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章 化学动力学 题附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三章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三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9f15ad58fb770bf68a555f.png)
一、选择题1.对反应 2SO 2(g)+O 2NO(g)3(g) 下列几种速率表达式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
A. dtdc dtc )O ()SO (d 22=B. tc tc d 2)SO (d d )SO (d 32=C. tc tc d )O (d d 2)SO (d 23= D. 32d (SO ) d (O )2d d c c tt=-解:选D 。
依据化学反应的瞬时速率的表达通式,对于一般化学反应,速率表达可写出通式如下:tv ct v c t v c t v c v d d d d d d d d Z Z Y Y B B A A ====2.由实验测定,反应 H 2(g)+Cl 2(g)===2HCl(g) 的速率方程为v =kc (H 2)c 1/2(Cl 2)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每一反应物浓度加倍,此时反应速率为( )。
A. 2vB. 4vC.D.解:选C 。
依据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υ=kc (H 2)c 1/2(Cl 2),H 2和Cl 2浓度增大都增大一倍时,速率应该增大22倍,即相当于Υa。
3.测得某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E a.正=70 kJ·mol -1,逆反应的活化能E a.逆=20 kJ·mol -1,此反应的反应热为( )A. 50 kJ·mol -1B. -50 kJ·mol -1C. 90 kJ·mol -1D. -45 kJ·mol -1 解:选A 。
依据过渡态理论,反应热可以这样计算:Q = E a,正- E a,逆 。
4.在298K 时,反应 2H 2O 2===2H 2O+O 2,未加催化剂前活化能E a =71 kJ·mol -1,加入Fe 3+作催化剂后,活化能降到42 kJ·mol -1,加入催化剂后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
A. 29倍B. 1×103倍C. ×105倍 ×102倍 解:选C 。
《无机及分析化学》1-12章习题答案要点
![《无机及分析化学》1-12章习题答案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10abdbe284ac850ad0242e9.png)
无机及分析化学题解幻灯片2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 (15页)4. 已知:N2:T=273 K ,V1= 2.00 mL , V2= 50.0 mL , p1= 98.0 kPa ,p2= ?O2:T1= 333 K ,T2= 273 K , V= 50.0 mL , p1= 53.0 kPa ,p2= ? 解kPa92.30.5000.20.98)N (2112=⨯==VV p pkPa5.433332730.53)O (1212=⨯==TT p pkPa4.475.4392.3=+=混合p幻灯片3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 (15页)5. 500 mL 时:p1=101.3-5.63=95.7 kPa , 250 mL 时:p2=(95.7×500)∕250=191 kPa 7. p(H2)=100-1.71= 98.3 kPamol0493.0288315.820.13.98=⨯⨯==RTpV ng22.34.650493.0=⨯=m%7.6%10045.322.345.3=⨯-=ω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 (15页)8. n(NH3) =560∕22.4=25.0 mol m(NH3) =25.0×17.0=425 g =425∕1425=0.298=29.8% V=1425∕900=1.58 Lc=25.0∕1.58= 15.8 mol ·L-1 9.1:2:100.1633.53:008.160.6:12.0140.00=1-B b A b m ol g 180500.00510.000.9512.0⋅=⨯⨯=⋅∆=m T mK M最简式:CH2O 分子式:C6H12O6幻灯片5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 (15页)g 9.986.1100.01.9200.2f B A f A =⨯⨯=⋅⋅∆=K m M T m10.11. 凝固点由高到低排列顺序:C6H12O6 CH3COOH NaCl CaCl2 12.g 5.5286.100.1180543.0f B A f A =⨯⨯=⋅⋅∆=K m M T m%99.4%1005.10525.52=⨯=ωbRTcRT ≈=∏kPa 75200.1180310315.85.52=⨯⨯⨯=幻灯片6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 (15页)13. b 总= 0.566+0.486+0.055+0.029+0.011+0.011+0.002 =1.160mol ·L-1= bRT=1.160×8.315×298=2870 kPa=2.87 MPa 15. As2S3(H2S 为稳定剂) 的胶团结构:[(As2S3)m · nS2- · (2n-x)H+]x- · xH+幻灯片7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 (15页) 17. 聚沉能力由大到小排列:A. 100 mL0.005mol ·L-1KI 和100 mL0.01mol ·L-1 AgNO3 制成的为正溶胶,所以排列顺序为:AlCl3 K3[Fe(CN)6] MgSO4 (电荷同由小到大) B. 100 mL0.005mol ·L-1 AgNO3和100 mL0.01mol ·L-1 KI 制成的为负溶胶,所以排列顺序为:K3[Fe(CN)6] AlCl3 MgSO4(电荷同由大到小) 幻灯片8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 (15页) 18. 解释现象⑴ 海鱼放在淡水中会死亡。
无机及分析化学章节试题及答案.docx
![无机及分析化学章节试题及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62ecbdc1ee06eff9aff80725.png)
第一章补充习题一、选择题1. 与0.58% NaCl 溶液产生的渗透压较接近的是溶液()。
(A) 0.1 mol/L 蔗糖溶液 (B) 0.2 mol/L 葡萄糖溶液 (C) 0.1 mol/L 葡萄糖溶液(D) 0.1 mol/L BaCb 溶液2. 25°C 时,总压为10 atm 时,下面几种气体的混合气体中分压最大的是:( )。
(A) O.lg H 2 (B) 1.0 g He (C) 1.0 g N 2 (D) 1.0 g CO 23. 气体与理想气体更接近的条件是( )。
6. 一定愠度下,等体积的甲醛(HCHO)溶液和葡萄糖(C6H12O6)溶液的渗透压相等,溶液中甲醛和葡萄糖的质量比是( )。
(A) 6 : 1(B)1 :6(C) 1:3(D) 3:1 7. 下列相同浓度的稀溶液,蒸气压最高的是( )o(A) HAc 溶液 (B) CaCh 溶液 (C)蔗糖水溶液 (D) NaCl 水溶液 8. 取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融化路面的冰雪,效果最好的是()。
(A)氯化钠 (B)氯化钙 (C)尿素[CO(NH 2)2] (D)蔗糖9. 在一定的外压下,易挥发的纯溶剂A 中加入不挥发的溶质B 形成稀溶液。
此稀溶液的沸点随着加的增加而 ()。
(A) 升高(B)降低 (C)不发生变化 (D) 无一定变化规律 10.室温25°C 时,0.1 mol/L 糖水溶液的渗透压为()o(A) 25 kPa(B) 101.3 kPa (C) 248 kPa (D) 227 kPa11. 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其主要原因为()。
(A)天气太热 (B)很少下雨 (C)肥料不足 (D)水分从植物向土壤倒流12. 37°C,人体血液的渗透压为780kPa,与血液具有相同渗透压的葡萄糖静脉注射液浓度是()。
(A) 85 g/L (B) 5.4 g/L (C) 54 g/L (D)8.5 g/L 13. 有一半透膜,将水和某溶质水溶液隔开,其结果是()。
无机及分析化学(四版)第三章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四版)第三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97983a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c.png)
⽆机及分析化学(四版)第三章答案第3章3. 673 K 时,将0.025 mol COCl 2(g)充⼊1.0L 容器中,当建⽴下列平衡时:有16% COCl 2解离。
求此时的K Θ。
解:由反应式∴第⼆解法:由反应式: COCl 2(g)CO(g) + Cl 2(g)n 平: 0.025(1-16%) 0.025×16% 0.025×16%=0.021 mol =0.021 mol =0.004 molP COCl2(g)=(n COCl2(g) RT)/V 总=(0.021 mol ×8.315 kPa ·L ·K -1·mol -1×673K)/1.0 L =117.52 kPa P CO(g)=(n CO(g) RT)/V 总=(0.004 mol ×8.315 kPa ·L ·K -1·mol -1×673K)/1.0 L =22.38 kPaP Cl2(g)=(n Cl2(g) RT)/V 总=(0.004 mol ×8.315 kPa ·L ·K -1·mol -1×673K)/1.0 L =22.38 kPa∴P P Cl CO 2CO Cl P P 2P COCl2COCl 2P P P 2-122.3822.3811P 117.52100P 11100K === =4.262=0.042620.043νΘΘΘΘΘ∑≈()()()答:此时的K Θ约为0.043 。
4. 298 K 时,向1.00L 烧瓶中充⼊⾜量的N 2O 4,使起始压⼒为100Kpa,⼀部分N 2O 4分解为NO 2,达平衡后总压⼒等于116Kpa 。
计算如下反应的K Θ。
解:第⼀解法:P 始 100 kPa 0 kPa P 平衡 100-X kPa 2X kPa ∴ P 总=P N2O4+P NO2=100-X+2X=116(kPa )∴ X=16 Kpa P NO2=2X=32 Kpa P N2O4=100-X=84 Kpa∴ 2NO222-NO2N2O4N2O41321P K ===P 84100P 1 =12.19=0.12190.12100P P P P νΘΘ∑ΘΘ≈(21)1())()()()()(答:该反应的K Θ为0.12COCl 2(g)CO(g)+Cl 2(g)COCl 2(g)CO(g)+Cl 2(g)K Θ=P CO P Θ?P Cl2P ΘP COCl2P Θ=n CO RT V ?V n Cl RTn COCl2RT V( )2-1p Θ1=n CO ?n Cl2n COCl2?RT V ?1p Θ=(0.16×0.025)2×8.314 ×6370.025 (1-0.16) ×10-31013251=0.043N 2O 4(g)2NO 2(g)N 2O 4(g)2NO 2(g)第⼆解法:∵n 始=(PV)÷(RT)=(100kPa ×10L) ÷(8.315kPa ?L ?K -1mol -1×298K)=0.4036 mol n 平,总=(PV)÷(RT)=(116kPa ×10L) ÷(8.315kPa ?L ?K -1?mol -1×298K)=0.4681 mol242N O g NO g ()2()⼜∵ n 平,总:(0.0406-X ) mol 2X mol∴ n 平,总=(0.04036-X ) mol + 2X mol = (0.04036+X ) mol =0.4681 mol 解: X= (0.4681-0.04036) mol =0.0645 mol∴ n 平,N2O4=(0.04036-X ) mol = (0.04036-0.0645) mol =0.3391 mol n 平,NO2=2X mol = 2×0.0645 mol =0.1290 mol P 平,N2O4=( nRT)÷(V 总)=(0.3391 mol ×8.315kPa ?L ?K-1mol -1×298K) ÷(10L)=84.02kPa ≈84kPaP 平,NO2=( nRT)÷(V 总)=(0.1290 mol ×8.315kPa ?L ?K -1?mol -1×298K) ÷(10L)=31.96kPa ≈32kPa∴ 2NO222-NO2N2O4N2O41321P K ===P 84100P 1 =12.19=0.12190.12100P P P P νΘΘ∑ΘΘ≈(21)1())()()()()(答:该反应的K Θ为0.128.反应 2222C l ()2()4()()g H O g H C l g O g++ 1114.4r H k J m o l Θ-?=? 当该反应达到平衡后,进⾏左边所列的操作对右边所列的数值有何影响(操作中没有注明的,是指温度不变,体积不变)?(1)增⼤容器体积 n(H 2O) (2) 加O 2 n (H 2O) (3) 加O 2 n(O 2) (4) 加O 2 n(HCl) (5) 减⼩容器体积 n(Cl 2) (6) 减⼩容器体积 P(Cl2) (7) 减⼩容器体积 K Θ(8) 升⾼温度 KΘ (9) 升⾼温度 P(HCl) (10)加N 2 n(HCl) (11)加催化剂 n(HCl) 解:依据 2222C l ()2()4()()g H O g H C l g O g++ 1114.4r H k J m o l Θ-?=? 由勒夏特列原理(即平衡移动原理)得:(1) n(H 2O)减⼩。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齐鲁工业大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齐鲁工业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e0684d2f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4.png)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齐鲁工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无机及分析化学就是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有机整合,集二者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一门化学专业基础课程,是大学化学的基石和化学研究的起点。
参考答案:对2.测定常量组分的某样品中硫酸根的含量,可采用硫酸钡重量分析法。
参考答案:对3.从历史上看,无机化学是发展最早的一门化学分支学科,是化学研究的先驱。
参考答案:对4.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参考答案:化学分析法5.通常所说的四大化学是指?参考答案: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6.本课程包含化学的哪两个二级学科?参考答案:分析化学;无机化学7.下列哪些内容属于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参考答案:电化学;配位化学;化学热力学;结构化学;化学动力学;元素化学第二章测试1.已知置信度为90%,n = 6 时,t =2.015,在一组平行测定中, 所得测定结果如下: 8.44, 8.32, 8.45, 8.52, 8.69, 8.38,下列内容正确的是参考答案:置信度为90%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8.47±0.11;标准偏差为0.132.已知n = 6 时,Q0.90 = 0. 56。
在一组平行测定中,所得测定结果如下:10.56,10.44,10.57,10.64,10.81,10.50,则参考答案:所有数据都是可靠值3.系统误差具有重现性,是可测误差参考答案:对4.带有偶然误差的测量数据,不能参加平均值的计算参考答案:错5.滴定分析中,指示剂确定的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由此产生的误差属于试剂误差。
参考答案:错6.系统误差主要影响分析测定中的准确度参考答案:对7.pM=-lg[Mn+]=3.00,金属离子浓度[Mn+]有效数字位数为3位参考答案:错8.对于同一组测定数据,置信度越小,置信区间越小。
参考答案:对9.用分析天平采用减量法称量试样,要使称量误差不大于0.1%,至少要称取试样参考答案:0.2g10.已知 pH=5.25,则[ H+ ]=5.62×10-6mol•L-1 。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d2efc63968011ca20091dd.png)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1) 不同之处为: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一般都有正负号之分,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均为正值,因为Y 平方后便无正负号了; 除s 轨道的电子云以外,电子云角度分布图比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要稍“瘦”一些,这是因为︱Y ︱≤ 1,除1不变外,其平方后Y 2的其他值更小。
(2) 几率:电子在核外某一区域出现的机会。
几率密度: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几率,表示微粒波的强度,用电子云表示。
(3) 原子共价半径: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以共价单键连接时,它们核间距离的一半。
金属半径:金属晶体中相邻两个金属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范德华半径:分子晶体中相邻两个分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4) BF 3分子中B 原子采用等性sp 2杂化成键,是平面三角形;而NF 3分子中N 原子采用不等性sp 3杂化,是三角锥形。
(5)分子式,既表明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表示确实存在如式所示的分子,如CO 2、C 6H 6、H 2;化学式,只表明物质中各元素及其存在比例,并不表明确实存在如式所示的分子,如NaCl 、SiO 2等;分子结构式,不但表明了物质的分子式,而且给出了分子中各原子的具体联接次序和方式,像乙酸的结构式可写为C HH HC OO H其结构简式可记为CH 3COOH 。
1-2解 1错;2错;3对;4对;5对;6错。
7对;8错;9对 10错;11错;12错。
1-3 波动性;微粒性1-4. 3s=3p=3d=4s ;3s< 3p< 4s <3d ;3s< 3p< 3d< 4s ; 1-5 32;E 4s < E 4p < E 4d < E 4f ; 第六周期;La 系;2;铈(Ce)1-6 HF>HCl>HBr>HI ;HF>HCl>HBr>HI; HF<HCl<HBr<HI; HF>HI>HBr>HCl 。
无机化学第三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无机化学第三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32136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6.png)
无机化学第三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1、完成下列换算:(1)把下列H+浓度换算成PH:C(H+)/ mol .L-1: *10-5*10-12*10-8*10-4(2)把下列pH换算成H+浓度:2、试计算:(1)pH=与pH=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和c(H+);(2) pH=的HCl溶液与pH=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和c(H+)。
3、写出下列弱酸在水中的解离方程式与K aθ的表达式:(1) 亚硫酸(2)草酸(H2C2O4)(3)氢硫酸(4)氢氰酸(HCN)(5)亚硝酸(HNO2)4、已知25℃时,某一元弱酸mol .L-1溶液是pH为,试求:(1)该酸是K aθ(2) 该浓度下酸的解离度。
、白醋是质量分数为的醋酸(CH3COOH)溶液,假定白醋的密度ρ为1.007gml-1,它的pH为多少6、设mol .L-1氢氰酸(HCN)溶液的解离度为%,试求此时溶液的pH和HCN的标准解离常数K aθ。
7、已知质量分数为%的氨水密度ρ为0.988 gml-1,试求:(1)该氨水的pH;(2)若将其稀释一倍,pH又为多少8、(1)在1.00L mol .L-1HAc溶液中通入mol HCl气体(且不考虑溶液体积改变),试求HAc的解离度,并与未通入HCl前做比较。
(2)在mol .L-1NH3H2O溶液中,加入mol NaOH(设加入后,溶液体积无变化),试求NH3H2O的解离度,并与未加NaOH前做比较。
9、描述下列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并解释之:(1)将NaNO2溶液加入到HNO2溶液中;(2)将NaNO3溶液加入到HNO3溶液中;(3)将NH4NO3溶液加到氨水中;10、计算下列缓冲溶液的pH(设加入固体后,下列溶液体积无变化):(1)在100ml mol .L-1 HAc中加入KOH;(2)(NH4)2SO4溶于浓度为mol .L-1的氨水。
11、静脉血液中由于溶解了CO2而建立下列平衡:H2CO3 H+ + HCO-上述反应是维持血液pH稳定的反应之一,加入血液的pH=7,那么缓冲对c(HCO-)/c(H2CO3)之比应为多少12、现有一由NH3和NH4Cl组成的缓冲溶液,试计算:(1)若c(NH3))/c(NH4+)=,该缓冲溶液的pH等于多少(2)当该缓冲溶液的pH=时,c(NH3))/c(NH4+)等于多少13、欲配制pH=的缓冲溶液,在300ml mol .L-1HAc溶液中需加入多少克固体NaAc3H2O(忽略加入固体所引起的体积变化)14、现有125ml mol .L-1NaAc溶液,欲配制250ml pH=的缓冲溶液,需加入mol .L-1HAc多少毫升15、取mol .L-1某一元弱酸溶液与mol .L-1 KOH溶液混合,将混合溶液稀释至100ml,测得此溶液pH为,求此一元弱酸的标准解离常数。
(完整版)大学无机化学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大学无机化学第三章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91188276c66137ee0619ea.png)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总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及反应速度的实验测定 2:了解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的概念 3: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反应温度的影响4:了解速率方程的实验测定和阿累尼乌斯公式的有关计算 5:初步了解活化能的概念及其于反应速度的关系。
各小节目标:第一节:反应速率的定义1:掌握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两个概念。
2:学会用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1平均速率:2121c c r tt -=-- ○2瞬时速率:某一时刻的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反应速率与反应浓度的关系○1掌握反应级数的概念,学会建立简单的速率方程。
○2掌握速率常数k 的概念及意义,可以由速率常数的单位来确定反应级数。
第三节:反应机理○1了解什么是基元反应。
○2学会从微观角度角度建立速率方程探讨反应机理。
第四节: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1熟练掌握零级、一级、二级、三级反应中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2学会计算零级、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了解二级、三级反应的半衰期。
第五节:反应速率理论的简介了解解释基元反应速率方程的碰撞理论和解释阿仑尼乌斯方程的过渡态理论。
第六节: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掌握阿仑尼乌斯公式的三种表达方式及计算○1aE RTk Ae-=○2ln ln Eak A RT =-+○3ln lg 2.303a E k A RT=-+,○2熟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学会计算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的关系212112lg ()2.303a E k T T k R TT -=。
第七节:催化剂与催化反应简介简单了解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
Ⅱ 习题一 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常数的大小即反应速率的大小B.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是同义词C.反应级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大D.从反应的速率常数的单位可以推测该反应的反应级数2.关于催化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不能改变反应的△G , △H, △S, △UB 不能改变反应的△G ,但能改变△H ,△S, △UC 不能改变反应的△G ,△H ,但能改变△S, △UD 不能改变反应的△G ,△H, △U ,但能改变△S3.对任意化学反应,其含义是( )A.表明它是二级反应B.表明它是双分子反应C.表明反应物与产物间的计量关系D.表明它是基元反应4.二级反应速度常数的量纲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s -1B. mol ∙dm -3 C . mol ∙dm -3 ∙ s -1 D . mol -1∙dm 3∙ s -15.某化学反应进行1h ,反应完成50%,进行2h ,反应完成100%,则此反应是( )A.零级反应B.一级反应C.二级反应D.三级反应6.升高同等温度,反应速度增大幅度大的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活化能小的反应B.双分子反应C. 多分子反应 D .活化能大的反应7.对于反应2D+E→2F,若反应机理为:(快)(快)(慢)则反应的速度方程为()A.v=kC D2C EB.v=kC D C EC.v=kC D3/2C E D .v=kC D1/2C E8.某一级反应的速率常数为9.5×10-2min-1,则此反应的半衰期为()(《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3.65 minB.7.29 minC.0.27 minD.0.55 min9.反应W产物的速度常数为8L2mol-2s-1,若浓度消耗一半时的速度为8L2mol-2s-1,则起始浓度为()A.8mol/LB.4mol/LC.16mol/L D .2mol/L10.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分子碰撞几率增加 B.反应物压力增大C .活化分子数增加D .活化能降低11.有反应X+Y=Z。
最新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章化学动力学题附答案
![最新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章化学动力学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5dfeaa14791711cd79170e.png)
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章化学动力学题附答案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一判断题1.溶液中,反应物 A 在t1时的浓度为c1,t2时的浓度为c2,则可以由 (c1-c2 ) / (t1 - t2 ) 计算反应速率,当△t→ 0 时,则为平均速率。
......................................................................()2.反应速率系数k的量纲为 1 。
..........................()3.反应2A + 2B → C,其速率方程式v = kc (A)[c (B)]2,则反应级数为 3。
................()4.任何情况下,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在数值上等于反应速率系数。
..........()5.化学反应3A(aq) + B(aq) → 2C(aq) ,当其速率方程式中各物质浓度均为 1.0 mol·L-1时,其反应速率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其反应速率。
......................................................................()6.反应速率系数k越大,反应速率必定越大。
......()7.对零级反应来说,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8.所有反应的速率都随时间而改变。
........................()9.反应a A(aq) + b B(aq) → g G(aq) 的反应速率方程式为v = k [c (A)]a[ c(B)]b,则此反应一定是一步完成的简单反应。
........................()10.可根据反应速率系数的单位来确定反应级数。
若k的单位是 mol1-n·L n-1·s-1,则反应级数为n。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章选择题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章选择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6caaa4cfc789eb172dc8ff.png)
1. 反应 A + B C ,焓变小于零,若温度升高10摄氏度,其结果是( D ) A. 对反应没有影响 B. 使平衡常数增大一倍 C. 不改变反应速率 D. 使平衡常数减小2. 分几步完成的化学反应的总平衡常数是?(D )A. 各步平衡常数之和B. 各步平衡常数之平均值C. 各步平衡常数之差D. 各步平衡常数之积3. 当反应A 2 + B 2 → 2AB 的速率方程为 υ = k(A 2)(B 2)时,可以得出结论:此反应(C )A. 一定是基元反应B. 一定是非基元反应C. 无法肯定是否为基元反应D. 对A 来说是基元反应4.已知下列两个反应在时的标准平衡常数:SnO 2(s)+2H 2(g) ===2H 2O(g)+Sn(s) K 1?=m H 2O(g)+CO(g) ===H 2(g)+CO 2(g) K 2?=n则反应2CO(g)+SnO 2(s) === 2CO 2(g)+Sn (s)在的标准平衡常数K 3?为:( C )A. m+nB. m ×nC. mn 2D. m -n5.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 )溶液中的反应一定比气相中反应速率大; (B )反应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大; (C )增大系统压力,反应速率一定增大;(D )加入催化剂,使E (正)和E (逆)减少相同倍数。
6. 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2Cu(S)+1/2O 2(g)=Cu 2O(s) K 1 Cu 2O(s)+1/2O 2(g)=2CuO(s) K 2则可指出反应 2Cu(S)+O 2(g)= 2CuO(s) 的K 等于: (C ) A. K 1+K 2 B. K 1-K 2 C. K 1×K 2 D. K 1/K 27. 某温度下,反应SO2(g )+21O 2(g )SO 3(g )的平衡常数K θ=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 3(g )=2SO 2(g )+O 2(g)的K θ值应是( C ) A 、2500 B 、100 C 、4×10-4 D 、2×10-28. 对给定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 △G 越负,反应速度越快。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fb10ff49649b6648d747a8.png)
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A. 蔗糖(C12H22O11)溶液B. 葡萄糖(C6H12O6)溶液C. 丙三醇(C 3H8O3)溶液D. 尿素((NH2)2 CO)溶液解:选D。
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
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
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 NaCl溶液B. C12H22O11溶液C. HAc溶液D. H2SO4溶液解:选D。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
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
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A. 胶团B. 电位离子C. 反离子D. 胶粒解:选D。
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
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A. 胶体的布朗运动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C. 胶团有溶剂化膜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解:选D。
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
由于纯化的Fe(OH)3溶胶具有这种聚结稳定性,从而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含答案)-原子结构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含答案)-原子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189fb33f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d.png)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含答案)-原子结构第三章原子结构习题1.是非判断题1-1基态氢原子的能量具有确定值,但它的核外电子的位置不确定。
1-2微观粒子的质量越小,运动速度越快,波动性就表现得越明显。
1-3原子中某电子的合理的波函数,代表了该电子可能存在的运动状态,该运动状态可视为一个原子轨道。
1-4对于氢原子的1s轨道,不应该理解为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因为电子有波粒二象性,它的运动轨道是测不准的。
1-5因为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所以它只有一条原子轨道。
1-6 p轨道的空间构型为双球形,则每一个球形代表一条原子轨道。
1-7因为在s轨道中可以填充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因此s轨道必有两个不同的伸展方向,它们分别指向正和负。
1-8不同磁量子数m表示不同的原子轨道,因此它们所具有的能量也不相同。
1-9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n、l相同的原子轨道的能量也随之不断增加。
1-10每一个原子中的原子轨道需要有3个量子数才能具体确定,而每一个电子则需要4个量子数才能具体确定。
1-11磁量子数m决定原子轨道在空间的取向。
1-12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决定与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
1-13主量子n相同,角量子数l不同,随l增大,屏蔽作用增加。
1-14 3个p轨道的能量,形状、大小都相同,不同的是在空间的取向。
1-15磁量子数m=0的轨道都是球形对称的轨道。
1-16氢原子的能级中,4s=4p=4d=4f,而多电子原子中,4s<4p<4d<4f。
1-17主量子数n为4时,有4s,4p,4d,4f四条轨道。
1-18电子云的黑点表示电子可能出现的位置,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出现在该范围的机会大小。
1-19描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Ψ需要用四个量子数来确定。
1-20一组n,l,m组合可以表达核外电子的一种运动状态。
1-21某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2s22p2,若用四个量子数表示2p2两个价电子的运动状态,则分别为2,2,0,-1/2和2,2,1,+1/2。
[实用参考]大学无机化学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实用参考]大学无机化学第三章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7f30cc524de518964b7dd6.png)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总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及反应速度的实验测定2:了解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的概念3: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反应温度的影响4:了解速率方程的实验测定和阿累尼乌斯公式的有关计算5:初步了解活化能的概念及其于反应速度的关系。
各小节目标:第一节:反应速率的定义1:掌握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两个概念。
2:学会用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1平均速率:2121c c r t t -=-- ○2瞬时速率:某一时刻的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反应速率与反应浓度的关系○1掌握反应级数的概念,学会建立简单的速率方程。
○2掌握速率常数k 的概念及意义,可以由速率常数的单位来确定反应级数。
第三节:反应机理○1了解什么是基元反应。
○2学会从微观角度角度建立速率方程探讨反应机理。
第四节: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1熟练掌握零级、一级、二级、三级反应中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2学会计算零级、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了解二级、三级反应的半衰期。
第五节:反应速率理论的简介了解解释基元反应速率方程的碰撞理论和解释阿仑尼乌斯方程的过渡态理论。
第六节: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掌握阿仑尼乌斯公式的三种表达方式及计算○1a E RT k Ae -=○2ln ln Ea k A RT =-+○3ln lg 2.303a E k A RT =-+, ○2熟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学会计算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的关系212112lg ()2.303a E k T T k R TT -=。
第七节:催化剂与催化反应简介简单了解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
Ⅱ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常数的大小即反应速率的大小B.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是同义词C.反应级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大D.从反应的速率常数的单位可以推测该反应的反应级数2.关于催化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不能改变反应的△G ,△H,△S,△UB 不能改变反应的△G ,但能改变△H ,△S,△UC 不能改变反应的△G ,△H ,但能改变△S,△UD 不能改变反应的△G ,△H,△U ,但能改变△S3.对任意化学反应,其含义是()A.表明它是二级反应B.表明它是双分子反应C.表明反应物与产物间的计量关系D.表明它是基元反应4.二级反应速度常数的量纲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s -1B.mol ∙dm -3C.mol ∙dm -3∙s -1D.mol -1∙dm 3∙s -15.某化学反应进行1h ,反应完成50%,进行2h ,反应完成100%,则此反应是()A.零级反应B.一级反应C.二级反应D.三级反应6.升高同等温度,反应速度增大幅度大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活化能小的反应B.双分子反应C.多分子反应D.活化能大的反应7.对于反应2D+E →2F ,若反应机理为:(快)(快)(慢)则反应的速度方程为()A.v=kC D 2C EB.v=kC D C EC.v=kC D 3/2C ED.v=kC D 1/2C E8.某一级反应的速率常数为9.5×10-2min -1,则此反应的半衰期为()(《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3.65minB.7.29minC.0.27minD.0.55min9.反应W 产物的速度常数为8L 2mol -2s -1,若浓度消耗一半时的速度为8L 2mol -2s -1,则起始浓度为()A.8mol/LB.4mol/LC.16mol/LD.2mol/L10.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分子碰撞几率增加B.反应物压力增大C.活化分子数增加D.活化能降低11.有反应G+P=Z。
(完整版)化学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化学动力学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5a70ba0066f5335b812112.png)
第一部分:1.对元反应A+2B→C,若将其反应速率方程写为下列形式, 则k A 、k B 、k C 间的关系应为:( )A k A = kB = kC B k A =2 k B = k C C k A =1/2 k B = k C [解]C ,反应速率之比r A :r B :r C =1:2:1,k A :k B :k C=1:2:12.某反应,无论反应物初始浓度为多少, 在相同时间和温度时, 反应物消耗的浓度为定值,此反应是A 负级数反应B 一级反应C 零级反应D 二级反应 [解]C ,一级反应积分速率方程C A ,0-C A =kt ,反应物浓度的消耗C A ,0-C A 就是与k 和t 有关,k 和温度有关,当温度和时间相同时,反应物浓度的消耗是定值。
3.关于反应级数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基元反应的级数是正整数 B 反应级数不会小于零C 反应总级数一定大于对任一反应物级数D 反应级数都可通过实验来确定 [解]D ,4.某反应,A→Y,其速率系数k A =6.93min -1,则该反应物A 的浓度从1.0mol ×dm -3变到0.5 mol ×dm -3所需时间是( )A 0.2minB 0.1minC 1min[解]B ,从速率系数的单位判断是一级反应,代入积分速率方程,0lnA AC kt C =,1ln6.930.5t =,t=0.1min 。
5.某反应,A→Y,如果反应物A 的浓度减少一半,它的半衰期也缩短一半,则该反应的级数为( )A 零级B 一级C 二级[解]A ,半衰期与浓度成正比,所以是零级反应。
6.某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为2.0mol ·l -1·s -1,该化学反应的级数为 A.1 B.2 C.0 D.-1 [解]C ,从速率常数的单位判断是零级反应。
7.放射性Pb 201的半衰期为8小时,1克放射性Pb 201经24小时衰变后还剩 A.1/3g B.1/4g C.1/8g D.0gBA B B d d c c k t c =-B A C C d d c c k t c =B A A A d d c c k t c =-[解]C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是一级反应,通过半衰期公式12ln 2t k =,ln 28k =,再代入一级反应积分速率方程,,0lnA AC ktC =,起始浓度为1g ,1ln 2n*248A C =,18A C g =。
化学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化学动力学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7d0ba2f90f76c661371afc.png)
第一部分:1.对元反应A+2B→C,若将其反应速率方程写为下列形式, 则k A 、k B 、k C 间的关系应为:( )A k A = kB = kC B k A =2 k B = k C C k A =1/2 k B = k C [解]C ,反应速率之比r A :r B :r C =1:2:1,k A :k B :k C=1:2:12.某反应,无论反应物初始浓度为多少, 在相同时间和温度时, 反应物消耗的浓度为定值,此反应是A 负级数反应B 一级反应C 零级反应D 二级反应 [解]C ,一级反应积分速率方程C A ,0-C A =kt ,反应物浓度的消耗C A ,0-C A 就是与k 和t 有关,k 和温度有关,当温度和时间相同时,反应物浓度的消耗是定值。
3.关于反应级数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基元反应的级数是正整数 B 反应级数不会小于零C 反应总级数一定大于对任一反应物级数D 反应级数都可通过实验来确定 [解]D ,4.某反应,A→Y,其速率系数k A =6.93min -1,则该反应物A 的浓度从1.0mol ×dm -3变到0.5 mol ×dm -3所需时间是( )A 0.2minB 0.1minC 1min[解]B ,从速率系数的单位判断是一级反应,代入积分速率方程,0lnA AC kt C =,1ln6.930.5t =,t=0.1min 。
5.某反应,A→Y,如果反应物A 的浓度减少一半,它的半衰期也缩短一半,则该反应的级数为( )A 零级B 一级C 二级[解]A ,半衰期与浓度成正比,所以是零级反应。
6.某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为2.0mol ·l -1·s -1,该化学反应的级数为 A.1 B.2 C.0 D.-1 [解]C ,从速率常数的单位判断是零级反应。
7.放射性Pb 201的半衰期为8小时,1克放射性Pb 201经24小时衰变后还剩 A.1/3g B.1/4g C.1/8g D.0gBA B B d d c c k t c =-B A C C d d c c k t c =B A A A d d c c k t c =-[解]C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是一级反应,通过半衰期公式12ln 2t k =,ln 28k =,再代入一级反应积分速率方程,,0lnA AC ktC =,起始浓度为1g ,1ln 2n*248A C =,18A C g =。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5876412d02020740be1e9b85.png)
反应机理
讨论的问题:一个反应是如何进行的? 1)基元反应与复杂反应(非基元反应) ▲ 反应物分子直接碰撞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称为基元反应,它是一步完成的反应。 • 由一个基元反应构成的化学反应称为简单 反应。 • ▲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元反应构成的 化学反应称为非基元反应或复合反应。 • ▲ 由一个基元反应构成的化学反应并不 多,因此,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除非特别 注明,都属于化学计量方程式,而不代表基 元反应。 • 例如:
基元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方程:
式中:k为反应速度常数 CA、CB为物质A、B的浓度 a为A物质的反应级数 b为B物质的反应级数 a + b则为整个反应的级数。 当: a = 1时,对A物质是1级反应 b = 1时,对为B物质是1级反应 a+b = n时,则整个反应为n级反应。
1)速率常数k
▲上式中的比例系数k称为速率常数。 ▲ k的物理意义:单位浓度时的反应速率。 ▲速率常数 k 取决于反应的本性,其它条 件相同时快反应通常有较大的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k与浓度无关; ▲ k 是温度的函数,温度升高, k 值增大。
• 解:求Ea,已知k1 、k2 T1和T2,利用下式:
即可求得Ea;同理,利用给定的条件和求得的 Ea,则可求得速度常数k。
4 反应速率理论和反应机理简介
定量地描述温度、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速率方程式和 Arrehenius方程都是实验事实的总结,反应为什么能进行,活化 能的本质和物理意义是什么,等等问题靠实验事实不能解决,需 要我们讨论反应速率理论。
可见,总反应(或一般的化学计量反应是由若 干个基元反应组成的。
2)反应的控速步骤(Rate - contralling step)
任何一个复杂反应都是由多个基元反应组成的,
大学无机化学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大学无机化学第三章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26acf27375a417866f8fea.png)
第三章化學反應速率總章目標:1:了解化學反應速度①概念及反應速度①實驗測定2: 了解基元反應、複雜反應、反應級數、反應分子數①概念 3:掌握濃度、溫度及催化劑對反應溫度①影響4: 了解速率方程①實驗測定和阿累尼烏斯公式①有關計算 5:初步了解活化能①概念及其於反應速度①關系。
各小節目標:第一節:反應速率①定義1:掌握表示化學反應速率①兩個概念。
2:學會用平均速率和瞬時速率來表示化學反應速率。
◎ 瞬時速率:某一時刻①化學反應速率。
第二節:反應速率與反應濃度①關系① 掌握反應級數①概念,學會建立簡單①速率方程。
② 掌握速率常數k ①概念及意義,可以由速率常數①單位來確定反應級數。
第三節:反應機理◎ 了解什麼是基元反應。
②學會從微觀角度角度建立速率方程探討反應機理。
第四節:反應物濃度與時間①關系②熟練掌握零級、一級、二級、三級反應中反應物濃度與時間①關系。
②學會計算零級、一級反應①半衰期,了解二級、三級反應①半衰期。
第五節:反應速率理論①簡介了解解釋基元反應速率方程①碰撞理論和解釋阿侖尼烏斯方程①過渡態理論。
第六節: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①影響①平均速率:rc 2t2 _t 1第七節:催化劑與催化反應簡介簡單了解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①影響原理。
n 習題選擇題1•下列說法正確①是( )A. 反應速率常數①大小即反應速率①大小B. 反應級數和反應分子數是同義詞C. 反應級數越大,反應速率越大D. 從反應①速率常數①單位可以推測該反應①反應級數2. 關於催化劑①下列說法中,正確①是( )(《無機化學例題與習題》吉大 版)A 不能改變反應G , △ H, △ S, △ UB 不能改變反應G ,但能改變厶H ,△ S, △ UC 不能改變反應G ,A H ,但能改變△ S, △ UD 不能改變反應G ,A H, △ U ,但能改變△ S 3.對任意化學反應A+B 2D ,其含義是( )A. 表明它是二級反應B.表明它是雙分子反應C.表明反應物與產物間①計量關系D.表明它是基元反應)(《無機化學例題與習題》吉大版)B. mol?dm -3-1 3 -1D . mol ?im ?s 5. 某化學反應進行1h ,反應完成50%,進行2h ,反應完成100%,則此反應是 ( )A. 零級反應B. 一級反應C.二級反應D.三級反應掌握阿侖尼烏斯公式①種表達方式及計算①k =AeEa EIn kIn A ◎ In kaIg A , RT2.303RT ② 熟悉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①影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判断题1.溶 液 中, 反 应 物 A 在 t 1 时 的 浓 度 为 c 1 ,t 2 时 的 浓 度 为 c 2, 则 可 以 由 (c 1 - c 2 ) / (t 1 - t 2 ) 计 算 反 应 速 率, 当△t → 0 时, 则 为 平 均 速 率。
......................................................................( )2.反 应 速 率 系 数 k 的 量 纲 为 1 。
..........................( )3.反 应 2A + 2B → C , 其 速 率 方 程 式 v = kc (A)[c (B)]2, 则 反 应 级 数 为 3。
................( )4.任 何 情 况 下, 化 学 反 应 的 反 应 速 率 在 数 值 上 等 于 反 应 速 率 系 数。
..........( )5.化 学 反 应 3A(aq) + B(aq) → 2C(aq) , 当 其 速 率 方 程 式 中 各 物 质 浓 度 均 为 1.0 mol·L -1 时, 其 反 应 速 率 系 数 在 数 值 上 等 于 其 反 应 速 率。
......................................................................( )6.反 应 速 率 系 数 k 越 大, 反 应 速 率 必 定 越 大。
......( )7.对 零 级 反 应 来 说, 反 应 速 率 与 反 应 物 浓 度 无 关。
...........................................( )8.所 有 反 应 的 速 率 都 随 时 间 而 改 变。
........................( )9.反 应 a A(aq) + b B(aq) → g G(aq) 的 反 应 速 率 方 程 式 为 v = k [c(A)]a [ c (B)]b , 则 此 反 应 一 定 是 一 步 完 成 的 简 单 反 应。
........................( )10.可 根 据 反 应 速 率 系 数 的 单 位 来 确 定 反 应 级 数。
若 k 的 单 位 是 mol 1-n ·L n -1·s -1, 则 反 应 级 数 为 n 。
...............................( )11.反 应 物 浓 度 增 大, 反 应 速 率 必 定 增 大。
...............( )12.对 不 同 化 学 反 应 来 说, 活 化 能 越 大 者, 活 化 分 子 分 数 越 多。
...................( )13.某 反 应 O3 + NOO 2 + NO 2, 正 反 应 的 活 化 能 为 10.7 kJ·mol -1, △r H = -193.8 kJ·mol -1, 则 逆 反 应 的 活 化 能 为 204.5kJ·mol -1。
..............................................................................()14.已 知 反 应 A→ B 的△r H = 67 kJ·mol -1,E a = 90 kJ·mol -1, 则 反 应 B→ A 的 E a = - 23 kJ·mol -1。
............................................................( )15.通 常 升 高 同 样 温 度,E a 较 大 的 反 应 速 率 增 大 倍 数 较 多。
..............................( )16.一般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如果活化能越大,则反应速率受温度的影响也越大。
.............................................................................................................()17.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改变反应的热效应。
.........................()二选择题1.反应速率的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
(A) 实际上能够进行的反应;(B) 一步完成的元反应;(C) 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 的反应;(D) 核反应和链反应。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复杂反应是由若干元反应组成的;(B) 在反应速率方程式中,各物质浓度的指数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时,此反应必为元反应;(C) 反应级数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计量数之和;(D) 反应速率等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
3.在N2+ 3H2→ 2NH3的反应中,经2.0 min 后NH3的浓度增加了0.6 mol·L-1,若用H2浓度的变化表示此反应的平均速率,则为.....................................................................................()。
(A) 0.30 mol·L-1·min-1;(B) 0.45 mol·L-1·min-1;(C) 0.60 mol·L-1·min-1;(D) 0.90 mol·L-1·min-1。
4.反应2A + 2B → C,其速率方程式v = k c (A)[ c (B)]2, 则对A 而言,反应级数为...()。
(A) 4;(B) 3;(C) 1;(D) 2。
5.反应 A + B → C,其速率方程式v = k[ c (A)]3/2[ c (B)]2,则对A 而言,反应级数和总反应级数分别为...........................()。
(A) 1,2;(B) 2,2;(C) 1.5,2;(D) 1.5,3.5。
6.从化学动力学角度来看,一个零级反应,当反应物浓度减小时,反应速率是..................................................()。
(A) 与反应物原始浓度呈相反的变化;(B) 随反应物原始浓度的平方根而变化;(C) 随反应物原始浓度的平方而变化;(D) 不受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7.对所有零级反应来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活化能很低;(B)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C) 反应速率与温度无关;(D) 反应速率系数为零。
8.溴的水溶液和丙酮的反应方程式为:CH3COCH3+ Br2→CH3COCH2Br + HBr,此反应对于溴来说是零级反应,由此可以推断出................................................................................()。
(A) 反应速率是恒定的;(B) 溴的浓度与反应速率有关;(C) 溴起催化剂作用;(D) 溴的浓度与反应速率无关。
9.某反应是反应物 A 的零级反应,则反应速率与................................................()。
(A) 与c (A) 成正比;(B) 与c (A) 成反比;(C) 与c (A) 无关;(D) 与lg{ c (A) }成正比。
10.复合反应的反应速率取决于..................................()。
(A) 最快一步的反应速率;(B) 最慢一步的反应速率;(C) 几步反应的平均速率;(D) 任意一步的反应速率。
11.反应X + Y → Z 是一个三级反应,下面的速率方程式中,肯定不对的是..............................................................................()。
(A) v = k c (X)[ c (Y)]3;(B) v = k c (X)[ c (Y)]2;(C) v = k [c (X)]2c(Y);(D) v = k[c (X)]0[ c (Y)]3。
12.反应X + 2Y → Z 是一个2.5 级反应,下面的速率方程式中,可能正确的是...................................................()。
(A) v = k c (X)[c (Y)]2;(B) v = k c (X)[ c (Y)]3/2;(C) v = k[c (X)]2c(Y);(D) v = k [c (X)]0[ c (Y)]2。
13.反应X + 2Y → Z 是一个三级反应,下面的速率方程式中,肯定不对的是.......................................................................()。
(A) v = k c (X)[ c (Y)]2;(B) v = k [c (X)]2c (Y);(C) v = k[ c (X)]2[ c(Y)]2;(D) v = k [c (X)]0 [c (Y)]3。
14.若某反应的反应速率系数单位为mol·L-1·s-1,则该反应的级数为..........()。
(A) 0;(B) 1;(C) 2;(D) 3。
15.已知反应2X + 3Y → 2Z,则用不同物质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A) v (X) = 3 v (Y) / 2;(B) v (Z) = 2 v (X) / 3;(C) v (Z) = v (Y) / 3;(D) v (Y) = 3 v (X) / 2。
16.已知反应N2 (g) + 3H2(g) → 2NH3(g),v (N2)、v (H2)、v (NH3) 之间关系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