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五年级下第四单元科学知识点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单元知识点1.一昼夜的时间是24小时,因此地球的自转周期是24小时2.地球上被太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白昼,没被太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黑夜。
3.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4.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对地球和地球的运动提出了“地心说”理论。
他的理论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绕着地球旋转。
5、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提出了“日心说”。
他认为太阳是不动的,并处于宇宙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6.地球的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昼夜交替,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
7.1851年,“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用实验证实了地球的自转;“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现在已为世界所公认。
8.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缘故9.地球围绕地轴转动,北极星处于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因此我们看到北极星几乎是不动的。
10.北极星不仅在一天中是基本不动的,而且在一年四季中,其他星星也都是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
11.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这是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旋转,这是地球的公转。
12.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叫做恒星周年视差。
13.春分、秋分时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上,夏至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冬至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
14.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形成与地轴倾斜有关15.北极圈极昼、南极圈极夜出现在夏季,北极圈极夜、南极圈极昼出现在冬季。
16、第一个成功测出恒星周年视差的天文学家是贝塞尔。
17、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
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18、四季是怎样形成的?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的,导致阳光有规律的直射和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五下知识点整理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猜测:(与太阳、地球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3.地球的运动:4.傅科摆的基础: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原理:(“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5.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6.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以经线为标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15°为一个时区。
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
0°经线以东为东经,0°经线以西为西经,北京位于东八区。
7.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轴是倾斜的,北极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8.四季的成因: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有规律地变化,所以形成了四季。
9.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成因:地球的自转、公转,地轴的倾斜(倾斜角度越大,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越大)10.在我国,白昼最长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短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水钟(容器中水越多,水滴得越快):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课本P54)钟面2.机械摆钟摆绳钟摆摆锤摆幅无关3.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摆锤无关摆绳长度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4.摆长不等于摆绳的长度。
摆长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结合作业本P27)5.摆的特点: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影响单摆摆动快慢因素是摆绳长短,(伽利略)证实了这一点。
6.摆在摆动过程中摆幅会越来越小(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使摆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少,最终会停下来),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五年级下期科学复习资料第四单元
五年级下期科学复习资料第四单元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五年级下期科学复习资料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一、填空: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4、(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15、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6、(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7、(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8、(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9、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教科版2018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可编辑修改word版)
教科版 2018 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一、填空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 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 度经线)。
从 0 度经线向东 180 度属东经,向西 180 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5 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 1 小时。
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4、(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15、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6、(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7、(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8、(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9、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20、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 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科学复习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一、填空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观点和学说,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11、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4、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这种现象就是(恒星的周年视差),它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
15、(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四季形成的原因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
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北半球夏天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运动》复习提纲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运动》复习提纲妥善保存熟读背诵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姓名【一】本单元重要知识点的归纳:一、托勒密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了“地心说”,主要观点:1、地球是个球体;2、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3、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转动。
二、哥白尼是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日心说”,不朽的名著是《天体运行论》。
主要观点:1、地球是球形的;2、地球24小时自转一周;3、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等星体绕太阳转动。
三、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地球在自转。
四、从世界时区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于东经,向西180度属于西经。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差一小时。
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五、地球及其运动的特点:地球的形状自转的证据自转方向自转周期球形傅科摆、星体东升西落自西向东(逆时针)24小时六、北极星为什么“不动”?答: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为地轴。
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秘密。
因此,地球仪要做成倾斜的样子。
七公转:就是地球围绕太阳转动公转周期是一年。
八、怎样证明地球在公转?答:1、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东向西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
说明地球在公转。
2、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恒星周年视差,也证明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
3、现在,人们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能直接观察到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九、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十、四季的成因: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关有规律性的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
《地球的运动》复习
1-8 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1、极昼极夜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答形且球地地:成南是球球在极北倾在自地昼两斜公转球极的转时半的正,过一年南好太程直时北相阳中能间两反能倾被是极。照斜太晚,主亮于阳上半要地太光形年的球阳照成时原的的亮极间因一一。夜是是半端,白地,在而天
1-8 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2、球我地是国球冬去有天南两时极极,考分南察别半应在球该南正冬北好天半是去球夏。,天当。北所半以 3、夜极轴范地发昼倾围轴生极斜也倾的夜角将斜地发度增角区生增大度范的大。的围地,大。区极小范昼地可围极轴以也夜倾影将发斜响缩生角极小的度昼。地缩极区小地, 4、被北另极一星颗不星是星永顶远替不。到的。几千年后将
1-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 3、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著作《天体运行 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 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 4、“日心说”和“地心说”的区别和联系: • 相同点:地球是球形。 • 不同点: • 地心说,地球不动,其他星体绕地球转。 • 日心说,太阳不动,其他星体绕太阳转。
1-3 证明地球在自转
• 1将摆摆转、摆摆摆动法和动动,国它起的而物的来方是理支并向基学架且并本家放慢没不傅在慢有变科一地随。研个转着究圆动圆摆形圆盘时盘底的发上盘转现,时动:将,而
1-3 证明地球在自转
• 2高刻向并能旋、的度与且保转傅圆盘摆是持。科顶,摆沿摆将大人动顺动一棚们的时方个,发方针向摆并现向方不长在:悄向变6刻0摆悄发。米度下发生所的盘的生偏以摆所地着转证吊指“面。明挂示偏画由地在的转一于球高方”个摆在,
1-3 证明地球在自转
• 3傅、科摆利具用有傅摆科动摆方证向明保了持地不球变在的自特转点。。 • 4现、已傅为科世摆界作所为公地认球。自转的有力证据, • 5接、观现测在到我地们球已确经实能在通自过转人。造卫星等直
2020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附复习要点 《地球的运动》
2020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知识点复习要点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地球自转产生的。
乒乓球转动,手电筒也绕着乒乓球转动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中:手电筒代表太阳,乒乓球代表地球。
2、托勒密的地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3、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4、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自西向东)或(逆时针)。
(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5、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6、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7、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四季的成因: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对比:第四单元知识点复习要点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实验后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解释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
2.昼夜形成的原因: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一半。
3.昼夜交替模拟实验:用乒乓球当地球;蜡烛当太阳。
4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五下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12.日心说发表300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他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会与摆的方向发生偏移,由于345由于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
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为标准,将地球分成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
在地图上越是东面(右边)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
6产生的现象。
7、(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8、(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9、(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地轴倾斜角度越大,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越大。
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不会超过南极圈北极圈。
10。
★★ 1导致阳光有规律性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变化,形成四季。
(当阳光直射北半球的时候,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被太阳斜射,处于冬季;当阳光直射赤道的时候,赤道都处于夏季,南半球,北半球分别处于春季和秋季。
)2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推断出地轴是倾斜的。
3另一端一直照不到太阳。
因此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
4围着太阳转,每24小时自转一周。
著作《天体运行论》。
5.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1.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地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①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③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2.当我们坐在行驶的火车内看外面不动的树时,树的运动方向正好与我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我们处于运动的地球上,看到原本不动的太阳自东向西(顺时针运动),则我们原本转动的地球的运动方向正好是太阳运动的相反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
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和复习题 教科版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和复习题A科学概念1.地球确实在自传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地球卫星的观测,而且还有来自观察和的试验多种现象。
2.傅科摆是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3.地球自转的特征有: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或自西向东,自转周期为24小时,地球在围绕地轴在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4.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地球上的昼夜现象,地球上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北极星不动等。
5.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
公转过程中,地球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形成极昼和极夜现象。
B目标测试题一、填空题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1)。
2.昼夜现象与(1)有关。
3.(1)和(2)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3)。
4.当我们同车、船、椅子一起运动的时候,看到车、船、椅子外的景物会向(1)方向运动。
5.(1)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2)。
6.在地球的南极、北极附近,太阳升起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1),只有黑夜而没有白天的日子叫(2)。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1)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1),即(2)或(3)。
9.(1)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2)西边晚。
10.不同地区所处的(1)决定了地区之间的(2)。
11.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有许多事情令人感到奇怪。
如:北半球夏季时,北极中心地区的白天可达半年时间,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1)。
12.天空中星星围绕(1)(2)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3)产生的现象。
13.从(1)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2)。
14.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1)转动;公转的方向是(2);公转一周是(3)。
15.(1)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2)。
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16.在围绕某一物体(1)时,在(2)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3)。
17.四季的形成与(1)、(2)有关。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第四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昼夜交替现象1、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2、要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我们首先要在地球上确定一个区域,确定作为太阳和地球的工具,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来判断哪种假说正确。
(1)实验计划:(2)、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使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单是昼夜交替不能确定哪种假设是正确的,我们得寻找新的更多的证据。
第二课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提出“地心说”: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着地球每天做一次圆周远动。
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太阳是不动的,地球是运动的。
地球是球形,地球围着太阳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24小时。
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提出“地心说”,相当于我们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的第一种解释;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相当于我们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的第四种解释。
我们仍然不能确定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所以我们仍得寻找新的证据。
第三课证明地球在自传1、实验研究摆的特点。
(1)、实验计划(2)、摆的方向记录表:(3)、实验证明: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2、在1851年,也就是“日心说”发表300年后,法国物理学家傅科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他将一个摆长60多米、钟27千克的铁球摆锤悬挂在一个高高的圆顶大厦里,并且在摆下的地面上画上刻度盘。
摆摆动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向发生的偏移,由于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所以只能说明地球在自己转动。
3、“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现在为世界所公认。
4、地球的自转是昼夜交替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第四课谁先迎来黎明1、老师在黎明时,分别给我一位远在北京工作的朋友和一位远在乌鲁木齐工作的朋友各打了一个电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科学五下第四单元知识点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
他认为地球是(球体),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3.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出版了著作(《天体运行论》)。
他认为地球是(球形),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4“地心说”和“日心说”都提出了(地球是球体)这一观点。
※布鲁诺因为拥护日心说而被罗马教皇烧死,伽利略也因此被送进宗教裁判所。
5.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6.“日心说”发表300年后,法国物理学家(傅科),进行“傅科摆”实验:(“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所指示的方向与摆的摆动方向,沿顺时针方向发生(偏移),证明(地球在自转)。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
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8.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9.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0.(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1.北极星“基本不动”的秘密:(地球围绕地轴转动,北极星正好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12.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3.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一周是(一年)。
14.(恒星的周年视差)是(贝塞尔)观察到的,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15.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有4种: ①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③地球自转;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并且自转。
2、古时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方式(提出了两种可能的解释:(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认为:地球是球体;地球是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日月星辰围着地球转。
(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认为:地球是球体;太阳是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地球及其他天体围着太阳转,而且地球自转。
3、法国科学家(傅科)研制的(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而傅科摆摆动的方向与刻度盘指示的方向发生了偏转(顺时针),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4转动叫地球(自转)。
(1)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
自转周期:1天(24小时);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
(2)昼夜交替、太阳东升西落说明了地球的自转。
(3)观察地球仪或地图能确认各地的位置关系:如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因而北京先迎来黎明。
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是(东早西迟)。
我国横跨5个时区,为方便工作、学习,我国统一用北京时间作为标准时间。
(4)国际上把全球分为24个时区(确定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度经线,以此每隔15°为1时区);每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
5、北极星“不动”,那是因为: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倾斜地指向北极星。
(1)夜间观星,北极星看似不动,其他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转动。
(2)北极星不在头顶正上方,而在我们视线往上倾斜的北方天空,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6、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叫地球(公转)。
(1)地球公转周期1年(约365天);地球公转产生(四季交替)。
(2)恒星周年视差(关键性证据)、四季交替现象证明了地球的公转。
恒星的周年视差: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昼夜交替现象
1、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2、要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我们首先要在地球上确定一个区域,确定作为太阳和地球的工具,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来判断哪种假说正确。
(1)实验计划:
(2)、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使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单是昼夜交替不能确定哪种假设是正确的,我们得寻找新的更多的证据。
第二课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提出“地心说”:
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着地球每天做一次圆周远动。
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太阳是不动的,地球是运动的。
地球是球形,地球围着太阳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24小时。
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提出“地心说”,相当于我们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的第一种解释;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相当于我们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的第四种解释。
我们仍然不能确定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所以我们仍得寻找新的证据。
第三课 证明地球在自传
1、实验研究摆的特点。
(1)、实验计划
(2)、摆的方向记录表:
(3)、实验证明: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2、在1851年,也就是“日心说”发表300年后,法国物理学家傅科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他将一个摆长60多米、钟27千克的铁球摆锤悬挂在一个高高的圆顶大厦里,并且在摆下的地面上画上刻度盘。
摆摆动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向发生的偏移,由于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所以只能说明地球在自己转动。
3、“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现在为世界所公认。
4、地球的自转是昼夜交替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第四课谁先迎来黎明
1、老师在黎明时,分别给我一位远在北京工作的朋友和一位远在乌鲁木齐工作的朋友各打了一个电话。
在北京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他们那里天早就亮了,正在上班的路上;在乌鲁木齐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它们那里天还没亮呢!还在睡觉。
2、实验研究地球自转的方向。
(1)、实验计划:
(2)、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地球是球形,它在围绕太阳转动的同时也在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24小时。
3、当人们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会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当车向后行驶时,会看到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