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为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情况的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职责
4.1品质部是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部门,在管理者代表领导下,组织开展预防措施的提出、跟踪和控制工作,并对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控。
4.2各部门负责对本责任范围内潜在的不合格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和实施预防措施。
4.3管理者代表负责预防措施计划的审批、监督、协调以及资源配置,并向总经理汇报。
a.产品质量检查人员;
b.质量管理员;
c.质量工程师;
d.内部审核员;
e.营销部业务员;
f.工程技术人员;
g.生产管理人员及操作者。
5.3.2公司各部门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5.3.3通常,一旦发现潜在不合格,应立即提出预防措施。因不能及时报告潜在不合格、缺陷及提出预防措施而造成经济损失的,应追究直接责任者责任。
5.3.4.3多方论证方式:重大潜在不合格,解决时间较长,涉及面较大,需要重新配备资源的,可以采用多方论证方式提出(如高层会、生产调度会、质量例会、专题会等)。
5.3.5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
5.3.5.1部门发现轻微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情况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落实。
6.0输出
6.1《预防措施实施单》
6.2《预防措施登记表》
5.3.5.2问题较大的潜在不合格,各部门应及时反馈给品质部,对此品质部应积极收集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的有关信息,如顾客的抱怨、不合格报告、过程和产品的测量结果、顾客满意度、数据和信息、审核报告、管理评审的输出、顾客需求和期望、市场分析,以及本公司的自我评价结果等,已发现潜在的不合格,以《预防措施实施单》形式提交给多方论证小组进行评审,确定采取预防措施的项目。
FSSC22000-17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QP/JS-017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编制:年月日审核:年月日批准:年月日持有者:发放编号:状态:版次: A/0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1目的对已发生和潜在的不合格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增强相关方满意。
2范围适用于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和验证控制。
3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对体系、产品的持续改进策划,负责纠正/预防措施实施协调。
3.2食品安全小组负责信息收集分析,对已发生和潜在的较严重问题发出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3.3各部门负责实施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4程序4.1纠正措施4.1.1对已发生的不合格,根据其程度适时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纠正措施与所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应相适应。
4.1.2识别不合格a)内外部审核结果;b)管理评审结果;c)产品/过程发生严重的质量问题/偏离控制;d)员工违规作业发生安全事故;e)顾客对同类一般不合格连续投诉或发生严重投诉;f)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g)出现重大环境污染事故;h)分析结果;i)培训效果的评价;j)目标的测量分析;k) 其他情况,如安全专项检查等。
4.1.3纠正措施实施4.1.3.1对情况a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执行。
4.1.3.2对情况b、c、h 、i、j由食品安全小组填写《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中“事实简述”栏,确定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提交管理者代表审批。
食品安全小组对实施效果跟踪验证。
4.1.3.3对情况e 由质量安全主管填写《质量信息反馈表》中“事实简述”栏,转食品安全小组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提交管理者代表审批,转责任部门实施。
食品安全小组对实施效果跟踪验证。
跟踪验证实施效果,由销售部及时转告顾客并取得顾客满意。
4.1.3.4对情况f由质量安全主管填写《质量信息反馈单》中“事实简述”栏,通知供方,要求供方进行原因分析,并将纠正措施反馈给质量安全主管,分析室负责取样验证。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7.4《HACCP确认和验证控制程序》
7.5《更新和改进控制程序》
8.相关记录:
8.1《纠正措施通知单》
6.4成果巩固:将已确认有效之预防措施,制订新标准或修订原标准书并作记录。具体作法按《文件控制及管理程序》。
6.5品保课须将预防措施实施评审报告提交管理评审。
6.6各单位应将涉及预防措施之相关文件妥善存档。具体做法依据《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7.相关文件:
7.1《文件控制及管理程序》
7.2《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3.3《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3.4《生产许可审查通则》
3.5《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通则》
3.6《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
3.7《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4.定义:无。
5.职责:
5.1管理者代表/食品质量安全小组组长:领导管理体系潜在的不合格及重大异常事件之预防措施,督导全公司预防措施实施并负责协调工作。
(11)出现新危害或有新控制措施的新信息。
(12)销售或消费对象改变。
6.1.2各有关部门应注意随时收集上述有关的质量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分析,包括采用统计技术的数据分析,以发现确定潜在的不合格及其原因。
6.1.3品保课应组织有关部门针对管理体系运行或产品质量状况进行分析,以发现确定潜在的不合格及其原因。
1.目的:
建立并实施本程序,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实现各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对各管理体系运行中可能导致不合格品和不合格事项发生的潜在原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3.引用标准和文件。
P-17 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1.目的采取纠正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规定情况的原因,防止其再发生;采取预防措施,消除潜在的原因,防止不符合规定情况发生。
2.范围对公司体系运行中已经发生和潜在不符合规定情况实施控制。
3.职责3.1 公司各相关部门和船舶对应职责和体系文件所明确的要求,识别体系工作中的已经发生和潜在的不符合规定情况,确定和实施纠正预防措施,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控验证,做好记录及分析统计。
3.2 行政部通过组织实施内审等途径,对在内审、管理评审中发现和提出的已经发生的不符合规定情况,及时分析其原因,由行政部组织相关部门实施纠正预防措施及时完成整改并验证。
4. 工作程序4.1 为了正确有效地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应注重收集以下方面信息:4. 1. 1 直接和间接影响安全、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过程和操作信息;4. 1. 2 内外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规定情况;4. 1. 3 过程测量,公司和部门体系目标的实施情况;4. 1. 4 顾客投诉和满意程度测量的输出;4. 1. 5 各级管理人员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规定情况;4.1.6 文件版本的变更引起的不符合规定情况;4.1.7 事故、事件调查时发现的不符合规定情况;4.1.8 体系运行的相关记录中出现的不符合规定情况。
4.2 从信息来源中识别和确定的不符合规定情况和潜在的不符合规定情况,分析其原因,区分性质,查明造成不符合规定情况的原因和潜在原因,有针对性确定纠正预防措施,并加以实施。
4. 2. 1 为保证纠正措施的切实有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制定:A 立即采取纠正行动;B 责任者重新学习体系文件,切实掌握体系规定的程序和须知,熟悉其职责;C 开展必要的培训,调换不适任的人员;D 岸基提供资源支持;E 复查公司体系;F 修改现有的程序和须知或制定新的程序和须知;G 在公司范围内传递相关信息,吸取经验教训。
4. 2. 2 为保证预防措施的切实有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制定:A 确定潜在不符合规定情况及其原因;B 评价防止不符合规定情况发生的措施的需求;C 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D 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对潜在的不合格进行识别,对其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措施以防止问题的发生。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潜在的不合格及其原因采取措施,预防不合格发生。
3、术语、缩略语
本程序采用质量手册中的术语及缩略语
4、职责
a、质保部负责产品方面预防措施进行归口管理;行政部负责体系方面预防措施管理。
b、各责任部门负责预防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c、产品方面的预防措施由技术开发部评审,体系方面的预防措施由管理者代表评审。
5、工作程序
5.1 由行政部制定并监督实施《数据分析控制程序》,《医疗器械报告控制程序》。
分别对在产品实现过程中潜在不合格作出报警和本公司研制的医疗器械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进行控制。
5.2 识别潜在的不合格,确认现象真实性,由责任部门负责人分析将导致的不合格及希望采取的措施。
5.3 由责任部门确定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原因一般从“人、机、料、法、环、测”等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5.4 由质保部负责人评价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的需求,并记录其理由。
5.5 由责任部门制定预防措施,并实施这些预防措施,记录实施情况及实施结果,在规定期限内完成。
5.6 由质保部负责人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对其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
5.7 由责任部门根据评审结果,采取相对措施,如更改相关文件、完善设施设备、改变供方、控制人才、稳定作业环境等。
6、相关文件
6.1、《记录控制程序》
6.2、《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17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本程序规定了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事项或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不合格产品后,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方法和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质量管理活动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控制。
3.职责3.1 管理者代表有责任对所有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监督检查和协调指导。
3.2 纠正和预防措施由品管部负责协调、监督和检查其执行情况。
3.3 纠正和预防措施涉及的部门的负责人均须负责组织原因分析和本部门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4.解释4.1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4.2预防措施:预先做好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偏离主观预期轨道或客观普遍规律的应对措施。
4.工作程序4.1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信息来源4.1.1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信息来源于:a)监视和测量记录。
b)统计报表。
c)事故的调查处理报告。
d)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变更引起的不符合。
e)相关方的投诉或相关方信息反馈。
f)供应商供货不合格记录。
g)管理评审报告。
h)其他不符合方针、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信息。
4.1.2 上述信息均应以书面形式报告给品管部。
4.2 上述信息中不符合事项的应急处理4.2.1 轻微不符合事项的应急处理采取口头纠正和预防和辅导,不必采取更进一步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4.2.2 严重不符合事项的应急处理发生严重不符合后,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不良影响。
同时应根据不符合对质量影响的程度,决定是否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4.3 纠正和预防防措施任务的下达4.3.1 对某个部门的问题,由品管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置单》或《信息联系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交责任部门负责调查和处理。
4.3.2 对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则由品管部组织有关部门召开问题分析会,以初步分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落实责任部门。
会后,由品管部根据专题会议的决定向有关责任部门发出管理者代表批准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置单》。
4.3.3 相关方出现严重不符合时,由品管部向相关方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置单》,要求其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原因分析,确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后回传。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0目的
消除潜在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潜在的不合格采取的预防措施
3.0职责
3.1责任部门负责识别、分析潜在的不合格,制定、实施预防措施。
3.2责任部门负责对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验证,并记录验证结果。
3.3管理者代表或其授权者批准实施预防措施。
3.4行政部负责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负责跨部门及体系预防措施实施的验证。
4.0工作程序
4.1信息收集
潜在不合格的信息来源,如通过管理评审、内部审核、产品测量结果、顾客投诉的分析、以及市场分析、自我评价结果、操作条件失控的早期报警等。
4.2分析潜在不合格原因
根据潜在不合格信息,由有关责任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分析潜在不合格原因,并确定责任人。
4.3预防措施的制定
根据潜在不合格原因,由责任人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制定防止不合格发生的预防措施,并确定完成期限。
4.4预防措施的实施
预防措施制定后,经管理者代表或其授权人对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审批后,由责任部门落实实施并由其进行记录。
4.5预防措施的验证
每项预防措施完成后,由责任部门负责人验证,对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审,行政部对于跨部门及体系预防措施的有关人员进行评审。
若结果无效,责任部门应重新分析原因,采取新的预进行实施,直至其有效性得到确认。
4.6经评审后有效的预防措施引起对体系文件的任何更改,按《文件的控制程序》执行。
5.0相关文件
5.l《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2《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6.0记录
6.1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
6.2改进措施实施情况一览表。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为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原因,采取预防措施,确保潜在不合格的发生或减少到最低限度,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2.范围适用于对产品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潜在不合格项采取预防措施。
3.职责3.1 技质部在管理者代表领导下对本程序进行归口管理,组织对潜在的不合格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营销部、生产部、生产车间配合执行,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3.2技质部负责对监视和测量中有关质量信息的反馈。
3.3营销部负责采购过程中的采购产品质量信息的反馈、顾客对产品质量意见和有关服务信息的反馈。
3.4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有关的质量波动信息的反馈。
3.5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研究制定消除潜在不合格原因的预防措施,并认真实施。
4.工作程序4.1通过信息的分析寻找潜在不合格4.1.1应对以下信息进行分析:——营销部负责在交付中和售后服务中收集的顾客对本公司产品质量的意见或申诉,有关经营活动和服务工作的信息;——技质部各检验点在检验过程中和不合格控制过程中记录的检验结果和不合格统计数据;——过程监视和测量中的有关信息、质量目标和过程指标完成情况数据;——内、外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管理评审中提出的问题。
4.1.2分析问题的发展趋势,寻找潜在不合格——通过对顾客的意见和申诉、顾客意见处理单和顾客反馈的质量信息、不合格处置结果、各种记录、审核评审报告等,及时加以整理,通过分析问题发展趋势,来寻找潜在的不合格问题。
4.1.3分析潜在不合格原因——技质部负责对发现的潜在不合格问题,组织有关部门按《纠正措施控制程序》中规定的方法进行原因分析(可能是原因之一或其组合),以确定潜在的不合格的原因。
4.2按预防措施需求确定和实施预防措施——技质部负责人会同有关部门针对潜在不合格的原因,评价预防措施需求,按需要编制预防措施计划,填写“改进措施实施结果记录”表,报管理者代表审核后,交总经理批准后下达实施。
17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责任单位
1-5类:由责任单位组织实施,并对实施过程的主要活动和活动结果进行记录。
同上
相关单位
1类:品管部对责任单位的实施效果进行确认。
2类:由业务部对相关责任单位的实施效果进行确认,由客户作效果的最终确认。
3类:审核组对责任单位的实施效果进行确认,并由审核组长审核。
4类:由品管部/采购对供应商的整改效果进行后续的跟进。
责任单位
1类:生产部分析原因。
2类:品管部组织析原因,必要时联络生产部共同分析原因。
5类:责任单位分析原因,必要时组织相关单位共同分析原因。
同上
责任单位
1-5类:由责任单位制定措施计划,必要时组织相关单位制定联动措施计划。
同上
相关单位
1-5类:由责任单位主管评审措施计划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5.《管理评审报告》
相关单位
1类:生产部和品管部共同确认。
2类:品管部/业务部确认。
3类:审核组和责任单位共同确认。
4类:品管部/采购确认,必要时联络生产部共同确认。
5类:管理者代表确认。
1.《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2.《客户投诉处理单》
3.《不符合项报告》
4.《来料不合格联络单》
5.《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3类:体系审核方面的不合格、观察项、建议项等。
4类:供方产品、服务方面的异常(如同类不合格重复发生)或供货绩效的统计分析结果。
5类:质量方针、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有效性方面的异常或统计分析结果。
1.《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2.《客户投诉汇总表》、《客户满意度调查报告》
3.《不符合项报告》
4.《来料不合格联络单》
3.2各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本部门问题点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改进方案。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目的为消除或降低潜在风险(含不合格),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防止产品和服务出现不合格情况,特规定了预防措施的步骤和方法并执行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及产品和服务提供过程中,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3职责3.1 质量部负责下达产品《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负责对预防措施实施过程的跟踪、检查及其实施效果的验证。
负责物资、过程产品和成品的潜在问题的信息收集整理;负责检测设备潜在问题的收集整理,制定预防措施,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3.2 综合管理部负责收集、整理有关体系内审核报告、管理评审报告、员工合理化建议等信息资料等,下达内审、管理评审中提出问题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跟踪、检查及其实施效果的验证。
3.3 制造部负责生产过程控制中问题的收集整理,负责生产过程、员工技能、生产环境的变化趋势等信息的收集整理,特别是收集可能会产生制造缺陷和因素的信息,制定预防措施;负责生产设备潜在问题的收集整理,制定预防措施,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3.4 研发部负责新技术、工艺、标准等的信息收集整理,制定预防措施。
3.5 上海销售中心负责市场信息及订单计划实施状况信息、顾客反馈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其所含风险及机遇,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6 售后部负责根据顾客反馈信息、售后处理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其所含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7 采购部负责收集供方信息、供货产品信息,分析潜在风险,制定预防措施。
3.8 财务部负责收集质量成本信息,向责任部门发出质量预警,提出预防措施意见。
3.9 责任部门负责制定、实施预防措施。
3.10 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预防措施的实施。
4工作程序4.1 预防措施的提出相关部门按其职责收集、整理信息中发现到潜在风险的因素,在本部门内实施预防措施,防止或降低风险的发生。
发现跨部门的潜在风险的因素或无法确定责任部门的,报管理者代表组织相关部门分析原因,确定相关责任部门,质量部下达《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责成责任部门制定具体预防措施并监督其实施。
GBT23001:2017两化融合程序文件-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各部门须对来自公司内外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以发现导致不合格的潜在原因。对于经过分析需采取预防措施的问题由相关部门研究后提出拟采取的预防措施的具体方案,综合管理部汇总后,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实施。综合管理部对预防措施的实施进行控制,并会同有关部门对预防措施进行检查和验证,以保证其及时、有效地完成。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有关资料的整理和保存并提交管理评审。
d)相关方的合理要求。
e)通过其他方式发现和记录的不符合;
f)发生的其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宜。
5.1.2不符合控制原则
当发现不符合时,应及时对不符合进行标识或记录、评价和处置。
5.1.3不符合的分类
按不符合性质,可分为轻微不符合、一般不符合和严重不符合。
a)严重不符合:对过程和结果造成严重影响的不符合。
b)一般不符合:对过程和结果未造成严重影响的不符合。
(4)对于5.1.1 d)、e)、f)发现的不符合,视其严重程度分别组织相关部门整改并验证其整改结果,责任部门负责实施整改。
5.1.5不符合的处置、验证
(a)严重不符合的处置,除立即纠正外,需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b)一般不符合的处置,立即纠正,填写《不符合报告》,直至措施处置完善。
(c)轻微不符合的处置,立即现场纠正。
5.2.2纠正措施的实施
综合管理部对已出现的不符合项,组织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包括完成时间),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各责任部门组织实施。综合管理部对已出现的不符合项所采取纠正措施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跟踪。各责任部门纠正措施完成后,通知综合管理部进行验证。管理者代表评审纠正措施实施的有效性,若实施效果不佳,责任部门需重新提出并实施新的纠正措施。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目的:把质量管理活动中查出的潜在的不合格或不符合及时找出其产生原因,制定措施,防止再发生。
2、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对预防不合格或不符合采取的措施。
3、职责:3.1管理者代表是预防措施控制的主管领导。
3.2质检部是预防措施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
3.3各职能部门制订预防方案并组织实施。
4、程序概要4.1收集质量反馈信息4.1.1质检负责收集整理质量反馈的各种信息,管理评审提出的质量问题,由管理者代表似订预防措施方案。
4.1.2生产过程中关键质量控制工序的图示反馈信息由质检收集整理并总汇。
4.1.3质检部收集整理进货检验、成品检验的数据趋势信息.4.1.4内部质量审核中发现的质量潜在发展趋势由管理者代表整理。
4.1.5用户反馈的质量信息、需求、期望和顾客满意度的测量由供销员收集整理。
4.1.6质量数据分析、质量记录、企业自我评价和质量管理失控的早期报警操作由管理者代表负责。
4.2潜在不合格因素分析4.2.1管理者代表组织潜在不合格因素分析4.2.2管理者代表组织关键产品质量生产工序人员分析产品生产质量趋势,提出预测产品质量不合格因素,制定防止不合格品产生措施.4.2.3质检部汇总进货、过程、成品的检测数据,预测产品质量生产不合格的因素,交管理者代表组织制订预防措施。
4.2.4管理者代表汇总内部质量审核发现的质量潜在的不合格趋势,提出预防措施方案。
4.2.5供销员整理用户反馈的质量问题与建议,整理、提出预防措施方案。
4.3制订预防措施。
4.3.1技术提出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方案。
4.3.2管理者代表提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不符合项的预防措施方案。
4.4预防措施方案的实施与监控。
4.4.1预防措施方案由责任部门负责人组织实施。
4.4.2产品质量问题预防措施方案实施过程由技术组织协调,质检负责产品检验。
4.4.3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预防方案实施过程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协调,监控实施过程。
4.4.4预防措施的实施应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可行性、有进度要求,落实到人,限期完成。
预防措施的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的控制程序:保障安全的关键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要不断面对各种威胁和风险,比如疾病、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等等。
如果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这些风险就会给人们带来严重的伤害和损失。
而则是保障人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从控制程序的概念、要素、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讨论,旨在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
一、控制程序的概念控制程序,顾名思义,是指对某种风险或威胁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和程序规定。
控制程序的本质是一个管理体系,它通过规定各种控制标准和工作流程,对预防措施的实施进行严格监控和管理,以确保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控制程序广泛应用于生产、健康、安全、环保等领域,可以有效地降低各类风险和威胁带来的影响。
二、控制程序的要素1.目标和任务:控制程序的目标和任务是明确的,它需要清楚地界定预防措施的范围和内容,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定和调整。
在设定目标时,需要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和威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对准备。
2.标准和流程:控制程序需要规定一套完整的标准和流程,规定各项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并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确保整个过程有序和高效。
标准和流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使之更符合目标和任务的要求。
3.资源和能力:控制程序需要充分考虑资源和能力的分配和配置,确保预防措施的实施能够得到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资源和能力的供应包括人力、物力、技术、财务等多方面,需要在制定控制程序时认真考虑和充分利用。
4.评估和监控:控制程序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和监控,检查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
评估和监控需要充分收集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进一步完善控制程序和提高预防措施的成功率。
三、控制程序的实施方式控制程序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不同领域和实践经验进行不同的适用和改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程序的实施方式:1.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包括质量控制、工艺控制、设备管理、物料管理等方面,通过规定各种操作标准和工作流程,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目的
适用范围
职责
定义
相关文件
流程图
流程说明
相关表单
附件
目的:
为了尽快找出不合格品发生的显露原因和潜在原因,对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加以消除和预防,从而防止类似不合格品的再发生,以达到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的目的,特制定本程序。
适用范围:
此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运行中所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控制,包括:从进料、制程、交付、顾客抱怨、退货及服务等与质量活动有关的所有过程。
职责:
3.1全公司各部门皆可提出纠正/预防措施的需求。
3.2被提出部门负责制定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方案。
3.3质管部负责纠正/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
3.4质管部人员负责纠正/预防措施中的确认,审批、验证工作,并负责措施执行的互相协调。
3.5质管部协助销售部对客户投诉及抱怨的对外联络。
3.6管理部负责环境与安全方面对外问题的联络。
定义:无
相关文件:
《文件和资料的控制程序》
流程图:
流程说明
8、相关表单:
《纠正/预防通知单》
《纠正/预防措施单》
《客户投诉,抱怨信息反馈单》
《整改通知单》
《退货产品分析一览表》9、附件:无
制定审核批准日期日期日期纠正/预防措施一览表
序号现象措施状态
1、蓝色表示原因分析
2、黄色表示制定措施
3、黑色表示落实措施
4、红色表示效果验证
文件版本:A0
实施日期:
文件标题: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页次:6/6
E:\16949质管部\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doc。
预 防 措 施 控 制 程 序
1.目的为消除潜在的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防止不合格的发生。
2.适用范围适用于产品和质量管理体系中出现潜在不合格的原因的预防。
3.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预防措施的管理、协调、监督和效果验证。
3.2各部门负责本责任范围内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4.工作程序4.1预防措施提出的依据及责任部门;a.顾客反馈的改进要求——市场部;b.生产和服务控制中的潜在不合格的信息等——生产部;c.同行业的质量事故或普遍存在的问题等——品管部;d.外部质量审核报告中的观察项及改进意见——管理者代表;e.内部审核报告中的观察项——管理者代表;f.管理评审中的改进要求——管理者代表;g.工厂员工的合理化建议——管理者代表。
4.2不合格潜在原因的调查与分析责任部门应对不合格潜在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以确认原因。
调查分析可以采用现场调查和召开质量分析会等形式。
4.3预防措施的制订针对调查、分析后确认的原因,责任部门制订预防措施,填写在《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单》中,预防措施应包括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措施内容、完成时间、负责人等。
4.4预防措施的实施4.4.1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4.2预防措施须按计划实施,由于客观原因影响计划实施,应向管理者代表报告。
4.4.3预防措施实施情况应予以记录,必要时提出书面报告,报管理者代表。
4.4.4 管理者代表对预防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
4.5预防措施实施后,对实施效果由管理者代表组织评审,评审结果应予记录。
如效果不能达到预防目的时,应重新制订措施并实施,再次评审。
4.6预防措施需对文件修改时,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修改。
5.相关文件文件控制程序生产和服务控制程序内部审核程序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6.相关记录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山方舟实业有限公司修造船厂程序文件FZCC/QES—CX—17---2013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唐山方舟实业有限公司修造船厂
1 目的
为确定和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管理体系过程中潜在的不合格(事故隐患)。
3 职责
3.1 本程序由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实施和执行过程的监督管理。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责任范围内的不合格的预防措施的实施。
4 工作程序
工作流程见下图:
4.1 质量信息来源
4.1.1 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的检验和试验报告;
4.1.2 生产过程中的零件检验记录单,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
4.1.3 顾客的产品质量信息反馈和售后服务记录;
4.1.4 管理评审会输出的预防措施和评审报告; 潜在不合格预见 组织实施 潜在不合格项原因分析 提出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评审
预防措施批准 潜在不合格确认 过程监控 效果验证 巩固措施 重返原因分析 有效 无效
4.1.5内(外)部质量体系审核输出的不合格报告和审核报告。
4.2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和措施制定
4.2.1质量管理部组织有关部门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确定可能的潜在不合格因素,研究制定预防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确认执行预防措施的部门和完成时间,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经审核批准后交责任部门实施。
4.2.2责任部门接到《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后,按措施方案实施预防措施。
接受监督部门的的跟踪和效果验证。
4.3措施跟踪和效果验证
4.3.1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对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验证,在《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中填写验证效果。
4.3.2对验证有效的措施,纳入有关文件,对由此引起的相关文件、规程的更改,由文件主管部门按《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办理更改手续。
4.3.3对验证无效的措施,质量管理部通知责任部门按程序规定重新组织评审,制定新措施,再实施、再验证,直至措施有效。
5 引用文件
5.1 FZCC-CX-01-2013 《文件控制程序》
6 质量记录
6.1 FZCC/JL-------------87 《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