朝廷看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在加上他的弟弟王缙参与平叛,立下大功,以削除官职为兄长求情,获释当了太子中允,最后成为了尚书右丞。
前期,王维处于盛唐之时,唐朝的经济和文化都十分的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宋李公麟《维摩居士像》鉴赏
宋李公麟《维摩居士像》鉴赏
宋李公麟维摩居士像
维摩诘是居住在印度毘耶离城的智者,以辩才无碍而闻名,虽然是在俗之身,但对佛的教诲有深刻的理解。
他化身为一位神通广大、能言善辩的居士形象,帮助释迦牟尼佛布施教化。
当释迦牟尼在毗耶离城说法时,他却称病不去参加。
由于维摩诘长于辩论,释迦的十大弟子都不敢前往,最后释迦牟尼佛让“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率众到维摩诘的住所探望,两人之间就大乘佛教的妙理展开问答,从而展开了一系列戏剧性的情节。
画中的维摩诘以老年居士的形象出现,头戴巾子,袒胸露怀,手握拂尘。
他苍老消瘦,坐在床上,左肩斜倚着椅背,彷佛张开口发出微弱的声音。
虽似病入膏肓,却目光如炬,足以震慑观者。
床的后侧站立着天女,以仿佛天女散花的姿态呈现。
维摩诘沉稳的表情,以及床座上细腻而洗练的纹样,保留了宋画的特质,也显示出喜绘维摩诘像的北宋画家李公麟的白描画的传统。
局部高清。
《维摩诘经》不思议解脱思想研究
《维摩诘经》不思议解脱思想研究《维摩诘经》是佛教大乘经典之一,于唐代武周时期被传入中国,并且成为禅宗派的经典之一,对于佛教修行和禅宗思想都有很大的影响。
其中,《维摩诘经》中的“不思议解脱”思想更是凸显了其无比的价值。
本篇文章将根据这一主题,探讨《维摩诘经》中的“不思议解脱”思想,并举出五个例子来证明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
一、《维摩诘经》中“不思议解脱”的概念“不思议解脱”是《维摩诘经》中的核心思想之一。
它强调了一种特定的看待和理解世界的态度,这种态度建立在对生命和存在本质的深刻认知上,以及对个人行为后果的深入理解。
这一思想是由解脱的意义和实现之中蕴含的——这并不是直接的、即时的解答,而是关于生命和存在的永恒真理的领悟。
这一观点在禅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禅宗成为了一种全面的、系统化的修行方式。
二、《维摩诘经》中的“不思议解脱”思想对人的生命观的深远影响1. 具备更高层次的认知能力。
以“不思议解脱”的概念为基础的思考和认知是更加个人化和内省性的,而且不依赖于一些表面的或恒定的历程和知识积累而形成自己的形象视图。
2. 提供对人生深刻的意义和价值的发现,这种意义和价值不局限于个人认知和经验,并且不是由某个社会统一范围内的无意义的细节组成的。
3. 建立起对社会、自然和人类生命的更深入的理解,它不是由一个特定的导师或信念所支配的,并且与经验无关。
4. 改变了人类的理解自己以及自然的方式。
在“不思议解脱”的认知范式中,人们更多地关注与自己、与其他人以及自然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而不是单独考虑自身。
5. 突破了人类自身的局限性,进而拓展了人类思想,为现代科学以及其他文化和学科的发展影响了重要的转型。
三、《维摩诘经》中的“不思议解脱”思想对于禅宗的影响1. 创造了禅宗独特的修行方法。
禅宗独特的修行方法建立在“不思议解脱”的基础上,采取了一套系统化的实践方式,包括静坐、禅思、禅悟等。
2. 提供了禅宗的主要指导原则。
禅宗的主要指导原则是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它使禅宗成为了全面的禅修传统。
佛教美术中的维摩诘题材释读
佛教美术中的维摩诘题材释读纳 一内容提要 维摩诘题材是中国佛教美术中最为重要且常见的题材之一。
早在佛教东渐之初的两汉时期,以维摩诘为主角的《维摩诘经》已经被介绍来中国,伴随经典的翻译传播,维摩诘所代表的融通世、出世间,注重理、行不二的大乘佛教理念在中国寻得了大众,特别是具有儒家传统而兼出世情怀的士大夫阶层的普遍认可,而经中表述的丰富多彩的情节与生动鲜明的形象更使得维摩诘成为远自魏晋以来,广及绘画、雕塑以及诗歌、戏剧、音乐等各个艺术门类的重要题材[1],这使得它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作用,甚至超出了其于宗教范畴内的意义。
本文拟就维摩诘作为美术题材的发生、发展及其通例表现形式的宗教蕴意作通览性的考察与探究。
关键词 《维摩诘经》 维摩诘 垂范 单体画像 经变 《文殊师利问疾品》维摩诘,梵语Vimalakirti之音译,也作“毗摩罗诘”,译曰“净名”、“无垢称”,意即以洁净无染污而著称者,俗惯以“维摩”略称之,是大乘佛教中一位颇为著名的在家菩萨。
据经典所记,维摩诘是一位精通佛法的“长者”,古印度的所谓长者是指具备“一姓贵,二位高,三大富,四威势,五智深,六年耆,七无失,八礼备,九上叹,十下归”[2] 等十德的人,汉译大乘佛典通常以“居士”一词为对应,在信仰者眼中他常被作为真实的人物看待,藏译《维摩诘经》[3]中即称他为古印度离车族人,与其妻儿家眷等[1]胡适之先生在《海外读书杂记》中称:“美术家用这故事作壁画;诗人文人用这故事作典故......残本的唱文便是用通俗的韵文,夹着散文的叙述,把维摩诘的故事逐段演唱出来。
”详《胡适文存》第三集卷四,远东图书公司,1990年。
[2]湛然《维摩诘经略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38册 No.1778。
[3]具名《圣无垢称所说大乘经》或《圣维摩诘教法》,北宋法戒译6卷,今〈那塘版〉、〈德格版〉、〈拉萨版〉、〈北京版〉、〈库伦版〉等各版藏文《大藏经》甘珠尔部均有收录。
96居于离车族的首府毗舍离城[1],《大藏》中另有《维摩诘子问经》、《大乘顶王经》、《善思童子经》等皆述维摩诘之子事;《月上女经》则纪其女月上事,如此是维摩长者实有子女妻室,应是确有其人的,但史家则以为“诸如此类,皆维摩诘故事在印度本土自然演化滋乳所致”[2]。
王维个人简介范文
王维个人简介范文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o jie),人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
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
”(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
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根据王维写的《请施庄为寺表》云:“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同时,根据《王右丞集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时说:“维十年座下,可见王维确实也与佛家因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
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
”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
”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赋于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某某某。
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张九龄为中书令。
王维被擢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某某某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某某某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
次年贬荆州长史。
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某某某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维摩诘经变研究莫高窟维摩诘经变对《维摩诘经》的文化选择与时代解读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维摩诘经变研究莫高窟维摩诘经变对《维摩诘经》的文化选择与时代解读在敦煌莫高窟中,维摩诘经变是一组非常重要的壁画之一。
这组壁画在图像和文本方面都非常独特,是研究敦煌莫高窟以及佛教艺术和文化的重要材料。
本文将通过对莫高窟维摩诘经变的研究,探讨该组壁画对《维摩诘经》的文化选择与时代解读。
一、《维摩诘经》的文化选择《维摩诘经》是佛教经典中的重要经文,其文化影响力和历史地位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在敦煌莫高窟中,维摩诘经变反映了敦煌佛教壁画中维摩诘经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从该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不同版本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西域佛教传播的情况,也反映了佛教不断改变和发展的特点。
以“大悲遮像品”为例,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老夫子砍伐树木,不幸误伤一只众生,后来他获得了阿弥陀佛的救赎。
在莫高窟的维摩诘经变中,这个故事出现了不同的版本,包括一个更简单的版本和一个更复杂的版本。
这些不同的版本反映了不同时间和地区的佛教文化选择和传播。
此外,在莫高窟中,有一些从外部文化传入的元素也被纳入了维摩诘经变之中。
比如,在一幅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东方突厥人站在一个类似于佛教建筑的结构前。
这个场景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个场景中,佛教建筑与东突厥文化相互交织,反映了佛教文化在当时异文化中的传播和融合。
二、时代解读莫高窟壁画的创作时间大约在5世纪至14世纪之间。
在这样长的时间跨度中,莫高窟承载了许多历史和文化的信息。
对于维摩诘经变这一组壁画来说,它反映了佛教文化在这个时间段内的演变和变化。
在莫高窟维摩诘经变中,我们可以看到佛教文化的发展从初期纯正佛教到佛教与其他文化相互渗透,到最终的本土化。
这一过程可以从维摩诘经变中的不同版本和艺术表现形式中看到。
例如“朱那本缚魔品”,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这一故事出现了不同的版本。
早期版本中,缚魔者年轻英俊,形象华丽;而在后期版本中,缚魔者则呈现出一种更精神、更内敛的形象。
这种变化反映了佛教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和追求。
化梵为夏:浅议维摩诘形象的演变
□卫玉敏化梵为夏:浅议维摩诘形象的演变摘要:佛教图像中的维摩诘是中国古代佛教信徒和艺术家们根据大乘佛教经典《维摩诘经》而创造出的形象,其造像、绘画等作品广泛见于公元5~18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的石窟寺、造像碑和传世绘画作品中,他的产生、形成和演变过程生动再现了外来佛教艺术的中国化历程。
关键词:维摩诘像发展变化中西融合维摩诘,梵语Vimalakirti ,汉译“净名”或“无垢称”,俗略称“维摩”,是大乘佛教中居家修行的菩萨,在中国魏晋至唐宋时期的佛教造像题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与人们常见的佛或菩萨图像不同,维摩诘形象完全是中国人自已创造出来的图像,并迅速融入到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佛教信众的精神生活中去,相关的维摩诘尊像、经变故事画等在佛教寺院、石窟寺、造像塔、造像碑等佛教文物中大量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相关佛教思想传播。
一、维摩诘经与维摩诘像的产生维摩诘图像的产生与《维摩诘经》的流行关系密切,这部佛经作为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很早就有中译本。
此后,又多次被再译。
据载,东汉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家僧人严佛调就曾翻译《古维摩经》1卷。
三国时期的支谦、西晋的竺法护和竺叔兰、十六国后秦的鸠摩罗什历代高僧均翻译过不同版本名称的《维摩经》。
三百年后,唐玄奘再译此经。
可见《维摩诘经》被古代佛教信徒喜爱的程度。
其中鸠摩罗什译本最为后人称颂,成为历代僧侣研习此经的重要依据,被公认为中国中古时期最流行广泛的佛教经典之一。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北分治,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维摩诘所具备的“独善其身”和“兼善天下”品质为传统儒家思想熏陶下的文人士大夫提供了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的借鉴和摹仿对象,也为众多画家提供了相关人物形象创作的素材。
根据史料记载,东晋画家顾恺之所绘维摩诘像“…有清癯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陆(探微)、张(僧繇)皆效之,终不及矣。
”[1]并成为建康(江苏南京)瓦棺寺镇寺三宝之一,轰动一时[2]。
但其具体形象今已无存,从相关文字描述中可知,其图像很大程度上应该参考了当时南朝社会上层士族文人的装束并融入了其精神面貌。
唐诗中的维摩诘意象
唐诗中的维摩诘意象摘要:在文人的眼中,“维摩诘”充满了魅力。
每一位知识分子,都有他们所各自理解的维摩诘。
“居士佛教”概念的形成,与“维摩诘”的居士形象渊源非浅。
唐代文人所用的《维摩诘经》意象,可由《全唐诗》收录的作品窥见,计有“维摩默然”、“香积佛饭”、“宴坐”、“有女月上”等十余种;其中的维摩诘形象可归纳为“心悟无生,传无尽灯”、“外服儒风,内宗梵行”、“现身有疾,当可患厌”、“身闲爱静,逍遥庄生”和“酒肆淫舍,不离道场”五类。
关键词:维摩诘;居士佛教;唐诗;《维摩诘经》意象《维摩诘经》今存三种译本,其中以鸠摩罗什所译最为流行,也是公认文辞最为优美的一本。
“维摩诘居士”的形象深受中国文人接纳,无论诗文或是绘画,多有以维摩诘为主题者。
经中的思想底蕴与故事情节,对中国文学有着深厚的影响;维摩诘的形象,更成为中国居士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人物范式。
维摩诘作为一个在家居士,既像一位自在旷达的隐逸之士,又是一位辩才无碍、洞达真理的智者。
在文人的眼中,“维摩诘”充满了魅力。
每一位知识分子,都有他们所各自理解的维摩诘,反映他们的生命情调。
本文尝试先回到经论之中,重新考察“维摩诘”的居士形象在佛教中的意义。
并试着讨论本经在“居士佛教”概念的形成中扮演的角色,而后归纳《全唐诗》收录的作品,以呈现唐代文人所用的《维摩诘经》意象。
一、佛教经论中的维摩诘形象考察(一)维摩诘的“白衣”身分《维摩诘所说经》最突出处,便是主角维摩诘的“白衣”身分。
而且在本经中,维摩诘不但呵责佛陀的声闻弟子、菩萨弟子,更与“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酬答不二之义。
《维摩诘经》如此描述维摩诘居士: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若至博弈戏处,辄以度人;受诸异道,不毁正信;虽明世典,常乐佛法;一切见敬,为供养中最;执持正法,摄诸长幼;一切治生谐偶,虽获俗利,不以喜悦;游诸四衢,饶益众生;入治政法,救护一切;入讲论处,导以大乘;入诸学堂,诱开童蒙;入诸淫舍,示欲之过;入诸酒肆,能立其志;若在长者,长者中尊,为说胜法……长者维摩诘,以如是等无量方便饶益众生。
王维《老将行》原文翻译及鉴赏
王维《老将行》原文翻译及鉴赏【作者介绍】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jié),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
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作品介绍】《老将行》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5卷第90首。
这首诗写一老将年少勇战,转战沙场,后因“无功”被弃,然而他自不服老,在边地烽火重燃时,他壮心复起,仍想为国立功。
【原文】老将行作者:唐·王维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⑴。
射杀山中白额虎⑵,肯数邺下黄须儿⑶。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⑷。
卫青不败由天幸⑸,李广无功缘数奇⑹。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⑺,今日垂杨生左肘⑻。
路旁时卖故侯瓜⑼,门前学种先生柳⑽。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⑾,不似颍川空使酒⑿。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⒀。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⒁。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注释】⑴步行句:汉名将李广,为匈奴骑兵所擒,广时已受伤,便即装死。
后于途中见一胡儿骑着良马,便一跃而上,将胡儿推在地下,疾驰而归。
王维介绍
王维介绍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盛唐诗人的代表,创造了水墨出水画派,有“诗佛”之称。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今存诗400余首。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擅书画,亦通音律,多才多艺。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有《王摩洁文集》等行世。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王维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
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新唐书》本传)。
唐代宗曾誉之为“天下文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
杜甫也称他“最传秀句寰区满”(《解闷》十二首之八)。
唐末司空图则赞其“趣味澄复,若清沈之贯达”(《与王驾评诗书》)。
昔人曾誉王维为“诗佛”,并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并提。
以思想内容而言,王维诗远不能与李、杜相提并论;而在艺术方面,王维确有其独特的成就与贡献。
唐刘长卿、大历十才子以至姚合、贾岛等人的诗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维影响。
直到清代,王士祯标举神韵,实际上也以其诗为宗尚。
但这派诗歌,往往陶情风景,缺乏社会内容。
诗集特色他是盛唐诗人的代表。
王维长年在京师做官,又多与亲王贵主交接往来,文名盛极一时,被公认为开元、天宝时期的文宗。
他擅长五言诗,又因他精通音乐,故其所作五言诗容易合乐,传播既广,声名亦高。
王维写的近体诗,严守声律,意态豪放,他写的风景诗多是情景并胜。
殷璠评价他的诗说:“维诗辞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
”王维在写诗的技巧上有着很高的成就,但由于他有消极遁世的思想,在其不少诗篇中,含有逃避现实的消极因素。
摩诘是什么意思
摩诘是什么意思
王维,字摩诘。
其摩诘是佛教里的一个菩萨名【维摩诘】。
王维以摩诘为字,除了用字来表明自己景仰维摩诘,王维更是在生活上极力与维摩诘靠近。
扩展资料:
维摩诘是佛陀的俗家弟子,为中印度毗舍离城之长者。
虽在俗尘,然精通大乘佛教教义,其修为高远,虽出家弟子犹有不能及。
用我们现在的话可以说他是在家居士的楷模,王维也是在家修行。
据维摩经载,他曾称病,但说其病是‘以众生病,是故我病’,待佛陀令文殊菩萨等前往探病,彼即以种种问答,揭示空、无相等大乘深义。
插一句题外话,这一问疾品场面在敦煌的壁画中也有着重墨体现。
王维晚年向佛,参禅后的诗境不智求,不象取,以禅心统摄世界。
心性平等若虚空,笔墨蹊径,无复可寻。
诗人悟得净智、净心、净土,万事万形,皆由心出,诗境便成为好净悉现之净土。
语言既是造道之致,不复缚在文字,诗便进入无言真境。
他和他禅诗是佛教对中华文化影响的一大例证,为后世学者所津津乐道。
维 摩诘 居 士 的 故 事
维摩诘居士的故事在毗耶离城里,有一位名叫维摩诘(居士)的长者。
他是释尊的崇拜者,长期以来,就对佛做各种供养,常常行善,聆聪佛的深奥义理。
所以,他现在不但精通深不可测的大乘之道,也因懂佛的教理,而开悟了。
得悟後的维摩诘。
慈心悲愿有如大海般浩瀚无际,他是位很难得的在家信徒。
因此,以释尊为首的一群佛弟子,帝释天王、梵天王,和凡界的人士,无不称赞他的德行,以示敬意。
有一次,维摩诘为了方便引导世人,乃示现病重,躺在床上,痛苦呻吟叫著。
那些崇敬他的人听说他患病在床,上至国王大臣,下至富翁,居士和波罗门等,举凡有声望和地位的人,都纷纷前来探病。
他对这群访客说∶「蒙你们来看我的病,我十分感激。
不过,诸位要明白,人的身礼并不能永远存活。
它不是永恒的,它既不强大,也无力量,更非牢不可破,总有一天会腐朽消失。
大家不要对这个无法依赖的肉体,执著不放。
我们的肉体正像泡沫的聚集,既不能拿,也不能扎。
我们的肉身只不过像从业缘露出的一个影子。
它像浮云般,顷刻间会变化消失,也像闪电般片刻不留。
这具身躯可说不是统率一切的我,既无寿也无知,它是充满污秽的肉体。
诸位不要执著於这样既不净,而又像浮云般捉摸不定的肉体,应该追求更永恒,并且充满生命与光辉的佛身。
诸位不需要担心我这种像泡沫般的疾病,你们特地来探病,我反而说一些怠慢的话,也许令大家不高兴。
不过,我也是为诸位著想,完全没有恶意。
」他面对来探病的访客,解说无常、苦、空和无我等四相,指点他们不要依赖泡沫般的肉体,而应该设法得到常住的法身。
访客听见他的说法,一种渴求佛道的菩提心,立刻汹涌而出。
访客离去後,病房顷刻就寂静下来,他在病床上暗想∶「我现在生病痛苦,何以大慈大悲的佛陀不来探望、安慰我呢?」实则,还在精舍里为群弟子们说法的释尊,早已知晓他的心意,就命令智慧第一的弟子--舍利弗∶「舍利弗,你不妨去看看维摩居士的病」「世尊的教示,我本不敢抗命。
但是,我实在不想去看他。
」「为什麽呢?」「说来不好意思。
王维的“维摩”人生
王维的“维摩”人生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为唐代文人的杰出代表王维就出生在这样的佛教氛围浓郁的时代。
王维字摩诘,被后世称为“诗佛”,王维是李白、杜甫之后的又一位大诗人。
一、佛教与王维王维出生在盛唐时代,精通佛学,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
但是为什么王维把自己的字号取为“摩诘”呢?为什么王维被后世称为“诗佛”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王维的“摩诘”人生。
(一)佛教在唐代的盛行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大约在两汉之际,后经南北朝到唐以后,人们开始重视佛教,佛教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到盛唐时期佛教更是受到不少文人的推崇。
出现了很多经书如《维摩经》、《华严》、《法华经》等,其中《维摩经》是一部相当特异的佛典,深受王维的喜爱。
《维摩经》的中心不是记载释迦的言论而是描写维摩诘的种种神通及其超迈群伦的佛学见解。
因维摩诘是一位过着富贵与修行“两不误”的生活方式,以及他恣肆张扬的思想个性,洁净而没有污染。
所以王维把维摩诘作为自己向往的生存典范。
(二)王维的佛缘王维全家均笃信佛,其母亲正是北宗神秀的弟子大照禅师的虔诚信徒。
受家庭尤其是母亲的影响,王维早年就研习和相信佛教。
王维与佛家有着不浅的因缘,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
他写给南宗六组慧能的诗文,文中多处引维摩诘自喻。
他对佛教的造诣很深,诗句中都很有佛理禅机,故有“诗佛”的美称。
王维在20岁中进士,后因舞黄狮案被贬济州,安史之乱后官路一路亨通,但是在这期间遭受很多痛苦,看到事态的炎凉,官场的阿谀奉承,让王维非常的失望厌倦和担心,但是另一方面却又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曾经跟随神会禅师参禅礼佛。
经常和裴迪等人游览辋川的山水,漫谈佛经述说道义,归隐后,经常与高僧交游。
王维一生曾四次出家隐居,每日里悠闲自得的谈禅赋诗,礼佛作画,一幅超然尘世的隐居生活。
王维的字号“摩诘”就是从《维摩诘》这部经书中得来的。
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美誉,我想也许和王维的佛教思想有一点的影响。
维摩诘是梵文音译,意为“净名”。据称他是...
维摩诘是梵文音译,意为“净名”。据称他是...
维摩诘是梵文音译,意为“净名”。据称他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大长者、大居士,居住于毗耶离城,家资无数,有娇妻美妾、田园眷属,虽以居士形象出现,也出入勾栏酒肆,但实际奉持戒行,佛道修行纯熟,无时无刻不在救度众生,实际是过去佛金粟如来的转世再来。佛陀的大弟子们都很敬重他,其中唯有文殊菩萨能与之对谈佛法智慧。其形象受到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广泛欢迎。
梦幻西游维摩诘攻略
梦幻西游维摩诘攻略一、维摩诘的基本信息维摩诘是《梦幻西游》中一位高级法师角色,拥有强大的法术能力和较高的生命值。
他是一名优秀的远程攻击职业,擅长使用各类法术攻击敌人。
在团队中,维摩诘常常扮演输出和群攻的角色,能够对敌方团队造成严重的伤害。
二、维摩诘的技能介绍1.迷花诀:维摩诘的基础技能,对单个敌人造成魔法伤害,并且有一定几率使敌人眩晕。
这是维摩诘的主要输出技能。
2.净莲咒:维摩诘的辅助技能,能够为自己和队友回复生命值,并且提高队友的魔法抗性。
这个技能在团队副本和PVP中非常有用。
3.泡泡术:维摩诘的群体攻击技能,对敌方全体造成魔法伤害,并且有一定几率使敌人进入混乱状态。
这个技能在面对多个敌人时非常有效。
4.魔焰诸天:维摩诘的大招,对敌方全体造成巨大的魔法伤害,并且有一定几率使敌人失明。
这个技能拥有很高的伤害输出,但是使用消耗很大,需要谨慎使用。
三、维摩诘的装备选择1.法杖:作为法师职业,维摩诘最适合使用法杖。
法杖能够增加维摩诘的魔法攻击力和法术伤害。
建议选择品质较高的法杖,并且尽量强化和升级。
2.法袍:法袍是维摩诘的主要防御装备,能够提高维摩诘的魔法抗性和生命值。
建议选择品质较高的法袍,并且注重强化和升级。
3.法宝:法宝是维摩诘的辅助装备,能够提供额外的属性加成和技能效果。
不同的法宝有不同的效果,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法宝。
四、维摩诘的培养方式1.属性培养:维摩诘的主要属性是魔法攻击力和生命值。
在培养属性时,可以选择提升魔法攻击力的比例较高,以增加输出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提升生命值,以增强生存能力。
2.技能培养:维摩诘的技能可以通过消耗技能点进行升级。
在升级技能时,建议先将主要输出技能和辅助技能提升到较高等级,再考虑其他技能的升级。
3.装备培养:维摩诘的装备可以通过强化和升级来提高属性。
在强化装备时,建议优先强化主要装备,如法杖和法袍。
同时也要注重提升法宝的等级,以获取更多的属性加成和技能效果。
王维《老将行》原文翻译及鉴赏
王维《老将行》原文翻译及鉴赏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者介绍】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jié),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
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作品介绍】《老将行》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5卷第90首。
这首诗写一老将年少勇战,转战沙场,后因“无功”被弃,然而他自不服老,在边地烽火重燃时,他壮心复起,仍想为国立功。
【原文】老将行作者:唐·王维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⑴。
射杀山中白额虎⑵,肯数邺下黄须儿⑶。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⑷。
卫青不败由天幸⑸,李广无功缘数奇⑹。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⑺,今日垂杨生左肘⑻。
路旁时卖故侯瓜⑼,门前学种先生柳⑽。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⑾,不似颍川空使酒⑿。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⒀。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⒁。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注释】⑴步行句:汉名将李广,为匈奴骑兵所擒,广时已受伤,便即装死。
王维介绍
• 3、表现手法
王维善于写静,以有声写无声,是幽静; 而孟诗中的静往往是"寂静",是直写其静; 王诗中的景色是一幅幅静美的田园画,更擅长于精确刻画 形貌特征,用精心结构的画面表现丰富的感受 孟诗则如一个个蒙太奇镜头;孟浩然的山水诗是以感受为 主,而较少刻画 王诗"物我一体",是"无我之境", 孟诗往往有诗人活动的影子,是"有我之境", 王诗多以景见情,情景交融 孟诗喜直接抒情、议论,
•
王维与孟浩然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但王维官运亨通,直 作到尚书右丞,相当于副部长,而孟浩然却终生仕途不通, 被称为“布衣诗人”。造成孟浩然官运不通的重要原因,乃 是王维嫉才妒能,抑制了他的仕进之路。 • 孟浩然是湖北襄阳人,青年时讲节义,隐居在鹿门山,一 心作诗,当他40 岁出山时,已是名满天下,开始游历京师, 希望在仕途上谋得发展。当时,王维的诗名也很响,又作着 尚书右丞的高官,孟浩然便去拜访他,希望得到他的引荐。 但是,他却找错了对象,王维嫉妒他的才能,生怕皇帝一见 孟浩然会疏远自己,因此,虽表面上大捧孟浩然,实际上都 抑制他的仕进之路。 • 有一次,孟浩然正在王维处谈诗论道,唐玄宗李隆基忽然 来了,王维以孟浩然是布衣不能面圣,于是令孟躲在床底下。 当时唐玄宗尚未为杨贵妃所迷,正励精图治,与王维谈了一 些政治事务之后,看到桌上有诗笺,便随手拿起来看。这诗 正是孟浩然所写的《岁暮归南山》,诗云: •
王维生病了。。。
那天正巧掌柜的有事外出,紫云代父打理药店。 王维来到药店,见紫云虽非大家闺秀,却别有一 番风姿,一时竟看呆了……
天然呆……
草昨 药疗 日 疾偶 不染 知风 贵寒 店特 有买 无几 味 , ?
紫云却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地问王维道 王维这才回过神来,连忙答道 姑娘微微一笑,又问 公 子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维摩诘的介绍
维摩诘(诘音乞,参见《乾隆大藏经》),早期佛教著名居士、在家菩萨,梵文Vimalakīrti,音译:维摩罗诘、毗摩罗诘、略称维摩或维摩诘;意译为净名、无垢尘,意思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
1基本信息
字意
梵文里“维”是“没有”之意,“摩”是“脏”,而“诘”是“匀称”。
即为无垢。
禅道场
天开神坛·三王山,是伏羲、女娲、神农的圣地,属于古徽州“三天子都”之一,傅大士游历到此,见千仞壁立,嵯峨怪石,36石门,环布铁围,东边金紫峰普贤菩萨,西边清凉峰文殊菩萨,北边龙塘峰观音菩萨,南边大太坪地藏菩萨,七峰三十六天门成园形环绕,道教与儒家已经在此根植,他看见整座山恰似一个天然的覆钵式白塔,佛法普照,为此改名覆船山,建立以紫薇宫,搁船尖为中心的东方金粟如来·光明白国,经过他的不懈努力,逐渐成为浙西文化的中心而成为中国维摩诘佛的道场。
历史记载
据《维摩诘经》讲,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个富翁,家有万贯,奴婢成群。
但是,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菩萨。
维摩诘为诸大菩萨之代表。
直心正念真如,亲证平等实相;见得一切众生心源,具足恒沙烦恼,无量功德。
故起方便教化,使一切众生,除心源上之烦恼,显心源上之功德。
然其为模范与标准者,须依已除已显之佛。
起广大心,证如实相,则能依佛功德为功德也。
有一次,他称病在家,惊动了佛陀。
佛陀特派文殊师利菩萨等去探病。
佛知道维摩诘菩萨只是诈病,所以派去了被誉为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
文殊见到维摩诘后,两位菩萨互斗机锋,反复论说佛法,义理深奥,妙语连珠,使同去探访的菩萨、罗汉们都听呆了。
一场论战后,文殊菩萨对维摩诘倍加推崇,人们对维摩诘菩萨也更加崇敬了。
相关介绍
维摩诘是音译,详称为维摩罗诘,或简称维摩,旧译净名,新译无垢称,则为意译。
根据《维摩诘经》记载,维摩居士自妙喜国土化生于娑婆世界,示家居士相,辅翼佛陀教化,为法身大士。
他是毘舍离城中的一名富商长者,不仅辩才无碍,慈悲方便,而且受到城市居民们的爱戴。
他的妻子貌美,名叫无垢,有一双儿女,子名善思童子,女名月上女,皆具宿世善根。
一家四口,平日以法自娱。
善思童子还在襁褓中时,即能与佛及诸大弟子问答妙义。
佛陀曾至毘舍离城,善思童子献花与佛,佛陀为他说法,当下就证得无生法忍。
月上女出生时,不曾啼哭,且能开口道出宿世因缘,由她身上散发出的光明胜于月照,犹如金色,照耀家内。
八岁大时,已长成美妙多姿的童女,引起城内诸大臣、居士、长者、婆罗门及豪门贵族的童男爱慕追求,因而展开一场神通游戏的招亲活动,最后月上女度化了诸童子入佛道,发菩提心。
月上女曾以她的辩才神通,与声闻、菩萨讨论佛法妙义,并蒙佛授记。
所以经中描述维摩居士“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这种不可思议的宿世妙缘,是佛化家庭的最早典范,维摩居士则堪称是佛陀时代第一居士。
他奉行菩萨道,为度化声闻二乘人,运用权巧方便,乃至示现生病,而由佛陀弟子、菩萨及文殊师利菩萨的探病过程,凸显维摩居士悲智双运的菩萨道精神。
他往来于各阶层,经商讲信用,甚至出入各种声色场所,随缘度众,也都是为了要宣扬大乘佛教的教义。
他教导娑婆众生,当下照见心灵净土,创造美好世界;阐说不可思议的解脱法门,强调“烦恼即菩提,不离生死而住涅盘”的不二法门,提供修行人治病的妙药良方。
《维摩诘经》,就是记载维摩诘居士所说的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的经典。
本经由三国吴支谦译出
后,即在我国盛行,历代以来多达七种汉译本,目前以鸠摩罗什所译最为流畅,评价最高,流通也最广。
这部经是最长的白话诗,共两万五千言;也是一部最佳的剧本,富艺术创作价值。
除了文学艺术价值之外,最重要的是,本经已经成为在家居士奉为圭臬的修行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