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doc

合集下载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三、化学反应类型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典型例题】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煤燃烧后剩余的煤渣比煤轻,因此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 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态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质量与消耗掉的氧气的质量之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与发展.doc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与发展.doc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与发展作者:平占斌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11年第08期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

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或者说,任何变化包括化学反应和核反应都不能消除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原有形态或结构,所以该定律又称物质不灭定律。

现在看来这个定律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可是,人们认识它的过程却是那样的艰难。

为了探索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关系,在近代化学史上,诸多科学家们为此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相当一段时期内,燃素说统治整个化学界,成为制约化学向前发展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但是,俄国化学家罗蒙索诺夫并不相信它。

对于物质,罗蒙索诺夫有自己的见解,并通过大量的定量化的实验来证实自己的观点。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尽管金属已煅烧成灰,但其重量仍然与煅烧前一样,并无变化。

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因此可以断定,金属在敞口的容器中煅烧之后发生增重,是金属与空气结合的缘故,从而否定了波义耳所谓“火微粒”和“燃素”的存在。

他提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全部物质的重量,常常等于全部反应产物的重量。

1760年,罗蒙索诺夫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他说,自然界中发生的一切变化,都处在这样的状态中,即如果是一物体上的某种东西消耗了若干量,则有若干量这种东西加在另一物体上。

也就是说,如果在某处有某量的物质减少,在其他地方便有同量的物质增加。

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可惜罗蒙索诺夫的见解并没有被广泛传播,对当时西方科学的进步并无多大影响。

直到1774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法,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中各物质的量的变化,得出了与罗蒙索诺夫相同的观点——在化学反应中,不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并且这种物质中所含的任一元素的质量也保持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 1.质量守恒定律(重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质量守恒的实质 会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教学过程导入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

比如,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在质上发生了变化,那么量上有什么变化吗?合作探究知识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提出问题 在化学反应里,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有怎样的关系呢? 猜想与假设1.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小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2.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3.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大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探究实验一 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装置实验步骤 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上面放一块的红磷磷,用带有导管橡胶塞盖紧,在导管上系一气球,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然后,取下锥形瓶,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小气球鼓起,冷却后,小气球变得更瘪 反应前总质量m1反应后总质量m2实验结论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m1= m2,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探究实验二铁钉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在锥形瓶中倒入适量的CuSO4溶液,塞好橡皮塞,几根铁钉(用砂纸打打磨光亮),将其放入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将铁丝伸入CuSO4溶液中,过一会,观察现象?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

实验现象铁钉表面上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前总质量m1反应后总质量m2实验结论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m1= m2,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结论:大量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专题09质量守恒定律

专题09质量守恒定律

专题09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2.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3.化学方程式的意义4.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1)概念: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研究对象:化学变化。

(3)注意事项:①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质量守恒,其它方面如体积等不一定守恒。

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包括在内(如催化剂、过量的物质)。

③“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当包括生成的各种物质,如沉淀、气体等。

【典例1】★★☆☆☆1.反应A+B=C+D中,5gA和5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gC,则2.5gA完全反应,生成D的质量( )A.2g B.4g C.1g D.2.5g [答案]: C[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5gA和5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D的质量为:5g+5g-8g=2g因此,按照比例进行转化2.5gA完全反应,生成D的质量1g。

2.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并将实验测的得结果填写在下表中,请你分析并填空:(1(2)C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________________ (填“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

(3)反应后D物质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答案]:(1)化合反应(2)催化剂(3)32[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

由于A的质量减少,A是反应物,B的质量减少,所以B也是反应物,C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改变,所以C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有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由此可见,D的质量一定会增加,D是生成物,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参加反应A的质量是20 g,B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0 g,反应物的总质量是30 g,也就是生成了30 g D,则反应后D物质的质量是2 g+30 g=32。

【训练1】★★☆☆☆1.在化学反应中A+B=C+D中,80gA和2gB和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0gB,则生成C的质量是_____g。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所有的化学方程式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它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有:①物质的总质量; ②元素的种类; ③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个数; 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发生改变的有: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种类.可能发生改变的有:①分子个数;②元素的化合价.4、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5、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6、有时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二.化学方程式。

1、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量的方面:①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②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下面的方程式为例2H2 + O2= 2H2O4 :32 :36(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2)、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3)、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②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粒子相对数量比;③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原则: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②遵守质量守恒定义,等号的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2、书写步骤:①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平化学方程式;③注明反应条件;④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生成时,在生成物化学式的右边注明“↓”或“↑”符号、但是反应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时,生成物气体后面不用注明气体或沉淀符号。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它表明在任何物理或化学过程中,质量是不会凭空被创造或消失的,质量只能被转化或转移。

以下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定义: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任何封闭系统中,质量总是不变的。

即系统内的质量在一个过程中既不会凭空增加也不会凭空减少。

2. 封闭系统: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封闭系统,即不与外界发生质量交换的系统。

在封闭系统中,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受到系统边界的约束。

3. 转化和转移:质量守恒定律指出,质量只能通过物质的转化或质量的转移来改变。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化学键重新排列从而改变了物质的质量。

在物理过程中,例如溶解、沉淀、蒸发和凝固等,物质的质量可以通过转移来改变。

4. 质量增加和减少:虽然质量守恒定律表明质量总是保持不变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似乎会发生质量的增加或减少。

这是因为质量守恒定律是在封闭系统中适用的,并且没有考虑到可能存在的能量转化。

5. 质能关系: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表明质量和能量是相互转化的。

根据这个方程,当物质被转化为能量时,其质量会减少;反过来,当能量被转化为物质时,其质量会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质量守恒定律并不适用于某些极端条件下的物理过程,如黑洞的物质吸收和宇宙学中的大规模结构形成等。

但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大多数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中,质量守恒定律仍然是一个非常有用和有效的定律。

当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一个系统时,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需要考虑:1. 封闭系统:封闭系统是指在物理或化学过程中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通过定义系统的边界,我们可以确定哪些物质可以进入或离开系统。

在封闭系统中,质量守恒定律始终成立。

2. 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是相等的。

例如,当燃烧木材时,木材中的碳、氢和氧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尽管反应后的产物看起来和原始物质不同,但两者质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doc(1)

质量守恒定律.doc(1)

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或者说,任何变化包括化学反应和核反应都不能消除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原有形态或结构,所以该定律又称物质不灭定律。

2适用范围:①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②质量守恒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物体体积不一定守恒;③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而是指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与反应;④质量守恒定律的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3理论简介: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

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物质系统(孤立系统)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保持不变。

18世纪时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从实验上推翻了燃素说之后,这一定律始得公认。

20世纪初以来,发现高速运动物体的质量随其运动速度而变化,又发现实物和场可以互相转化,因而应按质能关系考虑场的质量。

质量概念的发展使质量守恒原理也有了新的发展,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两条定律通过质能关系合并为一条守恒定律,即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简称质能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

化学反应因没有原子变化,质量总是守恒的(无论是动质量还是静质量)。

根据道尔顿的原子说,化学反应只是物质中原子的重新排列,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又每个原子有固定质量,所以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

具体来说,化学反应里面,物质的元素数目无论在反应前或反应后,都是一样。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包括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元素守恒等几个方面。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1、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原子的质量;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酸、碱、盐)1、固体NaCl、KNO3、NaOH、Mg(NO3)2等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所以酸碱盐溶液能导电,但有机物溶液不导电。

2、氯酸钾溶液中是否含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没有,只含有自由移动的氯酸根离子)3、能导电的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例如某溶液中Na+∶Mg2+∶Cl-=3∶2∶5,如Na+为3n个,求SO42-的个数,(此类题要会)解:3n+2×2n=5n+2x,则x=4、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或金属元素(×)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5、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如NaHSO4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酸性)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一定是碱性溶液。

(如Na2CO3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碱性)6、X-和Cl-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出HX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i.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遇HX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ii. 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条件: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②酸除了HNO3和浓H2SO4,氧化性强,与金属反应时,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H2CO3酸性太弱)iii.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iv.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v. 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7、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7时呈碱性。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1)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2)质量守恒的原因①宏观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元素的质量也不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②微观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宏观元素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六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两个一定变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一定变⎧⎨⎩分子的总数可能变两个可能变元素化合价可能变3.适用范围(1)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3)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4)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1.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的依据是反应前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2.任何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但不是所有的反应都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注意事项(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必须有反应发生。

(2)敞口容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中不能有气体参与。

(3)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4)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①有气体参与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②无气体参与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考向一质量守恒定律典例1(2020·葫芦岛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10 g水与10 g酒精混合后质量为20 gB.1 L氢气和8 L氧气反应,能生成9 L水C.5 g硫和5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的质量为10 gD.只有固体、液体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解析】A、10 g水与10 g酒精混合后,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不是质量守恒定律所解释的范围,故不正确;B、质量守恒定律只表明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氢气和氧气密度不同,故1L氢气和8L氧气反应不一定生成9 L水,故不正确;C、根据硫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硫和氧气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1∶1,所以5g硫和5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10 g,故正确;D、一切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不正确。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解释:由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因此在反应的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在反应前后均保持不变。

[ 拓展] 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质量均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4.应用:(1)解释有关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现象。

(2)确定某物质的组成或化学式。

(3)求算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或元素的质量。

(4)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

易错易混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中[ 注意] ①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体积不一定不变;②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会发生改变,分子的个数不一定相等;③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对象是化学变化,对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练习1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A.m的数值为64B.若W为水,则X 或Y必定为酸或碱C.参加反应的X 与Y 的质量比为1︰4D.若X 为化合物,Y 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2.现有锌粉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在 6.5g 该混合物中加入100g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后,混合物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混合物为Zn,Mg,m可能是0.2gB.若混合物为Zn,Fe,m等于0.2gC.若混合物为Zn,Fe,m等于0.1g ,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0%D.若混合物为Zn,Mg,则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7.3%3.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氧化钙(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且不含钙、碳元素).测得煅烧后剩余固体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0:3,则已分解的碳酸钙占原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A.40% B .60% C .30% D .50%4.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I(浓)==△===MnCl2+2X+Cl2↑,其中X 的化学式为A. H 2OB. H 2O2C. HClOD. O 2点燃5.下列有关“ 2CO+O2======2=CO2”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A.若56g CO 参加反应,则消耗O2 的质量一定是32gB.若16g O 2 参加反应,则生成CO2的质量一定是44gC.若10g CO2生成,则消耗CO和O2的质量总和一定是10gD.若5g CO 和2g O2 混合点燃,则CO2生成的质量一定是7g6.在某H2O2溶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7,现向19g该H2O2溶液中加入1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1g B .1.6g C .4.2g D .8.5g7.雅安地震发生后,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灾区使用了大量的消毒剂ClO2。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要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的规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①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②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既没有改变也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③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①适用范围: 化学变化②守恒的方面: 质量,不是体积③“参加化学反应的”----真正参与化学反应的那部分质量(注意过量的情况)【应用】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面两种现象: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2.煤燃烧后留下的煤灰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减少了。

二.化学方程式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叫化学方程式。

实例:C+O2 CO21.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例:C+O2 CO2 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生成二氧化碳。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式子左.右两端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1)写:等式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

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就用“+”连接。

(2)注:在短线上注明条件。

常见反应条件:点燃、加热(△)、高温、催化剂等。

(3)配: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得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总数相同。

用观察法或最小公倍数法来确定化学计量数。

(4)标:标明生成物的状态。

①在反应物中无气态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②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无难溶性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5)查:检查是否写对了。

例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C.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总数不变D.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种类不变例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A.等于镁条质量B.小于镁条质量C.大于镁条质量D.与消耗氧气的质量相等例3.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的读法正确的是()A.在点燃条件下,磷加氧气等于五氧化二磷B.4P和5P等于2 P2O5C.在点燃条件下,4个磷和5个氧气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D.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例4.在X+2O2CO2+2H2O的反应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出X的化学式为()A.CH4B.C2H5OHC.CH3OHD.CO例5.已知R+2O2 =CO2+2H2O,则关于R组成的叙述恰当的是()A.只含碳元素 B.只含碳.氢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例6.在A+B→C+D的反应中,5克A和一定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和10克D,则B的质量是()A.18克B.7克C.8克D.6克例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4 g碳和4 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A.18 g B.11 g C.8 g D.5.5 g例8.下列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为什么?(1) C2H2 + O2CO2+H2O (2) 2HgO 2Hg + O2(3) 2KMnO4=== K2MnO4 + MnO2 + O2↑(4) Zn + CuSO4 === Cu↓ + ZnSO4例9.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氢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10.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Cu + O2 CuO Al + O2 — Al2O3 Fe + HCl — FeCl2 + H2HgO Hg + O2↑ KMnO4 K2MnO4 + MnO2 + O2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分子个数;⑥各种原子的总数,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A.①②③⑤B.②③⑤C.①⑥D.①③⑥2.下列事实:①蜡烛燃烧后,质量减轻;②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③湿衣服晾干后质量变小。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化学反应实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归纳: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五个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宏观)物质种类一定改变两个一定改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三、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例1.加热a g氯酸钾和b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A.c-(a+b) B.a+b-c C.a-c D.a+b+c例2.二硫化碳(CS2)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S2+2O2==CO2+2X,据此推断X的化学式为()A.S2O6B.SO3 C.SO2D.S例3.某可燃物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则该可燃物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元素知识点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例4.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例5.在反应A+3B==2C+3D,已知2.3gA和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

则生成的D的质量为______。

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

例6.化学反应:A+2B=C+D,5.6克A跟7.3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克C。

现要制得0.4D,则所需A 的质量为()A.5.6克 B.11.2克 C.14.6克 D.无法计算【基础演练】1.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原子的种类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原子的质量⑥分子的数目,其中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2.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在于反应前后( )A.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B.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C.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D.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3.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 ( )A.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 B.铁丝燃烧,其固体质量增加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D.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4.某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A.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一定是H2和CO5.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CO2+ H2O淀粉 + O2,由此可推知,淀粉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A.碳元素 B.氢元素C.碳、氢两种元素 D.碳、氢、氧三种元素【巩固提高】6.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成CuO、CO2和H2O三种物质,则碱式碳酸铜的组成是()A.只含有碳、氢、氧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铜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铜元素D.肯定含有碳、氢、氧、铜元素7.浓硝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4HNO3 ==4R↑+O2↑+2H2O,则R的化学式()A.NO2 B.N2O C.N2D.NO8.根据反应3NO2+H2O=2HNO3+X,推断X的化学式为()A.N2 B.NO C.N2O3 D.N2O59.如图所示,反应前天平平衡,取下此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其倾斜,使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待充分反应后,气球膨胀,再将装置放回天平左盘,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在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金属锡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锡发生了化学变化,变成了白色的氧化锡,但是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在锻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

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总结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但这一发现当时没有引起科学家的注意,1777年法国的拉瓦锡也做了类似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

拉瓦锡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之间量的变化,用45份重的氧化汞加热分解,得到的汞重恰好是41.5份,氧气重3.5份。

拉瓦锡认为,在化学反应中,不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个变,而且物质中所含的元素的质量也保持不变。

但是要确切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都需要精确的实验结果,而拉瓦锡时代的工具和技术不能满足严格的要求。

1908年德国化学家朗道耳特和1912年英国化学家曼莱故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误差仅有千万分之一。

从此,科学家一致承认了这一定律。

二、质量守恒定律(1)、白磷在密闭的锥形瓶中燃烧实验实验仪器:锥形瓶、橡皮塞、托盘天平、酒精灯、玻璃棒实验药品:白磷实验操作:在装有细砂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小的白磷,塞上带有玻璃棒的橡皮塞,玻璃棒刚好能与白磷接触,称量其质量,取下锥形瓶,将玻璃棒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塞紧在锥形瓶口,引燃白磷,反应完毕待锥形瓶冷却后,称量其质量。

实验现象:锥形瓶中的白磷被点燃后燃烧,冒浓白烟,锥形瓶变热,反应前、后称量的质量相等。

实验结论:①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②白磷与氧气的质量之和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讨论:①怎样分析出参加反应的白磷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呢?②实验中为什么要用橡皮塞塞紧锥形瓶口呢?2、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托盘天平、试剂瓶实验药品:铁钉、硫酸铜溶液实验操作:反应前称量小烧杯中装入硫酸铜溶液何铁钉的质量,小铁钉放在烧杯里,观察实验现象,反应后称量其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质量守恒定律是热力学原理中最基础、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它宣告了物质在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时,质量是守恒的,不能改变或消失,也不能从外部获取。

这个定律由克里奥普拉斯在1789年发现。

质量守恒定律有两种表述形式,第一种是经典定律,即质量守恒等于总的质量减去总的产物的质量;第二种是核定律,即核反应本身也是质量守恒的,即所发生的中子和质子的总数保持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化学过程的基础,是一种自然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更多化学反应的特性。

衍生出来的质量守恒方程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预测化学反应结果。

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应用于物理学、化学、量子力学等现代物理学领域,它被广泛应用于几乎所有物理研究领域,如热力学、化学和量子力学。

它在许多研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质量守恒定律最重要的实际应用就是在核能中,核反应本身也是质量守恒的,因此辐射能量在核反应中被转换成电能、热能或者光能,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因此,研究核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质量守恒定律也可以用于研究化学反应。

例如,当物质在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时,我们可以使用质量守恒定律来确定所发生的反应的物质的改变情况。

总的来说,质量守恒定律是一种重要的定律,它被普遍应用于物理学、化学和量子力学等方面,对于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变化和应用
也是十分有用的。

另外,由于质量守恒定律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可以使用它来确保化学反应的准确性,从而避免出现意外。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讲解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讲解

质量守恒定律(基础)【要点梳理】要点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要点诠释】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运用这一定律时,特别要注意“参加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质量总和”等关键字词,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尤其是气体。

2.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都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要点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运用1.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因此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如下图所示:通电后水分子分解生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但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没变、数目没变、每个原子的质量也没变,因此物质的总质量也不变。

2.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1)解释常见化学现象中的质量关系,如:铁生锈质量增加,木炭燃烧成灰质量减少等。

(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3)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4)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反应中某元素的质量。

(5)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

【要点诠释】化学反应前后“六不变、两变、两可能变”:1.六个不变:宏观上①元素的种类不变,②元素的质量不变,③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微观上①原子的种类不变,②原子的数目不变,③原子的质量不变。

2.两个改变:宏观上物质的种类改变;微观上分子的种类改变。

3.两个可能变:宏观上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微观上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

要点三、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含义实例(S+O2SO2)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反应物是硫、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反应条件是点燃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即质量比)S + O2SO232 :16×2 :(32+16×2) 32 : 32 : 64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粒子个数比)S + O2SO2 1 : 1 : 1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S+O2SO2为例):(1)质的方面:硫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一、白磷燃烧
实验装置:
4P +O 2====2P 2O 5
(一)系小气球的作用:缓冲和密封
(二)现象:①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小气球先鼓起来,后边瘪
③天平保持平衡
(三)结论:m 前 = m 后
(四)思考:1、反应前后小气球无变化的原因?装置漏气或白磷量太少
2、不用玻璃棒而用玻璃管的原因?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易冲开瓶塞
二、 铁与硫酸铜
实验装置:
点燃
反应原理:Fe + CuSO 4 ===== Cu + FeSO 4 (置换反应) 现象:①铁钉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
②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三、碳酸钠与盐酸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实验现象:①产生大量气泡
②天平不平衡
天平不平衡的原因:反应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没有被称量 若使天平平衡的改进措施:使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化学变化反应前后:
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 原子的数目不变
五个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不变
宏观
反应物和生产物总质量不变
物质种类一定改变 (宏观)
两个一定改变
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微观)
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二个可能改变
元素化合价可能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K-39 S-32 Mn-55 P-31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在A+B=C+D 的反应中,5gA 跟足量B 充分反应后,得到4gC 和9gD ,则参加反应的B 的质量为 。

2、在A+B=C+D 的反应中,10gA 跟6gB 充分反应后,得到8gD ,则反应生成的C 的质量为 。

3、在A+2B=C 的反应中,1.5gA 跟足量B 充分反应后,得到9.5gC ,则参加反应的B 的质量为 。

4、在3A+2B=2C+D 的反应中,A 、B 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若生成C 和D 共140g ,则该反应消耗的B 的质量为 。

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 、N 、Q 、P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A .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 .反应后物质M 的质量为l3gC .反应中N 、P 的质量比为5:4D .物质Q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

1、化学反应前后必定改变的是( )A 、原子的种类B 、分子的种类C 、原子的质量D 、原子的数目2、某物质和二氧化碳反应后只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则该物质中A.只含氧元素B.一定含钠元素和氧元素C.只含钠元素D.一定含钠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3、某工厂用食盐(NaCl )和水(H 2O )配成食盐水,然后电解食盐水不能得到的产物是( )A 、NaOHB 、HNO 3C 、H 2D 、Cl 24、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有可能通过操纵单个原子来制造分子。

若用这种方法制造成葡萄糖分子(C 6H 12O 6),则不需要的原子是( )A 、碳原子B 、氮原子C 、氢原子D 、氧原子5、实验证明M 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有水生成。

仅根据此结果,对M 的成分推测正确的是( )A. M 是氢气B. M 是甲烷C. M 含有氢元素D. M 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6、制造新型净水剂X 的化学方程式为O 5H 3KCl 2X 4KOH 3KClO 2Fe(OH)23++==++,则X 是 。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案例(1)
一、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分析】
学习该课题之前,学生已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但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

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

学生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已经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

但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

【设计思路】
所有的化学变化都无一例外的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当面对这一统辖所有化学变化的定律时,难道我们对此不感到惊奇吗?如果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能够产生如上一些体验,那是我们所盼望的。

我们渴望本课题的教学能从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发展到树立观念,产生体验的水平。

如何才能产生体验?
一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将验证性实验改为自主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设计试验、完成实验,体验自己生产“质量守恒”这一知识结论的快乐。

二是通过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程。

重温历史,让同学们回到了2百多年前,与拉瓦锡一同思考,一同实验,感受拉瓦锡的所思所想,感受建立量的观点的重要性,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一个在新观念支配下经过大量一丝不苟的定量实验的探究过程。

三是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

当多数同学从“化学反应是一个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而同意“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观点时,通过蜡烛燃烧实验,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从而很自然的迸发出寻求原因的欲望和动力。

当学生用自己预设的实验方案成功的实现了他们的设想时,同学们在分享喜悦的同时会认识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对获取正确结论的重要性,体验到认识的发展是理论和实践不断交锋和不断融合的过程。

四是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如螺栓螺母的不同组合,总质量不变)作为质量守恒的类比模型,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实现形象到抽象的跨越,由此能更容易的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五是将更多地说话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意见,使课堂始终充满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气氛,针对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这种自主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和技能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最容易产生体验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追求“预设和生成”的统一,贯彻以学生的问题为线索来推动课堂的原则。

备课中时时考虑学生会怎么想,多多做出针对学生各种反应的预设,上课时要随时抓住学生即时提出的问题,从学生的问题出发组织教学,坚持将学习的第一机会和权力交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比如,让学生换个角度,从量的方面对学过的反应提出问题,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提炼出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的线索。

不再由教师领着学生亦步亦趋,而是教师建立桥桩,让学生自己搭桥实现跨越。

本节将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力求将传统教学的“以知识为本”转移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融为一体的化学教学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不但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刻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而且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

追求在学习的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二、教案
●【学案】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之旅
【复习旧知】
请你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以下的化学反应: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活动与探究】定量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
如果我们转换一下角度,是否会有同学从量的角度对这些反应提出问题?你的问题是。

【你的猜想】。

猜想的依据是。

【实验探究收集证据】
下面方案中选作一个,并观察记录现象,实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

【解释结论】
[建立质量守恒的微观模型]
①将一些螺栓每一个都拧上螺母后,称出总质量。

②把螺母旋下,分别称出螺栓、螺母各自的质量。

③把螺栓、螺母重新组合,把2个或3个螺母与1个螺栓旋在一起,或1个螺栓与1个螺母旋在一起,等等。

④再一次称总质量,比较上述各步得出的质量。

[讨论]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是否可与螺栓、螺母相类比?请分析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你认为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你能否用实际生活中的其他事例建立质量守恒的模型呢?
【实践与运用】
讨论:
1 质量守恒是普遍规律,但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损失”的质量到哪去了呢?这与质量守恒定律矛盾吗?
2 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蜡烛燃烧前后应测量哪些物质的质量?能否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结论?
【反思评价】
通过本课题,你获得了哪些知识?认识有什么提高?能力有什么长进?学的快乐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