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招考试之教育学中的易混淆概念(一)
教育学易混淆知识点
教育学易混淆知识点近日,参与教招学习的小伙伴纷纷和教师埋怨:教育学开篇第一章的人物多、思想乱、著作杂。
面对这纷繁杂乱的教育学人物及其著作和思想,毕竟该如何进展的学习呢?那么,今日教师就以我们教育学中的“杠精”人物杜威为例,来给大家传授一些学习教育学人物的法宝。
由于杜威的教育观点和赫尔巴特、斯宾塞、陶行知的教育观点纷纷相左,所以他当之无愧的成为我们教育学中的“杠精”人物。
一、人物的地位杜威是美国有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现代教育的代表人、“儿童中心”代表人。
1.有用主义哲学创始人:杜威强调从做中学,注意直接阅历的获得,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书上的理论学问,所以被称为是有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2.现代教育的代表人:杜威解决了传统教育的三大问题,教育与社会相脱离、教育与儿童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并因此提出了“新三中心”,被称为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人。
3.“儿童中心”代表人:源于杜威提出了三中心论:儿童中心、阅历中心、活动中心。
二、著作及其地位杜威的著作主要有:《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们怎样思维》、《阅历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
三、教育观点 (一)教育的本质 1.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会儿童进入社会生活的技能和技巧,从而帮忙儿童更好的适应目前的生活的状态。
因此,他反对斯宾塞的教育目的:教育为人们将来的完满生活做预备。
所以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在他看来,应当让儿童在自我的学习中获得生活的乐趣,而不应当给教育施加一些外在的功利和目的,使之成为束缚儿童成长的工具。
所以杜威既是“教育适应生活说”的代表者同时也是“教育无目的论”的提倡者。
2.教育即生长正是由于杜威批判了“教育预备生活说”,所以他从“儿童中心”的角度动身,提出了教育最原始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身心安康的进展,从儿童的自我兴趣动身,通过外部的社会环境的积极协作,实现儿童的欢乐成长和自我价值的真实满意。
3.教育即阅历的改组和改造杜威认为教育的实质就在于把儿童头脑中原有的学问阅历重新进展加工和完善,使其更加准确化和标准化。
教师招聘考试中的易考概念辨析一
教师招聘考试中的易考概念辨析一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通常会出现对于相似概念的考查,有些同学在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傻傻的分不清。
今天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辨别相似的概念,找出概念的不同之处,攻克难点,练就火眼金睛的本领。
一、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名称概念作用
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
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
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教师招聘真题再现:
1.(2016 石家庄正定)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课程结构
答案:A
2.(2016 廊坊事业单位)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教材
答案:A
1
3.(2016 石家庄事业单位)既是教材编写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又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是()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课程设计
D.教学大纲
答案:A
【教师招聘考试】
2。
教育学:教招备考易错知识点辨析
教育学:教招备考易错知识点辨析教招备考知识庞杂,需要我们对不同知识进行辨析,把握不同知识的侧重点。
这样就能在碰到题目时更好更快捷的区分,帮助轻松学习教招知识。
下面一起进入学习吧。
一、等级性VS象征性等级性和象征性的区分看方向:角度1:等级性:强调阶层不同,教育不同象征性:强调教育不同,阶层和地位不同阶级性: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角度2:等级性是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象征性是指受教育者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为了获得社会地位的象征;例如:1、六学二馆---鲜明的等级性(优选)+象征性2、“以僧为师,以吏为师”--阶级性3、学在官府--阶级性4、“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教育具有()的特点。
A.等级性B.专制性C.刻板性D.象征性【答案】A。
二、“教学相长”原则的区分关于教学相长原则:涉及到本意和引申义;1、本意:就是强调教师的教出自《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引申义:强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相互促进涉及师生关系特征,教学相长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
判断题:《学记》所说的“教学相长”,本义是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答案】错。
三、教育体制VS教育制度教育体制是“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简称,它是教育行政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是指一个国家为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教育体系,以及为保证该系统的正常运行而确立的种种规范或者规定。
教育制度一般包括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行政管理制度。
辨析:教育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体系,主要强调“姓”什么的问题。
比如资本主义的单轨和双轨制,社会主义的分支制--反映根本教育的体制是一种对各国结合具体国情对教育制度的落实和保障。
教师招聘笔试备考:教育学易混淆知识点总结
教师招聘笔试备考:教育学易混淆知识点总结_一、爸爸汇总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现代教育代表人物:杜威终身教育之父:保罗朗格朗世界幼教之父:福禄贝尔(创办世界第一所幼儿园)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提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活教育) 慈爱的儿童之父:裴斯泰洛齐乡村幼教之父:陶行知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职业教育之父:黄炎培课程评价之父、现代课程之父:泰勒实验教育学之父:梅伊曼义务教育之父、免费学校创始人:加尔文初等义务教育之父:马丁路德心理学、科学心理学之父:冯特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俄罗斯教育心理学之父:乌申斯基二、词源1、教育最早连用——孟子最早分别解释——许慎最早提出“教育学”这一概念——培根2、道德最早提出——荀子《劝学篇》最早分开解释——老子《道德经》3、班级最早提出班级一词——埃拉斯谟斯(伊拉斯谟)班级授课制最早萌芽——昆体良——分班教学最早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1862年京师同文馆我国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1905废科举,兴学堂之后4、课程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的孔颖达(与当今课程意义想去甚远)朱熹——宽着期限,紧着课程(与当代课程意义比较接近)斯宾塞——首次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三、终身教育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著作——耶克斯利《终身教育》最早提出“终身教育”概念——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概念化系统化的标志——保罗朗格朗的《论终身教育》报告书的发表终身教育最终形成——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义务教育(1)义务教育的特点: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2)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发展性、基础性、普及性(3)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发展性、基础性、普及性(4)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的地位:强制性、普及性、基础性(5)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课程计划)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五、有关“班主任工作”(1)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了解和研究学生(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首要的工作职责)(4)班主任最经常性的工作:开展德育工作(5)班主任的中心任务: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六、“双基”、“三基”、“两基”、“两基本一进入”(1)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三基:读、写、算(3)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4)两基本一进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2023年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易混知识点
2023年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易混知识点2023年老师聘请教育综合学问易混学问点导语:2023年老师聘请考试接近,需要大家自己支配自己的备考时间。
而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觉,在教育综合学问中有一些学问点简单混淆,这里也会帮忙大家逐步梳理。
首先,在教育综合学问中,有三组相互对应的概念,各自所对应的领域存在肯定的区分,今日给大家进行呈现与区分。
一、教育与学习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育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分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只限于人类的领域,动物界不能叫做教育。
2.学习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阅历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长久的转变。
它是人类与动物所共有的一种现象。
考题角度:以下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A.猴子骑车B.婴儿吃奶C.蜘蛛织网D.同学做广播体操D。
解析:本题中主要考察教育的本质属性。
B项与C项为本能,而A项中"猴子骑车'属于动物界的现象,不属于教育。
因此答案为D。
二、心情与情感1.心情心情一般指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意的情景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心情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2.情感情感一般指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而产生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
考题角度:关于心情和情感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心情与生理需要是否满意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B.心情依靠于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C.心情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心情的本质内容D.心情具有外显性、冲动性,而情感具有内隐性AC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心情与情感的关系。
心情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所以A正确;情感具有稳定性与深刻性,所以B错误;CD两项表述也无误。
因此答案为ACD。
三、低级心理机能与高级心理机能1.低级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是动物进化的结果,是个体早期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如基本的知觉加工和自动化过程。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易混知识点对比讲解.docx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易混知识点对比讲解1.教学&教育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进行教育的基本途径。
除教学外,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2.教学&智育智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它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
但两者不等同。
一是德育、体育、美育等也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
二是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来实现。
3.教学&上课教学与上课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包括上课,还包括备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其中,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上课完成。
4.教学原则&教学规律教学原则不同于教学规律,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教学规律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教学过程中固有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人们只能发现、掌握、利用规律,而不能取消、改造和制造规律。
教学原则不同,它是由人们制定的,是属于主观意识形态的东西。
教学规律是制定教学原则的客观依据和基础,科学的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体现和反映。
5.“双基”、“三基”、“两基”、“两基本一进入”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读、写、算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本一进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师出教育,专注安徽教师考编)6.德育过程&品德形成过程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活动的过程,它强调的是教育者如何把一定社会的道德、思想和政治等转化为学生个体品德的过程。
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指个体在品德方面的发展,也就是个体品德方面的知、情、意、行,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运动过程。
两者的关系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德育过程只是学生品德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两者不能混淆。
7.谈话法&讨论法谈话法:教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讨论法:学生围绕问题各抒己见(争论、磋商)8.陶冶法&榜样法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强调情境对人的感化和熏陶,重情榜样法:突出榜样者和示范者的作用,重行。
2019漳州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中的易混点梳理
2019漳州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中的易混点梳理在教师招聘考试及教师资格证的考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让考生易混淆的知识点,所以在这里做一下整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帮助。
1.德智体亚里士多德:根据他的灵魂论把教育划分为三个部分:体育、德育、智育,其中体为首。
斯宾塞: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概念。
2.三个特征搞不清我国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地位的表现:强制性、普及性、基础性。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3.两个学说教育适应生活说——杜威的思想,主要主张教育是对现实生活的适应。
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预备说)——斯宾塞的观点,主要主张是对未来生活做好准备。
4.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傻傻分不清楚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了解和研究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组建和培养班集体。
班主任的首要任务:组织培养班集体。
班主任的中心任务: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5.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的阶级性:你有我无,你能接受教育,我不能接受教育。
教育的等级性:你高我低,大家都能接受教育,你的质量好,我的质量差。
6.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性。
教育的根本属性:社会性。
7.实验教育学1901年最早由德国的梅伊曼在《实验教育学纲要》提出。
1903年由德国的拉伊在《实验教育学》中完成系统论述。
8.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文件中正式使用了“素质教育”这个概念的是198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1993年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首次在重要文件中正式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
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终身教育”的是1999年6月《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打开21世纪之门的钥匙是终身教育。
9.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教育史上第一本系统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母育学校》。
教招考试之教育学中的易混淆概念(一)
教招考试之教育学中的易混淆概念(一)(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招考试之教育学中的易混淆概念(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纵观全国各地的教师招聘考试,试卷中的单选题、判断题等题型中考察的易混淆概念比较多,现在教招考试试题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考试越来越灵活。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易混淆知识
教育学成为规范、独立学科---------赫尔巴特
2、人物称号混淆对比
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
科学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
课程评价之父---------泰勒
课程理论之父---------泰勒
有关各学科纲领性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
教师教学直接依据---------课程标准
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
整个教育综合知识的体系错综复杂,唐强老师建议考生可以通过知识对比及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梳理,思维的引导可以让考生在最短的时间达到效率的最高化。
心理学之父---------冯特
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
俄罗斯的教育心理学之父---------乌申斯基
慈爱的儿童之父---------裴斯泰洛奇
3、教育目的混淆对比
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教育目的
整个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易混淆知识
【导读】教师资格和教师招聘随着国家政策改革愈演愈激烈,知识的体系的复杂促使许多考生花费大量时间攻克难关,重难点解决的有效方式就是知识的对比,本店铺资深讲师带您一起玩转混淆知识点,更多关于教师资格和招聘信息请登录本店铺教师网。
1、教育学地位混淆点
首次提出把教育成为独立的学科---------培根
2017吉林省延边州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分
2017吉林省延边州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分通过最新吉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7年吉林教招将于4月份左右出公告,笔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目前在备考过程中出现这种情况,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在做理解类的知识点习题时相对出错较少,然后一遇到定义反选题目,大多数人都会存在模棱两可,甚至出错率较高的状况。
教育学的考试主要还是以识记为主,理解的考题相对较少。
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为广大考生提供便利,在此中公讲师为大家讲解一下教育学重容易混淆的概念,以便更好的理解。
1、教育、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的概念基本上理解较容易。
教育可以认为是一种社会现象,而教育学则是一个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两者有区别。
教育的概念一般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而在考试中易考广义的概念所包括的“三结合”教育。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除此之外,对于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对于教育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教育是在一定条件下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而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2、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区别较大。
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它包括:教育工作的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教育目的强调了教育活动要达到的最终结果,它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学易混淆知识点辨析
教育学易混淆知识点辨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育学易混淆知识点辨析无论什么性质的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都是内容之一,并且在分值上始终占据不可动摇的地位,同样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也是教师的职业素养之一,然而教育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掌握基本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招教考试中30个最容易混淆弄错的概念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选择题、判断题经常会出现相似的概念或偷换概念来增加考试的难度,今天,为大家汇总了招教中经常出错的30组易混淆概念,一起来看一下~一.教育目的VS教育方针1.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例如,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从宏观的角度确立了人才的质量和规格,是我国培养人才总的方向。
2.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它包括:教育工作的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例如,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联系(1)都明确规定了教育的社会性质和教育为哪个社会培养人才,为教育活动提供宏观指导。
(2)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目的的和必须遵循的准则,教育目的只是教育方针的若干组成要素之一。
4.区别(1)“教育目的”属于教育基本理论范畴和目的性范畴,“教有方针”属于教育政策学范畴和手段性范畴。
(2)教育目的着重于对人才培养规格做出规定,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教育方针着重于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更为突出。
(3)教育目的有时是由社会团体或个人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可以不具约束力;教育方针则是由政府或政党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
(4)教育方针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概括,它对于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要大于教育目的。
5.记忆要点教育目的着重于对人才培养规格做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于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
二.教育目的VS培养目标VS教学目标1.培养目标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2016陕西教师招聘考试备考:教育心理学中的易混淆概念
2016陕西教师招聘考试备考:教育心理学中的易混淆概念通过近期陕西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陕西教招将于5月底陆续发布公告,2016陕西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内容多为《公共基础知识》和《教育基础知识》,陕西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陕西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教师招聘考试,中公讲师根据一线的授课经验,结合教师招聘的重难点,为广大考生梳理和澄清一些重要的易混淆的教育心理学专业概念,希望能够帮助“烤鸭门'真正的从本质上认清和理解到位这些易混点。
(一)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例如,在屋内感觉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去。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例如,害怕见生人不敢上街。
(二)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创造性观察学习(1)直接的观察学习它是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
例如幼儿的大部分模仿行为;(2)抽象性观察学习:它是指观察者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从而能根据这些规则或原理表现出某种类似的行为。
例如,青少年看了枪战暴力片,他以后就可能在学校、社会对同学或他人表现出类似的攻击行为。
(3)创造性观察:指观察者通过对各个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如青少年从父母、姐妹、同学及朋友那里获得了不同的行为特点,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为风格。
(三)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1)表征学习指学习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
例如,将“鸟”这一个符号和鸟这种动物关联。
(2)概念学习是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是区分事物的关键。
概念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易混淆知识点辨析,记忆就是这么简单~
教育学易混淆知识点辨析,记忆就是这么简单~1壬寅学制与癸卯学制我国旧中国的学制主要有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以及壬戌学制。
其中,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地位是在招教考试当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因为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学制,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由国家颁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考生在复习时需要牢记这两个学制在中国学制史上的不同地位。
在考试中,这个知识点多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
【例题1】1902年,在慈禧太后的要求下,晚清重臣张百熙经过半年多的“谨上溯古制,参考列邦”的反复修订,起草了《钦定学堂章程》,该学制贯彻了"端正趋向,造就通才,明体达用"的旨意,此学制在中国近代史上又称为()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解析】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的《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为壬寅年,故这个学制亦称“壬寅学制”。
“壬寅学制”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由当时的管学大臣张百熙起草,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制系统,虽然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
因此答案选A项。
【例题2】因为壬寅学制制定得过于急促,及本身若干不足和局限,加上清廷内部的权力竞逐,未能付诸实施。
所以在1903年,清政府任命张之洞、荣庆、张百熙三人重新修订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并且于1904年1月颁布执行,此次颁布的学制又称为()A.壬戌学制B.癸卯学制C.壬寅学制D.壬子学制【解析】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任命张之洞、荣庆、张百熙三人重新修订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颁布执行,又被称为“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系统。
因此答案选B项。
2意志的品质意志的品质只要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坚持性)。
考生需要注意区分意志的不同品质,并掌握与品质相反的意志品质,这部分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教师资格证考试易混淆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易混淆常考知识点混淆对比:1(1)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教育目的(2)整个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教育方针混淆对比:2(1)教育的三大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2)德育的四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混淆对比:3(1)《学记》是中国最在也是世界上最早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2)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本教育著作,也是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混淆对比:4(1)中国最早采用启发性教学的人—孔子(2)西方最早采用启发性教学的人—苏格拉底混淆对比:5古希腊三哲/三贤(1)苏哥拉底—产婆术(2)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与游戏(3)亚里士多德—教育要遵循自然混淆对比:6(1)提出把教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培根(2)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夸美纽斯(3)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而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混淆对比:7(1)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2)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3)科学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4)心理学之父—冯特(5)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6)俄罗斯的教育心理学之父—乌申斯基混淆对比:8(1)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人—艾拉斯莫斯(2)最早论述班级授课制的人—夸美纽斯混淆对比:9(1)世界上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凯洛夫《教育学》(2)我国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混淆对比:10(1)学校教育最早出现在—夏朝(2)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京师同文馆(3)我国颁布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壬寅学制(4)我国实施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癸卯学制混淆对比:11(1)人的身心发展前提和基础—遗传(2)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3)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
教师考试教育理论知识混淆知识点整理
教育理论知识混淆知识点整理一、教育的“历史性”与“历史继承性”历史性指的是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历史继承性指的是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
两者的区别在于:历史性强调的关键在于不同阶段;历史继承性强调的关键在于一脉相承。
【单选题】西周时期的“敬天祭祖”与清明节之间的联系,体现了教育的( )。
A.历史性B.永恒性C.历史继承性D.不平衡性【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祭祖”与清明节“祭祖”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体现的是历史继承性。
二、赫尔巴特的“现代”与“传统”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和“传统教育学之父”。
其中,“科学教育学之父”主要是因为赫尔巴特通过《普通教育学》将教育学规范化体系化;“传统教育学之父”主要针对的是赫尔巴特提出的“三中心”是传统教育的三中心;而“现代教育学之父”主要针对的是夸美纽斯而言的,夸美纽斯是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则为现代教育学之父了。
三、谁决定了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直接决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最终决定因素是生产力。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和阶段性:顺序性:渐变过程;阶段:不同年龄段的特点、任务不同。
答题技巧:题干中,不同年龄的特点之间,有联系的就是顺序,没有联系的就是阶段。
2.阶段性和不平衡性阶段:不同年龄段;不平衡: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
答题技巧:题干中,单纯年龄段即阶段;年龄段+速度即不平衡。
3.不平衡和个别差异不平衡:个体内部的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的不平衡;个别差异:个体与个体之间。
答题技巧:不平衡:一方面…一方面…;某方面…某方面…;个别差异:有的人…有的人…。
4.“一刀切”问题答题技巧:“一刀切”违背了阶段性;“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成人化”违背了阶段性;老师针对全班同学“一刀切”违背了个别差异性。
1.【单选题】儿童在幼儿时期,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到了儿童早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中学以后,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教育学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教育学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教育学容易混淆的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就是在教育学里那些长得很像、意思容易搞混的知识点。
比如说有些概念的名称或者内容差不多,让人特别容易弄错。
②重要程度:在教育学学科中非常重要呢。
混淆这些知识点会导致我们理解教育学原理、教育方法等出现偏差,也影响知识体系的构建、教育实践的开展以及考试成绩。
③前置知识: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基本概念,像教育目的、教学方法这些常规概念等。
比如得知道教学是啥,才能更好地理解相近教学概念之间的区别。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教学场景里,如果老师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分清楚了,就能正确地去设计课程、开展教学评价等。
比如说分清不同的学习理论,就能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让学生学习知识。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分布在教育学各个板块中,比如教育心理学板块、教学论板块等。
像教育心理学中的强化和惩罚容易混淆,这就是这个图谱中的一个小点。
②关联知识:和很多教育学的常见知识密切联系。
像教学方法相关的混淆知识点就跟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这些知识有关联。
就好比教学方法的混淆点会影响对整个教学过程是否有效、教学评价是否公正的判断。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有点高,因为这些知识点本身很相似。
得仔细辨别细微差别。
比如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看起来很像,规律是客观的,原则是根据规律制定的主观要求,但初次接触很容易晕头转向。
- 关键点在于精准理解概念内涵,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很重要。
不管什么类别的教育学考试都会涉及。
- 考查方式主要是选择题让你甄别概念对错,名词解释让你准确阐述概念区别之类的。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就是想让受教育者最终发展成啥样的问题。
比如咱们希望学生成为有良好道德素养、丰富知识和技能的人,这就是教育目的。
通俗讲就是教育要达到的最终点子。
- 教育方针呢,它不仅包含教育目的,还涵盖了怎么做教育(像教育途径等方面)的方向性内容。
新整理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点:教育心理学中的易混淆概念
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点:教育心理学中的易混淆概念(一)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
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是量的变化;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是质的变化。
(二)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依存型的学生: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
(三)沉思型与冲动型沉思型个体在问题解决时常常不急于说出自己的看法,而是先对各种可能的答案进行分析,解决问题时往往强调精度而非速度;例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话音刚落,小学生举手回答的问题。
冲动型个体则常常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强调速度而非精度。
例如,高中生回答问题。
(四)辐合型和发散型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和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正确的解答。
发散型认知方式则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例如,司马光砸缸。
(五)同时型与继时型继时型认知风格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同时型认知风格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
例如,初中生小敏在解决问题时,习惯于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步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先后顺序,小敏的认知方式属于继时型。
山西教师招聘 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心理学中的易混淆概念
山西教师招聘: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心理学中的易混淆概念通过山西教师招聘网可以了解到2016年山西教师招聘最新考试动态,一般山西教师招聘有笔试和面试两个重要环节,笔试科目为《教育基础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面试以试讲、说课等形式考察,山西教师考试网整理了山西教师招聘真题供考生备考学习。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关教师招聘考试,我们根据一线的授课经验,结合教师招聘的重难点,为广大考生梳理和澄清一些重要的易混淆的教育心理学专业概念,希望能够帮助“烤鸭门'真正的从本质上认清和理解到位这些易混点。
(一)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例如,在屋内感觉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去。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例如,害怕见生人不敢上街。
(二)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创造性观察学习(1)直接的观察学习它是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
例如幼儿的大部分模仿行为;(2)抽象性观察学习:它是指观察者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从而能根据这些规则或原理表现出某种类似的行为。
例如,青少年看了枪战暴力片,他以后就可能在学校、社会对同学或他人表现出类似的攻击行为。
(3)创造性观察:指观察者通过对各个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如青少年从父母、姐妹、同学及朋友那里获得了不同的行为特点,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为风格。
(三)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1)表征学习指学习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
例如,将“鸟”这一个符号和鸟这种动物关联。
(2)概念学习是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是区分事物的关键。
概念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招考试之教育学中的易混淆概念(一)纵观全国各地的教师招聘考试,试卷中的单选题、判断题等题型中考察的易混淆概念比较多,现在教招考试试题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考试越来越灵活。
客观题(包括单选、多选、判断等),不论题干还是选项内容,都是非常灵活的例子,而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中的专业术语往往成为了选项,所以对于广大考生而言,这样的考题选择的非常纠结,尤其是容易混淆的专业概念。
基于此,中公资深讲师杨莉根据授课经验,结合教招考试的重难点,帮助广大考生梳理和澄清一些重要的易混淆的教育学专业概念,后期会陆续梳理心理学的易混淆专业概念,希望能够帮助考生们真正的从本质上认清和理解到位这些易混点。
(一)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区别:
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
教育目的一般只包含“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教育方针除此之外,还含有“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另一方面,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而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联系: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织部分。
二者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哪个阶级、哪个社会)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国家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在其性质和方向上不得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
(二)教育制度、教育体制与学制
教育制度:是国家教育方针制度化的体现,与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并存于社会结构中。
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法的总和,由教育制度决定,是教育制度的具体化。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体制决定制度;制度决定学制;
体制:谁办学;
制度:怎么办学;
学制:办多久;
(三)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四)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其核心是价值观念。
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等。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五)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其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选择题常考);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其中,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课程计划是课程标准制定的理论依据。
(六)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
形式教育形成于17世纪,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形式教育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
实质教育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出现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是其主要代表。
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实质教育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
(七)义务教育与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是根据宪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义务教育主要包括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总共9年,称为九年义务教育。
一般是小学6年,初中 3年;但是,也有小学5年,初中4年的。
基础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打基础的,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
就如同盖房子先要打地基一样,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就要从认字开始。
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初中、高中)。
(八)信度与效度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
它既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
例如,采用性格量表测量学生,如果他们这次测量得到的结果与六个月前、三个月前的结果基本相当,那么我们就认为测验的信度较高。
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效度考虑的问题是:测验测量什么?测验对测量目标的测量精确性和真实性有多大?具有高信度的测验不一定具有高效度,但具有高信度的测验一定具有高效度,所以就一个测验的优劣而言,效度是一个比信度更为重要的指标。
不论效度还是信度,都是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
(九)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
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具有甄选性强的特点,因而可以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
它的缺点是不能明确表示学生的真正水平,不能表明他在学业上是否达到了特定的标准。
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
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
绝对性评价可以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它关心的是学生掌握了什么、能做什么或没掌握什么、不能做什么,宜用于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
它的缺点是不适用于甄选人才。
(十)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也称为准备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比如,摸底考试。
形成性评价也称为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比如,单元测试、期中考试。
总结性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比如,期末考试。
(十一)组内设计与组间设计
组间设计也叫被试间设计,是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即每组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
组内设计也叫被试内设计,是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即一组被试中的每一个被试都要经受整个实验的各种实验处理。
比如,要研究大学生的社会成熟过程,适合的研究设计就是被试内设计。
总而言之,对于教育学中容易混淆的专业概念,最有效最靠谱的区分办法就是:在深度理解该概念的基础上,使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词汇去替代这些专业概念,以帮助广大考生的理解。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