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的失败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绍的失败管理
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就是以少胜多的典型范例,官渡之战以曹操的胜利和袁绍的败北而告终,从此以后,兵多地广、被成为“一时豪杰”的袁绍,便一天天的走向没落、走向灭亡。
袁绍这位“四世三公”、名门望族之后,早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就被推为盟主。
一时间,英雄豪杰、仁人志士,纷纷来投。
袁绍乘天下大乱先后打垮了韩馥、公孙瓒,并吞了冀、青、幽、并四州之地,拥兵数十万,帐下汇集河北义士,可谓猛将如云,谋臣如雨,雄霸北方。
然而,历史不是以一时成败论英雄,袁绍这个“庞然大物”,因自己的性格缺陷——“外宽内忌”;智谋短浅——“多谋少决”。
而最终败于曹操之手。
其在管理人才方面有着致命的缺陷。
早在曹操第二次征讨张绣之后,首席谋士郭嘉就对曹操说:
“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也:绍繁礼多仪,公休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唯才,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
”
郭嘉所言,还是切中了袁绍的要害。
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多谋少决”和“外宽内忌”而不能使用人才这两条。
使大批的河北仁人义士,或冤死于袁绍的刀下,如田丰、沮授之流;或如郭嘉、荀攸、许攸等时代著名智囊谋臣,纷纷弃袁投曹。
历史的经验证明,无论军事家还是政治家,谋而不决,等于无谋;决而不断,失策之见。
所以,在那群雄争立,风云变幻的政治、军事斗争的旋涡中,多谋少决的袁本初自然不会审时度势,争得主动权了。
与“多谋少决”相联系的必然是轻视人才。
大批的人才流失,使袁绍在政治上、军事上的力量对比就失去了关键的砝码。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怪,大凡不能用人才者,必然用奴才;不能听信忠言者,必然听信谗言。
袁绍不能使用人才,听信忠言,就使得一些拍马逢迎的小人乘机钻营作乱。
汉高祖刘邦战胜项羽之后,曾经说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筹粮备草,安抚百姓,吾不如萧何;统百万雄兵,攻必克、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汉之三杰也,然吾能驾驭此三杰,故吾所以得天下也。
而项羽有一范增却不能用,其所以为我败也。
”可见对与一个政治、军事的统帅来说,克敌制胜并不在于他自己如何勇猛过人,谋略超群,关键是要集中和使用良谋、勇将。
而袁绍最大的失策就是不能使用人才。
曹操在袁绍死后平定河北时,曾喟然长叹:“河北义士,何其如此之多也!可惜袁氏不能用!若能用,则吾安敢正眼觑此地哉!”得
士者昌,失士者亡,袁绍就是按照这个逻辑走向灭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