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 一 1.4上课课件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一 1.4课件

地理必修一 1.4课件

地壳 纵波 (p) 莫霍面
2900千米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横波 (s)
地幔
地 核
古登堡面
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
莫霍 界面
地 壳
地 幔
古登堡 界面
地 核
(一)地球内部圈层——地壳
固体 1、地壳: 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 地震波在其中传播速度比较均匀。
密度 组成
硅铝层: 较小
硅、铝比重大 镁、铁增多
2、地壳分层
高山
硅镁层: 较大
高原
硅铝层平原ຫໍສະໝຸດ 海平面硅镁层莫


(一)地球内部圈层——地壳
① 硅镁层是连续的,硅铝层在大洋底部罕见
3、地壳特点
②厚度:不均(厚度变化规律) 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高山
高原
硅铝层
60—70千米 硅镁层
平原
糖块
不打开包装,猜里面是什么礼物
硬币
第 四 节 地 球 的 结

地震波: 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
形成地震波。 •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强烈撞击,并 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横 波:
地震波的分类:
纵 波:
横波: 也称“凹凸波”。质点的振 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外核
地核
内核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特点: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
2.水 圈
水圈由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海洋水 陆地水 大气水 生物水 地表水 地下水
特点:连续不规则 按照位置和状态分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1.4.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学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1.4.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学课件
(6 )由 于 1 2 2 为 无 理 数 ,但 1 , 2 不 全 是 无 理 数 ,p q , 所 以 q 不 是 p 的 必 要 条 件 . 一 般 地 ,要 判 断 “ 若 p ,则 q ” 形 式 的 命 题 中 q 是 否 为 p 的 必 要 条 件 , 只 需 判 断 是 否 有 “ p q ” ,即 “ 若 p ,则 q ” 是 否 为 真 命 题 .
( 5 ) 由 等 式 的 性 质 知 , p q , 所 以 p 是 q 的 充 分 条 件 . ( 6 ) 2 为 无 理 数 , 但 2 2 2 为 有 理 数 , p q , 所 以 p 不 是 q 的 充 分 条 件 .
第十三页,共二十一页。
思考 例1中命题(1)给出了“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
一般地,数学中的每一条判定定理都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 立的一个充分条件.
第十六页,共二十一页。
例2 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q是p的必要条件? (1)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角线分别相等; (2)若两个三角形相似,则这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成比例;
(3)若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这个四边形是菱形;
上述命题(1)(4)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而命题( 2)(3)中的p不是q的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有它就行 必要条件:没它不行
充分条件:条件结论 必要条件:结论条件
第四页,共二十一页。
例::开关A闭合是灯泡亮的什么条件

第五页,共二十一页。
例: 开关A闭合是灯泡亮的什么条件?
充分条件,即“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这样的 充分条件唯一吗?如果不唯一,那么你能再给出几个 不同的充分条件吗?

新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全部课件

新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全部课件
综上可知,a=0.
解题方法(根据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求解字母取值(范围)的3个步骤)
自主预习,回答问题
阅读课本3-5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集合有哪两种表示方法?它们如何定义?
2.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3.它们使用什么符号表示?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量,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知识清单
C.0
D.0 或 1


5
19
1 2
2





(2)设 ∈ x x -ax- =0 ,则集合 x x - x-a=0
2
2
2


中所有元素之积为________.
)



[ 解析]
(1)当 a=0 时,原方程变为 2x+1=0,
1
此时 x=- ,符合题意;
2
(2)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点的集合;
(3)大于 4 的所有偶数.
[ 解]
(1)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可知此集合表示为{x|x
=3n+1,n∈N}.
(2)第一象限内的点的横、纵坐标均大于零,故此集合可表
示为{(x,y)|x>0,y>0}.
(3)偶数可表示为 2n,n∈Z,又因为大于 4,故 n≥3,从
∴a≠1;
当 a=-1 时,集合 A 含有两个元素 1,-1,符合元素的互
异性.∴a=-1.
[ 答案]
-1
[ 一题多变]
1.[ 变条件] 本例若将条件“1∈A”改为“2∈A”,其他条件不变,
求实数 a 的值.
解:若 2∈A,则 a=2 或 a2=2,即 a=2,或 a= 2,或 a

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课件(精校版)

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课件(精校版)
函数的表示方法
函数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三种,即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解析法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 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是通过列表给出部分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图象法是用图象表示 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函数的基本性质
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的周期性
函数的单调性是指函数在某个 区间上的增减情况。如果对于 区间I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 x1、x2,当x1<x2时,都有 f(x1)<f(x2),那么就说函数f(x) 在区间I上是增函数;如果对于 区间I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 x1、x2,当x1<x2时,都有 f(x1)>f(x2),那么就说函数f(x) 在区间I上是减函数。
,记作A=B。
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记作∅。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01 并集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 合,叫做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记作A∪B。
02 交集
由所有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 集合,叫做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记作A∩B。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 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 平行。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 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 行。
平行直线的性质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 平行;平行线间距离相等;平行 线间同位角、内错角相等。
直线与直线平行的判定
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或 同旁内角互补。
02
基本初等函数(Ⅰ)
指数函数
1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
指数函数的概念
形如y=a^x(a>0且a≠1)的函数叫做指数函数 。

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高中数学1.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精品课件

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高中数学1.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精品课件
若存在,求出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
解:令 = { > 2,或 < −1}.由4 + < 0,得 = {| < − }.
当 ⊆

时,即−
4
≤ −1,即 ≥ 4,

4
此时 < − ≤ −1 ⇒ > 2或 < −1,
∴当 ≥ 4时,4 + < 0是 > 2或 < −1的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的判断
3.充要条件的判断
感谢您的观看
命题.下面我们将进一步考察“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p和q的关系,学习数学
中的三个常用的逻辑用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知识梳理
一般地,“若 ,则 ”为真命题,是指由 通过推理可以得出.这时,我们就说,
由可以推出,记作 ⇒ ,并且说,是的充分条件,是的必要条件.
小试牛刀
1.在△ABC 中,AB2+AC2=BC2 是△ABC 为直角三角形的(
A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
2
2
当 B=90°或 C=90°时,△ABC 为直角三角形,但不能推出 AB +AC =BC ,故选 A.
小试牛刀
1
2. “x>1”是“ <1”的( A )
∵ = 2 ⇒ 2 = 4, 2 = 4 ⇏ = 2,∴B是假命题;
∵ ∩ = ⇒ ∪ = ,∴C是真命题;
∵ ⇏ ,∴不是的必要条件,D是假命题.
例题解析
方法技巧:
1.定义法判断必要条件的步骤:
(1)分清“条件”与“结论”.

人教(2019)必修一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说课讲稿

人教(2019)必修一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说课讲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1、说课标本节课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属于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的内容,其相对应的课程标准是“1.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进而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根据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这也是根本要求。

自然环境就是指地球表层系统,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交叉而成的。

“运用示意图”进行说明是对学生的要求。

“示意图”并不一定指向某张确定的示意图,也可以是学生用绘制示意图的方式表达对地球圈层结构的理解。

2、说教材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2019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通过对第一单元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和掌握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掌握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能够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本节课属于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范畴,是学生学习和将来走上社会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旨在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为后面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本节教材内容由两个目标来完成。

第一目标地球的内部圈层,目前人类对起研究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第二目标,地球的外部圈层与人类关系密切,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这里简单介绍了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范围组成和总体特点,从物质形态,空间分布相互关系等方面认识地球的外部圈层,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初步建立地理环境的整体概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及其分类;b)根据地球内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分析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的划分;c)掌握地壳地幔地核的基本特征(界限、厚度、物理现状和物质组成等);d)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a)通过情景教学,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引入地震波,结合多媒体图画说明其分类、特点;b)初步学会读地球内部的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c)运用比较法比较内部和外部的特点,培养综合思维;d)动手画图总结概括个圈层,锻炼地理实践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a)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及地球外部的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认识事物是存在普遍联系的;b)通过地震波的应用认识到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c)通过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和正确的宇宙观,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地球系统观念的形成。

【新教材】2021学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课件:1.4.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新教材】2021学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课件:1.4.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4.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定义命题真假“若p,则q”是真命题“若p,则q”是假命题推出关系__________条件关系p是q的_________q是p的_________p不是q的_________q不是p的_________p ⇒q p q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2)本质:当命题p⇒q是真命题时,条件p与结论q之间的逻辑称谓.(3)应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是两个常用的逻辑用语,数学学科中大量的命题用它们来叙述.【思考】在逻辑推理中p⇒q,能否表达成以下5种说法:①“若p,则q”为真命题;②p 是q的充分条件;③q是p的必要条件;④q的充分条件是p;⑤p的必要条件是q.提示:可以.这五种说法表示的逻辑关系是一样的,都能表示p⇒q,只是说法不同而已.2.判定定理、性质定理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关系判定(1)数学中的每一条_____定理都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性质(2)数学中的每一条_____定理都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基础小测】1.辨析记忆(对的打“√”,错的打“×”)(1)若A⊆B,则“x∈A”是“x∈B”的充分条件.( )(2)如果p是q的充分条件,则p是唯一的.( )(3)若q是p的必要条件,则说明q成立是p成立的必要前提.( )提示:(1)√.根据子集的定义,可知若A⊆B,则“x∈A”⇒“x∈B”,所以“x∈A”是“x∈B”的充分条件.(2)×.不唯一,如x>3,x>5,x>10等都是x>0的充分条件.(3)√ .例如对于“若p,则q”形式的命题,如:x是有理数,则x是实数.q是p 的必要条件,q成立(即x是实数)是p成立(即x是有理数)的必要前提.2.使x>3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是( ) A.x>5B.x>10C.x>2D.x<12【解析】选C.只有x>3⇒x>2,其他选项均不可由x>3推出.3.(教材二次开发:例题改编)在平面内,下列是“四边形是矩形”的充分条件的是( )A.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且对角线相等B.四边形两组对边相等C.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D.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解析】选A.因为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所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且对角线相等”是“四边形是矩形”的充分条件.类型一 充分条件(逻辑推理)【题组训练】1.使x(y-2)=0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A.x2+(y-2)2=0B.(x-2)2+y2=0C.(x+1)2+y2=0D.x(y-2)(z+2)=02.设集合M={x|0<x≤2},N={x|0<x≤3},那么“a∈M”是“a∈N”的_______条件.(填“充分”或“必要”)3.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1)若a∈Q,则a∈R.(2)若a<b,则 <1.(3)若x,y∈R,|x|=|y|,则x=y.(4)若(a-2)(a-3)=0,则a=3.(5)在△ABC中,若A>B,则BC>AC.(6)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则四边形ABCD是菱形.ab【解析】1.选A.根据题意,原题可改写为“( )是x(y-2)=0的充分条件”. x2+(y-2)2=0⇒x=0且y=2⇒x(y-2)=0,所以x2+(y-2)2=0是x(y-2)=0的充分条件.2.由题意得,M∪N=N,所以“a∈M”⇒“a∈N”,所以“a∈M”是“a∈N”的充分条件.答案:充分3.(1)由于Q R,所以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2)由于a<b,当b<0时, >1;当b>0时, <1,因此p q,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3)若x=1,y=-1,则|x|=|y|,但x≠y,所以p q,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4)由(a-2)(a-3)=0可以推出a=2或a=3,不一定有a=3,因此p q,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a b a b(5)由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可知,若A>B,则BC>AC.因此p⇒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6)由菱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可知,所有的正方形都是菱形,p⇒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解题策略】充分条件的两种判断方法(1)定义法:如果命题:“若p,则q”是真命题,则p是q的充分条件;如果命题:“若p,则q”是假命题,则p不是q的充分条件.【补偿训练】 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1)若x2=y2,则x=y.(2)若内错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3)若整数a能被4整除,则a的个位数字为偶数.(4)若(x-1)2+(y-2)2=0,则(x-1)(y-2)=0.【解析】(1)若x2=y2,则x=y或x=-y,因此p q,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2)若内错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是真命题,所以p⇒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3)若整数a能被4整除,则a是偶数,所以a的个位数字为偶数;所以p⇒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4)因为(x-1)2+(y-2)2=0⇒x=1且y=2⇒(x-1)·(y-2)=0,所以p⇒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类型二 必要条件(逻辑推理)【典例】1.设集合A={x|x≤1},B={x|x≥a},则“A∪B=R”是“a=1”的_______条件.(从“充分”或“必要”中选一个填写)2.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q是p的必要条件?(1)若一个四边形是等腰梯形,则这个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相等.(2)若△ABC是直角三角形,则△ABC是等腰三角形.(3)若 = ,则x=y.(4)若关于x的方程ax+b=0(a,b∈R)有唯一解,则a>0.1x 1y【思路导引】1.根据“A∪B=R”求出a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到推出关系,最后作出判断.2.判断p⇒q是否成立,然后作出判断.【解析】1.因为集合A={x|x≤1},B={x|x≥a},当A∪B=R时,a≤1,因为a≤1不一定得到a=1,当a=1时一定可以得到a≤1,所以“A∪B=R”是“a=1”的必要条件.答案:必要2.(1)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因此,p ⇒q,所以q是p的必要条件.(2)直角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因此p q,所以q不是p的必要条件.(3)若 = ,则x=y是真命题,因此p ⇒q,所以q是p的必要条件.(4)命题“若关于x的方程ax+b=0(a,b∈R)有唯一解,则a>0”为假命题,因此p q,所以q不是p的必要条件.1x 1y【变式探究】将本例2(3)改为“若x=y,则 = ”,结果又如何?【解析】因为当x=y<0时, , 无意义,所以若x=y,则 = 是假命题,因此p q,所以q不是p的必要条件.x yx yx y【解题策略】必要条件的两种判断方法(1)定义法:如果命题:“若p,则q”是真命题,则q是p的必要条件;如果命题:“若p,则q”是假命题,则q不是p的必要条件.【题组训练】1.使|x|=x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是( ) A.x<0B.x≥-1C.x>0D.x≤-1【解析】选B.因为|x|=x⇒x≥0⇒x≥-1,所以使|x|=x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是x≥-1.2.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q是p的必要条件?(1)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2)若∠α=60°32′,则∠α的余角是29°28′.(3)若有三条线段长分别为3 cm、4 cm和9 cm,则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4)若a和b都是偶数,则a·b是偶数.【解析】(1)该命题是真命题,p⇒q,所以q是p的必要条件.(2)因为∠α=60°32′,所以∠α的余角为90°-60°32′=29°28′. p⇒q,所以q是p的必要条件.(3)因为3+4<9,所以长分别为3 cm、4 cm和9 cm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所以p q,所以q不是p的必要条件.(4)两个偶数的乘积仍是偶数.所以p⇒q,所以q是p的必要条件.【补偿训练】 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q是p的必要条件?(1)若a是1的平方根,则a=1.(2)若4x2-mx+9是完全平方式,则m=12.(3)若a是无理数,则a是无限小数.(4)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与b的绝对值相等.【解析】(1)因为1的平方根是±1,所以p q,所以q不是p的必要条件.(2)因为4x2-mx+9=(2x±3)2,所以m=±12,所以p q,所以q不是p的必要条件.(3)因为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p⇒q,所以q是p的必要条件.(4)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与b的绝对值相等,所以p⇒q,所以q是p的必要条件.类型三 利用充分、必要条件的关系求参数范围(逻辑推理)【典例】已知p:实数x满足3a<x<a,其中a<0;q:实数x满足0≤x+2≤5.若p 是q的充分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四步内容理解题意条件:p:实数x满足3a<x<a,其中a<0;q:实数x满足0≤x+2≤5.p是q的充分条件.结论: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思路探求找出p和q相应的集合分别为A和B,根据p是q的充分条件得A⊆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题策略】利用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关系求参数范围(1)化简p,q两命题.(2)根据p与q的关系(充分、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间的关系.依据如下:p是q的充分条件p⇒q A⊆Bp是q的必要条件q⇒p B⊆A(3)根据集合间的关系,利用集合端点的大小建立不等式组.(4)求解参数范围.特别提醒:验证集合为⌀时是否符合题意.【跟踪训练】(1)是否存在实数m,使2x+m<0是x<-1或x>3的充分条件?(2)是否存在实数m,使2x+m<0是x<-1或x>3的必要条件?【解析】(1)若2x+m<0是x<-1或x>3的充分条件,则只要 ⊆{x|x<-1或x>3},即只需- ≤-1,所以m≥2.故存在实数m≥2,使2x+m<0是x<-1或x>3的充分条件.(2)若2x+m<0是x<-1或x>3的必要条件,则只要{x|x<-1或x>3}⊆ 这是不可能的.故不存在实数m,使2x+m<0是x<-1或x>3的必要条件.m{x|x }2-<m 2m{x |x 1x 3}{x|x }2<->⊆-或<,1.“a>0”是“|a|>0”的(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既是充分条件也是必要条件D.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解析】选A.因为a>0⇒|a|>0,|a|>0⇒a>0或a<0,即|a|>0不能推出a>0,所以“a>0”是“|a|>0”的充分条件.2.对于任意的实数a,b,c,在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ac>bc”是“a>b”的必要条件B.“ac=bc”是“a=b”的必要条件C.“ac<bc”是“a<b”的充分条件D.“ac=bc”是“a=b”的充分条件【解析】选B.若a=b,则ac=bc;若ac=bc,则a不一定等于b,故“ac=bc”是“a=b”的必要条件.3.“x=-1”是“x2-x-2=0”的_______条件,“x2-x-2=0”是“x=-1”的_______条件.(用“充分”“必要”填空)【解析】由x=-1⇒x2-x-2=0,所以“x=-1”是“x2-x-2=0”的充分条件,“x2-x-2=0”是“x=-1”的必要条件.答案:充分 必要4.条件p:1-x<0,条件q:x>a,若p是q的充分条件,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解析】x>1⇒x>a,令A={x|x>1},B={x|x>a},则A⊆B,所以a≤1.答案:a≤15.(教材二次开发:练习改编)如图,在△ABC中,E,F在线段AB上,B,C,D 在同一条直线上,AC与DF相交于点G.请根据这些信息,写出三个“DF∥EC”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跟你的同学对一下答案,看看答案是否相同?【解析】因为∠BCE=∠D⇒FD∥EC,∠DCE+∠D=180°⇒FD∥EC,∠AFD=∠AEC⇒FD∥EC,∠BFD=∠BEC⇒FD∥EC,∠BFD+∠AEC=180°⇒FD∥EC,∠AGF=∠ACE⇒FD∥EC,∠CGD=∠ACE⇒FD∥EC,∠CGF+∠ACE=180°⇒FD∥EC,⇒FD∥EC,⇒FD∥EC,所以∠BCE=∠D,∠DCE+∠D=180°,∠AFD=∠AEC,∠BFD=∠BEC,∠BFD+∠AEC=180°,∠AGF=∠ACE,∠CGD=∠ACE,∠CGF+∠ACE=180°, 都是“DF∥EC”的充分条件(写出其中三个即可,答案不唯一);AFAGFE GC =BE BCEF CD =BE BC AF AGEF CD FE GC ==,等,因为FD∥EC⇒∠BCE=∠D,FD∥EC⇒∠DCE+∠D=180°,FD∥EC⇒∠AFD=∠AEC,FD∥EC⇒∠BFD=∠BEC,FD∥EC⇒∠BFD+∠AEC=180°,FD∥EC⇒∠AGF=∠ACE,FD∥EC⇒∠CGD=∠ACE,FD∥EC⇒∠CGF+∠ACE=180°,FD∥EC ⇒ FD∥EC ⇒ 所以∠BCE=∠D,∠DCE+∠D=180°,∠AFD=∠AEC,∠BFD=∠BEC,∠BFD+∠AEC=180°,∠AGF=∠ACE,∠CGD=∠ACE,∠CGF+∠ACE=180°,等,都是“DF∥EC”的必要条件(写出其中三个即可,答案不唯一).AFAG FE GC=BE BC EF CD =BE BC AF AGEF CD FE GC==,。

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1.4 第1课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课件(30张)

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1.4 第1课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课件(30张)

返回导航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数学(必修 · 第一册 · RJA)
题型二 必要条件
例 2 (1)使|x|=x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是( B )
A.x<0
B.x≥0或x≤-1
C.x>0
D.x≤-1
返回导航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数学(必修 · 第一册 · RJA)
(2)下列“若 p,则 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 q 是 p 的必要条 件?
返回导航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数学(必修 · 第一册 · RJA)
[解析] (1)1 的平方根是±1, 所以 p q,所以 q 不是 p 的必要条件. (2)因为 4x2-mx+9=(2x±3)2, 所以 m=±12,所以 p q, 所以 q 不是 p 的必要条件. (3)因为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所以 p⇒q,所以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4)若 a 与 b 互为相反数,则 a 与 b 的绝对值相等,所以 p⇒q,所以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关键能力·攻重难
返回导航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数学(必修 · 第一册 · RJA)
题型探究
题型一 充分条件
例 1 (1)设x∈R,则使x>3.14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C )
A.x>3
B.x<3
C.x>4
D.x<4
返回导航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数学(必修 · 第一册 · RJA)
(2)下列“若 p,则 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 p 是 q 的充分条 件?
[解析] (2)①若|x|=|y|,则 x=y 或 x=-y, 因此 p q,所以 q 不是 p 的必要条件; ②直角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因此 p q,所以 q 不是 p 的必要条件; ③当 x=1 时,x-1= x-1=0, 所以 p⇒q,所以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册(必修)全册ppt课件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册(必修)全册ppt课件
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法则,即两个共点力可以合 成为一个对角线力,或者一个对角线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共点力。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必须满足合力为零 的条件。
三力平衡条件
当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 力必须满足一定的几何关系,即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 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刹车问题
刹车问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一个典型应用。在刹车过 程中,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通过匀变 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以求出刹车距离、刹车时间等关键参数 。
竖直上抛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是另一个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物体以 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在重力的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 运动。通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以求出物体上升的最大 高度、上升和下落的时间等关键参数。
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分类
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 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三种类型。
摩擦力的应用
摩擦力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应 用,如刹车系统、传送带等。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
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称 为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
一个力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分力,称为力的分解 。
安装器材、启动打点计时器、拉动纸 带、关闭打点计时器、取下纸带、数 据处理。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加速度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即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 变速直线运动。

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1.4.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课件-

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1.4.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课件-
解: (1)(2)(3)(5)中,p是q的充分条件,(4)(6)中p不是q的 充分条件.
思考
例1中命题(1)给出了“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充分条件,这 样的充分条件唯一吗?若不唯一,那 么你能给出不同的充分条件吗?
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都是其充分条件.
命题的分类: 真命题: 判断为真的命题 假命题: 判断为假的命题
命题的情势: 若 p,则 q p称为命题的条件,q称为命题的结论
练习
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并判断真假 (1)他太帅了! 不是 (2)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真命题 (3)x>3 不是 (4)若x2-4x+3=0,则x=1. 假命题 (5)你多大了? 不是
解: (1)(2)(4)中,p是q的充分条件, q是p的必要条件 (3)(5)(6)中,p不是q的充分条件, 则q不是p的必要条件
思考
一般来说,给定条件p, 由p可以推出的结论q不 是唯一的.
例3中命题(1)给出了“四边形是 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必要条件,这样 的必要条件唯一吗?若不唯一,那么 你能给出不同的必要条件吗?
(1)(4)中,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2),(3)中,
p不是q的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
练一练
例2 下列“若p,则q”情势的命题中,p是q 什么条件? (1)若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则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若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类似. (3)若四边形为菱形,则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4)若x2=1,则x=1. (5)若a=b,则ac=bc. (6)若x,y为无理数,则xy为无理数.
你能说出几个两条直线平行的充分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所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②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 统一③导致了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的盛行④ 极大的妨碍了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 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清朝:军机处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宋:增设参知政事 隋唐:三省六部制 汉朝:中、外朝制度 秦朝:三公九卿制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清朝中央集权的强化
1、基本原则: 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络上层分子; 大事集权,小事分权,因地制宜管理 2、措施: (1)设理藩院: (中央)
主管边疆民族事务机构, 负责蒙古、西藏和新疆事务
A、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 族地区的统治; (2)改土归流: (西南地区) ①原因: B、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 土司世袭,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中央集权 ②含义: 争的状态; 废除土司制度,由中央委派流官进行管理 C、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 ③过程:明代永乐年间(开始) 交流; 清代雍正年间(大规模) D、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 清代乾隆年间(基本完成) 固和发展。
废相结果: 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 ⑵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
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 殿阁大学士
⑶这则材料反应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明成祖设内阁: (1)原因: 废丞相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 皇帝负担加重(弊端)
(2)时间:明成祖
(3)目的:加强专制 (4)特点:始终未取得法定地位,只是皇帝的 助理机构和咨询机构。 (5)发展: 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致使明代政治日益 黑暗。 3、建立特务统治 实行厂卫制度
自宪宗成化 以后,到熹宗天启,前后一百六十七年, 皇帝都没有召见过大臣。皇帝有事交付与太监,再由太 监交给内阁。内阁有事,也同样送太监,再由太监呈与 ②受司礼监(太监)牵制 皇帝。这样,太监就慢慢地弄了权。甚至皇帝嫌麻烦, 自己不批公事,私下叫太监批。批红的实权,落到太监 手里,掌握政府一切最高最后的决定权。 张居正是神宗的师傅,而且又是内阁大学士。然而 先生见不到学生面,大学士照政制论,是无法主持政令 的。于是张居正只有同司礼监勾结,他才能舒展抱负, ③无实权(指挥不动六部百司) 来策动当时的政事。但当时朝臣大家都反对张居正,说 他不像前朝宰相,不是政府正式的行政首长,不该弄权 专政。这批评实在也不错。当时尚书六部才是政府最高 行政长官,他们只须听命于皇帝,并不须听命于内阁。
3.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体现了: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 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 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政令统一的需要
4.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明太祖与奏章(2005上海试题)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 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 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 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思考题: ⑴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为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中 央、地方)作了哪些改革?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思考:宰相制与内阁制有何区别?
• 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
决策,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宰相被制度赋
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
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
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来自最高统
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
一落千丈。
④意义:
巩固练习:
1、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 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 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2. 从明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实质 上反映了:①封建专制进一步加强②皇权更加巩固③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④实权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明: 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 清: 设立军机处、推行密折制
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汉到元
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
明清时期,我国政治制度呈现两个趋势: 一方面,君主权 力空前强化,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另一方面,专制制度落后于 世界发展潮流。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①最高统治者制度的演变: 王 皇帝 ②中央官制的演变: 秦: 三公九卿制 唐:三省六部制 元:中书省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设军机处 ③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西周:分封制 秦:郡县制 汉: 郡国并行制 元:行省制 ④选官制度的演变: 先秦:世官制 西汉: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开始:科举制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
汉相坐议事
宋相站议事
明相跪议事
朱元璋还通过什么手段 加强专制皇权?
本课结构: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朱元璋废丞相 2、明成祖朱棣设内阁
二、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设立军机处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朱元璋废丞相 ⑴原因: 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 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 ⑵内容: 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属于皇帝 ⑶评价: 皇权取得了对相权的彻底胜利,从根本上解 决了秦以来的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宰相制与内阁制 宰相制 内阁制
相同
地位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制度赋权 参与决策 非法定,咨询机构 无决策权 不能制约
不 职权 同
对皇权 作用
制约皇权
巩固练习:
1.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 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 相权,却有相实。这种制度是指 A、汉代的内外朝制度 B、唐代的三省制 C、元代的行省制度 D、明代的内阁度 2.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 问之职,原非宰相。这里的“我朝”是指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巩固练习:
1.明太祖曾说过“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 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这表明 A.秦朝以后设相制度都是错误的 B.明太祖不希望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 C.要提防丞相专权的现象 D.明太祖意欲废除丞相
2.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 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 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 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发展线索
皇 权 不 断 加 强 , 相 权 不 断 削 弱
秦朝: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郡县制
两汉: 隋唐:
中央:内、外朝制
地方:郡国并行制(汉初) 中央:三省六部 地方:
中央:中书门下、参知政事、三司、枢密使 宋: 地方: 元: 中央: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 地方:行省制
中 央 权 力 加 强 , 地 方 权 力 缩 小
再见!
二、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立军机处 ⑴设立的时间、原因: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 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 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 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3.阅读下列材料,概括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
明代皇帝的秘书处称为内阁。秘书便是内阁大 学士。太祖、成祖时代,皇帝自己处决事情,口头 吩咐大学士代笔,大学士自然只如一秘书。后来皇 帝年轻不懂事,事事要谘询大学士意见。而且皇帝 因于自己不懂事,也怕和大学士们时常见面,内外 ①参与处理国政(秘书、票拟) 一应章奏,现由大学士看过,拿一张小签条,写出 他们意见,附贴在公事上,送进宫里,在由皇帝细 阅决定,这在当时叫做“条旨”,就是向皇帝分条 贡献意见的意思。又称“票拟”,是说用一个小条 子(即票)拟具意见,送皇帝斟酌。待皇帝自己看 过,拿这条自撕了,亲用红笔批下,名为“批红”, 亦称“朱批”。批好拿出去,这便是正式的谕旨。
①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②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 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2、建立密折奏事制度 加强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1)目的: (2)措施:雍正帝命令地方官员密折奏事 (3)作用:使中央的政治权利更为集中 3、思想领域文字狱
巩固练习:
1.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这样评价当时 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 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 宁说是管理家政。”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论断 的是 A.实施行省制度 B.废丞相,权分六部 C.设立内阁制 D.增设军机处 2.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事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各种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要务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第四讲
二、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设立军机处
1、设军机处 (1)时间:雍正帝 (2)原因:为适应西军务机的需要 (直接) 为强化皇权(根本) (3)职能: 只能跪受笔录,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简:机构简单,有官无吏;
精: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演变: 最初单纯协助处理军事 扩大到其他政务 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 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性质) 密: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政治决策封闭性的特征更 (4)特点: 简、精、速、密 为明显; 速:办事效率高。 (5)评价(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