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02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城市设计发展历程研究

中国现代城市设计发展历程研究

中国现代城市设计发展历程研究发布时间:2022-06-06T01:22:34.869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5卷3期作者:闫法奇[导读] 本文首先概述了国际城市设计演变的历史闫法奇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710100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国际城市设计演变的历史,然后回顾了中国现代城市设计演变的历史,并分为四个阶段进行阐述。

此外,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中国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特征。

本论文分析了在理论上的三种城市设计方向。

在实践和探索方面,本文概述了城市设计的三种典型做法:街道和广场、旧城市的翻新和包容性的城市设计。

最后,本文根据中国城市就业会议的新要求,提出了推进城市设计发展建议。

1 引言1.1研究背景自改革和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随之而来的就是城市设计以及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80年代,上海新港城区的城市设计成为中国城市设计实践的一个伟大标志点。

从90年代开始,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热潮席卷而来,同时对于老城市的保护也成为了当时的热点话题。

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城市设计和环保城市建筑开始崭露头角。

城市设计一方面是对城市建筑的有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如城市地区的趋同化、缺乏城市特征等等。

城市设计是展现一个城市独特的精神面貌,同时城市的建设应该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2 中国现代城市设计发展历程回顾 2.1中国现代城设计发展历程分期根据其他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本文研究了大量的相关理论文献,通过整理分析相关的文献理论后,与实际的规划需求相结,本文的探讨研究的时间范围从1980年延长到了2020年,以了解中国在总体上设计的城市规划的发展背景。

2.2探索期(1980-1990)在新中国诞生的初期,数以百计的领域等待着蓬勃发展,而按照当时的国力情况,中国的整体发展都依赖于苏联的模式。

1978年,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的发展方向也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保护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保护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保护城市规划一直以来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变迁,历史文化的保护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规划策略。

一、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城市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是城市独特的魅力所在。

历史文化保护不仅可以传承城市的文脉,也能够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而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却忽视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将会导致城市失去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面临着同质化发展的困境。

其次,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历史建筑与传统街区,可以帮助城市保持独特的韵味和风貌,增加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同时,在城市规划中融入历史文化元素,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吸引更多人才和企业落户,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历史文化保护的规划策略1. 制定合理的保护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制定合理的保护规划是历史文化保护的首要任务。

这需要城市政府、规划专家和相关学者共同努力,深入研究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明确保护的范围和原则。

在保护规划中,要尊重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考虑现代城市功能的需求,达到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

2. 促进历史文化保护法规的完善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政府应该在立法上给予历史文化保护以更高的重视,明确保护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并加大对违法破坏历史文化遗产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完善相关的经济激励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修复。

3. 加强舆论宣传与教育舆论宣传与教育是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强对历史文化价值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公众的历史文化保护意识,增强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同时,开展历史文化教育,培养更多的文化人才,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事业的持续发展。

4. 加强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协调性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保护的需求,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中。

城市设计原理课程讲义

城市设计原理课程讲义

01 文明肇始:城市的产生城市设计原理课程介绍的是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城市+设计,城市是客观存在的外部对象,是设计的主体,而设计呢,就是我们开展社会实践的具体内容,是干预的工具,显然,只有在充分认识主体的基础上才可能开展恰当的干预,也就是说认知城市是我们开展设计的基本前提。

今天,城市已经成为地球上绝大多数人的聚居地,全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在2008年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在2011年末终于也达到了这一代表着城市发展重要节点的百分之五十,这意味着整个世界和中国正在全面进入城市时代,而目前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大部分在百分之七十以上。

我们可以看到,当下的城市具备了相当完备甚至复杂的空间形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更是大不一样。

认识这样一个复杂的对象,该从什么地方着手呢?显然,今天的城市不可能成为我们认识的着眼点,纷繁复杂的城市表象只会让我们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回到起点,回到城市最开始的时候,将所有的外加因素都归零,或许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的把握城市的价值和内涵。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被称为第二自然的城市并不只是简单的客观存在,城市如同人和自然生物一样,是具有出生、成长、疾病、衰败、乃至于死亡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

认识城市就是要认识城市的内在机理、成长历程和发展规律。

如果让大家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描述城市,你会怎样描述呢?我们可以有上百种的描述方式,但城市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要理解,他是人类生活的聚落。

作为与乡村共同存在的,人类最主要的两种聚落形式,他们是我们人类所有活动的发生地和承载地,更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节点和重要标志。

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一下人类的发展史,了解乡村与城市的发生过程和他们在文明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自人类诞生以来,人们就在不断的探索和寻找适应自身需求的生存场所,地球上差异化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技术条件、价值观念等共同影响着城市聚落的营建方式和空间形态,伴随历史发展进程,每个区域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城市空间形态,又成为影响空间和文明发展的基础。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城市设计是指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建筑、道路、公共空间等进行设计与规划的过程。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设计逐渐成为解决城市问题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城市设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早期的文明如古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等,都有一定的城市规划和设计。

其中,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城市设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希腊时期,城市经过规划与设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格局,例如雅典这种以中央广场为中心,辐射出一系列小街道的城市布局。

古罗马时期,城市规划更加注重街道的设计,他们采用了以大道为轴心,两旁设有商店、剧院和浴池等设施的经典设计方法,同时还有严密的供水和排水系统保证城市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

中世纪是城市设计的一个低潮期,城市规划几乎停滞不前。

直到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建设问题日益严重,城市设计的重要性再次凸显。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将古希腊罗马的城市规划理念重新应用到城市设计领域。

例如意大利的弗农提诺、罗马等城市就采用了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设计方法,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风貌。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城市设计面临了全新的挑战。

在19世纪中叶的巴黎,奥斯曼•普雷尔通过重新规划城市道路、建设公园和广场等方式,为巴黎创造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形象。

此外,他还提出了“塞纳河区”的设想,即通过修建直线的主干道和环绕水域的城市环路,使城市结构更加合理。

20世纪是城市设计发展的重要时期,它标志着城市设计理念的更新和发展。

在20世纪初期,由于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城市交通规划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

例如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就强调了城市绿地与交通流线的有机结合。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越来越注重人居环境和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

20世纪中期以后,城市设计逐渐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21世纪,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设计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人们对于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需求越来越丰富,除了传统的道路、建筑、公园等要素外,还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例如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文化遗产保护等。

第二章 城市设计发展简史

第二章  城市设计发展简史

第二章城市设计发展简史作为人类改造物质环境的手段,城市设计在历史上是伴随城市建设逐步发展的。

第一节古代的城市设计19世纪以前,西方城市规划基本上是建筑的一个分支,被称为城市规划或城市设计(CIVIC DESIGN),在城市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1、古希腊时期,人本主义贯穿于城市设计中,城市和建筑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设计中力求体现人的尺度,以视觉感受的和谐为构图的基础,以视觉联系为群体设计的手段。

公元前5世纪,“城市规划之父”希波丹姆斯(Hippodamus of Miletus)最早阐述了“网格式”街道,并在规模的城市建设实践中予以实现。

当代美国著名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家艾德蒙.培根(Edmund N.Bacon),在《城市设计》一书中把这一时期城市设计方法总结为:“以空间、轴线、建筑实体、连锁空间、建立张拉力及延伸等连接发展模式”2、古罗马时期,为突出体现政治、军事力量,城市设计强调街道布局,引进了主要和次要干道的概念,公共建筑被作为街道的附属因素。

城市广场采用轴线对称、多层纵深布局,发展了纪念性的设计观念。

维特鲁威(Mareus Vitruvius Pollio)于公元1世纪末写的《建筑十书》中对古罗马城市设计建设思想,对城市选址、形态、布局等均有系统的论述。

3、中世纪时期,自然经济的农业占统治地位,城市规模小,空间封闭,尺度宜人。

产生了“基于理性原则的城市设计”。

19世纪末奥地利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第一人的卡米罗.希特(Camillo Sitte)考察了大量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广场和街道,在他的《城市建设艺术》(The Art of Building Cities)一书中总结归纳了适应当时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4、古代中国的城市设计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可以看出,奴隶社会夏代(公元前17世纪)和商代(公元前14世纪)的城市是经过规划营建的。

西周大肆推行宗法分封,受封的诸侯相继营建以城为中心的城邦国家,故“城”即称之为“国”,建城即为“营国”,都遵循统一的规划制度,城的基本结构按《周礼.考工记》所载。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现代以来
一、古代城市设计的发展
0史前时期
史前人类聚居地 的形成和营造大多依 从自然环境的共同法 则,如古埃及许多城 镇都是沿着河道发 展起来。
按照人们喜欢的方 向,依据所处的位置 环境海岸走向、河谷 或山坡地势修建城镇, 且建筑于自然高地或 人工高台上以抵御水 患。
另一方面,为保护统治阶 级的私有财产与加强军事防御, 早期村落四周的土筑、木栅进 一步发展为坚固的城墙,以 “空中花园”著称的新巴比伦 城甚至修筑了里外两道城墙。
(3)根据动态观赏条件布局,每一段路程都可看到优美的建筑景观。
希波战争前,希腊城市多为自发形成,城市空间、街道系统都不规则。 公元前五世纪,希波丹姆所做的米利都城重建规划,在西方首次系统的采 用正交的街道系统,形成十字格网,建筑物都布置在格网内。这种系统被 公认为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它不仅标志着一种新的理论和实用 标准的诞生,且表明以往城市设计中运用的土地占卜巫术及神秘主义的思 想已经被一种新的理性标准所取代。
城市设计思想:
人本主义贯穿于城市设计中,设计
中力求体现人的尺度;
城市和建筑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以视觉感受的和谐为构图的基础,
以视觉联系为群体设计的手段。
布局特点:
(1)布局方式自由活泼,顺应地势安排建筑物(为了同时照顾山上、山 下的观赏,贴近西、北、南);
(2)突出帕提农神庙这一中心(位置最高、体积最大、形制最庄严、雕 刻最丰富、色彩最华丽、风格最雄伟;其它建筑物陪衬烘托);
(二)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特征
2)实用主义特征
其城市设计倾向于实用主义与拿来主义,综合一切 可能有利于其利益实现的手法、技术、思想.
(二)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设计

城市发展规划史范文

城市发展规划史范文

城市发展规划史范文城市发展规划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城市规划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本文将以古代城市规划、中世纪城市规划、工业时代城市规划和现代城市规划为时间轴,探讨城市发展规划史。

古代城市规划史:古代文明是城市规划的起源地之一、古代城市规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交通和防御。

早在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人就开始规划有序的城市。

他们采用了严格的几何形式,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包括宗教场所、居住区和贸易区。

与此同时,古代中国的颐和园和长城也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杰作。

中世纪城市规划史:中世纪时期,城市规划的重点由防御转向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欧洲的中世纪城市是根据城市市场和城堡的位置建立的。

城市的主要街道是竖直于城市市场的,并且从城堡延伸出来,以便于国王和贵族进行管理和控制。

这些城市通常由高墙和城堡保护,以确保城市的安全。

工业时代城市规划史: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城市规划开始面临新的挑战。

以英国工业革命为例,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城市面临着严重的住房短缺、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系列城市规划法案被引入,包括《都市改造法》和《新建筑法》。

这些法案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法律依据,并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规划史: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城市规划开始注重人类的健康和幸福。

现代城市规划的理念包括可持续发展、人性化和社区参与。

这些理念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芝加哥世博会,当时的建筑师丹尼尔·伯纳姆提出了“城市美化”和“露天博物馆”的概念,以改善城市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近代城市规划的代表性案例包括纽约的中央公园和新加坡的现代城市规划。

总结:城市发展规划史是人类社会进化的见证,它反映了人们对于城市发展的不断追求。

从古代的交通和防御,到中世纪的经济繁荣,再到工业时代的工业化发展,以及现代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设计的起源及发展现代部分

城市设计的起源及发展现代部分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1西方近现代的城市设计工业革命后,近现代的西方城市空间环境和物质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

由于新型武器的运用,使中古城市的城墙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军事防御作用;同时,近现代城市功能的革命性发展,以及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运用,使得近现代城市形体环境的时空尺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城市社会亦具有了更大的开放程度。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设计曾取得显著成就。

其中克里斯多弗·仑主持的伦敦重建规划、欧斯曼的巴黎改建设计、朗方的华盛顿规划设计及阿姆斯特丹旧城改造均是这一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案例。

然而,就在这一时期,西方城市人口及用地规模急剧膨胀,城镇自发蔓延生长的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而且超出了人们用常规手段驾驭的能力。

就在这一时期,城市逐渐形成了一种犬牙交错的“花边状态”,城镇形态产生了明显的“拼贴”特征。

环境异质性加强,特色日渐消逝,质量日益下降。

这时人们逐渐认识到,有规划的设计对于一个城镇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通过整体的形态规划才能摆脱城镇发展现实中的困境。

因此,以总体的可见形体的环境来影响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构成了这一时期城市设计的主导价值观念。

历史上大多数地方性城市设计与建设意象往往是明确的、共享的,城市建设是累积、渐进也是相对缓慢的,因而两者匹配比较容易。

而今天的城市设计却出现了许多非共享的、互异的甚至对立的设计意象,城市建设的速度、规模、尺度和开发强度亦远非工业革命前可比,因而,其准则价值构成就十分复杂,经济、技术、社会文化乃至心理方面均对城市设计产生影响。

2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经济恢复、重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也积累了足够的财力、物力用于城市建设,使许多城市继工业革命后又一次获得了高速的发展。

然而,由于过度依循形体决定论的建设思路,重视外显的建设规模和速度,特别是席卷西方的城市更新运动,对城市内在的环境品质和文化内涵掉以轻心,反而使得城市中心进一步衰退和“空心化”,不少历史文化遗产受到威胁与破坏,甚至有不断恶化的趋势。

第二讲--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教学文案

第二讲--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教学文案
18
四、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
1、中世纪的城市发展状况 ①中世纪初期城市处于衰落阶段,城市和乡村一样, 完全依附于封建主。 ②10世纪以后,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新的城市 建筑类型的产生,出现了新的城市空间。 ③中世纪中期教会势力十分强大。教堂占据了城市 的中心位置。
19
2、城市设计的特点 ①中世纪早期城市自发形成,以环状和放射环状居多, 新建的无历史遗迹的城市采用方格网布局 ②尺度巨大的教堂成为城市布局的中心,城市被划分为 若干教区;
照雅典娜大典的行进过程
来设计
10
雅典卫城
11
米利都城(希波丹姆 :理性与秩序)
城市路网—棋盘式 城市中心有分区城市 广场呈规整的形状
米利都城平面示意图
12
古罗马的城市设计
1、时代背景
①古罗马时期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
②罗马征服了大部分地中海地区,在被征服的地方建造了大 量的营寨城。
③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进入了鼎盛时期。
39
对比以礼制设计为代表的中国城市设计和以巴洛克为 特征的西方城市设计,他们的共同特征:轴线都被用 作营造秩序、突显帝王霸气的重要元素。但具体处理 手法不尽同: 中国城市强调中轴对称,居中为尊,轴线感自外而内, 通过院墙体系形成一系列纵深发展的闭合空间,并借 助空间的内外之分与围合建筑的等级差异实现空间关 系与社会关系的对应;西方城市则偏好几何轴线与理 性网格,轴线感自内而外,围绕地标发散几何轴线形 成视线通廊,构筑景观大道,城市空间中轴线与视点 之间的视觉逻辑更加彰显。
20
意大利佛罗伦萨 总平面
21
③城市广场采用封闭的不规 则的空间;教堂、钟楼、市 政厅或雕塑不放在广场的几 何中心,应避开交通位置偏 于一侧或一角。

第2讲 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中国

第2讲 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中国

明 南 京 城
第三节 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 1 城市形态的形成 1、霍华德“田园城市”
1.1 自下而上的城市 以霍华德“田园城市”为标志,出现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理论提出—1898年《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 概念——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 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 田园城市实质——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若干个田园城市(3万人)围绕 中心城市(5.8万人)呈圈状布局。 田园城市布局——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 部位为公共建筑,环行林荫大道,城市外围建设工厂、仓库。 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彻沃斯,由恩温、帕克完成
唐长安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宫城 皇城
中轴对称 东西两市 规整的方格路网 东南西三面各有三处城门 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设置坊墙, 坊门朝开夕闭。
元大都 三套方城 宫城居中 轴线对称 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
北京第一代商业中心
什刹海
皇城
宫城
内城
2.5KM
明清北轴线 皇城南形成商肆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c、礼制思想在汉代以后占据统治地位 3.都城实例(见图) 唐长安城 元大都 明清北京城
《周礼· 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 1 方格网道路 九里,旁三门。 2 两条垂直的大道相 国中九经九纬, 交于市中心广场 经涂九轨。左 3 市中心广场周围设 市政厅、音乐厅、剧 祖右社,面朝 院等大型公 后市,市朝一 夫。
0.5KM
北京第二代商业中心
图: 中轴线及故宫鸟瞰
二、自然至上原则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1、《管子》 居民点选址原则:高勿近阜而水足用,低勿近水而沟防省 非都城的城市建设原则: 天人合一 相天法地

02-城市绿地发展历程

02-城市绿地发展历程

摄政公园
博肯黑德公园
• 19世纪英国的城市公园与欧洲的传统园林的不同点表现在: (1)开发者不同:传统的园林由皇室与贵族所建;城市公园大部分是由各个自治体自主开发。 (2)使用者不同:传统园林仅供皇室贵族使用;城市公园向社会全体大众开放,具现实意义
上的公共性。 (3)功能不同:传统园林功能在于提供贵族阶级娱乐的场所,公园则是顺应社会上改善城市
遗址的阿波罗神庙区略呈方形,四周有墙。德尔菲考古遗址全景由神庙区东部偏南的大门进入圣地,有“之” 字形大道沿山而上,可达于阿波罗神庙和露天剧场,此即古时所称之“圣路”,路两旁有希腊各邦为供神而 兴建的“礼物库”、祭坛、纪念碑、柱廊等,包括从前6世纪到前2世纪的希腊各时代建筑代表作,其中已部 分修复的有雅典、锡夫诺斯、尼多斯等城邦的礼物库。
哈德良宫苑建于公元118-138年,位于罗马东面的替沃里,是哈德里爱纳斯皇帝周游列国后,将希腊、埃及名 胜建筑与园林的做法、名称搬来 组合的一个实例。
洛朗丹别墅园鸟瞰复原图
洛朗丹别墅园平面复原图
哈德良宫苑
2、公共园林:罗马人不像希腊人那样爱好体育运动和体育竞赛,也没有大造运动场和体育场的嗜好,仅继承希腊竞技 场的外形打造公共游憩场地。但罗马人在城市规划方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业绩。被视为后世广场的前身—罗马公共 集会广场(forum)也是城市规划的产物。此外还有市场,它与广场是迥然相异之物。据亚里士多德描述,广场是 公共集会场所及美术品陈列所,不许奴隶、工匠、工人进入其间,而市场则是交易场所,一般的人都可以自由出入。 此外,还有浴场、剧场等公共活动场地均是古罗马人进行活动的公共场所空间。
奥姆斯特德
沃克斯
纽约中央公园设计图
现在的纽约中央公园
• 2、公园系统的诞生 • 美国的公园系统是指公园(包括公园以外的开放绿地)和公园路所组成的系统。通过将公园绿地与公

《城市规划设计标准》(GB50502—2024)

《城市规划设计标准》(GB50502—2024)

《城市规划设计标准》(GB50502—2024)城市规划设计标准(GB50502—2024)一、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城市规划设计标准》(GB50502—2024)。

本标准旨在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引导城市建设健康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城市、镇、乡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规划。

同时,本标准也对城市用地、交通、绿化、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总则1. 城市规划设计应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和政策,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体现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

2. 城市规划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全面发展。

3. 城市规划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 城市规划设计应科学合理地配置土地、能源、水源、生态环境等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5. 城市规划设计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城市文脉,塑造城市特色。

6. 城市规划设计应加强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协调,确保城市规划与建设项目的有效衔接。

四、城市总体规划1. 城市总体规划应包括城市发展战略、空间布局、综合交通、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保护、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内容。

2. 城市总体规划应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城市规模、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充分考虑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

3. 城市总体规划应优化城市道路网络,保障交通畅通,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4. 城市总体规划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定绿地系统、水系布局和生态廊道,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 这类城镇在19世纪中叶后在西方各国都有众多的 实例。
20
二. 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
在前人的基础上,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 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 城市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城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
21
1.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在19世纪中期以后的种种改革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下,霍 华德于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 (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为题的论 著,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理论。
• 3)综合规划首先是一项政策手段,其次才是技术 38 手段。
② 分离渐进规划
渐进规划思想方法的基础是理性主义和实用 主义思想的结合。
这种方法在日常的决策过程中被广泛地运用, 它尤其适合于对付规模较小或局部性的问题解 答,在针对于较大规模或全局性的问题时,主 要是通过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甚至将它 们分解到不可分解为止,然后进行逐一解决, 从而达到所有问题都得到解决。
空想社会主义城市的意义
•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 把城市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一种社会现象
• 提出将城市建设与社会改造相结合
• 提出解决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16
2.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 针对于当时出现的肺结核及霍乱等疾病的大面积
流行,1833年,英国成立了委员会专门调查疾病
18
4. 城市美化
• 城市美化源自于文艺复兴后的建筑学和园艺学传 统。自18世纪后,中产阶级对城市中四周由街道 和连续的联列式住宅所围成的居住街坊中只有点 缀性的绿化表示出极端的不满意。在此情形下兴 起的“英国公园运动”试图将农村的风景庄园引 入到城市之中。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
2、乡郊地区
乡郊地区的建筑物高度、结集程度和建筑外形,应与乡郊环境和现有发展(例如传统乡村)和谐协调。 应鼓励采用不同的建筑风格,以免发展项目流于刻板或单调,同时应避免兴建与附近环境互不协 调的突兀建筑物。
(二)功能多元化
沿海旁应预留用地作文娱、旅游相关、康乐和零售用途。应借多元化的活动和功能,为海滨注 入生气,营造享乐气氛。应鼓励在海旁进行富视觉趣味和可吸引人观赏的活动。如可行的话, 应为一些静态的活动,例如钓鱼和放风筝,提供方便。应避免海旁区出现会间断海滨长廊的不 协调土地用途,例如货物装卸区,以及一些位处海边会在视觉上和实际上构成障碍的大型基础 设施。应辟设连贯的海滨长廊,让公众消闲遣兴,可以踱步、缓跑、踏单车、垂钓作乐,甚至 闲坐其间,各适其适。应鼓励在海旁加入一些富趣味的聚脚点,例如园景美化设施、休憩处、 观景区、步道和小码头,令海旁地区更添活力。
(2) 行人道的宽度和路面
行人道应有足够宽度以容纳人流和街道装置,并须为公用事业设施、树木/环境美化设施额外预留空间。在城市旧区,行人道宽度不足以应付目前的需 要,故此,在进行重建时,应设法把建筑范围后移或缩减平台覆盖范围,以扩阔这些行人道。在新发展区,则应有设计优良和较为宽阔的行人道,以 创造高质素的行人环境。行人道的阔窄在定案前,应先谘询公用事业公司和相关政府部门等,务求在规划时预留的行人道阔度足以完全符合所有需求。 行人路面应该美观悦目和富吸引力。在可行的情况下,应尽量铺筑高质素的行人路面,例如用地砖铺砌图案、用砖或石铺砌路面。
(六) 园景设施和休憩用地的供应
向内陆的一面应设有休憩用地,以吸引游人进入。每隔一段距离,亦应有休憩用地连接海滨,以产生连贯性和观景看透度。休憩用地应按 不同大小分布。如果情况适合,可考虑辟设一些较大的休憩用地,以供公众聚会或举办文化和社交活动。

第二讲 城市设计_历史发展01

第二讲 城市设计_历史发展01

希波战争前,希腊城市多为自发形成,城市空间、街道系统都不规则。公元前五 世纪,希波丹姆所做的米利都城重建规划,在西方首次系统的采用正交的街道系 统,形成十字格网,建筑物都布置在格网内。这种系统被公认为西方城市规划设 计理论的起点。它不仅标志着一种新的理论和实用标准的诞生,且表明以往城市 设计中运用的土地占卜巫术及神秘主义的思想已经被一种新的理性标准所取代。 这种十字正交的格网系统一方面使城市街道系统得以独立存在,另一方面也通过 宽度一致的街道\尺度相同的街坊与规则的广场构筑起一种强烈的视觉有序的城 市景观. 也有学者指出,格网系统虽然确立了新的城市秩序,满足了富裕阶层对典雅生活的 追求,但没有顾及自然地形存在的前提下强加于城市的,其操作适应了大规模殖民 城市建设快速简化的需要,但结果影响了城市的活力,并导致城市景观从城市公共活动的中心,也是雅典全 盛时期的纪念碑。即使从现在看,雅典卫城仍属城市设计的优秀案例。 雅典卫城建于城内一个陡峭的高于平地70-80m的山顶台地上,仅西面有 一通道盘旋而上。东西长约280m,南北最宽处为130m,山势险要。卫 城发展了民间圣地建筑群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 势,建筑布局不是刻板的简单轴线关系,而是经过人们长时间步行观察 思考和实践的结果。卫城内各个建筑都处于空间的重要位置上,如同一 系列有目的布置的艺术雕塑卫城中心是守护神雅典娜的铜像,主要建筑 是膜拜雅典娜的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胜利神庙和卫城山门。卫 城内可以看到周围山峦的秀丽景色。它既考虑到置身其中的美,也考虑 到从卫城周围仰视它的景观效果。 为体现城市为平民服务,在卫城南坡还建有市民活动中心、露天剧场和 竞技场等。 1940年著名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曾分析雅典卫城,发现其中的建筑布置、 入口与各部分的角度都有一定的关系,并证明它合乎毕达哥拉斯的数学 关系。

城市历史街区规划与设计

城市历史街区规划与设计

城市历史街区规划与设计城市历史街区是城市发展中留存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使其成为城市景观的核心组成部分。

针对城市历史街区的规划与设计,应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同时结合当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建设出具有时代特色和人文魅力的城市空间。

一、历史街区的规划原则1.1 尊重历史传承规划与设计历史街区时,应尊重其历史文脉和特征,保留并修复原有建筑及相应的历史元素。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历史遗产,还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一个独特的文化体验。

1.2 利用地形地貌优势历史街区往往借助于地形地貌的独特优势形成,如沿河而建、依山而起等。

规划与设计时应充分利用这些地理特征,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宜居环境。

同时,通过合理的绿色布局,使历史街区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一个和谐宜人的城市空间。

1.3 保护建筑风貌历史街区中的建筑是其独特性的重要体现,规划与设计应强调保护建筑物的风貌和特色。

这包括修缮建筑的外立面、保护传统建筑材料、恢复建筑原貌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使历史街区的建筑风貌得到充分保留和传承。

1.4 提升公共空间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的公共区域,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

规划与设计应注重提升历史街区的公共设施,包括广场、公园、文化设施等,以满足居民和游客的休闲、文化娱乐等需求。

二、历史街区的设计要素2.1 街道设计街道是历史街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应注重保持历史街区的尺度和比例。

合理设置人行道、绿化带和停车位,保障交通流畅和行人安全。

同时,规划与设计时可以考虑采用传统的铺装方式,如鹅卵石、青石板等,以突出历史街区的特色。

2.2 建筑设计在历史街区的建筑设计中,应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原则。

新建建筑应兼顾历史风貌和当代风格,融入历史街区的整体环境。

同时,规划与设计要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宜居性,创造出适应居民和商业需求的建筑空间。

2.3 绿化设计历史街区的绿化设计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提升居民和游客的生活品质。

应合理规划绿化带和花坛,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吉萨金字塔 在今开罗近郊。第四王朝3位皇帝的3座相邻的大金字塔,形成一个 完整的金字塔群,他们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组成吉萨金字塔 群的金字塔都是精确的正方椎体,形式及其单纯,具体有:
A、库富(胡夫)(Khufu):塔高146.6米,底边长230.35米。 B、哈弗拉(Khafra):塔高143.5米,底边长215.25米,哈弗拉金字塔 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 C、门卡乌拉(Menkaura):塔高66.4米,底边长108.04米。
3.4 古代埃及的城市概况——卡洪城
• 建设时间:公元前2000年(中王国)
• 选址:尼罗河西岸 • 形态:平面为长方形,边长 380*260m,用砖砌城墙围着 • 布局:功能分区十分明显。内城被一 道墙分成东西两部分,城西为奴隶居 住区(108*260m),有一条 8-9m宽 南北向道路通向南城门;城东被一条 东西长 270m 的大路划分为南北,北 部贵族区,南部商人、手工业者、小 官吏等。城东有市集,中心有神庙, 东南角有一大型坟墓。 凉风
每当仪典,皇帝走出大门时,太阳 正在大门两侧石墙之间冉冉升起, 上演皇帝和太阳神“合一”
B、艺术表现主要在内部的大殿 :石柱如林,光线阴暗,形 成法老所需要的“王权神化”的神秘压抑的气氛
▲鲁克索的阿蒙神庙(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未完成 总长约260米,与卡纳克相连,中间有1千米长的神道相连
发达的农业使人们生活轻松惬意,灵魂转世的信念让他们对 死后世界充满憧憬,认为生者之城简单马虎(城市、住房、宫 殿都是短暂非恒久的),死者之城神圣永恒。
3)没有统一的城市形态;
4)城市主要成就在于其特殊的建筑设计,如金字塔、 方尖碑、神庙等
3.4 古代埃及的城市概况——吉萨
吉萨,世界上最大的郊区城市之一,古王国时期,城市概况: 1)金字塔群的建设:位于远离尼罗河泛滥区的西岸高地; 2)工匠集体住宅:行列式
• 路网:最早采用棋盘式路网(方格型 路网),贵族住宅朝北,处于迎凉风 方位,城西奴隶区迎沙漠吹来的热风 方位,体现了明显的阶级差别
3.4 古代埃及的城市概况——阿玛纳
• 建设时间:公元前1346年(新王国)
• 选址:尼罗河东岸
• 形态:此城面临尼罗河,三面山陵 环抱,无城墙,沿着尼罗河稍呈弯 曲的带形(或半圆形) • 布局:有明确分区。城分北、中、 南三部分,道路与尼罗河平行,自 南向北通过这三部分,北区为下层 人民住区;中央区为皇帝统治中心, 有宫殿、神庙、行政机构等;南区 为高级官吏的府邸。几处较大的陵 墓群全移至城市外围。
雉堞
角部雉堞
4、装饰华丽,墙上满贴琉璃;石板墙裙3m高,人首翼牛像
1)正侧两个面 2)正面表现为圆雕, 侧面为浮雕,圆雕 与浮雕巧妙结合 3)正面2条腿、侧 面4条腿、转角1条 在两面共用
人首翼牛像是亚述常用 的装饰题材,象征睿智 和健壮
帕赛玻里斯
波斯人信奉拜火教,露天设祭,没有庙宇,因此建筑才华集 中于宫殿,用以炫富。 特点: 1、高台建筑 朝觐殿 (12米高的台基); 宫殿大体分三区:北部 两个大殿、东南是财库、 西南是后宫。三者之间以 “三门厅”做联系。
埃及的方尖碑均是由一整块花岗岩切割而成,上小下大,顶部为金字塔形。
【方尖碑】
刻有象形文字和图案,全是虫、鸟、虫、兽、人、日、月 等一个个具体物象。古埃及人让尖碑拔地而起、直逼苍穹,就 是要承载这些具象的信息向上天呈送,与上天沟通,祈求福祗。
鲁克索神庙中的一个四周都是柱廊的广场 常见的柱头:纸草束茎式
这是现存的7对(14根)20米 高的大柱子,每一根要7个人合 抱才能包住。
原是一对方尖碑,西边 一个(高22.8米)已被搬到 巴黎;留下的高25米
方尖碑-太阳神的标志
古埃及的一种纪念碑,高耸的 碑体和尖锥象征太阳的光芒。 梯形的石墙 宽高比:1:10(反衬石墙的高大厚重, 最大的高32米,重230吨 )
墙厚:战争 洪水 野兽
屋顶:排树干 铺芦苇
早期部落 生活 剖面图
2、古代两河流域的城市设计
3)宗教:崇拜自然天体,并与国王崇拜相结合;波斯 时期露天拜火不设庙宇。
2、古代两河流域的城市设计
例:乌尔城
• 建设时间:公元前2000-2100 年
• 选址:靠近幼发拉底河入海 口
• 形态:有城墙城壕的卵形城 市,建筑似乎左右对称,整 齐排列,但从城市整体看, 又显得不规则、零乱,没有 成熟的中轴线概念 • 布局:内城以山岳台为核心 的公共中心(税收、署衙、 作坊、商店、仓库等)、宫 殿、贵族府第;城外是普通 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地。分区 明显,防卫森严。
土窑
1、城市设计的缘起
大约一万多年前,人类进入 了以农业革命为标志的新石器 时代,这时的原始人学会播种 和有组织的采集,农业逐步与 畜牧业分离,产生历史上第一 次社会大分工。 由于农业需要在某个地方定 居才利于实现耕种与收获,以 村落为形式的群居生活场所开 始出现。
1、城市设计的缘起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以后,人 类劳动工具的改进与技术水平 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 展,手工业逐渐从农业中分离 ,产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随之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 的的商品生产,货币开始流通 ,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产 品交换的阶级——商人出现了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形成。
金字塔的演化
古埃及人迷信人死后,灵魂不灭,终会复活永生,因此重视建陵墓。
1 )玛斯塔巴
孟菲斯一带,早期的帝王陵墓,仿照当时贵族的长方形平台式砖石 住宅。地上为厅堂,地下为墓室,上下有阶梯或斜坡甬道相连。
在初期,陵墓被当做死后的住所: 1)人们只能根据日常生活设想死 后的生活 2)只能以最熟悉的建筑物为蓝本, 探索其他建筑的形式
04 古希腊的城市设计 05 06
古罗马的城市设计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
4、古希腊的城市设计
1
2
古希腊文明的地位 古希腊的自然情况 古希腊的社会情况 古希腊的城市建设
3
4
4.1 古希腊文化地位
卢浮宫三宝: 维纳斯、胜利女神、蒙娜丽莎的微笑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
古希腊文化地位
3、古代埃及的城市设计
3.1 自然状况(尼罗河的贡献)
1、尼罗河流域贯穿埃及, 把埃及分为上下埃及。 上埃及:尼罗河中游峡谷 下埃及:河口三角洲
2、灌溉农业发达,使大量人口得以脱离直接生活
资料的生产,而去从事其它活动
3、尼罗河两岸少建筑木材,石头、棕榈木、芦苇、 纸草(纸莎草)、泥土成为主要的城市建筑材料。 4、峡谷和三角洲的自然景观培育 古埃及人的审美经验和形象构思。
月神台形制: (1)用土坯砌筑高台,一般为 4-7层,自下而上逐层缩小 (2)有坡道或阶梯与地面相连, 并逐层通达台顶,顶上建神堂 (3)坡道或阶梯沿正面、左右 分开上去
(4)各层颜色不同,寓意也不同 一层黑色象征冥界;二层红色象征人间; 三层青色象征天堂;四层白色象征明月,即月神庙
乌尔城的住宅
百柱殿
财库 后宫
2、正方形的大柱厅(朝觐厅、百柱厅)空间明亮、轻快,没有神 秘气氛,体现世俗性。 朝觐厅36根柱子,纵横各6根高18.6米,柱间距8.74米。 百柱厅石柱100根,柱高11.3米,柱距6.24米。
3、宫殿装饰富丽堂皇
柱子用深灰色大理石,雕刻精巧; 墙上满布壁画,灿烂庄严。
4、装饰的构图与题材与建筑所在部位贴切
3.4 古代埃及的城市概况——底比斯
底比斯位于峡谷,两岸峭壁,金字塔 设计构思不再适用,于是在山岩上凿石窟 作为陵墓。 整个城区面积90km2 ,西南到东北一 条轴线贯穿全城
卡纳克神庙与鲁克索神庙 ▲卡纳克的阿蒙神庙 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建造,长366m,宽110m,反映了 典型的太阳神庙的形制,是所有太阳神庙中最大的: A、纵轴线上排列高大的门(6道)、围柱式院落、大殿和一串密室 从柱廊经大殿到密室,侧墙逐层内收,空间逐层缩小,目的力求 幽暗而威严以适应仪典的神秘性
B、塔本身排除了仿木构的痕迹,形式与风格简练、稳定 C、祭祀厅堂、围墙和其它附属建筑依然保留木构建筑的痕迹 D、开始注重建筑空间的处理(用意:造成从现世走到冥界的假象)
这是埃及有史以来第一座纯石材建筑。 整个金字塔没用一根木头,一颗铁钉,没有 任何水泥一类的粘合物,一块石头直接叠在 另一块石头上
金字塔旁的神庙,狭小的入口进去后是一条长廊。 简练的柱式和墙垛连在一起
商人和手工业者摆脱了对土 地的依赖,自然向有利于加工 和交易的地点聚集,形成固定 的商品交换居民点——城市。
城市的形成(三次社会分工与私有制)
1、第一次:畜牧业与农业分离—聚落(城市胚胎) 第二次:农业与手工业分离—产生聚落中心 第三次:手工业与商业分离—“市”(集)形成 2、私有制产生—聚落争斗防卫—“城”(镇)形成
3.2 人文状况
1、发达的几何学、测量学,先进的起重运输技术及组织 几万人劳动协作的能力。 2、石建筑发达:金字塔与方尖碑、石柱廊、精美绘画与 雕刻等。
3.2 人文状况——精神生活
· 早期以太阳神崇拜为中心:拉RE · 后来王权与神权合一:法老既是国王又是宗
教领袖
埃及的中央权力十分强大 上层是王室贵族,法老最大 中层是自由民(商人、工匠等) 下层是农奴
1)土坯砌墙、墙体厚重; 2)开间狭窄,长向发展; 3)住宅是内院式的(数十间房 间围绕一个中庭),房间对院子 采光;
以萨艮二世王宫阐述波斯帝国前宫殿的形制与特点: 1、高台建筑:建在历代被毁的村庄基础之上,台基高 18m。 2、布局院落式:210个房间绕着大大小小30个院落
3、重重设防,如瓮城
01 城市设计的缘起 02 03
古代两河流域的城市设计
古代埃及的城市设计
1、城市设计的缘起
什么时候开始有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几乎和城市文明的历史 同样悠久,在古代,城市设计与城市 规划密不可分,几乎等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