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必修四 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认识论 (知识篇)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认识论部分)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纲再现]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课误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考点突破]考点一实践与认识一、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提醒]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二、实践的特点及其关系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客观物质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客观物质性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①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
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手段是物质性的工具,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能动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的区别所在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物质生活资料。
③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社会历史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孤立的个人活动的区别所在①实践的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实践的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联系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 (2015全国一)(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 们要保护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 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 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 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 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 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 • 《记住乡愁的》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 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 目中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 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 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 (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 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10分) • (3)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条建 议.(4分)
• ④将研究成果应用 与疟疾治疗实践,接受检验。 (2分)
• (2013· 全国I)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 (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 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 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 字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 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 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 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在国际化,也不能把 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 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 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 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 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 要。” • (2)《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 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 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 •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单元综述45张PPT
(08年海南单科23)(10分)辨析题 有一本被誉为“思考致富的巅峰之作, 人生励志的丰硕成果”的畅销书,名叫《 只要敢想你就行》。请用所学的哲学知识, 辨析“只要敢想你就行”这一命题。
①这一命题强调敢想、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一定的合 理性。在既定的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克服困难、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往往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4分)。 ②但要取得成功需要许多条件,如果只是敢想,并不具 备相应条件,也不会取得成功。(2分)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按规律办 事,如果违背规律,只凭主观愿望蛮干,不仅不能成功,还 会招致更大的失败。(3分) ④对这一命题要结合条件作具体分析,防止陷入夸大或否 定主观能动性的误区。(1分)
二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2)哲学的运动概念 (3)物质运动的规律 (4)物质决定意识 (5)意识的能动作用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7)实践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9)真理 (10)认识过程
方园政治*余建国 yjg171763@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 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 A.运动时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3)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含义
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2.规律的客观性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被消 灭,更不能违抗 3.规律的普遍性 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人的 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 基础。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部分)
D
例9、(2011.江苏卷)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 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
例10、(2011.苏北四市二模)下列格言、警句与 “顺水行舟一人易,逆水划船十人难”体现相同 道理的有 ①不懂庄稼脾气,枉费一年力气 ②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③过了芒种,不可强种 ④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二、考点梳理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1、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4、意识的能动作用 (三)方法论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意识,发挥正确意识的
促进作用,重视精神力量的作用。 2、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追求幸福】 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认为,只要人们理解幸福与消费之 间没有直接联系的观点,就能改变人们对真正是什么增加 或提高了幸福程度的认识,从而创造一个可持续的社会。 (2)请从认识论的角度谈谈追求幸福的过程。
答案:(3)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
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对幸福的追求也是一个不 断发展的过程。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和动力,在生活的历练中,人们不断调整对幸福的认识。 (4分)
答案:(1)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主
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 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因此,幸 福感作为人的意识活动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3分)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 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乐观的心态可以让人感受幸福、催 人奋进。(2分)
高三政治复习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认识论)修订课件 人教
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追求真理
永无止境。
【28人】 5.(2010年高考·江苏卷29)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
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5人】6.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发展的眼光
11届高三政治复习课件——《哲学与生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4.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 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学案】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客观的。 3.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4.单个人、孤立的活动是存在的。 5.人们的认识来源于前人的经验和书本知识。 6.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7.真理是主观的。 8.科学理论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范畴。 9.真理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10.认识的反复性说明认识是对事物的简单重复。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82022/1/18January 18,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82022/1/182022/1/181/18/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82022/1/18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讲义:必修4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一 哲学的物质概念][记牢知识]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产生: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本质: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世界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练通小题]一、判断题1.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纠错: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和属性。
2.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纠错: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二、选择题3.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
这是因为(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③世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④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解析:选D①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②错误。
4.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句话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析:选D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2014年学业水平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配套课件]
尚未认识之物 不可认识之物 世界上只有______________,而没有_____________。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指导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____________作用。 人体生理活动 (2)意识对于________________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第五课 考点 1:物质决定意识
把握思维的奥妙
物质世界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___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 反应特性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____________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人脑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__________的机能。 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 4.物质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 __________是本原的, 意识 __________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 形而上学 否认运动是____________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 相对主义 对静止则导致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诡辩论 考点 5:规律的含义、客观性与普遍性 1 .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_______ 的、 本质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 物质体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这三者 客观性 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_________集中体现了人类 社会的物质性。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印刷)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高密五中2012级政治复习课教学案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No.332 29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编写:赵长荣 审核:邰杰 课时:1课时 使用时间:2014.3.18【体系构建】【考试考什么】(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高密五中2012级政治复习课教学案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No.3 42 43【易错易混点分析】易错点1.物质是具体事物的总和。
提示: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易错点2.精神、意识现象的存在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提示: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因此并不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易错点3.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提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二者不能混淆。
易错点4.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
提示: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客观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也不能消灭规律。
易错点5.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提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有可能是对现实客观对象的虚幻、歪曲的反映。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学案编制:**** 编制日期:2008年9月8日★单元知识网络结构★自然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探究世界的本质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运动是有规律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能动地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求索真理的历程真理是客观的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高考考点解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组成部分。
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也没有的活动。
〖例1〗如果不顺应自然规律仅凭人们的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新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而且最终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生态系统是自然形成的,人们如果仅凭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这是因为A.人与自然界是难以和谐相处的B.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1)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它们都是要求,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和的统一。
生产力是客观的力量,生产关系是关系,具有物质性。
人们既不能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选择生产关系。
〖例2〗(1)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是由人随意规定的,而是由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这说明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C、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D、生产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2)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高中《生活与哲学》知识专题二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3.静止的含义
(在物质存在方式上)是一种不显 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 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性质的相对稳定) 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 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 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位置的相对稳定/运动 状态的相对稳定)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要原理和方法论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 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 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 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 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 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3.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人能够能 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能促进事物发展 错误意识能阻碍事物发展
高昂的精神 萎靡的精神 催人奋进 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五、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 实事 求是?
我们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是 具体的、有条件的。 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 检验和发展真理。
(1)运动是( 绝对的)、( 无条件的)、
( 永恒的 )
(2)静止是( 相对的 ) 、( 有条件的 )、 ( 暂时的 ) (3)物质世界是( 绝对运动 )和 (相对静止)的统一
三、规律 1.规律的含义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 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
2.规律的特点
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探索世界与寻求真谛【导语】我们在政治必修四的课本中主要学习的是政治哲学生活,这也是政治众多课本中比较难知道的一部分。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探索世界与寻求真谛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知道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实在。
它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知趣比而言);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而言)。
※2、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当者;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毛病的。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辨证关系:静止是运动的特别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知道规律的客观性及认识规律对生活和实践的意义: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可以在认识和掌控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产生作用的条件和情势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第五课:掌控思维的奥妙※1、知道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控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的方法论。
辩证关系: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方法论:掌控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并不是否定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谛。
6第六课:求索真谛的历程※1、实践的概念与特点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从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角度知道“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知道真谛的客观性及真谛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谛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谛的最基本属性,真谛眼前人人同等。
高考政治 二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阶段小结(十)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必修4)
[创 新 预 测] 1.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
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 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 ) 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 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质变 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解析 从题干中的“超前”“超负荷”“事与愿违”可以看出, 有些家长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忽视了教育规律及孩子的成长规 律,故应选B项。A、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 B
2.“教育的特征就是‘慢’。儿童的手很小,不要往他的小手上 放太多的东西;他们只有一个童年,应当让他们慢慢地享受幸 福。”江苏省特级教师王栋生的上述话语告诫人们( )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价值观决定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C.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按规律办事 D.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解析 “教育的特征就是‘慢’,应当让他们慢慢地享受幸 福。”强调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按规律办事。 答案 C
答题要素 提示 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 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 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②发挥 主观能动性;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2.分析真理的特点与追求真理的过程。 答题要素 提示 真理特点+认识过程+材料 ①真理特点:真理含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真理与谬 误相伴而行。②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在实践中追求和发 展真理)。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人能够能动地_认__识__世界。人能够能动地_改__造__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 有_调__节__和__控__制__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总结课件(共21张PPT)
22“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
行。”这诗句蕴含的哲理是(
)
①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中包含静止,静止中包含运动
③物质世界是运动和规律的统一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 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 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说明了 A. 运动是永恒的和相对的 B.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 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D.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1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某地结合当地特色,围绕“一 溪三轴连四区,多点汇文湖”的布局,打造集新农村建设、精 准扶贫、产业发展及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这说明该地 () ①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提出具体发展思路 ③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客观与主观相统一 ④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唯物 25 《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论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D.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唯物 论 27 机器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代替人类的许多 体力劳动,而且越来越多地代替人类的脑力劳动.对此, 有人认为机器人终将产生意识,全面超越人类.这一观 点( ) A.正确,因为机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B.正确,因为机器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C.错误,因为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错误,因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三维教学目标识记:世界的物质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实践及其特点理解:意识的本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重点难点简单应用:运动是有规律的;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综合应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教法教具教法:知识点的识记与运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特色教案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点解析】1.世界的物质性(识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物质体系。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识记):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简单应用):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
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同时人们还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意识的本质(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5.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理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6.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简单应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综合应用):我们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这就要求我们: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③反
对唯意志主义和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8.实践及其特点(识记):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综合应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0.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理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