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路 第六章

合集下载

模拟电子技术(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第6章

模拟电子技术(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第6章

第六章波形发生电路7.1 试用振荡相位平衡条件判断图P7.1所示各电路能否产生正弦波振荡,为什么?答:(a):相位不平衡,不能振荡。

(b):ϕA+ϕF=2nπ(n=0,1,2 ),能振荡。

(c):ϕA=180︒,ϕF=180︒,ϕA+ϕF=2nπ(n=0,1,2 ),能振荡。

(d):ϕA+ϕF≠2nπ(n=0,1,2 ),不能振荡。

7.2 已知RC振荡电路如图P7.2所示。

(1)求振荡频率f0=?(2)求热敏电阻Rt 的冷态电阻(3)说明Rt应具有怎样的温度特性?解:(1) f0=11==971Hz2πRC6.28⨯2⨯10-8⨯8.2⨯103Rt<11Rf=⨯10=5kΩ22 (2)Rf>Rt,(3)Rt应具有正温度特性胡应洪第 1 页2013-4-77.3 RC桥式振荡电路如图P7.1.4所示,已知R1=10kΩ,试分析Rt的阻值分别为下列三种情况时,输出电压波形的形状?(1)Rf=10kΩ;(2)Rf=100kΩ;(3)Rt 为的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冷态电阻值大于20kΩ1、当Rf=10kΩ时:Au=1+RfR1=1+10=2<310电路不能起振,无输出波形。

2、当Rf=100kΩ时:Au=1+RfR1=1+100=11>310电路能振荡,但波形会严重失真,输出为矩形波。

3、当Rf>20kΩ,且具有负温度特性时:Au=1+RfR1>3电路能振荡,且具有Rt的负温度特性输出波形稳定,是正弦波。

7.4 设计一个频率为500Hz的RC桥式振荡电路,已知,并用一个负温度系数、20kΩ的热敏电阻作为稳温元件,试画出电路并标出各电阻值。

解:1=500Hz2πRCC=0.047uFR=6.8kΩ f0=胡应洪第 2 页 2013-4-7。

模拟电子技术第六章 负反馈技术练习题及解答

模拟电子技术第六章 负反馈技术练习题及解答

第六章 负反馈技术练习题及解答6.3电路如题6.3图所示,是找出各电路中的反馈元件,并说明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

解:应用瞬时极性法判断,如题6.3图所示。

可知图(a) 由电阻R 4引入级间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由电阻R 3 和R 6引入本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

图(b) 由电阻R 4引入级间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由电阻R 3 和R 6引入本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

图(c) 由电阻R 4引入本级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由电阻R 5引入本级直流负反馈。

6.5 大电路开环时的波特图如题6.5图所示,现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中频时的反馈深度为dB 20,试求引入反馈后的uf A 、lf f 、hf f 。

解:由于dB F 20lg 20题6.3图u (a)(b)uu即 101=+=AB F故 dB dB A dB A uo uf 4020)()(=-=100=uf AHz AB f f L lf 10101001==+=MHz f AB f h hf 11010)1(5=⨯=+=6.7电路如题6.7图所示,请按要求应入反馈。

(1) 使图(a)所示电路的u o 稳定; (2) 使图(b)所示电路的i o(3) 使图(c)60 40 20-90o -135-180-225-270题6.5图题1.2图o (a)E (b)CE E+ - u o (c)解:(1)要使图(a)所示电路的u o 稳定,则应引入电压负反馈。

如图(a)所示应用瞬时极性法判断可知:只能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

只需将反馈电阻f R 连接到图(a)电路的A 、B 两点即可。

(2)要使图(b)所示电路的i o 稳定,则应引入电流负反馈。

如图(b)所示应用瞬时极性法判断可知:只能引入电流并联负反馈。

只需将反馈电阻f R 连接到图(b)电路的A 、B 两点即可。

(3)要使图(c)所示电路的输入电阻提高,则应引入串联负反馈。

如图(c)所示应用瞬时极性法判断可知:只能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

模拟电子技术第6章题

模拟电子技术第6章题

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一、填空题1.在交流放大电路中引用直流反馈的作用是稳定静态工作点。

2.在反馈放大电路中用来判定正、负反馈的常用方法是瞬时极性法。

3.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反馈后,使净输入减小的反馈叫负反馈,若使净输入增大的反馈叫正反馈。

4.放大电路中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后,放大电路闭环输入电阻将变小,输出电阻将变小。

5.在四种反馈组态中,能够使输出电压稳定,并提高输入电阻的反馈是串联电压负反馈。

6.在四种反馈组态中,能够使输出电压稳定,并降低输入电阻的反馈是并联电压反馈。

7.在四种反馈组态中,能够使输出电流稳定,并降低输入电阻的反馈是并联电流负反馈。

8.在四种反馈组态中,能够使输出电流稳定,并提高输入电阻的反馈是串联电流负反馈。

9.引用负反馈的放大电路,无反馈时增益A、闭环反馈A f与反馈系数F三者的关系是A f=A/(1+AF),反馈深度是|1+AF|,深度负反馈的条件是|1+AF|>>1。

10.︱1+AF︱的值是衡量负反馈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称为反馈深度,其值越大,反馈放大电路的闭环放大倍数越小。

11.若降低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应当引用电压负反馈,若提高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应当引用串联负反馈,若两者均满足,应当引用电压串联负反馈。

12.若提高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应当引用电流负反馈,若降低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应当引用并联负反馈,若两者均满足,应当引用电流并联负反馈。

13.采用(电压)负反馈,能稳定输出电压;采用(电流)负反馈,能稳定输出电流。

14.采用(串联)负反馈,能提高输入电阻,采用(并联)负反馈,能减小输入电阻。

二、选择题1.直流负反馈是指 C 。

A、存在于RC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B、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C、直流通路中的负反馈D、只存在于直接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2.交流负反馈是指 D 。

A、只存在于阻容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B、只存在于变压器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C、放大正弦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D、交流通路中的负反馈3.对于放大电路,所谓开环是指 B 。

模拟电路课件PPT-第6章作业解答

模拟电路课件PPT-第6章作业解答

第六章,习题6-1并习题6-4(P268)
Vcc
解:(3)满足深度负反馈,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Rb Rc1
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
Re2
Ce
Rc3
VT2
C2
Ub1 Ue1
-虚短
Ib1 0, Ie1 0 -虚断
Ie1 0
I1 IF
Ub1 Ui Ue1
C1 + Ui -
UiVT1 Ie1 RF Ui
Rb
+ C1
+ Ui -
Re2
Ce
Rc1
Rc3
- VT2
C2
VT1
+ VT3
+
RF
+
Re1 Rc2
+
Uo
Re3
-
因此反馈信号的极性也为+。
反馈信号:射极
c.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异点(三极管不同极)相遇,极性相同,因此为负反馈。
正/负反馈判断三方极法管:各端口信号极性判断(NPN
(2)反馈组态判断:
反馈信号和输和入P信NP号一在样同):点相遇时,两者极性
R5
解:
(a)
反馈类型判断
一、反馈极性判断
R1
1、找反馈支路
+
R2
2、设输入+,反馈为:- ui
3、同点相遇,极性相反:负反馈
+ A1
-
R3
-
- R4 - +A2
R6
-
uo
二、反馈组态判断
1、同点相遇:并联反馈 2、Uo短接:
反馈消失,
电压反馈
反馈类型为电压并联负反馈
第六章,习题6-2并习题6-5(P268)

第六章-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第六章-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1 2
AUd
(双)
其中 RL' Rc // RL
AUc
Rb
hfeRL' hie (1 hfe )2Ree
RL' 2Ree
Rid 2(Rb hie )
Rod RC //(1/ hoe )
CMRR h feRee /(Rb hie )
二、恒流源差分放大电路
由上述分析可知: • Ree 的接入可有效地抑制共模信号,对差模没有影响。 • Ree越大、CMRR越大,效果越好。
Uc1
Uc2
+
URe
-
-
Ie1
Ie2
+
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差放
•据此,可画出差放在差模输入情况下的交流等效电路(如图)
•由差模输入等效电路可求得:
1. 差模电压增益Aud:
与单边电路的 增益相同
双端输入双端输出时:
A Ud
U c1 U c2 U id 1 U id 2
2U c1 2Uid
hfeRL' Rb hie
其中 RL' Rc //(RL / 2)
2. 差模输入电阻 Rid:
Rid 2Uid Iid 2(Rb hie )
3. 差模输出电阻Rod: 双端输出时,Rod =2Rc//(2 /hoe) 2Rc; (当1/ hoe >>Rc时)
(三)对共模信号的抑制作用
共模信号:是指在差放两个输入端接入两个幅度相等、极性相同 的信号。
AUd
h fe RL' Rb hie
RL'
Rc
//
RL 2
+
-
Ui
AUc
U oc1 U oc2 U ic

模拟电路习题答案-第6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题解1

模拟电路习题答案-第6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题解1

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自测题一、在括号内填入“√”或“×”,表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若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负,则引入的反馈一定是负反馈。

()(2)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与组成它的基本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量纲相同。

()(3)若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则负载电阻变化时,输出电压基本不变。

()(4)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耦合电容、旁路电容越多,引入负反馈后,越容易产生低频振荡。

()解:(1)×(2)√(3)×(4)√1 / 18二、已知交流负反馈有四种组态: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下列空格内,只填入A、B、C 或D。

(1)欲得到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2)欲将电压信号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电流信号,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3)欲减小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增大带负载能力,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4)欲从信号源获得更大的电流,并稳定输出电流,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解:(1)B (2)C (3)A (4)D2 / 18三、判断图T6.3所示各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若引入了反馈,则判断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若引入了交流负反馈,则判断是哪种组态的负反馈,并求出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A 或f s u A 。

设图中f u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Array图T6.33 / 184 / 18解:图(a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

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 u A 分别为 L 31321f 32131 R R R R R R A R R R R R F u 式中为电流表的等效电阻。

图(b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压并联负反馈。

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 u A 分别为 12f 2 1R R A R F u图(c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压串联负反馈。

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u A 分别为 1 1f u A F 图(d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正反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六章课后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六章课后答案.

题6.1判断图6-23所示各电路中的反馈支路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如是负反馈,说明是何种反馈类型。

-++++-i U o U CCV VT 1VT 2b1R b2R cR e11R e12R e2R fR 1C 2C 3C eC +-+++-i U oU CCV VT 11C 2C e1R +VT 2b21R b22R c2R e2R eC 4C 3C fR ++b11R b12R c1R -+++-i U oU +V 12CCV VT 1VT 2Ω39k Ωk 12ΩM 1Ωk 220Ωk 9.3(a ) (b ) (c )图6-21解:(1)电压并联负反馈;(2)电压串联正反馈;(3)电压串联负反馈题6.2 用理想集成运放组成的两个反馈电路如图6-22所示,请回答:1.电路中的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是交流反馈还是直流反馈? 2.若是负反馈,其类型怎样?电压放大倍数又是多少?∞AoU iU -+-+L R 3R 2R 1R ∞AiU -+-+Ωk 30Ωk 5.7Ωk 10图6-22解:1.反馈类型分别是电压串联交直流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 2.放大倍数分别为4、2LR R -题6.3判断图6-23中各电路所引反馈的极性及反馈的组态。

∞AoU iU -+-+L R 2R 1R oI ∞AoU iU -+-+LR 3R 2R oI 4R 1R ∞AoU i U -+-+LR 4R 2R 5R 1R 3R(a ) (b ) (c )图6-23解:(1)电流串联负反馈;(2)电流并联负反馈;(3)电压并联负反馈 题6.4判断图6-24所示电路的交流反馈类型。

A1R F R 'R u I u O +_+_∞图6-24解:电压并联负反馈题6.5判断图所示电路所有交流反馈类型(电路为多级时只考虑级间反馈)。

(a) (b)(c) (d)图6-25解:(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串联负反馈;(c)电流并联负反馈;(d)电压并联负反馈题6.6 电路如图6-26所示图6-261.指出反馈支路与反馈类型;2.按深度负反馈估算中频电压放大倍数iouf u u A =解:1.电压串联交流负反馈; 2. 121e uf e R R A R +=题6.7 图6-27中的A 1,A 2为理想的集成运放,问:1)第一级与第二级在反馈接法上分别是什么极性和组态? 2)从输出端引回到输入端的级间反馈是什么极性和组态? 3)电压放大倍数?o1o =U U ?io =U U4)输入电阻r if =?++-++-u iu oA1A 2uo 14R 5R 1R 3R 2R 2R r if图6-27解:(1)第一级电压并联负反馈、第二级电压并联负反馈 (2)电压串联负反馈 (3)3141,1o o o i u u R u u R =-=+ (4)iif iu r i =31411(1)i i i o i R u u u u R i R R -+-==14342i if i u R R r i R R ==+ 题6.8 电路如图所示。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 第六章习题解答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 第六章习题解答

第六章二极管与晶体管6.1半导体导电和导体导电的主要差别有哪几点?答:半导体导电和导体导电的主要差别有三点,一是参与导电的载流子不同,半导体中有电子和空穴参与导电,而导体只有电子参与导电;二是导电能力不同,在相同温度下,导体的导电能力比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强得多;三是导电能力随温度的变化不同,半导体的导电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强,而导体的导电能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且在常温下变化很小。

6.2杂质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是如何产生的?杂质半导体中少数载流子的浓度与本征半导体中载流子的浓度相比,哪个大?为什么?答:杂质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主要是由杂质提供的,少数载流子是由本征激发产生的,由于掺杂后多数载流子与原本征激发的少数载流子的复合作用,杂质半导体中少数载流子的浓度要较本征半导体中载流子的浓度小一些。

6.3什么是二极管的死区电压?它是如何产生的?硅管和锗管的死区电压的典型值是多少?答:当加在二极管上的正向电压小于某一数值时,二极管电流非常小,只有当正向电压大于该数值后,电流随所加电压的增大而迅速增大,该电压称为二极管的死区电压,它是由二极管中PN的内电场引起的。

硅管和锗管的死区电压的典型值分别是0.7V和0.3V。

6.4为什么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与外加电压基本无关,而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又显著增大?答: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是由半导体材料中少数载流子的浓度决定的,当反向电压超过零点几伏后,少数载流子全部参与了导电,此时增大反向电压,二极管电流基本不变;而当温度升高时,本征激发产生的少数载流子浓度会显著增大,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随之增大。

6.5怎样用万用表判断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以及管子的好坏。

答:万用表在二极管档时,红表笔接内部电池的正极,黑表笔接电池负极(模拟万用表相反),测量时,若万用表有读数,而当表笔反接时万用表无读数,则说明二极管是好的,万用表有读数时,与红表笔连接的一端是阳极;若万用表正接和反接时,均无读数或均有读数,则说明二极管已烧坏或已击穿。

《模拟电路第六章》PPT课件

《模拟电路第六章》PPT课件

反馈组态 电压串联 电压并联 电流串联 电流并联
Auf 或Ausf
Auf
U Uoi
U Uof
1 Fuu
Ausf
U Uos
1 Fiu
1 Rs
Auf
U Uoi
1 Fui
RL'
Ausf
U Uos
1 Fii
RL' Rs
与负载无关
与总负载成 线性关系
通常 A uf(, A usf)、 A 、 F 、 A f 符号相同。
' i
的叠加关系
U i' U i U f或 I i' I i I f--负反馈 U i' U i U f或 I i' I i I f--正反馈
3. 正、负反馈的判断
uDuIuF
uF
R1 R1 R2
uO
uF
反馈量是仅仅决定于输出量的物理量。
反馈量仅决定于输出量
反馈电流
净输入电流减小,引入了负反馈
一、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 二、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一般表达式 三、深度负反馈的实质 四、基于反馈系数的放大倍数的估算方法 五、基于理想运放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一、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
负反馈放大电路 的基本放大电路
断开反馈,且 考虑反馈网络 的负载效应
反馈网络
决定反馈量和输出量关系 的所有元件所组成的网络
Uo If Rs
பைடு நூலகம்
1 Fiu
1 Rs
2. 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
Fiu
If U o
Ausf
U Uos
1 Fiu
1 Rs
iR2
uN uO R2
Fiu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习题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习题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要得到一个由电流控制的电流源应选用[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要得到一个由电压控制的电流源应选用[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在交流负反馈的四种组态中,要求互导增益Aiuf = IO/Ui稳定应选[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在交流负反馈的四种组态中,要求互阻增益Auif =UO/Ii稳定应选[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在交流负反馈的四种组态中,要求电流增益Aiif =IO/Ii稳定应选[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引入交流负反馈后将[ ]A.提高输入电阻B.减小输出电阻C.提高放大倍数D.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 ] =1 =-1C.|AF|=1D. AF=0放大电路引入直流负反馈后将[ ]A.改变输入、输出电阻B.展宽频带C.减小放大倍数D.稳定静态工作点电路接成正反馈时,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是[ ] A. AF=1 B. AF=-1C. |AF|=1D. AF=0在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中,若开环放大倍数A增加一倍,则闭环增益Af将A. 基本不变B. 增加一倍[ ]C. 减小一倍D. 不能确定在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中,若反馈系数F增加一倍,闭环增益Af将[ ]A. 基本不变B.增加一倍C. 减小一倍D. 不能确定分析下列各题,在三种可能的答案(a.尽可能小,b.尽可能大,c.与输入电阻接近)中选择正确者填空:1、对于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为使反馈作用强,应使信号源内阻。

2、对于并联反馈放大电路,为使反馈作用强,应使信号源内阻。

3、为使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的输出电阻尽可能小,应使信号漂内阻。

在讨论反馈对放大电路输入电阻Ri的影响时,同学们提出下列四种看法,试指出哪个(或哪些)是正确的:a.负反馈增大Ri ,正反馈减小Ri;b.串联反馈增大Ri ,并联反馈减小Ri;c.并联负反馈增大Ri ,并联正反馈减小Ri;d.串联反馈增大Ri ,串联正反馈减小Ri;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模拟电子技术第六章 习题与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第六章 习题与答案

第六章 习题与答案6.1判断题(1)直流电源是一种将正弦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的波形变换电路。

( ╳ )(2)直流电源是一种能量转换电路,它将交流能量转换为直流能量。

( √ )(3)在变压器二次电压和负载电阻相同的情况下,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电流是半波整流电路输出电流的2倍。

( √ )(4)若U 2为电源变压器二次电压的有效值,则半波整流电容滤波电路和全波整流电容滤波2。

( √ )(5)当输入电压U i 和负载电流I L 变化时,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是绝对不变的。

( ╳ )(6)一般情况下,开关型稳压电路比线性稳压电路效率高。

( √ )(7)整流电路可以将正弦电压变成脉动的直流电压。

( √ )(8)电容滤波电路适用于小负载电流,而电感滤波电路适用于大负载电流。

( √ )(9)在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中,若有一只整流管断开,输出电压平均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 ╳ )(10)因为串联型稳压电路中引入了深度负反馈,因此可能产生自激振荡。

( ╳ )(11)线性直流电源中的调整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开关型直流电源中的调整管工作在开关状态。

( √ )6.2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如图6-64所示,已知2u t ω=,L 52R C T =。

图6-64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1)估算输出电压U o 大小并标出电容C 上的电压极性。

(2)L R →∞时,计算U o 的大小。

(3)滤波电容C 开路时,计算U o 的大小。

(4)二极管VD 1开路时,计算U o 的大小;如果VD 1短路,将产生什么后果?(5)如VD 1~VD 4中有一个极性接反,将产生什么后果?解:(1)U o =1.2 U 2=1.2╳25=30V C 的极性是上+下—(2)U o 2≈1.414╳25=35.35V(3)U o =0.9 U 2=0.9╳25=22.5V(4)二极管VD 1开路时:U o = U 2=25=25V如果VD 1短路,VD 4将被烧坏。

模电第06章模拟集成电路(康华光)

模电第06章模拟集成电路(康华光)

RC IC2 IB2
RB2
+VCC
RB1
VCC VBE 1 VBE 1 I B1 I B 2 RB 2 RB1 IC1=IC2= 1 IB1
VCE1=VCE2= VCC -IC1 RC
(2)差模动态分析 目的:求 Avd ,Rid, Ro , KCMR
(1-18)
动态分析(双入双出) +VCC RB2 RC RC RB2 vi 从两输入端之 RL 间输入信号; RB1 RB1 + vo – T2 T1 vo从两管集电极 输出电压; vi1 – – vi2 + 差模信号 + 相当于: + vi – vi1=-vi2=vi/2 小信号电路: +
RC // RL 差模电 A =v /v = 1 vd o i 2 ( rbe RB 2 ) RB1 r 压增益: be
RB 2
差模输入电阻:Rid=2(RB1 +RB2 //rbe) 输出电阻:Ro=RC
(1-23)
(3)共模动态分析 RB2 RC 目的:求Avc ,KCMR 零漂信号相当于在 RB1 T1 两个输入端加入了 共模信号。 + vi1 – 当有零漂时: + vic vi1=vi2=vic 这时共模电压增益? 共模小信号电路如图:
IREF IC1
VCC
R 2IB
IC2=Io
T2
T1
(2)镜像电流源的作用 作用1:静态时可作为恒流源 ∵当 较大时, IB可以忽略:
-VEE
VCC VBE ( VEE ) Io=IC2≈IREF= R
当VCC,VEE ,R 恒定时, 输出电流Io 恒定
(1-2)
作用2:动态时可作为动态电阻

模拟电子技术简明教程第三版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模拟电子技术简明教程第三版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正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01
02
03
04
瞬态分析
分析电路在输入信号作用下的 时间响应。
交流分析
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和稳定性 。
稳定性分析
判断电路是否稳定,即是否存 在自激振荡。
噪声分析
分析电路中的噪声来源和噪声 系数。
正反馈放大电路的应用
振荡器
利用正反馈放大电路产生振荡信 号,用于信号发生器、测试仪器
负反馈通过减小开环增益,降低电路对元件参数变化的敏感度,从而提高放大倍数 的稳定性。
展宽频带
负反馈能够减小开环增益,降 低电路的闭环增益斜率,从而 展宽电路的通频带。
负反馈能够减小电路内部噪声, 提高电路的信噪比,从而展宽 电路的上限截止频率。
负反馈能够减小电路的相移, 减小相位失真,从而展宽电路 的下限截止频率。
仿真验证
使用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对设计的反馈网络 进行仿真验证,确保其性能满足要求。
THANKS
感谢观看
正反馈
反馈信号增强输入信号的反馈,使放 大电路的净输入信号增大。
反馈信号削弱输入信号的反馈,使放 大电路的净输入信号减小。
反馈的类型
电压反馈
电流反馈
串联反馈
并联反馈
将输出电压的一部分或 全部进行反馈。
将输出电流的一部分或 全部进行反馈。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串 联。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并 联。
反馈的表示方法
减小非线性失真
实现某些特定功能
负反馈可以减小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 提高输出信号的质量。
如电压跟随器、电流源等,通过负反馈可 以实现特定的输出特性。
03
正反馈放大电路
正反馈放大电路的组成

模电杨素行第六章答案

模电杨素行第六章答案

模电杨素行第六章答案在模拟电路的学习中,杨素行的《电子技术基础》可以说是一本经典的教材。

其中第六章,是一片广袤的深海,涉及到的概念众多,需要认真学习和理解。

而在许多读者中,很多人都会遇到第六章题目做错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探讨第六章的主要内容,并分享一些可能更加正确的答案。

第六章主要讲述的是反馈的概念和种类。

反馈是指将一个系统的一部分输出反馈到输入端口,来对输入端口的信号进行调制的过程。

根据反馈的形式和传递路径,可以将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在正反馈中,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互作用是增强的,它会使得系统不稳定,并可能引起系统崩溃。

而在负反馈中,输出信号会反向调制输入信号,相互作用会抑制输入信号的变化,使得系统更加稳定。

因此,负反馈是电子系统中的一种重要设计技术,可以用来优化电路的性能和增强其稳定性。

另外,在第六章中,我们也学习了反馈电路的四种基本种类。

它们分别是电压反馈、电流反馈、功率反馈和电荷反馈。

这四种反馈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例如,在功率放大器中,适合使用功率反馈,因为它可以消除功率放大器中的非线性失真;而在运放电路中,适合使用电压反馈,因为它可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增益。

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常见的第六章习题答案。

1. 如何判断一个反馈电路是负反馈还是正反馈?对于反馈电路来说,它的输出信号是基于输入信号来判定的。

如果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是同相的,并且与系统的运算放大器性质相符合,那么这个反馈电路就是负反馈。

如果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是反相的,并且与系统的运算放大器性质相反,那么这个反馈电路就是正反馈。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系统的性质和反馈路径的特点来判断其正反馈或负反馈。

2. 如何计算负反馈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在具有负反馈的放大器电路中,放大倍数可以根据以下公式来计算:Af = A / (1 + β A)其中,Af是放大后的输出信号;A是未加反馈时的放大倍数;β是电路中的反馈系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3)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3)

(a)电压并联负反馈
(b)电压并联负反馈
( e )电流并联负反馈 ( f )电压串联负反馈 ( g) 电流串联负反馈
6—3 负反馈放大电路方块图及一般表达式
6.3.1 负反馈放大电路方块图


Xi
+ +
X
' i

A


Xf

F


Xo
基本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
反馈系数


F
Xf


A
Xo

X
' i
当 1 A F 1 时,A f A 正反馈
当 1 A F 0 时,A f 自激振荡, 即 X i 0 时,X 0 0。
1 A F 反馈深度
当 1 A F 1 (一般>10)→深度负反馈
A f

A


A A F
1 F
1 AF


A
Xo

X
' i


Af
Xo

Xi
•••
在中频段,Af 、A 和F 均为实数,所以
6—1 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
6.1.1 反馈的基本概念
1.反馈的概念
Rb _ C1+ + u_i
+Vcc
Rc +C2_
+
T uo RL
_
ui 0 时,T ICQ UCEQ
工作点不稳定
+Vcc
Rb2 C1
Rc C2 +
+
+ +

模拟电路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

模拟电路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六章习题与思考题◆◆习题6-1在图P6-1所示的的各放大电路中,试说明存在哪些反馈支路,并判断哪些是负反馈,哪些是正反馈;哪些是直流反馈,哪些是交流反馈。

如为交流反馈,试分析反馈的组态。

假设各电路中电容的容抗可以忽略。

◆◆习题6-3 在图P6-1所示的各电路中,试说明哪些反馈能够稳定输出电压,哪些能够稳定输出电流,哪些能够提高输入电阻,哪些能够降低输出电阻。

解:(a) ① R e1引入第一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输入电阻,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e2和Ce也引入第一级的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③R e3引入第二级的交直流负反馈,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压,提高本级的输入电阻,降低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④ R F和C F引入级间(整体)交流电压串联正反馈,故总体来说不能稳定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

(b) ① R e1引入第一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输入电阻,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e2和Ce引入第二级的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③R e3引入第三级的交直流负反馈,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流,提高本级的输入电阻,提高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④ R F引入级间(整体)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流,提高输出电阻,提高输入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各级静态工作点。

(c) ① R e1引入第二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本级输入电阻,提高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e2和Ce引入第二级的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③ R F引入级间(整体)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流,提高输出电阻,降低输入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各级静态工作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差模输入电压uId和共模输入电压uIc的值分别为:
uId uI1 uI2 1 uIc ( uI1 uI2 ) 2
[例5.3.2] uI1 = 5 mV, uI2 = 1 mV 则: uId = 4 mV uIc = 3 mV
上页 下页 首页
(3)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抑制比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Ad
uo= (uC1 + uC1 ) - (uC2 + uC2 ) = 0
对称差分放大电路对两管所产生的同向漂移都有 抑制作用。
上页 下页 首页
(2)差模输入电压和共模输入电压
+VCC Rb1 R1
Rc1
+u O
Rc2
Rb2
差模输入 电压
+ uid -
+1 -2 +1 -2
VT1
VT2
uid uid R2
恒流源式差放 的交流通路与 长尾式电路的 交流通路相同 二者的差模电 压放大倍数、 差模输入电阻 和输出电阻均 相同
ui1
R
Re
VT3
VDz
-VEE
Ad = -
β Rc
Rw R+ rbe + (1+ β )
2
上页 下页 首页
4.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接法 (1) 双端输入、双端输出
+VCC Rc +u O R
Rc
RL ( Rc // ) 2 Ad R rbe
+
uI -
VT1 I
VT2 -VEE
Rid 2( R rbe ) Ro 2 Rc
R
上页
下页
首页
(2)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
+VCC Rc
uO uc1
uI 2uI1
1 Ad Au1 2 1 ( Rc // RL ) Ad 2 R rbe
∆uo =2∆uc1
Rc ∆uI1 R
∆uc1
VT1
+ ∆uo 1R 2 L 1R 2 L
Rc
∆uc2
VT2
+ ∆ui
∆uo Ad = = Au1 ∆uI RL) β(Rc // 1 2 Ad = R+ rbe
∆uI2
R
Rc ∆uI1 R VT1 1R 2 L + ∆uc1 -
Rid = 2 (R + rbe )
0.73
R5
1

0.365mA
VT11 -VEE
④ 可认为 IC11 ≈ IREF 。
R4
I C11 26 103 0.73 103 UT R4 ln ln 6 6 I C10 I C10 28 10 28 10 3 103 3k
第六章 模拟集成电路
偏置电路
差分放大输入级
中间级
输出级
下页 总目录
6.1偏置电路
1. 镜像电流源
+VCC IREF VCC - UBE1 R
R
I C 2 I REF
1 1 2
2IB
IC2
IB2 + UBE2 VT2 IREF - 2IB

IC1 VT1
IB1 +
UBE1 -
当β >>2 时 IC2 ≈ IREF = VCC - UBE1 R
上页 下页 首页
静态时,ui1 = ui2 = 0
+VCC
Rb1 Rc1 +u O
uO= uC1 - uC2 = 0
温度变化时, uC1 和uC2 变化一 致, uO 保持不 变。
+ +1 -2 +1 -2
Rc2
Rb2
R1 uid
uid R2
VT1
VT2
uid
-
当温度升高时ICVC (两管变化量相等)
VT3 Rb1 -VEE 简化表示法 上页
-VEE
恒流源式差分放大电路 下页 首页
(2) 静态分析
仿真
通常可从确定恒流三极管的电流开始。 Rb1 (VCC + VEE ) URb1 = +VCC Rb1 + Rb2 Rc Rc URb1 – UBEQ3 + uo Rb2 ICQ3 ≈ IEQ3 = ui1 R R ui2 RL Re VT1 VT2 ICQ1 = ICQ2 ≈ 1 ICQ3 2 VT3 Rb1 ICQ1 R e IBQ1 = IBQ2 ≈ -VEE β 恒流源式差分放大电路 UBQ1 = UBQ2 = - IBQ1 R UCQ1 = UCQ2
Rc
R ∆uI2
∆uc1= βib (Rc // 1 RL) 2 ∆uo Ad = = Au1 ∆uI RL) β(Rc // 1 2 Ad = R+ rbe + (1+ β) Rw 2
∆uI1
R
交流通路 Rc
∆uI1
R
VT1 0.5Rw
+ 1 R ∆uc1 2 L -
Rw Rid = 2[R+ rbe + (1+ β ) 2 ]
上页 下页 首页
三、中间级
要求有较高的电压增益和输入电阻,向输出级提供较 大的推动电流,实现双端与单端信号间的转换。
1. 有源负载
用三极管代替负载 电阻Rc,组成有源 负载,获得较高的 电压放大倍数 + uI 放大管
+VCC
VT13
IREF Ic13
R5
VT11
R4
-VEE
② VT12与VT13组成镜像电流源, VT10 、 VT11与R4组成微电流源。
上页 下页 首页
③不能简单认为Ic13 ≈ IREF 。
I C13 I REF 1 1 2
VT12
+VCC
VT13
IREF IC13

1 2 mA
IC10 VT10
差模输入电压 uId
两个输入电压大小相等、极性相反。
上页 下页 首页
+VCC Rb Rc +u O
Rc
Rb R
共模输入 电压
R
+ uIc
-
VT1
VT2
共模输入电压 uIc 两个输入电压大小相等、极性也相同。
上页
下页
首页
实际上,在差分放大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加上任意大小、 任意极性的输入电压uI1和uI2 ,都可以将它们认为是某 个差模输入电压和某个共模输入电压的组合。
共模放大倍数
Δuo Ac = Δuic
共模抑制比
共模抑制比
K CMR Ad Ac
差模放大倍数
Ad K CMR (dB) 20lg ( 分贝 ) Ac
共模放大倍数
KCMR越大,说明差放分辨 差模信号的能力越强,而抑制 共模信号的能力越强。
上页 下页 首页
2. 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
(1) 电路组成
IC10 VT10 R4
VT12
VT13 IREF IC13
R5
④若要求IC10 =28μA,试估算电 阻R4的阻值。
VT11 -VEE 上页 下页 首页
解: ①由图可得
I REF VCC VEE 2U BE R5 15 15 2 0.7 mA 39 0.73mA
VT10 Ic10 VT12
上页
下页
首页
2. 比例电流源
+VCC
UBE1 + IE1R1
IREF R Ic1 VT1 IB1 UBE1 IB2 UBE2 + VT2 2IB
R1 R2 IC2
IREF
= UBE2 + IE2R2
IE1R1 ≈ IE2R2
IE1 R1
+
-
IE2 R2
R1 IC2 ≈ IC1 R2
UBE1 ≈ UBE2
Ro = 2 Rc
上页 下页 首页
[例5.3.3]在长尾式 差分放大电路中常接 入调零电阻Rw确保静 态时输出为零,如右 图所示。 静态分析:
Rc uI1 R VT1
+VCC + uo RL Rw Re Rc
R VT2
-VEE
uI2
接Rw的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
IBQR + UBEQ + IEQ ( 2 Re +0.5 Rw ) = VEE
上页
下页
首页
3. 微电流源
+VCC R
IREF 2IB IB1 + IB2 + UBE2 Re VT2 IE2
UBE1 – UBE2 = IE2Re ≈ IC2Re
I C IS (e
UBE
U BE UT
IC2
1)
Ic1 VT1
IC ≈ UT ln IS
UBE1 -
UBE1 – UBE2 IC1 IC2 ) ≈ UT ( ln – ln IS2 IS1 ≈ IC2 Re
Rc
R + uI R VT1
+ uO VT2 I
-VEE
Rid 2( R rbe )
Ro Rc
将双端信号转化为单端信号。
上页 下页 首页
(3) 单端输入、双端输出
+VCC Rc +u O R + uI VT1 I R VT2
Rc
uBE2 uBE2
RL ( Rc // ) 2 Ad R rbe
R + uid +1 -2 +1 -2 uid uid R Re +VCC Rc + VT1 VT2 R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