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A优化指导书v1.0
WCDMA无线参数优化指导书(基础篇)
目录目录 2WCDMA无线参数优化指导书(基础篇)91 编写目的92 文档结构93 无线参数103.1RNC全局配置基本参数103.1.1RNC支持的完整性保护算法103.1.2UTRAN不连续接收循环长度系数103.1.3CS域不连续接收循环长度系数123.1.4PS域不连续接收循环长度系数123.1.5RRC Connection Setup信令下行链路信令类型133.1.6RRC连接释放消息最大重发次数133.1.7UE重建RRC连接前的等待时间13 3.2UE计数器和定时器参数143.2.1N308 143.2.2T308 143.2.3T300 153.2.4N300 153.2.5T312 in idle mode 163.2.6N312 in idle mode 163.2.7T312 in connected mode 163.2.8N312 in connected mode 173.2.9T302 173.2.10N302 173.2.11T304 173.2.12N304 183.2.13T305 183.2.14T307 183.2.15T309 193.2.16T313 193.2.17N313 193.2.18T314 203.2.19T315 203.2.20N315 213.2.21T316 213.2.22T317 21 3.3位置更新参数223.3.23T3212 22 3.4业务子类参数223.4.24误块率目标值22 3.4.25过载时的误块率目标值25 3.4.26传输信道质量估计目标值25 3.4.27物理信道质量估计目标值26 3.4.28初始分配业务速率26 3.4.29物理信道质量好的门限26 3.4.30物理信道质量差的门限27 3.4.31传输信道的抢占优先级27 3.5邻接小区信息参数28 3.5.1非本RNC邻接小区信息参数283.5.1.1 SIB11中对应的小区的质量最小需求级别283.5.1.2 SIB11中对应的小区的最小接收电平门限283.5.1.3 SIB12中对应的小区的质量最小需求级别293.5.1.4 SIB12中对应的小区的最小接收电平门限293.5.1.5 RACH的最大发射功率303.5.1.6 PCPICH发射功率30 3.5.2GSM邻接小区信息参数303.5.2.1 SIB11小区的最小接收电平门限303.5.2.2 SIB12小区的最小接收电平门限313.5.2.3 小区个体偏移31 3.5.3当前服务小区的系统内邻接小区信息参数323.5.3.1 小区个体偏移323.5.3.2 SIB11中对应的服务区和邻区质量偏移1 323.5.3.3 SIB11中对应的服务区和邻区质量偏移2 333.5.3.4 SIB12中对应的服务区和邻区质量偏移1 333.5.3.5 SIB12中对应的服务区和邻区质量偏移2 343.5.3.6 SIB11中对应的测量值为CPICH RSCP时邻接小区的质量门限级别343.5.3.7 SIB11中对应的测量量为CPICH Ec/No时邻接小区的质量门限级别343.5.3.8 SIB12中对应的测量值为CPICH RSCP时邻接小区的质量门限级别353.5.3.9 SIB12中对应的测量量为CPICH Ec/No时邻接小区的质量门限级别353.5.4当前服务小区的GSM邻接小区信息参数363.5.4.1 SIB11对应的服务小区和邻区质量偏移363.5.4.2 SIB11邻接小区的质量门限级别363.5.4.3 SIB12对应的服务小区和邻区质量偏移363.5.4.4 SIB12邻接小区的质量门限级别37 3.6服务小区信息参数37 3.6.1小区下行最大发射功率37 3.6.2UE内部测量算法开关38 3.6.3软切换算法选择38 3.6.4频间切换算法选择383.6.5频间切换推荐策略39 3.6.6系统间切换算法选择39 3.6.7系统间换推荐策略39 3.7小区选择和重选参数40 3.7.1小区个体偏移40 3.7.2小区选择重选择测量量40 3.7.3S intrasearch参数是否配置标识40 3.7.4小区重选的同频测量触发门限41 3.7.5S intersearch参数是否配置标识41 3.7.6小区重选的频间测量触发门限41 3.7.7系统间信息是否配置标识42 3.7.8小区重选的系统间测量触发门限42 3.7.9小区的质量最小需求级别43 3.7.10小区的最小接收电平门限43 3.7.11服务小区的重选迟滞1 44 3.7.12服务小区的重选迟滞2 44 3.7.13小区重选定时器时长44 3.8服务小区的物理信道和传输信道配置参数45 3.8.1PSCH发射功率45 3.8.2SSCH发射功率45 3.8.3PCPICH发射功率百分比46 3.8.4PCPICH最小发射功率46 3.8.5SCPICH发射功率47 3.8.6FACH最大发射功率47 3.8.7RACH的最大发射功率47 3.8.8BCH发射功率48 3.8.9PCH发射功率48 3.8.10PICH的发射功率49 3.8.11AICH的发射功率49 3.8.12PCPICH发射功率方法选择49 3.8.13S-CCPCH 的TFCI域的功率偏移50 3.8.14S-CCPCH 的PILOT域的功率偏移50 3.8.15流量控制开关50 3.8.16一个PICH帧中包含的寻呼指示的数目51 3.8.17检测前导门限51 3.8.18RACH MA C层RACH最大前导循环次数51 3.8.19PRA CH初始发射功率修正值52 3.8.20PRA CH前导功率攀升步长52 3.8.21PRA CH前导发射最大次数53 3.9RRM算法参数53 3.9.1Node B功率平衡参数533.9.1.1 下行功率平衡的调整类型533.9.1.2 下行功率平衡的最大调整步长543.9.1.3 下行功率平衡的调整周期553.9.1.4 下行功率平衡的调整比率553.9.1.5 下行参考功率调整门限56 3.9.2功率控制参数563.9.2.1 下行内环功控开关563.9.2.2 物理信道BER的滤波因子573.9.2.3 高优先级外环功控SIRTarget调整步长因子573.9.2.4 上行内环功控算法573.9.2.5 上行内环功控调整步长583.9.2.6 上行外环功控开关593.9.2.7 高优先级外环功控开关593.9.2.8 上行基于QE的外环功控开关593.9.2.9 正常外环功控算法603.9.2.10 外环功控周期603.9.2.11 上行外环功控SirTarget上调步长603.9.2.12 上行外环功控SirTarget下调步长613.9.2.13 下行内环功控模式613.9.2.14 下行内环功率控制调整步长623.9.2.15 DPCH下行最大发射功率623.9.2.16 DPCH下行最小发射功率633.9.2.17 DPCH的TFCI域的功率偏差633.9.2.18 DPCH的TPC域的功率偏差643.9.2.19 DPCH的PILOT域的功率偏差643.9.2.20 上行DPCCH的PILOT域的品质因素643.9.2.21 上行DPCH最大发射功率653.9.2.22 外环功控初始上行目标信干比653.9.2.23 外环功控最大上行目标信干比663.9.2.24 外环功控最小上行目标信干比67 3.9.3FACH流量控制参数673.9.3.1 可分配门限占接收缓存区门限的百分比673.9.3.2 解禁门限占接收缓存区门限的百分比683.9.3.3 Mac-c流量控制周期68 3.9.4接纳控制参数693.9.4.1 小区上行接纳控制开关693.9.4.2 小区下行接纳控制开关693.9.4.3 名义路损693.9.4.4 上行背景和接收机噪声功率703.9.4.5 下行背景和接收机噪声功率703.9.4.6 相邻小区对本小区的上行干扰因子703.9.4.7 RACH上可进行业务传输的接纳门限713.9.4.8 本小区下行正交因子723.9.4.9 相邻小区对本小区的下行干扰因子723.9.4.10 上行业务品质因素723.9.4.11 上行低优先级新接入干扰门限733.9.4.12 上行高优先级新接入干扰门限743.9.4.13 上行切换干扰门限753.9.4.14 上行业务优先级门限753.9.4.15 下行业务品质因素753.9.4.16 下行切换功率门限763.9.4.17 下行高优先级新接入功率门限773.9.4.18 下行低优先级新接入功率门限773.9.4.19 下行业务优先级门限773.9.4.20 上行底噪下门限783.9.4.21 上行底噪上门限783.9.4.22 下行算法选择功率门限78 3.9.5负荷控制参数803.9.5.1 负荷控制触发报告次数803.9.5.2 负荷控制悬置报告次数803.9.5.3 负荷控制测量平均时间窗长度803.9.5.4 一次接纳的排队呼叫最大个数813.9.5.5 拥塞时一次降速的UE最大个数813.9.5.6 上行负荷重过载上限823.9.5.7 上行负荷一般过载上限833.9.5.8 上行过载恢复下限833.9.5.9 上行负荷控制降速方案选择开关833.9.5.10 上行负荷控制降速方案屏蔽开关843.9.5.11 上行负荷控制删除链路方案屏蔽开关843.9.5.12 上行负荷控制强制切换方案屏蔽开关843.9.5.13 上行负荷控制强制掉话方案屏蔽开关853.9.5.14 上行负荷控制降速估算方案选择开关853.9.5.15 下行负荷重过载上限863.9.5.16 下行负荷一般过载上限873.9.5.17 下行过载恢复下限873.9.5.18 下行负荷控制降速方案选择开关873.9.5.19 下行负荷控制降速方案屏蔽开关883.9.5.20 下行负荷控制删除链路方案屏蔽开关883.9.5.21 下行负荷控制强制切换方案屏蔽开关883.9.5.22 下行负荷控制强制掉话方案屏蔽开关893.9.5.23 下行负荷控制降速估算方案选择开关893.9.5.24 每执行一步后等待时间89 3.9.6负荷均衡参数903.9.6.1 负荷均衡控制开关903.9.6.2 系统内上行负荷均衡门限903.9.6.3 系统内下行负荷均衡门限913.9.6.4 系统间上行负荷均衡门限913.9.6.5 系统间下行负荷均衡门限913.9.6.6 初始接入负荷均衡开关923.9.6.7 呼叫保持过程负荷均衡开关923.9.6.8 初始接入均衡导频信号Ec/N0差值动态范围933.9.6.9 初始接入均衡导频信号差值RSCP动态范围933.9.6.10 同频小区许可负荷差上行门限943.9.6.11 同频小区许可负荷差下行门限943.9.6.12 异频小区许可负荷差上行门限943.9.6.13 异频小区许可负荷差下行门限95 3.9.7DRBC参数953.9.7.1 动态无线承载控制算法开关953.9.7.2 业务流量测量的测量量953.9.7.3 4A事件进行业务量测量时的判决绝对门限963.9.7.4 4A事件中监测到事件发生的时刻到事件上报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963.9.7.5 4A事件触发后禁止同一事件再次触发的的屏蔽时间963.9.7.6 4B事件进行业务量测量时的判决绝对门限973.9.7.7 4B事件中监测到事件发生的时刻到事件上报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973.9.7.8 4B事件触发后禁止同一事件再次触发的的屏蔽时间983.9.7.9 RLC缓冲区负载为0的4B事件触发次数门限,用于FACH->PCH迁移的判决983.9.7.10 RLC缓冲区负载为0的4B事件触发次数门限,用于DCH->PCH迁移的判决983.9.7.11 FACH下的UE 4A事件触发次数门限,用于FACH->DCH迁移的判决993.9.7.12 FACH下的用户面4A事件触发次数门限,用于FACH->DCH迁移的判决993.9.7.13 UE业务量测量上报方式993.9.7.14 基于TCP的降速触发门限1003.9.7.15 基于TCP的升速触发门限100 3.9.8切换测量参数1013.9.8.1 频内测量1013.9.8.1.1 同频测量滤波因子1013.9.8.1.2 频内测量小区的路损报告指示1013.9.8.1.3 频内测量小区的CPICH RSCP报告指示1023.9.8.1.4 频内测量小区的CPICH Ec/No报告指示1023.9.8.1.5 事件判决门限规则1033.9.8.1.6 频内测量最大事件数目1033.9.8.1.7 同频切换事件触发门限1043.9.8.1.8 同频切换事件权重1063.9.8.1.9 同频切换事件迟滞1063.9.8.1.10 1A事件报告去激活门限1073.9.8.1.11 1E/1F事件使用载频门限1073.9.8.1.12 1C事件替换激活门限1083.9.8.1.13 同频切换事件触发时间1083.9.8.2 频间测量1083.9.8.2.1 UTRA Carrier RSSI是否上报1083.9.8.2.2 载频质量评估值是否上报1093.9.8.2.3 频间测量SFN-SFN观测时间差报告指示1093.9.8.2.4 频间测量的测量量1103.9.8.2.5 频间测量滤波因子1103.9.8.2.6 频间测量最大事件数目1113.9.8.2.7 2b/2d/2f事件中使用载频进行质量判决的绝对门限1113.9.8.2.8 2a/2b/2d/2f事件使用载频进行质量判决时的权重1123.9.8.2.9 进行判决时迟滞范围1133.9.8.2.10 监测到事件发生的时刻到事件上报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1133.9.8.2.11 2a/2b/2c/2e事件中非工作载频进行质量判决的绝对门限 1143.9.8.2.12 2a/2b/2c/2e事件非工作载频进行质量判决时的权重115 3.9.8.3 系统间测量1153.9.8.3.1 系统间测量UTRAN系统滤波因子1153.9.8.3.2 系统间测量GSM系统的滤波因子1163.9.8.3.3 系统间测量时UTRAN系统进行质量评估的测量量1163.9.8.3.4 系统间测量GSM系统BSIC确认指示1173.9.8.3.5 GSM小区的RSSI上报指示1173.9.8.3.6 系统间测量报告规则1173.9.8.3.7 系统间测量最大事件数目1183.9.8.3.8 3a事件中UTRAN系统进行质量判决的绝对门限1183.9.8.3.9 3a事件中UTRAN系统进行质量判决时的权重1193.9.8.3.10 3a/3b/3c事件中其它系统进行质量判决的绝对门限1203.9.8.3.11 系统间测量判决时迟滞范围1213.9.8.3.12 监测到事件发生的时刻到事件上报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121WCDMA无线参数优化指导书(基础篇)1编写目的编写本文档的主要目的是用于WCDMA无线网络参数的优化指导。
中国联通OSS-GSMWCDMA网络优化及业务分析系统部省接口技术规范 第二部分:与GSM无线接入网相关的信息模型V1
前
随着国内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和竞争局势的日益加剧,客户对于网络的服务质量日益敏感,如何提高移动通信网络运维的质量从而提高针对最终用户的服务质量是目前在网络运行维护中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运营商如何通过合理的网络规划、网络优化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用尽可能少的投资来提高整个网络覆盖水平及通信质量日益成为网络运维管理工作关注的焦点。
所属OMC标识
所属OMC标识
BSC
字符串
无
VENDOR_ID
厂商标识
厂商标识,取值参见附录A.6中厂商编码
BSC
短整型
无
VERSION_ID
版本标识
版本标识,取值参见附录A.6中版本编码
BSC
短整型
无
R_CAPACITY
配置无线容量
配置的无线容量
BSC
实型
爱尔兰
BTS_NUM
基站配置数量
基站配置数量
CELL
字符串
无
cityId
城市
取值参见附录A.2本地网/城市的数字编码
CELL
字符串
无
cellId
Cell标识
性能统计小区的标识
CELL
字符串
无
beginTime
统计开始时间
性能指标统计开始时间,小时粒度,具体格式见A.5
CELL
时间型
无
112.2
指标英文名
指标名称
解释及触发点
对象类型
数据类型
单位
天线型号
Cell
字符串
无
REPEATER_NUM
带室外直放站数量
带室外直放站数量
Cell
整型
个
TRX_MAX_PWR
10.01_WCDMA KPI优化_4课时_v1
接入分析
RRC场景分析 RRC 建立的原因主要有注册、异系统小区重选、主叫、被叫等几类 RRC 建立原因值,可以将这几类场景下RRC 建立的次数进行比较,确认 信令资源在哪种类型中消耗比重较大,进一步确认优化的目标。 RRC 可大致分为业务相关和非业务相关,假设业务相关的RRC 建立 >50%,那么可以认为RRC 建立原因比较合理,否则需要优化;优化的 手段可以从减少重选次数、增强覆盖等方面考虑。 针对RRC 建立成功率指标,分场景的RRC 接入指标分析对此也有帮 助。例如:
•M1000C179 AVAILABILITY WCELL BLOCKED BY USER 统计的是人为锁闭的小区数目
需要指出的是,对应计数器的采样时间为 5 秒,即在采样点时,确 认小区工作状态,计数器更新一次。 本指标可以看网络级统计,监控网络的运营状态, 目标值应>99.5%。 本指标也可以通过小区级统计,监控基站的工作状态,用来排查具体 小区问题故障。
针对该 KPI(假设为R),通用判断条件与判断结果如下:
条件 1:整个RNC 的指标满足 99% < R,判断为 Good。 条件 2:整个RNC 的指标满足 95% < R < 99%,判断为 Normal。 条件 3:整个RNC 的指标满足 R < 95%,判断为Bad。 满足条件 3 时,可以认为指标异常,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解决问题。
可用率分析
可用率分析 如果需要将工程中的人为因素排除掉,可以使用以下“小区可用率” 公式:
RNC_727a: Cell Availability, excluding blocked by user state = 100* sum([AVAIL_WCELL_IN_WO_STATE]) / sum([AVAIL_WCELL_EXISTS_IN_RNW_DB] [AVAIL_WCELL_BLOCKED_BY_USER]) 其中:
W-KPI监控和优化指导书
WCDMA KPI监控和优化指导书(仅供内部使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修订记录目录1 概述 (17)2 数据采集 (19)2.1 概述 (19)2.2 RNC实时状态监控 (19)2.3 RNC消息跟踪功能 (20)2.4 RNC连接性能监测 (21)2.5 RNC小区性能监测 (21)2.6 RNC链路性能监测 (22)2.7 RNC跟踪消息路径 (22)2.8 RNC MML脚本 (24)2.9 RNC CHR日志 (24)2.10 RNC话统文件 (25)2.11 章节小结 (25)3 邻区问题分析 (26)3.1 概述 (26)3.2 邻区设置原则 (26)3.3 邻区优化流程 (27)3.4 初始邻区配置 (27)3.5 邻区错配问题分析 (28)3.6 邻区多配问题分析 (28)3.7 邻区漏配问题分析 (29)3.8 邻区优先级的优化 (31)3.9 单向邻区检查 (31)3.10 异频邻区优化 (32)3.11 异系统邻区优化 (32)3.12 章节小结 (32)4 接入问题分析 (33)4.1 概述 (33)4.2 接入失败的定义 (33)4.2.1 Assistant软件中接入失败定义 (33)4.2.2 Actix软件接入失败定义 (34)4.2.3 TEMS软件中接入失败定义 (35)4.3 接入失败分析流程 (35)4.4 寻呼问题分析 (37)4.4.2 RNC没有下发Paging消息 (37)4.4.3 寻呼信道或寻呼指示信道的功率偏低 (38)4.4.4 UE发生小区重选 (38)4.5 RRC连接建立问题分析 (38)4.5.1 UE发出RRC Connection Request消息RNC没有收到 (39)4.5.2 RNC收到RRC建立请求消息后下发了RRC Connection Reject消息 (40)4.5.3 RNC下发的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UE没有收到 (40)4.5.4 UE收到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没有发出RRC Setup Complete消息 (41)4.5.5 UE发出RRC Setup Complete消息RNC没有收到 (41)4.6 鉴权问题分析 (41)4.6.1 MAC Failure (41)4.6.2 Sync Failure (42)4.7 安全模式问题分析 (43)4.8 PDP激活失败问题分析 (44)4.8.1 UE侧APN设置问题 (44)4.8.2 UE侧速率设置问题 (44)4.8.3 核心网问题 (46)4.9 RAB或RB建立问题分析 (46)4.9.1 参数配置错误导致RNC直接拒绝RAB的建立请求 (46)4.9.2 准入拒绝 (47)4.9.3 UE回RB建立失败造成的RAB建立失败 (48)4.9.4 空中接口RB建立失败造成的RAB建立失败 (49)4.10 双载频组网接入问题分析 (49)4.10.1 RRC连接阶段的直接重试和重定向 (49)4.10.2 RAB直接重试 (50)4.10.3 双载频场景下的小区接入策略 (51)4.11 MBMS业务接入问题分析 (52)4.11.1 MBMS广播模式流程 (52)4.11.2 UE无法收看节目原因分析 (53)4.12 接入时延问题处理 (54)4.12.1 非连续循环周期长度系数DRX的设置 (54)4.12.2 是否关闭鉴权加密流程 (54)4.12.3 执行早指配或晚指配 (55)4.12.4 RRC连接是建立在FACH上还是直接建立在DCH上 (55)4.12.5 直接重试和重定向算法对接入时延的影响 (55)4.13 常见接入案例 (56)4.13.1 由于某款手机加密不符合协议导致掉话的问题 (56)4.13.2 B国V项目核心网不支持CHAP认证导致无法拨号上网 (56)4.13.3 资源不足导致RAB建立失败 (56)4.13.4 FACH信道功率设置不合适 (56)4.13.5 NodeB异常导致接入问题 (56)4.13.6 UE进行位置更新导致寻呼失败 (56)4.13.7 安全模式拒绝问题 (56)4.13.8 超过小区HSDPA总比特速率导致的准入失败 (57)4.13.9 码资源不足导致HSDPA用户RRC连接拒绝 (57)4.13.10 手机异常导致接入问题 (57)4.13.11 小区重选导致RRC Connection Request重发 (57)4.13.12 DSP定时器启动失败引起RRC拒绝率很高 (57)4.13.13 某UE异常引起该小区RRC建立成功率指标异常 (57)4.13.14 某局搬迁后RAB指配降低问题分析 (57)4.14 章节小结 (58)5 切换问题分析 (59)5.1 概述 (59)5.2 软切换问题分析 (59)5.2.2 输入分析数据 (60)5.2.3 获取问题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60)5.2.4 是否邻区漏配 (61)5.2.5 是否导频污染 (61)5.2.6 是否软切换算法参数设置问题 (62)5.2.7 是否设备类异常问题 (62)5.2.8 重新路测 (62)5.2.9 调整实施 (63)5.3 硬切换问题分析 (63)5.4 系统间切换问题分析 (65)5.5 HSPA切换类问题分析 (66)5.6 MBMS切换类问题分析 (67)5.7 常见切换案例 (67)5.7.1邻区漏配 (67)5.7.2拐角效应 (68)5.7.3针尖效应 (68)5.7.4主导小区变化过快 (68)5.7.5 WCDMA到GSM切换失败 (68)5.7.6异系统乒乓重选 (68)5.7.7 H业务跨IUR软切换后小区公共信道不停删建 (68)5.8 章节小结 (68)6 掉话问题分析 (69)6.1 概述 (69)6.2 掉话的定义 (69)6.3 掉话分析流程 (70)6.4 覆盖差问题分析 (71)6.5 干扰问题分析 (72)6.6 异常掉话问题分析 (72)6.7 MBMS掉话问题分析 (72)6.8 常见掉话案例 (73)6.8.1 覆盖差 (73)6.8.2 上行干扰导致的掉话 (73)6.8.3 NodeB上行同步异常导致的掉话 (73)6.8.4 地铁口索爱手机无法从3G切换到2G (74)6.8.5 利用CHR定位CDR中RNC INNER FAILURE (74)6.9 章节小结 (74)7 传输问题分析 (75)7.1 概述 (75)7.2 传输协议栈 (75)7.3 传输网络层的传输配置规则 (77)7.4传输带宽的查询 (78)7.4.1 Iu CS信令面配置带宽 (78)7.4.2 IU CS用户面配置带宽 (79)7.4.3 IU PS信令面配置带宽 (79)7.4.4 IU PS用户面配置带宽 (79)7.4.5 NCP与CCP配置带宽 (80)7.4.6 IuB传输用户面的配置带宽 (80)7.5传输问题对KPI的影响 (82)7.5.1 传输问题对CS业务质量的影响 (82)7.5.2 传输问题对用户速率的影响 (82)7.5.3 传输问题对PING时延的影响 (82)7.6传输问题分析 (83)7.6.1 传输告警 (83)7.6.2 利用CHR分析传输问题 (84)7.6.3 信令面传输问题分析 (84)7.6.4 用户面传输问题分析 (85)7.7 IPRAN概述 (86)7.8 IPRAN涉及的常用协议 (88)7.8.1 ARP/RARP协议 (88)7.8.2 IP协议 (89)7.8.3 ICMP协议 (89)7.8.4 NA T协议 (89)7.8.5 PPP协议 (90)7.8.6 TCP协议 (91)7.8.7 UDP协议 (91)7.8.8 SCTP协议 (91)7.8.9 M3UA协议 (92)7.9 IPRAN常见组网 (92)7.9.1 二层组网方式 (92)7.9.2 三层组网方式 (95)7.9.3 分路传输组网方式 (97)7.9.4 ATM/IP双栈传输组网方式 (98)7.10 IPRAN重要配置 (98)7.10.1 RAN侧 (98)7.10.2 NodeB侧 (99)7.10.3 IP地址配置的约束 (99)7.11 常见传输案例 (100)7.11.1 NCP带宽太小导致呼叫成功率低 (100)7.11.2 AAL2PATH类型不一致导致R99小区建立失败 (100)7.11.3 IUB用户面带宽太小导致大量接入失败 (100)7.11.4 IPRAN站点H速率低问题的定位 (100)7.11.5 传输不稳定导致的接入成功率下降 (100)7.11.6 某站点因传输原因导致RRC拥塞 (101)7.11.7 传输配置问题导致IP站点的RRC连接成功率低 (101)7.11.8 VLAN设置的不正确导致IPRAN站点的HSDPA业务速率低 (101)7.11.9 M3UA常见问题2例 (101)7.12 章节小结 (101)8 性能分析 (102)8.1 概述 (102)8.2 性能分析的基本技能 (102)8.2.1 信令流程和基本原理 (102)8.2.2 产品实现的话统PI (103)8.2.3 Nastar工具各项功能 (103)8.3 性能分析工作的准备 (104)8.3.1 了解网络现状 (104)8.3.2 分析数据的准备 (104)8.3.3性能分析方法 (105)8.4 告警数据的分析方法 (106)8.5 常见PI指标快速分析 (106)8.5.1 常见PI快速分析 (106)8.5.2 常见PI指标与对应的分析思路 (107)8.6 性能分析流程 (107)8.6.1 网络KPI总体分析 (107)8.6.2 RNC设备问题分析 (108)8.6.3 TOPN小区KPI分析 (108)8.6.4 小区相关设备问题分析 (108)8.6.5 小区负载问题分析 (109)8.6.6 小区干扰问题分析 (109)8.6.7 小区覆盖问题分析 (109)8.6.8 参数问题分析 (110)8.6.9 CHR流程和终端性能问题分析 (110)8.7 章节小结 (110)9 性能监控 (111)9.1 概述 (111)9.2 Accessibility Analysis (112)9.2.1 RRC Analysis (112)9.2.2 RRC FAIL常见原因 (113)9.2.3 RAB Analysis (114)9.2.4 RAB FAIL常见原因 (115)9.3 Mobility Analysis (117)9.3.1 Soft Handover Analysis (117)9.3.2 Hard Handover Analysis (118)9.3.3 Inter-RAT Handover Analysis (118)9.3.4 HO FAIL常见原因 (119)9.4 Reliability Analysis (120)9.4.1 Call Drop Rate Analysis (120)9.4.2 AMR Call Drop Rate TOPN Analysis (121)9.4.3 VP Call Drop Rate TOPN Analysis (121)9.4.4 R99 PS Call Drop Rate TOPN Analysis (121)9.4.5 HSDPA Call Drop Rate TOPN Analysis (122)9.4.6 CDR 常见原因 (122)9.5 Paging Success Rate Analysis (123)9.6 Mean SPU Load Analysis (123)9.7 NodeB Credit Utility Radio Analysis (124)9.8 R99 Code Utility Radio Analysis (124)9.9 Mean TCP Analysis (125)9.10 RTWP Analysis (125)9.11 FACH and RACH Utility Radio Analysis (125)9.12 章节小结 (126)10 总结 (127)11 参考资料 (128)图目录图3-1 Intra-frequency Unnecessary Neighbour Analysis (29)图3-2 Intra-Frequency Missing Neighbour Analysis (29)图3-3 Missing Neighbour Analysis Table (30)图3-4 Draw Neighbor Cells on Map (30)图3-5 One-way Neighbor Check (31)图4-1接入失败问题分析流程 (36)图4-2寻呼问题主叫UE信令流程 (37)图4-3 RRC连接建立问题分析流程 (39)图4-4鉴权失败原因MAC Failure (42)图4-5鉴权失败原因Synch failure (43)图4-6安全模式控制 (43)图4-7安全模式拒绝 (43)图4-8 PDP激活请求信令详细解析 (45)图4-9 RRC direct retry and re-direction during setup of the RRC connection (50)图4-10 HSDPA用户基于业务的直接重试流程 (51)图4-11 R99用户基于准入失败后的直接重试流程 (52)图4-12 MBMS广播模式流程 (52)图5-1软切换路测数据分析流程 (60)图5-2硬切换CQT分析流程 (64)图5-3系统间切换CQT分析流程 (65)图6-1掉话路测数据分析流程 (70)图7-1 IUB接口协议栈结构 (75)图7-2 Iub接口信令链路故障定位分析图 (85)图7-3 Iub 协议 (87)图7-4 PPP帧格式 (90)图7-5 MLPPP链路实现方式 (91)图7-6基于PDH/SDH传输的IPRAN二层组网 (93)图7-7基于SDH传输的IPRAN二层组网 (93)图7-8基于MSTP传输的IPRAN二层组网 (94)图7-9基于数据网的IPRAN二层组网 (95)图7-10 RNC直连一个路由器的三层组网 (96)图7-11 RNC直连两个路由器的三层组网 (96)图7-12分路传输的IPRAN组网-IUB口 (97)图7-13 ATM/IP双栈传输的IPRAN组网-IUB口 (98)表目录表2-1 RNC常用呼叫跟踪列表 (20)表7-1链路业务类型 (77)表7-2链路相关参数 (77)表7-3常见的传输告警 (83)表9-1 RRC FAIL 常见原因 (113)表9-2 CS RAB FAIL 常见原因 (115)表9-3 PS RAB FAIL 常见原因 (116)表9-4 HO FAIL 常见原因 (119)表9-5 CS CDR常见原因 (122)表9-6 PS CDR常见原因 (122)WCDMA KPI监控和优化指导书关键词:WCDMA,接入、切换、掉话、性能分析,KPI,网络优化摘要:本文对WCDMA网络优化中,如何定位和解决接入、切换、掉话以及网络性能分析等问题进行说明,给出相关分析流程和解决方法等。
G W 数字双网合一新型网络覆盖 系统V1.0(中国联通)
数字双网合一系统-系统特点
数字多网合一覆盖系统系统特点
双网拓扑任一级可只单网覆盖 在一拖多覆盖的任一级可根据特殊需要选择单网覆盖
系统底噪对系统干扰小
由于DAC输出底噪比模拟光模块底噪底20dB以上,加上无需进 行光路损耗补偿。同等应用条件下,工程上下行底噪输出比模拟 光纤直放站小(PL+20)dB。(PL为光路损耗补偿) 上行底噪比模块光纤直放站小10dB以上。进行一拖多时,对 系统容量影响小。对GSM系统还可以进行时隙静噪
数字双网合一新型网 络覆盖方案
国通合源科技
背景概况
系统介绍
系统构成
系统特点 应用案例
背景之:GSM+WCDMA建网考虑
目前新联通有两张运营网:GSM网和WCDMA网 发放3G执照后,目前运营商面临几个问题: 吸引更多用户群体 由于GSM和WCDMA在无线接入侧采用的技术标准 不同,WCDMA的无线接入部分必须重新部署才能 支持3G业务 实现2G向3G平稳过渡,在短时间内推进新旧网 的网络建设
数字双网合一系统方案介绍
多网合一覆盖系统解决方案
越来越多的无线通信系统导致多次施工,对楼宇弱井布局 、空间预留要求越来越高,众多天线点难以做到室内美观 、整洁、统一。多网合一是室内覆盖的必然趋势。 目前,中国在一些国家大型项目(国家大剧院,奥运 场馆)和实体集团项目(地铁)中已经开始实现。 多网合一室内分布系统具有比较明显的优点 包括统筹考虑各系统间的互相影响,提出最佳方案; 结构相对清晰,易于维护;减少了多次工程带来的不便和 风险;减少多运营商网络的重复建设投资;简洁美观,更 易与建筑设计相协调。
背景之:GSM+WCDMA建网考虑-对策
拥有更多用户群体 1、针对低端用户,通过GSM网络的持续优化建设快 速的做到全国无缝隙的覆盖,提高话音及低速率 业务的通信质量。 2、针对高端用户,快速建立、扩大WCDMA网络覆盖 范围,让更多人可加入体验并为优良的网络服务 质量而吸引成为忠实用户。
WCDMADC测试及优化指导书
DC测试及优化指导书1DC技术原理简介DualCell-HSPA+技术是3GPP R8版本以后支持的一项HSPA增强技术,它通过在下行捆绑两块载波进行HSDPA/HSDPA+数据传送,从而取得更高的下行速度。
通过DC-HSPA+技术,R8 UE能够取得2倍于R7 UE的吞吐速度,其理论吞吐速度达到43.2Mbps,最高实际应用层吞吐速度也能够达到39Mbps以上。
同时,小区边缘速度也能够翻倍,从而提升边缘用户的感受。
上海贝尔UA07版本以后支持DC-HSPA+技术。
DC-HSPA+的速度增益是通过同时调度一个扇区的两块载波的小区来实现的,要求这两个小区具有相同的UMTS 频段、相邻的载波频点和相同的天线输入节点。
其中一个载波用作主载波,另一个载波用作副载波。
主载波用于传送业务和HSPA呼唤中的(上下行)公共信道;而副载波仅用于传送HS-PDSCH和HS-SCCH,关于UE来讲,它相当于一条附加的数据通道。
在NodeB中,下行的MAC-d数据被分派到主、副载波的两个HSDPA调度器中进行下发,两个调度器相互独立;在UE中,相应HARQ实体在收到数据以后在MAC-d层进行数据的排序和归并。
由于DC-HSPA+同时调度了两块载波,因此它的一个额外的优势确实是能够在TTI的级别上提供载波间的动态负载均衡,以克服突发数据业务需求和有限的空口资源之间的矛盾,从而提升网络的容量。
要实现DC-HSPA+需要系统有以下改动(相关于R7版本):-新的终端类型3GPP R8引入了4种不同的HSDPA终端类型Cat21和Cat22(支持16QAM和DC)Cat23和Cat24(支持64QAM和DC)要达到DC-HSPA+的极限速度,必需利用Cat24终端。
-(HS-DPCCH上)新的ACK/NACK和CQI映射机制由于只有主载波的上行才有HS-DPCCH信道,两块载波的ACK/NACK和CQI信息将被归并映射到一块载波(主载波)上进行传送。
WCDMA_江西省_吉安市_华为项目_参数优化操作指南(精)
WCDMA参数优化操作指导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目录1 概述 (5)2 准备 (5)3 工作范围描述 (5)3.1 工作启动点 (5)3.2 工作范围 (5)3.3 WBS及责任矩阵 (6)4 参数优化专项工作 (7)4.1 概述 (7)4.2 参数核查流程 (8)4.2.2 参数核查概述 (8)4.2.3 工程参数核查 (9)4.2.4 基线参数核查 (12)4.2.5 参数修改原则 (15)4.3 参数优化流程 (15)4.3.1 路测KPI指标优化 (16)4.3.2 话统KPI指标优化 (21)4.3.3 优化方案验证及总结 (29)5 参数修改操作规范 (30)图目录图1 参数优化工作分类 (7)图2 参数核查流程图 (8)图3 RNC脚本获取示意图 (9)图4 RNC脚本下载示意图 (9)图5 获取小区参数示意图 (10)图6 Neighbor RNC Cell Configuration Check功能示意图 (11)图7 获取GSM外部邻区示意图 (12)图8 Nastar WCDMA基线对比功能示意图 (13)图9 Nastar WCDMA基线对比操作示意图 (14)图10 小区常用参数提取操作示意图 (15)图11 KPI优化流程图 (16)图1 拐角效应-信号变化情况 (18)图2 针尖效应-信号变化情况 (19)图1 RNC维护台上查询到的小区底噪配置参数 (26)图2 RNC维护台上观察空载小区RTWP (26)表目录表1 参数优化WBS及责任矩阵 (6)1 概述针对全网重要无线参数,进行参数分类和核查,结合性能数据分析,定位网络问题,提出完整的参数优化方案,达到整体改善网络质量的目的。
2 准备1、基础信息准备工程参数表、最新MML脚本2、工具资源准备LMT,申请Nastar、Probe路测数据采集、Assistant后台数据分析、Insightsharp等软件以及相应licence,注意以技术支持中心推荐的版本3、数据准备KPI统计数据DT&CQT测试数据投诉信息3 工作范围描述3.1 工作启动点专项优化,以省为单位整体安排为准。
1.WCDMA网络端到端业务性能优化方案
WCDMA网络端到端业务性能优化方案互联网和无线网的融合极大地影响着WCDMA系统所承载的数据业务性能,因而扩展了无线网络运维与优化的问题域,仅关注空中接口的性能将很难满足端到端业务的需求。
本文从网络层面、应用层面、数据链路层面、终端层面等角度系统介绍了有利于端到端业务性能优化的主要技术。
传统GSM网络的业务类型较为单一,WCDMA网络则能够提供更多丰富业务,不同业务对无线资源消耗的差别很大,业务服务质量(QoS)要求也不尽相同。
这种业务上的动态性给网络运维带来了新的挑战。
从网络质量评估的角度而言,GSM网络主要提供的语音业务依赖于覆盖率和接通率等指标,WCDMA网络中视频电话等数据业务则需要综合考核吞吐量、时延、时延抖动等指标,这些指标更多取决于端到端的网络质量;从网络优化的角度而言,GSM网络主要依赖于天馈工程参数和无线资源管理参数的调整,而互联网与无线网的融合使得WCDMA网络优化的范畴超出了单纯无线接入领域。
因而,为了提供良好的用户感知,WCDMA网络有必要引入端到端业务性能优化的新思路。
WCDMA网络使用了不同层次的众多协议,端到端的性能优化并非易事。
这些协议中有的是从固定通信等网络中移植而来,最初设计时并没有特别考虑无线网络的特性(如时延较大、速率变化剧烈、终端性能不一致等),因而WCDMA端到端的业务性能优化对这些协议进行适当调整。
1、应用层面优化策略1.1压缩内容应用压缩技术可以减少数据量,特别是通过瓶颈链路的数据量。
压缩技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压缩前后信息量的对比来看,可分为有损失的压缩(如JPEG、MP3或者AMR)和无损失的压缩(Huffman编码或者LZ编码);从压缩的对象来看,可分为头压缩和内容压缩,内容是待传数据的源头,更应该仔细选择压缩方式。
压缩与解压缩功能的位置也需要慎重考虑,可以将压缩和解压缩功能置放于移动设备和应用服务器中,也可以将压缩功能从应用服务器移动到无线接口前的独立立柜中。
中国联通WCDMA网络基础优化指导书
网络公司运维部网络技术研究院2015年7月中国联通WCDMA 网络基础优化指导书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目录1优化目标 (3)2优化内容 (3)2.1射频优化 (3)2.1.1整体流程 (3)2.1.2覆盖有效性评估与优化 (3)2.1.3干扰评估与优化 (3)2.2边界问题 (4)2.2.1整体流程 (4)2.2.2网元边界问题 (4)2.2.3行政区边界问题 (4)2.2.4厂家边界问题 (5)2.3接入性能优化 (5)2.3.1整体流程 (5)2.3.2RRC建立成功率 (6)2.3.3RAB建立成功率 (9)2.4保持性能优化 (12)2.4.1整体流程 (12)2.4.2掉话问题排查流程 (13)2.5资源与容量优化 (14)2.5.1整体流程 (14)2.5.2拆闲补忙 (14)2.5.3小区负荷与资源监控 (15)2.5.4NodeB负荷与资源监控 (16)2.5.5资源调配原则与方法 (16)2.6数据业务优化 (17)2.6.1整体流程 (17)2.6.2数据业务问题定位 (17)2.6.3CQI优化 (18)2.6.464QAM应用与效果评估 (20)2.6.5DC应用与效果评估 (21)2.6.6数据业务参数核查及调整 (22)2.6.7资源核查与调度优化 (25)2.6.8RF核查与配置调整 (26)2.7多网协同优化 (26)2.7.1整体流程 (26)2.7.2Fast Return效果评估与问题定位 (26)3工作要求 (27)3.1总体要求 (27)3.2时间安排 (27)4附表:网络性能指标门限 (28)1优化目标WCDMA网络是目前业务承载的主力网络,继续稳步提升3G网络质量的工作不可忽视。
本优化指导书针对3G现网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重点旨在发现和解决射频、边界问题,优化3G网络资源配置,提高多网协同能力等。
各省分公司应当提高认识,按照指导意见所列方案进行问题排查和优化方案的制定,督促相关问题的解决,将优化效果落到实处。
鼎利R&S WCDMA扫频仪测试指导书 V1.0
R&S 扫频仪测试指导书 V1.0珠海世纪鼎利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opyright © Dingli Commnunication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密级:对外公开目 录一、 二、 1. 2. 3. 三、 四、 1. R&S扫频仪使用的硬件...................................................................................................3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扫频仪硬件连接及驱动安装) ...................................................3 为扫频仪安插天线。
.......................................................................................................3 安装扫频仪驱动。
...........................................................................................................3 用数据线将扫频仪及计算机进行连接,并为扫频仪接通电源,开启扫频仪。
.......5 Pioneer连接R&S扫频仪测试步骤.................................................................................5 扫频仪的测试业务介绍...................................................................................................7 Pilot业务 ...........................................................................................................................7 1) Pilot业务介绍 ...........................................................................................................7 2) Pilot业务测试方法 ...................................................................................................7 3) Pilot业务测试界面显示 ...........................................................................................8 4) Pilot业务统计 ...........................................................................................................8 CW业务 ............................................................................................................................9 1) CW业务介绍 ............................................................................................................9 2) CW业务测试方法 ..................................................................................................10 3) CW业务测试界面显示 ..........................................................................................10 4) CW业务统计 ..........................................................................................................12 Spectrum .........................................................................................................................13 1) Spectrum业务介绍................................................................................................13 2) Spectrum业务测试方法........................................................................................13 3) Spectrum业务测试界面显示 ................................................................................14 4) Spectrum业务统计................................................................................................15 Scanner测试数据在Map窗口中的显示(以CW测试为例) ......................................162.3.4.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第 2 页, 共 17 页密级:对外公开一 、 R&S 扫 频 仪 使 用 的 硬 件扫频仪使用的硬件:扫频仪、电源线、数据线、天线。
WCDMA网络的调整与优化任务书
毕业设计任务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毕业设计课题名称
WCDMA网络的调整与优化
学生姓名
林榕
学号
0830040201
专业
网络工程
指导教师
肖琳
毕业设计课题目标与意义
WCDMA是3G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无线接入技术,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同时技术演进和快速发展的终端市场也促进了WCDMA产业的发展。从3G标准进展看,WCDMA仍处于领先地位,截止2008年6月全球用户数已经突破2.5亿。从发展区域看,WCDMA发展热点正由亚太地区向欧洲转移,欧洲用户数已超过亚太地区。作为WCDMA技术发展的代表性国家,日本和韩国在WCDMA的发展和应用上起到了先锋作用。
接纳和负载控制:在用户发起呼叫时RRM根据系统的可用资源决定系统是接纳还是拒绝用户。
进度安排
3月25号--- 4月15号:收集课题的相关资料,理解WCDMA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并写毕业设计任务书和开题报告
4月16号--- 5月1号:尝试对WCDMA网络的信号采集及问题点分析
5月2号--- 5月15号:对分析后的问题点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
因此对WCDMA网络的设计和优化是目前3G网络的热门话题,扎实的专业知识是网络优化的基本前提,因此有必要对此做一番研究和探讨,从而从根本上分析网络所存在的问题。
内容与要求
掌握WCDMA网络的基本结构及运作过程;
熟悉整个网络信号的采集及优化的基本思路;
对网络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及解决方案的设计;
具体方案的实施及优化后的效果。
2.硬切换:移动台在从一个小区进入另一个小区时,先断开与旧基站的通信,再切到新基站通信的切换方式。
码资源管理:OVSF码是CDMA系统中比较宝贵的资源,因此在分配的时候主要要考虑到两个因素:利用率和复杂度。
WCDMARF优化指导书(精)
产品版本密级 V100R001 内部公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产品名称: WCDMA RNP 共29页WCDMA RNO RF 优化指导书(仅供内部使用For internal use only拟制: URNP-SANA日期: 2004-03-05 审核: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HUAWEI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版权所有侵权必究All rights reservedWCDMA RNO RF 优化指导书内部公开掉话前 UE 没有检测到 SC018 图 11 掉话 1 (掉话点激活集和监视集. SC018 RSCP > -75 dBm 图 12 SC018 RSCP 覆盖Page 21 , Total23 Huawei ConfidentialWCDMA RNO RF 优化指导书内部公开 UE Tx power 达到最大质量恶化到100 % BLER 图 13 掉话 2 (掉话点DL SIR, Ec/Io, UE Tx power & DL BLER 7 总结本文档概要描述了RF路测数据和一些掉话的分析方法。
文中使用了一些Actix Analzyer数据示意图,并且这些数据不是很完整。
本文档将会保持更新。
Page 22 , Total23 Huawei ConfidentialWCDMA RNO RF 优化指导书参考目录 [1] WCDMA RNO 单站点验证指导书, 17/04/04 [2] WCDMA RNO Actix Analyzer 软件配置 [准备中] 内部公开 Page 23 , Total23 Huawei Confidential。
移动核心网网元参数指导手册——SGSN分册
移动核心网网元参数指导手册——S G S N分册(V1.0)(共83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目次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微缩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SGSN网元功能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网元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G/3G共接入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开关..........................................错误!未定义书签。
ARD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开关(ARD忽略或者识别)......................错误!未定义书签。
XUDT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XUDT功能开关.......................................错误!未定义书签。
XUDT长消息触发长度设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联通GSM参数规范V1.0-0304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QB/CU中国联通GSM参数规范(V1.0)20**-**-**发布20**-**-**实施编制历史目录目录 ......................................................................................................................................... I I 前言 (IV)1 概述 (1)2 BTS公共参数 (2)2.1 1.1 网络识别参数 (2)2.1.1 1.1.1 小区全球识别码 (2)2.1.2 1.1.2 基站识别码 (5)2.1.3 1.1.3允许的网络色码 (7)2.2 1.2系统控制参数 (8)2.2.1 1.2.1 周期性位置更新定时器 (8)2.2.2 1.2.2 BCCH频率表 (10)2.2.3 1.2.3 空闲信道干扰电平平均周期 (10)2.2.4 1.2.4 干扰带界限 (11)2.2.5 1.2.5 移动台最大发射功率 (12)2.2.6 1.2.6 移动台无线链路超时 (13)2.2.7 1.2.7 跳频状态 (15)2.3 1.3小区选择及重选参数 (15)2.3.1 1.3.1 C1算法 (15)2.3.2 1.3.2 C2算法 (20)3 小区参数 (28)3.1 2.1 小区控制参数 (28)3.1.1 2.1.1 最大重发次数 (28)3.1.2 2.1.2发送分布时隙数 (30)3.1.3 2.1.3 接入准许保留块数 (32)3.1.4 2.1.4 寻呼信道复帧数 (34)3.1.5 2.1.5上行不连续发射 (36)3.1.6 2.1.6下行不连续发射 (36)3.1.7 2.1.7 IMSI结合分离允许 (37)3.1.8 2.1.8 紧急呼叫允许 (38)3.1.9 2.1.9 接入等级控制 (39)3.1.10 2.1.10 小区禁止接入 (41)3.1.11 2.1.11 小区禁止限制 (41)3.2 2.2 跳频参数 (42)3.2.1 2.2.1 跳频号 (42)3.2.2 2.2.2 移动分配 (43)3.2.3 2.2.3 移动分配索引偏置 (44)4 附录 (45)4.1 各厂家参数说明 (45)4.2 各厂家参数取值范围 (73)前言本规程主要为规范中国联通GSM无线参数设置工作而制订,对中国联通GSM无线参数定义、参数格式、取值范围、设置说明及影响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及相关的规定建议。
中国联通WCDMA单站优化和簇优化指导书.docx
目录1概述 (4)2单站优化 (4)2.1单站优化的流程 (5)2.2单站优化前的准备工作 (6)2.2.1OMC工程师的准备工作 (6)2.2.2优化测试工程师的准备工作 (6)2.3测试工具 (7)2.3.1室外单站优化测试工具 (7)2.3.2室内单站优化测试工具 (8)2.4单站优化的测试内容和方法 (8)2.4.1基站基础数据库检杏 (9)2.4.2站点配置验证 (10)2.4.3基站导频覆盖测试 (10)2.4.4基站业务功能测试 (11)2.5单站优化的验证项目 (11)2.6监控和故障排查 (12)2.6.1投诉监控和处理 (12)2.6.2告警和硬件故障排查 (12)2.7单站优化的输出 (12)3基站簇优化 (13)3.1基站簇优化工作流程 (13)3.2棊站簇优化的准备工作 (15)3.2.1划分基站簇 (15)3.2.2选择可以进行优化的基站簇 (15)3.2.3配置基站簇内站点的邻区等参数 (15)3.2.4获収输入文档及电子地图 (15)325确认基站簇状态 (15)3.2.6规划测试路线 (16)3.2.7测试工具准备和检查 (16)3.3测试工具 (16)3.4测试内容和步骤 (17)3.4.1簇优化内容 (17)3.4.2簇优化测试 (20)3.5基站簇优化KPI 233.6基站簇优化的输出 (27)4附录••・.284.1附录A数据业务测试注意事项 (28)4.1.1测试终端类型 (28)4.1.2Windows TCP接收窗口设置 (29)4.1.3最大传输单元(MTU)设置 (29)4.2附录B单站优化输出报告模板 (30)4.3附录C簇输出报告模板 (30)单站优化和簇优化作为网络整体优化的基础,:其H的在丁•保证在工程建设期间各基站利基站簇符合工程规范要求,软駛件配置为规划方案一致,基站簇KPI指标和业务性能达到相应要求,尽量将有可能影响到后期全网优化的问题在前期解决,为后期更高层次的网络优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3G-WCDMA室内覆盖指导1-建设规划原则(1.0)
WCDMA室内覆盖分布系统建设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文档修订记录目录前言 (1)一、中国移动通信网络室内覆盖现状 (2)二、3G室内覆盖建设要求 (3)2.1、WCDMA系统室内覆盖建设规划 (3)2.2、WCDMA系统室内覆盖建设要点 (4)2.2.1、覆盖区域的划分 (4)2.2.2、不同业务对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的要求 (4)2.2.3、话务量分析 (5)2.2.4、切换 (7)2.2.5、频率规划 (7)2.2.6、天线的布放及功率输出要求 (8)2.2.7、室内覆盖设计标准 (9)2.3、WCDMA系统室内覆盖设计思路 (10)2.3.1、解决方案 (10)2.3.2、有源设备的选用 (11)2.3.3、无源器件的选用 (11)2.3.4、天线的布放 (11)2.3.5、功率的分配 (11)三、3G室内覆盖建设原则 (12)3.1、当前室内分布系统是否满足3G建设需求 (12)3.1.1、原系统基本不能满足3G需求 (12)3.1.2、原系统通过改造能够满足3G需求 (12)3.1.3、原系统可以满足3G需求 (13)3.1.4、还未做室内覆盖 (13)3.2、对现有室内分布系统的改造 (13)3.2.1、有源器件的改造 (13)3.2.2、无源器件的改造 (14)3.2.3、天线布局的改造 (15)3.3、分布系统的共用 (18)3.3.1、多系统共用室内分布式系统干扰分析 (18)3.3.2、分布系统的共用方式 (21)3.3.3、天线的共用 (23)3.4、直放站的使用原则 (24)四、3G室内覆盖规划流程 (25)五、室内分布工程的评估 (27)前言目前,第三代陆地蜂窝移动通信(3G)逐步趋于理性发展,WCDMA实验网或商用网在多个国家已经建成或正在积极准备。
我国几大通信运营商对3G技术发展和市场给予极大的关注,中国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已经进入现场试验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接入性能分析1.1 无线接通率:无线接通率=RRC建立成功率*RAB建立成功率公式如下:(SUM(SUCC_RRC_SETUP_CONV+SUCC_RRC_SETUP_STREA+SUCC_RRC_SETUP_INT ERA+SUCC_RRC_SETUP_BACKG)*SUM(rab_acc_comp_cs_voice+rab_acc_comp_cs_conv+r ab_acc_comp_cs_strea+rab_acc_comp_ps_conv+rab_acc_comp_ps_strea+rab_acc_comp_ps_inte r+rab_acc_comp_ps_backg))/SUM(moc_conv_call_atts+mtc_conv_call_atts-RRC_ATT_REP_MO_CONV-RRC_ATT_REP_ MT_CONV-RRC_ACC_REL_MO_CONV-RRC_ACC_REL_MT_CONV+MOC_STREA_CAL L_ATTS+MOC_INTER_CALL_ATTS+MOC_BACKG_CALL_ATTS+MTC_STREA_CALL_A TTS+MTC_INTER_CALL_ATTS+MTC_BACKG_CALL_ATTS-RRC_ATT_REP_MO_STREA MING-RRC_ATT_REP_MO_INTERACTIVE-RRC_ATT_REP_MO_BACKGROUND-RRC_A TT_REP_MT_STREAMING-RRC_ATT_REP_INTERACTIVE-RRC_ATT_REP_MT_BACKG ROUND-RRC_ACC_REL_MO_STREAMING-RRC_ACC_REL_MO_INTERACTIVE-RRC_A CC_REL_MO_BACKGROUND-RRC_ACC_REL_MT_STREAMING-RRC_ACC_REL_INTE RACTIVE-RRC_ACC_REL_MT_BACKGROUND))*(SUM(rab_stp_att_cs_voice+rab_stp_att_ cs_conv+rab_stp_att_cs_strea+rab_stp_att_ps_conv+RAB_STP_ATT_PS_STREA+rab_stp_att_p s_inter+RAB_STP_ATT_PS_BACKG)每个子项说明:RRC类:SUCC_RRC_SETUP_CONV:会话类的RRC建立成功次数(包含主叫和被叫);SUCC_RRC_SETUP_STREA:流业务的RRC建立成功次数(包含主叫和被叫);SUCC_RRC_SETUP_INTERA :交互类业务RRC建立成功次数(包含主叫和被叫);SUCC_RRC_SETUP_BACKG :背景类RRC建立成功次数(包含主叫和被叫);moc_conv_call_atts:会话类的RRC建立尝试次数(主叫);mtc_conv_call_atts:会话类的RRC建立尝试次数(被叫);RRC_ATT_REP_MO_CONV:会话类的RRC建立尝试重发次数(主叫);RRC_ATT_REP_MT_CONV:会话类的RRC建立尝试重发次数(被叫);moc_conv_call_atts:会话类的RRC建立尝试次数(主叫);mtc_conv_call_atts:会话类的RRC建立尝试次数(被叫);RRC_ATT_REP_MO_CONV:会话类的RRC建立尝试重发次数(主叫);RRC_ATT_REP_MT_CONV:会话类的RRC建立尝试重发次数(被叫);RRC_ACC_REL_MO_CONV:会话类的RRC建立期间由于小区重选导致的RRC释放次数(主叫);RRC_ACC_REL_MT_CONV:会话类的RRC建立期间由于小区重选导致的RRC释放次数(被叫);moc_STREA_call_atts:流业务的RRC建立尝试次数(主叫);mtc_STREA_call_atts:流业务的RRC建立尝试次数(被叫);RRC_ATT_REP_MO_STREA:流业务的RRC建立尝试重发次数(主叫);RRC_ATT_REP_MT_STREA:流业务的RRC建立尝试重发次数(被叫);RRC_ACC_REL_MO_STREA:流业务在RRC建立期间由于小区重选导致的RRC释放次数(主叫);RRC_ACC_REL_MT_STREA:流业务在RRC建立期间由于小区重选导致的RRC释放次数(被叫);moc_INTERA_call_atts:交互类的RRC建立尝试次数(主叫);mtc_INTERA_call_atts:交互类的RRC建立尝试次数(被叫);RRC_ATT_REP_MO_INTERA:交互类的RRC建立尝试重发次数(主叫);RRC_ATT_REP_MT_INTERA:交互类的RRC建立尝试重发次数(被叫);RRC_ACC_REL_MO_INTERA:交互类在RRC建立期间由于小区重选导致的RRC释放次数(主叫);RRC_ACC_REL_MT_INTERA:交互类在RRC建立期间由于小区重选导致的RRC释放次数(被叫);moc_BACKG_call_atts:背景类的RRC建立尝试次数(主叫);mtc_BACKG_call_atts:背景类的RRC建立尝试次数(被叫);RRC_ATT_REP_MO_BACKG:背景类的RRC建立尝试重发次数(主叫);RRC_ATT_REP_MT_BACKG:背景类的RRC建立尝试重发次数(被叫);RRC_ACC_REL_MO_BACKG:背景类在RRC建立期间由于小区重选导致的RRC释放次数(主叫);RRC_ACC_REL_MT_BACKG:背景类在RRC建立期间由于小区重选导致的RRC释放次数(被叫);RAB类:rab_acc_comp_cs_voice:CS语音RAB建立成功数;rab_acc_comp_cs_conv:CS DATA的会话类的RAB建立成功数;rab_acc_comp_cs_strea:CS DATA的流业务的RAB建立成功数;rab_acc_comp_ps_conv:PS的会话类的RAB建立成功数;rab_acc_comp_ps_strea:PS的流业务的RAB建立成功数;rab_acc_comp_ps_inter:PS的交互类的RAB建立成功数;rab_acc_comp_ps_backg:PS的背景类的RAB建立成功数;rab_stp_att_cs_voice:CS语音RAB尝试次数;rab_stp_att_cs_conv:CS DATA的会话类的RAB尝试次数;rab_stp_att_cs_strea:CS DATA的流业务的RAB尝试次数;rab_stp_att_ps_conv:PS的会话类的RAB尝试次数;rab_stp_att_ps_strea:PS的流业务的RAB尝试次数;rab_stp_att_ps_inter:PS的交互类的RAB尝试次数;rab_stp_att_ps_backg:PS的背景类的RAB尝试次数;RRC建立流程首先是UE发送“RRC connection request”消息给RNC,RNC要与NodeB建立RL setup,完成后,RNC下发“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UE收到并回复“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RNC确认后就完成RRC建立流程。
RRC建立分为setup phase和access phase,在setup phase中,主要是RNC、Node B、传输等资源的分配,在access phase,则是等待UE的应答,因此,如果存在失败的话,setup phase 主要是网络侧的失败,access phase则是无线侧的问题。
Setup phase主要的失败有以下原因:1. RRC_CONN_STP_FAIL_AC:由于准入控制导致的RRC建立失败,需要检查无线资源容量,如上行干扰、下行功率、码资源占用等情况。
2. RRC_CONN_STP_FAIL_BTS:在Radio Link建立的时候由于BTS的原因引起的RRC建立失败,需要检查BTS的配置,硬件资源,CE配置和CE使用情况等。
如果是资源问题引起,可以扩容基站容量或者减少该小区话务。
3. RRC_CONN_STP_FAIL_TRANS:由于传输引起的RRC建立失败,需要检查传输的配置,硬件资源,检查COCO配置等情况。
4. RRC_CONN_STP_FAIL_RNC:由于RNC的原因引起的RRC建立失败,需要检查RNC 是否有故障,或者是否是由于inter-RNC边界引起的incoming SRNC relocation失败,进一步的分析的话可以跟踪ICSU log。
5. RRC_CONN_STP_FAIL_RNTI_ALLO:分配RNTI的时候,由于RRMU过载导致分配不成功,从而导致RRC建立失败。
6. RRC_CONN_STP_FAIL_IUB_AAL2:由于拥塞或者AAL2资源不足引起的Iub接口资源不足导致RRC建立失败。
7. RRC_CONN_STP_FAIL_ICSU_OVERL:由于ICSU过载引起的RRC建立失败。
Access phase主要的失败有以下原因:8. RRC_CONN_ACC_FAIL_RADIO:由于无线原因引起的access phase阶段造成的RRC建立失败,如果是上行覆盖,那么就解决上行干扰;如果是下行覆盖原因,如果UE没有接收到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调整SCCPCH功率;如果是手机同步问题,调整CPICHToRefRABOffset和Qqualmin/Qrxlevmin。
9. RRC_CONN_ACC_FAIL_MS:由于UE的原因引起的access phase阶段造成的RRC建立失败,可以调整CPICH,平衡上下行信号,主要是由于上下行不平衡原因造成的。
SETUP Phase Failure主要是传输、资源拥塞引起的,需要结合告警文件、硬件配置等进一步定位,有针对性的解决资源拥塞问题,比如传输资源扩容、CE扩容、开通双载波、调整参数等。
ACCESS Phase Failure主要是覆盖不好,上下行不平衡,空口无响应引起,需要通过无线优化解决。
RAB建立流程由CN发送“RAB Assignment Request”消息给RNC,RNC要与UE建立RB setup完成后,RNC发送“RAB Assignment Response”消息给CN,CN确认后就完成RAB 建立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