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

合集下载

毛概期末总复习简述题及答案

毛概期末总复习简述题及答案

1、试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基本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是:马克思主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中国问题,并根据中国实际做出转化,马克思主义还与民族文化之间互动结合。

(2)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内涵是: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开放的,而不是过时的、封闭的教条。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问题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

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也会与时俱进地发展。

(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是: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有群众立场的理论,而不是束之高阁、无的放矢的空洞说教。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掌握科学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觉悟,同迷信和错误思想作斗争,并自觉成为先进文化的实践主体,实质上是解决民心和民智问题。

基本要求加强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最有效的,也是必须的组织保证。

理论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以解决现实突出问题、紧迫问题和长远的科学发展战略问题为出发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践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以解决现实突出问题、紧迫问题和长远的科学发展战略问题为出发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践基础。

关注民生、民心、民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出发点和价值追求。

总之,人类历史上的任何社会都存在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但如果没有核心,社会就会失去整合力量和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是社会发展的方向盘和国家建设的稳定器。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已经转化为中国人民的自觉追求。

面对新的复杂形势,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要着力解决好普及性、操作性、机制性问题,使之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逻辑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逻辑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逻辑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党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基于现实发展需求而提出的重要战略指示。

马克思主义伴随着几大领导核心的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渐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理论内容,并且作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领导着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开展改革建设实践活动,发挥着较为深远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内在理论逻辑(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总体方向性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随着历史不断的推进和发展,在革命、改革和建设的探索和深化中,社会主义建设成果越来越丰富。

马克思主义中国是一切实践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掌握着理论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方向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蕴含着深刻的理论积淀,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延伸的重要源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相结合,以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指导我国的改革建设实践,保持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现实地位和主体方向性的引导。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内在动力支撑全球化竞争的日趋激烈,理论对时代发展的影响力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影响力的扩大能够提升大众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感知力,对于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情况的深入了解,将人民群众凝聚在一起,不断的向前迈进。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体现着理论创新和探索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延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的延伸,体现了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规律性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展现中国气派、中国作风的理论成果,同时也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融合的探索道路。

在继承和创新、深化改革和实践拓展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才得以有渊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主体行为表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实践的重要推动者。

毛概一至七章总结

毛概一至七章总结

毛概一至七章总结专题一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简单的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的发展和特征结合起来,使之能够反映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回答时代课题,结合时代特征,在内容和形式上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精神实质:简单的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时代发展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与人民群众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其由抽象到具体,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到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掌握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精神实质:简单的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人民大众相结合。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精髓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核心)、时代化(条件)、大众化(基础)的辩证关系三、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1.积极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深入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2.积极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者,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普及化。

3.积极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践行者,在自觉的社会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专题二一.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争论的缘由和焦点1、斯大林派与托洛茨基派的认识分歧是出现争论的思想根源2.、中国托派和国民党反动文人反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性质的分析,鼓吹错误观点是出现争论的直接原因3适应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变化是出现争论的历史条件。

试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试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试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要抓好这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迫切需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拓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新境界。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意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必然要求。

科学的理论总是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前提,并依据实践发展不断拓展其理论内容和理论形态。

《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16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不断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其间实现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都是马克思主义者在精细考察时代特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深刻洞察时代趋势的基础上,以直面现实的勇气不断开拓创新的结果,都体现了与时俱进的伟大精神。

因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是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必然要求。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抵御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和思想意识的有效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各种社会思潮和思想意识异常活跃,呈现出多样、多元、多变的发展态势。

围绕如何看待社会贫富分化、改革的成就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突等问题,一些社会思潮和思想意识的争论从思想界、学术界向普通群众扩散,给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最大限度地统一各方思想、形成社会共识、打牢思想基础带来了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回答一系列新的实践课题,概括提炼一系列新的实践经验,回应解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关命题辨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关命题辨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关命题辨析.2011-1-17 汪信砚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首先必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

为此,有必要对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中出现的关涉到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三对命题作深入辨析和正确区分。

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并不断发展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则是一个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貌合而神离的命题。

当然,一般而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也可涵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多种可能的境遇,而其中之一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也正因如此,有些人使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提法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其所指的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但专门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命题的人并不属于此列,他们明确主张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题来代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程,不过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以及中国人宣传、学习和讨论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即使是像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那样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也不过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系统传播”的标志。

因此,在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命题的人看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纯粹是子虚乌有的事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完全是一个虚假的命题。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命题的提出者们不仅否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性,而且也完全否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

他们认为,按照毛泽东关于“‘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的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从形式到内容完全变成中国的东西,而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从形式到内容都完全变成中国的东西的马克思主义也就不再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被化为乌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我们党之所以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因为它们与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内在统一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推进,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迫切需要我们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我们党之所以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因为它们与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内在统一的。

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所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当把它用于指导世界不同国家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时,就需要有一个民族化的过程。

在对马克思主义是否需要民族化这个问题上,曾经有人持不同看法。

然而,中国发展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其对中国实践的指导作用,并使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60年前,它要继续指导当今和将来的世界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运动,就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就要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就要不断以新的内容来丰富和发展自己,以使自己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课题。

认真研究和解答这一重大课题,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更好地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

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

”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成果,从而成功实现和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自觉。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的思想高度上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任务,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再次向全党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要求,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有力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新发展。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相互关系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提出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替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在这个报告中,毛泽东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始终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建设,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这是党首次将“三化”放在并列的地位明确提出来。

“三化”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而且对于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科学界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和外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机整体,从狭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或本土化,我们这里是从狭义范围上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其根本要求是立足中国国情,结合中国实际,研究中国问题,形成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

列宁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而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

”同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又不同于别国,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和条件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创造性的同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具体地条件,即中国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和社会的特定背景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理论系统,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用以指导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活动,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将这些实践活动的丰富经验加以提炼、概括,使之上升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价值do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价值do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时代价值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时代价值,也就是从深层次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要性、必然性问题。

为什么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呢?首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60多年前,从《共产党宣言》问世至今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就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不同国家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结合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新的内容来充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在九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推进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不断发展。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想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使马克思主义不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新的结合。

其次,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应对时代挑战的内在需要。

应时而生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之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宝贵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先进思想文化的结晶,是时代的产物。

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条件、时代主题和时代挑战。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想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就必须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应对时代新挑战,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作者:张博颖来源:《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第04期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目前,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展了多方面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内涵及其关系,以及“三化”中的许多具体问题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化。

在此,对有关问题做一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及其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一个过程,也包含这个结合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形态,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得出的科学结论,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要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样,革命、建设和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目的在于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为了实践、为了应用、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自由、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邓小平在谈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时说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

”这也是强调要在实践中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根据具体实际和实践,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鲜明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国情下的中国风格和特色,那么,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则鲜明体现着对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过程中的世界眼光、时代视野。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感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感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感2009152班 20092701 吴俊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强调是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的的。

至此我国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新的认识,今天我会对这个问题谈谈我自己的观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的一代又一代领导人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实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的重要指导理论、思想。

2、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指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有三个涵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第一层涵义是它的革命的针对性。

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认识世界和说明世界的科学,更是革命的纲领、行动的指南和现实地改造世界的武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解放,只有通过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才能达到。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第二层涵义是它的实践的确定性。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据实践的要求所做的应用性处理,就是把马克思所规定的革命的实践形式和路线方针,转化为具体能够完成时代使命的实践形式和路线方针。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第三层涵义是它的科学的系统性。

这是指把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时代主题、实践形式和根本纲领,转化为革命的科学学说和根本纲领相统一、人的解放的实践形式和时代主题相一致的理论体系,形成一个完备的抽象和具体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系统的科学理论和纲领体系。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摘要】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议题。

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时代化和大众化对其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展开分析。

通过探讨这些问题,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时代背景和大众需求对其产生的深刻影响。

这些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轨迹,也为我们认识其中蕴含的启示和未来展望提供了重要参考。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将有助于提升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内涵,相互关系,实践意义,启示,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与时俱进,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更好理解和运用。

随着大众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传播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已成为当务之急。

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时代化和大众化对其影响的关系,以及对其相互关系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深入分析,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1.2 研究意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明确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价值。

探讨时代化和大众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促进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的紧密结合,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与时代化、大众化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拓展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野,促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总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和展望未来,可以为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优良传统提供重要参考,指导我们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浅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间

[浅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间

[浅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间【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国指导思想及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都更加复杂。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潮流,始终坚持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特别是增强当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力,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原理,结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实际,将马克思主义思想融入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去,形成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历史赋予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1、毛泽东思想的确立,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众所周知,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

中国人民为反帝和反封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十月革命的胜利,给黑暗的中国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帮助了中国先进的文化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认识观作为指引国家命运的工具,给正在探讨国家命运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指明了一个发展的方向,即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的先进分子积极投身到现实斗争中去。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

对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问题上,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提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有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把握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国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为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的关系

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的关系
要 的理论与现实意 义。


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
三个 代表重 要思想 与科 学发 展观 , 开创 了 马克 思主义 中国化 的 新局 面 。马 克思主 义要想在 中 国发展 壮大 , 必须使 其与 中国 就 实 际相结合 , 断实现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 。 不 在马克 思主义 中国化过 程 中, 我们 既要认 识到什 么是可 能 的、 现实 的, 要认识到什 么是不可能 的。 门大学 的徐梦秋 教 也 厦 授就认 为 ,把马克 思 主义基 本原 理 的内容 与 中国 国情 相结 合 “
文章编 号 :l O— 2 8 (09 7 0 8 一 O 2 59 20 )2— 04 2 0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是 一个历史进 程 , 马克思 主义基本 原 是 理与 中国具 体实际 E l 益结 合的历史进程 。 马地 揭示 了人类社会 发展 的客观规律 , 但这 一普遍真理 并 非是僵 化不 变的 , 它是一 个 开放性 的 、 随着 实践 不断发 展 的理 论 体系 , 实际运用要 以一定 的社会 历史条件 为转移 。l 世 纪 其 9 末 2 世 纪初 ,列 宁把 马克思 主义与俄 国革命 的实际结合 起来 O
同中 国的传统 文化 相结 合 ,按 照 中 国的特点 运用 马克思 主义
限度 , 于建 设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 是必要 的。 对
二、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艾思 奇写 于 2 0世纪 3 年代 的《 O 大众 哲学 》 以说是 马克 可 思 主义大众 化的开 山之作 , 毛泽东 的两篇哲学 名著《 践论》 实 和
既相联 系又相区别 : 两者在 内涵上是不 同的, 两者在理论特性上又是相互统一的; 但 两者分别是科学与普及 的取 向, 但从取 向的逻辑关系上讲两者又是前提和 目的的关系, 中国化是前提, 大众化是 目的, 中国化只有转化为大众化才有实际意义。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162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杨赠卉/西安科技大学摘 要: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方面也逐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为了更好的解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本文将会对其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概念做出界定,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基础了解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必要性,期望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概念 关系 必要性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与我国的发展实际相互结合。

而具体来说,中国的实际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社会进步的历史实际;第二,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实际;第三,我国发展面对的国际环境实际;第四,我国社会发展未来面临的实际。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等内容的提炼,将其与中国不同阶段的改革实际结合在一起,来探索其未来改革的规律,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当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需要与时代的背景相互结合才能充分体现其应用的价值,因此,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过程。

根据国内外发展的实际,打破传统与时代背景不相符的观念,解脱形而上学的桎梏,解决当前科学时代背景下的难题,以此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并保持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功能。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的应用离不开大众对其的渗入理解,因此,必须通过通俗化的语义解释来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而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精神实质的体现,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更好的通过马克思主义来对世界形成新的认知并不断改造世界,形成更为系统且具有条理的理论,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大众化的一个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之间的联系(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时代化与大众化的核心通过实践证明,只有将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化,才能让其在时代化与大众化的过程中更具实践性。

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应用离不开对中国国情以及其革命历史实践过程的深入剖析,这样才能将其内里的实质在现实的时间中得到更好的转化。

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者:李青曼来源:《决策探索》2011年第08期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必然要求,是引领中国社会主义进步和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也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深刻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是西欧,西欧的国情与我国的国情是不一样的。

要想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和我国的国情、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和任务。

此后,我们党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的时代发展、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使之能够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

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只要共产主义还未完全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不会过时,就仍然是普遍真理。

但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各门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时代化既包括内容的时代化、形式的时代化,也包括话语体系的时代化,特别是要创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范畴、新论断,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语言,用适合当今社会的表达方式,更好地阐明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重大问题的主张和看法。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使之能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时代化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时代化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时代化要求【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时代化要求是当前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展开分析。

在引言中,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对于时代发展的重要性。

接着,正文部分分别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与实践意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时代化背景下的紧迫性、实现路径和措施,以及挑战与机遇。

在结论中强调了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促进创新发展以及推进时代化进程的重要性。

通过这篇文章的讨论,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时代化要求,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内涵、实践意义、必然要求、紧迫性、路径、措施、挑战、机遇、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创新发展、时代变革、进程。

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时代化要求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时代化要求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化要求更加凸显出来。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和实际情况,走符合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

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将其中国化,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

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将马克思主义思想普及到群众中,让广大群众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时代化要求的重要性在于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理论基础。

只有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时代化进程,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目标。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与实践意义一、理论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思想支撑。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摘要】这篇文章将围绕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展开讨论。

在将介绍相关背景信息。

在将分别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以及推进这一进程的现实意义和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在结论部分将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讨论,将为加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要性、挑战、策略、现实意义、重要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马克思主义由此进入中国。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推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科学指导。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要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积极回应新时代的要求和挑战,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者、实践者和传播者,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亿万人民心中的共同信仰。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通过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可以更好地融入到世界发展的潮流中,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能够提升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和文化品位。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全社会朝着更加文明和和谐的方向发展。

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仅是符合实际需要的,也是符合历史潮流和人民利益的。

试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大众化

试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大众化
第 l卷 6 21) 5 第 期( 0 0
寸 音高I子 坪拒
试 论 马克 思 主 义 的 中 国化 与大 众化
王 宏 堂
( 陇东学 院 , 肃 庆 阳 甘

75 0 ) 4 0 0
要 : 克 思 主 义 的 中 国化 和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大 众 化 , 是 坚持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重 大 问题 , 马 既 亦是 发 展 马 克 思 主
首先 ,马克思 主义 的 中国化是 马 克思 主义大 众 化 的必然 要求 。马 克思 主义 是马克 思 主义经 典作 家
共 同创 立 的关 于 自然 、社 会 和思维 发展 的最 一般 规 律 的科 学 体 系 , 它科 学地 揭示 了 自然 、 会和 思维 发 社
展 的客观 规律 ,是无 产 阶级 和人 民大众 认识世 界 和 改造 世界 的理论 武 器 。然 而 , 理论要 运用 于实 际 , 必 须 要 以 当时的历 史条 件为转 移 ,必须 为人 民大 众所 掌握 。 就是说 , 使 马克思 主义 为 中国大众 所掌 握并 要 指导 中 国的社会 主义 实践 ,就 必须使 马 克思 主义 中
必 然要求 。

马克 思主 义的 中国化 和马 克思 主义 的
大 众化 是相 辅相成 的
马克思 主义 的 中国化是 坚持 和运用 马克 思 主义 的立场 、 观点 和方法 , 马克 思主 义 的基 本原 理 同 中 把 国 的具体 实 际相 结合 , 马克 思 主义 转 化 为具 有 中 使
国化 。 以中 国化 的 马克思 主义 指导 中 国的社会 主义
实践 。 以说 , 所 马克思 主义 的 中 国化是 推 动马克 思 主
须 和 中国实际相 结合 , 必须 为人 民大众 所 掌握 。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提出只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新理论的过程。

把马克思主义原理运用于实际,本来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主张。

《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精辟地论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共产党宣言》是一个“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

“不管最近 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正是以这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理论的;他们依据变化了的情况随时补充、修正、深化自己的理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中国共产党人也是结合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1938年,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

1941年毛泽东曾说:“记得我在 1920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个英国人作的《社会主义史》,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

”毛泽东在其整个革命生涯中,以《共产党宣言》的“阶级斗争”思想和阶级分析方法指导他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思考。

毛泽东一直强调“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

大众化是《共产党宣言》的实践意义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实践目标。

列宁说过:“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

把马克思主义与大众日常生活、习惯思维和信仰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

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是用马克思主义来“化”大众,也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大众的实践;同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又是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即用大众的实践经验以及被升华的新理论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

因为上述两层含义实际上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然有联系,但也有区别;中国化是大众化的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目的。

中国化要求大众化。

但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完成大众化。

中国化的过程,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被中国民族文化认同和吸收的过程,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实践中得到创造性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大众化的实质则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转化为人民群众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决的是社会主义实现路径或手段的问题,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解决的是人们根本的信念和人生观问题。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通过宣传普及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转化为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并在群众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升华、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深度和广度。

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