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实验复习专题(新2)
高三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高三化学实验专题复习蒸发皿液体的蒸发、浓缩和结晶;直接加热体积<2/3;取、放要用坩埚钳;瓷质蒸发皿不能骤冷(通常放在石棉网上冷却),以免破裂或烧坏桌面;强碱溶液加热应用铁质蒸发皿坩埚固体的干燥或结晶水合物的脱水;可直接加热,冷却时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取、放坩埚须用坩埚钳;一般与泥三角,三脚架配套使用存放容器细口玻璃瓶广口玻璃瓶主要用途:都是用于分装各种试剂。
使用注意事项:①广口瓶盛装固体试剂,细口瓶盛装液体试剂,滴瓶盛装常用试剂。
②见光易分解或易挥发的试剂装入棕色瓶。
③盛放强碱性试剂不能用磨口玻璃塞,可用橡皮塞。
滴瓶胶头滴管主要用途:取用或滴加少量液体。
使用注意事项:①吸液后不得倒置,以免药液腐蚀或污染胶头。
②向容器内滴加试剂时,滴管尖不应伸入容器内(做Fe(OH)2的制取实验时例外)。
③用毕洗净,不能未经洗净而一管多用。
集气瓶主要用途:用于收集气体和做固体在气体中的燃烧实验。
使用注意事项:①注意与广口瓶区别,集气瓶是口上面磨砂,以便用毛玻璃片密封瓶内气体,而广口瓶是口内侧磨砂,以便与瓶塞配套使用。
②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集气瓶内要装满水,在盛水的水槽中倒立后瓶内无气泡。
③收集气体后,盖好毛玻璃片,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正放在桌上,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倒在放桌上。
④在集气瓶中进行燃烧实验时,应根据反应气体的性质,瓶底有时应有水或一层细砂。
支撑夹持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火焰高度确定铁圈的高度,垫上湿棉网三角架铁架台的替用品滴定管夹滴定专用试管夹从底部往上套坩埚钳用于夹持坩埚或蒸发皿加热仪器酒精灯热源500℃左右;酒精容积<2/3防溢出着火;不能<1/3,防蒸气多点火炸;禁止灯的引燃及燃着时加酒精;用外焰加热,仪器不触灯芯,防骤冷炸裂;灯帽盖灭,不得吹灭。
酒精喷灯高温加热用练习:1.现有下列仪器,①集气瓶;②量筒;③烧杯;④表面皿;⑤蒸发皿;⑥容量瓶;⑦圆底烧瓶。
其中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A.②③⑤ B.③⑥⑦ C.①③④D.③⑤⑦2.下列实验操作过程均必须用到的仪器是()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②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③过滤④蒸发⑤硫酸铜晶体里的结晶水测定 A.烧杯B.玻璃棒C.胶头滴管D.漏斗3.下列操作中的仪器使用不正确的是()A.用碱式滴定管盛装高锰酸钾溶液B.用铁坩埚灼烧烧碱C.用铁坩埚除去纯碱晶体中的结晶水D.加热蒸发皿时不用石棉网4.实验室中保存下列药品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硝酸银固体盛放在棕色的细口瓶中B.浓硫酸长期盛放在带磨口玻璃塞的细口瓶中C.金属锂长期盛放在装有煤油的广口瓶中 D.烧碱溶液长期盛放在带磨口玻璃塞的细口瓶中5.双球洗气管是一种多用途仪器,常用于去除杂质、气体干燥、气体吸收(能防止倒吸)等实验操作。
(完整版)知识点整理4实验题高三二轮复习
【题型建模】实验装置图评价题的速解方法(1)查实验装置中的仪器的使用和连接是否正确。
(2)查所用反应试剂是否符合实验原理。
(3)查气体收集方法是否正确。
(4)查尾气吸收装置、安全装置是否正确。
(5)查实验目的与相应操作是否相符,现象、结论是否正确。
解题示例:第一步:明确题干信息,掌握题目要求。
属于“因果关系型”、“结论与操作相关型”、“方法原理应用型”等的哪一类型。
第二步:认真阅读表格要素,明确表格各栏目信息。
(1)判断原理与现象或结论解释的关系。
(2)判断“目的—仪器—试剂”的合理性。
(3)判断“仪器(或用品)”与“实验”的对应性。
(4)判断“分离、提纯方法”与“原理”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逐项判断,不遗漏任何信息。
多用排除法、特例法等。
[解题示例]答案(1)×NaOH焰色反应火焰也是黄色,检验钾元素要透过蓝色钴玻璃,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否则不含有(2)×未反应的乙醇、生成的乙烯、SO2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3)×NH3极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生成的氨水浓度小,不加热时NH3不会挥发出来(4)×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的是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Y可能是Cl2,也可能是O3、NO2等气体(5)×O3、Cl2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6)×若溶液Y中含有SO2-3,滴加硝酸时能被氧化成SO2-4,加入BaCl2也会有白色沉淀产生(7)×碳碳双键和醛基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故用KMnO4溶液无法证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8)×只要是挥发性的浓酸遇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都能产生白烟,浓盐酸、浓硝酸都符合(9)×稀硫酸在淀粉水解中作催化剂,在未中和硫酸的情况下加入的新制Cu(OH)2悬浊液会与硫酸反应生成CuSO4,在加热时得不到沉淀,应该先加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后再加新制Cu(OH)2悬浊液(10)√Fe2+的检验方法正确(11)×NaOH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的AgOH极不稳定,分解生成棕褐色的氧化银,干扰溴离子的检验(12)×溶解度大的物质容易向溶解度小的转化;但K sp相近时,溶解度小的物质也能向溶解度大的转化,如K sp(BaSO4)<K sp(BaCO3),但BaSO4可转化为BaCO3(13)√氧化铝的熔点高,像网兜一样包裹在Al的外面,铝箔熔化但不滴落(14)×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漂白性无关(15)×H2SO3是中强酸,电离出的H+与溶液中的NO-3能将SO2-3化成SO2-4,故该白色沉淀是BaSO4(16)×因醋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CO2气体中混有挥发出的CH3COOH,变浑浊可能是因为CO2,也可能是因为CH3COOH,无法比较碳酸与苯酚的酸性强弱(17)×在Fe(NO3)2中加入稀硫酸后,Fe2+能被H+、NO-3(两者同时存在相当于HNO3)氧化成Fe3+而干扰实验(18)×SO2在反应中作还原剂,体现的是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19)×碳酸氢盐、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溶液也有相同现象(20)×乙酸与乙酸乙酯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21)×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即得到Fe(OH)3胶体(22)×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发生盐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二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真题练习(附答案)
专题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一、(2020课标全国Ⅱ,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9分)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
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疑问。
这种反思和疑问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
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
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
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
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
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
”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
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
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
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
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
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并不是少数作品的特例。
2023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练2 催化剂、活化能与反应历程
专练2 催化剂、活化能与反应历程一、单项选择题1.[2022·北京市房山区一模]CO2的转化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利用两种金属催化剂,在水溶液体系中将CO2分别转化为CO和HCOOH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转化为CO的路径中,只涉及碳氧键的断裂和氧氢键的形成B.在转化为HCOOH的路径中,CO2被氧化为HCOOHC.两个转化路径中均有非极性键的形成D.上述反应过程说明催化剂具有选择性2.[2022·广东省佛山市一模]利用CH3OH、CO2与H2合成CH3CH2OH的反应主要历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合成过程涉及C—C键和C—O键形成B.CO是合成乙醇的中间体C.第3步的反应式为CH3I+CO+2H2―→CH3CH2OH+HID.若用CH3OD替代CH3OH,则可生成CH3CH2OD3.[2022·浙江1月]某课题组设计一种固定CO2的方法,原理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原料中的原子100%转化为产物B.该过程在化合物X和I-催化下完成C.该过程仅涉及加成反应D.若原料用,则产物为4.[2021·浙江6月]制备苯甲酸甲酯的一种反应机理如图(其中Ph—代表苯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苯甲醛和甲醇为原料制备苯甲酸甲酯B.反应过程涉及氧化反应C.化合物3和4互为同分异构体D.化合物1直接催化反应的进行5.[2020·天津卷]理论研究表明,在101 kPa和298 K下,HCN(g)⇌HNC(g)异构化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CN比HNC稳定B.该异构化反应的ΔH=+59.3 kJ·mol-1C.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D.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反应热6.[2022·山东省聊城市一模]我国科学家合成了Y、Sc(Y1/NC,Sc1/NC)单原子催化剂,用于电化学催化氢气还原氮气的反应。
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测评(含解析)苏教版
专题2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Na 23 Mg 24 Cl 35.5 K 39 Ca 40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其他分散系却没有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不同C.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历史可以表示为:D.借助仪器来分析化学物质的组成是常用的手段,常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A错误;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气体分子数不同,B错误;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小球;1904年汤姆生提出“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行星模型”;1913年玻尔根据氢原子光谱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原子轨道模型,即提出原子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是: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C错误;借助仪器来分析化学物质的组成是常用的手段,常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D正确。
2.α粒子常表示为( )A.23HeB.He2+C.24He2+D.13H-粒子是氦原子的原子核,核外没有电子,原子核有2个质子,质量数为4,可表示为 24He 2+,C正确。
3.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NaHSO 4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NaHSO 4Na ++HS O 4-B.1H 、2H 、3H 是同一种核素 C.S 2-的结构示意图: ○+16◝2◝◝8◝◝8◞D.中子数为15的Si 原子:1415Si解析根据H 2SO 4的电离方程式H 2SO 42H ++S O 42-,可知NaHSO 4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应为NaHSO 4Na ++H ++S O 42-,A 错误;1H 、2H 、3H 是三种不同的核素,三者互为同位素,B 错误;S 2-的结构示意图为○+16◝2◝◝8◝◝8◞,C 正确;核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为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为15的硅原子的质量数为29,符号为1429Si,D错误。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综合实验》专题训练(2)有答案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综合实验》专题训练(2)1.(2020衡水中学压题卷)TiCl 4是制备钛及其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在实验室制备TiCl 4,设计实验如下(夹持装置略去):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按照气流由左到右的方向,上述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填仪器接口字母)。
(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________________(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操作的字母)。
A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B .停止加热,充分冷却C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D .加热装置D 中陶瓷管实验时,当观察到________时,开始进行步骤D 。
(3)装置A 中导管m 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C 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D 中除生成TiCl 4外,同时生成一种气态不成盐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设计实验证明装置F 中收集到的液体中含有TiCl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制得的TiCl 4中常含有少量CCl 4,从混合液体中分离出TiCl 4的操作名称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acbfg(或gf)hidej(2)CDBA 装置F 充满黄绿色气体(3)平衡压强,使浓盐酸容易滴落(4)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F ,吸收未参加反应的Cl 2,防止污染空气(5)TiO 2+2C +2Cl 2=====高温TiCl 4+2CO(6)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于洁净试管中,滴加适量水,产生白色沉淀,则收集到的液体中含有TiCl 4(7)蒸馏2、(19年北京西城)KMnO4在实验室和工业上均有重要应用,其工业制备的部分工艺如下:Ⅰ.将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粉碎后,与KOH固体混合,通入空气充分焙烧,生成暗绿色熔融态物质。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专题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专题围绕一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少讲精练坚持二原则:充分利用教材与学生已有的资料;充分研究海南生物高考考纲与高考真题明确三(考试)方向:实验设计(整体);实验分析(现象结果);实验评价(方法过程)第1讲必修教材实验概述(参考步步高P80)考纲要求(实验与探究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的生物实验。
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与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考点清单①观察、在细胞中的分布②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③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④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⑤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⑦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⑧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⑩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⑫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模拟尿糖的检测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显微观察类实验P80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将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2)转动[7]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11]光圈和[13]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2]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2.在显微镜操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①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反比(正比或反比),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正比;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如果某显微图标明“放大倍数:640”,这里的“640”是指长度(长度或面积)放大了640倍。
第2章 实验2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高考新教材)
考向1 实验装置的改进
例3 (2021·广东卷·11)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缓冲装置中弹簧的劲度系数, 缓冲装置如图所示,固定在斜面上的透明有机玻璃管与水平面夹角为30°, 弹簧固定在有机玻璃管底端.实验过程如下:先沿管轴线方向固定一毫米 刻度尺,再将单个质量为200 g的钢球(直径略小于玻璃管内径)逐个从管 口滑进,每滑进一个钢球,待弹簧静止,记录管内钢球的个数n和弹簧上 端对应的刻度尺示数Ln,数据如表所示.
考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
例1 如图甲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质量均为m的钩码,探究在弹 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刻_度__尺___. 根据实验原理可知还需要刻度尺来测量弹簧原长和挂上钩码后的长度.
(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弹__簧__原__长__、__弹__簧__所__受__外__力__与__弹__簧__对__应__ _的__长__度__.
(4)为完成该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A.以弹簧形变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
曲线连接起来
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 C.将铁架台固定在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在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把
刻度尺
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
n
10 20 30
40
50
60
k(N/m) 163 ① 56.0 43.6 33.8 28.8 1k(m/N) 0.006 1 ② 0.017 9 0.022 9 0.029 6 0.034 7
(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①__8_1_.7__,②_0_._0_1_2_2__.
2022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高考版2(粤冀渝湘)适用) 第4章 实验 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2gL,则 A 到 C 的时间
3 2gL ②小球经过B点时速度的水平分速度为____2____.
解析 小球经过 B 点时速度的水平分速度 vx=26TL=3 22gL.
③小球在C点时速度的竖直分速度为__3__2_g_L__.
解析 小球在 B 点时速度的竖直分速度 vyB=28TL=2 2gL,则小球在 C 点 时速度的竖直分速度 vyC=vyB+gT=3 2gL.
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曲线运动
实验 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目标要求】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水平,只有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 2.知道平抛运动轨迹是抛物线,会在实验中描绘其轨迹. 3.通过描绘的平抛运动轨迹,会计算物体的初速度.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实验技能储备 考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 考点二 拓展创新实验
解析 从同一炮台水平发射的炮弹,如果不受空气阻力,可认为做平抛 运动,因此不论它们能射多远,在空中飞行的时间都一样,这实际上揭 示了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故选项B正确.
跟进训练
1.实验小组做“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
(1)如图6是某同学根据实验画出的平抛小球的运动
轨迹,O为平抛的起点,在轨迹上任取三点A、B、
解析 竖直方向有 y=12gt2,水平方向有 x=v0t,则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 为 y=2vg02x2,则斜率2vg02=00.0.84=20,解得 g≈9.60 m/s2.
大一轮复习讲义
本课结束
(2)为定量研究,建立以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y轴的
坐标系.
a.取平抛运动的起始点为坐标原点,将钢球静置于Q点,钢
球的_球__心__(选填“最上端”“最下端”或者“球心”)对应
高三化学实验专题复习部分
化学实验专题复习教学目标要求分析一、知识目标要求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4.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5.掌握化学实验的记录方法和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1)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2)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3)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6.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二、实验能力要求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4.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5.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三、高考试题的特点和趋势根据近年来化学高考试题中有关化学实验内容的题目分析,下列内容是化学实验部分考查的重点:l.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这类试题的特点通常是给出限定的仪器、药品和一些操作步骤,要求正确完成某项实验操作,既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又有基本操作的正误辨别,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的情况,题目的难度不高,但并不容易得满分。
2.正确运用实验原理和正确认识实验装置这类试题通常是给出限定的实验装置、反应条件、实验现象和有关数据,要求考生根据实验原理及试题中所给予的信息,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选用仪器药品,正确认识、选择装置,说明装置中某些仪器的作用,描述实验现象,写有关化方程式,进行数据分析.指出实验中必须注意的某些问题等等,主要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综合及评价的能力。
这类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较大的区分度。
|3.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或处理近年来,实验题中新情境试题不断增多,这类试题的特点是将基本的实验操作设计置于新的情境中(主要是中学课本没有的新反应或新装置或是能使中学生理解的最新科技知识、简化的改进的装置等),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仪器组装、现象描述、数据分析、考虑安全和防污等,用来考查考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综合及评价的能力。
2025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2第14讲氮及其化合物练习含解析苏教版
第14讲氮及其化合物一、单项选择题1. (2024·太原一模改编)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亲密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酸雨的pH在5.6~7.0之间B. 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独创之一,配方为“一硫二硝三木炭”,其中的硝是指硝酸C.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矿物燃料经过脱硫脱硝处理,可以削减 SO2、NO2的排放D. 2M+N2P+2Q、2P+M Q(M、N 为原料,Q为期望产品),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2. (2024·河南濮阳三模)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受紫外线作用可产生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其中某些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烯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甲醛和乙醛B. 生成O3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 反应Ⅰ属于复分解反应D. 该过程中O2作催化剂3. (2024·全国Ⅱ卷)探讨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 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排水法收集NO可以除去其中少量的NO2B. 浓硝酸在光照下发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C. 试验室可以利用加热分解氯化铵来制备氨气D. 工业氨氧化法制HNO3,每一步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5. (2024·各地模考题重组)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 NH3NO HNO3B. N2NH3NOC. NO2HNO3(aq)Cu(NO3)2(aq)D. AgNO3(aq)Ag(NH3)2OH(aq)Ag6. (2024·江苏扬州一模)下列制取NH3、验证其溶解性、收集并验证氨水挥发性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目的的是( )A BC D7. (2024·河南信阳第一次质检)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下图所示转化的是( )物甲乙丙质选项A SO2SO3H2SO4B NH4Cl NH3NOC Na NaOH NaClAl(OHD Al2O3AlCl3)38. 下列装置应用于试验室制NO并回收硝酸铜的试验,能达到试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制取NOB. 用装置乙收集NOC. 用装置丙分别炭粉和硝酸铜溶液D. 用装置丁蒸干硝酸铜溶液制Cu(NO3)2·3H2O9. (2024·北京卷)下述试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肯定是混合气体B. 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C. 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 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肯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10. (2024·湖南、江西第一次联考)向25 mL 12.0 mol·L-1浓硝酸中加入足量的铜,充分反应后共收集到0.1 mol NO和NO2的混合气体(不考虑NO2与N2O4的相互转化),则参与反应的铜的质量为( )A. 3.2 gB. 6.4 gC. 12.8 gD. 19.2 g二、非选择题11. (2024·广东汕头模拟)化学爱好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某些气体的制备、性质等试验(图中夹持装置有省略)。
2024届新高考生物(选考)专题2 遗传与进化 微专题4 基因表达的调控
回答下列问题:
(1)放射刺激心肌细胞产生的自由基 会攻击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导致放射性心肌损伤。 (2)前体mRNA是通过 RNA聚合 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可被剪切成 circRNA等多种RNA。circRNA和mRNA在细胞质中通过对 miRNA 的竞争性结合,调
节基因表达。 [解析] (1)放射刺激心肌细胞,可产生大量自由基,自由基会攻击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导致 放射性心肌损伤。 (2)RNA聚合酶能催化转录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合成前体 mRNA。由图可知,miRNA既能与mRNA结合使其降解,又能与circRNA结合,使miRNA 不能与P基因的mRNA结合,从而提高mRNA的翻译水平,故circRNA和mRNA在细胞质中 通过对miRNA的竞争性结合,调节基因表达。
类型一
例3. [2023·北京西城区二模] 增强子是DNA上一小段可与特定蛋白质(转录因子) 结合的序列,可增强多个基因的转录水平(如图)。相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B )
A.增强子具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B.增强子与启动子互补配对 C.增强子可以远距离发挥作用 D.A酶可能为RNA聚合酶 由图可知,增强子使所要作用基因所在的DNA链发生了弯折,距离其所要作用的基 因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增强子可以远距离发挥调控作用,C正确; 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和启动转录的一段DNA序列,图中A酶与启动子 结合,因此A酶可能为RNA聚合酶,D正确。
A.增强子具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B.增强子与启动子互补配对 C.增强子可以远距离发挥作用 D.A酶可能为RNA聚合酶 [解析]根据题意,增强子是DNA上一小段可与特定蛋白质结合的序列,因此增强子 具有特定的碱基序列,A正确; 由图可知,增强子是DNA上一小段可与特定蛋白质(转录因子)结合的序列,并不与 启动子进行结合,因此并不与启动子互补配对,B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训练一、生物学实验的一般程序(一)一个完整的生物学实验包括以下八个基本步骤:1、实验名称:是关于一个什么内容的实验。
2、目的: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3、假设:是“可能会怎么样”,对可见现象提出一种可检测的解释。
具体为:4、预期:在检测提出的假设以前,先提出实验的预期结果(一个或几个假定的结果),若预测没有实现,则说明假设不成立;若预测得到实现,则假设成立。
5、实验过程:根据实验目的和提出的假设,来设计实验的具体方法步骤,并按设计的案进行操作。
6、观察和收集数据:客观如实地观察、记录实验的现象,得出实验结果,并通过一定方式将实验结果呈现出来。
7、分析和推论:对记录的数据(包括现象、结果)进行整理分析,进行推导得出结论。
8、表达和交流:与其他小组交流实验的过程和结论,以及提出的新问题;听取其他小组的质询,进行必要的答辩、反思和修改。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 科学性原则实验是人为控制条件下研究事物(对象)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依据假设,在人为条件下对实验变量的变化和结果进行捕获、解释的科学方法。
科学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科学,并不是说研究的结论才是科学方法。
因此,在实验设、计中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生物学实验中,一种生命现象的发生往往有其复杂的前因后果,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分析问题就是科学性的基本原则。
如绿色植物新陈代谢中的物质代谢有各种细胞的参与,有各种物质在不同方面的变化。
分析问题、设计实验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体现了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2可行性原则:在实验设计时,从原理、实验实施到实验结果的产生,都实际可行。
3简便性原则:实验设计时,要考虑到实验材料要容易获得,实验装置简单,实验药品较便宜,实验操作较简便,实验步骤较少,实验时间较短。
4可重复性:重复、对照、随机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的三大原则。
任何实验都必须有足够的实验次数才能判断结果的可靠性,设计实验只能进行一次而无法重复就得出“正式结论”是草率的。
5 单一变量原则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例如:我们在做“植物的向性运动”有重力与单侧光两个实验变量,必须要有各自实验和变化结果,常见的错误就是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重力实验变量,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在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就必须控制pH值、底物量和酶量的相等,只改变单一变量——温度,观察不同温度下酶活性的差异。
遵循单一变原则,既便于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又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①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
实验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反应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
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
例如:关于“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实验中,“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 (沸水)就是实验变量,而这些变量引起的实验变化结果就是反应变量。
该实验旨在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与酶的活性(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
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
它们之间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
但它们的存在对实验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
例如:“唾液淀粉酶实验”中,除实验变量(温度)外,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的新鲜程度、淀粉浓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就属于无关变量。
如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对三组实验不等同、不均衡,就会产生额外变量,影响实验的真实结果。
实验变量,或称自变量,指实验假设中涉及的给定的研究因素。
反应变量,或称因变量,指实验变量所引起产生的结果或结论。
而其他对反应变量有影响的因素称之为无关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6 对照性原则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很多,必须严格控制,要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照实验的设计是消除无关变量影响的有效方法。
由于同一种实验结果可能会被多种不同的实验因素所引起,因此如果没有严格的对照实验,即使出现了某种预想的实验结果,也很难保证该实验结果是由某因素所引起的,这样就使得所设计的实验缺乏应有的说服力。
可见只有设置对照实验,才能有效地排除其它因素干扰结果的可能性。
才能使设计显得比较严密,所以大多数实验,尤其是生理类实验往往都要有相应的对照实验。
如何设置对照实验呢?所谓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
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它条件的完全相等”,即遵循等量原则,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①所有用生物材料要相同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②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完全一样。
③所用实验试齐要相同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
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问题。
④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如: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
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最好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
设置对照组有4种方法:(1)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做任何处理;例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
课本中涉及到的用甲状腺制剂饲喂蝌蚪与正常情况下蝌蚪不作任何处理对照就属于空白对照;(2)条件对照,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这种对照方法是指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
例如,在“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中,采用等组实验法,甲组为实验组(饲喂甲状激素),乙组为条件对照(饲喂甲状抑制剂);课本中涉及到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0℃、100℃等温度下的对照则为条件对照;,显然,通过条件对照.实验说服力大大提高。
(3)自身对照,指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不再另外设置对照组;例如,“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自身对照简便,但关键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的现象及变化差异。
课本中涉及到将过氧化氢酶加入H202液中说明酶是生物催化剂,则属于自身对照;(4)相互对照,不单独设置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相互为对照。
这种方法常用于等组实验中。
“植物向光性”实验中,利用若于组燕麦胚芽的不同条件处理的实验组之间的对照,说明了生长素与植物生长弯曲的关系。
证明玉米根的生长方向与地心引力的关系实验中不同方向放置的玉米种子之间则属于相互对照。
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凡是涉及确定变化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实验中,一般都需要设计对照组实验。
中学阶段所要求的实验设计一般多采用对照的原则,因为科学、合理的设置对照可以使实验方案简洁、明了,且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
另外,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要注意分析方法的选择,有时还要求用图表表示有关结果或事实,这也是常用的基本技能。
【例】为验证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发育,将27只同种、同时孵化且大小相同的蝌蚪,随机均分为三组,饲养的水、饲料和温度等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甲组加入甲状腺激素、乙组加入甲状腺激素抑制剂、丙组不加入药剂。
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生长情况。
根据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同种蝌蚪和相同饲养条件属于(2)甲组加入的甲状腺激素是(3)甲组的变化和结果是A.实验变量 B.因变量 C.额外变量 D.控制变量(4)本实验的关键步骤是A.定时喂食 B.定时换水 C.定时观察 D.用药量合理(5)实验中选同种、同时孵化的大小相同的蝌蚪来做实验,其目的是。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首先,应认真研究实验课题,依据科学的实验思维方法,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理解题目已知条件所隐含的意义。
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实验要求的基本条件。
其次,充分利用所给器材和试剂,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方法。
—般情况下,题目中所指定的器材、试剂,任何一种都应在实验的相关步骤中出现,避免遗漏或自行增加某种器材或试剂。
精心策划实验方法、严格设计实验过程、合理设置对照或变量,并引入科学的测量方法其三,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实验对象),在注意实验步骤关联性的前提下表述实验步骤,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的关联性需要考虑步骤排列的顺序性和实验主体(生物个体、器官、组织、细胞等)活性的维持;更高层次的关联,是认识探究过程的关联和递进,不断地淘汰、修正、检验假设,最终接近正确结论。
这也是实验科学最基本的原则和要求。
最后,能够做到有效预测实验结果、科学描述实验结果,并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
(四)实验设计的具体方法完全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记忆):(1)确定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一般在题干中有“验证……”、“证明……”、“探究……”,其后内容就是实验的目的。
(2)确定实验目的、实验原理(3)找出单一变量,确定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设置,无关变量如何控制(4)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5)设计实验步骤:①材料的预先处理(如材料是要用液体,但题目中给的是固体材料;如溶液的配置和浓度的设置)②实验的前测(如生理实验中需要对实验前的材料进行生理指标的测量等)③给相同的实验器材(或实验材料)编号或分组A、B、C或1、2、3;④根据实验要求加入(等量;生理条件一致或其他等同条件的语句)实验材料,可以说明如A为对照组,B、C为实验组⑤确定单一变量的设置,同时确保其他培养实验条件一致(如实验试剂的成分体积等量,实验器具大小型号相同,处理方法相同等;排除其他无关变量),实验时间多少,观测哪些具体指标⑥实验结果的处理(如观测的现象是什么,是否需要统计即对数据的整理,是否需要将数据转化为图表或图象,设计表格等)(6)结果的分析(对应验证实验和探究实验)验证性实验如“验证……”、“证明……”都可预测到与实验目的一致的结果。
探究性实验如“探究……”预测的实验结果不惟一,大多有三种可能:变量促进结果;变量抑制结果;变量与结果无关(7)怎样设计、书写实验步骤:如果题目涉及的是一个与教材上相近的实验,则可参考教材实验的步骤进行设计、书写;如果是一个我们从未见过的实验,则可在明确了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及其用途的基础上,按如下步骤书写:第一步: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并编号(如取若干相同某材料均分几组,并标记A、B、C…);第二步:进行实验,控制各种实验条件(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处理,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第三步:观察实验现象、测量实验数据,做必要的分析。
在组织语言时,应注意体现单一变量原则,如用具和装置统一、药品等量,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学会运用一些模糊字眼,如若干、相同或相似、均分、等量、适量、适宜、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