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2《短文两篇》(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22《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2《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22课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要求学生勾画阅读提示的要点,明确学习《陋室铭》的素质教育目标。

2.师生讨论,逐条板书或投影显示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身世、处境作一些了解。让我们先复习有关刘禹锡的生平,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篇“铭文”。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自幼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调整仕途得失的一条基本心理原则。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政治上的激进派,主张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挤,一再被贬,因而作此铭文,自剖肝胆,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2.结合注释学习“铭”,让学生当堂记忆。教师当堂抽查。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及节奏,全班学生齐读。

[复习旧课知识点:引入新课的学习,当堂记忆并检查,个别读与集体读相给合都是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字,时间为四分钟,教师巡视,个别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结合课后练习及预习提示的问题向学生提问,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文章中的哪句话能提奖全篇大意?是什么意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指的是品德高尚,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2)文章头两句有何作用?

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3)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2《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2《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2.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积累与本课相关的语言与文言知识。

2.背诵《陋室铭》与《爱莲说》。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陋室铭》与《爱莲说》寄寓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积累与本课相关的语言与文言知识。

2.背诵《陋室铭》与《爱莲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从被贬之人,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了联贴在门上。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将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刘禹锡见这个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板书课题)

二、梳理字词及作家作品

1.给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xīn)鸿儒(hóng rú)调(tiáo)素琴案牍(dú)

濯(zhuó)亵(xiè)鲜(xiǎn)

2.重点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只。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22《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22《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

陋室铭

【教课目的】

1.理解本文的主题。

2.认识铭文的特色。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4.朗诵、背诵全文。

【教课要点、难点】

要点:理解诗意,掌握要点词语,背诵。

难点:理解作者描述陋室的情怀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课过程】

一、导入

从古代有名的文学家欧阳修、范仲淹、苏轼等导入。

二、出示教课目的

1.学生齐读。

2.教师解读。

三、文体、作者简介

1.文体简介:

铭,是古代文体。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戒备自己或许永垂不朽的文字。本文是刻在牌上,放在书案

右侧用以自警的铭文,又叫“座右铭”。文字精华,押韵,读来铿锵有力;体系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

与格言颇相像。

2.作者简介:

刘禹锡,( 772-840 ),唐朝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贞元进士,曾官督查御史。永贞元年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公司,反对宦官和藩镇权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写

诗嘲讽守旧派,外迁,任连州刺史。此后还当过夔州、和州刺史。直到文宗永和元年才回到长安,以裴度

力荐,任太子来宾,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听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筑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此刻安徽和县仍保留着。

3.背景

刘禹写此文,唐王朝正一每日地衰败下去。在中,宦官立之,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

上,牛(牛僧孺、李宗)李(李德裕)两党相互不已,妒害能,任人唯。在种状况下,官僚

士医生大多只作,不以国事念。刘禹此深感(在他的同期作《金陵五》中有所

表露),却又无力回天,只好采纳悲观的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俗气的官僚来往。在本文中,他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22《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22《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短文两篇》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准确识记重点文言实词,翻译课文;

2、把握文章结构,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3、能明确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发表自己的感悟,确立自己的人生志趣追求。

能力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营造美

1、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判官,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22课《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22课《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2课短文两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铭”和“说”两种文体。。

2.掌握并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

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二、【重点难点】

1.熟练地背诵两篇文言文。

2.掌握并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

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语

同学们:你们有属于自己的座右铭吗?这里的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那么,“铭”字还有什么意思呢? 它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

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刘禹锡是如何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铭”。

合作探究

(一)初步探知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德馨(xīn) 苔痕(hén) 鸿儒(rú)案牍(dú)西蜀(shǔ)

2。听老师范读,划出朗读的停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短文两篇》

学习目的:

1、背诵默写,理解提升。

2、合作探究,托物言志。

3、联系生活,提高情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

第一课时陋室铭

教学过程:

一、陋室图景,交流导读。

1、多媒体展示:出示一幅陋室,结合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让同学们观看思考。

2、交流导读:同学们,我们看了这幅陋室图景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说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看看X禹锡是怎样看待陋室的。(板书课题及作者)

3、作者简介:X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某某人。曾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多次被贬。有《X梦得文集》。

4、解题: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多媒体诵读铭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并找出韵脚,体会文章的音韵美。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③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3、理一理: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前6句):运用类比立论。

第二层(中8句):写室内生活情趣的高雅、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

第三层(后4句):用例证、名言来证明“陋室”不陋。

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

1.谁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讨论明确:

周围景色:“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写环境清幽宁静;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短文两篇》《核舟记》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短文两篇》《核舟记》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
A、名 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
B、灵 有龙泽龙 以告先帝之灵
C、白 往来无白丁 有时朝发白帝
D、劳 无案牍之劳形 劳其筋骨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云:何陋之有?
3、语段(一)中说“陋室不陋”,结尾却说“何陋之有?”,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斯是陋室”是指自己的陋室确实很简陋,“何陋之有”是因为自己的品德高尚而使陋室不显得简陋。
第五单元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复习教案第二课时 课型:复习课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⑴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⑵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2、教材分析
《短文两篇》为讲读课,《核舟记》为自读课。
3、中招考点
⑴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自学、交流、展示
时间:5分钟
检测:完成自学检测一
复习检测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重点字词
名、馨、鸿儒、案牍、蕃、亵
贻、启、语、盈、夷、比
2、通假字
有、衡、甫、诎、
3、一词多义
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
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为宫室、器皿、人物 中轩敞者为舱 东坡右手执卷端其人视端容寂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

第(1)课时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姿势正确)

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

课题:书写练习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二课短文两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言简意丰、文笔多变的写法。

2.掌握“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辨识“之”“焉”的不同用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新课学习。】

同学们知道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吗?它是以哪种花来构成的?生答:莲花。澳门同胞为什么要以莲的形象作为自己的区徽呢?不仅因为澳门莲多、莲美,更是因为莲花象征了澳门人渴望回归祖国大家庭的纯洁、高尚的心。宋代哲学家周敦颐也特别喜爱莲花,也写了《爱莲说》。为什么周敦颐独爱莲花?他是怎样描写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一、了解作者以及文章体裁。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有关作者,以及“说”的文体知识的情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⒈指名朗读。

(用课件打出周敦颐的介绍)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⒉了解本文的体裁。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

明确: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其他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说: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花?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等一会将要讨论的问题。

二、朗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言文的能力。】

1. 读准下列字音。

甚蕃(fān) 淤(yū)泥濯(zhuó) 清涟(lián) 不蔓(màn)不枝

亵(xiè) 噫(yì) 鲜(xiǎn)有闻

2.注意重点词语“蕃”“染”“植”“鲜”“濯”“清涟”“妖”“亵玩”的意思。

3.指名口译本文大意。教师订正误处。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悟。

【设计意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交流、倾听、评价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

1.请在文中找出描写莲的形象的句子。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的?

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三个方面来歌颂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从体态方面突出莲花的正直、刚直不阿、威武不屈,“香远益清”是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芳名远扬;而“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则是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的端庄、清高。

3.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明确: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4.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明确: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5.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明确: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有德者鲜惋惜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君子者无赞美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趋利者众讽刺

6.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理解:“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课文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紧扣与君子气质相似之处着墨,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表里如一、行为端正、不阿谀谄媚的品德,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7.作者借连花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心志?

明确: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

示例一: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处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地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二: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课堂小结

作者用“菊”“牡丹”正反两面突出“莲”的形象:不染的高洁,不妖的质朴,不蔓不枝的正直,不可亵玩的清高品格,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求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____________

(2)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

(3)不蔓.不枝 ____________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____________

(5)予.谓菊 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陶菊隐逸者鲜

(正衬)

世人牡丹富贵者众

(反衬)

予莲君子者独

托物言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