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探究多解问题 专题辅导
高考物理如何解决复杂物理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高考物理如何解决复杂物理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高考物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较为难以应对的科目。
其中,解决复杂物理问题是学生普遍面临的难题。
本文将从思路与方法两个方面,介绍解决复杂物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思路复杂的物理问题常常需要建立完善的思维体系,合理的思路能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方向和指引。
1.审题与理解在解决复杂物理问题之前,首先需要仔细审题并充分理解题目要求。
阅读题目时,对关键词进行标注和划重点,理清问题的关键信息,确保准确理解问题的要求,从而为解题提供正确的方向。
2.建立模型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是解决复杂物理问题的关键步骤。
根据问题的特点,可以选择使用几何模型、力学模型、电磁模型等不同的数学模型。
理清模型的基本假设和限制条件,明确模型的基本方程式,并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准确地描述问题的物理本质。
3.运用物理原理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运用物理原理进行推导和分析。
理解模型中的物理规律和现象,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通过推导和变换,将问题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从而降低问题的难度。
4.综合分析与解决在建立模型和应用物理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并找到解题的关键点。
通过对问题的综合分析,挖掘其中的物理本质和关联性。
结合理论和实际情况,寻找求解问题的有效路径。
根据问题的特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寻找合适的解题方法,并进行求解、验证和讨论。
二、方法在解决复杂物理问题时,除了合理的思路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以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度。
1.归纳总结在学习和解题的过程中,要善于归纳总结问题的解法和思路。
将解题的关键思路和方法进行系统整理和分类,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
通过总结和梳理,提高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并且对类似问题能够更快速地找到解决方法。
2.多维度思考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采用多维度的思考方式有助于发现问题的内在联系和共性规律。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的不同方面,如时间、空间、能量等,可以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线索。
高中物理学习思想、方法: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开阔思路,增加对问题的理解深度
一题多解,就是广开思路,用多个物理规律去处理同一物理问题,这样,脑海中储存的大量信息会充分调动起来,在探求问题的解法方案中,使思维极大地得到发散。
例:如图6,在光滑的水面上,有两个半径为r的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光滑小球,当球心相距小于L时它们之间有恒定的斥力,大小为F,当质量为M的小球以某一初速度从很远处向质量为2M的小球撞来,初速度如何时,才能避免两球相接触?
解法1: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
当两球速度相等时未碰则可以避免相碰,设小球的初速度为v0以两小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动量守恒可得:
Mv0=3Mv………………①
设两小球的位移分别为S1、S2则由动能定理可得:
………………②
………………③
由题设条件可得
L+S2-S1>2r………………④
解得
解法2:应用运动学、动力学、方法求解
要使两球避免相碰则两球间距d=L+S2-S1>2r………………①
……………………②
……………………③
解并讨论可得
解法3:用图象求解
作出两小球运动图象如图7。
△SOPQ=S1-S2 ……………………①
由题设条件可得△SOPQ=L-2r……………②<L-2R……………②< p>
运用图象的物理意义解得
解法4:利用相对运动(变换参考系)
以B为参考系可得A的加速度……………………①
临界时△v2=2a△S……………②
而△S=L-2r……………………③
解得。
高中物理答疑解惑老师教案
高中物理答疑解惑老师教案
教案名称:物理答疑解惑
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解惑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解决物理学习中的困惑,提高物理学习效果
教学步骤:
1. 学生提问环节:开放式提问,让学生提出他们在学习物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记录下来。
2. 教师答疑环节: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解答,并尽量让学生理解答案的原理和过程。
3. 举例说明环节:通过具体的例子或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4. 练习巩固环节:提供一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回顾环节:对本节课讲解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顾,确保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
教学手段:黑板、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情况,以及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反馈意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物理答疑解惑教学的效果。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思考物理问题,多进行实验和练习,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关于高中物理一题多解
聂秋雪
摘㊀要: 高中物理学科具备集中思维和记忆力学习的 特 征 , 学 生 在 学 习 期 间, 不 仅 要 掌 握 相 关 概 念, 对 自 身 思 维 充 分 应 用, 还要学会对一题进行多解 . 因此 , 在文章中 , 做出了相关探讨 . 关键词 : 高中 ; 物理 ; 一题多解 其涵盖生活中的各个 ㊀㊀ 高中物理学习多是以实验为主的 , 信息 , 实现的知识类 型 也 更 为 丰 富 , 其具备的创新空间也更 为丰富 . 该学科学 习 不 仅 具 备 实 践 性 ㊁ 开 放 性 的 发 展 特 征, 在对习题进行解决中 , 还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㊁ 创新能力 . 一 ㊁一题多解的实施原则 在对高中 物 理 知 识 进 行 学 习 期 间 , 随着知识掌握的越 多, 学会的解题方法也更广 . 教师在对 学 生 实 际 发 展 水 平 进 行思考的同时 , 还需 要 层 层 递 进 , 扩展学生掌握的深度和广 度 . 并且 , 还要根据 实 际 情 况 对 学 生 进 行 培 养 , 以促使综合 水平的提升 . ( 一 )分析主次内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 教师需要更详细 的 对 学 生 动 向 进 行 分析 , 对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进行讲 解 . 对 于 一 些 学 生 很 难 懂的解题方法可以 直 接 放 弃 , 以 免 影 响 学 生 的 时 间, 促进课 堂效率的提升 . 对于很少存在其他思 路 的 想 法 , 可以与学生 进行单独交流 , 保证达到节约课堂时间的目的 . ( 二 )基于实际进行教学 在对高中物 理 知 识 进 行 学 习 期 间, 由于学生对知识 的理解能力不够, 所以, 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 法和教学进度进行 调 整.特 别 是 在 高 中 物 理 学 习 中, 教 师不能按照学生 的 统 一 标 准 进 行 教 学, 要根据不同条件 进行分层教学.针对 一 些 物 理 知 识 掌 握 比 较 好 的 学 生, 可以对其讲解一些深层次㊁ 逻辑较强的解题方法, 对于一 些物理知识掌握 不 好 的 学 生, 可以培养他们对一般解题 方法的理解, 吸引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并在后期实现 多个学习思路培养. ( 三 )深入研究 教学活动的开展 能 在 教 学 程 度 上 促 进 学 生 掌 握 相 关 知 识 . 学生通过对基 础 知 识 的 掌 握 , 可 以 引 导 学 生 进 行 训 练, 保证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但是 , 如果学生还没有有效 掌握基础知识 , 就不 能 为 学 生 讲 解 更 多 的 解 题 思 路 , 以免学 生造成混乱现象 , 影 响 学 生 的 学 习 信 心.所 以, 在物理教学 中, 教师要按照一定的教学步骤进行 . 二 ㊁高中物理的一题多解方法 ( 一 )做好基本功 在高中物理学习运动学 , 能为物理知 识 学 习 提 供 基 础 条 件.如: 力学 ㊁ 原子物理知识等 , 其具备 的 物 理 运 动 内 容 更 宏 观, 都会在整个过 程 中 使 用 到 运 动 学 公 式 . 因 此 , 在学习物 理知识的时候 , 首先 , 要掌握运动学的 基 本 规 律 和 公 式 , 保证 能更好地对其融会 . 基于实践的分析 , 如果没有更深入地对 知识进行掌握 , 未分析其主要规律 , 就要根据某个例题, 分析 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 引 导 学 生 之 间 相 互 帮 助, 在解题中对知 识点进行练习 , 也能 对 知 识 点 有 一 个 深 度 理 解 , 这样才能在 整体上为其提供有效的基础条件 . ( 二 )优化概念 在对电磁感应进行计算期间 , 一般对 高 二 物 理 知 识 掌 握 的比较困难 , 其使用的计算方法也会根据 电 流 感 应 产 生 的 条 件详细分析 , 也可 以 使 用 法 拉 第 电 磁 感 应 定 律 . 但 是 , 在使 用这两个方法进行 计 算 的 时 候 , 也 会 在 期 间 出 现 一 些 混 淆. 比如 : 某个固定的金属架处于水平面 上 , 并与磁场垂直向下, 其中的金属棒在框架上可以随意滑 动 . 其 中 , 存在的电阻可 以 忽略不计 , 开始磁感强度为 B0 , 当t 为 0 的时候 , 磁感应的 强度不断降低 . 当电棒以恒定速度 v 向右移动 的 时 候 , 为了 金属棒不产生电流 , 需要对磁感应强 度 的 变 化 进 行 分 析 . 在 这种情况下 , 可以 使 用 两 个 方 法 对 其 分 析 . 第 一 , 基于感应 电流条件详细分析 , 基 于 闭 合 电 路 中 的 磁 通 量 变 化, 在维护 磁通量不变情况下 , 回 路 中 将 不 会 产 生 感 应 电 流, 并基于这 些原理推算磁通量 . 还 可 以 利 用 导 体 切 割 磁 感 线 的 动 生 电 动势 . 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 第一种 方 法 是 基 于 感 应 电 流 基础实现的 . 第二种 方 法 是 基 于 法 拉 第 电 磁 感 应 定 律 基 础 实现的 . 使用的第一种方法是导体逐 渐 向 右 运 动 , 随着磁通 量和磁场的 不 断 增 加 和 变 化 , 其存在的磁通量也会逐渐减 少 . 使用的第二种方 法 是 导 体 切 割 磁 感 线 干 线 产 生 的 磁 场 大小和动生电动势 大 小 相 同 , 在 方 向 相 反 的 时 候, 其中的总 电动势为 0. ( 三 )升华课堂总结 教师在为学生准备课堂小结期间 , 需要根据课堂上的学 习目标进行分析 , 学习中的重点 ㊁ 难点 等 知 识 详 细 研 究 , 保证 能为其找出合理方法 . 同时 , 在期间要 分 析 好 新 知 识 和 旧 知 识, 也要将其相互联 系 起 来 , 在对原有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基础上 , 实现课堂上的提问 ㊁ 练习以及 操 作 等 , 也能对新学习 的知识进行深化 . 比如 : 在学习带电粒 子 的 磁 场 平 抛 运 动 的 时候 , 会对带电粒子 的 初 始 速 度 方 向 ㊁ 电场方向关系进行分 析, 发现整体运动 为 匀 速 曲 线 .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可以使用合 成和分解两种方法 , 并将其分为两个 运 动 . 这 样 不 仅 能 对 课 堂进行总结分析 , 也 能 实 现 一 题 多 解.在 高 中 物 理 学 习 中, 对主干线知识进行 梳 理 , 掌 握 相 关 的 知 识 结 构, 能加深学生 对知识的理解 . 在 学 习 中 , 可 以 重 点 研 究 典 型 例 题, 掌握主 要的解决方法 , 这样 在 相 同 或 者 相 似 习 题 中 , 就可以对其分 解 和 整 合, 促 进 知 识 的 延 伸 与 扩 展, 保证学习到更丰富的 知识 . 三 ㊁总结 基于以上 的 分 析 发 现 ,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现一题多 解, 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㊁ 自主学 习 能 力 的 提 高 , 也能对 学生思维进行锻炼 , 保证学生能对物理学 的 相 关 知 识 有 效 掌 握, 学生也能更灵活 地 对 物 理 知 识 进 行 解 决 , 以保证学生各 项能力的提升 . 参考文献 : [ ]张建斌 , 柴春琪 . 问题解决循环模式下的高中 物 理 一 1 ] ( ) : 题多解 [ 物理通报 , J . 2 0 1 5 8 2 9-3 4. [ ]葛成启 . 从高 中 物 理 一 题 多 解 中 渗 透 学 生 思 维 能 2 ] ( ) : 力的培养 [ 高中数理化 , J . 2 0 1 6 2 4 3 0. [ ]崔 伟 健 . 浅谈 一题多解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 3 ] , ( ) : 用[ 中学物理 ( 高中版 ) J . 2 0 1 3, 3 1 1 1 9 3-9 4. [ ]钟桂林 . 从一 道 物 理 难 题 一 题 多 解 谈 高 中 物 理 的 思 4 ] , ( ) : 维的培养 [ 中学物理 ( 高中版 ) J . 2 0 1 6, 3 4 9 7 6-7 7. [ ]王澳西 . ] 一题多解法在物理习题课中的应用[ 中 5 J . , ( ) : 学物理 ( 高中版 ) 2 0 1 7, 3 5 7 5 6-5 8. 作者简介 : 聂秋雪 , 吉林省四平市 , 吉林师范大学 .
高考物理复习:波形图中的多解问题
高考物理复习:波形图中的多解问题1.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 、Q 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 m 。
当P 运动到上方最大位移处时,Q 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 ( B )A .0.60 mB .0.30 mC .0.20 mD .0.15 m 解析:画出PQ 间的波形如图示, 则有λ)21(+=k x PQ,(k =0,1,2……) 整理可得)12(2+=k x PQ λ,(k =0,1,2……)当k =0时,λ=0.3m ;当k =1时,λ=0.1m ,故选项B 正确,ACD 错误。
2.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该直线上平衡位置相距9m 的a 、b 两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右图所示。
下列描述该波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答案】AC【解析】本题考查机械波的图象及多解性。
a 、b 两点之间的波形图可以有图中两种形式。
对于情况1:m 9)41(=+λn ∴m 1436+=n λ对于情况2:m 9)43(=+λn ∴m 3436+=n λ代入自然数n 可知A 、C 选项正确。
3.在xOy 平面内有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2m/s ,振幅为A 。
M 、N 是平衡位置相距2m 的两个质点,如图所示。
在t =0时,M 通过其平衡位置沿y 轴正方向运动,N 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
已知该波的周期大于1s 。
则 A .该波的周期为53sB .在t =13 s 时,N 的速度一定为2m/sC .从t =0到t =1s ,M 向右移动了2mD .从t =13 s 到t =23 s ,M 的动能逐渐增大答案:D/m/ma b情况1 情况2v解析:由题意可知波源起振方向沿y 轴正方向,周期大于1s ,可画出t =0时的波形图如图,则波长λ=8m/3,周期T=λ/v =4/3s,则A 错;质点的振动速度与波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B 错;质点不会随波迁移,C 也错误;1s/3就是T /4,可以画出T/4时的波形图就可以判断只有D 项正确。
高三物理教学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高三物理教学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高三是学生们迈向大学的最后一年,也是决定他们未来发展道路的重要阶段。
物理作为高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未来学习物理相关专业的能力。
然而,高三物理教学中常常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问题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高三这个关键时期,许多学生已经对学习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物理作为一门较为抽象和理论性的学科更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
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方法:1. 亲身实践:通过实验的方式将抽象的物理原理具象化,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物理现象,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生动的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形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刺激,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
问题二:知识点记忆困难物理学科知识点繁多,且其中包含了许多抽象和复杂的概念,学生往往感到头疼和困惑,难以掌握和记忆。
解决方法:1. 概念讲解:对于复杂的概念,教师在讲解时应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并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知识系统化整理:对物理学科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框架和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记忆知识点。
3. 多维度练习: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问题三:解题能力薄弱物理学习不仅仅是记忆知识点,更需要学生具备解题能力。
然而,高三学生在解题中常常遇到困难,不懂如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方法:1. 解题方法演示:教师应通过具体实例向学生展示解题步骤和思路,帮助他们理解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 解题思维培养: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和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
3. 解析答案过程:在批改习题时,不仅仅给出答案,还要详细解析解题过程,让学生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解题能力。
高一物理一题多解
第一题
在正常情况下,火车以54km/h的速度行驶,匀速开过一个小站,现因需要,必须在这一小站停留。
火车将到小站时以0.5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停留2min后,又以0.3 m/s 2的加速度驶出小站一直恢复到原来速度,求因列车停靠小站而延误的时间。
(答案160s)
方法一:解答:解:火车减速过程中初速度v0=54km/h=15m/s,末速度为零,加速度a1=-0.5m/s2,由速度时间关系式:v=v0+a1t1,解得:t1=
=30s,由位移时间公式得:x1=v0t1+a1t12
解得:x1=225m
火车加速过程中,初速度v2零,末速度为v3=15m/s,加速度a2=0.3m/ s2,由速度时间关系式:v3=v2+a2t2
解得:t2=50s,由位移时间公式:x2=a2t22
解得:x2=375m,火车匀速通过车站所用时间:T==40s 火车因停靠小站而延误的时间:△t=t1+t2+t停-T=160s
答:火车因停靠小站而延误的时间160s.
点评:本题关键是分析清楚火车的运动情况,先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和速度位移公式列式求解.
方法二:。
高中物理中的多解问题谨防丢解
3 机 械 波在 传 播 过 程 中具 有 的重 复 性 形成
的 多解 问题
() 3设粒子在磁场 中作匀速圆周运 动的
周 期 为 。粒 子在 电场 中加 速一 次与减 速 一 , 次 的 时间相等 , 这时 间为 T , 设 2则
Bqr
.
例 4 如 图 5所 示 , 线 是 某 一 简 谐 横 实 波 在 某 一 时 刻 的 波 形 图 象 , 线 是 该 波 经 虚
+
: Ⅳ
图 1
× × × × B ×
× × × × ×
轨 道 半
径 为 则 根 据 动 D 、 能 定 理 得 口 y: E
,
× 一
吉7其 1质 A 周 ,=, 1 ); 中7 点 的 期nl 1 ( 为 m
・
①
…… 一
图3
2 3 … … ) ; V 一 0 ; 点 A 做 匀 ,, ② 且 B= ③ 质
R ・
由洛仑 兹 力 提 供 向
维普资讯
20 0 6年 第 3期
心力 , q 日= 得
河北 理科教 学研 究
②
问题讨 论
往复运 动 . 因为 圆弧 A 《 R, 以小 球 在 圆 日 所 弧面 上 的往 复运 动 具 有 等 时 性 , 看 成 等 效 可 单摆 , 圆弧 半 径 即为 等 效 单 摆 的摆 长 . 其 设小 球 P 恰 好 能碰 到小 球 Q, 有 A =v 则 D t
例 1 如 图 1所 示 ,
方 向垂 直 纸面 向 0
× 一 ×
一
里 的均 匀 磁 场, 轴 下 方 有 场 强 为 E、 向竖 直 向下 的 方
…
高中物理第二章机械波小专题研究三波的多解问题教学案教科版选修3.doc
小专题研究(三) 波的多解问题1.方向性不确定出现多解波总是由波源发出并由近及远地向前传播,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各质点的振动情况根据波的传播方向是可以确定的,反之亦然。
因此,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不能确定波的传播方向或者不能确定质点的振动方向,就会出现多解,然而同学们在解题中往往凭着主观臆断,先入为主地选定某一方向为波的传播方向或是质点的振动方向,这样就会漏掉一个相反方向的可能性解。
2.时间、距离不确定形成多解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相隔一个波长的连续两个相邻的质点振动的步调是完全相同的;在时间上相隔一定周期的前后两个相邻时刻的波形图线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当题中已知条件没有给定传播的时间(波传播的时间Δt 与周期T 之间的大小关系不确定)或是没有给定波的传播距离(波的传播距离Δs 与波长λ之间的大小关系不确定),就会出现多解现象。
同学们在解题时经常只分析传播时间Δt 小于T (或传播距离Δs 小于波长λ)的特解情况,从而造成特解代替通解的漏解现象。
3.两质点间关系不确定形成多解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如果两质点间距离不确定或相位之间关系不确定,会形成多解,若不会联想所有的可能性,就会出现漏解。
[例证] 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在传播方向上有P 、Q 两个质点,它们相距8 m ,当t =0时,P 、Q 的位移恰好是正最大值,且P 、Q 之间只有一个波谷。
t =0.6 s 末时,P 、Q 两点正好都处在平衡位置,且P 、Q 之间只有一个波峰和一个波谷,且波峰距Q 点的距离第一次为λ4,试求:(1)波由P 传至Q ,波的周期; (2)波由Q 传到P ,波的速度;(3)波由Q 传到P ,从t =0时开始观察,哪些时刻P 、Q 间(P 、Q 除外)只有一个质点的位移大小等于振幅。
[解析] (1)由题意,t =0时的波形如图1(a)所示,t =0.6 s 时的波形如图(b)所示:图1若波从P 传向Q ,则t =34T ,从而得T =0.8 s 。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相对运动问题的多种解法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相对运动问题的多种解法物块在木板上滑动的问题,是相对运动问题,一般是用牛顿定律解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本文给出这种问题的多种解法,还给出图像研究法,以飨读者。
【例1】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 ,如图(a)所示。
0t =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1t s =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
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
已知碰撞后1s 时间内小物块的v t -图线如图(b)所示。
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210m s 。
求(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μ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μ; (2)木板的最小长度;(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解法1】 (1) 规定向右为正方向。
木板与墙壁相碰撞前,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加速度为1a ,小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1()g (m M)a m M μ-+=+ ①由图(b )可知,木板与墙壁碰前瞬间的速度14/v m s =,由运动学公式得1011v v a t =+ ②0011112s v t a t =+ 2 ③式中,1t =1s, 0s =4.5m 是木板碰前的位移,0v 是小物块和木板开始运动时的速度。
联立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21/1s m a = μ=0.1 ④在木板与墙壁碰撞后,木板以1v -的初速度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物块以1v 的初速度向右做匀变速运动。
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2a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2mg ma μ-= ⑤由图可得21221v v a t t -=- ⑥ 式中,2t =2s, 2v =0,联立⑤⑥式和题给条件得22/4s m a -= 2μ=0.4 ⑦(2)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3a ,经过时间t ∆,木板和小物块刚好具有共同速度3v 。
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4课件:第二章 小专题研究(三) 波的多解问题
3.两质点间关系不确定形成多解 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如果两质点间距离不确定或相位之 间关系不确定,会形成多解,若不会联想所有的可能性,就 会出现漏解。
[例证] 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在传播方向上有 P、Q 两个质点,它们相距 8 m,当 t=0 时,P、Q 的位移恰好是正 最大值,且 P、Q 之间只有一个波谷。t=0.6 s 末时,P、Q 两 点正好都处在平衡位置,且 P、Q 之间只有一个波峰和一个波 谷,且波峰距 Q 点的距离第一次为4λ,试求:
(1)波由 P 传至 Q,波的周期; (2)波由 Q 传到 P,波的速度; (3)波由 Q 传到 P,从 t=0 时开始观察,哪些时刻 P、Q 间 (P、Q 除外)只有一个质点的位移大小等于振幅。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2.如图 3 所示,一根张紧的水平弹性长绳上的 a、b 两点相距 14.00 m,
b 点在 a 点的右方,且 λ>14.00 m。当一列简谐横波沿此长绳向右
传播时,若 a 点的位移达到正极大时,b 点的位移恰为零,且向下
运动。经过 1.00 s,a 点的位移为零,且向下运动,而 b 点的位移
恰达到负极大,则这列简谐横波的波速可能等于
当 n=0 时,v=4.67 m/s;当 n=1 时,v=23.3 m/s;
当 n=2 时,v=42 m/s,n=3 时,v=60.67 m/s,故 A、C 正确。
2024年高中物理新教材讲义: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的综合问题及波的多解问题
专题强化6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的综合问题及波的多解问题[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波的图像问题(重点)。
2.知道波的图像和振动图像的区别与联系,会区别并分析两类图像(重难点)。
3.理解波的多解性,会分析波的综合问题(重难点)。
一、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的综合问题1.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的异同点振动图像波的图像不同点图像物理意义一个质点在不同时刻的振动位移各质点在同一时刻的振动位移研究对象一个质点沿波传播方向上的各质点坐标横坐标时间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某一质点在不同时刻的振动位移各质点在同一时刻的振动位移一个完整波形信息周期T 波长λ相同点图像形状正弦曲线可获取的信息质点的振幅A 及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求解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综合问题的三个关键(1)分清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横坐标为x 的是波的图像,横坐标为t 的是振动图像。
(2)看清横、纵坐标的单位.尤其要注意单位前的数量级。
(3)找准波的图像对应的时刻,找准振动图像对应的质点。
例1(多选)(2022·庆阳第六中学高二期末)一列简谐横波在x 轴上传播,t =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x =2m 处的质点P 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由此可以判断()A .该波的传播方向是沿x 轴正方向B .4s 末质点P 的位移为5cmC .在t =5s 时质点P 的速度为零D .在0~5s 时间内质点P 通过的路程是25cm答案CD 解析由题图乙可知,t =0时刻质点P 的振动方向沿y 轴正方向,由题图甲波的图像,根据同侧法可知,该波的传播方向是沿x 轴负方向,A 错误;由题图乙可知,4s 末质点P 处于平衡位置,此时质点P 的位移为0,B 错误;由题图乙可知,t =5s 时质点P 处于波峰位置,此时质点P 的速度为零,C 正确;由题图乙可知,质点振动的周期与振幅分别为T =4s ,A=5cm ,由于Δt =5s =114T ,则在0~5s 时间内质点P 通过的路程x =4A +A =25cm ,D 正确。
专题 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运动的多解问题
量为m,电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不计重力),
从左边极板间中点处垂直磁场以速度v平行极板
Lv
射入磁场,欲使粒子不打在极板上,则入射速
+q , m
B
度v应满足什么条件?
L 原因3.临界状态不唯一形成多解
任务二 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运动的多解问题
思考:造成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运动的多解问题 的原因?
原因1.磁场方向不确定形成多解
任务二 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运动的多解问题
思考:造成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运动的多解问题 的原因?
例2. 如图,在第I象限范围内有垂直xOy平面的匀强磁场B。质量为
m、电量大小为q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在xOy平面里经原点O射
入磁场中,初速度为v0,且与x轴成60º角,
y
试分析计算:
B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多长?
60º v
原因2.带电粒子电性不确定形成多解
60º
O 120º
x
任务二 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运动的多解问题
思考:造成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运动的多解问题
的原因?
O
例3.如图,长为L的水平不带电极板间有垂直纸
面向内的匀强磁场B,板间距离也为L,现有质
例4.如图所示,边长为l的等边三角形ACD内、外分布着方向相反
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顶点A处有一粒子源,能沿
∠CAD的平分线方向发射不同速度的粒子,粒子质量均为m,电
荷量均为+q,不计粒子重力。则粒子以下列
哪一速度发射时不能通过D点
qBl A. 4m
qBl B. 2m
√3qBl Cபைடு நூலகம் 4m
例1.如图所示,A点的粒子源在纸面内沿垂直OQ方向向上射出一束带负 电荷的粒子,粒子重力忽略不计.为把这束粒子约束在OP之下的区域, 可在∠POQ之间加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已知OA间的距离为s,粒子比荷 为 q/m ,粒子运动的速率为v,OP与OQ间夹角为30°.则所加磁场的磁感 应强度B满足条件?
高考物理知识讲解 多过程问题解题方法
多过程问题解题方法【学习目标】能用程序法分析解决多过程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程序法解题在求解物体系从一种运动过程(或状态)变化到另—种运动过程(或状态)的力学问题(称之为“程序题 ”)时,通常用“程序法”求解。
程序法: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体运动过程(或不同的状态)进行分析(包括列式计算)的解题方法。
“程序法”解题要求我们从读题开始,就要注意到题中能划分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然后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分析(称之为“程序分析”),最后逐一列式求解得到结论。
程序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l )划分出题目中有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2)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具体分析,得出正确的结果(3)前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后一个过程的开始,两个过程的交接点是问题的关键。
要点二、多过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多过程问题的物理情景往往涉及几个研究对象,或几个运动过程。
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1)边读题边粗略分析运动过程分几个运动阶段,把握特殊状态,画草图分析;(2)澄清物体在各个阶段的受力及运动形式,求出各阶段的加速度(或表达式);(3)寻找各特殊状态的物理量及相关过程物理量的联系,根据规律求解。
【典型例题】类型一、弹簧类多过程问题例析例1、(2016 中原名校联考)如图甲所示,质量m 1=3 kg 的滑块C (可视为质点)放置于光滑的平台上,与一处于自然长度的弹簧接触但不相连,弹簧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
平台右侧的水平地面上紧靠平台依次排放着两块木板A 、B 。
已知木板A 、B 的长度均为L=5 m ,质量均为m 2=1.5 kg ,木板A 、B 上表面与平台相平,木板A 与平台和木板B 均接触但不粘连。
滑块C 与木板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3,木板A 、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
现用一水平向左的力作用于滑块C 上,将弹簧从原长开始缓慢地压缩0.2 m 的距离,然后将滑块C 由静止释放,此过程中弹簧弹力大小F 随压缩量x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相对运动问题的多种解法
相对运动问题的多种解法物块在木板上滑动的问题,是相对运动问题,一般是用牛顿定律解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本文给出这种问题的多种解法,还给出图像研究法,以飨读者。
【例1】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 ,如图(a)所示。
0t =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1t s =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
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
已知碰撞后1s 时间内小物块的v t -图线如图(b)所示。
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210m s 。
求(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μ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μ; (2)木板的最小长度;(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解法1】 (1) 规定向右为正方向。
木板与墙壁相碰撞前,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加速度为1a ,小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1()g (m M)a m M μ-+=+ ①由图(b )可知,木板与墙壁碰前瞬间的速度14/v m s =,由运动学公式得1011v v a t =+ ②0011112s v t a t =+ 2 ③式中,1t =1s, 0s =4.5m 是木板碰前的位移,0v 是小物块和木板开始运动时的速度。
联立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21/1s m a = μ=0.1 ④在木板与墙壁碰撞后,木板以1v -的初速度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物块以1v 的初速度向右做匀变速运动。
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2a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2mg ma μ-= ⑤由图可得21221v v a t t -=- ⑥ 式中,2t =2s, 2v =0,联立⑤⑥式和题给条件得22/4s m a -= 2μ=0.4 ⑦(2)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3a ,经过时间t ∆,木板和小物块刚好具有共同速度3v 。
高一物理知识讲解 多过程问题解题方法 专题含答案解析
多过程问题解题方法【学习目标】能用程序法分析解决多过程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程序法解题在求解物体系从一种运动过程(或状态)变化到另—种运动过程(或状态)的力学问题(称之为“程序题 ”)时,通常用“程序法”求解。
程序法: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体运动过程(或不同的状态)进行分析(包括列式计算)的解题方法。
“程序法”解题要求我们从读题开始,就要注意到题中能划分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然后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分析(称之为“程序分析”),最后逐一列式求解得到结论。
程序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l )划分出题目中有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2)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具体分析,得出正确的结果(3)前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后一个过程的开始,两个过程的交接点是问题的关键。
要点二、多过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多过程问题的物理情景往往涉及几个研究对象,或几个运动过程。
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1)边读题边粗略分析运动过程分几个运动阶段,把握特殊状态,画草图分析;(2)澄清物体在各个阶段的受力及运动形式,求出各阶段的加速度(或表达式);(3)寻找各特殊状态的物理量及相关过程物理量的联系,根据规律求解。
【典型例题】类型一、弹簧类多过程问题例析例1、(2015 临忻市中期末考) 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物块A 、B 用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开始时弹簧处于自然状态.t=0时刻,开始用一水平恒力F 拉物块A ,使两者做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 ,弹簧第一次被拉至最长(在弹性限度内),此时物块A 的位移为x .则在该过程中( )A . t 时刻A 的动能为FxB . A 、B 的加速度相等时,弹簧的伸长量为2F k C . t 时刻A 、B 的速度相等,加速度不相等D . A 、B 的加速度相等时,速度也一定相等【答案】BC【解析】A 、对物体A 由动能定理可得,F K =-=E -0W W W 总弹力,所以物体A 的动能应等于合力对它做的功,所以A 错误;B 、由题意可知,当两物体加速度相同时,对A 应有:F ﹣k•△x=ma ,对B 应有:k•△x=ma ,联立解得△x=,所以B 正确;C 、由动态分析可知,物体A 加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物体B 也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显然开始过程物体A 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 的加速度,所以物体A 的速度大于B 的速度,当它们的加速度相等时,物体A 的速度仍然大于B 的速度;以后过程,由于物体A 的速度大于B 的速度,弹簧继续拉伸,这样,物体A 又做减速运动,物体B 则继续做加速运动,当两者速度相等时,弹簧伸长最长,故t 时刻,A 、B 的速度相等,加速度不相等,所以C 正确;D 、根据上面的方向可知,A 、B 加速度相等时,速度不相等,所以D 错误.【总结升华】遇到物体的动态分析过程,应由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本题注意两物体加速度相同时速度不同,物体A 的速度大于B 的速度;当两物体速度相同时加速度不同,物体B 的加速度大于A 的加速度.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一弹簧一端系在墙上O 点,自由伸长到B 点,今将一个小物体m 压着弹簧,将弹簧压缩到A 点,然后释放,小物体能运动到C 点静止。
高考物理难题解题攻略
高考物理难题解题攻略高考物理难题解题攻略1. 对于多体问题,要灵活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
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
选取研究对象需根据不同的条件,或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2. 对于多过程问题,要仔细观察过程特征,妥善运用物理规律。
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个关键。
分析过程特征需仔细分析每个过程的约束条件,如物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量等,以便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逐个进行研究。
至于过程之间的联系,则可从物体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方面去寻找。
3. 对于含有隐含条件的问题,要注重审题,深究细琢,努力挖掘隐含条件。
注重审题,深究细琢,综观全局重点推敲,挖掘并应用隐含条件,梳理解题思路或建立辅助方程,是求解的关键.通常,隐含条件可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认识物理模型和分析物理过程,甚至从试题的字里行间或图象图表中去挖掘。
4. 对于存在多种情况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制约条件,周密探讨多种情况。
解题时必须根据不同条件对各种可能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必要时要自己拟定讨论方案,将问题根据一定的标准分类,再逐类进行探讨,防止漏解。
高中物理考试答题技巧选择题的答题技巧解答选择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注意题干要求,让你选择的是“不正确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2)相信第一判断:只有当你发现第一次判断肯定错了,另一个百分之百是正确答案时,才能做出改动,而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千万不要改。
特别是对中等程度及偏下的同学尤为重要。
切记:每年高考选择题错误率高的不是难题,而是开头三个简单题。
不要再最简单的地方,轻敌栽坑!实验题的做题技巧(1)实验题一般采用填空题或作图题的形式出现。
填空题:数值、单位、方向或正负号都应填全面;作图题:①对函数图像应注明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单位、标度及坐标原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探究多解问题 专题辅导
浙江 吴盛
带电粒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问题形成多解。
多解形成的原因一般包含下述几个方面。
1、带电粒子电性不确定形成多解
受洛伦兹力作用的带电粒子,可能带正电荷,也可能带负电荷,在相同的初速度下,正、负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不同,导致形成双解。
2、临界状态不唯一形成多解
带电粒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飞越有界磁场时,由于粒子运动轨迹是圆弧状,因此,它可能穿过去了,也可能转过180°从入射界面这边反向飞出,于是形成多解。
3、运动的重复性形成多解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由于某些因素的变化,例如磁场方向反向或者速度方向突然反向等,往往运动具有往复性,因而形成多解。
例1. 长为L 的水平极板间,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如图1所示,磁感应强度为B ,板间距离也为L ,板不带电。
现有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正电粒子(不计重力),从左边极板间中点处垂直磁感线以速度水平射入磁场,欲使粒子不打在极板上,可采用的方法是( )
图1
A. 使粒子的速度m
4BqL v <
B. 使粒子的速度m
4BqL v > C. 使粒子的速度m
4BqL 5v > D. 使粒子的速度m 4BqL 5v m 4BqL << 解析:由左手定则判得粒子在磁场中间向上偏,而做匀速圆周运动。
很明显,圆周运动的半径大于某值1r 时,粒子可以从极板右边穿出,而半径小于某值2r 时,粒子可从极板的左边穿出。
现在问题归结为求粒子能在右边穿出时,r 的最小值1r 以及粒子在左边穿出时,r 的最大值2r ,由几何知识得:
图2
粒子擦着板从右边穿出时,圆心在O 点(如图2所示),有:,)2
L r (L r 21221-+= 得,4
L 5r 1= 又由于m 4BqL 5v ,m 4BqL 5v ,Bq mv r 111>==所以得时粒子能从右边穿出。
粒子擦着上板从左边穿出时,圆心在O ′点,有4
L r 2=,又由,4L Bq mv r 22== 得.m
4BqL v 2= 因此m
4BqL v 2<时粒子能从左边穿出。
综上可得正确答案是A 、C 。
例2. 如图3所示,在x 轴上方有一匀强电场,场强为E ,方向竖直向下。
在x 轴下方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在x 轴上有一点P ,离原点的距离为a ,现有一带电量的粒子+q ,质量为m ,从静止开始释放,要使粒子能经过P 点,其初始坐标应满足什么条件?(重力作用忽略不计)
解析:要使粒子能经过P 点,其初始位置必须在匀强电场区域里。
由于没有明确粒子所在位置,讨论如下:(1)若粒子从y 轴上由静止释放,在电场加速下进入磁场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
由于粒子可能偏转一个、两个……半圆到达P 点,
故a =2nR (n =1,2……) ①
设释放处距O 的距离为1y ,则有
21mv 2
1qEy = ② R v m Bqv 2
= ③ 由①②③式得:).2,1n (mE
n 8qa B y 22
21 == (2)若粒子在电场中的起点坐标为(x ,2y ),依题意,有:
当x >a ,粒子不可能经过P 点;
当x =a ,不论2y 取值如何,粒子均能经过P 点;
当x <a ,则)2,1n (nR 2x a ==-,同理可得).2,1n (mE
n 8)x a (q B y 22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