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临床应用进展

合集下载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中的应用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中的应用
维普资讯

7 2・
《 丹东 医药 》2 0 0 2年 第 1期

护理技术 ・
经外 周 静 脉 穿 刺置 入 中 心静脉 导管在 临床 中的应用
膝 艳 霞 王 恺 张 立 英
面 :① 顽 长期输 液 、静脉 很差 的病 人 {② 早 产 儿 (3 3 2 — 0周 ) ③ 用刺 激或 有毒性 药 ; 物 治疗 的病 人 ,如 化疗 药 ;④高渗 性或 粘 稠性 液体 如 TP ⑤长期 输 液家庭 病床 的 N;
病人。
静脉 输液是 临床 治疗的重 要手段 ,绝 大多 数 患者是通过 外周 静脉输 液而长 期禁 食 ,需要 静脉营养 支持 的患者 ,输入 高渗 透压 液体及 对血管 刺激性 大的 药物和 需长 期浩疗 的病 人常采用 中心静脉 输液 为 了 避 免 以往 中心静脉穿 刺带 来的 危险性 和并 发症 ,我科 自 2 0 0 1年 以来对 2 8例危重 患 者采 用国外 较新 的中心静脉 输 液方 法 ,经 外 何 静 脉 置 入 中 心 静 脉 导 管 法 ( 称 简
持 回 流 血 液 不 凝 状 态 而 形 成 拴 子 m 塞 P C 导管 IC
2 8例病 人均 一 次性 穿刺 成 功 至今 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气 嘲 发 生
3 2 保 证 化 疗 及 高 渗 药 物 的输 入 .

P C 导 管 头 部 位 于 上 腔 静 脒 ,不 易 脱 出 , IC
手 套 消毒 穿 刺 点 , 径 2 c 以 上 , 更 换 直 0m 再
症少 ,患者 可带管 活动 ,液 体 流速不 受体 位影 响 。2 8例患 者在 护士 的精 心 护理 下 . 保证 了管 腔正 常使用 。 达到预 期 治疗效 果 , 并得到 患者及 医生 的认可 。

PICC概述及应用现状

PICC概述及应用现状

穿刺
在超声引导下,使用穿刺针进 行血管穿刺,将导管置入血管 内。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计划和 血管条件,确定置管长度和血 管选择。
消毒
对穿刺部位进行严格的消毒, 确保无菌操作。
固定
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皮肤上,防 止导管脱落或移位。
置管后的维护
定期更换敷料
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避 免感染。
冲管与封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
总结词
导管相关性感染是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 症之一,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发热 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全身感染。
详细描述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与导管插入时无菌操 作不严格、导管护理不当、患者免疫力低下 等因素有关。预防感染的关键在于严格遵守 无菌操作规程、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导管通 畅等措施。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消毒、更换敷 料、使用抗生素等。
肿瘤患者需要接受化疗、放疗等治疗 ,PICC可以提供安全、方便的静脉 输液通道,减轻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 的痛苦。
PICC在肿瘤科的应用中,需要注意预 防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以及定 期维护和更换导管。
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血液透析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PICC可以作为血管通路,为患者提 供安全、稳定的透析治疗。
picc概述及应用现 状
目录
• PICC定义及发展历程 • PICC种类及特点 • PICC置管技术 • PICC在临床的应用现状 • PICC的并发症及防治 • PICC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CATALOGUE
PICC定义及发展历程
PICC定义
总结词
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长期的静脉输液和化疗。
材料改性

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标签:中心静脉置管临床应用护理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是使用人体大静脉,如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等,能直接快速输注大量液体进入循环或需长期静脉营养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而留置的静脉导管,是一种介入性操作和治疗手段。

无论是哪一种途径置管,导管头必须位于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或右心房,系指末端位于大的中心静脉的任何导管[1]。

1历史回顾中心静脉导管技术最早是由WernerForssmann 1929年报道的[2]。

在尸体上成功地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Forssmann把钻针插入自己的左尺窝,送入1根4F 导尿管进入自己的心脏,接着走过幾段楼梯至放射科鉴定导管位置。

此后Duffy 于1949年应用了颈外静脉途径,Aubaniac于1952年通过下腔静脉途径发展了静脉通道技术[3]。

1956年Forssmann和AndreCournand及DickersonRichards以静脉技术的领先工作获得了医学洛贝尔奖。

1973年Broviac等[4]报道了1种全硅塑右心房导管在前胸壁通过经皮锁骨下隧道放置。

5年以后,Hickman等[5]将导管内径从0.22mm增至0.32mm。

这种粗的导管用于多种静脉治疗及血标本的采集,Hickman导管成为静脉通道的“金牌”。

1982年,Niederhuber等[5]对肿瘤患者实施了完全植入式静脉通道系统即植入泵。

20世纪80年代,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在国外被普遍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和家庭护理的中长期输液治疗,90年代后期,PICC被引入中国,并迅速发展,广泛用于肿瘤化疗,成人术后肠外营养通路和早产儿营养通路的建立等方面[7]。

2置管部位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是临床上较常用的三种置管途径。

临床实践中发现颈内静脉置管时误入动脉的发生率较高(16.67%),但选择中央路径易获成功[8]。

PICC置管的应用及护理进展

PICC置管的应用及护理进展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考查课《护理论文写作》课程作业姓名:曾婷学号:712665072676年级:1209 学习中心:陕西新城奥鹏学习中心—————————————————————————————PICC置管的应用及护理进展曾婷摘要:PICC作为输血、输液、肿瘤化疗及肠外营养的重要通道,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也可避免血管刺激性药物等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1],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

PICC 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不仅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方便了各种药物的输入,而且其操作也比较简单[2]。

只要护理人员在PICC的应用领域中不断探索及正确掌握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便能更多更好地造福于患者,并将创造出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现将PICC的适应证,置管方法,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新进展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PICC置管;应用;护理进展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或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等[3]。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我国,现今作为一条长期、安全、无毒、无痛性的输液通道,具备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但是其仍然可以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加强对PICC置管的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出现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临床应用1.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包括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刺激性液体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等。

2.满足治疗的需要:有资料表明外周静脉血流量1ml/min,中心静脉达2500ml/min,PICC置管可直达上腔静脉[4],可以充分满足需要快速或大量输液患者的静脉供给,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肿瘤晚期患者;巨大的输液量以及大量高渗性液体,机体每天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各种药物均需由静脉输注供给,PICC能满足治疗的需求。

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摘要】通过阅读相关护理文献,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对PICC临床应用,PICC导管的禁忌症,穿刺置管方法,导管置管并发症及异常情况的预防及护理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关键词】 PICC 临床应用护理进展【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053-04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采用引导针将一根由硅胶材料制成的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入, 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植入术[1]。

PICC导管在外周静脉进行穿刺,直观下置管,具有操作较深静脉穿刺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创伤小、对血管损伤少、置留时间长(可达一年以上)、可由护士单独操作等优点。

且PICC置管不受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的限制,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2],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入血制品、静脉高营养、化疗等患者。

本文从PICC临床应用,PICC的禁忌证,穿刺置管方法,置管的常规护理,常见并发症及其异常情况的预防护理,PICC的优势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1. PICC的概述1929年,德国医生Forssman在患者的前臂肘窝处进行麻醉后、通过穿刺将一条4F的导尿管放置在靠近心脏附近的上腔静脉,导管末端位置最终通过X线定位。

这项实验使Forssman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使用PICC的人。

PICC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作为一种营养支持途径进入市场[3],80年代开始用于静脉治疗,1986年首次应用于临床,现在,已经超越其他各种类型的长期静脉通路,成为大静脉输液的首选方式。

PICC的使用仅次于紧急救护的中心静脉导管[4]。

而从1996 年开始,在国内也开始实施PICC置管术[5]。

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术的应用进展

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术的应用进展

中心 静脉 穿刺 置 管术 的临床 价 值很 早 就被人 们所 肯 定, 该技 术 因其 创伤 小 , 操 作 , 用 于 围 术期 中 心静 脉 易 适 压 (e t l eo s rsue C ) 测 , c nr v n u pesr, VP 监 a 及快 速 、 大量 补 液、 输血及 给 药 。还 可 以用于 慢 性病 患者 的长 期 补液 或 肠 外营养 , 尤其 为肿瘤 患 者建 立 了 良好 的静 脉 通路 , 证 保
管 置入 术 。
3 临床 应用
PC I C的 临床 应 用非 常广 泛 , 于 需要 长期 住院输 液 对 治 疗 、 脉 高营 养 等 患 者 是非 常 实用 的 , 静 与NI C比较 有 C 定 的优 势 。杜 丽 萍 等 【 应 用 P C 5 】 I C与 NI C两种 途 径 C
血 友病 ; 穿刺 侧 有外 伤 史或手 术 史: 人顺 应性 差如过 敏 病 性 体 质 : 能确 认静 脉 。 不
到推广 应 用 。PC 是 指采 用 引导 钊经 外 周静 脉 穿刺 将 IC ‘

根 由硅 胶材 料制 成 , 有刻 度 , 以放 射 显影 的 中心 静 标 能
脉 导管插 入并 使其 顶端位 于上 或下 腔静 脉 内 的深 静 脉 导
维普资讯
20 O 8年 第 l 8卷 第 2
・ 17 ・ 0
经 外周 静脉 中心 置管术 的应用 进展
毛新俊 胡振 快
【 关键 词】 经外周静脉 中心置管 ; 进展
【 中图分类号】 4 72 R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10 -5 12 0 )20 0 -2  ̄] 0 45 1 (0 8 0-170

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置管的处理一例

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置管的处理一例
《实用医技杂志》编辑部
估导管功能,密切观察并早期开展血栓预防工作,治疗间歇 期加强随访及患者自我管理,确保导管通畅和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员] 于跃,郝强援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末端定位的研究进
展[允]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圆园园愿,圆怨(员园):员圆源源鄄员圆源苑援 [2] 云燥泽贼藻则 耘阅,月葬藻扎葬 韵砸,云葬则蚤灶葬 酝云,藻贼 葬造援 粤贼则蚤葬造 泽藻责贼葬造 凿藻枣藻糟贼 葬泽泽燥鄄
孕陨悦悦 导管异位于 孕蕴杂灾悦 的情况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多 数 孕蕴杂灾悦 无明显临床症状,近年来在静脉置管过程中因导 管进入左上腔静脉而被发现[员0],或者部分患者在心外科纠治 先心病术中所发现。一旦出现异常术者无须紧张,立即组织 多学科会诊,行相关检查如心血管超声等,明确血管走行及 导管尖端位置,确定 孕蕴杂灾悦 的类型,根据导管保留标准决定 导管的去留。精准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并在围置管术期定时评
糟蚤葬贼藻凿 憎蚤贼澡 凿则葬蚤灶葬早藻 燥枣 造藻枣贼 泽怎责藻则蚤燥则 增藻灶葬 糟葬增葬 贼燥 造藻枣贼 葬贼则蚤怎皂 葬灶凿 葬遭泽藻灶糟藻 燥枣 贼澡藻 糟燥则燥灶葬则赠 泽蚤灶怎泽 [允]援 允 栽澡燥则葬糟 悦葬则凿蚤燥增葬泽糟 杂怎则早, 员怨苑愿,苑远:苑员愿鄄苑圆园援 [3] 陈林,肖颖彬,陈柏成援右上腔静脉缺如伴永存左上腔静脉合并 心内畸形 圆 例[允]援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圆园园源,圆园(远):猿苑远援 [4] 冯丽娟,韩学惠,童瑾,等援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 孕陨悦悦 置管的 护理[允]援护理学杂志,圆园员猿,猿圆 (苑):员猿鄄员源援 [5] 朱晓东援心脏外科基础图解[酝]援圆 版援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出版社,圆园园圆:圆苑缘鄄圆愿猿援 [6] 李玉,原源,张萍援孤立性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的临床研究[允]援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圆园员猿,猿源(圆):猿园愿鄄 猿员源援 [7] 李佳,范育英,覃惠英,等援员园 例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 孕陨悦悦 的 护理[允]援 护理学报,圆园员缘,圆圆(员):缘圆鄄缘源援 [8] 王珉,王玉玲,韩玉芳援源 例永存左侧上腔静脉患者 孕陨悦悦 异 位的护理[允]援 中华护理杂志,圆园员员,源远(员园):员园员愿鄄员园员怨援 [9] 乔爱珍援孕陨悦悦 典型疑难病例分析[酝]援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圆园员愿:源远鄄源苑 [10] 吕俊英,范庆梅援孕陨悦悦 置管经左上腔静脉入冠状窦病例分析 [允]援医学理论与实践,圆园员员,圆源(员缘):员愿园苑鄄员愿园愿援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临床应用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临床应用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应用的效果,为临床急救的静脉输液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慢性呼吸衰竭患者90例,随机抽取30例为picc组,60例为浅静脉穿刺对照组,比较两组静脉输液日均补液治疗时间(h/d),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急救药物使用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在日平均补液治疗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急救药物用药及时性及连续性方面比较,ipcc组抢救次数为20人次,平均抢救及时用药时间为2.50±0.84min,对照组抢救次数为25人次,平均抢救及时用药时间为6.19±1.28min,picc组用药及时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picc置管能够有效降低穿刺次数,保证补液治疗的连续性,提高特殊药物的使用安全性,有效降低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还能够保证抢救时用药的及时性。

【关键词】picc;浅静脉穿刺;慢性呼吸衰竭【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202-02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因病情需要长时间静脉给药或间断、定时静脉给药,静脉治疗方案包括抗感染性药物、高浓度营养物质、血管活性药物、呼吸兴奋剂以及血液制品等。

临床常见的给药途经以反复浅静脉穿刺为主,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病人的痛苦及药物对血管的损坏,或高浓度药物外渗造成局部组织坏死以及补液治疗的不连续性。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种经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将导管尖端安置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用于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及特殊用药等。

由于穿刺点在外周静脉,直观下置管,操作较深静脉穿刺简便、安全、穿刺点在外周静脉,直观下置管,操作较深静脉穿刺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

它不仅可以缩短病人的住院天数[1]。

同时也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避免了反复穿刺所带来的压力和痛苦。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患者的化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患者的化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患者的化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PICC即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中心静脉,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液体的渗透压及药物浓度,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克服了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和组织坏死,减轻患者反复穿刺及化疗后静脉炎带来的痛苦,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静脉通道。

1 临床资料我院应用PICC58例,其中男30例,女28例,乳腺癌19例,胃癌23例,肺癌19例,置管时间35~128天,平均65天,56例置管成功,经摄X线片后,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2例置管于颈静脉退出后置管锁骨下静脉。

2 方法2.1 术前宣教给病人及家属讲明PICC置管的目的及意义,讲述PICC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PICC的操作方法,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配合方法,置管后的维护及并发症等,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在病人了解PICC知识后,嘱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2.2 导管选择根据病人的经济条件,用药方案,血管情况来选择。

宜选择与对血管内膜机械性刺激少的导管,较小的导管型号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2.3 穿刺点及血管选择常规首选右上肢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第三条选择是头静脉,因贵要静脉管腔粗,直,静脉瓣较少,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最直,穿刺点以肘窝区肘下两横指处为宜。

穿刺前应了解静脉瓣走向及静脉情况,避免在疤痕及静脉瓣处穿刺。

2.4 导管置管长度的测量选择好穿刺点后,测量置管的长度及臂围,让患者平卧,穿刺侧手臂外90度,从预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为置管长度。

2.5 穿刺方法穿刺见回血后,立即放低穿刺角度,推进导引套管进入静脉,从导引套管内取出穿刺针,开始将导管逐渐送入静脉,用力均匀缓慢,当导管插入的15cm左右时,相当于肩部时,嘱病人将头转向穿刺侧,下颌紧靠肩以防导管误入颈静脉。

将管置入预计长度时,即可退出导入鞘,移去导丝,用生理盐水注射器抽吸回血,并注入生理盐水,确定是否通常,连接肝素帽或正压接头,肝素盐水正压封管,固定导管,覆盖无菌敷料。

国内外PICC置管和应用现状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PICC置管和应用现状的研究进展

doi:10.16252/kb imn1004-0501-2021.01.021国内外PICC置管和应用现状的研究进展陶琳,付岚,张晓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外科,四川成都610041) !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志码】B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i-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插管,将导管尖端定位于中心静脉,如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因其具有导管置入和取出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能有效避免频繁穿刺,保护外周血管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化疗、输液输血、胃肠外营养等领域*PILC导管相关并发症少,长期使用的安全性高,被视为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的安全替代品。

为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和保障导管安全,国内外研究者们对PILC的置管、导管尖端定位方法、并发症及导管维护等都做了大量的探讨⑴,且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扩展*现将国内外PILC的置管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1PICC的置管现状1.1置管和穿刺部位:PILC导管的置管和穿刺部位与患者的并发症和舒适度密切相关*由于左侧置管路径弯曲更长,存在送管困难,使得超声引导下从上臂,尤其是从右臂置入PICC导管被视为最佳的置管选择*但Li等⑵对2084例癌症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右上肢导管错位引起不良事件的风险高于左上肢*而Yiny 等⑶比较255例癌症患者优势臂和非优势臂置管出现的并发症和舒适度,结果显示,通过非优势臂置管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血栓、静脉炎及导管尖端异位等更少,且患者的舒适度更高*对于新生儿而言,陈秀文等⑷通过Meta分析证实与上肢相比,经下肢行[文章编号】1004-0501(2021)01-009364PICC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且其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而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PICC穿刺部位不再局限于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等表浅血管,肱静脉等较深部血管也得到应用,大大增加穿刺部位的可选择性*在实际选择置管和穿刺部位时,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和个人喜好,如应避免在乳腺癌患侧肢体或淋巴水肿侧肢体置管等*1.2置管方法:PICC置入方法包括传统的盲穿穿刺和超声引管,是表标志,通过肉眼观察和触摸确定穿刺部位,其操作成功率与操作者的经验密切相关*研究显示,盲穿法的导管异位率为20%-76%(56)。

-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进展

-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进展

夜大本科毕业综述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进展学生姓名:胡金春指导教师:赵丽杰专业:护理学班级:护本四班学号:14124074定稿日期2016 年 3 月 6 日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进展胡金春天津市红桥医院[摘要]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以其操作简便、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是一条安全、迅速、可靠的血管通路等优点,在输液、输血、血液透析、胃肠外营养支持、中心静脉压监测及危重患者抢救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通过对中心静脉置管问题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通过阅读相关护理文献,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对中心静脉置管途径、导管留置时间、封管方法、封管液的选择、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等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加强导管的护理是预防导管并发症的关键。

从而为抢救病人生命赢得时间,为快速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它既方便了病人,又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并发症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危重病抢救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抢救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患者的抢救、输血输液、血液监测、营养支持,目前已扩展到快速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引流心包及胸腔积液、治疗气胸等方面,其并发症与操作及护理有关。

由于医学科学和医疗技术的发展,置管的选择,置管的长度及方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封管的方法和封管液的选择等都发生不断的改进。

但在导管留置过程中,预防和控制并发症仍是导管护理的重要内容。

现就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广泛应用于临床1.1 用于重症抢救或大手术患者此类患者,治疗时间长、输液量大、使用药物种类多,3~5天血管即变硬成条索状,点滴不畅。

中心静脉血流量大、药液很快被稀释,避免了药液对血管的刺激而致的静脉炎,液体滴入顺畅。

1.2 作为血液透析的通路林晓燕[1]使用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置管管腔的无菌和皮肤遂道开口的清洁干燥,可使其保留时间延长,加上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血流量大、不增加心脏额外负担等优点,对于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过度肥胖等难以耐受内瘘或内瘘失败者有很大的优势。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三种体外固定方式的比较研究共3篇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三种体外固定方式的比较研究共3篇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三种体外固定方式的比较研究共3篇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三种体外固定方式的比较研究1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三种体外固定方式的比较研究中心静脉导管(CVC)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可以实现对静脉系统的快速输液、输血、营养支持及持续监测等功能,是一种重要的中心静脉途径。

PICC作为一种新型的CVC,凭借其较少的并发症、插管操作简单快捷以及对患者的创面影响小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和运用。

PICC的安全稳定与病人的舒适和有效固定密切相关。

近年来PICC的三种体外固定方式巩固了PICC的稳定性和修复时间,分别是利用外固定套、胶贴固定和带有保护套的三钩固定法。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三种固定方式的比较研究来探讨哪种方式最好地满足患者的安全稳定、舒适感和临床护理的需求。

一、利用外固定套固定的PICC外固定套是医用胶带、硅胶或绒布等材料设置的一种支架,可以缠绕在PICC上。

上下一段外侧固定胶布或盖帽以防止衣物、床上用品等的摩擦和绣球,从而保持PICC通畅和固定。

由于易于操作和快速固定,目前该固定方式在临床中较为常用。

在该固定方式下,PICC的刺入部位被完全暴露,易于维护,而且病人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可以轻松转动手臂,舒适性较高,缺点是:这种固定方式容易过紧,造成局部皮肤受压、挫伤、皮肤屏障受损;如果固定松动,会影响PICC的安全,使管路暴露于刺入部位之外,使患者容易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另外,固定带的绷紧程度应该适中,过紧会引起肢体水肿、获取血流和灌注压的障碍等。

二、胶贴固定的PICC胶贴固定即用细胶带或医用胶贴将PICC固定在公共位置,使其保持不动。

这种固定方式的好处是操作简单,能够更全面地固定于周围,不易松动,如按照合适的方法进行固定,可美化PICC固定状态,在观察取核时方便。

因此胶贴固定是适用于PICC长时间留置的患者。

但固定材料对皮肤损伤较大,如果胶贴用量不足或固定松动,也容易让PICC移动和病人感到不舒服。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关节 , 后 向下 至第 三肋 间 , 然 总长 度减 去 2 c m~3 c 可避免导管置人过深而进人心房 ; 刺针进 回血脉 或锁 骨 下静 脉 的方法 。
它可 以为病人提供 中、 长期 的静脉输液治疗 , 既可减 少病人重复静脉穿刺 的痛苦 , 又能 避免 药物对 外周
静脉炎 的发生 率为 1 %, 0 无一 例发 生渗漏 性损伤

前用 2 %普鲁卡 因 0 1 . mL皮下注射 , 以减 轻穿刺 时 疼痛 ; P Na  ̄ , 以利穿刺 和送 管。穿刺 时病人 预穿 刺侧 手臂 和身体呈 9 0度角 , 测量 自穿刺点至右胸锁
且 留置 时间长 于普通 留置针 置管[l 因为 P C 6。原 IC 导管远 端达上腔静脉 血管 较粗 , 流充分 , 血 化疗 药 物通过 P C IC导管 注入 血管 后迅 速被 稀释 从 而 降
脉 以不超过 3 0度角 , 慢直 刺血 管 , 缓 回血后 压低角
度再进少许 ; 头皮静脉穿刺时 , 固定好 患儿头部避免
出, 抽吸导管至见 回血 , 并用 0 9 .%氯化钠 注射液 1 0
mL冲洗 , 将可来福输液器安装于导管上 固定 _ 。 】 j 12 三 向瓣 膜 式 外 周 中 心 静 脉 导 管 置 人 法 .
但管 内压力在 8mmX  ̄8 - I 0mmH g g时 , 向瓣膜 关 三
3 角在胸锁 乳 突肌 中点进 针 , 0度 人皮 后 以 1 ~ 0度 1 度 角沿 静脉方 向行 走 , 5 见少许 回血 即降低穿 刺角 度, 沿血管前行 1 ma 2mm[l - 5。 r
2 IC的临床应 用 P C
后与血管平行再送 1c m~2c 后推 人插 管壳 , m, 取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与中心静脉置管临床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与中心静脉置管临床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

干预 ,提高孕 妇和胎儿 的健康是重要的。
3 4 对 策与建议 :在妇 幼保健体 系中融人心理 卫生服务 一 . 方面我国社 区心理卫生服务 尚处在起步阶段 ,在群众认识 、人 员配备 、体 系建立 等方 面均不 能满 足社 区群众 需要 J ,更 无
误入动脉 的发生率低于 C C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R= . 1 5 I( .3 . 9 ;P: .0 ] V R 0 1 ,9 %C 0 0 ,0 4 ) 0 0 4 ;而 PC I C组静脉
炎的发生率 高于 C C组 [ R= .7 5 I( .2 2 2 ) V R 4 1 ,9 %C 14 ,1.9 ;P= . 1 ;两组气胸、导 管阻塞、导管脱 出、导管尖 00 ] 端异位、导管 口渗漏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0 0 ) P> .5 ;置管时间、导管留置时 间间差异 亦均无统计学意义 ( 00 ) P> . 5 。结论 HC C具有单 次置 管成功率 高、并发症少、留置管 时间长等优 点,可以较 广泛地应 用于临床 ,但 是
l sr dcn a vn u aht PC )adcnr eos a e r( V )t f t r a z epo n O8 f eeto yi et e ̄ e os te r( I C n et l n u t t C C o u h l et rsadCI t s n e l c e av ch e rea y h n lo h w
Th l eo PI n e Va u f CC a d CVC i ia p ia o S s e a c Re i ws G y 一c u Cl c lAp l t n: y tm t v e E 0 n ci i h n, WA NG S a g—q a hn in, S AO Gu H o

经外周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

经外周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

经外周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中心静脉置管(CVC)是应用Seldinger插管技术,经皮穿刺中心静脉主要经锁骨下静脉、颈内或颈外静脉、股静脉或肘静脉,将导管插入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

中心静脉管径大,血流丰富,循环快,不论用于高浓度营养液或刺激性大的化疗药物以及休克病人血容量的补充,都能迅速被稀释达到重要组织器官,发挥疗效。

而由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穿刺是在直视下进行,故操作简便易掌握且安全迅速,并发症少,对抢救危重病人时需大量输血输液并做中心静脉压监测及需要静脉内高营养或长期应用血管刺激性药物等开辟了一条简便、安全的途径,深受临床欢迎。

我院于2010年11月起在手术室中选择了一部分病人应用这项新技术,主要选用的外周浅静脉为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颈外静脉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86人,食道癌切除术13例,肺癌切除术14例,胃癌根治术23例,肾移植10例,直肠癌切除术14例,其它12例。

2.中心静脉置管的操作思路及程序2.1适应证及禁忌证中心静脉置管一般较为安全,但如果操作者技术不熟练,也可能发生气胸和出血等并发症。

因此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极为重要。

2.1.1适应证:①各类重症休克、脱水、失血、血容量不足和其它重危病人。

②心肺功能不全,监测中心静脉压。

③各类心血管手术及其他大而复杂的手术。

④大量输血和换血疗法、静脉输液加药。

⑤静脉高营养疗法。

⑥恶性肿瘤疗法。

⑦抽取静脉血、放血或换血。

⑧插入肺动脉导管及经静脉放置起博导管。

⑨经静脉抽吸空气及急诊血液透析。

2.1.2禁忌症:①血小板减少或其他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避免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以免操作中误伤动脉引起局部巨大血肿。

②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择部位。

③血气胸患者避免行颈内静脉穿刺。

2.2经外周浅静脉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方法2.2.1应用解剖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渐绕至前臂掌面并沿尺侧上行,经肘窝,继沿肱二头肌内侧上行,至臂中点稍下方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或伴随肱静脉向上入腋静脉。

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进展作者:黄剑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22期作者单位:542899贺州市广西贺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黄剑: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黄剑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3.22.052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是一种经锁骨下静脉、颈内外静脉、股静脉或外周的肘部静脉插入并开口于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或右心房的导管[1]。

由于其具有置管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等优点,临床上常用于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补液输血、静脉营养支持、中心静脉压的监测等方面。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在导管材料、穿刺技术、护理方法、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都在不断改进,现将这些环节问题综述如下。

1CVC的历史和现状中心静脉导管技术最早是由Werner Forssmann 1929年报道的[2],Aubaniac于1952年通过下腔静脉途径发展了静脉通道技术,1973年Broviac等[3]报道了1种全硅塑右心房导管在前胸壁通过经皮锁骨下隧道放置。

80年代后CVC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上世纪90年代发起来的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简化了中心静脉穿刺过程,降低了穿刺风险和感染率,延长了留置时间,并将应用范围扩大到基层医院、社区和家庭。

2导管材料及种类目前,硅胶、聚乙稀、聚氯乙稀和聚氨酯类是中心静脉导管的常用材料。

有报道指出[4],应用聚氯乙稀导管其血栓静脉炎发生率为70%,硅胶导管为20%。

导管可分为单腔、双腔和三腔,多腔导管优点在于可满足不同成分液体同时输入需要,避免药物配伍禁忌,但同时也增加了接头污染的机会,单腔、双腔、三腔导管感染率分为8.3%,37.7%,26.92~42.59%[4]。

有作者建议使用加入抗生素的导管可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发生,但导管价格昂贵,为我们目前使用普通导管的2~3倍。

临床上导管的选择可根据治疗的需要及时间长短、患者经济承受能力、医护技能水平等来决定。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护理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2023 年第 9 卷第 5 期Vol.9, No.5, 2023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应用研究进展范丽丽(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肿瘤科, 山西 太原, 030024)摘要: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在临床应用广泛,同时穿刺点及尖端定位辅助技术快速发展,已由经验性盲穿发展为腔内心电图引导下置管技术、CGW 电导丝导航与定位系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置管和经食管超声引导下的置管技术。

本文对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应用进展和同身寸法在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初步探讨同身寸法作为一种辅助技术在中心静脉置管中应用前景,旨在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盲目性、保证穿刺安全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锁骨下静脉穿刺; 心电图; 超声引导; 同身寸; 中西医结合中图分类号: R 473.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709-1961(2023)05-0080-07Progress of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FAN Lili(Department of Onc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Taiyuan, Shanxi, 030024)ABSTRACT : With its rapid development ,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long -term intravenous nutrition , chemotherapy , dialysis , and emergency rescue of emergency and critical patients. Meanwhile , the assisted puncture point and tip positioning technology has been improved as well. It has developed from empirical blind puncture to intracavity electrocardio⁃gram -guided catheterization , CGW conductive wire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system ,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guided catheterization , and transesophageal ultrasound -guided catheter⁃izati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central vein catheterization and the use of the identical body unit method in the field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t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the identical body unit method i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to determine a simple , practical , and reliable method that is not less accurate than the current common practice , sees no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can be popularized in grass -roots hospitals.KEY WORDS : central vein catheterization ; subclavian vein puncture ; electrocardiogram ; identical body unit method ;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静脉输液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心静脉置管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已成为多个临床学科的基本技术[1]。

22例老年患者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临床应用护理论文

22例老年患者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临床应用护理论文

22例老年患者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摘要】目的经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置管为老年患者提供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保护静脉减少痛苦。

方法对22例老年患者实施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结果穿刺成功率高,节省时间和人力,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经过细心的准备心的操作及护理,减少老年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老年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50-02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mral catheter)全称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主要用于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一般需用药7d一1年以上。

经外周静脉穿刺植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具有成功率高、节省时间和人力u j、不需局部麻醉和缝针、不限制患者臂部活动、患者痛苦时间短等优点,i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口1,尤其适用于长期输液的或者需要进行化疗的老年患者。

我科自2009年10月一2010年11月为22例老年癌症患者进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成功,现将临床应用及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2例,其中男18例,女4例,肺癌19例,乳腺癌3例。

年龄61—73岁,平均65.5岁,其中经贵要静脉穿刺20例,经肘正中静脉穿刺2例。

无静脉炎、感染、栓塞等并发症发生。

减轻了患者痛苦,避免了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发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picc操作方法2.1 选择血管贵要静脉为最佳穿刺血管,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再次为头静脉。

2.2 体位患者取平卧位,穿刺侧手臂外展90。

2.3 测量静脉长度: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3肋间。

2.4 建立无菌区打开picc导管包,戴无菌手套,按照无菌原则消毒穿刺点,范围15cm×15em,先乙醇后碘伏待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1]Shinoda T.The trial of music therapy while in hemodialysis for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modialysis[EB/OL].ht-tp://ci.nii.ac.jp/naid/110001118696/ja/.htm.[2]张鸿懿.我国音乐治疗的发展与展望[J].人民音乐,1994,44(2):39-41.[3]李程,王静,孙艳,等.音乐疗法缓解患者疼痛和焦虑的应用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3):2851-2852.[4]楼唯薇.音乐疗法在护理干预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2):2726-2728.[5]刘齐,陈京立.音乐疗法在早产儿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74-376.[6]Lin YJ,Lu KC,Chen CM,et al.The Effects of Music as Therapy on the Overall Well-Being of Elderly Patients onMaintenance Hemodialysis[J].Biological research for nurs-ing,2012,14(3):277-285.[7]Lopes AA,Albert JM,Young EW,et al.Screening for de-pressio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associations with diagno-sis,treatment,and outcomes in the DOPPS[J].Kidney Int,2004,66(5):2047-2053.[8]王霞,费娜,赵春慧,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分析及不同干预方法的护理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127-128.[9]钟海英,宋晓宇,莫世秀,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抑郁症患者实施音乐干预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0,9(9):6-8.[10]钟海英,冯佩兰,宋晓宇,等.音乐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6,21(7):58-59.[11]宋丽萍,杨辉,芦莉,等.维持血液透析病人心理干预效果研究[J].全科护理,2006,4(36):5-7.[12]刘蕾.音乐疗法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研究[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9,11(3):169-170.[13]Pothoulaki M,MacdonaldR,Flowers P,et al.An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music on anxiety and pain perception inpatients undergoing haemodialysis treatment[J].J HealthPsychol,2008,13(7):912-920.[14]Hedayati SS,Yalamanchili V,Finkelstein FO.A practical approach to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end-stage renal disease[J].Kidney Int,2012,81(3):247-255.[15]盛海燕,严姝霞.音乐疗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19):1701-1702.[16]LommbaRS,Shah PH,Chandrasekar S,et al.Effects of mu-sic o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diastolic blood pressure,andheartrate:a meta-analysis[J].Indian Heart Journal,2012,64(3):309-313.[17]吴缅.音乐治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升高时的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4):536.[18]钟海英,宋晓宇,莫世秀,等.音乐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11):1541-1544.[19]陈莉.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负性情绪分析与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3):221-222.本文编辑:谭峰2013-03-16收稿经外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临床应用进展李倩1,贺连香1,2*,彭华2(1.中南大学护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13;2.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13.21.024文章编号:1006-7256(2013)21-0052-03自20世纪70年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开始应用于临床,其后PICC导管及置管技术不断改进,导管由单腔导管到耐高压双腔导管,由末端开口式到三向瓣膜式导管[1,2];PICC置管术由传统置管发展为塞丁格技术置管、B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置管及心电图辅助置管,提高了置管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痛苦[3]。

现将经外周静脉行PICC置管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PICC概述1.1概念PICC置管是指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适用于中长期输液、缺乏外周静脉通路倾*通讯作者向、有锁骨下或颈内静脉插管禁忌证、输注刺激性药物、需反复输血或采血以及家庭病床的患者[4]。

1.2起源及临床应用1929年,德国外科医生Forssmann从自己前臂肘窝将4Fr的输尿管置入上腔静脉,成为第一个行PICC置管的人。

20世纪70年代,PICC应用于临床。

20世纪80年代,PICC在国外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和需中长期输液的患者。

1997年,美国BD公司将PICC带入中国。

近年来,PICC在肿瘤化疗、刺激性药物输注、静脉营养治疗及长期静脉输液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

1.3PICC优点①可解决外周血管条件差患者的输液难题。

外周静脉留置针对血管要求高,需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

随着塞丁格血管穿刺技术和血管B超在PICC置管中应用,血管条件极差者仍可通过PICC置管顺利实施静脉输液。

②导25齐鲁护理杂志2013年第19卷第21期管稳定性好,不易脱出,方便患者活动。

外周静脉留置针多选择手背为穿刺部位,易刮碰,脱出移位。

PICC常规穿刺点位于肘窝下2横指处或肘上,导管便于固定,不易脱出,液体流速不受患者体位影响,输液时方便患者活动。

③避免刺激性药物损伤外周血管:外周静脉留置针尖端位于外周静脉内,而PICC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下1/3段[5]。

研究表明,上腔静脉血流量是外周静脉血流量的2500倍,药物经中心静脉注入后迅速被稀释,从而避免刺激性药物损伤外周血管,降低静脉炎、局部渗血和外渗组织破坏的发生率[6]。

④留置时间长,可满足患者中长期静脉治疗需要。

外周静脉留置针适用于输液时间为3 10d者,而PICC置管留置时间长,一般为7d 1个月,能满足中长期静脉输液患者的需要[7]。

2PICC导管分类比较2.1PICC导管分类根据PICC导管结构,可将其分为单腔与耐高压双腔导管、末端开口式和三向瓣膜式导管。

2.2单腔与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比较单腔PICC型号为3Fr、4Fr三向瓣膜式,优点:导管价格便宜,维护简单且费用较低。

缺点:一个管腔不能同时输注多种液体;不能直接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管腔承受能力小,不能冲注高压造影剂[8]。

双腔PICC型号为5Fr(Power PICC),优点:两个管腔各不相通,适用于静脉团注,满足重症患者复杂静脉治疗需求,保证输液安全,便利;采用专利设计的强化聚氨酯材料,可耐受高压,适用于造影剂高压注射,便于CT扫描,减少照影剂外渗风险,提升影像质量,有助于对疾病进展做出正确判断[9];末端开口式导管可行中心静脉压监测;避免传统置管引发的导管相关感染[10]。

缺点:导管价格较贵,维护费用较高,因其不同管腔用途不同,故常规输液及加压注射时要注意区别管腔,导管维护及静脉治疗过程也较单腔导管繁琐。

2.3末端开口式与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比较末端开口式PICC管优点:插管过程中有导管保护套包裹导管,避免接触污染;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管壁相对较厚,不易破损和断裂。

缺点:血液易反流管内,易堵管;输液悬挂120cm高度下,自然流速为60 95滴/min,流速偏慢;需生理盐水+肝素封管;导管维护间歇期短,维护费用较高;头端没有显影环,须X线定位;留置时间较短(3个月);导管破损后无法修补。

三向瓣膜式的PICC导管优点:有防反流装置,避免空气栓塞、血液反流致凝固的风险,堵管发生率低;只需生理盐水封管;特别适合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导管维护间歇期长及维护费用较低;头端有显影环,可透视;同等高度(120cm)自然流速达100 120滴/min,能满足大部分药物的输注速度;留置时间较长(1年);导管外露部分破损后易修补,重新修剪安装接头后可再用。

缺点:插管过程中充分暴露导管,外界微粒易随管带入体内,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高。

3PICC置管技术3.1传统PICC置管传统PICC置管术是指使用较粗的套管穿刺针(14G或16G),在患者肘部可视的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的方法[4]。

传统置管通常采取肉眼观察或用手触摸血管方式,选用肘窝处肉眼可视的较粗大血管,肘部血管条件差的者,其置管成功率低[11]。

且肘部置管易因患者屈肘运动牵拉导管,造成其尖端在血管内反复移动,对血管壁产生刺激,易引发机械性静脉炎和导管移位等并发症。

3.2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1953年,瑞典放射科医生塞丁格发明了塞丁格穿刺技术,奠定了现代血管穿刺的基础[12]。

此技术是采用20 21G穿刺针经皮穿刺,并用导丝交换方式置入各种导管的技术[13]。

微插管鞘技术(也称改良塞丁格技术)是将原塞丁格技术中单一功能扩张器改变为扩张器、插管鞘组件,便于从插管鞘送入PICC导管的技术[14]。

塞丁格技术于1953年首次应用,适用于血管较细,但肉眼可见或可触摸到血管、传统置管无把握和无B超设备、患者血管差等情况,该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置管必须在患者血管条件良好情况下穿刺的局限,提高了置管成功率,避免了因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