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律角度看美国弗格森案

合集下载

“弗格森骚乱”的是与非

“弗格森骚乱”的是与非

因对枪杀黑人青年的白人警察不予起诉引发的弗格森骚乱仍在美国蔓延。

其原因是法律问题还是种族问题?陪审团判决只是“让法律的归法律”弗格森案与2013年曾引起轩然大波的齐默尔曼枪击案很相像。

在齐默尔曼枪击案中,被杀的也是黑人,开枪的犯罪嫌疑人也被判决无罪。

这种表面上的法律利益分配结果,牵动了不少人关于种族问题的敏感神经,但都难以证明大陪审团的法律结论与种族歧视有关。

弗格森案涉及的核心法律实体问题是,法律执行中使用武力,尤其是致命武力的权力和界限问题。

美国许多大城市的警察局限制警察仅在被拘捕人表现致人死亡或严重身体伤害威胁的情形下才能使用致命武力。

以此规则反观弗格森案,对现有证据争论的焦点是,威尔逊开枪时究竟是面对还是背对布朗。

如果背对,这说明布朗并未威胁到威尔逊,反之自身则可能有威胁。

而今,60位证人证言存在诸多不一致之处,而物证最终支持警察的叙述。

弗格森案牵涉的法律程序问题主要是,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是“超越合理怀疑”。

实际上,即便是由高到低罪名(一级谋杀罪、二级谋杀罪、故意杀人罪、过失杀人罪、防卫过当、执行公务中使用过分暴力等)中最轻的一项罪名,过分使用暴力也依然很难达到“超越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

另外,本案大陪审团由9位白人和3位黑人组成。

白人虽占多数,但这个大陪审团并非专为本案而设,且组成比例与当地人口比例有关,具体人选也是随机选取。

同时,由于本案的敏感性,大陪审团也经过了长达三个月认真的审理。

因此,具体审理过程也很难说有瑕疵。

所以说,现今的判决于法律实体和程序上均无多大问题。

当然,威尔逊“无罪”不代表“无过错”,且在刑事指控中,“极大可能性”也无法给被告定罪——举证责任在检方,陪审团无法定罪,并不就是受倾向性报道、舆论的影响,要“怪”就“怪”检方无法给出“排除一切合理怀疑”的证据。

(《新京报》仝宗锦)主要是美国种族问题的反映黑人小伙儿布朗之死,在案发后以及大陪审团判决出来后,引发了大面积骚乱。

弗格森案背后法律问题

弗格森案背后法律问题

弗格森案背后的法律问题-法律弗格森案背后的法律问题本刊记者/胡庆波综合报道2014年8月9H,美国警察达伦·威尔逊在美国圣路易斯县弗格森镇枪杀18岁非裔青年迈克尔·布朗后,一场被认为是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涉种族问题的抗议活动爆发,席卷全美多座城市。

这一抗议活动的导火索——大陪审团的不起诉决定是经过怎样的法律考量后作出的?弗格森案又揭示了美国社会的哪些法律难题?全美翘首等待的消息当地时间2014年11月24日深夜,在经过了漫长的三个多月后,检察官麦卡洛克宣布了整个美国都在翘首等待的消息:负责非裔青年布朗被白人警察威尔逊枪杀一案的大陪审团最终认定“不存在可以对威尔逊警官提出起诉的任何可能理由”。

随着上述决定从检察官麦卡洛克口中被宣布,身处集会现场的布朗的母亲失声痛哭并呼号抗议。

与此同时,强烈的失望和不满情绪在人群当中急速蔓延。

弗格森镇以黑人为主体的居民表现得非常愤怒,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执法是带有种族歧视性的,一些人也因而发起了暴力抗议活动。

该抗议活动波及美国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的170多座城市,甚至还包括加拿大的几个居民点。

从纽约、华盛顿到洛杉矶、西雅图,数千名抗议民众走上街头。

他们身穿写着“黑人的命(也)重要”、“没有公平,就没有和平”、“结束警察的残暴”等口号的衣服或手举写有类似标语的牌子;在示威地点,还发生了诸多起警察与民众的冲突。

11月29日,压力之下的威尔逊宣布辞职。

他说,他不愿再看到任何人因为自己而受到伤害,希望自己的辞职有助于弗格森黑人情绪的愈合。

据了解,虽然威尔逊不会承担刑事责任,但仍可能面临民事处罚,美国司法部正在调查此案。

大陪审团为何不起诉在枪击事件之后,威尔逊面临的指控最重的是谋杀罪,最轻的是过失杀人罪。

大陪审团必须在仔细检查证据之后,决定司法部门是否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大陪审团的组成及其功能,不像案件陪审团那样广为人知。

在美国的法律体系中,无论是大陪审团还是普通陪审团,都是由公民组成的。

大陪审团为何决定不起诉白人警察

大陪审团为何决定不起诉白人警察

大陪审团为何决定不起诉白人警察?美国警察开枪杀人为何很少遭起诉?26日,全副武装的美国国民警卫队驻守在弗格森警局门口。

“美国弗格森白人警察枪杀黑人青年”追踪白人警察枪杀手无寸铁的黑人少年,在许多美国人看来,白人警察错了,应该受到法庭审判。

24日,美国圣路易斯大陪审团决定,不起诉这名白人警察。

这引发全美抗议示威。

美联社说,至26日,全美已有400人遭逮捕。

在连续两夜骚乱后,事发地弗格森镇虽然平静下来,但附近居民纷纷买枪防身。

一家射击训练场老板说,枪支日销量飙升10倍。

仅25日一天,蜂拥赶来接受射击培训的人们共射出1.8万发子弹。

骚乱不仅影响到了美国国内,还带来了一系列的国际反响。

俄罗斯外交部26日连发两份声明,谴责美国人权状况。

美国陪审团制度,几乎是和这个国家一同诞生的,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美国人常说,收买12个人,总要比收买一个法官困难。

这个制度不完美,但至少吸收了普通民众参与,让司法过程更加人性化。

经历弗格森事件后,人们可能要问,为什么大陪审团不起诉那名白人警察?难道陪审团制度失效了吗?弗格森枪击案中,哪些物证得到认可?大陪审团成员都同意,事件时,白人警察威尔逊正开着警车,执行公务。

接近中午时分,警方接到报告,说有两人刚刚抢过一家便利店,拿走一包价值四十八美元的雪茄。

威尔逊从电台中获悉此事。

随后,威尔逊看到布朗(被杀黑人)与他的朋友走在马路中间,两人符合抢劫嫌疑犯的特征,便命令他们停在路边。

根据威尔逊的口供,体重132公斤的布朗走过来。

就在威尔逊要下车时,布朗将他的车门用力关上,过来朝他脸上打了两拳。

威尔逊拔出了枪,而布朗抓住他的枪说:“你这个胆小鬼,根本不敢开枪。

”在抢夺的过程中,威尔逊扣了扳机,在车内打了两枪。

物证显示,威尔逊的脸上有被打过的痕迹,肌肉与骨头受伤。

他在车内开的第一枪打中了布朗的指尖。

在威尔逊的枪上有布朗的DNA,证明两人曾经抢夺武器。

在警车内外以及威尔逊的身上都发现了布朗的血液和DNA,证明了布朗半身进入警车的说法。

经不住拷问的美国人权公正——以弗格森案看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

经不住拷问的美国人权公正——以弗格森案看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

裕 的生活。同时 ,加上 办案人 员对待 黑人 的心 态也令 事件 越发 不 据显示 ,2012年 lO月 ,白人失 业率 为 7.0% ,非洲 裔失业 率 为 14.
公 ,白人警察射 杀黑 人可 以元 罪 释放 ,但 是如 果 被射 杀 的人 是 白 3% ,拉 丁裔 的 失业 率 则 为 10.0% 。2012年 ,纽 约 市 约 有 50% 的黑
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 的总 统林 肯 ,在 他 的执政理 念 中一直认
2014年 8月 9 日 ,在 美 国圣 路 易 斯 市 弗 格 森 地 区 ,一 名 18岁 为 废 除 黑 奴 制 度 必 须 服 从 于 国 内政 治 的 需 要 。1862年 8月 22日 ,
的美 国黑 人青年迈克尔 ·布 朗遭到 白人警察 达伦 ·威 尔逊 的拦 截 林肯在致霍勒斯 ·格里利的信 中说 :“我在这场斗争 中的最高 目的 并 枪 杀 。 同 月 14 日,美 国 总 统 奥 巴 马 上 承 诺 对 枪 杀 事 件 展 开 公 是 拯 救 联 邦 ,而 不 是 拯 救 或 消 灭 奴 隶 制 。 如 果 任 何 一 个 奴 隶 也 不
地 方 的抗 议 甚 至 演 变 为 骚 乱 。
等 问 题 的 不 满 ,造 成 美 国 国 内 社 会 矛 盾 不 断 被 触 发 ,而 “弗 格 森 事
二 、弗格 森 案 反 映 出 的 美 国 种 族 歧 视 问 题
件”仅仅是个案 。黑人是 美 国除 了白人之外 最重 要的族 群 。从美
间就 扩 散 至 170 多个 城 市 。 余 波 未平 ,亚 利 桑 那 州 菲尼 克 斯 市 又 再 针对 弗格 森 案 及 之 后 引 发 的 抗 议 浪 潮 ,奥 巴 马也 坦 承 i这 是 一

怎样看待美国的弗格森骚乱

怎样看待美国的弗格森骚乱

怎样看待美国的弗格森骚乱闫桥/ 文人民网11月27电据CNN报道,当地时间周二,弗格森案件引发的骚乱已经扩散至美国170多个城市。

某些游行的队伍占据了大桥、隧道和主要高速公路,但与当地时间周一晚不同,大部分的游行都是和平的。

当晚,有44名示威者被警方逮捕。

我们知道,已超过2000名美国的国民警卫队参加了阻止骚乱的行动,因为只凭借奥巴马表示理解部分民众“深感失望、甚至愤怒”的心情,呼吁民众尊重大陪审团的决定、不要以暴力手段表达诉求显然是达不到效果的,而真正平息事态需要通过允许民众不满情绪的释放,再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最后辅以强力部门的限制。

很显然,这个事件与部分民众强行往种族歧视上靠有关,如果我们因此批评美国的人权制度,那显然是不着边际的。

应该说美国的人权制度是世界上相对发达与完善的,反观来自朝鲜平壤的反对美国批评朝鲜人权制度的大规模“群众集会”显得幼稚可笑。

美国密苏里州大陪审团24日作出的不起诉枪杀非洲裔青年的白人警察威尔逊的决定,显然是有着充分的法律依据的,而白人警察威尔逊也在接受采访中认为如果再重复此事还会果断开枪的。

虽然此事在美国引起极大争议,认为此举违反人权和亵渎正义,实际上暴露出了美国社会种族歧视还远未消除的阴影,更有一些民众希望借此发泄对政府的不满。

我们可以从记者的描述中看到当今的美国社会的相对自由的文化多元色彩,但这也为美国社会造成了许多棘手的问题。

在纽约,游行群众覆盖各个年龄和种族,他们涌向了时代广场。

一名示威者高举双手,大喊道:“不要开枪。

”100名警务人员在广场周围待命,但没有进入广场。

在华盛顿,示威人群包括学龄前儿童,他们静静躺在人行道上模拟死人。

在波士顿,就连囚犯都加入了抗议——安静地在铁窗内进行。

但当地警察表示,尽管在该市有1000人上街游行,但目前没有暴力事件发生。

在洛杉矶,一位游行人士表示:“我觉得,不对这名警察起诉的决定揭示出司法系统对黑人生命的不重视。

我觉得这就相当于说,当一个有色人种的孩子手无寸铁的时候,警察就可以杀了他,而且免于被起诉。

从弗格森案看美国涉警命案调查程序的公正性

从弗格森案看美国涉警命案调查程序的公正性

从弗格森案看美国涉警命案调查程序的公正性作者:蓝向东来源:《中国检察官·经典案例》2017年第02期涉警命案(police-involved homicide case),本文中是指在各国普遍存在的警察履行职责过程中造成他人死亡的案件。

[1]此类案件关乎警察是否正当行使权力、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否得到保护。

本文以美国弗格森案为视角,着重阐述美国涉警命案调查程序的公正性。

一、弗格森案概况2014年8月9日,18岁的黑人布朗在没有携带武器的情况下被正在执勤的白人警察威尔逊开枪打死。

案发后第三日,美国司法部长发表声明,表示美国联邦调查局、美国联邦检察官办公室已就此案展开调查。

[2]经过长达3个月的调查,大陪审团于同年11月24日作出决定:不起诉警察威尔逊。

随后,当地检方公布了长达1000页的调查文件,根据物证和数十名目击者的证词,还原了案发过程。

[3]8月9日中午,正在开车巡逻的警察威尔逊听广播说有人偷窃附近店铺的雪茄烟,偷窃者是位头戴红帽、身穿卡其衬衫、脚穿黄色袜子的黑人男子,并和另一名男子在一起。

随后,威尔逊在路中央看到了黑人青年布朗及另一同伴。

威尔逊让他们靠边走,别挡在路中央。

双方言语一阵后,布朗和朋友继续往前走。

当他们经过威尔逊的警车时,威尔逊注意到布朗戴着红帽、穿着黄色袜子,手上还有雪茄烟。

威尔逊广播请求支援,然后倒车挡住二人。

威尔逊和布朗发生争执,威尔逊在车内掏出配枪并开了两枪。

枪响之后,布朗有些犹豫,然后逃开了。

威尔逊从车内出来,开始追赶布朗。

布朗逃到街角处后转身面向威尔逊,威尔逊又开了几枪,杀死了布朗。

尸检显示,有7到8粒子弹打中了布朗,全部是从前面打中。

其中有3粒是在布朗倒下或者躬身时击中的,包括打在头部的致命一枪。

布朗倒在了距离威尔逊的警车约47米的地方。

此案中目击证人对一些细节证词相互矛盾以至于难以证实:一是布朗是否“探身车内”与威尔逊发生“扭打”;二是威尔逊第一次开枪之后,布朗是“逃跑”还是“走开”;三是布朗在街角折回时,是否面向威爾逊“举起双手”;四是布朗再次遭到枪击的状态是“跑向”威尔逊,还是“蹒跚”走过去,或者站着没动。

弗格森案:美国的骚乱与中国的思考

弗格森案:美国的骚乱与中国的思考

弗格森案:美国的骚乱与中国的思考1855年,一个名叫威廉·B·弗格森的美国人,将密苏里州东部的10英亩土地转让给一个铁路公司建立新站台。

其后,围绕着站台逐渐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形成了弗格森小镇。

150多年后,这里也只有2万多人,一直默默无闻。

直到今年8月,小镇的安静被一声枪响打破。

死者的黑人身份和对开枪警察“不予起诉”的判决,引发全美几十年来最大规模抗议。

各国政要、媒体、专家众说纷耘,谈及司法公正、种族歧视、贫富差距、警察执法权、舆情应对甚至政治制度,也不乏幸灾乐祸的声音。

把视线转回中国。

近年来的社会热点中,司法案件占据了很大比例:呼格吉勒图案、刘涌案、赵作海案、聂树斌案、邓玉娇案、曾成杰案,吴英案、李庄案等等。

涉法涉诉舆情热点高发,个中因素值得深思。

假如判决会引起骚乱,中国的法官敢这么判吗?《环球时报》提出的这个问题十分尖锐。

种族问题在美国一直十分敏感,类似事件不是第一次引发抗议。

假如在中国,明知某个判决可能引发骚乱,法官还会判吗?答案存疑。

比如湖南唐慧案,有报道称唐慧本人曾在法院办公楼滞留15天,一些判决书甚至要先给唐慧过目修改,个中原因不外乎是“怕闹”。

当对稳定的重视超越了司法执法部门能够承受之重,有关部门就愿意息事宁人、花钱买平安。

而当事人则会认定“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

更为严峻的是,当热点信息应接不暇时,舆论会出现“重口味现象”——一般的冲突很难再刺激观众的味蕾,于是一些当事人会采用更激烈的言行,比如在报社门口集体喝药,社会秩序和法治权威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这时候,简单地谴责“刁民”、“恶吏”,批评司法人员“不敢担当”、媒体“炒作”,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应当从社会、制度等层面进行更深入全面的反思。

情、理、法,一个都不能少案件审判的程序和实体均没有问题,是不是就该无视引发的非议和抗议?一些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觉得问心无愧,但总感觉对一些人“道理怎么也讲不通”,为什么?因为具体事件案件是导火索,背后的社会情绪才是火药桶。

案例

案例

案例出处:
普莱西诉弗格森案(Plessy v. Ferguson)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普莱西诉弗格森案(Plessy v. Ferguson),有时简称“普莱西案”,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标志性案件,对此案的裁决标志着“隔离但平等”原则的确立。

1892年6月7日,具有八分之一黑人血统的荷马·普莱西故意登上东路易斯安那铁路的一辆专为白人服务的列车,根据路易斯安那州1890年通过的相关法律,白人和有色种族必须乘坐平等但隔离的车厢。

根据该条法律,普莱西被认定为“有色种族”,遭到逮捕和关押。

于是他将路易斯安那州政府告上法庭,指责其侵犯了自己根据美国宪法第13、14两条修正案而享有的权利。

但是法官约翰·霍华德·弗格森裁决州政府有权在州境内执行该法,普莱西最终败诉,以违反隔离法为名被判处罚金300美元。

普莱西接着向路易斯安那州最高法院控告弗格森法官的裁决,但该法院维持了弗格森的原判。

1896年,普莱西上诉至美国最高法院。

5月18日,最高法院以7:1的多数裁决: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律并不违反宪法第13和第14修正案,因为“隔离但平等”并不意味着对黑人的歧视,而只是确认白人和黑人之间由于肤色不同而形成差别。

该案的裁决事实上确认了种族隔离政策的合法性,直到1954年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后,这一政策方才失去其合法地位。

1946年,摩根诉弗吉尼亚州案(Morgan v. Virginia)《原则与妥协》491页。

1948年,赛普尔诉俄克拉荷马案(Sipuel v. Board of Regents of University of Oklahoma)《原则与妥协》493页。

宣判不公弗格森抗议不止

宣判不公弗格森抗议不止

宣判不公弗格森抗议不止
作者:暂无
来源:《海外星云》 2015年第17期
事件回顾
迈克尔·布朗枪击案于2014 年8 月9 日发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县弗格森。

事发时,18 岁的非裔美国青年迈克尔·布朗在未携带武器的情况下,遭到28 岁的白人警员达伦·威尔
逊射杀。

布朗并未携带武器,布朗并没有任何犯罪记录,在被射杀前仅与警员接触了不到三分钟。

2014 年11 月24 日,密苏里州大陪审团宣布针对弗格森枪击案的裁定结果,涉事警察达伦·威尔逊被免于起诉。

大陪审团说,由于认定威尔逊使用武器合法,决定不起诉威尔逊。

2014 年11 月25 日,涉案警员达伦·威尔逊自事发以来首次开腔,称他开枪的决定是正确,“问心无愧”,无关种族。

威尔逊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他当时不可能有别的选择。

他还否认一些目击者所称布朗被枪击前曾高举双手示意投降的说法。

从弗格森案看美国涉警命案调查程序的公正性

从弗格森案看美国涉警命案调查程序的公正性
是 指 在 各 国普 遍 存 在 的警 察 履 行 职 责 过 程 中 造 成 他 人 死 了布 朗 尸 检 显 示 , 有 7到 8粒 子 弹 打 中 了布 朗 . 全 死 亡 的案 件 。 _ 1 ] 此类案件关乎警察是否正当行使权力 、 部是从前面打 中 其 中有 3粒是在布 朗倒下或者躬身 公 民 的生 命 健 康权 是 否 得 到 保 护 本 文 以美 国弗 格 森 案 时击 中的. 包括打在头部 的致命一枪 布朗倒在 了距离
长达 1 0 0 0页 的 调 查 文 件 . 根 据 物 证 和数 十 名 目击 者 的 察 威 尔 逊 免 于起 诉 的重 要 依 据 对 威 尔 逊 不 起 诉 的 消
证词 . 还 原 了案 发 过 程
息公布后 . 弗格森镇爆发抗议示威 。 随 后 升 级 为暴 力 冲
8 月 9日 中午 .正 在 开 车 巡 逻 的 警 察 威 尔 逊 听 广 突 。 纽约 、 洛杉矶 、 费城 、 芝 加 哥 等 多 座 城 市 也 爆 发 了示 1 月2 4 日晚 间 宣 播说有人偷窃附近店铺 的雪茄烟 .偷窃 者是位头戴红 威 活 动 有 鉴 于 此 .美 国 司法 部 长 l
帽、 身穿卡其 衬衫 、 脚 穿黄色 袜子 的黑人男 子 , 并 和另 布 :司 法 部 将 继 续 对 备 受 关 注 和 争 议 的弗 格 森 枪 击 案

名 男 子在 一 起 随后 . 威 尔 逊 在 路 中央 看 到 了黑 人 青 和 弗 格 森 警 方 进 行 调 查
年 布 朗及 另 一 同 伴 威 尔逊 让 他们 靠 边 走 . 别挡在路 中
为视角 。 着重阐述美 国涉警命案调查程序 的公正性

威尔逊的警车约 4 7 米 的地 方 此 案 中 目击 证 人 对 一 些 细 节 证 词 相 互 矛 盾 以至 于 难 以 证 实 : 一是布朗是否“ 探

枪杀黑人无罪美国法院为何不怕170城大乱

枪杀黑人无罪美国法院为何不怕170城大乱

弗格森大陪审团不起诉的法律思考布朗的继父(左)、母亲和家庭律师(话筒前)三个月前我曾写过一篇题为《弗格森暴乱的真相和思考》(点击题目进入)的文章,在那里我曾详细介绍过密苏里州弗格森镇的黑人青年布朗(Michael Brown)被白人警察威尔逊(Darren Wilson)枪击致死的过程、争议、随后的暴乱和由此引发的思考,在此我不再赘述。

美国中部时间11月24日晚,当地检察官终于宣布了一项全美一直在等待的判决,圣路易斯郡大陪审团经过25天的取证,听取了六十多位证人的证言,在检查了大量证据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两天的讨论,决定对八月初在弗格森镇开枪打死布朗的警察威尔逊不予起诉。

那么大陪审团是怎么回事,这个决定是怎么做出的,根据什么法律依据等,这些将是在本文中我要讨论的问题。

首先谈一下大陪审团(Grand Jury)。

美国大陪审团制度并不像案件陪审团那样为华人熟知,它为美国所独有,其主要任务是仔细检查嫌疑人可能犯罪行为的证据后决定对其是否做出起诉,采取的方式是研究相关的证据和聆听证人的宣誓证词。

和普通陪审团审理具体案件不同的是,大陪审团决定的是检察官是否应该起诉一个案件,只有大陪审团决定起诉了,案件才会到普通陪审团那里。

大陪审团在组成上和普通陪审团一样,由法庭在当地美国公民名单中随机抽签,挑中12到23位陪审团成员。

大陪审团名单作为司法秘密受到法庭保护,弗格森这次也是一样,坊间流传说有九名白人和三名黑人,但并没有得到官方的确认。

最重要的是,审理弗格森案件的这个大陪审团在枪击案前就已组成,因此在挑选上并没有受到案件发展和舆论的左右。

针对威尔逊警官大陪审团检查了从最轻的过失杀人罪、到最重的谋杀等以下的各项罪名是否成立。

(1)一级谋杀,出于个人动机预谋杀人;(2)二级谋杀,见到被害人后心生杀机而故意开枪杀人;(3)故意杀人,在双方争执中故意过份使用了暴力;(4)过失杀人,在争执中非故意过份使用了暴力;(5)防卫过当,因担心生命安全而对手无寸铁的被害人防卫过当;(6)执行公务中过份使用暴力。

从辛普森案看美国法律_成也证据_败也证据

从辛普森案看美国法律_成也证据_败也证据

472 天监禁后无罪释放
事情还得从 1994 年 6 月 12 日说起。 这天午夜 , 在辛普森前妻妮可的公寓门前 , 人们发现妮可和她 当时的男友古德曼双双倒在血泊之中。妮可的脖 颈被砍去了一大半 , 脊椎骨都露了出来 , 而古德曼 则死得更惨 , 身上被剁了 20 多刀。 6 月 16 日 , 警方经过一系列的周密侦查和分 析之后 , 确定辛普森是该案唯一的嫌疑犯 , 并发出 了逮捕令。而在当时 , 身为体育、电影、广告三栖 明星的辛普森 , 事业正如日中天。当 17 日警方要 求他接受调查时 , 他竟然夺路狂奔三个多小时。这 场汽车追逐实在太过精彩 , 以至于全美三大电视网 ABC、CBS、CNN 同时中止了一切节目的播放 , 改 为现场直播警方追捕辛普森的全过程。 由于辛普森本人是黑人 , 而受害者是白人 , 这 件本来就很不一般的案件在美国这样一个对 “ 种 族歧视 ” 十分敏感的国家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关 注。舆论很快就分成了两派 : 黑人们支持辛普森 , 不相信他是杀人犯 ; 而白人们则骂他是一个不折不 扣的混蛋,包括那名给他戴上手铐的白人警察在 内。美国的白人们都想叫他血债血偿 , 至少也要把 他终身监禁。 但辛普森并没有认罪 , 他聘请了堪称 “ 豪华 阵容 ” 的律师团为自己辩护。这些律师不愧是全 美国最好的律师 , 虽然控方出示了大量对辛普森不 利的证据 , 而且检控官的控诉也非常具有煽动效果 , 那个拥有 10 位黑人的 12 人陪审团几乎就要相信 辛普森就是那个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前妻及其男 友的凶手了 , 但是 , 在随后的审判中 , 案件却发生 了戏剧般的变化——辩方律师抓住了控方证据中 的两个疑点 , 提出了合理的质疑 , 一举转败为胜。 原来 , 控方出示了一双带有辛普森血迹的袜 子 , 而辩方律师却发现两只袜子上的血迹形状、位 置竟然一模一样。这说明袜子沾上血的时候 , 里面 根本没有脚 , 也就是说袜子不是穿在辛普森脚上的 时候染上血迹的 ! 辩方律师一针见血地指出 , 这很 有可能是有人在事后栽赃陷害 , 警方有伪造证据的 嫌疑。 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 , 控方用来证明杀人 凶手戴的血手套小了一号 , 辛普森根本戴不进去。 很明显 , 控方的证据出现了重大的破绽。 1995 年 10 月 2 日 , 美国洛杉矶法庭宣判此案 的时候 , 连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都停下了手头的 工作 , 和全美人民一样呆在电视机前等待结果。最 后 , 陪审团一致裁定辛普森无罪释放 , 法官随即释 放了监禁了 472 天的辛普森 , 为这场轰动一时的谋

美国小镇青年死了之后

美国小镇青年死了之后

美国小镇青年死了之后李华芳(一)故事很简单:有个叫布朗的黑人青年在美国小镇弗格森被白人警察开枪打死了(详情参见闾丘露薇在“大家”的文章《一个美国小镇青年的死》和《一个美国小镇青年的死(续)》)。

复杂的事情发生在布朗死后,美国的种族问题再一次被逼到了风口浪尖。

先是白人警察被免于起诉,因为大陪审团找不到确凿的证据。

然后全美各地黑人上街示威,以弗格森事件为由头,抗议黑人在美国社会迄今为止遭受的各种不公正待遇。

并且弗格森发生骚乱,矛头直指弗格森当地的警察局歧视黑人,对黑人选择性执法。

迫于压力,美国司法部承诺对弗格森事件进行调查。

司法部的调查报告近日出台,证实弗格森警察局和当地法院系统性的歧视黑人。

什么叫做系统性歧视黑人呢?就像布朗的死没有办法归罪于一个具体的警察。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现有的证据没有办法指向一个具体的个人。

但这不意味着司法部就不能有所作为。

司法部看的是统计数字。

因为弗格森小镇大部分人口是黑人。

黑人占小镇总人口的67%,不过警察局呢迄今为止没有黑人做警察。

从2012年到2014年间,警察截停总数里,85%是黑人;交通罚款里,黑人占90%;逮捕中,黑人占93%。

当然有人会说这不说明什么啊,因为可能就是弗格森的黑人不上道,尽干一些不着调的坏事,所以才会被警察截停、罚款甚至逮捕。

但我们说系统性的歧视,其实是说相比于同等遭遇的白人而言,黑人是不是被“刻意”区别对待。

举例来说,同样是因为违法交通规则被截停,黑人被罚款的可能性在统计上是不是显著高于白人,如果是的话,那么就证实存在系统性的歧视。

在统计上,司法部发现被截停之后,如果是白人,有87%的可能性会被罚款,另有4%的可能性会被逮捕。

但如果被截停的是黑人,那么就有91%的可能性被罚款,10%的可能性被逮捕。

罚款率和逮捕率在黑白之间分别有4%和6%的显著差异。

这就坐实了一点:弗格森小镇的警察局对黑人存在系统性的歧视。

(二)司法部报告是篇精彩的长论文,从统计数字到个案分析,将弗格森小镇对黑人的歧视展现得淋漓尽致,并且也剖析了背后的原因。

弗格森骚乱 美国法律为何失效了

弗格森骚乱  美国法律为何失效了

弗格森骚乱美国法律为何失效了?美国是个法律至上的国家,把一切纠纷和麻烦交给法律似乎是理所应当的选择。

14年前,在世纪总统选举中有过著名的“布什诉戈尔”一案,尽管戈尔赢得了“民心”,但总统大位还是判给了布什。

如今在白人警察威尔森枪杀黑人青年布朗一案中,法律在密苏里州小镇弗格森得到了“彰显”,而正义却没有降临,反而引发了骚乱。

当陪审团宣布白人警察威尔森免于起诉之后,这场骚乱来得如此猛烈和迅速,立刻刺痛了人们的眼球。

据报道,弗格森镇已经连续两晚发生暴乱,出现了大规模的抢劫以及纵火事件,一些商店在火中被烧毁。

密苏里州州长甚至调集2200名国民警卫队队员来应对可能出现的暴力事件。

另外,全美已经有170个城市的民众参与游行示威,其中包括波士顿、纽约、洛杉矶、达拉斯、费城、芝加哥、洛杉矶等。

按照美国联邦法律和密苏里州法律,警察威尔森会面临一级谋杀罪,二级谋杀罪,故意杀人罪或者过失杀人罪四种可能的罪行。

不过,涉及到具体案情以及威尔森的警察身份,“并非故意”、“正当防卫”、“阻住嫌烦逃跑”等一系列有利于威尔森的证据和逻辑的出现,这四种罪行又一一被陪审团投票排除。

最终,威尔森免于起诉成了至今为止法律程序的最后一环。

而他的那句“假如再遇到这样得情况还是会开枪”无疑让人多少感到有点对法律的嘲讽以及现实环境的苍白和无力。

在法律至上的意识下,尽管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针对此次事件的讲话中对陪审团不起诉的决定流露出一些无奈,称法律未获“一致和公平”,不过他还是呼吁弗格森的民众,平静接受陪审团的决定,并保持克制和冷静。

然而这次貌似公正的陪审团决定无法让普罗大众心服口服。

在一般民众眼中,这种被朴素心理认定为典型的“谋杀”行为无法在法律层面上得以证实,则一定与政治黑幕有关。

于是,种族歧视的老话题又再次提了出来。

而类似的事件弗格森并非首例,在洛杉矶、辛辛那提等地也曾上演过因涉及种族歧视而发生的大规模骚乱。

因此,当法律个案上升到政治问题时,全美170个城市的民众参与游行示威也就不足为怪了。

弗格森骚乱击碎奥巴马效应黑人总统最多拯救黑人电影

弗格森骚乱击碎奥巴马效应黑人总统最多拯救黑人电影

弗格森骚乱击碎奥巴马效应黑人总统最多拯救黑人电影作者:暂无来源:《环球慈善》 2014年第12期近日,美国170多座城市爆发游行示威,抗议密苏里州弗格森镇枪杀黑人青年迈克尔·布朗的白人警察达伦·威尔逊被免予起诉,媒体称“这是美国近年来规模最大的示威游行”。

尽管众人皆知,种族问题是美国社会的“癌症”,反复发作,无法根治。

但近年来白人警察枪击黑人青年的事件每次都会引发全国性的关注与抗议。

2012年发生的特雷沃恩·马丁悲剧作为例证比较有说服力。

佛罗里达一个社区的协警、白人齐默尔曼仅仅因为看到17岁的黑人少年马丁,穿着连帽衫(Hood),看上去吊儿郎当,就觉得他形迹可疑,跟踪盘问他,引起马丁反感,二人扭打在一起,齐默尔曼开枪射杀马丁。

根据现有证据无法断定是故意杀人,而且根据佛州的“不退让法”,自卫杀人无罪,所以2013年7月齐默尔曼最终被无罪释放。

尽管齐默尔曼是拉丁裔美国人而不是白人,但由于他被无罪释放,还是引发了全美黑人社群针对种族主义的抗议。

因为同样居住在佛罗里达的黑人妇女玛丽萨2012年因开枪警告家暴她的丈夫却被判了20年监禁,尽管子弹只是射到墙上。

“奴隶制电影年”与“奥巴马效应”2013年7月14日,成千上万黑人民众纷纷穿上连帽衫,走上纽约、华盛顿等近百个城市街头,举行抗议游行。

很多黑人明星,比如勒布朗·詹姆斯等都推送了自己穿Hood的照片,以示支持。

马丁案件刚浮现的时候,奥巴马就曾说过,马丁可能是我的儿子或者可能就是35年前的我。

2013年游行爆发的时候,奥巴马再次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表明自己的立场:非裔美国人之所以如此重视马丁案,因为他们是从自己的历史经验出发的。

在这个国家,很少有非裔美国男子没有过在商场购物被跟踪的经历,也包括我;在这个国家,很少有非裔美国男子没有过在大街上行走时听到旁人忙不迭锁上汽车门的经历,在我身上也曾发生过这样的事,至少在我当参议员之前;很少有非洲裔美国人没有过在坐电梯时一个妇女紧张地捂着自己的钱包并且屏住呼吸直到走出电梯为止的经历;如果是一个白人少年卷入相同的案子,我认为无论是结果还是善后都可能会不同。

美国“弗格森”事件的刑法学思考

美国“弗格森”事件的刑法学思考
谐 的警 民关系 ;还 可 以从种族关系上讨论美 国是否
依然存在种族歧视 ; 等等 。作为一个法律人 , 笔者拟 从法学视角 ,尤其是刑法 学视角思考 弗格森事件给
我 国带来哪些启示 ?
认为是不公正的 , 不管法律如何规 定, 都应不停地 申 诉或者上访 。这种情况所表现 出的就是 民众对刑事
出有罪控告之前 , 有大陪审团成员私下和朋 友讨论本 案证据 , 并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对达伦 ・威尔逊签 发逮捕令 , 这些都违反 了大陪审 团的保密原则 , 如果查证属实 , 检察官办公室必须重新选任大陪审团。T h e Wa s h i n g t o nP o s L , C r a n d J u r yC o n s i d e r i n gT he F e r g u s o n S h o o t i n g
②9月 2 8 号, 密苏里州发生 了 2 起警员被枪击的事件, 一起发生在弗格森, 另一起 发生在伯克利附近 。这两起枪击案和迈克 ・ 布朗
被射 杀案是否有联系 , 目前正在调查 中。 F e r g u s o nf o l i c e O币c e r S h o t . , An o t b e r F i r e dOn I n Ne a r b y Be r l 【 e l e h a p ' . / / ma s h a b l e . c o n/ r 2 0 1 4 / 0 9 / 2 8 /
的。 可能很多人 觉得一提到矛盾就是件不好 的事情 , 就像在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即使和某人有很 小的矛盾也会给 自己
带来或多或少的痛苦 。殊不知 , 在这个世界上 , 矛盾
与我们 如影随形 。从 另一方面来讲 ,我们要感谢矛 盾, 是矛盾避免让我们停滞并让我们发展 , 而这一切 听起来也是多么的矛盾 。 司法和 民意 也是一对矛盾 ,

弗格森骚乱暴露“美国的问题”

弗格森骚乱暴露“美国的问题”

弗格森骚乱暴露“美国的问题”黄恒怒火不可能无休止地燃烧,因为暴力无法解决问题,不论对抗议者还是对治理者而言,寻求答案,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冷静之后的思索和行动。

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县大陪审团25日的一纸裁决,终于让美国国内非洲裔民众酝酿已旧的情绪爆发,蔓延成一场让全世界目瞪口呆的全国性骚乱。

针对骚乱,美国总统奥巴马称,此案暴露了“美国的问题”。

那么这种问题到底是什么呢?律师出身的奥巴马将其归咎为法律“没有统一和公平地”施行于少数族裔;《时代》周刊9月发表的文章则认为,弗格森事件凸显的是美国贫富阶层间的“战争”,与种族无关。

上述说法各自有理,却也衍生出更多疑问:就整体而言,到底是制度化种族主义的必然还是一次街头对峙的偶然?就个案而言,公众仅仅由陪审团中黑白肤色人数多寡来确定其公正性是否是另一种不公正?就执行层而言,如果司法系统对所谓弱势群体特意倾斜,是否会导致逆向种族歧视,甚至穿着蓝色制服的警察本身会成为另一个岌岌可危的少数群体?再沿着这儿把问题辩论开来,整个社会注定会大规模分裂,乃至《时代》周刊说,弗格森事件,不论显现的是种族、贫困还是控枪问题,由法律引发争议,恰恰是美国1%统治99%的终极手段。

所以,弗格森所暴露的“美国的问题”,并不仅仅是一个裁决是否公正,一部法律是否有种族歧视嫌疑,甚至也不是一套体制是否真的民主,而是一种思维方式。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手段,一种更好和更民主治理的实现,它不应纠缠于弗格森事件并开出思路各异的药方,而是要让依法治国之“法”能够能有效地与“治”相匹配。

从艾森豪威尔时代到肯尼迪和约翰逊时代,美国民权和种族平等发展之路,其实也就是这样一条不断修正治理之法的道路,现在又到了改变的时候。

弗格森所暴露的“美国的问题”,从面上说,是没有实现与现实治理相匹配的法治;从更深层说,则是没有意识到,美国并不是一个能够在治国理政规律中例外的国度,是没有意识到美国现有民主体制也存在不可回避的弊端。

美国法律如何处理社会热点刑事案件

美国法律如何处理社会热点刑事案件

美国法律如何处理社会热点刑事案件1984年圣诞节前夕,在每天平均发生38起刑事案件的纽约地铁中,四名青年黑人靠近了一位身材瘦弱的白人工程师戈茨(Gotez),向他索要5美元。

作为回应,戈茨连开数枪,四名青年全部受伤,其中一人终身瘫痪。

这一事件可以说是当时一种存在已久的社会矛盾的爆发,因此迅速成为公众舆论的焦点,产生了“极其尖锐并且经常是情绪激昂的评论”,“每个人都对戈茨枪击的是与非有一番高见”。

有些人对地铁中经常发生的黑人混混滋事早有不满,把戈茨奉为“地铁义警”,对他开枪表示理解和支持,也有人反对戈茨的暴力行为。

戈茨于案发后第9天向警局自首,法律审判迅速主导了对此事件的评价,并成为各方关注的中心议题。

哥伦比亚大学著名刑法学教授弗莱切(Fletcher)所著的《A Crime of Self-defense》(中译本《地铁里的枪声:正当防卫还是持枪杀人》,陈绪刚、范文洁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以下出自该书的引文只标页码)作为一份关于此事件的重要法律分析文献,给对美国司法制度有兴趣的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

这本书主要是弗莱切根据自己参与庭审的过程,并结合将近1万页的法庭记录写出的,详细讨论了可能对戈茨定罪与否造成影响的各个相关的法律要点。

本案判决对美国刑法正当防卫标准的演化有着深远影响,这里笔者主要想说说对美国的司法制度“冷静”处理这样一个高度吸引眼球、民情鼎沸的案件的感想。

法律问题的分解、具体化和案件处理的非情绪化、非主观化有些法律知识的人大都能判断,该案关键在于戈茨的行为是属于正当防卫、防卫过当还是故意伤人杀人。

但如何做出这个判断,则要比很多人预期的复杂得多。

例如,戈茨之前曾遭遇过抢劫的经历对他的心理造成了何等影响,那些黑人青年对他说的两遍“给我5美元”应如何理解,戈茨开的第5枪和前4枪之间有无停顿,开第5枪之前是否对中枪者说过什么,那个中枪者当时是站着还是坐着等等,都对庭审中判断戈茨有罪与否有重要影响。

普莱西诉弗格森

普莱西诉弗格森

普莱西诉弗格森1892年6月7日,一个名叫荷马·普莱西的30岁非裔美国人试图在新奥尔良的新闻界和皇家街道登上一辆隔离的东路易斯安那铁路客车。

路易斯安那州1890年通过的《独立车厢法》要求对州内铁路上的乘客实行隔离。

一个由新奥尔良市民委员会组织的团体决定挑战这项法律。

委员会选择普莱西参加法律竞选,部分原因是他肤色浅。

一个比较黑的人不太可能买到票,坐在为白人保留的火车车厢里。

普莱西买了一张火车票登上下午4:15开往路易斯安那州科文顿的火车。

在与列车长发生了一次有计划的口角之后,普莱西拒绝放弃他的座位,转而坐那辆只有颜色的车;列车被拦下,他立即被市政厅委员会雇佣的一名私家侦探逮捕。

在路易斯安那州诉荷马·阿道夫·普莱西案,普莱西辩称,路易斯安那州要求轿车隔离的法律剥夺了他根据美国宪法第十三和第十四修正案享有的权利。

然而,法官约翰·霍华德·弗格森(John Howard Ferguson)裁定,只要铁路公司在州境内运营,路易斯安那州就有权对其进行监管。

普莱西被判有罪,并被判处25美元罚款。

普莱西向路易斯安那州最高法院申请令状,辩称在路易斯安那州以种族分隔火车乘客的法律是违宪的。

1893年1月,路易斯安那州最高法院驳回了普莱西的令状申请,维持了弗格森法官的裁决。

路易斯安那州最高法院指出,美国最高法院尚未决定法律的有效性,要求在刑罚下“分开和平等的住宿”。

普莱西随后向美国最高法院申请令状,在那里,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律再次得到支持。

1896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分离种族不是侵犯权利,而是公共政策问题,只要分离的设施是平等的。

Plessy v Ferguson因此被普遍称为“分离但平等的法律”。

这项法律批准了公共设施在大部分地区的分离国家。

后来在1954年被布朗诉教育委员会一案推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弗格森案从法律角度看,美国资本主义法律体系是为其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种族歧视的背后是美国社会以白人为主的上层富人对黑人占大多数的贫困下层穷人的压迫和剥削,人类自有阶级社会以来,法律阶级性一直存在,作为政治工具为谁服务,是以掌握话语权的阶级出发立场而决定,美国是资本主义社会,法律当然为资产阶级服务,这就决定美国社会的阶级矛盾,不但不会因法律体系严密而解决及缓和阶级冲突,反而往往为维护资本利益而激化阶级矛盾,弗格森事件就是典型的反映。

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美国法律,再怎样吹嘘宪法精神、法治主张和人权,一旦触及资本利益,其伪装性立表露其真实一面,例子是美国两党对待债务问题上党派利益冲突中,不管民生不可理喻地自福特起到奥巴马政府关门十数次,再有奥巴马一个医改法案,因为损害大资本和部分中产利益,历史上由1912年老罗斯福提出新医保政策整整100年,虽然勉强通过奥案但在各州上诉和预算中各党派还闹个不停;还有人命关天的枪技管制法案更是历来两院屡提屡否,军火商为利益不断阻挠而草菅人命,年年产生多少无辜下层平民百姓冤魂;反过来如布什父子为石油寡头利益而发动的伊战争战争,授权和拨款因符合大小资本利益在两院迅速得到通过,因此十年花了几万亿战争开支欠一屁股债现在还须非既得利益大多数国民承担,凡此种种,造就了美国吸毒强奸枪击抢劫犯罪率长期在世界各国高居前列,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法律工具只能火上加油,资产阶级专政永远解决不了贫穷、犯罪、种族歧视等等资本主义社会丑恶现象。

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资产阶级法权,各式绚丽言不符实的法治精神口号,就只剩下观赏价值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