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学生需要怎样的历史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引言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初中生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教授历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并为未来做准备。
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可能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本论文旨在探索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从中受益。
问题陈述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
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历史学科的抵触情绪,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改进初中历史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方法1. 创造性教学创造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合作探讨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
通过这些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2.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历史教学带来更多元的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使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
这种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历史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通过互动式学习软件和网站,学生还可以进行在线互动和自主学习,拓展历史知识。
3. 融入现实生活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增加学习的实用性。
教师可以设计与时事相关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对现实社会的影响。
例如,可以通过讨论二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当今世界的各种冲突和问题的根源。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
结果讨论改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创造性教学、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及融入现实生活等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10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历史是我们初中九大必修课程之一,他能够让我们了解我国的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也能让我们学到前人的经验和教训。
无论是对于做人、工作还是治家、治国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很多学生并不把历史放在眼里,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情况比比皆是。
如何提升自己的上课的有效性,如何化枯燥为有趣,如何让自己的学生爱上历史,如何达到教学大纲的目标,这都是我们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克服的问题。
(一)学生对于历史的重视还不够。
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历史是文科,自己以后主修的科目是理科,研究历史没有必要。
这样的心理就使得他们不再好好研究历史,上课期间不是写别的学科作业,就是开小差。
学生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不管老师怎么费劲,有效性也不会有任何的提升。
学生不重视的原因还有一点,那就是中考的时候,历史是开卷考试,很多学生认为研究历史完全没有必要。
只需在书本上抄上足够的例题,考试的时候就什么都不怕了。
于是都把重点放在了数理化的研究上面。
(二)学生对于历史研究毫无兴趣。
历史这一门学科本来就是文科性质的。
他需要学生理解研究,但是更需要的是记忆。
历史本身也是在说明之前古人发生的一些事,他自身的性质就是枯燥乏味的。
这就使得学生的兴趣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上来。
教学有效性的目标也达不到。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被忽略,课堂讲授还是主要以老师为中心。
我们都应该晓得的是,我们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才是课堂的主体。
老师的脚步应该跟着学生走,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但是现在我们很多初中历史老师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总是按照讲授大纲和讲授方针一味地讲课,不论学生有没有听懂,不论学生有没有跟上,纯属为了完成自己的方针。
这样就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威胁,学生上课也只是麻木地听老师讲课,丝毫不动脑子。
这样一节课上下来,学生也根本不晓得老师在讲什么,老师也不了解学生的掌握度。
讲授的有效性也只是天方夜谭。
(四)历史老师本身的资历不够好。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观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观概要: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注重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也是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历史是发展的,历史并不古老,古老的只有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说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一定要结合对历史观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历史的影响。
从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和过程来看,许多历史教师满腹经纶、学车五富,在历史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授历史知识,学生也是听得津津有味,从教学的应试角度来說,学生能够很好的完成历史知识点的学习任务,阶段性的学习完成后,许多学生就把课本一扔,加上历史并非主课程,在升学考试中的比例不高等因素,也导致学生关注度不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一般还是死记硬背,并没有对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关系,形成自我的历史观,这种缺失导致历史教学效果的落后,直接影响到历史课对于学生学习的价值。
一、深刻认识加强正确历史观培养的重大意义初中的历史课涉及到了一些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变迁,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对应这个时期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背景,学习历史知识不通过事物发生的本来面貌去了解,学习就成为了形式,在每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中,都有起主导因素的历史推动力和破坏力,从哲学上说,历史观本身也是对立而统一的,历史事件发生过程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状况,由这种状况所形成的价值观决定了历史观的形成,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就是要通过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从而分析出这种历史背景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历史事件,我们说三国,首先会阐述的是三国的文化,为什么要说三国的文化,就是不说三国的文化不足说以三足鼎力的局面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这种背景下所发生的政治事件,形成了三国特有的历史观,所以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不深入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就不能准确的形成和判断当时的历史观,当时的历史观同样对当时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反作用。
所以历史教学中注重历史观就是注重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核心,反之就是形式主义,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观存的问题历史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经历感受知识的过程,从而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也就是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学生需要怎样的历史
学生需要怎样的历史——由一次对学生的调查所想到的提要:本文从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调查入手,分析了现阶段历史教学的弊端。
通过调查,结合自己的思考,得出一个结论:学生需要有生命的历史。
有生命的历史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即它应当是“有思想”、“有情感”、“有生活”的历史。
关键词:历史生命思想情感生活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实用心理效应的甚嚣尘上,历史学科本身的价值,普遍地被人忽视。
历史教育,特别是中学历史教育,愈来愈严重地面临一个难题的挑战——学历史有什么用?有资料显示,中学生中大多数人不喜欢历史,只是迫于会考和高考的压力,才不得不学。
笔者也有一个调查。
去年九月份,一接到高一三个班的历史教学任务,我就选择了其中的两个班学生进行了填表调查。
为了便于统计,我发放了100份调查表,回收了100份,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
结合调查结果说明如下:对历史课学习态度调查表看到学生这么高比例的不喜欢历史课,我们这些历史教师是如芒在背、如刺在喉,深深的为自己、也为历史学科感到悲哀。
我们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师怎么这么不受学生的欢迎?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们该怎么办?问题是严重的,但总是要想办法解决的。
我们全组老师组织了高中三个年级共30多个同学举行了一次座谈,在座谈会上,我们所有的老师态度都很诚恳,对自己以往的教学作了反思,并要求同学们畅所欲言。
会后,我们对座谈成果进行了总结,学生不喜欢历史课,原因很多,其中反映最多的一条是:从教育的角度,从人发展的角度看,历史课被扭曲了。
以前,我们一直引以为自豪的一些教学方法,都受到了学生强有力的挑战和怀疑。
比如,浙江师大历史专业毕业的我,一直很得意自己在教学中显示的扎实的基本功:概念把握的准确性、历史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以及历史知识的宽度、历史理论的深度等等;教学中我最得意的一招就是“学法指导”,即对历史知识作了极尽所能的科学化、技术化的处理,称之为“抓住内容特点,概括一般规律。
”特别是到了高三年级,一整年都是在“应考”中度过,应考复习中最常用的词汇就是“针对性”、“强化训练”。
初中历史课程范例论文
初中历史课程范例论文中国历史的课程覆盖范围广泛,从古代到现代,涵盖了多个时期和重要事件。
在初中历史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有关中国古代文明、封建社会、中世纪、现代历史和世界史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以一个典型的初中历史课程范例为例,详细介绍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首先,初中历史课程将以中国古代文明为起点。
学生将学习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包括先秦时期的儒家、道家和墨家的思想,以及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
学生将学习有关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思想体系和科技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接下来,课程将介绍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
学生将学习有关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等级和经济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他们将了解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统治者、贵族阶层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然后,课程将进一步介绍中国的中世纪历史。
学生将学习中国中世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
他们将了解中国中世纪时期的社会动荡、外族入侵和经济发展等重要事件。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和变革。
接着,课程将转向现代历史。
学生将学习中国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
他们将了解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最后,课程将扩展到世界历史的范畴。
学生将学习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文明,如古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和现代工业革命等。
通过与中国历史的对比和联系,学生将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和影响。
在教学方法方面,初中历史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教师将使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和学习小组等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此外,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等活动也将被纳入教学计划,以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的深入了解。
总之,初中历史课程的范围广泛且内容丰富。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明、封建社会、中世纪历史、现代历史和世界史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变革,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引言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人们了解过去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分析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历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兴趣。
1. 历史教学的目标历史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培养以下能力:•掌握历史知识:了解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发展过程。
•分析和解释历史事件:学会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和连续性。
•发展批判性思维:通过对不同史料和观点的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历史意识:让学生理解历史对现实世界的影响,培养对历史的敬畏和责任感。
2. 历史教学策略为了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2.1 使用多样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使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历史文献、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等。
通过多样的资源,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2 引入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可以组成小组,一起讨论和分析历史事件,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看法。
这样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2.3 利用故事叙述和角色扮演故事叙述和角色扮演是一种生动有趣的历史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和角色扮演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和意义。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参与度,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
2.4 实地考察和互动体验实地考察和互动体验是一种锻炼学生历史意识和思维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和展览,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历史的敏感性。
3. 评估历史学习成果为了评估学生的历史学习成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3.1 书面作业和报告教师可以布置书面作业和报告,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样的任务能够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历史论文初中教学
历史论文初中教学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记录,是了解和反思过去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阶段,历史教育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和现状,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历史教育。
首先,初中历史教学在学生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尊重历史、继承历史和发展历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历史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到历史事件、人物以及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同时,历史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道德修养和国家认同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然而,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和活力,导致学生对历史教学产生抵触情绪。
其次,部分学生对历史教育缺乏兴趣,认为历史无关紧要,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历史教材内容繁杂,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使得历史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更好地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首先,教师应该将历史教学与学生生活和实际情境相结合,使历史教育更生动有趣。
其次,学校可以加强历史教学的多样性,例如通过举办历史知识竞赛、展览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另外,我们还可以对历史教材进行适当调整,提炼重点,简化内容,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现阶段的历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相信初中历史教学将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另外,为了使历史教学更为有效,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些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虚拟实境技术等,使历史教学更为生动、直观。
此外,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小组合作,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历史教学的评价也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要重视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历史论文篇
初中历史论文篇
引言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研究过去的事件和人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初中历史教育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历史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论文将探讨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法和研究策略。
主体
1.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应当注重灵活性和互动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和发展批判性思维。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 故事讲述法: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视听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资源,如影像和音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
- 探究式研究法:通过问题导向的研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 互动交流法:引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初中历史研究策略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历史,他们应采用以下研究策略:
- 注重读书:阅读历史书籍和文献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学生应养成每天阅读的惯。
- 制定研究计划: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分配研究时间,确保研究的连贯性和高效性。
- 多角度思考:学生应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历史事件,了解不同观点和解释,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 制作研究笔记:学生应学会整理和总结历史知识,制作研究笔记来帮助记忆和复。
结论
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研究策略,初中历史学科的教育将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
教师和学生应积极探索和应用这些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初二历史教学论文
初二历史教学论文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初二历史教学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幼儿相关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感历史教育的重要性。
初二历史教学不仅是对学生历史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
一、初二历史教学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初二历史教学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认识国家的伟大成就,从而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通过对国家历史的了解,学生能够深入认识国家的优秀传统,培养对国家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斗的精神。
2.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分析问题,具备判断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初二历史教学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史实观念、历史逻辑思维以及历史分析能力,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运用历史思维进行理性思考。
3.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初二历史教学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介绍,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历史教学中的英雄人物、民族精神等元素,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坚强、诚实、正义等品质,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初二历史教学的策略1.创设生动有趣的历史情境生动有趣的历史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历史故事、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抽象的历史事件具体化、生动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
2.注重史实观念的培养史实观念是历史教学的基础。
教师应注重史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史实与观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史实的深入剖析,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提高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能力。
3.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初二历史教学的核心内容。
教师要善于从历史事件中挖掘爱国主义元素,引导学生认识国家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让学生了解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
如何搞好初一学生历史教学的论文
如何搞好初一学生历史教学的论文如何搞好初一学生历史教学的论文初一学生如何迈出初中历史学习的第一步,很值得研究与探索。
我从事历史教学十四年,在教学实践中有如下几点粗浅认识,就教于同行,以共勉之。
一、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的认识新生入学的第一节历史课,我先排除学生思想上的模糊认识,说明历史课并非故事课,学生之所以形成这种概念是由于小学历史故事教学造成的。
历史故事的趣味性,生动性适合于小学阶段的学习和掌握,如果到了初中阶段仍停留于这一层次,容易使学生步入误区,以至今后很难达到较高层次的学习。
因此,历史的第一课应灌输给学生的是“历史课非故事课”,要把历史看作一门科学,去探寻其规律,掌握其知识。
二、使用规范的史学语言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专门术语,历史学科有历史学科的语言和专门术语。
比如历史课常用的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等,还有历史学的一些专有名词;编年体通史,纪传体通史,皇帝年号、历史年表等等。
我们要让学生一开始就养成运用历史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述的'习惯。
如历史上有许多须要理解、掌握和解释的“名词”,我为学生制定名词解释的“三要素”即时间、内容和作用。
例如解释“楚汉之争”,很多同学不知如何下手,但按照“三要素”去解释,使得他们茅塞顿开。
三、教会学生在书本上作标记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教材,并在教师指导下,划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用符号作标记,会使学生获益匪浅。
我曾作过调查,凡是解决问题能力强,历史成绩好的同学是按照老师要求在书本上作标记的。
有一位同学在“王安石变法”一节中做了以下标记:变法目的──“富国强兵”旁边写上目的并在“富国强兵”的下面划上横线,“变法五项内容”每一点旁边都编上编号并在内容下面划上横线,在“变法失败原因”旁边写上失败原因。
这也是学习历史习惯的具体表现,所以历史学习的能力提高很快。
相比之下,没有养成这一良好习惯的学生对以往学过的知识就依然是陌生的。
四、增强学生语文基础深厚的语文造诣,是学好历史的基础。
八年级历史教学论文
八年级历史教学论文简介本论文旨在探讨八年级历史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成果和兴趣。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八年级历史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概念。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释历史事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方法和策略1.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入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影像资料,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并培养他们主动研究的意愿。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和教学软件,呈现生动的历史画面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提升他们的情感参与和理解能力。
4. 小组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以促进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并通过相互讨论和分享,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历史案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评估1. 定期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以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2. 作业和论文:布置作业和论文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研究和表达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历史教学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教学资源1. 教材和教辅资料:根据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辅资料,以帮助学生全面研究历史知识。
2. 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进行历史研究和资料获取。
3. 多媒体设备和软件: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软件展示历史画面和资料。
结论通过采用以上教学方法和策略,八年级历史教学可以更加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情感参与,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兴趣。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精选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精选引言初中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研究兴趣至关重要。
本文将选择几篇与初中历史教育相关的论文,介绍其研究内容和教学启示。
论文一: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该论文通过对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发现了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引入真实历史案例,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讨论和分析,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启示:初中历史教育中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论文二:合作研究对初中生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影响该论文通过对合作研究在初中历史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发现了合作研究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和合作,通过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教学启示:初中历史教育中可以采用合作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共同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论文三:使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效果该论文研究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育中的应用,发现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的运用,能够增加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和记忆能力。
教学启示: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历史知识,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理解效果。
结论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中的研究结果表明,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知识掌握和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参考这些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历史教育教学。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10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历史是我们初中九大必修课程之一,他能够让我们了解我国的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也能让我们学到前人的经验和教训。
无论是对于做人、工作还是治家、治国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很多学生并不把历史放在眼里,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情况比比皆是。
如何提升自己的上课的有效性,如何化枯燥为有趣,如何让自己的学生爱上历史,如何达到教学大纲的目标,这都是我们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克服的问题。
(一)学生对于历史的重视还不够。
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历史是文科,自己以后主修的科目是理科,学习历史没有必要。
这样的心理就使得他们不再好好学习历史,上课期间不是写别的学科作业,就是开小差。
学生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不管老师怎么费劲,有效性也不会有任何的提升。
学生不重视的原因还有一点,那就是中考的时候,历史是开卷考试,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历史完全没有必要。
只需在书本上抄上足够的例题,考试的时候就什么都不怕了。
于是都把重点放在了数理化的学习上面。
(二)学生对于历史学习毫无兴趣。
历史这一门学科本来就是文科性质的。
他需要学生理解学习,但是更需要的是记忆。
历史本身也是在说明之前古人发生的一些事,他自身的性质就是枯燥乏味的。
这就使得学生的兴趣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上来。
教学有效性的目标也达不到。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被忽略,课堂教学还是主要以老师为中心。
我们都应该知道的是,我们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才是课堂的主体。
老师的脚步应该跟着学生走,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但是现在我们很多初中历史老师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总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一味地讲课,不管学生有没有听懂,不管学生有没有跟上,纯属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
这样就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威胁,学生上课也只是麻木地听老师讲课,丝毫不动脑子。
这样一节课上下来,学生也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老师也不了解学生的掌握度。
教学的有效性也只是天方夜谭。
(四)历史老师本身的资历不够好。
九年级历史教学论文
九年级历史教学论文引言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九年级历史教学中,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本文将探讨一些在九年级历史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有效策略。
主体1. 利用多媒体资源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我们创造了许多可以用于历史教学的多媒体资源。
我们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使历史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可以使用历史图片展示历史事件的真实场景,或者播放历史纪录片来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深刻的理解。
2. 进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方法。
通过分发角色并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历史人物,可以加深他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可以将学生组织成小组,通过模拟对话的形式来还原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3. 创设历史情境创设历史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将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可以通过把历史事件放入一个特定的背景或情境中,引发学生思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例如,让学生思考如果他们是当时的人,面对某个历史事件,他们会怎么做,这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组织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一种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了解历史的方法。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物、纪念馆或历史遗址,让他们亲眼见证历史的痕迹,增强对历史事件的感受和理解。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影响和意义。
结论九年级历史教学需要灵活运用多种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使用多媒体资源、角色扮演、创设历史情境和组织实地考察等策略可以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以上策略仅为初步探讨,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需求进行合理调整和创新。
历史论文初中教学目标
历史论文初中教学目标历史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一堆古老事件和人物的简单堆砌,更是一门深刻影响学生思维和文化素养的学科。
因此,确定初中历史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掌握。
学生需要学习与理解古代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历史的脉络和重要事件。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建立对中国历史的整体认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理解历史做好准备。
其次,初中历史教学目标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辨析、评价和判断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会从历史中总结规律,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习惯。
另外,初中历史教学目标还需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国家历史的热爱和自豪感。
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伟大成就和重要事件,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好思想准备。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好历史知识,发展好历史思维,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初中历史教学目标还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历史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它还与地理、政治、社会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的学习思维,让他们能够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全面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除此之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应该学会搜集、整理历史资料,掌握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培养对历史问题的敏锐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从而能够深入探究历史事件和人物,形成自己的历史研究兴趣和能力。
此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历史是一门文化的积淀,它承载着民族的传统和精神。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应该了解并尊重历史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以及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七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实用3篇)
七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第1篇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七年级历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讲故事更加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可能很难适应现代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只能挫伤初中生学习兴趣,不能有效地调动孩子对初中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很多时候不是中考的压力,许多学生就会放弃对历史的学习。
将一些历史故事加入课堂讲解中有利于孩子们学习兴趣的提高。
例如,我们的川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其中一课是《远古的传说》,在讲授之前可以准备一个故事——“大禹治水”,说的是大禹这个人物带领当地居民,与洪水作斗争的故事,大禹进一步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认为洪水不是堵就能堵住的,需要进一步疏导,通过泄洪完成水患的治理,这样的一个故事开场将有效引导初中生从下课的兴奋劲中迅速安静下来,激发他们认真听故事的情绪,从而进一步过渡到整个《远古的传说》这个课程的讲解之中。
可以在课程讲解之中进一步穿插“大禹治水”的故事,让学生疲劳的神经进一步激发出学习的兴趣,课程结束之后,也可以进一步讲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思维拓展,培养学生“有了大家才有小家”的奉献精神。
二、讲故事更加符合现代初中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初中生的思维开发还不够完善,学习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等还不是很全面,有时遇到一些抽象的问题,初中生很难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川教版教材七年级的《西周的兴亡》这节课中,讲了西周的崛起是因为商纣王的昏庸造成商王朝的落败最终成就了西周的崛起。
这个过程对于初中生来说,相对比较枯燥而且没有什么样的感性认识,商纣王是怎样的昏庸,没有具体的概念,当时的西周是怎样休养生息的,这些都是学生知识空虚的基础问题,建立在这样基础之上的知识结构就是海市蜃楼,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就将这段历史知识点还给教师,如果教师在商纣王如何的昏庸方面具体说一些故事,例如,酒池肉林、丞相比干迫害等这些故事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商纣王昏庸无道的具体形象,也加深了学生对于商王朝覆灭的理解,这种理解将使学生对这《西周的兴亡》这节内容的记忆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有效筑牢了他们学习的根基,完全符合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因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关于古代历史的讲解时间跨度相对比较大,很多时候古人的想法和思维方式由于这个原因而很难被学生理解,通过对“姜尚垂钓”等经典故事的讲述,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西周兴起必然性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需要怎样的历史——由一次对学生的调查所想到的提要:本文从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调查入手,分析了现阶段历史教学的弊端。
通过调查,结合自己的思考,得出一个结论:学生需要有生命的历史。
有生命的历史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即它应当是“有思想”、“有情感”、“有生活”的历史。
关键词:历史生命思想情感生活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实用心理效应的甚嚣尘上,历史学科本身的价值,普遍地被人忽视。
历史教育,特别是中学历史教育,愈来愈严重地面临一个难题的挑战——学历史有什么用?有资料显示,中学生中大多数人不喜欢历史,只是迫于会考和高考的压力,才不得不学。
笔者也有一个调查。
去年九月份,一接到高一三个班的历史教学任务,我就选择了其中的两个班学生进行了填表调查。
为了便于统计,我发放了100份调查表,回收了100份,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
结合调查结果说明如下:对历史课学习态度调查表看到学生这么高比例的不喜欢历史课,我们这些历史教师是如芒在背、如刺在喉,深深的为自己、也为历史学科感到悲哀。
我们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师怎么这么不受学生的欢迎?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们该怎么办?问题是严重的,但总是要想办法解决的。
我们全组老师组织了高中三个年级共30多个同学举行了一次座谈,在座谈会上,我们所有的老师态度都很诚恳,对自己以往的教学作了反思,并要求同学们畅所欲言。
会后,我们对座谈成果进行了总结,学生不喜欢历史课,原因很多,其中反映最多的一条是:从教育的角度,从人发展的角度看,历史课被扭曲了。
以前,我们一直引以为自豪的一些教学方法,都受到了学生强有力的挑战和怀疑。
比如,浙江师大历史专业毕业的我,一直很得意自己在教学中显示的扎实的基本功:概念把握的准确性、历史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以及历史知识的宽度、历史理论的深度等等;教学中我最得意的一招就是“学法指导”,即对历史知识作了极尽所能的科学化、技术化的处理,称之为“抓住内容特点,概括一般规律。
”特别是到了高三年级,一整年都是在“应考”中度过,应考复习中最常用的词汇就是“针对性”、“强化训练”。
这种教学模式,表面上的历史成绩好像提高了,但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却被扼杀了,从教育的角度,从人发展的角度看,历史课被我们教师扭曲了,被考试扭曲了。
一位我很得意的学生曾问过我:“我们高中这种教历史和学历史的方法,除了应考以外,还有什么用?再过几年,我们还能记到多少您教给我们的历史知识?”短短的几句话,就把我曾经的那份自信和骄傲轻轻的打碎了。
从此,我对我所教的历史产生了很大的怀疑,我教的历史除考试以外还有用吗?历史学科是一门很重要的人文学科,有用,这是肯定的,不然的话,“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台湾历史教科书问题”就不会闹得这么沸沸扬扬。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这种专业化、机械化、模式化、僵硬化教出来的历史有用吗?爱因斯坦曾说:“在学过的知识中,20年以后脑子里留下的才是有用的。
”贝尔纳曾说:“知识是用来实现人发展的工具。
”《中国教育报》2004年2月曾披露了一组调查结果,从年龄段上看,24岁以后的人掌握历史的程度急剧下降,至35岁时人的历史知识水平是最低的。
原因很简单,24岁以前是出于中考或高考的目的,强化记忆了不少历史知识,24岁以后自然就“无用”了。
看来教师在课堂上硬生生的“塞”给学生的历史知识,除了能够应付学生的考试外,也真的很难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
我们的历史课,就这样被严重扭曲了,成了考试的工具,其它的功能,譬如人文素养的渗透,民族精神的熏陶,审美观念的培养等等,都无从谈起,教育的功能被严重异化了。
我们是要教给学生死记硬背的历史知识吗?是简单的一点书本知识吗?是所谓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吗?答案显然不是的。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教给学生怎样的历史呢?在那次学生座谈会上,高三文科班有一位叫江峰的同学发言,最具代表性。
他说:“我们学生最厌倦、最反感的就是那种味同嚼蜡、板着面孔机械说教式的历史教学,向往的是那种能够主动参与的、充满着生活气息的、富有浓郁情感色彩的历史课堂。
”其他同学的发言,虽然表述各异,但大体上也就是这个意思。
听了这么多学生的发言,结合自己的思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
许多年之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由此,我们可以再追问一句:就课堂教学而言,如果没有生活做中心,那又会怎样呢?笔者曾对我校2007届的学生读高一时有一个调查,有69.6%的学生反映,他们上历史课“习惯于照抄教师板书的内容”,而不是主动探寻问题的答案;有71.6%的学生认为,“历史就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功课”,另有许多学生则坦率的承认,“上历史课不是做其它的作业就是打瞌睡”,等等。
这份调查所折射出来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大多数只不过是灌输僵死的历史知识和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的场所,而非生命活力不息涌动的生活场所,这样的课堂是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完全割裂开来的。
遗憾的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历史教学,实际上是有意无意地把“历史”完全等同于一堆毫无生气的秦砖汉瓦之类的“老古董”的。
教师机械地说历史,学生机械地背历史,已经成为大多数的一种习惯。
我们在上课时,常常一遍又一遍地向学生强调:“某某问题很重要,一定要背下来”“某某问题特别重要,经常考的”,等等。
这种做法,显然是把历史看成了僵死的东西。
这也就难怪,为什么在学生的心目中,学习历史就等于死记硬背了。
可是,恰恰相反,跟传统的历史教学相比,“历史”其实是很有生命力的。
早在1923年,李大钊先生在他发表的《研究历史的任务》一书中,即明确提出:浩如烟海的“史书”,并非历史,而仅是研究历史的材料。
“历史是有生命的、活动的、进步的;不是死的、固定的。
”“吾人研究有生命的历史。
”“历史学虽发源于记录,而记录决不是历史。
我们研究历史的任务是:整理事实,寻找它的正确的证据;理解事实,寻出它的进步的真理。
”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先生亦曾指出:“不能将历史看成是死了的形骸,而应看作是活着的文化,看作人的活动,生命的跃动。
”在关于历史与历史教学方面,他们都强调了两个字——“生命”。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生命,特别是一个有价值的生命,其不可缺少的要素应当包含人的思想、智慧、情感和人格,以及人所特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
同理,按我的理解,有生命的历史应当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即它应当是“有思想”、“有情感”、“有生活”,要有血有肉,有内容,不能是干燥无味的。
这,也就应当是所谓的“ 有生命的历史”的基本内涵所在吧。
首先,我们应该教给学生“有思想”的历史。
人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
可是,如果我们“读史”时并不懂得带着思辨的眼睛和思想的大脑去审视、去思索,并且从中感悟和生成一种具有历史深度的思想和眼光,以此来关注和审视现实,那么,我们也就永远不太可能达到“明智”的境界。
所以,历史教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学生从历史之中“学会思想”,生成智慧,生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也就决定了“思想”应当是贯穿于历史课堂的灵魂。
没有思想的历史课堂,就必然是“死”的课堂和“无用”的课堂。
然而,我们有那么多的学生竟认为,“历史就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功课”,中学历史课可有可无,开不开也无所谓。
2003年2月初《中国青年报》曾在我国文化教育水平比较发达的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四个城市对14-28岁之间的1065名青少年,进行过一次《中国历史知识现状》的专题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对祖国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是极为有限的。
在这份满分为100分,题目也仅仅是一些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但全体受访者的平均得分仅为27.69分。
这次调查结论中还有一点很值得思考,那就是25-28岁的青年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要明显低于17-24岁的青少年。
照常理,该年龄段的青年受教育程度明显要高,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也应该要丰富的多,为什么会出现调查中的这种矛盾现象呢?显然,这些受访者在学校所接受的历史教育基本上是灌输式的或强制性的,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获得一些浮浅的、表面的、没有思想的知识,属于“短时记忆”,并未化成真正的、属于自己的知识,一旦不学了,那就很容易遗忘了。
可见,如果我们的历史教学仅有知识而没有“思想”的话,不仅不能达到熏陶、感染、教化、审美的功能,甚至连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也难以获得和保留。
其次,我们应该教给学生“有情感”的历史。
笔者认为,情感是“有生命的历史”的内核,如果失去了情感也就失去了历史的生命力。
但是,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教师总是板着脸孔,每天都以一种固定的模式,设定一个教学目标,说着枯燥无味的语言,布置一些刻板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练习,历史的丰富、生动与精彩荡然无存。
再加上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部分内容设置深奥、单一、泛味,缺少生活的气息,而且跟学生的距离太过遥远,学生很难产生亲近感,学起来感到无用、无趣、无味。
学生面对理论多、结论多而过程少的教材,再加上老师乏味的讲解,提不起兴趣也就很正常了。
经常有学生跟我们说:“我们希望老师把历史讲的‘绘声绘色’、‘有趣味’,上出历史的‘味’来,不要总是冗长的、缺乏生动感的概括性陈述。
”真是一语中的!历史课的课堂形式也过于单一。
有的学生跟我说,教改进行了这么多年了,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仍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变,全部是教师一人的“独唱”,学生很少有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
有学生说得更尖锐:“2000多年前孔子的教学方式就是很丰富多彩的,有讲述、有讨论、有辩诘,每个学生都有自由发言的机会,对孔子的观点也可以大加辩驳,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3000弟子中出了72贤人。
而我们现在的历史课堂教学,除了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夸夸其谈外,还有什么?学生没有任何表现自我、展示自我、释放自我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当然就没有学习的趣味和动力了。
”再次,我们应该教给学生“有生活”的历史。
在长期的历史教育实践中,笔者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很多学生爱好历史,但却不爱上历史课;爱看历史课外读物,却不爱看历史教科书;爱一个真实的、有生活、有内涵的历史,却不喜欢苍白的、空洞无物的历史。
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历史教学、我们的历史书太死板、太僵化,太缺少生活的气息了,与丰富多彩的历史本相和生动活泼的学生天性存在着太大的距离。
我们的教学,一直对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不够重视,高高在上,不走进生活,不走进学生。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历史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人生经验。
这种观点将学生置于课程的中心,将学生获得的生活和人生的体验当成教学的目标。
历史课程的两个方面,都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的生活。
一方面,在历史教科书的定位上,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水平、认识规律,不能像培养历史学家那样,惟恐体系不完整,惟恐知识有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