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课后习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课后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课后习题含答案沪教版(全国)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的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3、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灭火实例灭火原理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或氧气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隔绝空气或氧气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A.A B.B C.C D.D4、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值是31 B.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7:11 C.丁可能为单质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45、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C. 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17D. 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176、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 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C. 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气气D. 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既隔绝氧气又降低温度7、小红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A.水能灭火B.没有达到着火点C.纸不是可燃物D.没有与氧气接触8、如图所示是通过白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常见的化学反应教案1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记住燃烧的概念及燃烧的条件。
认识灭火的原理;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2.联系实际,会分析促然的方法3.联系实际,辨证地认识燃烧的利与弊理解实际生活中除弊兴利实例【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促进燃烧的方法【学习难点】:燃烧的条件的探究【自学导航】阅读教材92页,完成以下问题:探究一:燃烧的条件,促进燃烧的方法1.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燃烧实例2.回顾木炭、镁条、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是否一定有火焰)及实质。
3.概括出物质燃烧的共同特征和反应实质。
特征--实质--4.得出“燃烧”的定义注意:⑴.燃烧是否一定有火焰思考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有氧气参与B.燃烧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C.发光发热的现象一定是燃烧D.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探究二:探究燃烧的条件1.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煤能燃烧,而玻璃不能燃烧。
(2)实验室如何熄灭酒精灯?它应用了什么道理。
(3)堆放的杂物着火时,通常泼水可以熄灭,为什么?油锅加热时间过长、温度过高,油就会着火2.归纳总结:物质燃烧需同时满足的条件(火三角):即:(1) (物质具有可燃性);(2) ;(3) 。
注意: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能燃烧,缺一不可思考2.使物质燃烧应具备的条件()A.只要有充分的氧气B.只要是可燃物质C.只要是可燃物达到了一定的温度D.可燃物达到了一定的温度,并有充足的氧气思考3.古代人“钻木取火”利用了什么原理?并谈谈你对火的认识。
思考4.燃烧的利与弊:1.蜡烛不完全燃烧实验(1)如图所示实验(2)现象;(3)结论;证明石蜡中含有元素。
2.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分析3.燃料完全燃烧的意义因为燃料完全燃烧放出,不完全燃烧会生成,燃料完全燃烧对、,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完全燃烧的措施①增大氧气的②增大可燃物跟氧气的5.使可燃物剧烈燃烧的因素:①增大氧气的②增大可燃物跟氧气的例如:比较、分析、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外界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反应.请参照示例归纳反应规律:6.一氧化碳⑴物理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沪教版化学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知识要点
化学复习:知识要点(第四章)1、燃烧:是一种发光....。
..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发热2、燃烧的条件(三个同时满足):(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不能升高或降低)。
3、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1)氧气的浓度:氧气越浓燃烧越剧烈(2)物质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3)物质的干燥程度:物质越干燥燃烧越剧烈(4)物质的种类和状态:一般气态燃烧较剧烈4、完全燃烧:氧气充足C+O2点燃CO2(燃烧得快,放出的热量多,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2C+O2点燃2CO(燃烧得慢,放出的热量少,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CO、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如何使燃料发生完全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或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5、CO是无色、无气味的剧毒气体。
CO使人中毒的原因:CO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氧的功能,人体就因缺少氧气而中毒。
CO具有可燃性:2CO+O2点燃2CO2(燃料)CO具有还原性:3CO + Fe2O3高温2Fe + 3CO2(炼铁还原剂)大气中CO的来源: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排放出的废气、煤气的泄漏。
6、火药爆炸、氢气爆炸(化学变化)爆炸车胎爆炸(物理变化)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煤气、天然气、液化气、石油气、瓦斯气等)可燃性粉尘(面粉、木炭粉、煤粉等)★可燃性气体、粉尘和空气(氧气)混合[在爆炸极限内],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
7、在油库、面粉加工厂、化工厂、煤矿的矿井内,都要备有防爆器材和设立安全措施。
这是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和粉尘,一旦接触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易燃物或易爆物在生产、运输、使用、储存时,要严禁烟火,防止撞击和高温。
储存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厂房和仓库要配备消防器材,并要有明显的安全标志等。
禁止带火种禁止烟火禁止放鞭炮禁止吸烟当心火灾当心爆炸8、灭火的方法:(1)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整理与归纳》0
第四章?理解化学变化?复习教课设计〔一〕教材地位1、承上启下,从剖析反应物、生成物为什么种物质向商讨反应物、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转变;2、指引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课作好理论准备;3、本章内容不只解说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并且让学生对生活中焚烧灭火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使学生理解生活中到处有化学。
(二)教课目的①培育学生的察看水平、剖析实验现象水平。
②培育学生定量研究问题和剖析问题的研究水平。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①培育学生定量研究和剖析推理的水平及解决实质问题的水平。
②培育学生敢于怀疑、猜想、自主研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课重难点要点:1.焚烧的条件及灭火原理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详细应用二、学法剖析新课程标准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
复习课那么经过知识网络化、知识习题化,让学生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教法剖析小组合作研究、沟通经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着手练习的机遇,调换学生的踊跃性,使学生主动参加到学习中来。
同时多媒体的使用,向学生供给更多的信息,拓宽学生的视线,加强教课内容的直观性。
四、教课程序〔一〕引入课题,展告知识点学生议论回复5知识回想1、焚烧的观点61、焚烧的观点72、焚烧的条件83、完整焚烧和不完整焚烧9、影响焚烧的要素10、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1、化石燃料种类、对环境的影响二、定量理解化学变化1、质量守恒定律⑴内容:参加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⑵合用范围:只有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说。
⑶微观解说:由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从头组合成其余物质的过程,因此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改变。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研究:用以下列图所示装置研究质量守恒定律,a、实验中的现象:①试管中有;②澄清的石灰水;③反应结束后天平。
九年级化学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知识点整合
认识化学变化是九年级化学中的重要章节之一、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
以下是对该章节知识点的整合。
1.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的重组和重新排列,从而形成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可由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
例如:2H2+O2→2H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2.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数量守恒,即反应物中的原子数量等于生成物中的原子数量。
这个基本原理被称为质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化学反应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摧毁,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3.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出现的量变化。
化学反应速率受到温度、浓度、表面积、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高温、高浓度、大表面积和适当的催化剂会加快反应速率。
4.化学平衡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存在的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被称为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可以用化学方程式和平衡常数来描述。
化学平衡的特点包括转化速度的变化、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平衡常数的大小。
5.反应热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变化。
化学反应的放热或吸热性质是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键的能量差异来确定的。
放热反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
6.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与碱性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用H++OH-→H2O表示。
7.胶体溶液胶体溶液是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一种混合物。
胶体溶液由胶体和溶剂两部分组成,溶剂中的颗粒被分散均匀,但颗粒大小比溶解物要大。
胶体溶液的可见度随颗粒大小的变化而变化。
8.毒理与环境保护化学变化相关的毒性物质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九年级化学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知识点整合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知识整合:燃烧与灭火一、燃烧1.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冒出大量白烟;红磷没有燃烧;水中的白磷熔化成液滴,没有燃烧;分析原因: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与氧气隔绝;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该实验中,热水的作用:隔绝氧气、提供温度2.物质燃烧的条件 (同时满足,缺一不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3.影响物质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1)可燃物的性质(2)氧气的浓度(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二、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1.碳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在氧气充足时,碳发生完全燃烧的符号表达式:C+O2 CO2在氧气不充足时,碳发生不完全燃烧的符号表达式:C+O2CO小结: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说明可燃物燃烧现象不同是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出现不同产物,是由氧气的量决定。
2.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①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符号表达式:CO+O2 CO2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热用途:可作气体燃料②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氧功能,会导致人体缺氧。
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立即开窗通风,并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三、爆炸1.在有限的空间内,如果发生急速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2.如果氧气的浓度较高或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很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膨胀,也会发生爆炸。
3.可燃性气体、可燃性固体粉尘在空气中并不是在任何比例下都会发生爆炸,只有当它们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且遇到明火时才会发生爆炸。
4.易燃物或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
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储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要注意通风,严禁烟火,防止撞击和高温,以有效防止爆炸的发生。
沪科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知识点汇总必背概念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一.燃烧1.概念: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2.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解释:“烧不坏的手帕”:酒精燃烧放热,水汽化吸热,温度未达到手帕的着火点“纸火锅”:水汽化吸热,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1.比较①不完全燃烧的危害:燃烧效率低,浪费燃料;产生有害物质,污染环境②完全燃烧措施:提供充足氧气;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蜂窝煤、木柴架空燃烧)2.一氧化碳的性质⑴毒性;点燃⑵可燃性;2CO + O2 === 2CO2⑶还原性。
(H2也具有还原性)三.燃烧引起的爆炸1.产生原因:⑴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如炸弹、鞭炮爆炸⑵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遇到明火,发生燃烧,引起爆炸。
如: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煤矿坑道2.易燃、易爆场所应注意什么?⑴严禁烟火,防止撞击、高温⑵有消防安全标志和消防器材四.灭火与防火1.灭火原理⑴可燃物与火源隔离;如:设置森林隔离带⑵隔绝氧气;如:酒精灯火焰用灯冒盖灭;酒精洒出着火,用湿抹布盖灭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如:水灭火解释:吹(扇)烛火,熄灭:吹(扇)烛火,使热量散失,温度降到蜡烛着火的以下火柴头朝向,燃烧会很快熄灭:热量向上扩散,温度降到火柴的着火点以下2.火灾自救:⑴室内起火不能急于打开门窗;⑵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和鼻,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
§4.2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①“参加”: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是参加反应的那部分,不参加反应的不能计算在内②“质量”:只有质量守恒,体积等其他方面不一定守恒③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不适用物理变化。
2.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二.化学变化中的“变”与“不变”1.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有:①物质的总质量,②元素的种类、质量,③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2.化学变化中一定改变的有: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3.化学变化中可能改变的有:①分子的数目,②化合价。
(推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思维导图04认识化学变化
“不改变” 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数目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一定改变”
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可能改变”
分子数目可能改变 化合价可能改变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化学变化和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
概念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含义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微粒个数比
认识化学变化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物质具有可燃性
燃烧的条件 物质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隔离可燃物
灭火的原理 隔离氧气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促进燃烧的方法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增大氧气的浓度爆炸爆炸极限 安全防爆措施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
元素种类不变
表示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书写原则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一写
书写步骤 二配
三注
表示化学反应
应用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计算题格式规范化:设、式、量、比、算、答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教学设计
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探究学习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2、区分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概念;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的现象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燃烧条件内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形成“防火防爆,人人有责”的意识。
教学重点: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教学难点:对蜡烛不完全燃烧的分析。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天气特别冷,我们想到需要什么?(火)怎么才能产生火呢?(物质燃烧)。
火是物质燃烧的一种现象,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煤、石油、天然气、酒精等是我们经常使用的燃料。
本节我们就来学习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板书)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师)在日常生活和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曾见过或遇到许多燃烧的事例,把你感兴趣的燃烧现象填写到表4-1(生)填表教材92页表4-1设疑:这些燃烧各有不同,对人类有的有利,有的不利,但都有共同之处(特征)发光、发热,(实质)化学反应。
(板书)一、燃烧1、概念: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思考)白炽灯通电时,发光发热,它是一种燃烧现象吗?(生)不是。
白炽灯通电时发光发热,但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反应,所以不是燃烧现象。
(师)燃烧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么燃烧需要有什么条件呢?(生)阅读教材第93页归纳2、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问:这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还是满足一个就可以呢?交流讨论:教材第93页“交流讨论”(生)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演示:烧不坏的手帕现象:手帕上出现火焰,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分析)手帕是沾有酒精,燃烧的是酒精。
燃烧过程中没有达到手帕的着火点,所以手帕没有燃烧。
过渡:在液化气灶有空气进口,保证燃料完全燃烧。
物质如果不完全燃烧,会发生不堪的后果(产生一氧化碳使人中毒)(板书)二、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演示:点燃一支蜡烛,在靠近火焰的上方罩一块白瓷板。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第2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_43
认真观察,积极思考
(环节三)
积极思考,搭建模型
(环节四)
针对疑问提出改进方案,设计方案,请学生代表根据改进后的装置重新演示。
环节五
课后思考讨论
(环节一)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研究化学变化的现实意义在于以化学知识指导生活并服务生活,感受学科价值。
自然过渡,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由定性理解到定量理解。
2.质量守恒定律试验探究过程中从开放体系到封闭体系的理解与选择。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创设真实有效且有积极意义的导课情景。从“暖宝宝”说起,引导学生明确研究化学变化的意义,带着对化学学科的价值认同,从定性理解到定量理解。
2.巧用模型,让学生动手模拟表现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过程,使微观过程直观化,协助学生真正体会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种类不变、数目不变、质量不变”的微观本质,并且有效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涵义。
环节五:学无止境,更进一步
1.46克酒精(C2H5OH)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及54克水,试通过计算判断,酒精中是否含氧元素
2.质量守恒定律体现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关系,那么在某一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有没有一定的关系呢?以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为例展开思考。
(环节一)
思考,交流,回答
课题
(沪教2019版)第四章第2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科目
教学对象
九年级学生
一、教材解读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选自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第2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它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原因及应用。在此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学过元素符号、化学式的相关内容,知道了化学变化中有“质”的变化,而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对化学变化的理解,由“质”过渡到“量”即从定性理解到定量理解。同时为后续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根据方程式的计算奠定理论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初中化学教学中承载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但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整个初中化学的重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氧气;接(3触)温度达到
.可燃物的
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1.定义
(1)完全燃烧,氧气充足时,可燃物燃烧得
,放出的热量
快
。
(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燃烧得
,放出的热量
慢
多 。
少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页,共十一页。2.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可燃性:一氧化碳(CO)+氧气(O2)
C.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 ℃ D.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
第五页,共十一页。
3.解释“火上浇油(huǒ shàng jiāo yóu)”的说法A合理的是(
)
A.增加易燃物,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浓度,使燃烧更旺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使燃烧更旺
D.提高物质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旺
4.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3)如果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用导管对准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或空气) 。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tóngshí)具备下列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
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4)煤炉火越扇越旺;蜡烛火焰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
C
B.扇蜡烛会达到石蜡着火点
还原性:应用于冶金工业
二氧化碳(CO2)(产生蓝色火焰)
毒性:吸入人体内的一氧化碳与血液(xuèyè)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quēsh而ǎo中)氧毒气。
第二页,共十一页。
【例题】 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xiàliè)说法错误的是( )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科书版本及章节沪教版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单元(或主题)名称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本章学习内容围绕“物质的化学变化”的主题。
“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的教学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化学变化的发生。
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初步掌握研究化学变化的科学方法;通过具体、生动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点。
本章从学生非常熟悉的化学变化燃烧入手,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熄(扑)灭火的方法,让学生分析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了解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但燃烧特别是不完全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火灾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理解“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辩证观点。
人类在建立燃烧“氧化学说”的过程中,认识了质量守恒定律。
本章在学生对燃烧有定了解的基础上,安排学习化学变化中的物质质量关系,教材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以“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评价反思、形成结论、理论解释”为线索安排了探究学习活动。
教材还让学生通过模仿、分析比较等方法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进行有关计算。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燃烧的条件,学习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爆炸等有关知识;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质量守恒定律是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基础。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难点:化学方程式书写及计算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镇江市外国语学校刘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学会从化学角度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能力目标: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和归纳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提高;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对安全用火意识和简单灭火技能的渗透,让学生体会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整理与归纳》_3
课题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目标1、通过探究学习理解燃烧发生的化学反应2、区分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概念3、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形成“灭火防爆,人人有责”的意识4、能准确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爆炸现象发生的原因重点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燃料完全燃烧的条件及重要性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课时课时数__2_第_1_教时授课时间____年____月___日课前准备执笔人教学过程改进意见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创设情景):展示神州六号飞船的发射升空等几幅图片。
(教师提问):看完图片后,你对燃烧有了怎样的理解?(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讨论交流):只有理解燃烧的实质,才能让燃烧更好的为人类造福。
(想一想):火是怎样产生的?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你能描述出哪些燃烧的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请你将知道的燃烧事例填写在下表中,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物质的燃烧有何特征?事例观察到的现象燃烧反应的特征:(师生整理):(1)共同点:发光,放热,化学变化。
(2)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提问】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请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
【交流与实验】交流以下问题(课本P93的交流与讨论的3个问题)学生根据提供的仪器和物品实行实验。
(补充实验: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观察实验现象)【提问】针对问题3实行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点燃方式?为什么不同的物质点燃方式不一样?(可燃物的点燃方式:主要是因为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接触面积不同,导致点燃方式的不同)(燃烧现象的剧烈水准与下列因素相关:氧气的浓度,可燃物的颗粒大小以及接触面积等)不同的点燃方式有同样的目的吗?(介绍着火点)【师生整理】物质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需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第2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课件_35
谢谢!
《议论文课时写作教程》
27.5
27.9
铜绿加热
粉末变黑
加热
铜绿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36.5
36
2.物质中元素种类组成的判断。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及二氧化碳,根据这一实验事实,推断酒精中肯 定有什么元素,可能有什么元素?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提出假设
归纳总结
实验验证
定律解读
学以致用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反应物质量总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文字表达式
铜粉加热 粉末变黑 铜绿加热
加热
铜+氧气
氧化铜
质量改变(克) 计算结果 (增大或减少) (差量法)
27.5
27.9
铜绿加热
学以致用
1.观察实验,解释现象,计算结果。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文字表达式
铜粉加热 粉末变黑
加热
铜+氧气
氧化铜
质量改变(克) 计算结果 (增大或减少) (差量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 沪教(2013版)
第四章 第2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温故知新
化学变化中的“变” 与“不变” 不妨畅所欲言!
南平市建阳第二中学
曹慧
温故知新
化学变化
特征:物质种类变化
颜色
状态
变
常伴随
化
气味
能量
定性认识
南平市建阳第二中学
曹慧
温故知新
又见“暖宝宝” ……
南平市建阳第二中学
曹慧
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
露置12小时后
使用前
使用后
南平市建阳第二中学
第四章 第二节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说课
没有改革和创新,就没有真正的进步。 此次一改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 的办法,积极挖掘身边的教学素材。这样就 能更好的找到教师自己的兴奋点,激发自身 激情,从而感染学生,轻松愉快的达到教学 目的,提高自身驾驭教材的能力!
◎ 教材分析 ◎ 教法分析 ◎ 学法指导 ◎ 教学程序 ◎ 其他设计
一、教学板书设计
◎ 教材分析 ◎ 教法分析 ◎ 学法指导 ◎ 教学程序
(1)化学反应的实质 是什么?
三、教学过程 (二)复习提问
(2)化学反应前
后分子和原子的数目、 种类、质量发生改变 没有?
◎ 教材分析 ◎ 教法分析 ◎ 学法指导 ◎ 教学程序
三、教学过程 (三)大胆推理、建立假设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分 裂,原子的重新组合,化学反应 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 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可以得出化 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沪科版)
质量守恒定律
◎ 教材分析 ◎ 教法分析 ◎ 学法指导 ◎ 教学程序
◎ 教材分析 ◎ ◎ ◎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沪科版九年级化学第四 章课题二“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第一课时的内 容。质量守恒定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 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 化学规律。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 应的认识从“质” 到“量”的过渡 ,也为之 后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奠定 了理论基础,本课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 启下的作用,所以它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 也是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 教材分析 ◎ 教法分析 ◎ 学法指导 ◎ 教学程序
三、教学过程 (四)制定方案,验证假设
制定方案的共识:
(1)要用实验事实验证推测; (2)需要称量,要用天平; (3)要多选几种现象不同的化学反应 作为实例,验证规律的普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 (3M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量为 2,发现M1>M2,该反应______质量守恒定律(填“遵守”或
____(填序号). “不遵守”).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 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与石棉 种类 ⑥物质总质量. 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为 M3,则M1_____M3
A.O2
B.H2O
C.SO2
D.CO
B 质量守恒定律-----延伸综合
3、(2012•镇江)下图为某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钛酸亚铁(FeTiO3)中钛元素为+3价 B.①中反应:2FeTiO3+6C+7Cl2═2X+2TiCl4+6CO 则X为FeCl3 C.③中氩气(Ar)作保护气,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D.②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CO和H2投料 的质量比为1:2
A 燃烧与灭火------延伸综合
(2012•呼伦贝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了“可燃物燃烧条件” 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可燃物燃烧通常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与假设]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一定的温度. [查阅资料] 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实验探究] 同学们用图一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 现象与结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同学们发现,产生的白烟会刺激人的呼吸道.讨论后认为图一所示 装置 存在不足,于是对其进行了如图二所示的改进,改进后的装置 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 [拓展实验]待发生燃烧反应的试管冷却后,小组同学将试管倒立在水中,小心取下 气球,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是 ;同学们做此“拓展实验”的目的 是 ______________.
B 质量守恒定律-----延伸综合
( )氧气面具中常用过氧化钠(Na2O2)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氧 ( 12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活动中,某小组同学将一根用砂
气和另一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X+O2, 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
则X的化学式为 __பைடு நூலகம்___. 所称的质量为 M1.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观察反应现象,将镁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知识温故 知识块 基础知识 燃烧与 燃烧的条件 灭火 灭火的原理
延伸知识
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综合知识
A
质量守 恒定 质量守恒定律的 B 定义、理解、应用
爆炸 燃烧条件的实 灭火的方法,制定防 验探究 火措施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的实验探究( 书P100-102) 原因
试写出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质量守恒定律-----基础知识
1、内容: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关于定律的几点说明 (1) 定律只适于化学变化 3、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 ①10克水加热变成10克水蒸气是否符合该定律 (2)质量:指实际参加和实际生成的各物质质量 ②10ml 水与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否符 总和 (有效质量) 合该定律。 ④在P102实验②中如果在敞口的锥形瓶中进行,情 ③24 克镁与 16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0克氧化镁 ( 3 )各物质:包括气体(生成的气体和参加的 况 气体)、沉淀等等。 如果24克镁和20克氧气反应能否生成44克的氧化镁 会怎么样呢?
B 质量守恒定律-----延伸综合
4、(2012•河北)如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 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 D.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 乙的质量之和 )
C 化学方程式两个重要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
B 质量守恒定律-----延伸综合
1、(2012•广州)AgN0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 色试剂瓶保存.AgN0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可能是( ) A.S02 B.N02 C.NH3 D.N2 2、(2012•安顺)我国已经立法规定酒驾入刑.“酒精检 测仪”可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 C2H5OH+4CrO3+6H2SO4═2Cr2(SO4)3+2CO2↑+9X,反应中红 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Cr2(SO4)3,其中X的化学式为()
钠能不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呢?学生们查阅了有关资料并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探究.
资料卡:(1)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与CO2反应,却与HCl反应生成CO2。 (2)钠与O2、H2O、HCl等物质常温即可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 ,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 能否将装置b中的溶液改为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____________ ②装置c的作用是干燥气体,则C中应该加入的试剂是 ______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在点燃d装置中的酒精灯前,必须经过必要的操作,方可进行后续的实验, 该必要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实验发现钠在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管里剧烈地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并伴有黑色 物质生成.小组同学对生成物进行了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C 化学方程式计算---延伸综合
石制取CO2,取50g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 入碳酸钠溶液,测得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
(2012•肇庆)实验室用过量的稀盐酸和大理
与产生沉淀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出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_g. 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
(2)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至10g时,还没有
A 燃烧与灭火------延伸综合
如图,在500mI的烧杯中注入400ml的开水,并投人一小块白磷 (甲),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 另一端放一小块用滤纸吸去表面水的白磷(乙)。(提示:白磷着火 点40℃,红磷着火点高于200℃) (1)写出观察到的现象:白磷(甲)____白磷(乙)____红磷______。 (2)若用导管将氧气通人烧杯底与白磷(甲)接触,则可看到______ (3)若烧杯中是0℃的冷水,重做(2)的操作,则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 (4)你认为红磷和白磷相比更易燃烧的是________。 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复分解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 点燃
D.Mg+O2 ═ MgO2
C 化学方程式书写---延伸综合
(2012•北京)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依据表中的元 素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 氢 碳 氧 氯 钠 铁 元素符号 H C O Cl Na Fe (3)若X和Y反应生成两种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1)若某固体单质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不同的气 _______,向X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再滴加Y 体.该固体不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溶液至溶液变红,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 (4)若某元素的单质A及其氧化物B均与D溶液反应,分别成成该 ( 2)若某可燃性气体由两种元素组成,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_____, 元素的化合物 E和F.且这种元素在B和F中的化合价相同.B 与D溶 可能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 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工业上用F和H2在300-350℃时反应制得D和E.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延伸 基 础 温 故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C 化学方程式书写---延伸综合
( 2012• 揭阳)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事实且书写正确的是 ( 2010• 益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遵循两条原则:一 从铁、二氧化碳、高锰酸钾、氯化铁溶液、水、氢 ( ) 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中选出适当物质做反应物,分 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化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 别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每种物质只能 CO2+2NaOH═Na2CO3+H) 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2O 用一次. B 用稀硫酸洗去附着在试管壁上的铜: A . Cu+H ═CuSO ( 1 )化合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 2SO 4(稀) 4+H2↑ Cu+H SO ═ CuSO +H ↑ 2 4 4 2 点 ( 2 )分解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 B . NaOH+HCl═NaCl+H O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4Fe+3O2 燃 ═ 2Fe2O3 2 点 ( 3 )置换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 D 2C+O ═ 2CO 燃 2 2 C木炭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NaOH+CO2═NaCO3+H O 2
依据化学方程 式结合溶质质 化学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元素守恒法的运用 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书P107-108观察与 量分数、含杂 质的图表数据 思考)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C 或文字叙述型 复合计算
A
燃烧与灭火-------基础知识
提示:可燃物的着火点是____降低的,因为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 3、当氧气________时,可燃物_____________ ,燃烧得_____, 质. 1 、燃烧是一种 __________ 、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 。 放出热量 _______ ,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 ___和 _______ 当氧气___________时,可燃物_______________,燃烧得_____, 5、灭火主要有三种方法 放出的热量________,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可举一例)___________。 和 。 2 、物质燃烧一般需要 _________ 满足三个条件: (2)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在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 ___________ ,写出化学方程 ( 1)__________(2 )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 6 、爆炸:可燃物在 _____ 空间内 ,______ 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 式 ;在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生成 积______,因气体体积 _______而引起爆炸。 ____________ ,写出化学方程式 。一 氧化碳也可以________, 是一种常见的__________,是 _____________的主要成分。 写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