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要留得住文化根脉
人文陕西的口号
人文陕西的口号在中国的西北地区,有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那就是陕西。
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以及独特的自然风光。
人文陕西的口号“传承文明,展示魅力”正是对这片土地的真实写照。
传承文明,是陕西人民的使命和责任。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承载着五千年的历史沉淀。
从西周的周原遗址到秦始皇陵兵马俑,从汉长安城到唐长安城遗址,陕西以其众多的历史遗迹闻名于世。
这些遗迹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发展,更是我们传承文明的宝贵财富。
我们要珍惜这些遗产,传承中华文明的瑰宝,让后人能够感受到我们的历史底蕴和智慧。
展示魅力,是陕西人民的追求和期盼。
陕西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吸引着无数的游客。
从雄伟壮丽的华山到秀美神奇的黄河壶口瀑布,从古朴典雅的古城西安到风情万种的延安,陕西的魅力无处不在。
我们要将这些美景展示给世界,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和喜爱陕西,让陕西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传承文明和展示魅力,是陕西人民的共同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我们要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让这些宝贵的遗产得以长久保存下来。
我们还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全世界展示陕西的独特魅力。
同时,我们也要发展旅游产业,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陕西观光旅游,让他们亲身体验陕西的魅力。
除了传承文明和展示魅力,我们还要注重文化创新。
陕西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文化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要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探索新的文化表达方式。
比如,在敦煌莫高窟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示壁画的细节,让观众更好地欣赏和理解。
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和参与到陕西的文化创新中来。
展示魅力,传承文明,实现文化创新,这就是人文陕西的口号。
在这个口号的引领下,陕西将继续发扬光大中华文明,让世界看到陕西的魅力。
我们相信,在全体陕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人文陕西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2024北京朝阳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北京朝阳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一、基础•运用(共14分)你心中的智慧博物馆是什么样的?自2018年起,中国国家博物馆着力推进“智慧国博”建设,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爱展览”社团想组织一次国博参观活动,几名先遣队员已经发来了展览资料,让我们先睹为快。
1.下面是同学们写的展览推介语料,请你帮助润色修改。
(共6分)1)材料一中有几处加点词语的字形、词义有疑问。
请你选出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A.因为表达的是“相互交流、借鉴”的意思,所以“交流互鉴”中没有错字。
B.因为表达的是“振作并展现新的活力”的意思,所以“焕发”中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探求、寻找”的意思,所以“探询”中没有错字。
D.因为文中想表达的意思是“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所以“流连忘返”中有错字。
(2)材料二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加以修改。
(2分)修改为:_____(3)材料三横线处选填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不仅……也……却B.虽然……但……也C.无论……还……都D.不仅……也……还2.有同学对材料三中展览标题的理解产生了争议。
请阅读材料,完成(1)-(2)题。
(共4分)“数说犀尊”是国博首次以一物一展的形式策划的展览。
展览从出土经历、功能特点、铸造工艺、造型美学等方面对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进行全方位解读,并突破常规展陈手段,综合运用高清三维扫描、超高清显示、人工智能、红外感应等技术,通过数字手段直观呈现文物高清细节和科学研究成果,让观众从视、听、触、互动思考等多维度深入感受犀尊所承载的价值。
展览最为特殊的一点是,犀尊其实并没有出现在展厅中,它依旧安静地伫立于“古代中国”展厅,却通过数字技术与“数说犀尊”展厅实时联动。
(1)对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承载zǎi 伫立zhùB. 承载zài 伫立zhùC. 承载zài 伫立chùD. 承载zǎi 伫立chù(2)请你依据材料内容,用自己的话解释展览标题的含义。
陕西历史文化与人文传承
陕西历史文化与人文传承自古以来,陕西便是中华文化的重镇、中心之地。
作为中国的十三朝古都,陕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传承。
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有着众多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古迹,这些资料验证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博物馆、文化街区、民俗文化等方面,深入探讨陕西的历史文化与人文传承。
一、历史文化陕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地区。
首先,陕西是中国的十三朝古都,这里有着长时间、众多的政治、文化中心遗址和文化遗产。
秦始皇陵、平原吕氏墓、恒山汉墓、晋阳郡王墓、明清时期壁画、庙会艺术、古典文学、剧种文化,这些文化表现极为丰富,不只说明了陕西繁荣一时的历史景象,也反映了就地人民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境内的夏、商、周、秦、汉、唐、明等许多朝代建造的宫殿、壁画、神殿、建筑都是十分具有观赏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如阿房宫、华清宫、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大唐芙蓉园、汉阳陵等历史遗址都在这里。
这些都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珍贵遗存和源泉,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博物馆陕西省有着各类精品博物馆,这些博物馆积极地为推广陕西历史文化和人文传承开展各种类型的展览和文化交流。
其中比较著名的博物馆有:西安博物馆、大唐西市、风筝之都陕西陈列馆、兵马俑博物馆、钟楼博物馆、中国石窟艺术博物馆。
这些博物馆都集孔子思想、唐朝文化、石窟艺术、兵马俑、历史风景等多种因素于一体,它们都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
在这些博物馆中,最为人所知的恐怕是西安博物馆和兵马俑博物馆了。
西安博物馆是全国第一个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球最顶尖的20家博物馆之一,它的典藏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作品,馆内陈列的文物遗存跨越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时期。
而兵马俑博物馆则以其世界独一无二的历史、艺术魅力,成为游人眼中的绝妙之宝。
三、文化街区陕西许多旅游景点的周边便是文化街区,如大唐芙蓉园、环城南路、西安老城墙、葡萄花村、大龙潭美食城等等,或分散在城市中的小店和小巷里。
陕西文化有我传承手抄报资料
陕西文化有我传承手抄报资料陕西民俗介绍陕西民俗的地域划分,多年已有定论。
三十年代初编纂的《续陕西通志稿》说:“陕西民俗,向分三区。
”即: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和陕南地区。
关于关中地区的地理特点、历史地位、早期经营及至西汉初期的尚农遗风,《史记·货殖传》说:“关中自千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
而公刘适邠,太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都镐,故其人犹有先王遗风,好稼墙,殖五谷。
”关于陕北地区新的人文风貌的出现、地域特点与习尚,《册府元龟》说:“秦始皇遗蒙恬攘却匈奴。
得其河南造阳之北千里地甚好,于是筑城郭,徙民居之,名曰‘新秦’。
”《汉书·地理志》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翟,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气力,以射猎为先。
”这一背景,与陕北腰鼓的声象相联系是可以相互印证的。
关于陕西地区的早期风习,《汉中府志》说:“汉中府,其俗强劲质朴,力农习射。
武都氏叟多羌戎之民,其人半秦,多勇戆;土地险隘,其人半楚,风俗略与荆州、沔州郡同。
”《寰宇记》说:“汉高祖发巴蜀,伐三秦,迁蜀七姓于商洛,其俗多猎山伐木,深有楚风。
”《宁强州志》也说:“宁强州”风气兼南北,语言杂秦、蜀。
都充分显示着相邻地区风习的相互影响作用和风习的地域特点。
关于对先秦风习的评价,《薛思庵野录》说:“读《秦风》喜得无淫奔之诗,见得秦俗好。
”显现出对岐周良好风习传承的渊源。
至秦亡汉兴,汉高祖刘邦进军商洛、途经霸上,西入咸阳,南屯汉中;回击三秦,建都长安,关内关外风习会合,使民风民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关于秦地风习的变迁、特点及其重大意义,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朱子诗传》中有段颇为深切的概括和论述。
谨转录如下:“秦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
然本其初而论之,岐丰之地,文王用之以兴,‘二南’之化,如彼其忠且厚也。
秦人用之,未几而一变其俗,则悍然有招八州而朝同列之气。
何哉?雍州土厚水深,其民厚重质直,无郑卫骄惰、浮靡之习。
陕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传承:历史渊源与当代价值保护传承
陕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传承:历史渊源与当代价值保护传承Shaanbei,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Shaanxi Province, is a region rich in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unique geography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have shaped the distinctiv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is area.One aspect of Shaanbei's traditional culture is its folk music. The region is known for its folk songs, which often depict the local customs, history, and daily life of the people. The melodies are usually accompanied by traditional instruments such as the erhu and the suona, creating a captivating and nostalgic atmosphere.Another important element of Shaanbei's traditional culture is its folk dance. One of the most famous dances is the Yangge, a lively and energetic performance that involves a group of dancers wearing colorful costumes and dancing in sync to the beat of drums and gongs. The Yangge dance not only entertains the audience but also serves as a way to express the joy and happiness of the local people.Shaanbei is also known for its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Theregion is famous for its paper-cutting art, which involves intricate designs and delicate patterns cut out of paper. This art form not only showcases the skill and creativity of the local craftsmen but also reflects the rich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region.Furthermore, Shaanbei's traditional cuisine is another highlight of its culture. The local dishes, such as hand-stretched noodles, lamb skewers, and sour soup, offer a unique blend of flavors and aromas. These dishes not only satisfy the taste buds but also provide a glimpse into the culinary traditions of the region.Overall, Shaanbei's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 treasure trove of music, dance, handicrafts, and cuisine. It represents the rich history and unique identity of the region, and continues to be cherished and celebrated by the local people.中文回答:陕北传统文化陕北位于陕西省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的地区。
陕西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之根和精神故乡
硖哭 西 陕西 地跨 北 温带 和亚 热 带 ,整体
陕 西传 统 建筑 群 体 空 间组 织 受 《周
属 于 大 陆性 季 风 气 候 , 由于 南 北 延 伸 达 礼 ·考 工 记 》中 营 城 制 度 “匠人 营 国 ,
[I]800公 里 以上 ,跨 纬 度 多 , 加 之 山势 方九 里 , 旁三 门 。 国 中 九 经 九 纬 ,左 祖
的空间构成特质。 (图5)
2.方位 象征 礼 制 和 宇 宙
陕西传 统建筑依 天附地 ,以 《周礼 》 《易
经 》等表达天 、地 、人关 系的典 章作 为营建一
居 ,用 方位 传达 等 级 秩 序和 礼 制 思想 ,传 达 天 人
合 一 的哲 学 观 念 。 (图6)
3.模糊 界 面 形成 灰 空 间
陕 西地 理 环 境 丰 富多 样 ,南北 高 , 精 神 陕 南 地 区 由于 受荆 楚 、 巴蜀 、 秦
中部 低 ,西 部 高 ,东 部 低 ,区域 内 山水 陇 文 化 圈 的 叠 合 影 响 ,形 成 了 商 贸 、 归
环 绕 ,地 形 多 样 ,形 成 了 陕 西 北 部 的 隐与 农耕 文 化相 结 合 的特 殊 文 化 现 象。
从 古 至 今 , 在 陕 西 传 统 建 筑 的 营 建 过 程
中 , 无论 材 料 选 择 还 是 施 工 仪 式 都 强 调 对 自然
环 境 的尊 敬 ,从 施 工 的 选 屋 基 、 动 土 、 上 大 门
梁 、 竖 屋 上 梁 到搬 家 等 过 程 都 不 乏 具 有 仪 式 感
的环 节 。
.
2她 域 性材 料
土 、木两种材料相 结合 的案例在陕西传统
为什么说中华的根脉在西安
为什么说中华的根脉在西安?2020-05-22人们常说“看中国五千年要到陕西”,此话画龙点睛地道出陕西在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因此可以说,陕西既是天然的历史博物馆,也是中华文明的孕育地。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有两个人永远不能忘记,一个是华胥,一个是黄帝,他们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缔造者。
因此,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建议,政协委员应该在全国两会上呼吁设立“中华母亲节”。
©蓝田县华胥乡| 图源网络华胥是中国上古时期华胥国的女首领,她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炎帝和黄帝的直系远祖,誉称为“人祖”,是中华文明的本源和母体,被中华民族尊奉为“始祖母”。
张宝通说,在有文字记载以前,人类社会的历史都是口传历史,中国传说最早的以人名命名的人文始祖是华胥氏。
关于华胥的记载最早见于《列子·黄帝》,其后上百种典籍均有记载。
在八千多年前,华胥为了部族生存,带领远古先民们不断游徒,足迹遍布黄河流域,创造了中国的渔猎、农耕文化,开创了中华文明史。
当代学者殷涵、尹红卿编译的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开首卷中写道,“有文字纪录的历史,从华胥氏开始,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胥氏生伏羲女娲,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生炎黄二帝。
”掀开中华民族史,除女娲“造人说”“断螯足、炼五色石补天”和女娲与伏羲兄妹俩繁衍生育子孙万代,形成的华人竣事野蛮群婚、实行婚聘以来,人类文明肇始,这里其实是更为华胥氏作为人类母亲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作为女娲之母,伏羲之母,华胥氏是已被中华民族广泛认可的母亲。
华胥逝世后,卜葬故里孟岩,即今天的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
所以,华胥的生平成就,集中体现在《蓝田县志·羲母庙碑》中:“其开物成务,八卦泄天机之蕴,六书肇文字之源,记干支作甲历为历象之示,正姓氏制嫁娶为婚姻之祖,虑民所统也,则龙师龙名上相下相以定其分,忧民不知食也,则造网养蓄教庖置厨,已成其化。
太昊、女娲德被一时,功垂万事,故兹不忘圣德,宜先不忘圣德之所由,不鞅圣功,宜先不殁圣功自所生。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公布饮马池保护规划的通知-汉政函〔2016〕77号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公布饮马池保护规划的通知
正文:
----------------------------------------------------------------------------------------------------------------------------------------------------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公布饮马池保护规划的通知
汉政函〔2016〕77号
汉台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由市文旅局牵头编制的《饮马池保护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并原则同意,现予以批准并公布实施。
饮马池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博物馆为饮马池保护管理机构。
市文旅局要指导市博物馆认真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尽快制订保护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
同时,市文旅局要积极同汉台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国土局、建规局、环保局等相关部门衔接沟通,按照《规划》切实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努力提升文物保护水平,让人们通过文化遗产承载的信息,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流痕,留得住文化根脉。
汉中市人民政府
2016年11月27日
——结束——。
陕西农村传承文化调研报告
陕西农村传承文化调研报告陕西农村传承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为了解陕西农村传承文化的现状、问题和影响,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陕西农村文化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采取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选择了陕西省内的几个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并对农民、乡村干部等进行问卷调查。
三、调研结果1. 陕西农村传承文化的现状:陕西农村传承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和较高的知名度。
包括传统民俗、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各个方面的文化形式。
2. 陕西农村传承文化存在的问题:传承方式单一化;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兴趣不高;传承人口老龄化;少数传统文化受到商业化和现代化的冲击等。
3. 陕西农村传承文化的影响:传承文化是农村特色的重要标志,对于增强农村集体记忆、促进乡村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传承文化还能够带动旅游业发展,提高陕西农村形象和知名度。
四、调研建议1. 多样化传承方式:应鼓励探索多种传承方式,包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记录和传播,如通过视频、音频等媒介进行传承。
2. 激发年轻一代兴趣:应通过教育和宣传等手段,增强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培养他们成为传承的接班人。
3. 加强传承人培养:应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和支持,改善传承人口老龄化问题,防止传统文化技艺的中断。
4. 平衡商业化与保护传统文化的关系:在商业化发展中保护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注重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避免商业化削弱其纯粹性。
五、结论陕西农村传承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但在传承方式、年轻一代兴趣、传承人培养、商业化与保护之间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多样化的传承方式,激发年轻人兴趣,加强传承人培养,平衡商业化和保护之间的关系,以保护和传承陕西农村文化。
同时,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为陕西农村传承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杨忠武在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的讲话
杨忠武在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是春节收假第一天,过了个年,大家看起来精神了很多。
在这里,我代表局党组,向春节期间值班的同志表示感谢和问候,大家辛苦了!刚刚过去的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旅游行业大力实施“2336”发展思路,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旅游业保持了全面跃升势头,国际吸引力显著增强、国内影响力持续扩大、省内贡献力稳步提升、发展支撑力不断加强。
全年接待境内外旅游者3.32亿人次,同比增长16.5%,旅游总收入2521.4亿元,增长18.1%;全省在建、新建旅游重点项目330多个,完成投资410多亿元,分别增长11.1%、21.2%;法门寺佛文化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全省5A级景区达到6个,新增4A级景区23个;在全国率先举办了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国际性旅游博览会,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秦岭与黄河对话”,创新开展了“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
旅游业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方面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充分肯定。
2015年是打造新常态下陕西旅游升级版的重要一年。
全省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贯彻国务院31号文件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全省“两会”和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突出“丝绸之路旅游年”主题,深入实施《旅游法》,按照“2336”发展思路和“三个一”目标,大力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让旅游更安全、更便利、更文明、更舒心,为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新贡献。
旅游业发展预期目标:接待境内外旅游者3.8亿人次,同比增长14.5%;旅游总收入2925亿元,同比增长16%。
关于今年的工作,全省旅游工作会议已作了全面部署,各项任务已分解到各处室,请大家抓好落实。
下面,我就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发展新机遇,认真贯彻习总书记来陕考察调研重要指示精神关于发展机遇,我在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已进行了分析。
赞美陕西演讲稿
赞美陕西演讲稿陕西,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一个承载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陕西的赞美之情。
首先,陕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陕西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比如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古城、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等等。
这些历史遗迹见证着陕西悠久的历史,也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朝圣,感受历史的魅力。
其次,陕西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拥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
陕西的秦岭山脉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峻峭的山峰、蜿蜒的山路、清澈的溪流,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而在秦岭山脉之间,还有着世界自然遗产——华山,以及举世闻名的壶口瀑布。
这些自然景观让人流连忘返,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此外,陕西还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这里有着众多的历史名人和英雄人物。
比如李白、杜甫这两位文学巨匠,他们的诗作至今仍然流传广泛,感染着后人的心灵;再比如关羽、张飞这两位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他们的英勇事迹至今仍然让人敬仰。
陕西的英雄人物,见证着这片土地的伟大和悠久。
最后,陕西还是一个美食之都,这里的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比如陕西的沉香羊肉泡馍、凉皮、臊子面等等,都是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
这些美食不仅滋味独特,而且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总的来说,陕西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它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英雄人物和美食,都让人流连忘返。
赞美陕西,就像是在赞美一位博大、悠久、美丽的女子,她的魅力无法言喻,让人心驰神往。
让我们一起赞美陕西,让更多的人了解陕西,感受陕西的魅力!。
陕西文化强省之路
步 凸显 国家 地 理 中心 、交 通 枢 纽 及 文化
高地融合 发展的优势,文化产品将有广 阔
的市 场辐 射 空 间。 六 是 发展 机 遇 好 。近 年 来 ,省 委 、省 政 府 高 度 重视 , 出台 了一 系
陕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景俊海 ( 右二 )参观 “ 微笑彩俑——汉景帝的地下王国特展” 。
领 ,全 面 建 设 西 部 强 省 的重 要 时期 ,宣 传 化 人 才 。 同时 ,在这 片 文 化厚 土上 成 长 起 化发展重要决策部署的出台 ,全 国各地纷
思想文化工作迎来了重要 的发展机遇期 。
来 的陈忠实 、贾平凹、高建群 ,赵季平 、
纷 制 定 文 化 强 省 、强 市 战 略 ,掀 起 了文 化
西 犬 发21 1 9 部 开 0 0 2I 8
和根本 。面对新 的 目标 ,尤其需要在思想 的大解放 中调整 、完善发展思路。第一 ,
要 树 立 “ 文 化 ”观 念 。在 发 展 内容 上 , 大 既 重 视 文 化 作为 手段 ,在 科 学 发 展 、富 民
文化消费等为重点 ,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 发展。力争2 1年前 ,全省 建成 l个 以上 05 0 特色鲜明的重点文化产业园区 ,1个 以上 0
面 向全 国建 设 文 化 强 省 ,其 势 已成 ,其 时 袁仲一 、刘文西、王西京、张艺谋等一大 建设 的新 一 轮热潮 。百舸 争流 ,不进 则
已至 。一是文化资源优。 中华 民族历史上 批文化大家 以及闫妮、张嘉译 等许 多演艺 退 ,慢也是退。我们一定要从历史发展 的
有 1个 朝 代 在 陕 西 建 都 ,历 时 10 多 年 , 4 10
列创 新举措和前所未有的优惠政策 ,推动
1.23-24九上期末语文汇编基础运用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北京市各区初三语文基础·运用汇编【昌平】一、基础•运用(共12分)同学们在中药材劳动实践基地参加了制作艾条的体验活动,请你完善体验报告的内容。
1.你用正楷字书写“制作艾条体验报告”八个字作为标题。
(2分)第一部分体验目的学习艾的相关知识,制作药用艾条,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
第二部分体验内容(一)学习艾知识艾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
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
叶片厚实,覆盖着细绒毛。
艾的自然分布..广泛,遍及中国各地。
适生性强,喜阳光,耐干旱,较耐寒,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
医书典藉..。
..中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具有理气血、逐湿寒等功效人们把艾叶做成艾条,用于针灸时熏穴位,提高针灸的疗效。
艾标本2.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形做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因为表达的是“已经长成的植物体”的意思,所以“植株”一词中有错字。
B.因为表达的是“散在一定的地区内”的意思,所以“分布”一词中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古代重要文献”的意思,所以“典藉”一词中有错字。
D.因为表达的是“功能、效率”的意思,所以“功效”一词中有错字。
(二)了解艾文化清明节所食青团就是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制作成的。
端午节之际,人们用挂艾草、制香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艾不仅与文学创作有不解之缘,还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①》中第一次提到了采摘艾的劳动:“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自此以后,艾就频频出现在中国文人的创作中。
屈原的“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苏东坡的“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范成大的“艾求真伏道,穴按古明堂”……皆将艾入诗,用以传情达意。
3.你在①处补写相关的内容。
(2分)4.文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做出修改。
(2分)(三)制作药用艾条将晒干的艾叶,捣成艾绒。
用桑皮纸卷成所需直径的纸筒,接着向纸筒内一点一点填塞艾绒,边填边用木棍压实。
【讲义文稿】充分认识陕西文化的独特优势
【讲义文稿】充分认识陕西文化的独特优势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陕西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陕西拥有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突出的红色文化资源、独树一帜的特色文化资源。
我们要充分理解和把握陕西文化资源优势,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陕西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陕西文化建设充满殷切期望,每次来陕考察都提出明确要求、给出方向指引。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
要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J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陕西要用好自身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这些重要论述给全省上下以极强的思想指引、精神鼓舞、奋斗感召,为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前进方向。
建设文化强省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
我们要充分认识陕西文化的独特优势,坚决扛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责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努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
陕西革命老区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层探索和思路研究
陕西革命老区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层探索和思路研究陕西省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拥有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
陕西革命老区因其革命历史和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成为了吸引游客和学者深入探索的地方。
今天,我们将从深层探索和思路研究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陕西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层探索1.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红色文化资源是陕西革命老区的宝贵财富,传承红色基因是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如革命历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线路、红色文化节庆等方式,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革命历史,热爱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 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精品景区陕西革命老区拥有众多红色资源,如延安革命圣地、陕北抗日根据地、宝鸡革命遗址等。
我们可以深入挖掘这些资源,打造精品景区,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通过景区的建设和管理,让游客深度体验红色文化,加深对革命历史的了解和认识。
3. 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丰富文化产品在深层探索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
比如红色文化主题书籍、纪念品、红色文化艺术品等,让红色文化走进人们的生活,让更多的人了解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二、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思路研究1. 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要想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就要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
通过制定专门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加强对红色文化建筑、遗址、文物的保护,同时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使其名副其实成为红色文化资源。
2. 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推介力度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陕西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宣传推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可以通过建设宣传平台、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开展红色文化公益项目等方式,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推介力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3. 拓展红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发挥陕西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需要深层探索,更需要广泛的思路研究。
追赶超越工作计划
追赶超越工作计划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追赶超越”会议精神,集体讨论省教育厅“追赶超越”工作方案,下面由fwdq就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赶超越工作计划方案,仅供大家阅读与借鉴!【追赶超越工作计划一】当前,党中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要求,省委提出要把陕西文化的大旗举起来,推动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近年来,汉中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实施文化名市战略,与中央、省委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要求一脉相承。
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加快文化名市建设,打造中国汉文化传播示范基地,在“追赶超越”中彰显文化担当,既是重要的时代命题,更是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
一、传承汉风汉韵,留住文化自信根脉。
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汉王朝的发祥地。
英大不列颠《大百科全书》记载:“汉族的形成,始于汉代。
”汉朝、汉族、汉语、汉字之称来源于汉中,世界各国称中国文化为“汉学”。
一要培植共同价值理念。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和弘扬汉中以两汉三国为代表的传统地域文化,通过主题活动、知识竞赛、文艺演出、公益广告、“最美系列人物”评选等形式,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全面加强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要耕植共同文化记忆。
要积极从汉中深厚的历史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乡贤文化等资源中汲取营养,挖掘张骞、诸葛亮、蔡伦等名人先贤的核心价值典故,大力弘扬开拓进取、开放图强、诚实守信、鞠躬尽瘁、勇于创新等精神,弘扬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家训,用优秀传统文化润泽心灵、陶冶情操。
三要留住共同文化遗存。
要精心打造青木川、华阳、骆家坝等特色文化名镇,深入挖掘阐发历史传说、地域文化标记,保护好、传承好古遗迹、古村落、古建筑,做好静明寺、东塔、饮马池等古建筑、古遗址的修缮,使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根脉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二、构建文化地标,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传承历史文脉,彰显文化特色,叫响“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品牌,以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提升汉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陕西文化概述范文
陕西文化概述范文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陕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对中国的文化和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以下将对陕西文化的概述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陕西文化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源远流长。
陕西是中国历史最早的文化中心之一,曾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丰富的文化资源使得陕西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重要地区。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陕西地区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这里孕育了丰富多样的人文景观。
例如,陕西有世界上最早的人类遗址之一,周原遗址,该遗址的发现和研究对于揭示中国文明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陕西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历史底蕴深厚。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陕西拥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
陕西曾是多个朝代的首都,如秦、西汉、唐等,这为陕西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陕西省境内的秦始皇兵马俑,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使得陕西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此外,陕西还以书法和绘画艺术闻名于世。
陕西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
书法是陕西的传统艺术之一,这里有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如王羲之、颜真卿和柳公权等。
陕西丝绸之路的终点是历史上的重要交通枢纽,这也为陕西的艺术交流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绘画方面,陕西的壁画和绘画艺术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如著名的莫高窟壁画和秦岭山水画等。
此外,陕西还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西是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丰富多样。
例如,陕西的回族、藏族和阿昌族等群体拥有独特的音乐、舞蹈和戏剧表演形式,为陕西的文化多样性增添了色彩。
总而言之,陕西文化源远流长,历史底蕴深厚,并以书法、绘画以及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而闻名于世。
陕西作为中国的文化名城,为我们研究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资源,对于丰富和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文化传承与创新共建最美乡村陕西西安
文化传承与创新共建最美乡村陕西西安文化传承与创新共建最美乡村——陕西西安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于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
本文将从文化传承与创新共建的角度探讨西安共建最美乡村的路径。
一、理念引领与文化根植要共建最美乡村,关键在于明确理念引领和深度文化根植。
西安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应以保护传统文化为基础,构建独有的乡村文化体系。
比如,在乡村规划中,要恰当地融入传统建筑风格,保留历史建筑,重现古代乡村生活场景。
在乡村教育中,要注重培养传统文化素养,通过传统技艺传承班等活动,让乡村孩子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这些举措将加深乡村的文化根植,为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二、保护与发展的统一文化传承和创新共建必须平衡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在最美乡村的打造中,重要的是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保留乡村的自然风貌。
通过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创建生态村落等举措,保护乡村的自然生态,使其成为城市人们向往的避风港。
同时,也要注重乡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引入新兴产业、提升乡村旅游等方式,实现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只有平衡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乡村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民众参与与社区建设文化传承和创新共建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社区居民的参与和积极建设。
在共建最美乡村的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
可以设立居民文化广场,举办文艺演出、民俗活动等,增强社区凝聚力。
此外,还可以成立文化志愿者团队,组织开展文化传承和创新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
只有发挥全社会的力量,乡村才能蓬勃发展。
综上所述,文化传承与创新共建是共建最美乡村的重要路径。
在西安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中,要以理念引领、文化根植为基础,明确乡村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在打造最美乡村的过程中,要平衡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
同时,要充分发挥居民的积极性,加强社区建设,提高文化参与度。
谈谈你对陕西寻根文化的理解
谈谈你对陕西寻根文化的理解陕西寻根文化是指人们对陕西这片土地深厚的历史文化进行追溯和传承的活动和理念,是陕西人民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和追寻。
首先,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从尧、舜三代的古代文明到周、秦、汉等众多朝代的历史沉淀,陕西富含着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
寻根文化则着重强调对这种文化传统的认同和自觉,通过了解、学习和传承陕西历史文化,陕西人民能够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文化自信心,培养民族精神和文化自觉。
其次,陕西寻根文化的体现在于对陕西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文化符号的挖掘与传承。
陕西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拥有丰富的古代宫殿、陵墓、寺庙、城墙等建筑群。
例如秦始皇陵兵马俑、西安城墙、大雁塔等都是陕西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
在陕西寻根文化中,人们通过对这些古建筑的修复、保护和研究,使其得到更好的利用和传承,进而推动陕西历史文化的发展。
此外,陕西寻根文化还注重对陕西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陕西人民因其勤劳善良、激情奔放的性格特点而闻名于世。
这种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执着追求的态度,体现在历史人物的思想与行为中。
陕西人民通过研究和宣传陕西历史人物的先进思想和品德,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对历代陕西先贤进行祭祀和纪念,不仅展示了陕西人的自豪感,也激励了人们对于精神追求的坚持。
另外,陕西寻根文化还强调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陕西有着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皮影戏、腔调、曲艺、剪纸、雕刻等等。
这些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形式不仅是陕西文化独特性的体现,也是陕西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通过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弘扬,陕西人民能够更好地弘扬陕西文化的精神内核,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总的来说,陕西寻根文化是陕西人民为了实现自身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和理念。
通过对陕西历史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陕西寻根文化能够加强陕西人民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和自觉,推动陕西历史文化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要留得住文化根脉
作者:刘宽忍
来源:《西部大开发》2015年第06期
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就扎实加强文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
他指出,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积淀十分深厚,是“天然历史博物馆”。
要保护好文物,让人们通过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流痕,留得住文化根脉。
要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风格、传统风貌,不能随意占用和损坏,也不能以保护为名大拆大建。
陕西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遗存丰富,目前处在一个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面对机遇,我们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重要思想,以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和重大任务为抓手,深入学习研究陕西文化资源优势,率先在“文化自信”上有所作为。
在顶层设计上,我们绘就出“文化陕西”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明确了当前陕西文化的发展目标定位、发展思路策略、发展任务要求,并且提出“文化陕西”的发展目标,丰富“文化先行”的工作理念。
率先在文化自信上有所作为,分别从“弘扬历史文化、繁荣民生文化、发展丝路文化、宣传红色文化、保护民俗文化、创新现代文化”等方面制定出建设发展的重点。
陕西是文化大省,我们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文化遗产是文化根脉的重要组成,作为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职能部门,我们更要拿出“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态度,不遗余力地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好。
自去年《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们不断探索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在非遗保护数据上,目前陕西省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项、国家级名录74项、省级名录项目441项、市级名录1415项、县级名录2592项,基本形成了以市、县级名录项目为基础,省级名录项目为骨干,国家级名录项目为重点的保护体系。
在今年的5月29日,陕西省文化厅联合各市区文化局,共同搭建起“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文化产业平台”,着力展现全省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希望借此平台将全省民间民俗文化更好地发扬光大、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外地游客发现别具魅力的陕西文化。
抢救性保护要与时间“赛跑”。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虽然每年的项目名录都在增长,但是我们还是要清楚地看到,散落在民间、未被发掘出来的非遗代表还有不少,很多还未“浮出水面”。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加强对领导干部进行思想动员和学习教育,以领导干部的学习带动全系统的学习。
重点要对基层文化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基层的工作人员在保护工作上必须树立起敬业精神,每个人都要具备熟练专业的业务水平,要在发掘非遗传承人的工作上办出点实事。
这里面需重点加强对濒临绝迹非遗传承人的抢救工作,要抱着“抢时间、抓重点、谋实事”的观念去发掘和保护,对非遗抢救性保护就是与时间“赛跑”!
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对非遗传承人的抢救可以用迫在眉睫来形容。
对濒危项目的抢救性保护工作是重中之重,这个不同于任何一个文化工作。
有些工作今天不做明天还可以做,但对艺人的抢救若不及时,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近些年,不少非遗传承人陆陆续续离开了我们,可以说是“人在艺在、人亡艺走”。
作为文化部门,我们一定要怀着“与时间赛跑”的理念来传承保护,政府部门不能像衙门,具体工作中要谨防埋头批文件现象,不能有“盖一个章子就了一个事、发了钱就不用操心”这种态度。
绝对不可“一刀切”处理,要仔细研究并下到基层了解实际,特殊情况要特殊对待。
例如秦腔,自古就是表现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点角色,秦腔在陕西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传承。
在陕西,秦腔的群体很庞大,它是秦人骨子里流淌的文化,也是三秦儿女守望的精神家园。
年逾古稀依然为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秦腔代表性传承人,他们既是秦腔历史发展的鲜活见证,又是我们宝贵的艺术财富。
我们陕西人一定要把秦腔保护好、传承好、宣传好。
要薪火相传,重现十万人齐唱秦腔的豪气。
(作者系陕西省文化厅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