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后达标检测23 生物的进化

合集下载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后达标检测29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后达标检测29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课后达标检测29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建议用时:45分钟)

[双基题]

1.某同学为了研究与植物生长素(IAA)有关的问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单侧光能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B.生长素能促进上胚轴的生长

C.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生长素在上胚轴中是极性运输的

2.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反映生长素浓度与芽位置关系的是(侧芽1、侧芽2、侧芽3分别表示距顶芽的距离由近到远)()

3.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来,用不能透过生长素的薄玻璃片分割,放在琼脂切块上,实验处理如图1所示,收集到的生长素(IAA)的含量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与b对照说明薄玻璃片不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B.b与c对照说明琼脂切块影响生长素的运输

C.c与d对照说明单侧光照射促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

D.该实验说明了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4.下列选项能证明植物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作用的是()

A.顶芽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时,使茎有向光生长的特性

B.当顶芽存在时,侧芽生长受到抑制

C.某浓度的生长素使单子叶作物大田中的一些双子叶杂草死亡

D.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刺激黄瓜花芽之后,产生雌花的比例有所提高

5.(2014·盐城模拟)经实验检测出某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的浓度。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获得的正确结论是()

A.当生长素浓度为10-9 mol·L-1时,抑制根的生长

B.若解除顶端优势,应确保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于10-6 mol·L-1

C.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根、芽的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促进茎的生长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后达标检测30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后达标检测30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课后达标检测30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建议用时:45分钟)

[双基题]

1.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2.(原创题)如图表示某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则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B.图中ab段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图中的c、d点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C.曲线表明:该种群的数量变化不受种群自身密度的制约

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3.

某区域中a、b、c、d四个生活习性相近的种群,若环境因子由A(以表示)逐渐变为B(以表示),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种群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定向改变

B.d种群数量较以前会有所增加

C.a、d两个种群间将消除竞争关系

D.d种群生物性状更适应B环境

4.如图是对某地区某种动物的种群结构调查结果,其种群发展趋势是()

A.总能量将增加B.环境阻力不变

C.种群密度下降D.保持稳定型增长

5.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的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α=1.3且保持不变,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

A.1.3N0B.1.69N0

C.2.3N0D.5.29N0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随堂检测: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随堂检测: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一 基础达标

1.下列各项说法中,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

符的是( ) ①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使庞大种群中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 ②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③环境改变可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 ④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⑤突变和基因重组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⑥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⑦一个种群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④⑤⑥

D .③⑤⑦

2.如图,某种群自由交配,获得F 1,F 1自由交配获得F 2,整个过程中没有自然选择以及基因突变等使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种群――→自由交配F 1――→自由交配

F 2

A .F 1和F 2基因频率不同

B .F 1和F 2基因型频率不相同

C .整个过程没有发生进化

D .F 1和F 2纯合子比例不同 3.

(2014·江苏徐州质检)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 .a 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 .b 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 .c 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 .d 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4.某动物种群中AA 、Aa 和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

(1)该种群中a 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________、不发生________、不发生________、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 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 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_(会、不会)发生改变。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后达标检测04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含原核与真核细胞)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后达标检测04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含原核与真核细胞)

课后达标检测4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含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建议用时:45分钟)

[双基题]

1.(原创题)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致病元凶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H9N2禽流感病毒。下列有关H7N9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H7N9禽流感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C.H7N9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D.H7N9的遗传信息进行复制时存在(A//T,G//C)和(A//U,G//C)中的一种配对方式

2.(2014·陕西榆林质检)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较大,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助于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

D.哺乳动物成熟精子中细胞质较少,有利于精子运动

3.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要寄生在活细胞内繁殖

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繁殖等

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会出现心肌炎等并发症。以下关于肠道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肠道病毒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

B.肠道病毒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高考热点集训2 生物育种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高考热点集训2 生物育种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然后选育矮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秆抗病无芒的纯系新品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2)为获得矮秆无芒的新品种,科研人员设计了育种方案,如 图所示。根据预期,F1植株所结种子分株保存,播种后长出 的植株应既有高秆,又有矮秆。但研究人员发现有一株植株 所结的种子播种后长出的植株全部表现为矮秆,并据此推断 F1中有纯合矮秆植株。通过分析认为,F1中纯合矮秆植株出 现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母本去雄不彻底,母本自交;二 是父本在减数分裂形成花粉时,一个高秆基因发生了基因突 变。要确定哪一种原因,可以通过分析F2矮秆植株上所结种 子的表现型来进行判断。
(2)用甲、乙两个品种杂交得到F1,F1自交所得的F2中抗病黄
9/16 1/9 肉占________ ,抗病黄肉中的纯种占________ 。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3)有人想获得三倍体的马铃薯SSsBBb新品种,需要培育出
ssbb和SSSSBBBB两个亲本。请写出培育SSSSBBBB的方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4.已知水稻的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 为显性,有芒(D)对无芒(d)为显性,三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请 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三个纯系水稻品种:①矮秆感病有芒、②高秆感病有 芒、③高秆抗病无芒。要在最短时间内获得矮秆抗病无芒纯

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一轮课后达标检测 生物的进化

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一轮课后达标检测 生物的进化

课后达标检测23生物的进化

(建议用时:45分钟)

[双基题]

1.(2014·扬州模拟)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是形态上类似的,彼此能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个体的总和

B.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

C.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主要是看有无生殖隔离

D.具有生殖隔离的种群未必存在地理隔离,具有地理隔离的种群也未必存在生殖隔离2.中国有三个豹亚种:华南豹、华北豹和东北豹,三者有形态的差异。这三个豹亚种形成的原因是()

A.地理隔离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和生殖隔离的结果

C.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及生殖隔离的结果

D.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

3.关于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能阻断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如果人为地放在一起,一定不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C.生殖隔离产生的关键原因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

D.不同的物种之间一定具有生殖隔离

4.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以及该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为() A.55%45%55%45%

B.42.5%32.5%55%45%

C.55%45%45%55%

D.42.5%32.5%45%55%

5.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A基因的频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A.30%,21% B.30%,42%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后达标检测42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应用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后达标检测42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应用

课后达标检测42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应用

(建议用时:30分钟)

1.如图简单表示葡萄酒的酿制过程,请据图分析:

(1)葡萄酒的酿制原理是:先通气使酵母菌进行__________,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然后使酵母菌________获得葡萄酒。

(2)随着发酵过程的加深,液体密度会逐渐变低(可用密度计测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甲中进行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丙中一段时间后,揭开盖子是否能够产生果醋?________。(填“能”或“不能”)

(4)苹果醋是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其生产过程中利用了________的发酵作用。在传统发酵技术中,果醋制作往往在果酒制作的基础上进行,其相关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葡萄收获的季节性较强,并且不易运输,易造成积压,腐烂变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且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可以将其加工制作成果汁、果酒、果醋等。下面是简单的生产流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的使用过程①中,需要对酶的活性、酶的用量进行研究。在甲、乙两个曲线中,果胶酶活性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纵轴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自变量X可以代表____________;自变量Y可代表_____________。

(2)果胶酶的最适用量是上图中的________点对应的量。

(3)③→⑤过程中不用灭菌一般也不会受到杂菌的污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随堂检测: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随堂检测: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基础达标

1.在下列实例中,分别属于相对性状和性状分离的是()

①狗的长毛与卷毛②兔的长毛和猴的短毛③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④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⑤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1∶1⑥圆粒豌豆的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

A.③⑥B.①④

C.②⑤D.③④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

C.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能用于检测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

3.(2014·徐州模拟)老鼠毛色有黑色和黄色,这是一对相对性状。有下面三组交配组合,请判断四个

A.甲和乙

C.丙和丁D.甲和丁

4.某种植物的某性状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取AA与aa的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取表现型为显性的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显性和隐性个体的比值为()

A.8∶1 B.3∶1

C.9∶1 D.16∶1

5.在某种安哥拉兔中,长毛(由基因H L控制)与短毛(由基因H S控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生物育种基地利用纯种安哥拉兔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产生了大量的F1与F2个体,统计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1)实验结果表明:

①控制安哥拉兔长毛、短毛的等位基因(H L、H S)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②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第22讲 关注人类遗传病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第22讲 关注人类遗传病
6.可用基因诊断的方法检测21三体综合征( × )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一、人类遗传病 1.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连一连]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2.苯丙氨酸耐量试验 (1)苯丙酮尿症是一种由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 其携带者,虽表现正常,但该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效应在一 定程度上会有所表现。 (2)医学上检测某人是否是苯丙酮尿症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时,
⑤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⑥原发性高血压
⑧青少年型糖尿病
⑨先天性聋哑
A.①,⑤⑥⑨ C.③,⑥⑦⑩
B.②,④⑤⑧ D.②,⑥⑧⑩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解析:唇裂属于多基因遗传病,是受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
的遗传病,患者常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上述各项中同属本
类遗传病的有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及无脑儿。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3.提倡“适龄生育”:女子最适生育年龄一般是24~29岁。 B超 羊水 4.产前诊断:包含___________ 检查、____________ 检查、 孕妇血细胞 检查以及_____________ 基因 _______________ 诊断等。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后达标检测3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后达标检测3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课后达标检测3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建议用时:45分钟)

[双基题]

1.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生物与生物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不能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B .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 .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左右

D .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2.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X 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 .X 1过程吸收的CO 2总量与Y 1、Y 2、Y 3……及Z 过程释放的CO 2总量相等

C .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 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 1过程能量值的1%

D .Z 1、Z 2、Z 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 过程释放的CO 2中的碳

3.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单位:102 kJ(m 2·年)]。对该生态系统营养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丁为肉食性动物

B .甲随丙的增加而增加

C .乙是能量流动的起点

D .戊是丁的前一营养级

4.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E 1、E 2、E 3、E 4分别表示流入牧草、昆虫、鸟、鹰的能量,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E 1牧草――→E 2昆虫――→E 3鸟――→E 4

A .这些生物形成的数量金字塔与能量金字塔基本一致

B .E 4/E 1≈(10%)3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后达标检测38 细胞工程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后达标检测38 细胞工程

课后达标检测38细胞工程

(建议用时:30分钟)

1.(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甲、乙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含有效成分A,乙含有效成分B。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A和B的新型药用植物。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培育该新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________酶和________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______,再用化学诱导剂诱导二者融合。形成的融合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________组织,然后经过________形成完整的杂种植株。这种培育技术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杂种植株属于多倍体,多倍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甲与乙有性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而上述杂种植株是可育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杂种植株可通过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来大量繁殖。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

2.(2014·江苏盐城五校联考)矮牵牛是观赏花卉,生产上常用组织培养繁殖,下表是在不同条件下矮牵牛不同部位组织培养结果。请结合实验结果和有关知识回答。

(1)培养基接种前需要对外殖体进行________处理,培养基进行________处理,以防止污染。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后达标检测18 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后达标检测18 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

课后达标检测18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

(建议用时:45分钟)

[双基题]

1.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双链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的数目是相等的

C.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如果有40个腺嘌呤,就一定同时含有40个胸腺嘧啶

2.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最可能相同的是()

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B.磷酸二酯键的数目

C.脱氧核苷酸的种类

D.(A+T)/(G+C)的比值

3.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2个氢键,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有3个氢键。现有四种DNA样品,根据样品中碱基的百分含量判断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是()

A.含胸腺嘧啶32%的样品

B.含腺嘌呤17%的样品

C.含腺嘌呤30%的样品

D.含胞嘧啶15%的样品

4.下列关于DNA的结构与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G与C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稳定性相对越大

B.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C.生物体所有DNA分子的转录和翻译是同时同地进行的

D.DNA分子结构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DNA复制的准确进行5.1 DNA→2 DNA,这两个携带完全相同遗传信息的DNA彼此分离发生在()

A.细胞分裂间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

6.某噬菌体的DNA为单链DNA,四种碱基的比率是A—0.28、G—0.32、T—0.24、C—0.16。当它感染宿主细胞时,能形成杂合型双链DNA分子,则杂合型双链DNA分子的上述四种碱基A、G、C、T的比率依次是()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后达标检测43 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后达标检测43 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课后达标检测43 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建议用时:30分钟)

1.草莓生产上传统的繁殖方式易将所感染的病毒传播给后代,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运用微型繁殖技术可以培育出无病毒幼苗。草莓微型繁殖的基本过程如下:

外殖体――→①愈伤组织――→②芽、根―→植株

请回答:

(1)微型繁殖培育无病毒草莓苗时,一般选取________作为外殖体,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过程①中,常用的MS 培养基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________,在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________,有利于外殖体启动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接种后2~5 d ,若发现外殖体边缘局部污染,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过程②中,愈伤组织在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和多种生物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人类跨入了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时代。对蛋白质进行研究时,首先要获得纯度较高的蛋白质。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准备从猪的血液中初步提取血红蛋白,设计的“血红蛋白提取、分离”流程图: 实验准备

(配制缓

冲液、血

细胞悬液)→样品处理(洗涤、破碎、离心等)→蛋白质粗分离(透析)→纯化、纯度鉴定(凝胶色谱法、电泳等)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样品处理中红细胞的洗涤要用________反复冲洗、离心。向红细胞悬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低浓度pH 7.0的缓冲液并充分搅拌,可以破碎红细胞,破碎细胞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后达标检测01 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后达标检测01 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

课后达标检测1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

(建议用时:45分钟)

[双基题]

1.下列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元素种类最少的一组是()

A.抗体和糖蛋白B.纤维素和脱氧核糖

C.性激素和tRNA D.质粒和呼吸酶

2.羚羊角或犀牛角是治疗创伤的中药方剂中用量极少的成分,但是缺少这味药,疗效将大大下降甚至无效。已知动物的角主要由死亡细胞的角化(变性)蛋白质组成,则羚羊角等的有效成分最可能是()

A.特殊活性的蛋白质

B.DNA

C.微量元素

D.大量元素

3.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于K+来说,Na+对于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B.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现象

C.由Fe参与组成的血红蛋白,是内环境的成分之一

D.P是磷脂、ATP及核糖等多种化合物的组成元素

4.苹果含有Zn,Zn是形成与记忆力息息相关的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元素,儿童缺Zn就会导致大脑发育不完善。因此,苹果又被称为“记忆之果”,这说明无机盐离子()

A.对于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B.对于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C.对于调节细胞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D.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5.(2014·连云港高三检测)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体内含水量随季节更替而呈周期性变化

B.人体细胞中结合水比例越高代谢活动越旺盛

C.用于留种的晒干的种子中不含自由水

D.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没有水生成

6.(2014·徐州模拟)下列能说明无机盐离子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的是()

A.当植物缺少B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

B.钠盐是以Na+的状态存在于细胞中的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后达标检测31 生物群落的构成与演替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后达标检测31 生物群落的构成与演替

课后达标检测31生物群落的构成与演替

(建议用时:45分钟)

[双基题]

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助于缓解种间竞争

C.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仍有可能发生改变

D.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关键区别是速度的快慢

2.以下关于群落的结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有分层现象

3.(2014·河南平顶山调研)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二者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拟谷盗种群增长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 d以后

B.拟谷盗种群类似“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种间竞争等因素制约

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须依赖于锯谷盗种群

4.鳄鱼常爬上岸来躺着不动,并张口让一种小鸟吃口腔内的小虫,当敌害来临时,鸟惊飞,鳄鱼逃走。下列有关上述生物之间的关系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敌害与鳄鱼之间可能属于捕食关系

B.鳄鱼与小虫之间可能属于寄生关系

C.鳄鱼与小鸟之间可能属于种间互助关系

D.小鸟与小虫属于竞争关系

5.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个体数平均值是109个,乙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个体数平均值是209个,则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后达标检测40 生态工程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后达标检测40 生态工程

课后达标检测40生态工程

(建议用时:30分钟)

1.下图表示我国南方比较常见的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不考虑人工投入的情况下,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总初级生产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将蚕沙(蚕的粪便)投入鱼塘,被鱼等水生生物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主要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

(2)鱼等水生生物的排泄物及未被利用的有机物和底泥,其中一部分经过________________作用后可作为肥料,返回桑基,培育桑树。

(3)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______,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与种植单一作物的农田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

2.(2014·陕西四校联考)一青年农民利用自己学习的生态学知识在自家庭院里建了一个小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是该家庭生态工程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知,人类生活中所需的能源来自太阳能、沼气等。利用这些能源与利用煤炭相比,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工程中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________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是一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工程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达标检测23生物的进化

(建议用时:45分钟)

[双基题]

1.(2014·扬州模拟)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是形态上类似的,彼此能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个体的总和

B.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

C.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主要是看有无生殖隔离

D.具有生殖隔离的种群未必存在地理隔离,具有地理隔离的种群也未必存在生殖隔离

2.中国有三个豹亚种:华南豹、华北豹和东北豹,三者有形态的差异。这三个豹亚种形成的原因是()

A.地理隔离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和生殖隔离的结果

C.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及生殖隔离的结果

D.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

3.关于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能阻断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如果人为地放在一起,一定不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C.生殖隔离产生的关键原因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

D.不同的物种之间一定具有生殖隔离

4.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以及该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为()

A.55%45%55%45%

B.42.5%32.5%55%45%

C.55%45%45%55%

D.42.5%32.5%45%55%

5.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A基因的频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A.30%,21% B.30%,42%

C.70%,21% D.70%,42%

6.16世纪末,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选种的经验时说:“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 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B.人工选择,地理隔离

C.自然选择,生殖隔离D.人工选择,生殖隔离

7.(2014·徐州调研)图中甲、乙、丙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三种作用类型,其中最易产生新物种的是()

A.甲B.乙

C.丙D.甲、乙

8.祖国宝岛台湾蝴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变异是岛上蝶类新种形成和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列变异中不.能成为蝶类进化内因的是()

A.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的变异

B.染色体数目改变引起的变异

C.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

D.生物间杂交引起的变异

9.生物界多姿多彩,下列关于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内所有生物、所有的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

C.构成DNA的碱基排列顺序及其多样性决定其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D.在体液免疫反应中,抗体的多样性决定了抗原的多样性

1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1.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5、0.50和0.25,请回答:

(1)现代生物进化论的理论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该种群没有发生迁入迁出、突变,环境对基因也不起作用,但只有表现型相同的个体之间才能交配(性状的遗传为完全显性),则子一代A的基因频率将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子一代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是、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表是某条大河两岸物种演化的模型:

表中上为河东,下为河西,甲、乙、丙、丁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回答问题:

(1)由甲物种进化为乙、丙两个物种的两个外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河东的乙物种迁回河西后,不与丙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的内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不同,外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假如游回河西的乙物种进化为丁物种。请问你判断丁物种是不同于乙物种的新品种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升题]

13.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孩子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A.1/88 B.1/22

C.7/2200 D.3/800

14.(2014·江苏八校联考)由于地震而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

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

15.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________。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自然选择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突变、________和_______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4)如果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________。

A.0≤N≤100% B.0

C.0≤N<50% D.N>50%

(5)如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

①由a变为b、c、d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________。

16.(探究创新题)蚱蜢属于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蝗科,危害禾本科植物,多分散在田边、草丛中活动。生活在绿草丛中的蚱蜢多为绿色,生活在干草丛中的蚱蜢多为黄褐色。为证实两种体色的蚱蜢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1)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①选择绿草丛区A和____________区B。

②收集蚱蜢,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绿色蚱蜢和黄褐色蚱蜢若干。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段时间后捕捉蚱蜢,记录、统计结果。

(3)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与评论:

①由于季节的变化,使绿草丛区变为干草丛区,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蚱蜢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蚱蜢的绿色与黄褐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绿色蚱蜢与黄褐色蚱蜢杂交。F1中绿色蚱蜢与黄褐色蚱蜢的数量比为1∶1。请利用F1的蚱蜢,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实验完成探究。

a.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