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概论
中华传统文化概论
中华传统文化概论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超级厉害的中华传统文化。
这可是个蕴含着无尽宝藏的大宝藏库哦!中华传统文化,就像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扎根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生机勃勃。
它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根树枝都承载着独特的故事和智慧。
先来说说咱们的传统节日吧,那可真是丰富多彩,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点缀在我们的生活中。
春节就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啦!一到春节,到处都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大家忙着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就像在为这棵大树穿上喜庆的盛装。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那温馨的场面,简直让人心里暖烘烘的。
大人们给小孩子发红包,孩子们乐得合不拢嘴,这红包里装的可不仅仅是钱,更是满满的祝福和关爱呀!端午节也很有意思,我们会包粽子、赛龙舟。
想象一下,一艘艘色彩斑斓的龙舟在水面上飞驰,那场面多壮观啊!就像一群勇敢的战士在破浪前行。
而粽子呢,那可是美味又有意义的食物,就像一个个小巧的宝藏包,里面包裹着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敬意。
中秋节的时候,我们会赏月、吃月饼。
那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就像一个大大的银盘子,照亮了我们团聚的路。
一家人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香甜的月饼,一边分享着生活的点滴,那幸福的感觉简直无法言表。
这些传统节日,不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情感的纽带吗?它们把我们紧紧地连在一起,让我们在欢乐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再讲讲我们的传统艺术吧,那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书法,就像是一场纸上的舞蹈,笔锋在纸上舞动,写出的字有的刚劲有力,像挺拔的山峰;有的飘逸流畅,像流淌的小溪。
画画也很神奇,一幅水墨画,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山水的神韵,仿佛能把人带入一个宁静的世界。
还有戏曲,那精美的服饰、独特的唱腔,就像一场华丽的盛宴。
演员们在舞台上一颦一笑、一招一式,都充满了韵味。
每次看戏曲,我都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到了古代,沉浸在那个充满故事的世界里。
这些传统艺术,不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吗?它们展示了我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让世界都为之赞叹。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资料(全)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资料(全)一绪论0.1.1.“文化”名称的来源。
1.“文”:①“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文先天素质的“质”相对。
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
②《论语雍也》曾说:“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化”的本义:改易。
①易学著作《周易系辞上》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里指的是自然的生成演化。
3.文化:①最早合成一《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②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③翻译: culture。
0.1.2.广义文化与狭的定义。
1. (1)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①《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定义:文化等同于“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
②《苏联大百科全书》定义“文化是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2)狭义文化: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注重人的心态部分。
狭义文化的定义不但适用于人类文化学,且适用于民族文化学、国别文化学等较为具体的范围。
2.理解广义文化定义的三个要点:(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0.1.3.各种与文化相关概念的正名。
1.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例如农具。
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2.文化观念:诸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等等3.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文化现象包括文化事象。
中华文化概论大一知识点
中华文化概论大一知识点中华文化概论是一门旨在向大一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
本文将回顾中华文化概论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
1. 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中华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华夏民族,并在长期的演化中发展壮大。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语言、文学、哲学、宗教、艺术等多个领域。
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学说之一,强调人际关系、仁爱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儒家经典《论语》传播了儒家的核心思想,如孔子的“仁者爱人”的理念。
3. 道教和佛教道教和佛教是中国传统宗教,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崇尚无为而治的思想;而佛教则强调人类的苦难和解脱,提倡修行和慈悲为怀。
4. 文学作品中国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不仅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近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子夜》等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高峰。
5. 传统节日与礼仪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不仅有纪念意义,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中国也有独特的礼仪文化,如尊重长辈、饮食礼仪和婚礼葬礼等。
6. 传统音乐与戏曲中国传统音乐和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
中国传统音乐注重对自然和人情的表达,使用丰富的乐器和旋律。
而戏曲则以声腔、表演和舞台美术等方式来讲述故事,有京剧、豫剧、评剧等多个剧种。
7. 中国绘画与书法中国绘画和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绘画注重意境的表达,常常以山水、花鸟等为题材。
中国书法则强调笔墨的力度和节奏,追求字体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总结:以上便是中华文化概论大一知识点的简要概述。
通过了解这些重要知识点,我们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中华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华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中华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中华文化概论是一门旨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宗教和社会制度等方面。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中华文化概论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一、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文化底蕴深厚。
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夏朝时期。
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包括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教、传统音乐、书法、绘画等。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
儒家强调人际关系、孝道、仁爱和道德修养。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道家哲学:道家强调自然、平衡和无为而治。
道家哲学主张“道可道,非常道”,认为真正的道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道家的思想对中国文化、艺术和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 佛教: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宗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教强调慈悲、智慧和解脱,深受中国人民的信仰和崇敬。
4. 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丰富多样,包括古琴、古筝、笛子等乐器。
传统音乐注重表达情感和传递文化信息,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 书法与绘画:中国书法和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书法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绘画则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代表,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二、中国的社会制度与价值观中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1. 家庭观念: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和亲情。
孝道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
2. 社会等级:中国传统社会存在明显的社会等级制度。
儒家思想强调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强调尊卑有序。
3. 仁爱与和谐: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和谐的重要性。
中国人重视人际关系,注重和谐相处和互助合作。
4. 教育制度:中国传统教育制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注重道德修养和文化传承。
中华文化概论
广义文化: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中国文化的特质(作业)1.伦理中心(由氏族社会遗留下来,又在文明时代得到发展的宗法传统,使中国一向高度重视伦常规范和道德教化,从而形成以“求善”为旨趣的“伦理型文化)2.中庸协和(崇尚中庸,是安居一处,以稳定平和为旨趣的农业自然经济和宗法社会培育的人群心态。
“极高明而道中庸”,“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显示出中国式智慧的特征。
)3.人文传统(中国文化自成一种“敬鬼神而远之”的重人生、讲入世的人文传统,人被推尊到很高地位,所谓“人为万物之灵”,将人与天地等量齐观,而发展出一种平实的经验理性。
)4.尊君重民5.延绵韧性(中国文化是从“农业一宗法”社会的土壤生长出来的伦理型文化。
世界其他文明古国的文化,都出现过大幅度“断层”,甚至盛极而亡。
唯有中国文化,历尽沧桑,饱受磨难而传承不辍,在数千年发展中,各代均有斐然成就。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作业)一、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1.由于土地、气温、雨水等条件较好,所以较早形成农业社会,使文化发展较早、较快。
2.尽管也有游牧文化和农业文化的冲突和融会,但由于农业人口始终占有数量上的多数和文化上的优势,所以农业文化始终占主导地位。
3.由于疆域辽阔,跨纬度大,所以局部自然环境的变动,并不能影响总体的农业生产,使文化的延续有了稳固的物质基础。
4.由于受周围的地理障碍的保护,文化得以独立发展,长期延续。
二、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1、由于地形地貌繁复,地理特征多样,造成文化多样。
2、有游牧文化和农业文化的不同。
农业文化中也有中原文化、吴越化、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区别。
3、各种文化区域之间经济形态、生活方式、观念形态不同,且接受界影响的程度也不同。
三、对开放和封闭的影响1、相对封闭的环境,使中国文化独自完成文明发生期(与其他文明比较)。
2、形成中国独特的表意文字、文学艺术、哲学、思维方式、社会结构,自成体系,与西方大异其趣。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文化的三层次说:广义,狭义,专义的文化〔1〕广义的文化又称大文化,即主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
〔2〕狭义的文化又称小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不包括物质生产及其器物性,实体性成果。
〔3〕专义的文化是指沿袭传统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直观理解,即将文化理解为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主的艺术文化。
3.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或人化自然。
具体包括:(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自然包括两个局部:A.人之外的自然。
即不依赖于人存在的自然界;"无机身体〞B.人自身的自然。
即人的"有机身体〞〔3〕自然的人化包括两个方面:A.人类对外在自然的能动的现实的改造。
B.人自身躯体的全部的感觉〔在自然〕发生属人的变化。
说到底,文化就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实体而逐步满足自身需要〔包括肉体和精神需要〕的过程。
4.文化的一般特征〔1〕从文化的形成上来看,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2〕从文化的容构成上来说,文化具有复合性。
〔3〕从文化的表现上来说,文化具有象征性。
〔4〕从文化的影响来说,文化具有传递性。
5.文化的功能定义:文化的功能是指文化系统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能适应和满足个人与社会多种需要的重要作用。
〔1〕记录功能:口头语言,文字,物质型文化〔2〕认知功能:人类总是不断地通过文化来认识自然,社会,自身,世界。
〔3〕传播功能:言语和文字,实物〔4〕教化功能:文化不仅自觉地教化人,而且更多时候是潜移默化的教化人,使之社会化。
〔5〕凝聚功能:在民族群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文化层次不同,文化凝聚围,程度,层次也不同。
〔6〕调控功能:主要依靠精神型文化和制度行为文化来实现。
6.文化形态学角度将广义文化分为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是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2〕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规的总和。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一、知识题1、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
2、中国文化分为四种: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1、灾荒主要指旱、涝、蝗、风、雹等2、司马迁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四大基本经济区:山西地区、山东地区、龙门—碣石以北农牧交错地带、江南地区。
中国自然区域的现代地理学划分: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3、在保护自然方面,古代有一重要观点,就是孟子提出的不违天时观念。
4、在保护西北地区环境方面起作用最大的,还是南北朝至唐朝中期牧马场地的广布。
5、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另一项重要举措是开凿运河。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吴国、齐国、魏国都有运河的修建,如邗沟、鸿沟等;吴国的运河已经与黄河、济水相接。
秦汉至南北朝,也多有运河的开凿。
秦汉时有连接湘江、漓江的灵渠,加强长江漕运的漕渠、阳渠,纵贯河北平原的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利漕渠等等,还改造了先秦旧有的各种水运沟渠。
魏晋南北朝连接江、淮、河、海的运河网已经形成。
另外还疏凿了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与汴水共称通漕四渠。
又有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北起通州,南达杭州。
6、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是土地的过当开垦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
林木的滥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更加严重。
长江、黄河以及淮河越来越大的危害,都与片面的重农思想有关。
1、距今大约一万年左右,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前为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结束于距今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五六千年之久。
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2、五帝的谱系是黄帝、颛顼、高辛、尧、舜。
3、尚忠:对君主忠心无二,尽心尽力做自己的职务。
4、夏是我国第一代王朝,时间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历时近五百年。
5、商朝始建于公元前17世纪初至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共历17世31王。
6、周朝,公元前11世纪的中叶到公元前771年。
7、夏文化的重要特征是“遵命”、“近人”而“远鬼神”。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强调仁爱精神,倡导人 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体 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诚信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德之一 ,强调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是 人际交往和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 。
02
语言文字与书法艺术
Chapter
汉字起源与演变过程
汉字的起源
结绳记事、八卦图画等原始记事 方式逐渐演变为象形文字。
汉字的演变过程
民间习俗举例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
04
艺术瑰宝:音乐、舞蹈、戏曲 、美术
Chapter
民族音乐风格流派和乐器演奏技巧
民族音乐风格流派
包括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每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音乐元素和表现 形式。
乐器演奏技巧
中国民族乐器种类繁多,演奏技巧各异,如琵琶的弹拨、二胡的拉奏、笛子的吹 奏等。
春节
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象征着岁末年初和新的一年的开始。习 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吃团圆饭等。
端午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习俗有赛龙舟 、吃粽子、挂艾叶和菖蒲等。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象征着团圆和丰收。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提灯 笼等。
婚丧嫁娶礼仪规范及地域差异比较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 书、楷书、行书等七种主要书体 的演变历程。
书法艺术流派及代表作品
书法艺术流派
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五 大流派。
代表作品
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 稿》、柳公权《玄秘塔碑》等。
古典文学体裁与经典名著
古典文学体裁
诗、词、曲、赋、散文等。
经典名著
《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红楼梦》、《西游记》等。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全文
黄海、东海暨朝鲜半岛中北部,北逾阴山,西至中亚,西南至 高黎贡山、哀牢山,南至越南中部和南海。著名的丝绸之路就 是这个时候开通的,它的重要意义就是加强了中国和中亚、西 亚和欧洲的交往。东汉时期,因为北方的匈奴南侵,疆域缩小。 势力范围不如西汉,辖境内缩主要是因为弃守朔方郡。
第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
的影响:
首先,我国的地理环境有强 烈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人 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 想观念。
其次,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 播也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 国的不同地区所受到的外来 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 同。
第四,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 的影响:
首先,我们应当承认我国的地势是比较封 闭的。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1 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3 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4 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 与影响
第一,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 础,同时也是人类产生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愈是远古,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大。
(1)夏朝:夏朝的疆域,以黄河、长江为主, 以今河南西部为中心,
西起山西南部,东至今河
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
处,南接湖北、北到河北。
(2)商朝:其疆域与夏朝相似。商代对中国 文化最大的贡献是使用文字
(3)周朝:其统治范围包括进黄河、长江流 域和东北华东大部。周朝在中国文化上最大 贡献、是灿烂的青铜文化。
7、唐朝:唐帝国是一个空前强盛的封建帝国, 唐朝全盛时,疆 域东到大海,南到 南海诸岛,西到巴尔客 什湖,东北抵达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一带。(北界 包括今俄罗斯的一部分,南界包括越南北部,西界 包括乌滋别克斯坦的咸湖,号称唐大帝国。唐以后 至宋代中国的疆域有所缩减。唐大帝国的文化十分 繁荣,主要成就是艺术。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总结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华文化1.中华文明的起源: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地,由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和长江流域的三星堆文化等组成。
2.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社会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农耕经济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3.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强调仁爱、礼仪、忠恕等价值观念,对中国社会和人们的行为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
4.中国古代的道家文化和墨家文化:道家文化强调“无为而治”和“自然无欲”,追求心灵的宁静;墨家文化强调兼爱和反对战争,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史有一定影响。
5.中国古代的佛教文化:佛教自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影响了中国的宗教、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1.中国传统绘画:中国绘画有书法、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多个流派,强调审美的内涵和意境的表达,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2.中国传统音乐:中国音乐有宫商角徵羽五音和七声音阶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
3.中国传统舞蹈:中国舞蹈分为古典舞和民间舞,每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舞姿和表达方式,如京剧、豫剧等。
4.中国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以木结构为主,注重对称和平衡,例如故宫、长城等。
5.中国传统服饰:中国传统服饰包括汉服、唐装、襦裙等多种类型,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设计和意义。
三、中国传统哲学与思想1.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多种学派,丰富了中国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传统。
2.中华思想文化的核心思想:中华思想文化的核心思想有四个层面,即仁爱、和谐、中庸和天人合一,它们统一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3.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注重“仁政”和礼制,强调君主和臣民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4.中国传统伦理学:中国传统伦理学的核心是儒家的仁爱道德观念,注重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建设。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1、什么是文化?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
2、广义文化:一切物质创造活动和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
狭义文化: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
3、文化构成及分类两分说: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三层次说: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层次说: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4、中国文化:指由中华民族在东亚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造的文化。
在中国版图内创造的文化,又叫中华文化、华夏文化。
中华:“中”意谓居四方之中。
“华”本义为光辉、文采、精粹、用于族名,蕴含文化发达之意。
5、原始宗教崇拜: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图腾崇拜6、三皇:伏羲、女娲、神农或者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7、上古文化分布: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8、周人文化分为宗法制、礼制(1)礼制:周代的礼制是周代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又是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各种行为规范的准则。
(2)周人之“礼”,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侧面。
其形式为“仪”,即各种礼节和仪式。
礼的内容,一是“亲亲”,二是“尊尊”。
外在形式:五礼,(1)吉礼:是对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之礼。
包括祭天、祭地、祭社稷、祭宗庙、封禅。
(2)嘉礼: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
包括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贺庆之礼。
(3)凶礼:吊慰、家国忧患的礼仪活动。
包括丧礼、荒礼、吊礼、会礼、恤礼。
(4)宾礼(5)军礼内在核心:宗法制度。
(3)宗法制度:①嫡长子继承制②分封制③宗庙祭祀制。
礼制的原则: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9、诸子百家各学派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学派特征:以“仁”为学说核心,以“礼”为外在行为规范。
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学派特征: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道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宇宙自然社会的发展规律,主张道法自然,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
中国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
中国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中国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1、广义的文化定义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2、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3、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
(名词解释)4、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
5、中华文化具有多维性特点,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上古的青铜文化,各民族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第二,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局;第三,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
1.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是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这一时期为寒冷时期。
竺可祯称此期为“方志时期”。
2.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中国大陆的整体性影响着中国文化的走向统一,地域广阔的大陆游一定是一个人群林立的世界;中国文明时代的开始,家国社会的建立,证以这样一个基本情况为前提。
3.大一统的观念就是“天下”的观念。
4.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
5.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是土地的过当开垦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
1、分封制,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
2、分封制的实施有以下特点:第一,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
第二,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
中国文化概论
哲学思想
•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 •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 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 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 • 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 • 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 •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 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 “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 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 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 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 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 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 敢.)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dān], 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 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 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 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 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 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 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 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 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 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 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完整版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完 整版
目录
CONTENTS
• 中国文化概述 • 中国文化的物质层面 • 中国文化的制度层面 • 中国文化的精神层面 • 中国文化的艺术层面 • 中国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饮食与养生
中国饮食注重食物的营养与药用价 值,强调饮食与养生的关系,如食 疗、食补等。
服饰文化
传统服饰
服饰变迁
中国传统服饰包括汉服、唐装、旗袍 等,具有独特的款式和图案,体现了 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和文化传统。
中国服饰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变迁,吸 收了外来文化的元素,形成了多元化 的服饰文化。
服饰礼仪
中国服饰礼仪体现了身份地位、场合 和礼仪规范的要求,如穿着打扮、颜 色搭配、饰品佩戴等。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文化的起源
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在漫长的 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的发展
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等。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点和 代表作品。
官僚制度
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庞大的官僚体系,各级官员按 照品级高低享有不同的权力和待遇,承担着管理 国家事务的职责。
教育制度
科举制度
自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 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世袭贵族对权力的垄断。
中国文化概论
(一)基本概念1.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指社会意识形态。
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
2.玄学: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魏晋南北朝时发展出来的一种文化思潮,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以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
3.理学:指宋朝以后的新儒学,又称道学。
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即程朱理学。
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特别是批判佛、道哲学的直接产物。
4.“尊君重民”的民本思想:5.“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P33\P49\P73\P81)6.宗教: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7.传统艺术的“气韵生动”:是指艺术作品的内在神气和韵味,达到一种鲜活的生命之洋溢的状态,以生动的“气韵”来表现人物内在的生命和精神,表现物态的内涵和神韵。
8.伦理道德:是使人真正成为人,社会成为真正的理性社会的一种规范人们行为举止的不成文的准则。
(二)简述1.简述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辽阔的疆域,复杂的地形、多样的气候,自成天地的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性、延续性、多样性、独立性与保守性特征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这样独特的地理环境,便不可能产生这样自成体系的中国传统文化。
2.简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答: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
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
中国文化概论教案(详细版)
中国文化概论教案(详细版)第一章:中国文化的起源与演变1.1 中华文明的起源讨论华夏民族的形成与演变分析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中的文化象征,如黄帝、尧舜禹等了解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1.2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探讨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思想内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分析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第二章: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2.1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特点与发展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主题与审美观念2.2 中国古代艺术探讨中国古代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的美学特点分析中国古代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第三章:中国古代宗教与哲学3.1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研究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道教、佛教等宗教信仰的特点与影响分析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对社会秩序与道德观念的影响3.2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探讨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思想内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分析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第四章:中国古代历史与社会制度4.1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分析中国古代的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与特点探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4.2 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研究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科举制度、家族制度等社会制度的特点与影响分析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第五章:中国现代文化与变革5.1 中国现代文学与艺术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与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如白话文运动、新文化运动等分析中国现代文学与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5.2 中国现代社会变革分析中国现代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等探讨中国现代社会变革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其对未来的启示第六章: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6.1 中国传统节日研究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活动分析传统节日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6.2 中国传统习俗与礼仪探讨中国传统习俗如婚嫁、丧葬、饮食、服饰等方面的礼仪和规矩分析中国传统习俗和礼仪在现代社会的变迁和影响第七章: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7.1 中国传统音乐探索中国传统音乐如古琴、筝、笛子、二胡等乐器的特点和音乐形式分析中国传统音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7.2 中国传统舞蹈研究中国传统舞蹈如京剧、昆曲、秧歌、剑舞等的起源、特点和表现形式分析中国传统舞蹈在中国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第八章:中国传统绘画与雕塑8.1 中国传统绘画探讨中国传统绘画如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的技法、风格和主题分析中国传统绘画在中国文化中的价值和影响8.2 中国传统雕塑研究中国传统雕塑如佛像、道教神像、石刻等的制作工艺、形式和象征意义分析中国传统雕塑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第九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9.1 中国传统建筑探索中国传统建筑如宫殿、庙宇、园林、民居等的结构、特点和建筑风格分析中国传统建筑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影响9.2 中国传统园林研究中国传统园林如苏州园林、北京颐和园等的布局、设计和审美理念分析中国传统园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第十章:中国区域文化特色10.1 地域文化差异探讨中国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差异,如北方文化、南方文化、西域文化等分析地域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和影响10.2 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如蒙古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等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民俗习惯和文化特色分析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多样性和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思想内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第一编中华民族和文化_中国文化概论
15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一篇 中华民族概述
3、“五帝”
王瑾瑾制作 机械工业出版社
16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一篇 中华民族概述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一篇 中华民族概述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一篇 中华民族概述
周代文化贡献:
王瑾瑾制作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一篇 中华民族概述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一篇 中华民族概述
25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一篇 中华民族概述
2008北京人文奥运会
王瑾瑾制作 机械工业出版社
26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一篇 中华民族概述
王瑾瑾制作 机械工业出版社
44 27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一篇 中华民族概述
三
王瑾瑾制作 机械工业出版社
28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一篇 中华民族概述
学习提示:
(一)思考题:
• 中国文化为什么会有现在的 反思与回归?
(三)教材阅读:
• • • • • 王瑾瑾教材: 第一篇 中华民族 王宁教材: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第二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 络 • 金元浦教材: • 第二章中国文化的发展 • 第三章中国文化的整体风貌
王瑾瑾制作 机械工业出版社
3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一篇 中华民族概述
学习目的与要求
•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 中国文化从古到今发展的 整个脉络,掌握一些重要 的文化现象,对古代中国 文化形成比较系统的认识。 • 知道中国文化的思维模式来自王瑾瑾制作 机械工业出版社
4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一篇 中华民族概述
学习重点:
• • • 1.中华民族的概念; 2 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 3、思维模式
王瑾瑾制作 机械工业出版社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丰富文化遗产,包括思想、哲学、文学、艺术、礼仪等方面的传统。
下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论:
思想和哲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和哲学思想,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等。
这些思想注重个人修养、家庭伦理、社会秩序和治理原则,强调和谐、忍耐、平衡和中庸之道。
文学和诗词:中国的文学作品源远流长,包括诗词、小说、戏剧等形式。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诗人通过诗歌表达情感、抒发思想,如李白、杜甫等诗人的作品广为传诵。
经典和典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重要的经典和典籍,如《论语》、《道德经》、《史记》等,这些著作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学和艺术: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美学和艺术的培养,包括绘画、音乐、舞蹈、剧院等艺术形式。
中国绘画以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闻名于世,中国音乐注重和谐与平衡。
礼仪和道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道德观念对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孝道、礼貌、忠诚、诚信等价值观念被广泛传承和弘扬。
中医和养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中医理论和养生观念被广泛应用和传承。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平衡和和谐,通过调
理身体的阴阳、气血、经络等来维护健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它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道德准则和生活指南,也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文化概说》期末复习指导考试题型1、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2、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3、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4、评述题(40分)考核范围一、填空题、单项选择题考核范围为:教材全部章节。
答题要求:填空题不得有错别字,若一个空中有一个错别字,则整空不得分;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二、问答题考核范围与答题要求:范围见下“问答题重点复习内容”。
答题要求:要点归纳完整,陈述清晰,分析合理,错别字酌情扣分,每题不超过2分。
三、评述题考核范围与答题要求:范围见下“评述题重点复习内容”。
答题要求:在所给两题中任选一题,写成700字左右的评述文章。
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有个人见解。
本题为主观题,无标准答案。
评分标准如下:1、对所评的文化现象描述准确、全面,针对题目要求评述分析,有个人观点,逻辑自洽,举例生动恰当,表达准确,语言流畅。
35-40分。
2、对所评的文化现象描述基本准确、涉及重要的几个方面,针对题目要求评述分析,有部分个人观点,举例恰当,表达基本准确,语言流畅。
28-34分。
3、对所评的文化现象描述部分准确、但不全面,未完全针对题目要求评述分析,少有个人观点,举例基本说明问题,表达无大失误。
21-27分。
4、对所评的文化现象描述不准确,完全未针对题目要求评述分析,离题跑题,或者针对题目要求评述分析,但基本照抄现成观点,无个人见解,且表达有误,语言不通。
0-20分。
一、填空题(每题)1、著名学者(苏秉琦)________曾将起源时期的中华文化划分为(六大)_____区系。
2、龙是各部落初民(原始图腾)__________的混合物。
3、殷商时期,整个社会还处于神的威力之下,(巫史)_____承担着神人交通的重任,在宗教、政治生活中处于崇高的地位。
4、诸子之学,显学主要有儒学和(墨学)_____两家。
5、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_____六家。
6、道家以“(无为)_____”为本,形成朴素的辩证观和相对主义,强调个体价值与精神的自由。
7、先秦“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虽然各异,但他们共同的学术之源是(六经)_____。
8、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特色是(“天人合一”)__________,它对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走势、审美追求、价值观念都有极大的影响。
9、(孟子)_____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着眼点就在“天人合一”。
10、汉儒董仲舒糅合阴阳五行于儒学体系中,建立起“(天人感应)__________”的理论,从原始的“天人合一”理想演化出“天人相类”的怪胎。
1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主张物我之间亲密无间,认识自我,也就等于认识“(物自体)________”,我之属性本身就是“物自体”属性的体现。
12、(体用一源)__________,既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也可以说是古代文化精神的产物。
13、(道)___,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的一个哲学范畴。
14、从先秦诸子学说中可以感到,他们虽然歧见叠出,各有所重,但他们都坚持(“道”一元论)__________的思想。
15、体现天道自然的德,称善德、美德,如尧舜周孔之德;反之,与天道相悖离的德,称(凶德)_____、恶德,如桀纣之德。
16、到宋代时,孟子“(内圣)_____”之学性善之说,独重一时,于是对德的界定出现明显的倾向,只能体现天道自然的,才被称为德,德也就成了美德的代称。
17、礼在先秦的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作为(宗教)_____的阶段、作为群体组成方式的阶段,作为个人内在和外在行为规范的阶段。
18、如果说“(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特征的话,那么,(乐)___则可以说是使这一根本特征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工具。
19、(仁)是(儒家)_____学说的思想核心。
20、与儒家大异其趣,墨家从“(兼爱)_____”出发,以“利”规范行为。
21、古代中国人对(阴柔)_____的重视远胜过对于阳刚。
22、战国末期,各家学说已呈趋于融合之势,这主要体现在《易传》和《(吕氏春秋)__________》两书中。
23、与唐宋文化相比,汉代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浑厚)_____。
24、秦汉时期对外文化非常发达,除张骞、甘罗出使外,另一重要事件是(徐福)_____率众出海东渡。
25、东汉时期的“出世”哲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一为本土的道教,一为外来的(佛教)_____。
26、两汉经学着眼于王道秩序的建构,而(玄学)_____则可以说是其反动,表现出“解构”的特性。
27、在审美追求上,魏晋人追求的是“(气韵生动)__________”,而不是合乎古范。
28、晋代葛洪受玄学影响,对“玄”进行大幅度的深挖,并将之与“(道)____”对接解释。
29、成玄英所谓的“玄”,很有点佛教“空”的意味,而他所谓的“众妙之门”,看上去也有点佛教所说的“(极乐世界)__________”的架式。
30、当儒学中心性成份被发掘出来并受到重视之时,也就意味着(儒逸)_____文化的出现和发达。
31、宋代以后,儒学发展的重点向“(内圣)_____”方向转变,心性的修养的重要性得到充分的肯定。
32、陆九渊曾提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著名命题,削平了(凡圣)_____之间的差别,极大地张扬了主体的个性。
3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融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其二是(民族文化)__________的融合。
34、唐诗熔汉魏的风骨和(齐梁)_____的声律于一炉。
35、中唐的儒学复兴,或以(古文)_____运动的形态表现出来,或在“以诗为文”的形式下出现。
36、所谓宋学,又称理学、道学、(新儒学)________。
37、宋学开山祖是周敦颐和(邵雍)_____。
38、南宋文化中心的南移包括:(学术中心)__________的南移、政治人物的南人化、政治中心的南移。
39、北宋画家(张择端)________的《清明上河图》为我们展现了昔日繁华市井文化的场景。
40、从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看,如果说唐文化重在继往,那么,“宋型_____文化”则重在开来。
41、与其它宗教终归于“无”不同,(道教)_____是重“有”的宗教,一切都归于“有”。
42、中国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从文化学的角度看,也就是中西文化不断地“(和)____”的过程。
43、禅,既指佛教一大宗派禅宗,又指这一宗派最主要的(教义)_____。
44、“(题画诗)________”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大量出现在宋元时期的文人画中。
45、写意是中国画最主要的特色,中国画的另一特色,就是(散点构图)__________。
46、传统的艺术精神就是写意抒怀,作为这种追求的直接体现形式,就是对艺术境界即(意境)_____的追求。
47、元朝统治者在汉化的过程中,不仅接受中原文化以及(江南)_____文化,而且,还广泛地接受了包括西域文化在内的大量外来文化。
48、元杂剧是在(院本)_____、诸宫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剧形式。
49、明代王阳阳继承(陆象山)________“心学”的法宝,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
50、中国传统的“(贵义轻利)__________”观念,在明代后期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礼拜金钱之风十分强盛。
51、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大势,唐宋以前,可是说是(士大夫)________文学占主导的时期,而明清以后,则是市民文学唱主角的时代。
52、《天工开物》的作者是________(宋应星)。
53、明代朱载堉用“(新法密律)__________”建立起科学的十二平均律,其科学性至今仍得到肯定。
54、统一的清王朝为了对四周少数民族实施有效统治,创造性地在中央设立了(理藩院)________这一专门机构。
55、明代以来,人文的潜流不断壮大,思想家(顾炎武)________将“国家”与“天下”区别开来,以前者为一家一姓的封建王朝,以后者为万民共有之天下。
56、在反对宋学空疏的过程中,清儒对汉学青眼有加,于是导致了(朴学)_____的发达。
57、清官所负载的文化内涵最重要的就是(正直)_____。
58、道光、咸丰时期兴起的(经世实学)__________,将治学的重点转移到研讨漕运、盐法、河工、农事等方面,学问的重心从慕古转向崇今。
59、1901年,清政府废除了(八股)_____取士的老套,改试策论,注重实学治用。
60、中国人办报始于林则徐组织人员编译的《(澳门新闻纸)___________》。
61、如果说(洋务运动)__________是官商知识阶层对西学侵入的应对的话,那么,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则是贫民百姓对西学入侵的应对了。
62、“戊戌变法”之前,(康有为)________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其变法作理论上的准备。
63、(严复)_____从西学中寻得朴素的人本主义“民主”来对抗中国的“君主”集权,提出了“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深刻的命题。
64、鲁迅是毫无争议的文学革命的巨匠,而新诗的创作可以四川才子(郭沫若)________为代表。
65、鹤与松结合,成为长寿的象征。
“(松鹤延年)__________”、“鹤发童颜”等,就是对高寿者的赞辞。
66、从文化原型溯源,龙凤都是远古初民部落的图腾,龙主要是(中原)_____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凤则为南方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
67、传统爱国思想中两方面的内容应该剔除:其一为忠君,其一为(民族心态)__________。
68、“自强不息”一语出自(《易经》)_____。
二、单项选择题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的表现有多种,下面哪一项不是表现之一?(A)A.铁器的出现B.卜筮的方法C.周人重“德” D.周代的宗法制度2、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A)A.《春秋左氏传》B.《国语》C.《资治通鉴》D.《史记》3、战国时期我国士文化首度崛起,下面哪一项不是其原因?(D)A.经济基础出现了大的变化B.礼崩乐坏,使士重新寻找生活出路与人生价值定位C.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士D.征伐战争使得原来的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士4、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D)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
A.仁、礼B.无为C.兼爱D.法、术、势5、关于八卦的起源,比较合理的说法是:(B)A.起源于结绳改书契之时B.蓍草排列变化C.对占卜龟兆模仿D.代表原始文字6、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B)A.诸子学术逐渐消亡B.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C.秦始皇统一六国D.汉武帝独尊儒术7、第一个对原始儒教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C)A.荀卿B.孟轲C.董仲舒D.韩愈8、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C)A.《诗经》B.《春秋左氏传》C.《史记》D.《庄子》9、道教的出现是在(D)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10、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D)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11、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第一次将(C)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