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制度(新目录)
[风险分级防控管理制度(最新版)]
[风险分级防控管理制度(最新版)]生产安全风险防控(以下简称风险防控)是指在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者控制生产安全风险的过程。
第三条风险防控实行分级三级管控,即公司、班组、岗位等三个层级的风险防控重点,落实各级生产安全风险防控责任,建立健全生产安全风险防控机制。
第四条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工作遵循以下原则:(一)分层管理、分级防控。
将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的责任划分到各个管理层级,每一层级对照专业领域、业务流程,评估并确定生产安全风险防控重点,落实防控责任。
(二)将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的职责落实到管理人员、生产组织、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安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等职能部门和属地管理岗位,实现管工作必须管风险。
(三)过程控制、逐级落实。
从设计、施工、投产、运行等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环节进行生产安全风险防控,逐级落实生产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驻外单位可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细则。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六条总经理是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工作1/ 6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公司的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组织梳理各管理层级、职能部门、管理环节之间的职能界面,明确生产安全风险防控任务,并提供资源保障。
第七条安全员主要履行以下职责:(一)负责制定实施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规章制度。
(二)负责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和考核。
(三)组织开展各层级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确定公司级重点防控的生产安全风险,制定实施风险防控措施。
(四)组织运行维护生产安全风险防控信息上报工作。
第八条其他职能部门负责组织、指导、落实、监督属地及业务范围内的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工作。
第九条公司(一)负责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组织开展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工作。
(二)组织开展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确定本单位重点防控的生产安全风险,制定实施风险防控措施。
(三)负责组织和指导各班组、岗位人员开展风险防控工作,确定各班组、岗位人员风险防控重点。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风险的威胁与日俱增。
为了及时发现、防范和处理各类安全风险,保障组织的安全运营,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组织内部所有与信息安全相关的部门、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网络管理部门、系统开发部门、系统维护部门、运维部门等。
三、安全风险分类根据风险的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将安全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1.高风险:指一旦发生,可能对组织的业务运营、资产安全或人员安全造成重大损失的风险。
如关键系统遭受黑客攻击、网络泄露重要数据等。
2.中风险:指一旦发生,可能会对组织的业务运营、资产安全或人员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的风险。
如客户个人信息泄露、网络系统长时间不可用等。
3.低风险:指一旦发生,可能会对组织的业务运营、资产安全或人员安全造成轻微损失的风险。
如员工个人电脑病毒感染、内网密码泄露等。
四、安全风险管理流程1.风险评估:对各类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等因素,并确定其风险级别。
2.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的级别通过技术手段、管理手段等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高风险,要设立专门责任部门,定期演练应急处置方案,提供安全培训等;对中风险,要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系统维护;对低风险,要加强信息安全意识教育。
3.风险监控: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进行安全事件的报告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风险问题,做好风险跟踪和风险控制。
4.风险应急处理:对于高、中风险的事故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处置,减少损失,修复受损系统,避免风险蔓延。
五、工作职责1.安全管理人员要负责制定和实施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及时报告并处理安全风险。
2.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安全风险分类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的合理管控。
3.全体员工要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培养,遵守安全制度规范,积极配合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第一条、目的为规范企业风险评价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有效辨识企业在生产、管理、服务、活动过程中存在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对它们进行分析评价,评定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合理划分风险等级,确定优先控制顺序,为安全生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主要从风险管理的范围与评价方法、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隐患治理和风险信息更新等环节进行规定。
第三条、风险评价的范围包括: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第四条各单位应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1、工作危害分析(JHA);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3、预先危险性分析(PHA);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5、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6、故障树分析(FTA);7、事件树分析(ETA);8、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
第六条企业依据以下内容制定风险评价依据: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第七条风险评价准则:采用风险度R)=危害事件发生可能性(L)×后果的严重性(S)具体如下:危害发生可能性L判定可能性L与事件发生的频率和现有的预防、检测、控制措施有关。
现有的控制措施到位并处于良好的状态,则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低。
危害后果严重性S判定危害事件发生后果的严重性S与法规的符合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停工、环境污染、资源损耗、公司形象等有关。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是指对企业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级管控,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1. 安全风险的分级: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风险评估结果,将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如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等。
2. 风险评估和管控措施:对每一级别的风险进行专业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包括风险预防、风险缓解、风险转移等措施。
3. 监控和报告机制:建立相应的监控和报告机制,定期对风险管控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及时报告风险的状态和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
4. 责任和权限划分:明确各级员工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中的责任和权限,确保各级别的员工能够按照规定履行相应的职责。
5. 培训和宣传教育:为员工提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能力。
6. 审计和改进:定期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进行审计和改进,确保其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并根据风险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通过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企业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风险管理,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风险对企业造成的损失。
同时,该制度也能够推动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水平。
第 1 页共 1 页。
(最新版)风险管理和防控制度
(最新版)风险管理和防控制度最新版风险管理和防控制度概述本文档旨在制定最新版的风险管理和防控制度,以确保我们能够有效地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潜在风险。
通过建立系统化的风险管理框架,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保护组织的利益,确保业务的正常运营。
目标制定本制度的目标是:- 识别和评估可能对组织造成损害的各类风险;- 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以减轻或消除这些风险的影响;- 建立风险管理的责任和流程,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审查和监测风险管理和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风险管理框架我们将采用以下风险管理框架来指导我们的工作:1. 风险识别通过全面的风险识别工作,我们将识别组织内外可能对业务运作造成损害的各类风险。
这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
我们将建立风险识别的流程和方法,确保所有潜在风险得到充分的考虑和评估。
2. 风险评估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我们将对每个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概率和影响程度。
通过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我们将能够确定哪些风险需要优先考虑,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3. 风险防控针对识别和评估的每个风险,我们将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风险转移、风险减轻、风险避免和风险应对计划等。
我们将确保这些措施符合法律法规,并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4. 风险监测和调整我们将建立风险监测和调整的机制,以确保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定期监测风险的发展和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我们将建立相应的报告和沟通机制,确保风险管理工作得到适当的监督和反馈。
风险管理责任风险管理是全体员工的责任,但以下人员将承担特定的风险管理责任:- 高级管理层:负责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框架,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 风险管理团队:负责风险识别、评估和防控工作,并提供相关的建议和支持。
-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在其部门范围内执行风险管理措施,并确保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培训。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2023最新版)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2023最新版)1.目的为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危险因素识别、更新与评价的全过程。
3.相关文件及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4.职责4.1总经理:负责批准重大危险源清单,组织落实重大风险的整改工作。
4.2主管副总:负责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4.3其他各副总:确保各主管部门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各主管部门编制危害识别评价记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4.4安全管理部:负责制、修订“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负责组织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审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4.5生产设备部:负责开展装置工艺过程及生产操作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负责开展设备及设备检维修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负责开展电气、仪表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
监督检查各车间危害因素的识别,审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4.6各车间及其他部门:负责本部门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由安全管理部进行监督检查。
5.控制程序5.1风险的分级管理5.1.1风险级别的判定:据《风险评价准则》进行评价分级。
5.1.2作业风险:作业风险评价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进行评价。
巨大风险和重大风险作业由安全环保部审批签字,总经理负责复检终审批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作业由安全环保部直接批准。
5.1.3岗位(装置、部位等)风险:岗位(装置、部位等)风险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及隐患管理制度
风险及隐患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效预防、控制、消除事故隐患,提高生产安全水平,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建立健全风险及隐患管理制度,有效预防、控制生产中的危险因素,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加强风险及隐患的监测、评估、排查工作,完善隐患管理体系,及时发现、追踪、整改各类隐患。
3. 建立长效机制,定期开展风险及隐患排查工作,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三、风险及隐患管理流程1. 风险及隐患排查(1)明确风险及隐患排查的责任人,并给予相应的培训和指导;(2)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确定风险点和隐患点,制定细化的排查计划;(3)组织开展定期、专项的风险及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4)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实施整改工作,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2. 风险评估(1)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和隐患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2)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和预案,建立管理台账。
3. 风险管控(1)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2)对存在的风险点和隐患点进行隔离、标识、警示,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3)定期检查和监测风险点和隐患点,确保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4. 风险应急预案(1)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演练和培训;(2)建立风险应急队伍,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置风险事件。
四、风险及隐患管理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1)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2)组织员工参加安全生产培训,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1)明确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义务;(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3. 定期检查评估(1)建立定期检查评估机制,对企业存在的风险点和隐患点进行全面、系统的排查;(2)及时整改排查出的各类隐患,确保隐患得到有效处理。
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
是指企业或组织建立的一套规章制度,旨在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各种风险。
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或组织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以减少潜在的损失和不确定性。
风险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 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定明确的识别风险的方法和工具,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潜在的影响和可能性。
2. 风险监控和控制:建立监控机制,持续跟踪和监测各种风险的发展和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
3. 风险应对:制定应对风险的方案和策略,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并尽量减少潜在的损失和影响。
4. 风险沟通和报告: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风险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报告和沟通流程。
5. 风险防控培训: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风险防控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有效地履行风险管理职责。
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提高经营活动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它也可以提高企业或组织的竞争力,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为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 1 页共 1 页。
“四新”管理制度
“四新”管理制度1目的为规范公司四新活动(新工芝、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中的安全生产控制要求,降低安全生产风险,制定本规定。
2范围适用公司各部门采用新设备、新工芝、新技术、新村料进行生产或建设时的安全卫生管理。
3职责3.1安全科负责四新引入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对策评价、训练教育等环节督导。
3.2本着“谁使用、谁负责,谁批准、谁监管”原则,需求或使用单位负责四新活动安全可行性及应对措施研拟,并组织专业评估。
4一般数据4.1新工芝:指公司引入新的工芝方法,或改变了原有的工芝操作方式。
4.2新技术:指公司首次采用的技术。
4.3新设备:指公司内部未采用过且同行业内无成熟使用案例的设备设施。
4.4新材料:指公司首次引入使用,且国内同条件下无成熟使用案例的原料或辅料。
5管理内容5.1“四新”活动属于公司变更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各项手续办理必须遵循公司现行安全和职业卫生管理要求的约束,不得私改标淮或省略工作步骤。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村料或使用新设备的单位,须事先充分调研,了解、靠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5.2项目报备要求5.2.1可能具有安全和职业卫生影响的新工芝、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等,项目需求或推动单位均应于立项阶段向安全科提前报备,以判定是否需采取特殊安全管理要求。
5.2.2项目实施时,项目责任部门应配合安全管理人员做好项目“三同时”过程监督工作;需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的,应协助安全科办理有关手续。
5.3项目风险评估要求5.3.1依照公司《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中要求及方法对新工芝、新技术、新设备新村料的引入和投用环节进行全流程的评估,形成书面报告,经一级主管确认后报安全科审查、报总经理审阅。
5.3.2本环节风险评估后应达成下列目标(1)确定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非属淘汰落后目录;(2)确定新的危险源,确定危险源是否成为重大危险源;(3)收集齐全新危险源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4)确认引入后应编制的新管理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等。
(风险管理}湖南建工集团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完整篇)
(风险管理)湖南建工集团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完整篇)湖南建工集团项目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名录一、湖南建工集团项目经营管理办法(讨论稿)二、湖南建工集团项目负责人信用管理办法(讨论稿)三、湖南建工集团项目财务管理制度(讨论稿)四、湖南建工集团项目QES体系运用管理办法(讨论稿)五、湖南建工集团项目质按管理制度(讨论稿)六、湖南建工集团法律事务管理暂行办法(讨论稿)七、湖南建工集团项目法律事务管理办法(讨论稿)八、湖南建工集团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办法(讨论稿)九、湖南进攻集团项目人员管理办法(讨论稿)集团经营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介绍信、法人委托书管理第三章投标管理第四章合同管理第五章区域、专业经营管理第六章经营统计管理第七章经营费用及奖励第八章其他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优化经营管理,规范经营行为,规避经营风险,提升经营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集团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集团经营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统筹协调”的原则。
集团各单位在开展经营活动中,全面服从集团各单位本部的指导、协调和统筹管理。
2、“归口管理”的原则。
集团各单位经营工作要全面实行归口管理,对管理成熟的区域、专业可以实行授权。
3、“效益优先”的原则。
各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重点抓规模大、影响大、效益高的工程项目,规模小、影响不大、效益不高的工程项目原则上不予承接。
第二章介绍信、法人委托书管理第三条各单位联系业务介绍信统一由市场经营部负责开具、协调和管理。
第四条经营业务介绍信严格实行预登记制度,各单位市场经营部和相应授权管理机构要及时做好项目信息的收集、评审等工作。
第五条业务介绍信开具管理应遵循以下“六大原则”:统筹协调、自营优先、资源优先、专业优先、区域优先、时效性原则,且按以上的先后顺序来确定介绍信的优先开具原则。
第六条根据介绍信开具管理“六大原则”确定业务主要联系单位或个人,待招标公告发布后或持有正式招标邀请函,按《集团项目负责人担保管理办法》规定完成相关手续,按分级审批的原则开具介绍信。
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
是组织在运营过程中使用的一套体系化的规范和程序,以便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风险。
这套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定明确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方法和流程,以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其潜在影响。
这可以通过定期审核和评估组织的流程、操作和环境来完成。
2. 风险监控和控制:制定有效的监控措施和控制措施,以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
这可能包括设立风险监管机构、建立风险报告机制和制定风险限制等。
3. 风险应对和应急管理:制定应对风险和应对紧急情况的应急计划和程序,以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和有效地采取行动。
4. 信息披露和沟通:建立适当的信息披露和沟通机制,以便及时向内部和外部的相关方提供风险信息,并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
5. 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制定培训计划和材料,以提高员工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并提高其风险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
6. 监督和审计: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监督和审计机构,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监督和审计,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制度是一个组织用于管理风险的系统性框架,包括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应对、信息披露、员工培训
和意识提升、监督和审计等方面的内容。
这套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风险,保护组织利益和稳定运营。
项目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清单柏林庄精选全文完整版
12
施工用电
未进行防护
触电
B级/
橙色
执行专项施工方案和技术规,遵守操作规程,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检查验收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JGJ46-2005第4节
13
施工
升降机
未安装起重量限制器或起重量限制器不灵敏
起重伤害
B级/
橙色
执行产品说明书和技术规规定,安全技术交底,检查、验收
《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三项制度》
2
作业人员违章操作
生产安
全事故
A级/红色
加强三级安全教育、岗前教育,履行签字手续,调岗。或直接辞(劝)退出场
《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三项制度》
3
项目部人员或工长、班组长违章指挥,强令他人冒险作业
3
脚手架
工 程
脚手架搭设不符合专项方案要求
坍塌
B级/
橙色
执行专项施工方案或技术规,遵守操作规程,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组织检查验收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
4
脚手架
工程
高处作业吊篮安全装置不齐全或不灵敏
高处坠落
B级/
橙色
执行说明书和技术规,遵守操作规程,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组织检查验收
10
模板工程
混凝土浇筑顺序未按方案执行
坍塌
B级/
橙色
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遵守专项方案或操作规程,适时检查并纠正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JGJ162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制度与流程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制度与流程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制度与流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 构建市场风险防范体系,保障资金业务、信贷业务健康、快速、持续发展,依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等法律规定和银行审慎监管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明确了本行市场风险管理的职责划分、控制管理方法、相应模型、管理制度等内容要求。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本行市场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及控制等管理控制。
第四条本制度中的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本行的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分别指由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带来的风险。
第二章职责与权限。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最新版)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最新版)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文档编号:X一、简介1、目的与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的风险评价管理工作,最大程度的防范和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保障企业的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风险评价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各项决策、投资、项目实施、运营管理等。
2、术语与定义(1)风险:指某些未来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事件或行动,且该不确定性事件或行动有可能影响企业的目标实现或产生潜在的损失。
(2)风险评价:指通过系统的方法,对企业面临某个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全面阐述风险的本质、范围、危害、影响等,为有效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3)风险管理:指企业在认识、评价和处理风险的过程中,通过管控、转移、避免、减轻、接受或转移风险等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影响,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
(4)风险防范:指企业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通过系统的风险识别、评价、控制等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风险,保障企业的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
3、基本原则(1)风险先识别:风险管理从风险先识别开始,依据应用最广泛、尚未发生、危害最大的原则,尽早发现可能对企业产生危害的潜在风险。
(2)量化风险评估:通过科学的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全面掌握风险的本质、范围、危害、影响等,用以确定风险的等级和类别。
(3)风险控制:在明确风险等级后,对风险进行管控,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的出现概率和影响程度。
(4)持续修订:本制度贯彻持续改进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修订和更新,保持其科学性、完整性和实用性。
二、风险管理流程1、风险识别与评估(1)风险识别企业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结合具体业务,开展风险识别。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对企业模式、政策、战略、业务、流程、系统、技术、设施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②对经营环境、市场变化、政策调整、客户需求、竞争情况、供应链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监测和预警,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③根据企业安全评估、综合审计、风险分析等工作,深度挖掘风险隐患,并针对性地排查和整改;④积极收集员工投诉、客户反馈、相关媒体报道等信息,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
2024年新版GSP财务管理制度-(目录版)
新版GSP财务管理制度目录1. 引言2. 定义和术语3. 财务管理组织结构4. 预算管理5. 资金管理6. 成本管理7. 财务报告与分析8.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9. 合同履行与变更管理10. 争议解决11. 终止与解除12. 附件1. 引言本合同文档旨在规范新版GSP(Good Supply Practice,良好供应规范)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管理的合规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本合同适用于所有参与新版GSP财务管理的各方,包括但不限于企业、供应商、客户等。
2. 定义和术语2.1 新版GSP:指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最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实施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体系。
2.2 财务管理:指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2.3 预算管理:指对企业财务预算进行编制、执行、监控和调整的过程。
2.4 资金管理:指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管理,确保企业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有效运作。
2.5 成本管理:指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分析和优化的过程。
2.6 财务报告与分析:指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报告和分析的过程。
2.7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指对企业内部进行管理和控制,以降低风险并提高经营效率。
2.8 合同履行与变更管理:指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变更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2.9 争议解决: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各方之间出现争议时的解决方式。
2.10 终止与解除: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特定原因导致合同提前终止或解除的情况。
3. 财务管理组织结构3.1 财务管理部门:企业应设立财务管理部门,负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3.2 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部门应配备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财务管理人员。
3.3 财务管理职责: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企业财务管理政策和程序,监督和管理企业财务活动。
4. 预算管理4.1 预算编制:企业应根据经营计划和目标,编制年度财务预算。
4.2 预算执行:企业应按照预算执行财务活动,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
作业风险管理制度(最新)
作业风险管理制度(最新)简介作业风险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一套管理规定和程序。
通过对不同作业活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可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
目的作业风险管理制度的目的是:- 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降低作业风险导致的生产停工和财产损失。
风险评估在进行任何作业活动之前,必须进行作业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应包括以下步骤:1. 识别潜在风险:对作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进行识别和记录。
2. 评估风险程度:根据风险的概率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3. 控制风险: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例如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改善工作环境等。
4. 监控和复审:定期监测作业活动的风险状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作业风险控制作业风险控制是确保员工在作业活动中不受伤害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措施:- 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护目镜、手套等。
-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员工了解如何正确操作和使用工具和设备。
- 维护和检修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 建立清晰的作业流程和操作规范,减少人为失误带来的风险。
- 鼓励员工积极报告作业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 定期进行作业风险评估和安全检查。
培训和意识提升为了提高员工对作业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需要进行定期培训和意识提升活动。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作业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步骤;- 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和使用;- 应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
管理和监督作业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有专门的管理和监督机构。
这些机构应负责以下工作:- 制定和完善作业风险管理制度;- 监督作业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进行作业风险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修正问题;- 提供培训和指导,提高员工的作业安全意识。
总结作业风险管理制度是保证员工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工作。
实验室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全新经典版)
实验室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1.目的为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准确辨识安全风险,评价其风险程度,并进行风险分级,从而进行有效控制,实现事前预防、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价分级和控制管理。
3.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xx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检验检测机构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xx监函【xxxx】xxx号)4.术语和定义4.1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4.1危险源(风险点):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4.2风险辨识:识别风险点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4.3风险评价分级: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5.职责5.1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xx公司应成立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验室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员、管控措施。
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xxx xxx xxx xxx负责制定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全面推行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工作并指导、审查、批准;负责审查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
xx公司安全办负责指导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xx公司负责组织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组织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的审查工作。
检测公司应确保公司参与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技术负责人组织人员开展检测室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检测室负责人在日常工作中应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开展隐患治理工作。
安全员负责编制检测室的危害/风险记录。
6.危险源的辨识6.1 目前我公司实验室主要从事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检测过程多发生诸多化学反应,检测过程涉及许多化学试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担保业务管理制度1.1风险管理制度–––––––––––––– 2--14 1.2评审会制度––––––––––––––––15--17 1.3评议会制度––––––––––––––––18--20 1.4保后管理制度–––––––––––––––21--24 1.5档案管理制度–––––––––––––– 25--27 1.6责任追究制度–––––––––––––––28--31二、担保业务操作规程–––––––––––– 32--43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业务受理第三章初审与调查第四章评审与决策第五章签订合同、落实反担保措施和收取费用第六章项目监管第七章债的追偿第八章罚则第九章档案管理第十章附则风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担保业务操作行为,防范并控制担保业务责任风险,提高担保质量,确保公司担保业务稳健持续发展,根据人民银行总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安徽聚元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章程》及公司业务发展规划和市场拓展定位之要求,特制定本《担保业务风险管理制度》(以下简称《管理制度》)。
第二条:担保业务风险管理范围包括以公司名义、信用或资产对外提供的所有担保业务保函,含企业融资担保、个人贷款担保。
1、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包括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担保、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担保、房地产开发贷款担保、企业票据贴现担保、开具承兑汇票担保、出口退税质押贷款担保、进出口贸易融资担保、产权(股权、知识产权、经营权等)质押贷款担保、设备租赁融资担保、企业发起设立/并购过桥贷款担保、项目投资担保、政策扶持项目贷款担保、保理业务(应收帐贴现担保、信用保险)等;2、个人贷款担保业务:包括个人消费贷款担保、个人信用贷款担保、单位优秀员工贷款担保、出国留学贷款担保、个人创业贷款担保、房产抵押贷款担保、房屋按揭/加按/转按揭贷款担保、房屋装修贷款担保、汽车按揭贷款担保、个人大件家私贷款担保、贷记信用卡透支额度担保等;第三条:公司担保业务风险管理体现“内控优先,预防为主”指导思想,所遵循的管理原则是:(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二)岗位分设,部门制约;(三)流程监控,集中管理;(四)预案防范,权限决策;(五)先履约,后责任追偿;第四条:股东会是公司担保业务决策和风险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实行股东会领导下的董事长授权负责制,董事长对股东会负责。
风险控制部是公司担保业务风险管理的责任部门,对担保风险集中管理,对担保业务进行全过程跟踪,监测风险,控制风险于未然。
公司担保业务实行初审、复审、评议、评审四级审核制度,董事长决策授权范围内的担保项目实行前三级审核。
第五条:担保业务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由岗位分设的运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两大部分组成,其核心内容是“分级负责,流程监控,预案防范,责任追究”。
第二章:担保业务风险管理的运作机制第六条:公司担保业务风险管理实行“分级负责,流程监控,预案防范,责任追究”的运作机制,将担保业务按流程顺序分为申请登记、受理审查、审核评议、担保决策、反担保协定、保后管理和风险处置七个环节,不同环节分别在不同部门运作,岗位职责明确,控制风险于各环节之中,以降低风险;组织机构上暂设综合业务部、风险控制部、综合管理部,部门职责明确,相互制约更相互配合;项目调查分A、B角,各有侧重又互相监督。
第七条:部门工作职责(与风险管理相关)(一)、综合业务部1、负责担保客户的来访接待和业务咨询工作;2、负责担保项目的申请登记,并予以初审;3、负责担保项目的受理调查工作、担保协议文本签约工作;4、负责保后监管的常规检查工作,并就此补充完善相关法律手续;5、负责客户的用款还款监控、保证金帐户和反担保资产的监管工作;6、负责担保业务市场营销和推广;7、负责担保新品种的开发;8、协助分管总经理做好代偿发生后的债务追偿和反担保资产处置工作。
(二)、风险控制部1、集中管理担保风险,监控担保业务全过程;2、负责担保业务评审会、评议会日常工作;3、负责担保项目保前审核、担保协议文本指定工作;4、负责保后的管理工作的监管、整体风险的测评及重点风险的监控工作;5、负责与银行间沟通,协调与银行间的关系;6、负责公司相关业务制度的制定、发布、解释和修改;7、负责公司授权、转授权、对外担保函出具的管理工作;8、协助分管总经理做好代偿发生后的债务追偿和反担保资产处置工作。
(三)、综合管理部负责公司对外出具担保函的制作与归档保管、担保费收讫、保证金头寸的调拨、业务档案管理、客户有价及重要权证的保管工作。
第八条:七个环节主要工作内容(一)、申请登记申请登记岗位职责由综合业务部人员行使。
1.进行初访客户登记;①、接待初访客户,了解客户来访目的及客户基本情况;②、接受客户咨询并告知业务办理相关事项及收费标准;③、告知客户申请时应提交的资料及文件,约定再访时间;④、对来访客户进行登记造册;2.受理客户担保业务申请;①、收集、核查客户按要求提交的资料及文件;②、指导客户填写《委托担保申请书》;③、对客户初步介绍及所提交的相关资料进行初评,报部门经理审批;④、根据部门经理批示,整理相关资料移交给项目经理A 。
(二)、受理调查受理调查岗位职责由综合业务部项目经理A、B共同行使,项目经理A 负主要责任,对调查的全过程及真实性、可行性、完善性负责;项目经理B负辅助责任,负责对业务全过程进行监督,对反担保物的真实、足额、可靠性负责。
1、深入企业调查,补充完善相关资料;①、补充收集企业资料,并核查所提供的资料的真实性;②、对客户进行“四性”认定(领导人的资信与品行、贷款真实用途与合规性、现金流量测算与第一还款保证可靠性、项目意义及项目实施可行性);③、关联公司情况(股权、往来、组织架构、业务相关性)调查,尤其是同一法人代表的关联公司;④、贷款卡信息(借款、对外担保、基本户、外汇帐户、一般户、纳税帐户)及银行帐户往来;⑤、反担保措施及费率初步商谈;⑥、反担保资产的调查,必要时组织评估或委托专业公司评估;⑦、测定企业信用等级和担保风险度(到期偿还风险、最终履约风险);2、撰写调查报告,为结论提供相关依据;①、调查报告文责自负,调查人员对调查事实认定的真实性负责;②、调查报告须明确调查人员的态度,并陈述充分理由加以佐证;③、调查报告应对企业竞争优势进行分析(所处行业特点及吸引力、经营特色、相对成本等三个方面,但不限于);④、调查报告须明确企业核心价值所在(人、资产、竞争力),反担保措施预案对此应有针对性;⑤、调查报告应明确判断担保风险所在,并提出风险化解措施;3、调查报告报部门经理审批;4、根据部门经理批示,整理相关资料并移交给风险管理部内审员;5、掌握银行进度,协助法务人员完善反担保手续;6、保后常规检查,对风险适时监控监测,弥补法律遗漏;7、督促按期履约,避免担保逾期及代偿行为发生。
(三)、审核评议审核岗位职责由风险控制部内审员行使。
1、审核客户资料的真实性、完备性、正确性;2、审核客户提交的具有法律效力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3、审核客户的短期偿债能力、现金流量及近两年的信用状况;4、审核前台对客户信用等级评定、担保风险度测算结果的正确性;5、审核对客户反担保资产评估(含专利、股权、无形资产等评估)结果的现实性;6、审核反担保预案的可行性、可靠性、合法性和准确性;7、出具《评估审核报告》,明确具体意见(是否同意及同意的金额和期限);8、将审核结果报部门经理审批;9、根据业务流程和部门经理批示,提请召开评议(评审)会;10、根据评议(评审)会决议,协助法务人员完善反担保手续;11、整理相关资料并移交给档案管理员。
评议(评审)工作由公司评议会(评审会)负责。
(四)、担保决策所有担保项目均由股东会审批,股东会授权公司评审委员会为担保业务最终决策机构;在一定范围内,授权董事长进行决策。
1、董事长①、负责重大业务和战略事项决策;②、负责召开评审会,对提交属于评审会决策的担保项目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签署决策意见;③、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和在保项目风险状态及时提出改进意见;④、加强风险管理制度建设;2、总经理①、加强全流程工作监管,协调各部门工作;②、加强对业务拓展,业务办理、风险管理工作领导;③、负责召开评议会,对董事长决策权限范围内的担保项目进行评议,根据评议结果签署意见。
(五)、反担保协议反担保协议的岗位工作由风险控制部法律专员行使,鉴于法律工作渗透流程全过程,各岗位均应配合法律专员完善本岗位所涉及的所有法律手续。
①、负责担保协议文本的起草及协议签订手续办理;②、负责对客户资料从法律角度加以审核;③、负责审核反担保物权证的真实性;④、负责处理担保业务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和法律纠纷;⑤、负责处理担保业务出具法律意见或提供法律咨询;⑥、负责处置反担保物、追偿债务时的法律事务;⑦、负责与公司法律顾问联系,时常请教法律方面问题。
(六)、保后管理保后管理包括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和风险监测三部分,其岗位职责由综合业务部、风险控制部共同行使。
常规检查工作责任部门为综合业务部,重点检查和风险监测工作责任部门为风险控制部。
工作内容包括:①、贷款到位后15天之内项目跟踪检查;②、每季不少于2次的保后常规检查;(详见《保后管理制度》)③、有风险预警客户的重点检查;④、逾期担保、一个月之内到期担保的重点监控;⑤、担保额度管理;⑥、追偿进度的监测与反馈;⑦、按月进行担保业务经营及风险状况分析(七)、风险处置(详见《责任追偿制度》)第三章:担保风险防范第九条:担保是高风险行业,风险类型有:政策性风险、客户资信风险、客户经营风险、员工能力与道德风险、法律风险等。
风险防范主要采取5个方面措施:(一)、实行流程监控,规范操作行为,以防范员工道德风险;(二)、设定担保准入条件,评定信用等级,以防范客户资信风险;(三)、加强保后检查力度,实行有效抵押反担保,以防范客户经营风险;(四)、健全评审会制度,以防范政策性因素及员工能力而引起的决策风险;(五)、健全客户档案制度,完备相关资料收集的法律手续,防范法律风险。
第十条:担保流程监控实行环节监控、要点监控,七大环节中主要监控要点有四:保前调查、审核评议、保后监管、责任追偿(详见《担保业务流程及操作规范》、《保前调查技术要点》、《评审(评议)会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
第十一条:担保客户准入条件1、公司类客户准入条件:⑴、公司性质为私营全资、合资或股份制;⑵、注册(实收)资本RMB500万元以上,依法登记注册并经工商部门年检合格;⑶、特殊行业的,必须取得特别经营许可证;⑷、法人代表、总经理及财务负责人个人资信记录良好;⑸、公司在银行信用记录良好,历史上无拖欠银行本息行为;⑹、有一定经营年限,且经营业绩良好:房地产公司,5年以上;生产型公司,5年左右;证券投资类公司,3年以上;贸易性公司,3年左右;高科技公司或项目,2年以上;⑺、企业信用等级评定A级(含A级)以上,且短期偿债能力较强;⑻、借款用途符合国家政策及银行信贷投向要求;⑼、产权关系明确,无法律纠纷;⑽、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记录真实,遵守财经纪律,无非法偷漏税行为;⑾、同意接受本公司对其经营管理及履约情况的监督、控制及检查;⑿、同意按本公司反担保条件办理合规有效的反担保手续;以个人名义借款而用于公司经营周转的,按公司类客户掌握;2、个人客户准入条件:⑴、个人身份明确,有合法住居和经营场所;⑵、个人资信良好,历史上无违法乱纪、欠钱不还等不良行为;⑶、有稳定合法的较高年收入经济来源;⑷、借款用途符合银行信贷投向要求;⑸、属个体经营者,其从商经历至少3年以上,且经营业绩比较突出,经营思路清晰;⑹、反担保方式必须是不动产或权属(物)抵质押,且产权清晰、清洁、足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