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品读你——《记念刘和珍君》教学手记
鲁迅永远不会过时——《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实例及体会
悲愤的原因,进而再去审视这篇课文当时发表 在《语丝》上的社会价值。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切感受
到高尚的“真的猛士”精神:敢于直面残酷现
正如黑塞所说:“阅读杰作可使我们领略 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 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 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在语 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朝着这一方向不断地努 力和探索,即如何能更好地通过一些经典的文
绪以及鲁迅作品的深刻性。
笔者在这堂课中以换位思考的角度设计了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假想自己当时在《语丝》上
读到了这篇文章后的心情会是怎样。此问题的
设计比教师教条地讲解课文更有吸引力。该问 题拉近了鲁迅作品和学生的距离,学生和课文 之间的年代距离感消除了,激发了学生学习这 篇课文的兴趣。学生能设身处地去思考这篇文
轻女学生的不平凡。 5.讨论反动派的本质 始终微笑的刘和珍和鲁迅永别了,也和我
灭更使我们愤怒,而学者文人在思想上钳制民 众,更是杀人不见血,更使鲁迅愤慨,也使我们
愤慨。这样两者联合起来绞杀了当时的进步人
士,也使得我们当时的民族默无声息。
6.“读者”的自我反省
作为当时的读者,他们能从鲁迅的这篇悼 文中做何自我反省呢? 学生甲:当时的普通读者读了这篇文章会 告诫自己不能忘记烈士的鲜血,不做庸人。 学生乙:那些真的猛士在读了这篇课文后 将从刘和珍等人的身上汲取力量,奋然起来战 斗,从这次惨案中吸取教训,提醒自己应改进斗 争方式,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接着我们结合课文第二、第六部分具体分 析了庸人和真的猛士这两类人的特点。 ①庸人不敢正视现实,浑浑噩噩,麻木健 忘,苟安满足。他们易于“忘却”、苟且偷生,在 客观上起着维持“似人非人的世界”的作用。 真的猛士毫不回避血腥屠杀,勇敢直面残 酷的现实,前仆后继,勇于担当,追求真理,为实 现社会和自身的理想而奋斗着的。作为先知先 觉者,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命运而哀痛,承受超乎 寻常的哀痛,主动选择生命的沉重,但是为改变 惨淡的人生,为创造幸福的生活,他们以能为之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教学设计1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教学设计刘和珍,是中国现代音乐教育事业中重要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他是第一位去欧洲留学从事音乐教育的中国人,也是第一个将欧美音乐教育理论应用于中国的音乐教育家。
他将自己在欧美音乐界的所闻所见所知,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中国音乐教育同行和学生,开启了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大门。
今天我们要记念这位音乐界的前辈,来设计一份教案共同学习他的卓越教育思想和实践,并尝试从中汲取灵感和力量,推动我们自己在音乐教育中的创新和进步。
1. 教育思想梳理刘和珍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能力,而他的艺术鉴赏能力的始终点,始终是对音乐中“情感”因素的理解和把握。
他认为音乐的本质就是情感,而音乐教育的使命就是使学生在掌握音乐技巧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感性认知和审美素养,培育出具有独特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的音乐人才。
在实践中,刘和珍注重学生的启发和自主性,他反对死板的教学和僵化的编排,鼓励学生自由创意和自我表达,在保证音乐表现的基本要求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实现音乐教学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2. 教学课题选择鉴于音乐教育中情感元素的重要性,我们选择刘和珍曾经教授的一首钢琴练习曲进行教学,即Schumann的《命运》练习曲。
这首曲子表现了人生的多种情感,从悲痛到振奋再到坚定,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情感转折的过程。
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首曲子,盼望着达到以下的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认识乐曲情感元素。
带着学生走进这首曲子的音乐情感中,了解这首曲子要表达的生命意义,重点突出其中的情陷、振奋和坚定三种情感的表现。
第二个目标是:乐曲表现的技法训练。
通过弹奏这首曲子,学生要学会如何表达乐曲情感。
通过身体的协调操控,手指按键,让学生感受音符与情感之间的融合。
第三个目标是:自我表达的能力提升。
利用音乐这个媒介,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 教学汇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这首曲子的情感元素和曲子表现的技巧训练。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
《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也是很多中学教育中的必修篇目。
如何通过这篇文章来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欣赏并创作文学作品,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
一、教案设计1.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①理解《记念刘和珍君》的主题和情感②提高对文学创作的理解和欣赏能力③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和创造力2.教学重点①理解《记念刘和珍君》的主题和情感②提高对文学创作的理解和欣赏能力3.教学难点①如何将文学作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②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提高创作质量4.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将《记念刘和珍君》的原文、注释和翻译打印出来,准备好教学课件和PPT。
课堂准备:准备好课堂板书工具,准备好录音设备或者视频设备,以便于记录学生文学创作的过程。
5.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先让学生回忆一下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感人事情,或者自己身边的人的感人事迹。
自然地引出《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并让学生们以“刘和珍”为关键词做一个云图,以激发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兴趣。
第二步:阅读与分析让学生自主阅读《记念刘和珍君》的原文,并且结合中文翻译进行理解。
让学生阅读文章,并根据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进行分析,并且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第三步:文学创作①创作步骤1.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题材,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听到过的感人故事或者其他的题材。
2.学生根据主题和情感进行创作,并且提高文学表达能力。
3.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和批评,提高文学创作质量。
②创作评价1.看学生的创作是否能够真正地传达所想要表达的信息2.看学生的语言符不符合文学的语言风格,是否具有文学性质3.看学生是否真正用心地进行了创作第四步:总结让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分享和互评,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展示和互相鼓励提高,同时也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梳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个主题中的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实现通过以上的教案设计,本篇文章将刘和珍的事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们的文学创作热情。
《纪念刘和珍君》教学实录范例
《纪念刘和珍君》教学实录范例《纪念刘和珍君》教学实录师导入:鲁迅先生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巨星。
他豁达果敢,机智诚朴,如戟似剑,纵横文坛,天下无敌手!今天,让我们沿着巨人的足迹,重温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感受先生的悲痛和愤怒,来一起记念刘和珍君!(出示投影1)师:记念刘和珍君?文章中记述了刘和珍哪些事件?反映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下面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跳读,找一下主要在文章中的哪个部分?(3分钟左右)(如果学生找到第一部分预定全年《莽原》,就直接出示投影2;如果学生找不到,可以给他们提醒:鲁迅先生是如何认识她的,这样学生就能迅速找到第三部分,分析完第三部分,再出示投影2进行分析。
下面是第一种情况)师:叶圣陶先生说:“一篇好文章,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
我们课下还要多读,下面我们一起来揣摩研习这篇文章。
回答我刚才的问题。
生1:文章第一部分中说她预定了全年的《莽原》师:《莽原》是谁主编的?它内容如何?(文章下面有注释) 生1:鲁迅主编,是进步刊物。
师:刘的生活如何?生1:艰难。
师:然而她却“毅然”定了“全年”的,能反映出刘追求什么?生1:进步,真理。
师:他们相识的经过在文章中的哪个部分?鲁迅先生是如何认识她的?通过什么事件认识的?生2:第三部分。
起初不认识。
她被校长强行开除后,有个学生告诉鲁迅的。
师:校长的势力如何?在校长面前她退缩了吗?反映刘怎样的性格特征?生2:“一广有羽翼”,势力很大,然而她并没有屈服,面对迫害,而是奋力反抗,表现了她不畏强权,勇于斗争的精神。
师:鲁迅先生本以为这样的人应该是“桀骜锋利”的,有河东狮吼,孙二娘式的人物。
是这样的吗?能表现刘怎样的性格特征?生3:不是。
她“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表现出她是一个温柔和善的女子。
师:她只是笑吗?好象后文写到了她的哭泣,为什么哭?生4:“虑及母校前途”。
师:母校曾经对她如何?生4;开除。
师:虽然这样,她一想到母校的前途就“黯然至于泣下”,艾青有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记念刘和珍君(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记念刘和珍君(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记念刘和珍君(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并非真正存在,但他们所代表的形象却常常揭露了人的内心世界,传达了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而对于学生们来说,把握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则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
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节我精心设计的高一必修课——《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民公社运动时期的历史背景;2.理解“两个先进人物”的典型形象,深入探究其精神品质及其表现;3.感悟作者充满感情色彩的真挚写作,领略“小人物”的伟大品质;4.提高阅读文学作品时的目的性和准确性;5.训练学生有效运用文学欣赏知识进行作品解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历史背景,理解人民公社运动的本质和影响;2.深入理解文中人物的形象和精神内涵;3.掌握文学欣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和解读能力。
三、教学设计和流程1.引入:通过提供生活中的场景,启发学生对小人物伟大品质的讨论。
2.导入:了解人民公社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危害。
3.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分析文本,了解刘和珍的个性、品质、精神内涵以及在故事中的表现。
4.解读作品: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作者的真挚写作,以及在“小人物”身上所传递的伟大精神;另一方面是如何进行文学欣赏和解读。
5.课堂互动:开展知识竞赛,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故事和背景的印象和理解。
6.课堂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撰写一篇倡导坚强意志、向上进取的小品文,以激励更多的人走向成功。
四、教学评估评估主要采取“探究型评价”方式,即通过测验、问答、讨论等形式,来查验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运用文学欣赏知识,准确解读文学作品,并在实践中表现出自己的良好品质和素养。
五、课程效果通过此次教学设计,学生们将进一步了解人民公社运动背景,逐渐认识到“小人物”的伟大和重要性,同时,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教案-高三语文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教案-高三语文教案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教学目的一、让学生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认识反动政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下流无耻,牢记“三•一八”惨案的教训,百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
二、掌握课文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悼念烈士、痛恨反动政府)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重点理解一些关键文句的含义。
WR\\教学重点: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关键文句的理解。
教学时数三教时第一节bn.U一、导语设计4Qr板书:1.“痛心的回忆”(1、2、3部分)!62.“愤怒的控诉”(4.5部分)_yX{Y3.“深沉的思索”(6部分)DZ0~m4.“热烈的讴歌”(7部分)%六小结i©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H]\k=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在我国文学史上,闪烁着一颗璀璨的巨星,他领着我们回过《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通过《一件小事》,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拿来主义》。
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板书)。
这位巨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鲁迅先生。
|二.探究鲁迅感情悲在何处?愤又在何处?讨论点拨后形成如下纲要:悲悼死难烈士愤揭反动当局@\LzK悲悲忆交往经过愤愤斥文人嘴脸悲议意义教训愤批庸人麻木64三.集体阅读一部分,讨论:文章为什么要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又要反复说“无话可说”?学生回答,教师帮助总结:文章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交待写作此文的缘由。
“我”因无法承受追悼会的悲凉,独自到礼堂外徘徊、思索;程君问“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勾起“我”对烈士的悲痛的忆念,再次感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也早觉得”,“也”字针对程君的请求而言,说明写作此文,不仅仅因程君的请求,更主要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早”字则进一步说明,要写文章记念的愿望由来已久,不只是由程君的请求才引起的。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记念刘和珍君》课堂实录--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记念刘和珍君》。
在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之前,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勇敢的女孩,她叫刘和珍。
刘和珍是一位热爱学习、热爱祖国的女生。
在她的求学路上,她不仅努力学习知识,还积极参与爱国活动,为保护自己的国家、为了争取民族的尊严而奋勇前行。
然而,在一次惨烈的历史事件中,她不幸牺牲,但她的勇敢和爱国精神却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今天的课文正是要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刘和珍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故事,感受她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问题一: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纪念谁呢?学生回答:纪念刘和珍君。
教师点评:是的,文章确实是为了纪念刘和珍君,这体现了作者对这位英勇青年的敬意和哀思。
问题二:课文的结构有哪些部分呢?学生回答:有纪念缘起、刘和珍的事迹、"三一八"惨案的教训等。
教师点评:不错!通过这些部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整个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问题三:课文中作者想通过怎样的方式让人们铭记刘和珍君?学生回答:通过纪念文章来让人们铭记。
教师点评:是的,通过文章的铭记让人们记住刘和珍君,同时也提醒大家铭记历史,铭记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明白了,我会根据您的要求为您重新输出在读文本深入分析环节,包括具体的问题和老师的点评意见。
三、再读文本、深入分析教师:现在让我们深入分析文章的内容。
请各小组注意,我会提出几个问题,请你们小组讨论后进行回答。
第一个问题是:你认为刘和珍君在文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第二个问题是:你觉得作者通过怎样的叙述方式突出了刘和珍君的牺牲精神?第三个问题是:这篇文章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有什么启示和警示?请各小组开始讨论。
爱国组回答:我们认为刘和珍君在文中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她通过自己的行动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师点评:很好!刘和珍君的确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典范。
《记念刘和珍君》课堂教学实录
《记念刘和珍君》课堂教学实录第一课时以匕首投枪式的犀利而名满天下,声震江湖,,江湖黑白两道闻之丧胆,步步惊心。
真所谓倚天一出,谁与争锋。
先生由于受黑色的熏染太多,总是千方百计的掩藏自己的容颜行迹,不想让对手看到自己的受伤的心灵,宁可像一个黑色的魔鬼一样,站在死敌的面前,让他们感到如坐针毡,无地自容。
像纪念刘和珍君这样大袒露、大悲怆、大流泪、大嚎叫、大滴血、大矛盾,实属罕见,此祭文只能反复诵读,反复诵读,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会进入鲁迅的凝练沉郁,翻滚回旋的内心世界。
师:出示民国时候女大学生的照片,其中有著名才女林徽因的照片。
师:这些是当时女神级的人物。
民国时的女生有什么特点?生:当时女生的打扮以黑白为主,很朴素。
白衫黑裙,生:像中国水墨画中的人物,很自然,不造作,师:黑白,最常见的色彩,是如此的协调,美丽。
白面黑发,白衫黑裙,白袜黑鞋。
你都会觉得那是一种美,一种纯真的美,朴素的美,自然的美,永恒的美。
作家孔庆东这样热烈的歌颂,那美中包含着太多的快乐与哀伤,理想与幻灭,刚强与柔弱,激越与平静……对于今天的人来说,那美就如同古希腊神话一般,几乎是不可再现的。
师:阳光依旧浪漫,花儿正在怒放,青春如此妩媚,美好正被憧憬,有谁能料到,罗网正在张开,恶魔露出狰狞,八十八年前的春天,是如此的寒冷和罪恶。
刺穿耳膜的警笛,寒光闪闪的大刀,阴森怕人的棍棒,还有呼啸四飞的子弹,鲜花一样灿烂的生命,在鲜血迸裂中凋谢,温和清婉的微笑,在魔鬼的笑声中化做冰冷。
目不忍视的惨像叠加,耳不忍闻的流言中伤,你忍无可忍,横眉冷对,写下了3月18日,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诅咒,写下了祭奠青春消逝的不朽文章——《纪念刘和珍君》,(老师全文朗读,此文必须要全文朗读,慢慢的,学生跟着朗读,走进鲁迅)师:读完这篇用血泪写成的祭文,老师想起了1999年《南方周末》的一段新年献词(师生共同朗读,出示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
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
用心灵品读你——《记念刘和珍君》教学手记
用心灵品读你——《记念刘和珍君》教学手记窦爱君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必修本)第六课《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比较长、有一定难度的课文,我虽然已教过几遍了,对那种常规的教法却一直不太满意。
古人云“披文以入情”,但历次讲授这篇课文的经验告诉我,社会环境的不同及学生自身阅历、情感体验的不足,造成了学生情感与课文内容的隔阂,虽“披文”却不一定能很好地“入情”。
这一次,我想打破常规,探索新的教法,来尽力消除这种隔阂,于是备课时干脆扔开“教参”,像第一次接触这篇课文一样,静静地读,细细地品,寻找属于自己的最初、最真的感动。
果然,读到动情处,一次次流下了泪。
不禁想起了几年前那个秋季,我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修研究生课程。
上课的地点,是北师大的北校,在什刹海附近,老北京人称那里为“老辅仁大学”。
不久,来上课的教授告诉我们,这里也是当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址,也就是说,我们上课的教室,也许正是刘和珍君当年听课的教室;换言之,也是尊敬的鲁迅先生当年讲课的地方。
这是真的吗?是真的!我当时好激动。
下了课,我急切地探访着这个有着长长走廊的教学楼,她虽然古旧,写满了沧桑,却显得那么神秘、那么亲切,我似乎能听到走廊尽头传来的刘和珍们爽朗的笑声,能触摸到她们青春的容颜,能呼吸到她们蓬勃的朝气。
黄昏时分,我走进了教学楼后面那个寂静的花园,在茂密的花木杂草间努力探寻刘和珍君的足迹。
园内靠近园门处是一座假山,傍山修筑的台阶、游廊伸向了山顶的观景亭。
那木质的廊、亭,显然经历了风雨剥蚀,又年久失修,早已残破不堪,呈现出一副饱经忧患的的样子,但我是那么钟情于她,因为我相信刘和珍君当年一定和她非常亲近。
睹物思人,内心波澜起伏,几乎不能自已。
职业习惯使我考虑到了以后教学的需要,便不停地在各处拍照,以期留下最珍贵的记忆。
在这节课前,我就先把那些珍贵的照片拿出来给同学们传看,并动情地做了介绍,让他们体验我当时的心情,进而和我一样将感情溶入课文。
果然,有了照片的搭桥牵线,刘和珍君和鲁迅先生一下子走到了学生面前,走进了学生心里,时代的距离、心灵的隔膜倏然消失,同学们美好神圣的感情渐渐被唤醒了。
《记念刘和珍君》的教案和原文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和原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2)了解本文的作者背景、写作背景及历史意义;(3)分析并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认识到和平的珍贵;(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3)学会珍惜友情,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2)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了解作者背景、写作背景及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1)文中深刻的情感表达和寓意;(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记念刘和珍君》;(2)阐述本文的历史背景及意义;(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3)教师解答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分析。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认识到和平的珍贵;(2)引导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 写作练习:(1)以“纪念某位身边的人”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3)分享优秀作品,进行欣赏和讨论。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3. 以“纪念某位身边的人”为主题,完成一篇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对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运用能力;3. 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认识和体现;4. 学生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实录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实录一课前导入有人说,鲁迅先生的文章如匕首,如投枪,直刺敌人心脏,让敌人心惊胆寒,这一点不假。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在了解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们遇难经过的同时,也一睹作为语言大师的鲁迅先生的风采。
二第四、五部分学习1 初步感知内容,巩固字词(学生自读,大约3分钟,趁此时间,老师在黑板上书写字词。
) 师:请大家注意以下字词的正确读音与书写。
尸骸喋血屠戮攒射言简意赅间谍擢发难数骇人听闻光碟戳穿攒钱生辨析(略)2 第五部分学习⑴再现场景,以景激qing师:我们今天调个个儿,先学第五部分。
请大家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
生:写的是刘和珍、张静淑等人是如何遇难的,作者对她们的勇气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师:对。
这部分是写受伤遇难经过,作者用了“伟大”一词来评价这几位女子的勇气与从容。
请大家思考,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向大家描述这几个人的死伤具体情况呢?生1: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对事实了解得更清楚。
生2:是为了让读者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
师(追问):为了真实地再现场景,可以有多种方法,在这儿,作者没有写混乱的场面,没有特写几个女子遇难时的勇敢,也没有直接写反动派的疯狂屠杀。
字里行间,我们感受不到喧嚣、鼎沸,作者为什么不写那些?那些不是会使场面更盛大、更逼真吗?生3:本文的标题是“记念刘和珍君”,不是“三·一八”惨案,整个场景并不是本文的写作重点。
师:那么,在第四部分第②自然段,作者究竟想侧重表现什么?想告诉读者什么?生4:鲁迅先生侧重写了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的死亡、受伤情况。
师:请一个同学朗读刘和珍被枪击的句子。
生读:“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
”师:请大家注意“背部”这个词,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生1:开枪人在刘和珍的后面,刘和珍没有察觉到。
生2:她们是去执政府请愿的,段祺瑞政府已做好了部署,作者在本段说“罗网”,背部中弹,说明不是正面冲突。
《记念刘和珍同学》优秀教案
《记念刘和珍同学》优秀教案记念刘和珍同学优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纪念刘和珍同学,展示她在教学中取得的卓越成就和贡献。
刘和珍同学是一位充满激情和敬业精神的教育工作者,在她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学方法。
这份教案将选取她最出色的一节课,并详细阐述教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以供其他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借鉴。
教案详情主题:探索太阳系目标:-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教学内容:1. 简要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2. 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中的不同星球和卫星的图片3. 启发学生讨论太阳系的运行机制和星球的特点4.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太阳系中的一些现象5. 总结并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系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2. 知识传授:简要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引发学生思考3. 观察与讨论:展示太阳系中的不同星球和卫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4. 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与太阳系相关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5. 总结:进行简要的总结,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教学评估:- 学生观察和讨论的参与度- 学生对实验活动的实施和结果的理解- 学生的研究笔记和展示成果结语这份教案旨在纪念刘和珍同学并传承她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通过这个优秀的教案,我们希望激励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谢刘和珍同学在教育事业中的辛勤付出,她将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中。
---_注意:本文档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编写,如有需求修改,请告知具体内容。
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记念刘和珍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文化
素养和人文精神。
分析人物形象
理解刘和珍的形象特点,包括性格、品质和行为等方面。
掌握通过人物描写手法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理解作者通过刘和珍的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之 美。
体会情感表达
理解作者对刘和珍君的悼念之 情
讲解方式:采用引导、启发、示范等多种方式进行讲解
讲解目的: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实际应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重点语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应 用能力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 容,包括刘和珍的 事迹和文章主旨。
总结刘和珍的精神 品质,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
强调爱国主义精神 的重要性,引导学 生珍惜和平、奋发 向上。
布置作业,要求学 生背诵相关段落并 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教学内容:介绍刘 和珍生平事迹和时 代背景,分析刘和 珍形象特点及其在 文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采用讲 解、讨论、案
教学评价:通过课 堂互动、作业、考 试等多种方式评价 学生的学习效果,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讲解重点语句
重点语句选择:挑选文中关键、寓意深刻的语句进行讲解
语言风格:语言犀利,感情强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语言特点:用词精准,表达生动,富有节奏感 修辞手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排比、反复、反问等,增强表达效果 语言内涵: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需要深入挖掘和体会
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语句
重点语句的筛选
重点语句的解读
重点语句在文中的 作用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 文章主旨
高三年级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范文记念刘和珍君名师教案(二篇)
高三年级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范文记念刘和珍君名师教案(二篇)关于高三年级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范文一在前面三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建立了一个得到全体同学认可班委、团支部队伍。
本学期进一步加强班干部队伍建立,努力提升班干部的工作力量,积极促动班委、团支部成员的工作力量、学习力量以及诸多方面的进展,在本学期的工作中,预备三次班级班干部会议,分析班级存在的问题,以及班级的进展对策;集中争论处理影响学生进展的一些问题;积极争论关于学生进展成长、班级安康进展的一些问题。
在班干部队伍建立中,努力提升班委成员的素养,努力为马上到来的高三打造一个高效稳定的班干部队伍。
班级文化建立是本学期工作的重点。
文化建立的阵地,其一是教室内文化气氛的构建,积极在班级内塑造一种积极、勤奋、努力、上进的学习气氛,积极塑造一种德智体全面进展的面貌。
其二是黑板报的建立,以黑板报为主要阵地,进展主流意识的宣传,充分利用本学期内教育契机充足的特点,如,雷锋学习日,清明节、植树节、青年节等,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在思想的进展、意识的建立,努力建立一种安康的生活状态。
其三是宿舍文化的建立,针对住宿生的特点,利用宿舍建立出一种学生进展的新的阵地,加强生活素养教育,提升生活力量,积极为文化学习供应保障。
加强生活教育,日常生活教育,道德生活教育,学习生活教育,安康生活教育,职业生活教育等。
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在生活中学会进展,在生活中塑造一种积极安康的精神和体魄。
本学期积极贯彻学校提出的“做胜利的事,过幸福的生活”的进展目标,积极促动学生在三维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在多元进展理论的指导下,努力促进德、智、体多方面的进展。
本学期进一步加强主题班会的建立,积极以主流意识塑造学生的品质,以积极态度塑造学生的价值观。
在主题班会的建立中,进一步标准学生的各项行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班干部队伍的建立,努力为更多的学生供应进展的舞台,为更多的学生供应进展的空间。
利用主题班会,为班级建立供应有力的支持,为学生成长供应支持。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背景刘和珍,江苏南通人,1919年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
他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英语教育家、学者、作家,被誉为中国翻译界的泰斗,是中国英语教育事业的杰出代表之一。
刘和珍先生在中国英语教育界享有很高声誉,他不仅在翻译领域有很高造诣,而且他的英文辞典《新英汉大词典》、《现代英汉汉英词典》的出版,为中国英语教育的推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英语科技翻译口译,也是时代的代表之一。
然而,1970年代,为了政治的需要,刘和珍先生被打成了“反革命”,并被剥夺了学术名誉和职务,在文革中受到了巨大的迫害。
1976年,他在家中去世,享年57岁。
目标通过一堂关于刘和珍先生的教学课程,让学生们承认并了解他的学术成就,感受和体味到那样一个惨痛时代里的不幸和迫害。
促使学生在面对类似的困难和挫折时,勇于抱有信仰和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向和目标,追求自己的人生意义。
内容课前准备在课前预先准备下列的教具和材料:•带有刘和珍头像的PPT或黑板素材•学生教材或工作簿•刘和珍的名言警句步骤1.引入:介绍刘和珍先生的生平、学术成就、及其在文革中的遭遇和不幸,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图片或其他形式的材料,让学生对他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探究:让学生看到刘和珍先生的名言警句,重点讲解他的一些经典翻译、科技口译和意译成品,引发学生关于翻译、语言和文化传播的讨论。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刘和珍先生的学术思想和他独特的翻译方法。
3.分析:以学生教材或工作簿为基础,让学生对刘和珍先生的英译汉和汉译英翻译水平、创作特点、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中的地位与成就等进行分析和评估。
4.阐释:以刘和珍先生被宣布为“反革命”和受到迫害为切入点,课上进行该时代的思想政治运动背景、社会动荡和揭露一些黑暗面。
引导学生思考,该历史事件如何影响到刘和珍先生及其家人,产生了什么样的恶果,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其对于他们自身生活和未来的启示与意义。
5.总结:引领学生回顾刘和珍先生的生平、学术研究成就和在文革中受到的遭遇和迫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秉持刘和珍的理念去拼搏,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为社会,为国家发展做出无愧于心的贡献。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引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自愿者参与到各个项目中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那么,你有过参与自愿者服务的经历吗?你想过为什么要去做这样的事情吗?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一篇名叫《记念刘和珍君》的文章,来了解这个问题。
【教学目标】1.认识《记念刘和珍君》,能感受到文章所传达的情感。
2.理解文章中的重要句子,能从中挖掘出文章所阐述的主题。
3.学习用简练而富有表达力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4.通过读文章、分组讨论、个人思考和写作等多种方式,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教学准备教师计划编写本节课的教案,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好个人电脑、投影仪等。
2.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口头介绍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记念刘和珍君》。
确保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信息和主要内容,并引导他们开始思考: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自愿者要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去?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精神境界到底有多高?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自愿服务活动?3.阅读环节教师分发文章,并说明阅读的重点和注意事项,例如:整体把握,重点句子识别,主旨归纳,语言表达等。
同时,需要告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请掌握主要情节,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疑问。
”4.讨论环节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并要求每组提交各自的讨论观点和答案。
要在讨论过程中加强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鼓励每个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不要因为害羞而沉默。
每个小组应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例如:自愿者精神,公益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等,以此深入探讨《记念刘和珍君》中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5.总结环节教师收集各组的汇报,并对讨论中的问题和亮点进行点评。
通过对汇报的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对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并在文章的基础上阐发“自愿者”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并提升自我意识。
高一语文优秀教案《记念刘和珍君》
高一语文优秀教案《记念刘和珍君》推荐文章苏教版高一语文教参记念刘和珍君赏析热度:高一语文《记念刘和珍君》问题探究热度:人教版语文必修1《记念刘和珍君》课文解读热度:人教版高中语文《我的呼吁》教案热度:高一语文《忆秦娥·娄山关》优秀教案热度:《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作者鲁迅热情的赞扬了爱国青年临危不惧的反抗斗争精神,愤怒的揭露了帝国主义、反动军阀政府的凶残,痛斥了御用文人无耻的谎言和卑劣的行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语文优秀教案:《记念刘和珍君》一、学习导入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他就是鲁迅。
他时刻以悲悯的情感、深沉的怀抱、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发生在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的段祺瑞政府屠杀爱国请愿群众的血的历史,包括很多青年学生在内的二百多名请愿群众惨烈地倒在血泊之中。
路,还没有开始便已经走到了尽头;梦,还来不及做便已永远不再醒来。
刘和珍,这位年仅22岁的女大学生和鲁迅先生的其他一些学生就这样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下!在惨案发生后的第六天,鲁迅先生写下了这悲愤沉痛的悼念文章——《记念刘和珍君》,以此谴责恶者,警醒国人。
让我们跨越时空,缅怀烈士;领会文章深意,体味作者感情。
二、字词积累正告:郑重告知。
寥liáo落:稀少。
长歌当dànɡ哭:指用写长文章来纪念。
痛定:悲痛平息。
出离:超出。
深味:深深体会。
菲fěi薄:微薄。
/芳菲fēi。
造化:指自然界。
羽翼:鸟翅,这里指帮凶。
桀骜ào:不顺从。
赁lìn屋:租借房子。
引退:辞官,这里是告退。
噩è耗:亲近的人死亡的消息。
不惮dàn:不怕。
无端:无故。
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例的教案分享
教案分享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方式,它可以让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
近年来,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例,分享一次优秀的教案,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能够熟练地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
3.能够将课文内容和自身经验相结合,从而发现个人的心理成长。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
2.熟练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如提问、预测、解释和评价等。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以借助图片作为教案的导入,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起对题材的关注和热情。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有关主题的图片(如母爱、亲情等),在上课时放映,等待学生自由漫游视觉世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阅读环节在阅读课文时,让学生在利用相关的阅读策略的基础上,仔细理解课文的内容,找出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
教师可以反复朗读句子,以帮助学生理解难点,让学生尝试自己读一次,加深记忆。
3.分析环节在分析阶段,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阐述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深入分析。
4.延伸环节在延伸环节,让学生将课文内容和自身经验相结合,发现个人的心理成长。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自己的成长历程,写出几篇心得体会,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阅读策略,而且对个人的心理成长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强阅读环节的重要性,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以本次教案分享为例,我们可以发现,采用相关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同时,通过延伸环节,更能发现个人的心理成长,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积极推进阅读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心灵品读你——《记念刘和珍君》教学
手记
窦爱君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必修本)第六课《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比较长、有一定难度的课文,我虽然已教过几遍了,对那种常规的教法却一直不太满意。
古人云
“披文以入情”,但历次讲授这篇课文的经验告诉我,
社会环境的不同及学生自身阅历、情感体验的不足,造
成了学生情感与课文内容的隔阂,虽“披文”却不一定
能很好地“入情”。
这一次,我想打破常规,探索新的
教法,来尽力消除这种隔阂,于是备课时干脆扔开“教参”,像第一次接触这篇课文一样,静静地读,细细地品,寻找属于自己的最初、最真的感动。
果然,读到动
情处,一次次流下了泪。
不禁想起了几年前那个秋季,我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
系进修研究生课程。
上课的地点,是北师大的北校,在
什刹海附近,老北京人称那里为“老辅仁大学”。
不久,来上课的教授告诉我们,这里也是当年北京女子师范大
学的校址,也就是说,我们上课的教室,也许正是刘和
珍君当年听课的教室;换言之,也是尊敬的鲁迅先生当
年讲课的地方。
这是真的吗?是真的!我当时好激动。
下了课,我急切地探访着这个有着长长走廊的教学楼,
她虽然古旧,写满了沧桑,却显得那么神秘、那么亲切,我似乎能听到走廊尽头传来的刘和珍们爽朗的笑声,能
触摸到她们青春的容颜,能呼吸到她们蓬勃的朝气。
黄
昏时分,我走进了教学楼后面那个寂静的花园,在茂密
的花木杂草间努力探寻刘和珍君的足迹。
园内靠近园门
处是一座假山,傍山修筑的台阶、游廊伸向了山顶的观
景亭。
那木质的廊、亭,显然经历了风雨剥蚀,又年久
失修,早已残破不堪,呈现出一副饱经忧患的的样子,
但我是那么钟情于她,因为我相信刘和珍君当年一定和
她非常亲近。
睹物思人,内心波澜起伏,几乎不能自已。
职业习惯使我考虑到了以后教学的需要,便不停地在各
处拍照,以期留下最珍贵的记忆。
在这节课前,我就先把那些珍贵的照片拿出来给同学
们传看,并动情地做了介绍,让他们体验我当时的心情,进而和我一样将感情溶入课文。
果然,有了照片的搭桥
牵线,刘和珍君和鲁迅先生一下子走到了学生面前,走
进了学生心里,时代的距离、心灵的隔膜倏然消失,同
学们美好神圣的感情渐渐被唤醒了。
接下来,我请同学们阅读有关的章节,找出鲁迅先生
提到的刘和珍君牺牲前的几件事情。
同学们很容易就找
到了:
“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
的就有她。
”
“……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
其中的
一个就是她;”
“能够不为势力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
“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
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
“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
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
于泣下。
”
然后我提醒同学们,根据鲁迅先生的这些回忆,我们
可以感觉一下刘和珍君和她的同学们是怎样的青年,想
想自己对刘和珍君和她的同学们产生了怎样的印象。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刘和珍君追求正义、善良正直、聪明可爱、亲切随和,总是微笑着,就像邻居家那个大
姐姐”,“她的同学们一定也和她一样好,我们喜欢她,喜欢她们。
”
这时我话题一转,沉重地说:就是这样一位总是微笑
着的“大姐姐”,却遭遇了出人意料的厄运,让我们来
看看第五节第二段,这是鲁迅先生描述的刘和珍君和她
的同学们遭枪击、被虐杀的情形。
然后,我用沉重、低缓的语调读起来: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竟有
这样的罗网。
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
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
同去的张静淑
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
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
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
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那个自然段,鲁迅先生写得极为俭省、逼真,我一字
一句、神情庄重地读着,我觉得自己不是在读,而是透
过文字,在和同学们一起感受——感受那遥远的惊心动
魄的一幕,感受刘和珍君和她的同学们的壮烈,也深深
感受鲁迅先生的愤怒和沉痛。
在这个过程中,我极力克
制着自己的感情,但最后还是哽咽了,声音颤抖;同学
们屏气凝神地听着,压抑的抽泣声,渐渐大起来,空气
中弥漫着浓重的悲愤。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字,我们却似乎读了很久很久。
读完最后一个字,强烈的悲愤使我讲不出话来,同学们
仍然抽泣着,也情绪难平,我们共同体验着鲁迅先生
“我无话可说”的心境。
片刻的沉默之后,我觉得必须
做点什么了,便用低沉的声音说:同学们,为了表达对
刘和珍君和其他遇难者的悼念之情,请全体起立!
同学们心领神会,一个个轻轻挪开凳子,惟恐些微的
声响会破坏这肃穆的气氛;他们默默地站起来,默默地
含泪看着我。
与此同时,我把自己课前特意制作的一朵小白花,轻
轻带在胸前,然后,庄重地说:让我们默哀三分钟……
那一刻,时间停滞了,空气凝固了,学生、老师、作者、作品完全溶为一体,彼此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那久已逝去的惨剧深深震撼着我们这些后来者的灵魂!
然后,我请同学们对这一段的细节进行分析。
“欣然前往”,可见刘和珍君多么单纯,她知道自己
的行为是正义的,更想不到执政
府会那么凶残,所以去时“欣然”。
“中弹了”,不禁让人震惊,发出质问:这无情的执
政府,究竟是谁的政府?
“从背部入”,可见她是已转身,在撤退时遭了袭击。
面对这些手无寸铁的女子、学生,
荷枪实弹的执政府卫队,不是按常理鸣枪警告,而是
对方撤退了也不放过,追着射击。
“斜穿心肺”,可见子弹射入之深,以此推断,开枪
者在近距离射击,射得很准。
“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在枪弹的呼啸声里,
同学的友情超越了逃生的本能。
“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那么其余三颗呢?自然
是机关枪喽!近距离的手枪容易瞄准,远距离的机关枪
有更大杀伤力,两相配合,这是怎样的天罗地网,看来
是非要置青年们于死地不可啊!
“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伟大的女性的友谊,是这枪林弹雨里最壮美的风景!
“弹从左肩入”,开枪者不仅从后面,还从侧面包抄、袭击她们,真要把青年们斩尽杀绝吗?
“穿胸偏右出”,这么强的穿透力,说明开枪者近在
咫尺!
“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枪杀还不够,
再辅以虐杀,刽子手何等残忍!
“于是死掉了”——这最简单最朴实的五个字,包含
着鲁迅先生多少悲愤和沉痛!
死掉的还有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还有四十多个和
刘和珍君、杨德群君一样的青年;“一样沉勇而友爱的
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同样在呻吟的还有一百多
个流了血而幸存的青年。
于是同学们很容易就理解了: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
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
呵!”“文明人”,反语,实为野蛮人;“伟大”而至
于“惊心动魄”,这是对三个女子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
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煞了。
”帝国主义侵略
者和中国军人都曾残酷地杀害我们的爱国学子,所谓的“伟绩”“武功”,反语,其实是罪行;今天执政府前
的中国军人助纣为虐,其残暴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抬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
上有着血污……”正义和善良被摧残、蹂躏,邪恶和残
暴像魔鬼一样肆无忌惮,这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啊!
……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
真的猛士将更愤然而前行。
”除了悲愤,我们还有希望在!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言有尽,意无穷,此时无声胜有声……
我知道,文章读到这里,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和分析
都是多余的了。
2000年9月18日授课
2002年8月3—5日整理用心灵品读你——《记念刘
和珍君》教学手记由教案频道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