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分段介绍文章及任何色彩
高中语文_琵琶行(分段讲解)
高中语文_琵琶行(分段讲解)琵琶行(并序)教学目的:1、学习诗歌,了解琵琶女和诗人的悲惨遭遇,从中体会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
2、诵读诗人描写音乐的诗句,深切体会诗人描摹之精彩。
3、分析诗歌,了解本诗以音乐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缜密的结构。
教学重点:分析诗人描写音乐的诗句,深切体会诗人描摹之精彩。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了解本诗以音乐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缜密的结构。
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
”贝多芬说:“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音乐,被人誉为“精神食粮”,它能深刻强烈地作用于人的意识使人养成良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
庄严、肃穆的音乐可以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毅力,活泼、热情的音乐可以启发出积极向上的精神,在万众齐唱一支歌曲的时候,便会使演唱者在瞬息间沟通彼此的心灵,凝聚成一股坚如钢铁般的意志力量。
《琵琶行》这首诗歌中,音乐便成了一个沦落为封建社会最地层的琵琶女和一个被压抑的正直的知识分子思想感情沟通的桥梁!二、作者简介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我国古代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中唐诗坛代表人物,与诗人元稹合称“元白”,与诗人刘禹锡合称“刘白”。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全诗段落划分
琵琶行全诗段落划分
【一、琵琶行概述】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文共七百零八字,诗中描绘了一个琵琶女在长安城中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唐代都市生活的繁荣与堕落。
诗中以琵琶女为主要线索,通过她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沧桑、命运无常的感慨。
【二、琵琶行全诗段落划分】
《琵琶行》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
1.引子:诗的开篇描述了琵琶女在夜幕降临时的孤独和哀怨,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往事回忆:诗人回忆起琵琶女昔日的风光,表现了她的才艺和美丽。
3.现今遭遇:描述琵琶女现今的悲惨生活,展现了命运的无常。
4.感慨人生:诗人对琵琶女的遭遇产生共鸣,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
【三、各段落主题及意境】
1.引子:以琵琶女在夜晚弹奏琵琶的情景,展现了她的才艺和寂寞。
2.往事回忆:描述琵琶女在欢乐场合中的风华绝代,展现了她的过去辉煌。
3.现今遭遇:通过琵琶女与商贾的对话,揭示了她的现今悲惨生活。
4.感慨人生:诗人对琵琶女命运的感慨,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四、总结】
《琵琶行》通过对琵琶女命运的描绘,展现了人生沧桑、命运无常的主
题。
诗人白居易以琵琶女的故事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琵琶行》分段介绍文章及任何色彩19页PPT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Leabharlann
琵琶行解读
琵琶行解读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首长诗,讲述了他在秋夜浔阳江头的景色和送客场面的描写中,巧遇琵琶女,通过琵琶女的自叙,引发了自己对政治失意的抑郁之情。
首先,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第一部分,烘托出了凄凉冷落的氛围。
接着,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是第二部分,正面描述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感人至深的音乐效果,为琵琶女的自叙作了有力的铺垫。
这一部分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序奏,饱含深情,低缓哀婉;第二层是弹奏的第一个高潮;第三层是转折,琴音由疾速强劲转入舒缓。
然后,第三部分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介绍了琵琶女由少年欢乐到老年伤悲的不同寻常的经历。
最后,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结束是第四部分,把琵琶女和诗人自身的命运联系起来,抒发了诗人政治失意的抑郁之情。
全诗语言平易简洁,却极有表现力,不求其工而自工;而且画意鲜明,诗情浓郁,清词妙喻,络绎不绝。
尤其是对琵琶女弹奏乐曲的描写,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总体来说,《琵琶行》以琵琶女的弹奏为主线,通过白居易的叙述和感慨,展现了人生的起伏和命运的无奈。
它不仅是一首写音乐的诗歌,更是一首对人生、对命运的深刻反思和感叹。
《琵琶行》分段分析
《琵琶行》分段分析《琵琶行》分段分析这样一个才力高绝的琵琶女,为什么会沦落江湖,空船独守?她为什么那样幽愤深长,伤情萦怀?听了琵琶女奇妙演奏的人,不能不对她满怀同情,不能不关心她的命运。
于是诗人让琵琶女自述身世。
琵琶女竭尽全部心力于演奏之中,听者尚且那样深受感动,她自己当然更是肝肠俱断,所以虽然演奏已毕,一时仍难以从中解脱出来,沉吟再三,这才“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略理思绪,端正因借琵琶女声倾诉情怀而痛苦变色的容颜,庄重自述。
她原籍长安,本为歌伎,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才高貌美,倾动京师,长安阔少、王子公孙争相交接,频献殷勤,以厚礼相赠。
酒席筵前,歌舞场上,她和他们尽情欢乐,穷奢极欲,根本无所顾惜。
她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无忧无虑地渡过了青春时代。
然而,变故接踵而至,弟弟从军,姐姐去世,春秋代序,岁月流逝,自己孤苦无依,而又年长色衰,“门前冷落鞍马稀”,终于遭到了无情的遗弃,只得嫁给一个商人。
谁料商人只知爱钱谋利,根本不懂得什么爱情,终年在外,留下自己空船独守,与明月江水为伴。
寂寥难耐,哀哀谁告,深夜梦见年轻时候的欢乐生活,不禁清泪纵横,湿了脂粉。
这就是琵琶女的悲剧命运。
唐帝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峰,由于政治、经济的高度发展,城市畸形繁荣,歌楼酒馆林立,歌姬舞伎迅速地形成了一个不小的阶层,统治阶级过着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生活。
从琵琶女年轻时的生活,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唐帝国城市的畸形繁荣和贵族生活的荒淫挥霍。
琵琶女的悲剧命运,正是这种畸形繁荣的必然产物,也正是统治阶级以妇女为玩物的罪恶表现。
琵琶女属于被侮辱被损害的下贱阶层,她们的生活地位决定了她们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对传统道德的鄙弃和憎恨。
琵琶女对缺乏爱情的商人妇的生活很不满足,难于忍受,对昔日的欢乐生活留恋不已,梦寐难忘,对自己的惨遭遗弃耿耿于怀,深感痛苦,而且把这一切丝毫不加掩饰地尽情吐露了出来,这正是她所属阶层的独特要求和性格的直接表现。
高中语文_琵琶行(分段讲解)
琵琶行(并序)教学目的:1、学习诗歌,了解琵琶女和诗人的悲惨遭遇,从中体会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
2、诵读诗人描写音乐的诗句,深切体会诗人描摹之精彩。
3、分析诗歌,了解本诗以音乐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缜密的结构。
教学重点:分析诗人描写音乐的诗句,深切体会诗人描摹之精彩。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了解本诗以音乐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缜密的结构。
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
”贝多芬说:“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音乐,被人誉为“精神食粮”,它能深刻强烈地作用于人的意识使人养成良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
庄严、肃穆的音乐可以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毅力,活泼、热情的音乐可以启发出积极向上的精神,在万众齐唱一支歌曲的时候,便会使演唱者在瞬息间沟通彼此的心灵,凝聚成一股坚如钢铁般的意志力量。
《琵琶行》这首诗歌中,音乐便成了一个沦落为封建社会最地层的琵琶女和一个被压抑的正直的知识分子思想感情沟通的桥梁!二、作者简介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我国古代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中唐诗坛代表人物,与诗人元稹合称“元白”,与诗人刘禹锡合称“刘白”。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分段解析《琵琶行》
分段解析《琵琶行》第一段,写秋夜江头送客的情景。
诗人从送客落笔,只六句就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浔阳江头船上;时间──夜;时令──秋天;景色──枫叶、荻花、秋风萧瑟、江水映月;事件──送客;心境── —苦无管弦,离愁别绪,忧闷惨伤。
诗人被谗遭贬,谪居江州,内心抑郁,今又送客远去,离愁萦怀,只想痛饮尽欢而别,却苦无管弦相伴,唯有萧瑟秋风,萧索秋景,凄清秋色。
一对好友,饮着闷酒,“举怀消愁愁更愁”,不觉已经酒醉,这才惨然告别。
此情此景,水乳交融,情景相生,读者和诗人的心一起,陷入了无可解脱的苦闷之中,正如那浩淼江水似的深沉苦重,也象那月影映水般的惨淡苍白。
“别时茫茫江浸月”,正是此情此景的绝妙烘托,形象概括。
然而,就在一对友人面对茫茫江月惨然分别的时候,“忽闻水上琵琶声”。
这琵琶声,无异空谷足音,亦无异于苦海孤舟,诗人沉重苦闷的心情一下子得到了解脱,惊喜之情,难以自抑,以致忘记了已是回去的时候,而友人也心动神驰,忘记了开船出发。
诗人承前之“无管弦”、“江浸月”,只用十四个字,通过对主客惊喜忘情神态的描叙,便使诗意骤转,诗情突变,琵琶声的悦耳动听,琵琶女的奇妙才力,也由于这一侧面描写,略露端倪,得到了生动表现,整个故事,也由此引出。
这一段,为诗中所要表现的悲剧性人物及其故事,烘托了合适的气氛。
第二段,写会见琵琶女的情况和琵琶音调之美。
作者采用闲闲起笔,渐渐引入的手法,记琵琶女登场。
由于诗人和他的朋友听到琵琶声后惊喜不置,无限神往,于是乎“寻声”而往;但是乐调优美,不忍打断,于是乎“暗问弹者谁”。
琵琶女停止了弹奏。
她饱经沧桑、满腹委屈,幽愁苦恨,无可告语,今幸有人动问,或可一倾情怀;但她又深知世态炎凉,人情浇薄,只好茹苦含辛,顾影自怜。
她思绪翻腾,想说又不想说。
“欲语迟”恰是这一不幸灵魂和复杂心理的形象描绘。
然而诗人心花怒放,“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情真意切。
琵琶女觉得盛情难却,而又深恨漂零江湖,亦且含羞,“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二句,便写尽了她此时的女儿情态。
琵琶行知识点
琵琶行知识点《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这首诗以琵琶女的高超弹奏技艺和不幸遭遇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被贬的愤懑之情。
以下是关于《琵琶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创作背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在一个秋夜送客至浔阳江头,偶遇一位琵琶女。
听其弹奏琵琶并讲述身世,白居易感同身受,遂作此诗。
二、诗歌结构全诗可分为五个部分:1、第一部分(“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至“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写作者秋夜浔阳江头送客,偶遇琵琶声,为下文琵琶女的出场做铺垫。
2、第二部分(“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至“犹抱琵琶半遮面”):通过对琵琶女羞涩出场的描写,展现其矜持、犹豫的心态。
3、第三部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至“说尽心中无限事”):具体描写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以及通过音乐传达出的丰富情感。
4、第四部分(“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至“梦啼妆泪红阑干”):叙述琵琶女的不幸身世,引起作者的共鸣。
5、第五部分(“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至“江州司马青衫湿”):作者抒发感慨,表达对琵琶女的同情,同时也借她的遭遇抒发自己被贬的愤懑。
三、艺术特色1、音乐描写精妙绝伦诗人运用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描绘琵琶声,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将粗重的大弦声比作急雨,将轻柔的小弦声比作私语,把大小弦交错弹奏的声音比作珠落玉盘,让读者仿佛能亲耳听到那美妙的乐音。
以声衬静,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通过周围环境的寂静和江心秋月的皎洁,烘托出琵琶曲的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2、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她的弹奏、语言和动作得以展现。
她年轻时的风光与年老色衰后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慨。
作者自身的形象也在诗中有所体现,他对琵琶女的同情以及对自身遭遇的感慨,让读者感受到他的善良和愤懑。
古诗《琵琶行》全文分段
古诗《琵琶行》全文分段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全诗共分为五段。
第一段写琵琶女出场,通过“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等诗句表现琵琶女弹奏时的神态和情感。
第二段写琵琶女弹奏的曲子,通过对音乐的描写来展现琵琶女高超的技艺。
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身世,通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等诗句表现琵琶女悲惨的遭遇。
第四段写诗人对琵琶女的遭遇表示同情,并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第五段写琵琶女再次弹奏,诗人被音乐所感动,“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高中语文_琵琶行(分段讲解免费)
琵琶行(並序)教學目的:1、學習詩歌,瞭解琵琶女和詩人的悲慘遭遇,從中體會當時社會現實的黑暗。
2、誦讀詩人描寫音樂的詩句,深切體會詩人描摹之精彩。
3、分析詩歌,瞭解本詩以音樂敘事的特點,把握文章縝密的結構。
教學重點:分析詩人描寫音樂的詩句,深切體會詩人描摹之精彩。
教學難點:分析詩歌,瞭解本詩以音樂敘事的特點,把握文章縝密的結構。
教學時數:三課時第一課時一、導入雨果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
”貝多芬說:“音樂當使人類的精神爆出火花。
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
音樂,被人譽為“精神食糧”,它能深刻強烈地作用於人的意識使人養成良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
莊嚴、肅穆的音樂可以培養出堅韌不拔的毅力,活潑、熱情的音樂可以啟發出積極向上的精神,在萬眾齊唱一支歌曲的時候,便會使演唱者在瞬息間溝通彼此的心靈,凝聚成一股堅如鋼鐵般的意志力量。
《琵琶行》這首詩歌中,音樂便成了一個淪落為封建社會最地層的琵琶女和一個被壓抑的正直的知識份子思想感情溝通的橋樑!二、作者簡介1、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
白居易是繼杜甫之後,我國古代又一位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
中唐詩壇代表人物,與詩人元稹合稱“元白”,與詩人劉禹錫合稱“劉白”。
青年時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瞭解。
二十九歲中進士,官至左拾遺(諫官)。
有"兼濟天下"的理想,屢次上書針砭時弊。
寫下了《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
由於得罪了憲宗和官僚集團,被貶官。
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今存書近三千首。
在文學上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和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反對"嘲風月,弄花草"而別無寄託的作品,是新樂府運動的宣導者,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琵琶行段落分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琵琶行段落分析诗的小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述了琵琶女的悲凉身世,说明写作本诗动机,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琵琶行》全诗共分四段,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为第一段,写琵琶女的出场。
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
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
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
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
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
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来自船上,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们一定要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
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幺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
接着“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
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立志当早,存高远。
《琵琶行》分段介绍文章及任何色彩共19页
《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行》分段介绍文章及任何色彩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白居易《琵琶行》文章结构分析
白居易《琵琶行》文章结构分析全诗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扰抱琵琶半遮面”,写深秋月夜,送客江边,偶遇琵琶女。
首六句交代时间、地点和环境,重点在环境气氛的渲染。
这是一个充满了离愁别恨、令人惆怅万端的环境气氛。
接着用“忽闻”二字,引出江面传来的琵琶声。
这琵琶声竟使主客为之动情,于是由寻声暗问,到移船相见,再到添灯回酒,情节出现了戏剧性的发展。
这一部分描写,给全诗抒写“平生不得意”的感慨定下了一个压抑、低沉、凄婉的基调。
同时,“举酒欲饮无管弦”一句将“管弦”二字轻轻一逗,为下文琵琶女之出场暗伏一笔。
第二部分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精湛技艺,曲调之感人。
在沉闷迷茫的江面上,秋风忽然传来一阵幽怨动人的琵琶声,把“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双方都深深吸引住了,使得“主人忘归客不发”。
先从侧面虚写琵琶女的高超技艺,正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至“四弦一声如裂帛”二十二句,正面描写琵琶女演奏情况以及曲中所流露的“生不得意”的幽愁暗恨,这是本诗中最为精彩的片段。
但我们同时也就产生了一个疑问:琵琶女为什么会在曲中流露出如此浓重的“幽愁暗恨”?作者又为什么会对她的演奏产生如此深切的感受?诗篇的第三段(“沉吟放拨插弦中”至“梦啼妆泪红阑干”)和第四段(“我闻琵琶已叹息”至“为君翻作《琵琶行》”)通过琵琶女和作者各自诉说自己的身世遭遇,向读者回答了这个问题,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第二段中音乐描写的理解。
在这一部分中,诗人按校音定调,信手而弹,曲终收拨的顺序,依次描写,层次井然。
琵琶女身怀绝技却漂泊荒江,而且别有一番幽愁暗恨汇之于指端,发之于弦上。
人们自然想知道她的身世,这样,诗便过渡到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自述半生的经历。
先述籍贯、出身以及少年时的生活,再述嫁作商人妇的经过。
前者写来具体形象,后者则写得概括,简略。
原来,琵琶女曾是“名属教坊第一部”的京都名妓。
《琵琶行》 文章解析
《琵琶行》文章解析《琵琶行》是一首古代诗歌作品,由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
本文将对《琵琶行》进行解析,深入探讨其诗意、艺术特色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揭示。
《琵琶行》以素有“古风四美”之称的李夫人为主题,以其悲惨的遭遇和无奈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社会虚伪和艺术境况的思考。
诗的开头,白居易以“秦鸿雁长飞”作为插入语,形象地描绘了李夫人的抛弃和流离。
接着,诗人以“落日孤城闭”写出了李夫人孤独的境况和生命的无奈。
这种对孤独和命运的描绘,无疑增强了诗歌的悲凉气息。
在诗的第二部分,诗人描绘了李夫人的琵琶技艺。
琵琶是一种古代乐器,象征着艺术和优雅。
通过李夫人娴熟的琵琶技艺,白居易展示了古代乐器之美。
通过细腻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琵琶音乐的婉转和动人。
另一方面,诗人在描写琵琶演奏时,以“弹奏弄瑟琴”“青鸟殷勤掷”等形象化的语言让读者更加理解琵琶曲调的动人之处。
通过细腻的描写手法,读者可以感受到李夫人在琵琶演奏时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在诗的结尾,白居易通过李夫人琵琶的声音将读者引入到更加深远的思考中。
他以“伤心秦汉经行处”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
这一句象征着历史的长河与社会变迁,通过琵琶的声音唤起了对过去辉煌与现实困境的反思。
通过这首诗,白居易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虚伪和人类的悲凉。
李夫人在琵琶曲调中的情感流露,不仅是个人的心声,也是对社会命运的反思。
整首诗节奏明快,情感丰富,道出了作者对于现实和艺术的担忧与思考。
总的来说,《琵琶行》是一首富含诗意的作品。
通过对李夫人遭遇的描写和琵琶演奏的描绘,诗人深入人心地展现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交织关系。
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之成为了经受得住历史考验的文学经典。
在解析《琵琶行》这篇文章中,我采用了文学作品分析的格式。
首先,我对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进行了梳理,并引用了具体的诗句进行解读。
其次,我注重对诗中形象和意象的剖析,通过细致的描写和分析,进一步深化了读者对诗意的理解。
琵琶行白居易原文分段解析
琵琶行白居易原文分段解析琵琶行白居易原文分段解析白居易《琵琶行》原文分段解析是怎样的呢?《琵琶行》是语文课文重点的一课,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引起人们对于琵琶女的身世的同情。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琵琶行白居易原文分段解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解析:作为一首叙事长诗,这首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第一段写江上送客,忽闻琵琶声,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
从“浔阳江头夜送客”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叙写送别宴无音乐的遗憾,邀请商人妇弹奏琵琶的情形,细致描绘琵琶的声调,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
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
“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
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
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
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
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
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
概括琵琶行的每段段落大意
概括琵琶行的每段段落大意《琵琶行段落大意概括》一第一段呢,就是诗人送客的时候。
你想啊,秋天的夜晚,在浔阳江头,那风一吹,凉飕飕的。
诗人和朋友在那分别呢,本来就有点小伤感。
这时候呀,周围的环境也是一片萧瑟,枫叶啊荻花啊在风中瑟瑟发抖,就像他们那有点哀愁的心情。
突然听到了琵琶声,这声音就像一只小手,一下子就抓住了他们的心,让他们忍不住想去探寻这声音的来源。
二第二段就是描写琵琶女出场啦。
那琵琶女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样子可太有趣了。
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但是又带着一种神秘的感觉。
她一出来,就感觉周围的空气都有点不一样了呢。
她抱着琵琶的姿态,肯定是很优雅的,毕竟是个弹琵琶的高手嘛。
三再说说她弹奏琵琶的那一段。
哇塞,那琵琶声简直绝了。
一会儿像急雨噼里啪啦地打下来,一会儿又像私语,就像两个人在悄悄地说小秘密。
大弦的声音低沉雄厚,就像一个大汉在那呐喊,小弦呢又清脆得像小鸟在唱歌。
这琵琶声高低起伏,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
一会儿高亢激昂,像是战场上的厮杀声,一会儿又低沉婉转,仿佛在诉说着满腹的哀怨。
这琵琶女肯定是把自己的情感都注入到这琵琶声里了,听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喜怒哀乐呢。
四接着就是琵琶女讲述自己的身世啦。
原来她以前可是个风光无限的歌女呢。
年轻的时候,在京城那可是很出名的,多少公子哥都追捧她。
她每天都在那些豪华的场所弹奏琵琶,过着看似光鲜亮丽的生活。
但是呢,时光一去不复返,现在她年老色衰,那些曾经追捧她的人都不见了,她只能嫁给一个商人。
商人又只知道赚钱,经常不在家,她就只能守着空船,孤独寂寞冷啊。
五然后诗人就联想到了自己。
他觉得自己和琵琶女很像呢。
他也是被贬官到这个地方,本来也是一腔抱负的,结果现在只能在这偏远的地方当个小官。
他心里的苦和琵琶女的苦就像是两条小溪,慢慢地汇聚到了一起。
他听着琵琶女的故事,就像是在照镜子,看到了自己的落魄。
六最后呀,这琵琶女又弹奏了一曲。
这一曲可和之前的不太一样,感觉更加深沉,更加有韵味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 写琵琶女对诗人自述的反应,包含了非常复杂的感情: 有对诗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有得到诗人同情和尊重的 知遇之感。所以满腔激情通过琵琶声自然流露。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 “皆掩泣”比“悄无言”程度更深,表现了他们对两个 不幸者的深切同情。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用设问句表现自己感伤程度之深,全诗在哀怨之声达到 顶峰时突然收束,给读者留下充分的回味余地。年长色 衰:寂寞冷落。
琵琶行
诗人
送客闻琵琶 欣赏琵琶 感叹世态
琵琶女
独自弹琵琶 演奏琵琶 自述身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为君翻作琵琶曲 却坐促弦弦转急
满座重闻皆掩泣
诗的前半部分写乐事,是否与琵琶女 的苦身世矛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š 不矛盾 š 起对比反衬作用 年轻美貌——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孤守空船 夕日欢笑——今日辛酸 夜梦往事——孤寂伤感
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 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 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 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 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 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 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 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 幸遭遇中得到觉醒。
邀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琵琶。
“同是天涯沦落人”,作者与琵 琶女的相似之处有哪些?
* 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 京”,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 江州。 * 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 横溢的大诗人,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 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 敢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 遇,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 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第三段:江中听诉苦身世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过渡句——由弹奏琵琶转入自述身世。
»自言本是京城女……秋月春风等闲度。
早年生活:奢华惬意
»弟走从军阿姨死……梦啼妆泪红阑干。
年长色衰:寂寞冷落
£前后两种处境的转变原因是什么?
弟走从军、阿姨身亡、年长色衰
写作艺术
* 1、层次分明,故事完整。这是一篇叙事诗,从作者 江头送客闻琵琶声、寻声邀弹者相见写起,接着写琵 琶女演奏、倾诉身世,最后写作者触发迁谪之感而收 束全篇,层次分明,结构紧密。 * 2、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强烈的抒情气氛贯彻始终, 诗歌所叙之事本身饱含感情成分,而景色的渲染,情 节的描述,人物的自白,又都渗透着感情,使诗歌的 故事性和抒情性融合无间。 * 3、刻画细致,语言生动。人物的举止神态,通过细 节描写,把内心活动也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出来。如诗 中琵琶女自述身世的话,写得生动、形象、简洁。
典型境界
*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 “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句道出了“无 声”与“有声”之间的辨证关系,道出 了音乐上停顿的奇特功效。在特定的场 合下,乐曲的暂时休止比连续不断的演 奏更能触动人们的心弦,更易让人受到 感染。创造出了曲止情续、余意无穷的 艺术境界。
典型氛围
*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 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 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 “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 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 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 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有着及其感人 的艺术魅力。
典型感情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和琵琶女虽 然经历、地位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不 幸遭遇和艰难处境,生活都同样地飘零、 凄凉、失意。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 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 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正 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 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 中激起广泛的同情。
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š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过渡句——承上(第二、第三段);启下(第五段) 表达了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š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是全文的主题句。作者与琵琶女的共同之处
š 我从去岁辞帝京……呕哑嘲哳难为听。
表现诗人谪居江州后的凄凉生活和郁闷心情。
š 今夜闻君琵琶语……为君翻作《琵琶行》
典型形象
*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典型乐声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次句描写音乐的诗句堪称绝唱。诗人通 过通俗新颖、生动恰切的比喻,不但能 唤起人们的想象,而且使读者对乐声有 了更为具体的感受,可谓形象鲜明,韵 味无穷;且乐声的富于变化,使人觉得 这位“平生不得志”的琵琶女仿佛在向 人们倾诉着满腔的怨愤和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