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

2019-2020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文章题目中“讽”的意思是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纳”的意思是_接受,接纳__。

2.《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由_西汉__代的___刘向__编订。

记录了上至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间的历史。

二、内容概括第1段:写进谏的缘起。

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第3段:写齐王虚心纳谏及纳谏的结果——齐国大治。

三、字音字形昳.( yì)丽朝.( zhāo )服衣冠.(guān ) 窥.( kuī)镜谤.( bàng)讥期.( jī)年皆朝.( cháo)于齐时时而间.( jiàn)进四、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劝告。

谏: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

)2. 而形貌昳丽(形貌:相貌昳丽:光彩美丽)3.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谁更……。

孰:谁)4.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不若:不如,比不上)5.孰视之(孰:通“熟”,仔细)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的确,实在)7.皆以美于徐公(以:认为于:比)8.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9.莫不私王(莫:没有谁)1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当面指责。

过:过失)11.能谤讥于市朝(谤讥:指责,讽刺)12.时时而间进(时时:有时候。

间:偶尔)13.期年之后(期年:满一年)(二)通假字1.孰视之“孰”通“熟”,仔细(三)古今异义1..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用委婉的语言劝告今义:讽刺2. 窥镜古义:察看今义:从小孔或缝隙里看3.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部位4.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古义:指责今义: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5.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6.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侍从今义:方位词,左和右7.臣之妻私臣古义:偏爱今义:自私8.谤讥于市朝古义:指责议论今义:诽谤嘲讽9.虽欲言,无可进者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四)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朝:名词用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3.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做状语,当面)4. 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五)一词多义1.朝朝服衣冠(早晨)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能谤讥于市朝(公共场所)皆朝于齐(朝拜)2.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孰视之(通“熟”,仔细)3.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帝感其诚(诚心、诚意)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确实、的确)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表假设,如果、果真)4.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比得上)门庭若市(像)5.美不如徐公美(美丽)妾之美我者(认为……美)6.于欲有求于我也(向……)能谤讥于市朝(在)皆以美于徐公(比)(六)虚词归纳之:齐国之美丽者也(助词,的)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孰视之(代词,指俆公)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臣之妻私臣(助词,的)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部编九下语文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九下语文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本文情节可以概括为: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

试据此梳理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参考答案:三问答: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三类比:从“臣之妻私臣”联想到齐王的“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从“臣之妾畏臣”联想到“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从“臣之客欲有求于臣”联想到“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三赏赐: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三变化: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二、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有人称赞邹忌能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谏“并无讽王纳谏字句”,妙在“蕴藉”。

结合这些评论,具体分析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其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

2.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邹忌劝谏成功还有哪些重要因素?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邹忌并未直接讽谏齐王,而是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并把自己“三思”的结果告诉齐王,通过类比,让齐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和应该采取的措施。

直谏,有可能触犯君王龙颜,不容易让齐王接受;委婉劝谏,若没有恰当的切入口,又容易流于琐细或旨意不明。

邹忌坦然直陈自己的“比美”经历和“闺房小语”,取譬类比,以切身体验切入讽喻正题,自然亲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蓄,易于为齐王所接受。

2.【示例】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还有:①邹忌善于思考、分析,并敏锐地由个人体验联系到国家大事;②齐王具有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果断行事的理政智慧。

三、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含义。

1.吾与徐公孰.美孰.视之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于是入朝.见威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参考答案:1.哪一个/同“熟”,仔细2.认为……美/漂亮、好看3.朝廷/朝见。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体裁:文言文题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作者:名字:刘向年代:两汉描述: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翻译: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

原文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原文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译文: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原文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文: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

原文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原文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译文: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原文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译文: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原文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邹忌讽齐王的寓意和作用。

2.学习邹忌的智慧和勇气,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3.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邹忌的讽喻技巧和齐王的纳谏态度。

2.教学难点:体会邹忌讽喻的深刻内涵,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课堂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字词句意。

教师辅导学生解决阅读中的难点问题。

3.分析课文内容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讨论邹忌讽齐王的寓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邹忌的讽喻技巧,如设喻、对比、夸张等。

学生举例说明邹忌讽喻的深刻内涵。

4.分析邹忌与齐王的人物形象学生讨论邹忌和齐王的人物特点,如智慧、勇气、明智、谦逊等。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具体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5.课堂讨论邹忌为何选择讽喻这种方式向齐王进言?齐王为何能接受邹忌的讽喻并采纳其意见?你如何看待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学生归纳课文主旨,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义。

7.课堂练习翻译重点句子。

解释词语。

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8.课后作业背诵课文。

写一篇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旨。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氛围活跃。

3.在课后作业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积极、讨论认真等。

3.评价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完成情况,如翻译准确、概括得当等。

六、教学资源1.教材:《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2.辅助资料:相关历史背景资料、人物介绍等。

七、教学时间2课时八、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汇。

部编部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常考知识盘点及习题

部编部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常考知识盘点及习题

部编部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常考知识盘点及习题常考知识盘点1.资料链接《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

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文章中心概括这篇课文通过邹忌以身设喻,规劝齐王纳谏的事,说明了国君广开言路,虚心接受谏言,对于修明国家政治的重大意义。

3.写作特点(1)情节完整,人物生动。

全文只有300多字,情节却相当完整,对人物刻画讲究,如齐王在文中只两个动作,贤君形象却跃然纸上。

(2)巧设比喻,以小喻大。

以生活小事来说明纳谏的重要,娓娓道来,人情人理。

(3)叙事简洁,剪裁巧妙。

如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节,作者作了绘声绘色的描绘,后来进谏时,却只作概括叙述。

(4)语言生动幽默。

如邹忌的三问,内容相同,只是在文字上略有变化,既表现了他的怀疑,又毫无重复之感,三答的内容也相同,但感情色彩却不大一样。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1)古今异义①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义:规劝今义:讽刺②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③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地土方圆今义:地点④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指责议论今义:诽谤嘲讽(2)一词多义①朝:朝服衣冠(zhāo 早晨)于是入朝见威王(cháo 朝廷)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cháo 朝见)②孰:是可忍,孰不可忍(谁、哪一个、什么)我与城北徐公孰美(哪一个)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③旦: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第二天)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旦旦,天天):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早晨)④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实在)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心、诚意)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如果、假使)(3)词类活用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词意动,以……为美)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③闻寡人之耳者(使动用法,使……听)(4)重要句子翻译①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 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文言文。

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臣邹忌以自己的家事喻国事,讽劝齐王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通过邹忌的讽谏,使学生了解和学习到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道理,进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但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生僻字词较多,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

同时,学生对邹忌的讽谏技巧和齐王的明智决策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邹忌的讽谏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精神品质,增强对社会公正和人伦道德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2.邹忌的讽谏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3.对齐王明智决策的分析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查阅生僻字词的含义,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邹忌的讽谏技巧,分享自己的观点。

3.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重难点。

4.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邹忌、齐王等角色,进行课堂表演,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2.生僻字词表:帮助学生查阅、记忆。

3.角色扮演道具:如帽子、扇子等,增加课堂趣味性。

4.课件:用于展示课文内容、邹忌的讽谏技巧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邹忌讽谏的艺术魅力。

学生跟读、模仿,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邹忌的讽谏技巧。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邹忌讽齐王纳谏》(解析版)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邹忌讽齐王纳谏》(解析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经典练习整体把握1.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

【答案】切身经历齐王纳谏2.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答案】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出于不同原因,他的妻、妾、客均说他比徐公美。

3.面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暠的问题,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时的语气有差别,下面相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暠———妻子赞美于前,比较于后,发自内心,出自真情。

B.“徐公何能及君也!暠———小妾急忙回答,惟恐不能表白感情,似乎战战兢兢。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暠———客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

D.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暠,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用书面语“吾暠,显得生硬,表现了一种倨傲。

【答案】D【解析】邹忌问小妾与客的态度仍然是随和的,并无倨傲。

基础知识积累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chao)谤.讥(bàng)B.时时而间.进(jian)暮寝.(qǐn)C.期.年之后(ji)纳谏.(jiàn)D.弗.如远甚(fu)昳.丽(yì)【答案】A【解析】“朝”应读zhāo。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C.朝服.衣冠(衣服)D.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答案】C【解析】“服”在句中作动词,可译为“穿戴”。

3.“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B.表修饰;C.表承接;D.表转折;E.表因果;F.表假设。

请对以下各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3)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4)暮寝而.思之()【答案】(1)A (2)C (3)B (4)B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答案】C【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应是“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下注释(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1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下注释(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1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下注释(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1课)说明:整理的这些资料,严格对照部编版新教材,自己使用,也方便大家使用。

①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邹忌,战国时齐国人。

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齐王,指齐威王(?一前320),名因齐,齐国国君。

谏,规劝国君、尊长或朋友改正错误。

②【修】长,这里指身高。

③【尺】战国时期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④【昳丽】光艳美丽。

⑤【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服,穿戴。

⑥【窥镜】照镜子。

⑦【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⑧【旦日】第二天。

⑨【明日】次日,第二天。

⑩【孰】同“熟”,仔细。

⑪【弗如远甚】远远不如。

⑫【美我】认为我美。

⑬【私】偏爱。

①【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②【宫妇】宫里侍妾一类女子。

③【左右】君主左右近侍之臣。

④【莫】没有谁。

⑤【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

⑥【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⑦【面刺】当面指责。

⑧【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谤讥,在这里指“议论”,没有贬义。

市朝,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

⑨【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⑩【时时】常常,不时。

⑪【间进】偶然进谏。

间,间或、偶然。

⑫【期年】满一年。

⑬【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

⑭【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采用(cǎiyòng)什么样的方 法来劝说齐威王?
设喻(shè yù)说理,类比说理。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四页。
(1)邹忌有三问:
• 问妻:“我孰与(shú yǔ)城北徐公美? ”
• 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
• 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四页。
(2)其妻、妾、客先后(xiānhòu)有
唐太宗非常生气(shēng qì),大声指责道:“你太固执己见!”
第三页,共四十四页。
魏征毫不退让,语重心长地说道:“陛下!把河水放 光捕鱼,确实能捕到许多鱼,但明年就没有鱼了;把
森林烧了打猎,确实会打到许多猎物,但明年就没有野 兽了。如果把十八岁以上(yǐshàng)身体强壮的男子都去当
兵,今后国家的税赋徭役去向谁要呢?”
唐太宗:明君
第五页,共四十四页。
文学(wénxué) 资料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ɡuó bié)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 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 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 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 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用暗示(ànshì)、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今义: 讽刺,侧重揭示、批评或嘲笑)
第三十五页,共四十四页。
(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身边(shēnbiān)侍候的人,近臣;今义:表大致范 围,方位词)
(5)窥镜而自视
(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
(6)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议论;今义:诽谤讥讽)
3.臣子劝谏君主是有一定的进谏艺术(yìshù)的,你认为 邹忌讽谏齐王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受 到什么启发?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共46张PPT).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共46张PPT).ppt
用他们干出的震惊天地的事件来表明自己跟他们这些有胆有识的勇 士一样,不畏强暴,敢于献身,并为以后的行动作了铺垫。
讲析第四段 1、秦王有什么样的言语和行动?
神色木然而道歉(色挠,长跪而谢)
2、写出了秦王的什么心态?
欺软怕硬、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前倨后恭。

细节探究
1.本文中唐雎用了什么样的说话技巧?
全文翻译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 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 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 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 译文: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 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 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 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要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 和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的话,就要使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 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起身想要与秦王同归于尽。
《战国策》x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 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 事》,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 辑的,分国编次,共33篇。
“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补牢”等 成语就出自于《战国策》。
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相继吞并各诸侯国, 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 附庸小国,在宗主国魏国x灭亡之后,还保持着独立 的地位。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 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这篇文章记 叙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 于折服秦王的经过。

第21课《邹忌讽齐宣王纳谏》课件(20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1课《邹忌讽齐宣王纳谏》课件(20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否定句宾语前置:忌,不自信 被动句:王之蔽甚矣 省略句: 与 坐谈2、学习最后两节的字词、句式 [面]刺:当面指责 谤讥:古今异义词 古;指责,劝谏,中性词 今:诽谤,讥讽,贬义词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使动用法。 时时而问进:jiàn 间或断断续续地 其年:满一年。 朝于齐:朝见 介宾后置句:战胜于朝廷。
2、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各不相同,请举例说明如果想进谏成功,需要什么条件?
拓展延伸
比干劝谏商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 魏征直言劝谏唐太宗而有“贞观之治”说明,要想劝谏成功,需要臣子以国家为己任,有敢于进谏的勇气,还需要臣子有高超的语言技巧,委婉说理.同时也需要君王有容人之量,采纳正确建议,从谏如流.
板书 设喻说理 邹忌 齐王妻→ 私 → 营妇左右妆→ 畏 → 朝廷之臣客→ 有求 → 四境之内 受蔽 类比推理 受蔽(甚矣)
联想 妻私我 →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1、“三叠法”
精巧的结构
邹忌比美 :三问、三答
邹忌受蒙蔽 :三个原因
邹忌进谏 :三比
齐王纳谏 :三赏
纳谏效果:三变
三段的关系:
严谨的结构
第一部分的叙事是第二部分设喻说理的前提,为第二部分进谏作了铺垫,第二部分是设喻说理本身,第三部分则是第二部分的必然发展和结果。 策》,原为战国未期和秦汉间人怕编纂,后经西汉未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体列为国别体,全书共12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其中一篇优秀的散文。
易读错的字有: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共54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共54张PPT)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三思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三”
——三比
臣之妻私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臣之妾畏臣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水到渠成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三”——三赏
面刺寡人之过 上书谏寡人 谤讥于市朝
问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客: “吾与徐公孰美?” 问题:“三问” 在表述上有无差异?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三”
——三答
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问题:三人的回答在语气上有何不同?
.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三”
• 4.地方:古:土地方圆 今:地点、处所
• 5.谤讥:古:指责,劝谏,中性词 今:诽谤,讥讽,贬义词
• 三、词类活用
• A、名作状:[朝]服衣冠 [暮]寝而思之 [面]刺:当面指责
• B、名作动:

朝服衣冠:穿戴
• C、形容词意动用法:美我者:以……为美
• D、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四、句式
开明,有作为的君主, 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
*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 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 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 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示例1: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 的愿望等。
示例2: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 等。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赏析四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赏析四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赏析四篇赏析一: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题目是后人根据内容加的。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分国史料汇编,作者不详。

到汉朝时期经过刘向整理以后,按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排列,编成三十三卷,并定名为《战国策》,遂沿用至今。

《战国策》着重记载了当时谋臣策士们的活动,反映了他们运筹机智,巧言善辨,游说诸侯以谋取个人名利的情况。

全书贯穿着纵横家的思想,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一些特点。

书中还揭露了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和人民在封建压榨、兼并战争中的痛苦生活。

在今天仍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战国策》文笔生动,说理叙事都很精彩。

语言简明、流畅,富于感情。

又常运用比喻和寓言来说明抽象的道理,文学意味很强。

本文写邹忌用自己切身之事设喻,讽劝齐威王纳谏并取得成功的故事。

道理讲得既形象又深入浅出,使人容易接受,说服力很强。

邹忌:战国齐人,曾做齐威王的相。

讽:讽谕,用委婉的话语,或用比喻、暗示的办法提出意见,使别人接受。

齐王:齐威王,名因齐,他在位时国势强大。

纳谏:君王接受臣下的劝告。

谏,下劝上为谏。

本文通过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的故事,说明人如果有所“蔽”,偏听偏信,就会美丑不分。

是非颠倒,把事情搞坏,只有除“蔽”“纳谏”,辨明是非,才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国家和人民。

历史上如此;在今天,对于我们的工作仍然有借鉴意义。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种修明政治、倾听各方意见的作法,在战国时代,在君对臣独断专横,臣对君阿谀奉迎的时政面前,不能不说是进步的、难得的。

尽管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巩固齐国的封建政权,扩张齐国的封建势力,但在客观上对国家和人民是有些益处的。

值得注意的是,邹忌进谏和齐王纳谏,决不能和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广泛听取群众意思,发扬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同看待。

这无论从目的、意义、方式、方法看都有根本的区别,若把两者等同起来那就大错特错了。

文章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邹忌的妻、妾、客人赞美邹忌及其原因。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3) 而
①而形貌昳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而复问其妾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窥镜而自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递进,并且
连词,表承接,就
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不译

zhāo
ɡuān
kuī
shú
qǐn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háo
jiàn
bànɡ
jiàn

cháo
1.诵读文章,揣摩文意。2.请小组相互合作,借助工具书、课内注释、上下文推断,疏通文意。直译意译相结合,注意特殊词语、重点句式。3. 将不能解决的字词圈点勾画出来。 限制时长6分钟。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优质PPT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优质PPT课件
常热闹。 反义词语:门可罗雀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本文记叙了邹忌讽谏齐王,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的故事,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 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同时也告诉人们,不要被一些表面现 象蒙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
课堂小结
精读细研
2.邹忌“暮寝而思之”,使他认识到自己受蒙蔽的原因是什么?
妻私我
妾畏我
客有求于我
三思
邹忌找到了自己受蒙蔽的原因,为讽谏齐王埋下伏笔。
整体感知
拜见。
的确,实在。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
认为。
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
现在。
古代称面积的用语,方圆。
比。
齐威王: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是一位从 谏如流的有魄力的开明君主。
合作探究
4.邹忌成功地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 往有什么启示?
在当今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 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等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 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 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 能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的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 人际交往的原则。
预习检查
读一读

昳丽
qǐn
暮寝

期年
zhāo
朝服衣冠
bànɡ jī
谤讥
cháo
皆朝于齐
kuī
shú
窥镜 孰
jiàn

jiàn
间进
ɡuǎ
寡人
整体感知
读课文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变 令初下,门庭若市 数月后,时时间进 期年后,无可进者
三赏 面刺,上赏 上书,中赏 谤讥,下赏
三思 私臣 畏臣 有求于臣
三比 莫不私王 莫不畏王 莫不求王
委婉含蓄 点到为止 体会委婉劝说的方式的重要性。委婉劝说 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 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今天的人际 交往中仍然可以借鉴这种做法。
长,身高
光艳美丽
穿戴 照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
对…说
“与…相比怎么样”。孰:谁
美极了
徐公何能及君也!” 比得上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 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妻子说:“您美 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文言句式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也,表判断)
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忌不信自”)
欲有求于我(介词结构后置,“欲于我有求也”)
状元成才路
与座谈
(省略主语“邹忌”和宾语“客”)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王之蔽甚矣(形容词用作名词,所受的蒙蔽)
总 三问 结 问其妻
问其妾 问其客
三答 君美甚……君也 徐公何……君也 徐公不……美也
数月之后, 时时而 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常常,不时 间或,偶尔 满一年
即使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 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朝见 到
所说的
几个月以后,偶尔有人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 以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 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王之蔽甚
设喻说理——
通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 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
类比推理—— 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相同的属性,
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相同。
小结:设喻说理,类比推理,以家事喻国事,以小事与国家大 事相类比,以小见大,委婉规劝,让齐威王易于接受自己的进谏。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日:“今者臣来,过易 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 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 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 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 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 计之也。”惠王日:“善!”乃止。
受上赏 (上等) 上书谏寡人者 (送上,进献)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谁,哪一个)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通“熟”, 仔细)
词类活用
朝服衣冠
服,名词用做动词,穿戴。
吾妻之美我者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做状语,当面。
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战国策.燕策二》)
头脑冷静、实事求是、 邹 忌 善于思考、足智多谋、
善于辞令、勇于进谏。 敢于担当,责任意识
多谋之臣
齐威王
闻过则改、虚心纳谏、 明智果断、兴利除弊。
贤明君主
从这篇课文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角度 妻妾客皆美邹忌 邹忌自知不如 齐王纳谏除蔽 状元成才路 邹忌规劝齐王
③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

即“信自”。宾语前置
而 表顺承
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复问其妾 又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 之客曰:“吾
与徐公孰
第二天 (邹忌)与(客)坐谈
代词,指与徐公比美
美?”客曰:“徐公不若君 之美也。”
如 主谓间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说: “我与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 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我和徐公相比,谁更 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1. 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2. 掌握重要词语的意义,理解文意。

3. 理解本文巧妙的讽谏艺术,学会在特定场合,委婉表达意见。
人物介绍
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 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齐威王时任相国。 邹忌 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 齐威王 (kū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 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 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 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 大治。
瑶池 [唐]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这首诗借周穆王西游遇仙人西王母的神 话,加以生发,讥刺皇帝求仙的虚妄。
• 朝服衣冠 名作动,穿戴

• 妻之美我者 客之美我者妾之美我者

形作意动,以……为美


• 闻寡人之耳者 动作使动,使……听到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2)其妻、妾、客先后有三答: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邹忌解蔽,当晚有三思 :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邹忌入朝见威王,有三比:
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能谤讥于市朝 状元成才路
古义:议论。 今义:诽谤、讥讽。 状元成才路
面刺寡人之过者 古义:指责。 今义:尖锐的东西扎入或穿透。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一词多义
入朝见威王(朝廷) 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 皆朝于齐 (朝见) 又何间焉(参与)
吾妻之美我者 (以……为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漂亮;好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面刺寡人 上赏
三赏 上书寡人 中赏
谤讥市朝
下赏
令初下,门庭若市
三变 数月后,时时间进
期年后,欲言无可进
燕赵韩魏皆朝于齐
二、演一演
1、在邹忌徐公比美这段中,妻、妾和客在 回答邹忌时的语气是否相同?
(分别饰演四个角色进行对话朗读,体会人 物的语气。)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 语气易毋庸置疑。
古义,偏爱; 今义,自私。

2.今齐地方千里


3.明日

4.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地点、处所
古义:第二天(又过了一天) 今义:即将到来的下一天
古义:议论(无贬义) 今义:诽谤讥讽
①朝服衣冠(早晨)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③皆朝于齐(朝拜)


①我与城北徐公孰美(谁)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仔细)
古今异义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今义:讽刺、嘲笑。 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义:长,这里指身高。 今义:修理。
明日徐公来 古义:次日,第二天。 今义:将要到来的下一天。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古义:动词,偏爱。 今义:自私。
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名词,地点,处所。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国君的近臣。 今义:方位词,大致范围;或作动词,控制。
一、说一说
1、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2)邹忌讽齐王的经过是怎样的?
(3)邹忌讽齐王的结果如何?
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 故事。
(这篇文章讲述了
的故事。)
(1)邹忌有三问:
问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
确实

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土地方圆
比 国君身边的近臣 没有谁
今齐 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
全国范围内
主谓间
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
所受的蒙蔽

甚矣。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 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近 臣,没有谁不偏爱您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的,全国的百姓没有 谁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
明日,徐公来,孰视 第二天 通“熟”仔细
之, 自以为不如; 窥镜 而 自视,
他,指 以为:认为 徐公
表并列 看看自己
又弗如远甚。 暮寝 而 思之,曰:“吾妻之
太远了
晚上 表修饰
主谓间
美我者,
意动,认为...美。
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 我也。”
偏爱
主谓间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 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 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 于我。”
指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 面 刺寡人之
过失,过错
过者, 受
上等的
当面
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指责讥刺 在
能谤讥 于
使…听到
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

谏,门庭若
集市
市;
齐威王说:“好!”于是下达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 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 公共场所指责讥刺我的过失,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 刚下达,官员们都来进谏,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