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物买卖中预期违约制度研究
国际货物销售合同违约责任研究2024年
国际货物销售合同违约责任研究2024年合同目录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3 研究范围与方法第二章:国际货物销售合同概述2.1 合同定义与特征2.2 合同的法律框架2.3 合同的类型与条款第三章:违约责任的法律基础3.1 违约责任的法律概念3.2 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3.3 违约责任的法律后果第四章:违约责任的类型与认定4.1 违约类型划分4.2 违约责任的认定标准4.3 违约责任的抗辩事由第五章: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5.1 违约金的确定与支付5.2 赔偿损失的范围与计算5.3 履行保证与履约保证金第六章:违约责任的免除与限制6.1 不可抗力条款的适用6.2 免责条款的效力与限制6.3 责任限制条款的合理性第七章:违约责任的预防与风险管理7.1 合同风险的识别与评估7.2 风险预防措施的制定7.3 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第八章:违约责任的国际实践与案例分析8.1 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的典型案例8.2 违约责任的国际处理方式8.3 国际经验的借鉴与启示第九章:违约责任的争议解决机制9.1 争议解决的方式与程序9.2 仲裁与诉讼的选择9.3 争议解决的国际协调第十章:合同的签订与执行10.1 合同的签订程序10.2 合同的执行监督10.3 合同的变更与终止第十一章:签字与生效11.1 签字栏11.2 签订时间11.3 签订地点第十二章:附录12.1 相关法律法规汇编12.2 合同范本与条款解析12.3 研究参考文献列表合同编号_______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国际货物销售合同中违约责任的法律问题,以适应全球化贸易的复杂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通过对违约责任的深入分析,旨在为合同当事人提供风险预防和争议解决的策略。
1.3 研究范围与方法本研究聚焦于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的违约责任,采用案例分析和比较法进行研究。
第二章:国际货物销售合同概述2.1 合同定义与特征国际货物销售合同是指跨国境的货物买卖协议,具有跨境性、复杂性等特征。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违约救济制度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违约救济制度一、引言国际货物买卖是一种常见的国际贸易活动,双方当事人往往来自不同的国家,受到不同法律制度的约束。
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违约救济制度是保障当事人权益的重要手段。
通过违约救济制度,当事人可以在对方违约时,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分析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违约救济制度,包括实际履行、损害赔偿、解除合同、定金罚则等几种方式,并探讨其适用条件和注意事项。
二、实际履行实际履行是指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全面、适当地履行合同义务。
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实际履行是一种基本的违约救济方式。
当一方当事人违约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要求其履行合同义务。
实际履行包括交付货物、支付价款、履行质量、包装、运输等方面的义务。
在实际履行中,当事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 履行期限: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义务。
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履行期限,当事人应当及时履行。
2. 履行地点:当事人应当在合同约定的地点履行义务。
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履行地点,当事人应当在合同签订地或者货物所在地履行。
3. 履行方式: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履行义务。
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履行方式,当事人应当采取适当的履行方式。
三、损害赔偿损害赔偿是指当事人因对方违约而遭受的损失,可以通过违约救济制度要求对方赔偿。
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损害赔偿是一种常见的违约救济方式。
损害赔偿的金额应当相当于当事人遭受的损失,包括货物的贬值、运输费用、保险费用、商机损失等。
在损害赔偿中,当事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 损害赔偿的计算:当事人应当准确计算因对方违约而遭受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2. 损害赔偿的限制:当事人要求损害赔偿的金额不得超过合同金额的一定比例。
具体比例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有所不同。
3. 损害赔偿的证据:当事人应当提供充分、有力的证据,证明对方违约给自己造成了损失。
四、解除合同解除合同是指当事人因对方违约而依法解除合同关系。
最新-浅谈国际货物贸易中的预期违约制度 精品
浅谈国际货物贸易中的预期违约制度李琳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国际法学院2019级内容摘要预期违约是《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中规定的违反合同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合同法上,建立预期违约制度以防范合同生效后至履行前发生在合同履行上的风险对双方当事人及社会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意在在同相关制度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规定,对国际货物贸易中的预期违约问题作一简要地介绍。
关键词预期违约;实际违约;不安抗辩;《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预期违约制度是合同法的重要内容,完善的预期违约制度是合同顺利履行的有力保障之一。
《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作为国际贸易法统一化运动的产物,是有关国家在消除国际货物买卖冲突、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方面的重大成果。
该公约借鉴了英美法上的预期违约制度并建立了自己的体系。
本文将对预期违约制度进行简要地介绍,并在将其与相关制度比较的基础上,对《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中的预期违约制度进行初步探讨。
一预期违约制度概述预期违约是英美法上独创的制度。
合同从订立到履行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种种事由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或使合同履行给债务人带来不利的后果。
预期违约制度正是为解决合同生效后直至履行前发生在合同履行上的危险而设立的。
它充分体现了合同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对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一制度可有效减少实际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社会资源的人为浪费。
预期违约,亦称先期违约,是指合同订立之后履行期到来之前,一方表示拒绝履行合同的意图。
在英美法中,预期违约包括两种不同的类型,即明示预期违约和默示预期违约。
明示预期违约制度起源于英国法院1853年关于霍切斯特诉德拉图尔的判决,它是一方当事人在合同规定的履行期到来之前明确肯定的表示他将不履行合同。
默示预期违约制度起源于英国法院1894年辛格夫人诉辛格一案,它是指一方当事人在履行合同期限到来之前以其自身的行为或某些客观情况表明他将不履行合同后不能履行合同。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的预期违约制度研究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的预期违约制度研究引言《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CISG)是一项重要的国际商法规范,旨在统一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的规则,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该公约中包含了一系列的规定,其中之一是关于预期违约制度的规定。
预期违约制度为合同当事人提供了解除合同的权利,并对违约方给予了相应的违约责任。
本文将对CISG中的预期违约制度进行研究,探讨其内容、适用范围及意义。
一、CISG中的预期违约制度内容和要素CISG第49条规定了预期违约的概念和要素。
该条规定,对于合同的履行,若当事人认为对方会发生违约行为,他可以成为预期违约方,有权违约解除合同。
该条规定中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违约的预期:对方的违约行为必须是合理预期的,即根据合同的具体情况和双方当事人的行为,当事人有充分理由相信对方将违约。
2.应据此合理预期解除合同:当事人仅在有充分理由相信对方会违约的情况下,才有权解除合同。
当事人的预期依据可以是对方的言行、以往行为等。
3.解除通知:当事人在解除合同前必须向对方发出解除通知,并在通知中说明自己的预期依据。
通知可以书面形式或通过其他能证明通知内容的方式发送。
上述要素是预期违约制度的核心内容,对于预期违约的认定和解除合同的程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CISG中预期违约制度的适用范围和限制CISG第49条规定,预期违约制度适用于所有CISG适用的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包括进口和出口商品的销售合同。
然而,根据CISG第3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合同的选择条款排除或修改CISG中的一些规定,预期违约制度也可以排除或修改。
因此,在具体合同中需要注意合同条款对预期违约制度的约定。
此外,CISG第49条规定的解除权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根据CISG第64条的规定,解除权只有在对方的违约不是不重要的情况下才能行使。
若对方的违约是微小的,如一小部分货物未交货,解除合同可能是不合理的。
三、CISG中预期违约制度的意义预期违约制度在CISG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预期违约问题2024年
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预期违约问题2024年合同目录第一章:合同概述1.1 合同目的与适用范围1.2 合同定义与术语解释1.3 合同的法律依据与效力第二章:合同双方2.1 卖方的资质与责任2.2 买方的资质与责任2.3 双方的通讯与通知方式第三章:货物描述与交付3.1 货物的详细描述3.2 货物交付的时间与地点3.3 货物交付的条件与标准第四章:价格与支付条件4.1 货物的价格条款4.2 支付方式与期限4.3 汇率变动与价格调整第五章:违约责任5.1 违约的定义与类型5.2 预期违约的识别与处理5.3 违约责任的承担与赔偿第六章:争议解决6.1 争议解决的方式与程序6.2 适用法律与管辖权6.3 仲裁与诉讼的条款第七章:合同的变更与终止7.1 合同变更的条件与程序7.2 合同终止的情形与后果7.3 合同终止后的权利与义务第八章:附加条款8.1 保密协议8.2 不可抗力条款8.3 知识产权保护第九章:合同的生效与执行9.1 合同的生效条件9.2 合同的执行与监督9.3 合同的备案与登记第十章:签字与盖章10.1 卖方签字栏10.2 买方签字栏10.3 签订时间与地点合同编号_______第一章:合同概述1.1 合同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合同旨在明确甲乙双方在国际货物买卖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以及预期违约的预防和处理机制。
本合同适用于双方就特定货物的买卖所达成的所有交易。
1.2 合同定义与术语解释本合同中所涉及的专业术语和定义,详见附件一《术语解释表》。
1.3 合同的法律依据与效力本合同的订立、解释、履行、变更、终止以及争议的解决,均适用______国法律。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第二章:合同双方2.1 卖方的资质与责任卖方应具备合法的经营资格,并保证所售货物的合法来源和质量符合合同约定。
2.2 买方的资质与责任买方应具备相应的购买能力和支付能力,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货款,并承担相应的收货责任。
2.3 双方的通讯与通知方式双方应确保所提供的通讯地址、电子邮箱等信息准确无误,并作为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通知和文件送达方式。
浅谈国际货物贸易中的预期违约制度
浅谈国际货物贸易中的预期违约制度李琳(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国际法学院20XX级)内容摘要:预期违约是《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中规定的违反合同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合同法上,建立预期违约制度以防范合同生效后至履行前发生在合同履行上的风险对双方当事人及社会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意在在同相关制度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规定,对国际货物贸易中的预期违约问题作一简要地介绍。
关键词:预期违约;实际违约;不安抗辩;《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预期违约制度是合同法的重要内容,完善的预期违约制度是合同顺利履行的有力保障之一。
《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作为国际贸易法统一化运动的产物,是有关国家在消除国际货物买卖冲突、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方面的重大成果。
该公约借鉴了英美法上的预期违约制度并建立了自己的体系。
本文将对预期违约制度进行简要地介绍,并在将其与相关制度比较的基础上,对《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中的预期违约制度进行初步探讨。
一预期违约制度概述预期违约(Anticipatory Breach of Contract)是英美法上独创的制度。
合同从订立到履行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种种事由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或使合同履行给债务人带来不利的后果。
预期违约制度正是为解决合同生效后直至履行前发生在合同履行上的危险而设立的。
它充分体现了合同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对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一制度可有效减少实际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社会资源的人为浪费。
预期违约,亦称先期违约,是指合同订立之后履行期到来之前,一方表示拒绝履行合同的意图。
在英美法中,预期违约包括两种不同的类型,即明示预期违约和默示预期违约。
明示预期违约制度起源于英国法院1853年关于霍切斯特诉德拉图尔(Hochster La Tour)的判决,它是一方当事人在合同规定的履行期到来之前明确肯定的表示他将不履行合同。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预期违约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预期违约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于1980年通过并于1988年1月1日起生效,被广泛应用于国际商品贸易中。
作为一项具有全球性的国际公约,其通过规范国际商品销售合同的内容和条款,保障了各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强了国际商品贸易的合作与交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在国际商品交易中,由于涉及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货物运输等多个环节,易存在合同履行的不确定性,也就是所谓的“预期违约”(Anticipatory Breach)。
此时,当事人往往需要在合同履行前采取一些行动来应对合同履行的风险,但又避免出现过分的损失或承担太多的风险。
因此预期违约制度的设计,对于加强国际商品交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以《公约》中的预期违约制度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资料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其具体运作机制、实践应用情况以及对国际商品交易稳定性的影响等问题,以期为完善和发展国际商品交易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内容1. 概述预期违约制度的内容及设计背景;2. 分析预期违约的成因及其影响;3. 探讨预期违约制度的基本运作机制;4. 分析预期违约制度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5. 探讨预期违约制度的优缺点及完善措施;6. 研究预期违约制度对国际商品交易稳定性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公约》以及相关国际法、国内法律文件和案例为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和分析,揭示预期违约在国际商品交易中的具体运作机制,归纳预期违约制度的实践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同时,对预期违约制度的优缺点及完善措施进行探讨,分析其对国际商品交易稳定性的影响。
五、研究意义《公约》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公约,对于国际商品交易的发展和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预期违约制度作为《公约》中的重要制度之一,通过约束当事人的行为和加强对合同风险的控制,为国际商品交易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预期违约制度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预期违约制度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有个特别的“预期违约”制度,它其实就是提前“嗅到”对方可能不履行合同的信号。
你别小看这个东西,它可大有文章。
说白了,就是一方在合同还没完全到期之前,就有理由怀疑对方不履行义务,于是他可以提前采取一些措施,防止自己吃亏。
这个制度其实有点像生活中大家常说的“未雨绸缪”,也就是提前做好准备,以免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你想,假如你和别人签了一个合同,对方答应按时交货,可偏偏在合同期满前几个月,你突然发现,对方有点不对劲,或者直接把你晾在一边,根本不理你。
你怎么不急呀,心里不慌吗?更别提你已经按照合同支付了定金,或者提前准备好了资金了。
这个时候,预期违约就派上用场了。
你可以根据情况,提前采取措施,甚至放弃合同,索赔损失。
想想如果没有这个“预期违约”的规定,那你岂不是得眼睁睁看着对方耍赖?当然了,大家听到“违约”这两个字,脑袋里第一反应肯定是“不爽”和“赔钱”。
但是,你看哦,这个预期违约制度,其实也是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
假如合同中明确规定,如果对方有违约行为,可以提前解除合同,那岂不是更好?有些人可能会说,“那是不是等对方真违约了再处理就行了?”嘿,当然不是,那个时候损失可就大了,谁愿意等着自己受伤呢?换个角度想,提前知道问题,不是很像提前知道天气预报一样,带个伞,心里踏实多了。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好奇,什么样的情况算是“预期违约”呢?哎哟,别着急,咱慢慢聊。
一般来说,如果一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不作为,比如故意拖延交货日期、明显缺乏履行能力,或者根本就不想履行合同,合同另一方就可以依据这个“预期违约”制度,提前做出反应,甚至提早解除合同。
要是你发现对方已经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或者做出的一些行为已经让你完全不信任他了,那么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采取行动,不用再继续等着他做出“致命”的决定。
不过,这个制度可不是说谁想用就能用。
法律可没那么宽松,你得有证据,得证明对方有“预期违约”的行为,不然你不能随便解约,那样反而会惹麻烦。
{国际贸易}试论国际货物贸易中的预期违约制度
{国际贸易}试论国际货物贸易中的预期违约制度国际货物贸易中的预期违约制度是指在国际贸易合约中约定的一种制度,可以预期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约情况进行有效管理和解决。
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保护交易双方的权益,减少违约风险,提高交易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本文将从预期违约的概念、预期违约的原因、预期违约的影响以及预期违约制度的内容和作用等几个方面对国际货物贸易中的预期违约制度进行探讨。
首先,预期违约指的是在签订合约之时,合同双方在合同履行期间预计可能发生的违约情况。
预期违约是一种合同风险,可以通过各种合同条款和规定来进行管理和控制。
预期违约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包括市场价值变动、供应链中断、金融风险、政府行为等。
由于国际贸易具有跨国性和复杂性,预期违约在国际货物贸易中更加常见。
其次,预期违约对国际货物贸易双方都有不利的影响。
对于出口商来说,预期违约可能导致无法按时收到货款,影响资金周转和现金流。
对于进口商来说,预期违约可能导致无法按时收到货物,影响生产和销售。
同时,违约行为也会破坏交易双方的信誉和声誉。
因此,预期违约制度的建立对于降低违约风险、保护交易双方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际货物贸易中,预期违约制度的内容包括合同履行期限、交付期限、货物质量、支付方式、违约责任等方面的约定。
例如,合同双方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购买方在特定日期前支付货款,如果未能按时支付,则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另外,在合同中可以约定当质量不符合要求时的索赔程序和责任归属。
这些约定能够确保双方在违约情况下有明确的行动指南和责任承担。
预期违约制度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预期违约制度能够减少合同风险,提高合同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通过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违约责任和补偿机制,可以迫使交易双方遵守合同,减少违约行为的发生。
其次,预期违约制度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
双方在签订合同之前就已经就违约情况进行充分讨论和协商,可以避免在违约发生后的纠纷和争议,减少法律诉讼和仲裁的成本。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的预期违约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的预期违约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体系日益复杂多变,国际贸易成为了各个国际市场之间合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和扩展,互相信赖和遵守约定成为国际贸易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然而,由于国际贸易存在跨国性质和买卖双方之间的地域和文化差异等问题,使得合同的履行还存在很多的风险,如违约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际社会制定了一些有关国际贸易合同的国际公约,其中最主要的一份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
该公约于1980年通过,并于1988年1月1日生效,已有超过140个缔约国,是国际贸易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合同。
《公约》中预期违约制度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其制定旨在通过规定商业习惯和可预测性来降低合同的不确定性。
但是,该制度的实际操作存在很多的争议。
本文拟通过对预期违约制度研究,深入探讨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解决违约问题的影响,以期为国际贸易合同的制订与执行提供参考意见。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由于该问题已在相关学者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所以本文将采用文献综述法和案例分析法来研究预期违约制度。
首先,通过收集已有的相关文献资料,对预期违约制度的形成背景、理论依据、法律条文、适用原则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其中存在的争议和问题。
其次,通过对国际贸易中常见的违约案例进行分析与探讨,试图从具体的事件中深入了解预期违约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对解决违约问题的影响和意义。
三、预期研究结果本文预计在研究完成后,能够对预期违约制度的应用和实践问题进行全面的探讨和分析,并且对相关法规制度和商业习惯进行评价和总结。
此外,本文还将通过案例分析法从实践层面论述预期违约制度在解决违约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探究该制度的作用范围和局限性,为国际贸易合同的制订与执行提供参考意见。
综上所述,预期违约制度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和影响十分复杂,需要多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预期违约问题
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预期违约问题合同编号:__________卖方:名称: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买方:名称: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鉴于卖方愿意向买方出售货物,买方愿意购买卖方的货物,双方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货物的描述1.1 卖方同意向买方出售如下货物:(详细描述货物,包括品种、数量、质量、规格等)1.2 货物质量应符合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具体由双方另行商定。
第二条价格和支付方式2.1 货物的成交价格为:__________(货币种类)__________(金额)。
(详细描述支付方式,如电汇、信用证等)第三条交付和运输3.1 卖方应按照双方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将货物交付给买方。
3.2 货物运输过程中,风险由买方承担。
但卖方应采取合理措施确保货物的安全运输。
第四条违约责任4.1 双方应严格履行本合同的约定。
如一方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向守约方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4.2 本合同中预期违约的定义如下:(详细描述预期违约的定义,如一方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以行为表明无法履行合同义务等)第五条争议解决5.1 双方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5.2 若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合同签订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六条附件6.1 本合同附件如下:(列出附件,如货物装箱单、技术参数说明书、售后服务协议等)6.2 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七条其他条款7.1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_______年。
7.2 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卖方(盖章):__________买方(盖章):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______一、附件列表:1. 货物装箱单2. 技术参数说明书3. 售后服务协议4. 质量保证书5. 运输保险单6. 进出口许可证7. 其他双方约定的文件和资料二、违约行为及认定:1. 卖方违约行为:未能按照约定时间交付货物交付的货物与约定的质量、数量、规格不符未能提供约定的售后服务或服务质量不达标2. 买方违约行为:未能按照约定时间支付货款未能按照约定接收货物未能履行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3. 预期违约的认定:一方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义务一方以行为表明无法履行合同义务一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出现重大违约行为,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三、法律名词及解释:1. 预期违约: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一方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以行为表明无法履行合同义务,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
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预期违约制度 论文模板
目录一、预期违约制度基本概述............................................................. 1(一)概念特征及历史发展............................................................................ 11、概念特征 ....................................................................................... 12、历史发展 ....................................................................................... 1(二)预期违约制度的法律价值................................................................... 2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预期违约制度 .................................. 3(一)《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的预期违约制度................. 31、预期根本违约............................................................................... 32、预期非根本违约........................................................................... 33、《公约》与英美法系的预期违约制度分析对比..................... 3(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中的预期违约制度...................................... 51、预期不履行与如约履行的充分保证 ......................................... 52、《通则》与《公约》的预期违约制度分析对比..................... 6三、我国国际货物买卖预期违约制度的立法现状....................... 6(一)我国《合同法》对预期违约制度的规定.......................................... 7(二)我国预期违约制度与《公约》预期违约制度分析对比................. 7(三)我国国际货物买卖预期违约制度的不足.......................................... 8四、我国预期违约制度的完善建议............................................ 10(一)对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两大制度进行衔接和协调................... 11(二)应当明确预期违约的构成要件和相关法条规定........................... 11(三)增添明示预期违约方的撤回权........................................................ 11(四)完善预期违约法律救济措施 ............................................................ 12五、结论 ........................................................................................................ 12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预期违约制度摘要: 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国际贸易不断深入,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数量递增。
国际货物买卖中预期违约的法律研究
国际货物买卖中预期违约的法律研究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预期违约是一种常见的法律问题。
其源于交易双方对合同条款的理解不一致,导致一方无法如约履行合同的情况。
在诸多国际买卖案例中,预期违约所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
针对此类纠纷,国际货物买卖领域内的相关法律规定及案例裁判为市场各方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一、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预期违约预期违约即指当一方明示或默示地表示无法或不愿意履行合同义务,或者行为表明其无法或不愿意履行合同义务时,另一方就可以合理地推断出对方将违约,从而对合同进行解除或采取其他措施的情形。
预期违约的判断需要考虑交易各方的语言、行为及市场习惯等因素。
因此,预期违约的判断需要通过专业的法律人员进行法律解释和规劝。
二、案例分析以下是国际货物买卖中预期违约的三个典型案例:1.案例一:卖方不能按时交货某公司从中国进口一批设备,合同规定买方在指定时间内接收货物,卖方在指定时间内交货。
当买方在规定时间内准备好接收货物时,卖方未能按时交货。
买方通过邮件向卖方提出索赔,并认为卖方已经存在违约行为。
通过法律程序的追偿,最终卖方承担了买方因交付延误造成的损失。
2.案例二:货物质量与合同不符某公司从美国购买了一批化学原料。
合同规定货物质量应符合国际标准,并载明报关单和检验报告。
但实际货物在到达中国后,检验发现与合同要求不符。
买方向卖方提出索赔,认为卖方存在违约行为。
卖方则认为买方应为货物质量的问题承担责任。
最终双方通过谈判协商达成了补偿方案。
3.案例三:卖方未能履行出口合同一家英国公司与中国某公司签订了一份出口合同,规定英国公司向中国公司供应一批产品。
但在产品出口前,英国公司突然通知中国公司停止采购,违反了合同的约定。
中国公司对此提出索赔,认为英国公司存在违约行为。
经过法律程序后,英国公司承担了买方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以上案例表明,预期违约是国际货物买卖过程中的一种法律问题,在交易过程中,不能忽视合同条款的重要性及市场的不确定性,合理应对合同变化和风险是非常必要的。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预期违约制度研究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预期违约制度研究作者:乔洋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9年第04期摘要:伴随着全球化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纠纷也随之而来。
而国际经济条约就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有了制度保障,其中预期违约制度越来越被重视,本篇论文借助《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为理论基础,从预期违约视野中试图探讨出其优越性,从而对中国的合同法的修改和完善进行建议。
关键词:预期违约;合同法;借鉴作用一、预期违约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预期违约又称先期违约,它是指合同订立以后,履行期到来之前,一方表示拒绝履行合同的意图。
其概念最早被提出是源于英国一案:1852年一位工人和另一位工頭达成协议,约定6月1日去工作,工人为此做了必要的准备和努力,但是在5月11日工头告知工人取消了该工作,工人在5月22日将工头告上了法庭要求其赔偿在准备期间的各种实际损失。
经法院审理查明后,法院给出原告在被告明示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下,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日前终止合同并且要求被告赔偿损失。
而在之后的许多判例中也大多沿袭了这种做法。
这种预期违约的判例也很快的被其他英美法系的国家所承认并运用。
二、CISG公约中关于预期违约制度的规定本文是以预期违约制度在CISG公约的框架内进行写作,因此要对公约中预期违约的条款进行剖析。
公约中对于预期违约这一块主要表现在第71条的三种情形和第72条的三种情形。
从两个条文的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公约对于预期违约有分为根本预期违约和非根本预期违约的两种情形。
对于非根本预期违约的情形笔者把它概括成:双方订立合同后,在合同履行期届满之前或一方开始准备合同义务之后,一方显然不会履行大部分合同义务,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大部分义务“对卖家而言是交单”,对“买家而言是收货付款”。
而根本预期违约则概括为合同履行期届满之前,明显看出一方将根本违反合同,其中包含明示和默示两种方式,这时未违约方可宣布合同无效,或责令对方担保。
国际买卖合同中根本违约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国际买卖合同中根本违约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国际贸易中,买卖合同是一种重要的合同方式,其涉及到各个国家、各种货物和各种付款方式。
在此背景下,根本违约制度(fundamental breach)成为国际买卖合同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根本违约指的是,合同一方在履行合同中所做的违约,其严重程度已经达到了破坏了合同目的的程度。
当出现根本违约时,对于合同的后续履行和争议解决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国际买卖合同中,制定和实施根本违约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问题和内容本研究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建立和完善国际买卖合同中的根本违约制度,以此保障各方利益并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其中涉及到以下的研究内容:1. 根本违约的界定:要对根本违约的概念和标准进行明确和具体的界定,以便于后续的适用和实践。
2. 根本违约的后果:要以各种情况实际出发,考虑合同各方因根本违约而面临的后果,包括终止合同、索赔和争议解决等。
3. 根本违约制度的实施:要在国际买卖合同中制定和完善根本违约制度,并对其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审慎的研究和探究。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实证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此获取相关信息和素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深入分析和研究根本违约制度在国际买卖合同中的应用和发展,以期能够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成果和建议。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的预期结果包括:1. 根据根本违约实践所形成的案例,分析和总结根本违约的特点和标准;2. 通过对不同情况下的根本违约后果进行评估,对国际买卖合同中根本违约的解决方案进行探究;3. 建立和完善国际买卖合同中的根本违约制度,以此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合作。
此研究结果将为国际贸易法律实践、学术研究和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持。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违约与救济
对于违约方,应承担以下主要惩罚措施:
1、支付违约金:根据合同约定或相关法律法规,违约方需支付一定数额的 违约金,以补偿守约方的损失。
2、赔偿损失:违约方需赔偿因违约行为给守约方造成的实际损失和预期损 失。
3、解除合同:在严重违约情况下,守约方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违约方承 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救济措施
四、注意事项
为避免违约现象的发生以及在发生违约后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济措施,以下 几点注意事项值得:
1、严格遵守合同条款: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应明确约定货物的质量、数量、 价格、交货时间等条款,并严格遵守合同约定。
2、了解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国际贸易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双 方应充分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以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违约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对于违约责任和救济措施 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次演示将深入探讨这两个主题,以帮助买卖双方更好地 应对违约风险和解决贸易纠纷。
违约责任是指买卖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未能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 从而对另一方造成损失所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在国际货物买卖中,违约责任主要 包括卖方未能按时交付货物、货物质量不符合合同规定,以及买方未能按时支付 货款等情况。当出现这些违约情况时,受损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 任。
在法律救济的具体实践中,当事人应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当事人应保存相关证据材料,包括合同、发票、装箱单、运输单据等, 以便在争议解决时提供证据。其次,当事人应了解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和 司法程序,以便在争议解决过程中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此外,当事人还应了解 仲裁机构和诉讼程序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时间限制,以便在争议解决过程中更好地 掌握主动权。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预期违约制 度:理论、实践与挑战
国际货物买卖中预期违约制度研究
国际货物买卖中预期违约制度研究作者:赵华阳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09期摘要:预期违约制度最初确立于十九世纪中期的英国,其后得到其他英美法系国家的吸收和发展,成为一项完整独立的法律制度。
它实现了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履行期届满前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有利于维护交易秩序安全和社会资源的良性流动。
在美国成文法的基础上,《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采用更为国际性的法律语言,建立了对应不同程度预期不履行义务的预期违约制度。
公布三十年来,该制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国际性,对国际商事合同领域的立法活动与国际贸易实务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用一种全新的角度解读《销售公约》中的预期违约制度,引入判例的形式来试图解析预期违约制度的价值内涵。
关键词:国际贸易;预期违约;CISG在国际贸易活动复杂频繁的现代社会,合同时常因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履行不当而导致违约,在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的违约责任制度方面,违约责任及救济更是凸显出保证合同在国际交易秩序中顺利进行的重要调节作用,有时甚至与国际商事法律制度统一直接相关。
要实现合同法对经济与社会的重要作用,如马克思·韦伯的名言所述,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之时,即在相互之间订立了新的法律,新产生的法律关系已经修改了双方之前存在的法律关系。
那么,合同其实也是分担立法权的有力工具和协调社会秩序的基本准则,违背合同即违背了社会基本秩序。
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所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称为国际货物销售合同。
合同订立后,双方当事人即受合同约束,按照合同的约定实现权利、履行义务。
双方遵守合同义务,是合同实现的基础和前提。
如当事人面临对方不履行的可能(即将有实际违约的发生),预期违约制度即成为法律授权其采取适当措施自我保护的事前补救制度。
不同的是,实际违约的各项救济是事后救济,预期违约仅仅是预料对方将会违约,并不能确定对方会违约。
正是这种特征决定了合同双方在运用预期违约制度来避免己方遭到损失的可能性时,同时面临另一种风险:若对方是事实上愿意履行且有能力履行合同,却因己方主观预测发生偏差而采取预期违约救济措施遭受了损失,此时对方可以要求赔偿因己方判断错误所遭受的损失。
论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预期违约
论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预期违约在国际货物买卖中,违约风险一直是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预期违约这个概念逐渐受到重视,对于买卖双方来说,都希望能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本文将从预期违约的定义、成因、法律规则和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预期违约是指在合同订立后,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一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明确表示将不履行合同,或者其行为表明将不履行合同的情况。
预期违约具有以下特点:与实际违约相比,预期违约具有更大危害性,因为它发生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往往给对方造成措手不及的损失。
预期违约的成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主要包括一方当事人的信用状况、支付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客观因素则主要包括市场环境的变化、不可抗力事件等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况。
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一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前的履行能力,使其面临预期违约的风险。
对于预期违约的法律规则,各国法律有所不同。
英美法系国家通常采用“合同必须履行”的原则,对于预期违约的认定较为严格。
而大陆法系国家则更倾向于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对于预期违约的认定相对较为灵活。
在我国,《合同法》规定了预期违约的相关法律规则。
如果一方当事人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将不履行合同,则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如果一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前,以自己的行为表明其将不履行合同,则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预期违约的责任认定和赔偿标准。
某进口商与国外出口商签订了一份进口合同,约定在3个月后支付货款并提货。
然而,在合同订立后1个月,进口商发现出口商所在国家出现了政治风险,可能影响货物的交付。
因此,进口商向出口商提出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的要求。
出口商认为自己并未违约,拒绝了解除合同的要求。
在这个案例中,进口商以出口商所在国家出现政治风险可能影响货物的交付为由,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泽君法学 07617107国际货物买卖中预期违约制度研究一.研究意义预期违约制度实现了合同法的两个基本价值目标一公平、效益,对于维护合同的严肃性,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及时了结争议,预防和减少因一方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所造成的实际损失和风险,维护交易安全和秩序,优化利用社会资源,保证合同订约目的的实现均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国际货物买卖中预期违约制度来源预期违约亦称先期违约,是英美合同法上的特有制度。
它指的是合同依法成立后,在规定的履行期届至前,已有根据预示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将不会履行其合同义务。
按照英美法上预期违约的理论,预期违约包括明示预期违约和默示预期违约。
所谓明示预期违约,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至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届至之前,合同一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而明确肯定地向另一方当事人表示他将不履行合同。
所谓默示预期违约,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至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届至之前,合同一方当事人的自身行为或客观事实预示其将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
对于明示预期违约,英美早期的判例法确定了两种不同的救济方法。
一方当事人明示预期违约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切身利益在两种方法中选择其一。
第一,接受明示预期违约,立即解除合同并请求损害赔偿;第二,不接受明示预期违约,坚持合同原有效力,等待明示预期违约方撤回毁约表示,以便从合同履行行为中获得更大利益。
对于默示预期违约,非预期违约方可以采取如下三种救济方法:(1)请求对方提供能够全面履行合同的充分保证;(2)中止履行与他尚未得到约定给付相应的那部分合同义务;(3)若默示预期违约方拒绝提供履约担保,非预期违约方可将默示预期违约视为明示预期违约,选择明示预期违约的救济方法进行救济。
这一法律制度不仅在英美法国家得到确立,而且深深影响了大陆法国家的合同法,并被《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所采纳。
三.《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关于预期违约的规定《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在预期违约问题上较多地吸收了英美法的预期违约理论,在个别细节上采纳了不安抗辩权的某些内容,并在听取发展中国家若干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与英美法有所区别的预期违约制度。
该制度规定在公约的第71条和第72条。
其中第71条在学理上被称为“预期非根本违约”,第72条被称为“预期根本违约”。
公约第71条规定:(1)如果订立合同后,另一方当事人由于下列原因显然将不履行其大部分重要义务,一方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义务(a)他履行义务的能力或他的信用有严重缺陷;或(b)他在准备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中的行为。
(2)如果卖方在上一款所述的理由明显化以前已将货物发运,他可以阻止将货物交付给买方,即使买方持有其有权获得货物的单据。
本款规定只与买方和卖方间对货物的权利有关。
(3)中止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不论是在货物发运前还是发运后,都必须立即通知另一方当事人,如经另一方当事人对履行义务提供充分保证,则他必须继续履行义务。
”公约第72条规定:(1)如果在履行合同日期之前,明显看出一方当事人将根本违反合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宣告合同无效。
(2)如果时间许可,打算宣告合同无效的一方当事人必须向另一方当事人发出合理的通知,使他可以对履行义务提供充分保证。
(3)如果另一方当事人已声明他将不履行其义务,则上一款的规定不适用。
”从上述第71条和第72条,我们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出,公约所规定的预期非根本违约和预期根本违约各自的构成要件和救济措施。
(一)预期非根本违约的构成要件和救济措施。
1.存在一方当事人预期不能履行义务的客观事实。
对该事实的认定,公约明确规定了三项“客观”标准,即履约能力严重不足,履行信用严重缺陷和债务人的客观行为表明他将不能履约。
一方当事人具备上述三种情形之一,即构成预期不能履行义务的客观事实。
2.在程度上,以上三种情形达到能确定该当事人“显然”将不履行义务的程度。
公约使用了“显然”一词修饰三个客观标准的程度,进一步限制了当事人的主观成分。
即不能仅以自己的主观担心作为中止履行的理由。
3.一方当事人显然将不履行的是合同的大部分义务或主要义务,尽管公约对“何谓大部分重要义务”未作出明确规定,但按公约前后规定和通常的标准理解,应为涉及合同的实质性的义务,如卖方的交货义务和买方的付款义务,一方的违约行为将使对方当事人订立合同追求的根本目的落空。
对于预期非根本违约的救济措施,公约规定了以下三种:1.中止履行义务并通知对方当事人。
2.要求对方提供充分的履约担保。
在被通知人及时提供充分履约担保的情况下,中止履行一方应恢复履行。
3.卖方的停运权。
如果卖方在买方预期非根本违约理由明显化以前已将货物发运,他可以阻止将货物交付给买方,即使买方持有其有权获得货物的单据。
但是根据公约秘书处的评论,如果买方把单据已经转让给善意第三人,那么卖方就丧失了命令承运人不得交付货物的权利。
(二)预期根本违约的构成要件和救济措施根据公约第72条的规定,并结合第71条的规定,预期根本违约应具备以下构成要件:1.要有一方当事人预期不能或不会履行义务的客观事实或者一方当事人将不履行义务的口头或书面声明。
在默示预期根本违约时,应具备与预期非根本违约相同的客观事实,即一方当事人履行义务的能力或信用有严重缺陷或在准备履行合同和履行合同中有表明其将不履行大部分重要义务的行为;在明示预期根本违约时,一方当事人应有不履约的口头或书面声明。
2.上述事实必须达到“明显”的程度,表明其将“显然”不履约;上述声明必须反映其有明确、肯定、彻底不履约的态度。
3.有事实表明一方当事人将不履行或一方当事人声明其将不履行的是合同的根本义务。
它将使对方当事人蒙受损失,以致被剥夺其依据合同可期待得到的权利,从而使其的合同利益落空。
公约第72条规定了预期根本违约的救济措施是解除合同,具体包括:1.解除合同并请求损害赔偿2.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通知对方提供担保。
由于合同的解除权对预期违约而言是一种十分严厉的处置权,因此其适用的条件也很严格,必须是明显看出一方当事人根本违反合同。
四.《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预期违约与英美法预期违约的比较将公约与英美法就预期违约的规定予以比较,会发现两者在具体规定上既存在着差异,亦有共同的不足。
两者存在的差异为:(一)预期违约的划分方法不同英美法把预期违约分为明示预期违约和默示预期违约两种,并对两种不同预期违约规定了不同的救济方法,而公约却将预期违约分为预期根本违约和预期非根本违约两种。
何谓预期根本违约,前述的公约第25条对此进行了规定。
除此之外,如果一方当事人声明自己将不履行合同义务,也视为预期根本违约。
一方当事人预期根本违约,另一方当事人可请求其提供履约充分保证,如果预期违约方未提供充分保证,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宣告合同无效,并起诉请求损害赔偿。
至于预期非根本违约,另一方当事人只能请求提供履约充分保证和中止履行合同。
(二)预期违约的内涵与构成要件不同公约确立的预期违约要求必须是一方“显然将不履行其大部分重要义务”或“明显看出一方当事人将根本违反合同”,如果是一方当事人预期将不履行其一小部分非重要义务,或者预期违反合同不“显然”或不能“明显看出”,则在法律上不构成预期违约。
而英美预期违约立法,对默示预期违约是否以违反“大部分”和“重要义务”为构成要件,未作明确规定。
对于明示预期违约,商法典则规定须是“毁弃合同,且发生对方当事人重大合同价值损害”。
这一点与公约规定的根本违反合同相近。
比较而言,公约对预期违约的内涵与构成要件规定得较为严谨和明确。
(三)判定标准规定不同公约和英美法都把判定合同一方当事人是否构成默示预期违约的权利交给另一方当事人。
公约为防止一方当事人的主观判断随意化,明确规定了判定“预期违约”的三项“客观”标准,即(1)履约能力严重不足;(2)履约信用严重缺陷;(3)债务人的客观行为表明他将不能履约。
若这三项标准其中之一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且由此导致的预期违约也必将转化为客观事实,才能认定为预期违约。
由此可见,公约的判断标准具体和客观。
而英美法却规定,“只要一方有合理理由”即可认定对方预期违约,而在商人之间,认定对方当事人预期违约的理由是否“合理”,应根据“商业标准”而非法律标准来确定。
什么是商业标准呢?实践中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具体的商业标准。
因此,合理理由的认定就显得十分抽象和难于把握。
两者相比较,英美法对预期违约判断标准的规定具有更大的主观随意性。
(四)履行充分保证的合理期限规定不同当存在一方当事人届时有可能不履约的情况时,另一方当事人可要求他方在合理时间内提供履约的充分保证,并有权在得到充分保证之前中止履约。
因而,他方在合理时间内提供履约的充分保证是消除另一方的疑虑,阻止该方解除合同的唯一方法。
这里就有必要对合理时间设定一个限制,因为另一方究竟要等多长时间才能解除合同是个很容易产生争议的问题。
商法典为了减少这方面的争议,避免另一方轻易地在较短时间内解除合同,或他方迟迟不提交履约保证影响另一方的权利,在第2 - 609条规定了明确的最长期限—30天,并说明30天内不提供履约保证就构成预期违约。
作出这样的规定显然是尤为必要的。
而公约第71条只规定了中止履约一方负有立即通知另一方当事人的义务和另一方提供履约的充分保证的法律后果是使中止履约方继续履行其合同义务。
但是,另一方应在何时提供履约的充分保证?不提供履约充分保证的法律后果是什么?公约对此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这是令人费解的。
不能不说是公约的一个较大缺陷。
(五)预期违约的法律救济方法不同公约对预期非根本违约规定了三种救济方法,即中止履行合同、请求对方当事人提供履约充分保证和停运权。
三种救济方法行使的前提条件是对方“显然将不履行其大部分重要义务。
”对预期根本违约,方可单方解除合同并行使损害求偿权。
商法典赋予当事人对默示预期违约可采取中止履行合同、请求提供履约充分保证两种法律救济方法;而对于明示预期违约,另一方当事人可行使合同解除权,并行使损害求偿权或选择等待对方实际违约后再诉诸法律救济。
两者对预期违约的法律救济方法的规定,除停运权外,其他规定基本接近。
两者存在的共同不足就是若一方当事人在对方中止履行合同后提供了充分保证,对方按公约或商法典规定需要继续履行其义务,则如何计算履行期限?是仍然按照合同中原来约定的期限,还是由双方另行约定?公约和商法典均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
五.《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英美法对完善我国合同法预期违约制度的借鉴(一)在构成要件上,应明确一致地规定当事人明示或默示违反“主要债务”才构成预期违约。
(二)应完善判断当事人一方默示预期违约的客观标准。
(三)应弥补救济方法的不足。
(四)明示预期违约与默示预期违约应分设专门条文进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