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圈海洋产业集群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合集下载

海洋产业集群和产业关联研究——以中国三大海洋经济示范区为例

海洋产业集群和产业关联研究——以中国三大海洋经济示范区为例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1 0 — 0 7
基金项 目: 山 东 省 高 等 学 校社 会 科学 研 究项 目( 批 准号 : J 1 2 W G0 3 ) 资助。
通讯作者 : 肖建 红 , 男, 博士, 教授 , 研 究方向: 资源 与环 境 经 济 。
9 2
青 岛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海洋产业 集群和产业关联研究
— —
以 中 国三 大海 洋 经 济示 范 区为例
杜媛媛 , 肖建 红 , 张 志 刚
( 青 岛大 学商 学院 , 青岛 2 6 6 0 7 1 )
摘要 : 以中 国三大 海洋 经济 示范 区 为研究 对象 , 运 用 区位 商 和灰 色 关联 分 析法 , 分 别对 山东 省、 浙 江 省和 广东 省 2 0 0 3 2 0 1 2年 的海 洋产 业 集 群水 平 和 产业 关 联 进 行计 算 。结 果 表 明 ,
LQ — Ei  ̄ / Ei ( 1 )
其中, E 指 i 地 区产业 J的产值 、 从业 人 数 、 出 口额 等 , E 指i 地 区总 的产 值 、 从业 人数 、 出 口额 , , 指 国 家产 业 J的总 的产值 、 从业 人 数 、 出 口额 等 , E 指 点国家 总的产 值 、 从业 人 数 、 出 口额 等 。 区位商 的范 围 L Q ≥O , 当 区位商 L Q大于 l 时, 表 明该 地 区该产 业 聚集程 度较 高 , 具 有 比较 优 势 , 产业 专 业化 水平 较 高 , 可 以判 断存 在产 业集 群 ; 反之 , 区位 商 系数 L Q越接近 0 , 表 明 该地 区该 产业 分 布 零 散 , 不 具 备 比较优 势 , 专 业 化 水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

contents•环渤海地区概述•经济发展现状目录•经济发展优势与挑战•未来经济发展前景•结论与建议环渤海地区涵盖了渤海、黄海沿岸的大部分地区,总面积约为51.5万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与范围范围地理位置水资源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

这些水资源对于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都非常重要。

自然环境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该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适合人类居住和经济发展。

海洋资源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等。

其中,渤海和黄海的渔业资源尤为丰富,是中国重要的渔场之一。

矿产资源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油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成为了该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

自然环境与资源人口与社会经济概况人口经济概况总体经济状况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口优势。

近年来,该地区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成为国内外投资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经济总量:环渤海地区的GDP和人均GDP均位于全国前列,但与国际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增长速度:近年来,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存在波动和不稳定因素。

产业结构与特点010203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能源和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区域合作环渤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些区域合作框架和协议,如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等。

这些合作机制为地区间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机遇。

协同发展在区域合作的基础上,环渤海地区应加强产业协同、资源共享和市场一体化建设。

特别是在环保、能源、交通等领域,应加强跨地区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政策上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有利于该地区的发展。

投资优惠该地区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投资,政府提供了投资优惠和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我国不同区域高技术产业扩散效应分析

我国不同区域高技术产业扩散效应分析

的 比重都在增加 , 但与主要发达国家相 比还有一 定差距 。西 方主要发达 国家 的高技术 产业增 加值 占制造 业增 加值 都在 2 %左 右 , 0 而我 国还徘 徊在 1%左 右 , 中比例最 大 的韩 国 0 其
在 20 04年就 已达到了 2 . % , 5 3 占到 当年制 造业 的 14还 多。 /
2 1 年( 0 1 总第 8 期 第 5期 9月 1 5 )
中 州 学 刊
Ac d mi o r a fZ o gh u a e cJun lo h n z o
S p.. 01 e 2 l No. 5
【 济理论与实践 】 经
我 国不 同区域 高 技 术产 业 扩 散效 应 分 析
在社会各类 资源集聚和创新企业孵化 达到一定 的程度后 , 反
哺区域 经济发展 的一种 重要 的功 能。高技 术产业 扩散 效应 能 否发 挥以及 发 挥大 小 取决 于 扩散 方 和接 受方 两 大主 体。
以上。环渤海湾地 区呈 现出先增后 降的走 向, 总体百 分 比徘 徊在 1 %—2 %之 间, 0 0 中西部 两地 区高技 术 产业 十分落 后 ,
始终在 5 %之下 。所有 的五个地 区基本 走 向都 比较 平缓 , 没
有 太 大 的起 伏 。
其中, 从接受方来讲 , 接受方 的能力 大小 、 级差 以及 其产业 匹
配是主要影响 因素 , 而从 扩 散方来 讲 , 主要 取决 于扩散 方 的
映 的是生产 总成 果。产值 作为衡 量 高技术 产业 的主要 经济
指标 , 一定 程度 上可以反映不 同经济 区域高技术 产业 的发 从 展状况 。我们对不 同经济 区域 间 的高技术 产业产 值进 行 比 较分析 , 通过对不同 区域 的数据统 计分 析 , 同经济 区域不 不

环渤海区域产业布局的现状与主要特点

环渤海区域产业布局的现状与主要特点

现代经济信息环渤海区域产业布局的现状与主要特点姚腾霄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北京 100101环渤海经济圈的概念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

环渤海经济圈指包括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在内的环渤海区域所形成的经济地带,包括三省两市:即北京市、天津市两直辖市,河北省、山东省和辽宁省三省。

环渤海区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强大的科技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发达便捷的交通网络、密集的城市群和优越的人力资源条件等优势。

近年来环渤海经济发展迅速。

从1995年到2008年13年时间里,环渤海区域的GDP 总量由1.3万亿元增加到7.8万亿元,年均增速达14.4%,占全国GDP 的比重也由21.40%提高到25.79%。

一、环渤海区域产业总体布局情况(一)环渤海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状况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环渤海区域产业基础雄厚,在全国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进入21世纪以来,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快速,整体经济实力增长迅速,环渤海区域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大。

环渤海区域三省两市2008年共实现增加值77564.65亿元。

环渤海第一产业2008年实现增加值6574.64亿元,第二产业2008年实现增加值40505.92亿元,第三产业2008年实现增加值30484.08亿元。

2008年环渤海区域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第一产业占8.48%,第二产业占52.22%,第三产业占39.30%。

环渤海区域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主要地位,第三产业次之,呈现出“二、三、一”工业化结构的特征。

最近八年来环渤海区域的产业结构总体呈现出一产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二产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三产所占比重先下降后上升的良好态势。

(二)环渤海区域三次产业分布状况环渤海第一产业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和辽宁三省。

其中山东第一产业发展较为突出,2008年山东省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突破三千亿元大关,达到3002.6亿元。

河北省第一产业也发展较好,2008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两千亿元,达到2034.6亿元。

海洋产业布局现状及对策

海洋产业布局现状及对策
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保障国家安全
海洋产业的发展是国家安全的重要 保障。优化海洋产业布局,可以提 高海洋产业的战略地位,为国家安 全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布局海洋产业,可以保护 海洋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 境保护的协调统一,推动可持续发 展。
02
海洋产业布局现状分析
国内外海洋产业布局的对比分析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总结词
法律法规是保障海洋产业健康发展的重 要保障,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完善执 法力度,规范市场秩序和保障公平竞争 。
VS
详细描述
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要建立健全海洋产 业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 规及配套政策。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和 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海洋产业领域的违法 违规行为。此外,还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和标准化建设工作,推动海洋产业向规范 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05
未来海洋产业布局展望
海洋新能源的发展前景
1 2 3
海洋风电
随着风机大型化和深海风电技术的进步,海洋风 电将成为重要的新能源来源,为沿海地区提供稳 定的电力供应。
海洋太阳能
利用海面反射和吸收的太阳能进行发电,具有广 阔的开发前景,尤其在赤道附近的海域具有更高 的发电效率。
海洋地热能
利用海洋地热资源进行发电或直接供热,为沿海 城市提供环保、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
总结词
科技创新是推动海洋产业布局优化的重要支撑,应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推动海 洋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
详细描述
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加大对海洋产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究 和产品开发。同时,要建立健全海洋产业创新体系,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此外,还 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投身海洋产业的发展。

环渤海各省市技术引进能力实证分析——以天津市为例

环渤海各省市技术引进能力实证分析——以天津市为例

天津
山东

5 一 +
辽宁

内蒙古
7 一 +
圉1技术引进能力聚类分析树状圈 表2天津市 与同级别省市技术引进能力单项评价指标排序结果
指标 ( 儿) 北京 捧名 呋津 捧名 山东 捧名
犬中型 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
大中 I . 业企业技术改选经费
5 l1 5 0
D t x gm s n v r g i k g (e w e x u s e d o x  ̄u i g A e a e L n a e B t e n G o p ) x
R s a e  ̄ l n e C u t r C m i e e c l d D s a c l s e言
自1 7 年 亚 当 ・ 76 斯密 《 国富论 》 问世 以来 ,尤其 是上个 世 纪5 0 年代 到现在经 济学家们 一直在 寻求如何使 发展 中国家实现快速 、持续 的经 济增长 的路径 ,实现发展 中国家与 发达国家 的收敛 。根 据技术增 长速 度递减 理论 ,发 展中 国家 可 以从发达 国家获 得技术溢 出效应 ,当 发展 中国家 的技术水平 和发达 国家的技术 水平相 差较 大时 ,发展 中国 家可 以通过 不对称溢 出效应来获得 更快 的技术进步 ,从而实 现经济快 速 增 长 ( 毅 夫 、 张鹏 飞 ,2 0 ) 也就 是 说 , 发展 中 国家 通 过 从 林 06 。 发 达 国家 引 进 技术 并在 此 基 础上 进 行 消 化 吸 收再 创 新 来 达 到 技 术 进 步 的 目的 ,相 对 于 单 凭 自主研 发 来 提 升 自己 的技 术 水 平 来 说 , 无 疑 是一 种成 本更 为 低廉 的方 式 。 我 国 作 为 发展 中 国家 , 与 发达 国家 的 技 术水 平 相 差 甚 远 , 如 果 通 过 自己的 力量 进 行 科 技 研 发 、创 新 必 将 浪 费大 量 的 人 力 、 物 力 、财 力 且 获 得成 果 的周 期 也较 长 , 因而 从 科 技水 平 高 的国 家 或 者 地 区 引 进 技 术是 适 合 我 国 国情 的技 术 创 新方 式 。而 作 为 中 国 经 济 最 具 发 展 潜 力地 区之 一 的 环 渤海 地 区 ,具 有 良好 的经 济 基 础 和 比较 优 势 ,但 是技 术 创 新 能 力 不 强 ,整 体 的 技 术水 平 还 不 算 高 , 因此 我 们 还 需 要 在 技术 创 新 和 技 术进 步 上 做 出 巨大 的努 力 。前 文 我 们 已经 论 述 了 从科 技 水 平 高 的 国家 或 者 地 区 引进 技术 是 适 合 我 国 国情 的技 术 创 新方 式 ,所 以研 究环 渤 海 地 区 的技 术 引进 能 力 具 有 重 要 的理 论和 现 实意 义 。 二 、 技术 引进 能 力指 标评 价体 系设 计 ( )选 择评 价指 标 一 本 文 根 据 数据 的可 获 得 性 , 利用 区域 经 济 学对 于 区域 创 新 分 类 方 法 中 的计 划 性 ( 省 区和 市 区 ) 来进 行 指 标 的选 择 的 。并 为 如 了 全面 、科 学 、 系 统 的 反应 环 渤 海 地 区技 术 创 新 的特 点 ,都 建 了 个 较 为 合理 的指标 体 系 ( 表 1 见 )。该 指 标体 系 由技 术 引进 指 标 群 、技 术 扩 散 指 标 群 、 技术 引进 的外 部环 境 支 持 指标 群 组 成 。其 中 技术 引进 指 标 群 包括 大 中型 工 业 企业 技 术 引 进 经 费 、大 中型 工 业 企业 技 术 改 造 经 费 、 大 中型 工 业 企 业 消化 吸 收 经 费 ;技 术 扩 散 指 标群 包 括 大 中型 工 业 企业 外 商 直 接 投 资 、大 中型 工业 企业 的 出 口额 、 大 中 型工 业 企 业 购 买 国 内技 术 成交 额 ;技 术 引 进 的外 部 环 境 支持 指 标 群 包 括 大 中 型工 业 企 业 政 府对 技 术 开 发 的减 免税 、大 中 型 工 业企 业 科 技 活 动 经 费筹 集 来 源 于政 府 。数 据 来源 : 《 国 中 统 计 年 鉴 》 、 《 国 科技 统 计 年 鉴 》 以及 { 0 9 工 业 企业 科 技 中 20年

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研究报告

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研究报告

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研究报告环渤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沿海的海洋经济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亮点。

本文将分析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现状1.1 海洋产业发展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主要包括港口物流业、海洋工程、海洋能源、海洋旅游、海洋渔业等领域。

其中,港口物流业是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的主要支柱。

据统计,环渤海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港口,港口吞吐量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1.2 海洋环境保护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但由于多年的过度开发,其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环渤海地区的生态环境,政府对环保投入不断加大。

如沿海各省市已逐步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环渤海地区已建立起完善的海洋环保监管系统等。

1.3 海洋科技创新环渤海地区海洋科技创新迅速发展,海洋科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海洋科技创新重要体现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

其中,海洋新材料的研发,海洋轨道交通技术的创新等项目,都为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未来发展趋势2.1 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海洋经济创新发展需要全面、深入的区域一体化发展。

特别是在产业协同、环境保护和资源共享等方面,环渤海地区需要共同合作,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2.2 切实推进海洋生态建设海洋生态建设是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保障。

政府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建立良好的海洋环保机制、加大海洋生态建设、推进海岸防护建设等。

2.3 完善海洋投融资机制为了推进海洋经济持续发展,必将重新制定投资机制。

引入市场化机制,扩大海洋融资渠道,加强投融资平台协同发展等,将有利于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潜力巨大,急需政府和企业全面的合作、开发和利用。

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地推进海洋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的经济保持稳定发展。

烟台市海洋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

烟台市海洋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

烟台市海洋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烟台市位于中国东海岸,是一个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柱的城市。

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烟台市海洋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了蓬勃的趋势。

然而,海洋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以促进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烟台市地处渤海湾和黄海之间,海域面积广阔,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越来越广泛。

然而,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矛盾的。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海洋环境保护措施,海洋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导致水质恶化,珊瑚礁退化,鱼类资源减少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海洋资源的保护,加强环保法律制度的建设,同时积极推进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不足海洋产业是一个需要高素质人才的领域,但是在烟台市海洋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一方面,海洋产业的发展需要具有海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但是当前烟台市海洋产业人才培养的机制还不够完善,一些重要的专业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另一方面,海洋行业的内部需要创新人才的不断拓展和创新,但是现实情况下,烟台市海洋产业的创新人才并不足够,制约了烟台市海洋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海洋经济结构单一烟台市的海洋产业发展以渔业、轮机制造、船舶修理、海洋科研等为主,虽然这些领域在保障海洋经济的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同时也暴露出海洋经济结构单一、产业链不够完善的问题。

在海洋信息、生物技术、海底资源开发等一些新兴领域,烟台市海洋产业还存在发展空间。

因此,需要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引入科技成果等途径,促进海洋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四、自然灾害对海洋产业的影响烟台市位于台风路径、海啸地带,每年都经常遭遇自然灾害的侵袭,海洋产业也受到了一定地影响。

在台风和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后,海洋产业的产生,存放和运输等环节都面临着很高的风险,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因此,需要通过探究灾害防范措施和降低损失途径的方法,减少自然灾害给烟台市海洋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

THANKS
感谢观看
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市场
环境问题突出,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总结词
环渤海地区工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和水污染、生态破坏等。为确保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境监管等。
详细描述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结词
创新能力不足,人才培养亟待加强
详细描述
环渤海地区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科技人才缺乏,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为提高创新能力,需要加强科技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培养高素质人才,打造人才高地。
未来,随着国家对环渤海地区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加大,该地区的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同时,该地区也需要加强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03
经济发展前景
环渤海地区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包括投资政策、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等,这些政策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环渤海地区根据国家发展规划,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经济发展规划,包括产业规划、区域规划等,以引导地区经济健康发展。
文化特色
环渤海地区的文化特色较为鲜明,包括儒家文化、海洋文化、草原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同时,该地区的艺术、文学、音乐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传统。
历史与文化
02
经济发展现状
VS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环渤海地区的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人均收入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环渤海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传统产业比重过大,需要加快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新兴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技术、人才和市场等方面的挑战。未来,该地区需要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第31卷(2008)总目次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第31卷(2008)总目次
转 变经 济发 展方 式 的意义 与措 施 … …… …… …… … ……… … ……… … …… 谢 军安
菲律宾金融体系改革的进展与趋势 ……………………………………………………………… 何 军明(.3 62 )
◎ 区域 经 济 与城 市 经 济
改革以来 中国的城市群思想及新城市群建设 ……………………………………………………… 张贡生( .) 21 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状况 、 问题和对策 ………・ ・ ……………………………・陈湘满 胡忠林 唐 韬( .) 27 全 球视野 下 的福建 对外 贸易— — 以 10 50年前 为 中心 … …… … ……… … ……… … …… …… … 刘梅 英 ( .o 2 1) 区域矿产资源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 ・ ……………………………・闰军印 李彩华 栾文楼( .5 33) 房地产业与 中国国民经济总量关系研究 ………………………………………………………… 周 达( . ) 33 9 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溢出效应 的实证分析 ……………………………………………………… 彭连清( .3 4 2) 欧盟 区域经济政策的经验和借鉴 ……………………………一 …………………………………・ 李克歆( . ) 42 9
宏观调控对融资租赁的影响 ……………………………………………………………………… 郭 鹰 ( . ) 12 2 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协整分析 ……………………………………………… 王亚鸽 张举钢 李Kr 2 1)  ̄( . 5 保 险市 场与 资本 市场对 接模 式 的 国际 比较 研究 …… …… …… … ……… … ……… … 陈 华 张继 华 (.9 2 1)
品牌 、 化效 率与有 效率 的生 产效 率 … …… …… …… …… …… …… …… …… …… …… …… … 高 宇( .6 转 22)

对环渤海地区工业发展的思考

对环渤海地区工业发展的思考

对环渤海地区工业发展的思考【摘要】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之一,工业发展对该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环渤海地区工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

未来,环渤海地区工业发展的前景仍然广阔,需要加强战略规划,推动创新驱动和绿色转型。

为了提高环渤海地区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建议加强政府引导,提升企业竞争力,并重视环保投入。

环渤海地区工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还能带动更多就业机会,为区域和国家经济增长做出更大贡献。

应该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措施,推动环渤海地区工业发展朝着更加健康、持续和繁荣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环渤海地区工业,现状分析,重要性,问题,前景,战略规划,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建议,可持续性,经济促进作用1. 引言1.1 环渤海地区工业的现状分析环渤海地区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涵盖了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和山东省等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环渤海地区工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环渤海地区工业呈现出一些特点和现象。

该地区的工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重工业和化工行业为主导,对资源和环境的需求较大。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资源依赖和技术水平制约,环渤海地区工业存在着生产效率低下和产品附加值不高的问题。

工业发展不均衡、区域间差距较大,一些城市工业化程度较高,而一些农村地区仍处于落后状态。

环渤海地区工业还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大和人力成本上升等挑战。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和政府环保政策的加大力度,环境友好型工业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但目前环渤海地区的工业生产模式仍然落后,亟需转型升级。

环渤海地区工业的现状虽有一定基础,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创新驱动和绿色转型等措施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环渤海地区工业的重要性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

工业是该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产业经济溢出效应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探析

产业经济溢出效应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探析

产业经济溢出效应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探析1. 引言1.1 产业经济溢出效应的概念产业经济溢出效应是指当某一产业在城市内发展壮大时,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联动效应,进而促进整个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健康发展。

产业经济溢出效应是一种积极的外部性效应,通常体现为企业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以及资源的共享和创新的集聚。

产业经济溢出效应主要包括技术溢出、市场溢出和人才溢出等方面,其中技术溢出是指某一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带动相关产业之间的技术水平提升和技术传播,从而促进整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发展。

市场溢出则是指某一产业在城市内的发展壮大,形成市场规模效应和市场稀缺性,吸引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流入,促进城市产业集聚和市场竞争。

人才溢出则是指某一产业在城市内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应和创新激励,推动城市的创新能力提升和科技领先优势。

产业经济溢出效应的概念凸显了城市内部产业发展的相互影响和联动效应,对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2 城市发展与产业经济溢出效应的关系产业经济溢出效应是指某一产业在某一地区内发展壮大,影响到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产业发展的现象。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产业经济溢出效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是产业集聚的主要载体,不同产业之间的交叉影响和互动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产业经济溢出效应促进了城市经济的规模扩大和产业结构优化,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产业经济溢出效应也有利于吸引人才集聚和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推动城市发展向高端产业链迈进。

通过产业经济溢出效应,城市的生活水平得以提升,居民收入和福祉也得到了改善。

最终,产业经济溢出效应能够提升城市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增强城市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产业经济溢出效应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对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 正文2.1 产业经济溢出效应对城市规模扩大的促进作用产业经济溢出效应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本进入城市,从而促进城市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产业协同集聚的空间关联及溢出效应

产业协同集聚的空间关联及溢出效应

DOI:10.13546/ki.tjyjc.2021.10.024产业协同集聚的空间关联及溢出效应蔡海亚Ulb,徐盈之2,赵永亮l a l b(1.盐城工学院a.经济管理学院;b.盐城产业经济研究院,江苏盐城224051 ;2.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1189)摘要:文章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产业协同集聚空间关联网络的演变格局,并剖析各省份在产业协 同集聚空间关联网络中的地位、作用、类型、角色。

研究发现,省际产业协同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和溢出效 应。

产业协同集聚的空间关联网络分为“净溢出”“经纪人” “主受益”以及“双向溢出”四大板块,板块内部具有 较明显的“等级”属性。

关键词:产业协同集聚;空间关联;社会网络分析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487(2021)10-0111-04〇引言研究设计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实践经验表明,实施先进制造 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布 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然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 平较为落后,尚未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有力支撑。

如何加快产业协同集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由制造业单一 驱动向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转化,已成为当前政府与 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目前关于产业协同集聚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 点集中在产业协同集聚的形成机制、产业协同集聚的水平 测度、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效应、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因 素、产业协同集聚的空间结构演化等方面|M|。

以上研究 为产业协同集聚的空间关联提供重要借鉴,但仍存在以下 不足之处:第一,虽然部分学者指出产业协同集聚存在空 间关联特征,但区域内部是否具有共同构成的复杂关联网 络还不得而知。

第二,部分学者测度了产业协同集聚的整 体相关程度,难以准确衡量其在区域产业协同集聚关联网 络中的地位、作用、类型、角色。

第三,研究产业协同集聚 空间关联时常常将其禁锢在地理或经济上的“邻近”或“相 邻”效应,难以从全局把握产业协同集聚的空间关联特征。

环渤海地区外商投资与产业集聚关系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环渤海地区外商投资与产业集聚关系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环渤海地区外商投资与产业集聚关系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外商投资成为了环渤海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外商投资的流入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还带动了一批外资企业的入驻,这些企业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了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尽管环渤海地区外商投资和产业集聚关系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针对该地区外商投资与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还存在不足。

因此,本研究旨在对环渤海地区的外商投资与产业集聚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外商投资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及其机制,为该地区外资企业的发展和地区产业的结构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研究问题1. 外商投资是否对环渤海地区的产业集聚产生了积极影响?2. 外商投资对环渤海地区产业集聚的影响机制是什么?3. 环渤海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在外商投资和产业集聚方面存在哪些差异?4. 如何进一步优化环渤海地区的外商投资和产业集聚环境?三、研究内容1. 外商投资对环渤海地区产业集聚的影响通过描述外商投资对环渤海地区产业集聚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外商投资对当地企业的影响,探讨外商投资对产业集聚的作用及其影响程度,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

2. 外商投资对环渤海地区产业集聚的影响机制分析从资源、技术、市场、成本等方面探讨外商投资对环渤海地区产业集聚的影响机制,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

3. 环渤海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在外商投资和产业集聚方面的差异性研究通过对环渤海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外商投资和产业集聚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差异性,探讨原因,得出解决方案。

4. 环渤海地区优化外商投资和产业集聚环境的对策建议从政策、法律、制度、服务等方面出发,提出进一步优化环渤海地区外商投资和产业集聚环境的对策建议。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环渤海地区的外商投资和产业集聚数据,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19435038_中国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与分布动态及影响因素

219435038_中国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与分布动态及影响因素

中国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与分布动态及影响因素撰文|李旭辉,何金玉,严晗制图|柠语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引领下,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的“三圈”格局初具规模,迅速崛起的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202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为80010亿元,比2016年增加了13.4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1%,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14.9%。

海洋经济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强调,要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为引领,充分利用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个经济区的区位优势,进一步优化我国北部、东部和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空间布局。

然而,在海洋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的同时,由于三大海洋经济圈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发展失衡现象,海洋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制约着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势必会影响到全国经济发展大局。

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失衡问题已成为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的羁绊。

由此,科学考察中国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规律和失衡影响因素,对于“十四五”时期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和三大海洋经济圈区域统筹浙江省舟山市东极岛自然风光Ocean World重点推介>>协调推进具有重要政策启示意义。

海洋经济发展是海洋强国战略的基本保障,海洋经济的发展对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经济发展问题也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国外关于海洋经济的研究大多关注海洋生态系统、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可持续增长等问题,选取定量模型进行海洋经济发展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国内学者针对海洋经济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海洋经济发展的静态定性研究,这主要集中在海洋经济发展路径、海洋经济提升策略及对策建议与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及趋势等方面。

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内部 的一些有用信息 ,从而无法更为详尽地剖析区
域之 间 的经济 互 动关 系 。 以京 津和 北部 沿海 为核 心 的环渤 海地 区资源 丰
富 、科技 发达 ,工 业基 础雄 厚 ,被誉 为是 继珠江 三
角洲 、长江 三 角 洲 之 后 的 中 国 经 济 第 三 个 “ 长 增
区域差距演化 ,从区际经济联系视角来研究区域发 展仍 然不 够充 分 。 区域间投入产 出模型也是区域经济分析的一个 有效的方法。国家信息 中心 (05 20 )编制了我国第 份 8区域 l 7产业 部 门投 入 产 出表 ,极 大地 推 进 了我 国区域 间产业 联 系 的研 究 。这份 投入 产 出表把
维普资讯
第 3 卷 第 4期 l 20 0 8年 8 月
石 家庄 经 济学 院学报
Jun l f h i ha gU i r t o E o o i ora o ia un nv sy f cnm c S jz e i s
V0 . 1 No. 13 4 Au g.2 0 08
产 品 、要 素交 流 日益频 繁 ,经济 联 系 日益 密切 ,从
究成果是对我 国区域间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的重
大推 进 ,但对 全 国进行 两 区域划 分可 能会掩 盖 区域
而形成区域间经济增长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 。一
方 面欠发 达地 区对 发达 地 区的 回波效应 会 加速 发达 地 区 的发 展 ,扩 大区域 差距 ,另 一方 面 ,发达 地 区 对欠发 达地 区的扩 散 效 应 又 会促 进 区域 协 调 发 展 , 缩小 区域 差距 。但 目前 文献 大多 是从 区域 经济 地理 因素和 区域政 策等 角度 来分 析 区域经 济增 长导 向和

环渤海经济圈技术创新省际面板数据研究

环渤海经济圈技术创新省际面板数据研究

21 0 1年 第 1 期 1
论 西 部 民营 企 业 市 场 营销 的 管理 误 区
唐 瑛
( 川商务职业 学院 , 四 四川 成 都 6 1 3 ) 1 1 1
摘 要 : 西部 民 营 企 业 在 西部 大 开发 和 成 渝 经 济 区规 划 的 背 景 下 , 到 了前 所 未 有 的 机 遇 , 时 也 面 临 着 巨大 的挑 战 。 遇 同
料 显 示 , 至 20 截 0 9年 9月 , 国登 记 注 册 的 民 营 企 业 已达 全 配 套 改 革 试 验 区 ; 陆 开 放 示 范 区 和 生 态 安 全 保 障 区 。 成 内
785 户 , 册 资本 达到 1. 1. 万 注 3 6万 亿 元 , 20 较 0 8年 底 分 别 渝经 济 区 将 成 为 中 国 经 济 增 长 的 “ 四 极 ” 作 为 西 部 大 开 第 , 增 长 了 9 2 和 1 . 。 民 营企 业 成 为 我 国数 量 最 多 的 一 发 的 经 济 高 地 , 长 三 角 、 三 角 、 渤 海 地 区 等 三 大 增 长 .9 58 与 珠 环
主 要 通 过 研 究 F 这 一 关 键 因 素 对 其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的 影 响 DI 来进行面板数据分 析 。 ,
0 9 1 一3 5 5 . 0 . 4
1 4 2 . 9
一6 2 7 . l
常数 (

0 5 1 一 2 0 ) . 7 )( . 4
O 3 9 . 9 0 37 . 5
财 力 和 更 先 进 的技 术 。所 以 , 展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 自主 创 发 走
新与引进 、 化 、 收并举的道路势 在必行 。 消 吸

衡点。以下进行比较静态分析时仅考...

衡点。以下进行比较静态分析时仅考...

用外资、融入世界的序幕。

在早期,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额较少,占流入外资的比重也较低(当时使用外资的主要形式还是对外借款),并被限制在四个经济特区,形式主要是中外合资,大部分投向酒店建设和能源开采方面。

1984年,新的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颁布实施,中央和地方也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FD !流入开始增加。

而FD I真正开始加速流入中国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在这次讲话中,邓小平重新确认了对外开放、对内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政策。

从图3一1可以看出,1985年中国实际使用FDI 不到20亿美元,占实际使用外资的41%;但是到了2007年,中国实际使用「Dl 约为750亿美元,是1985年的37.5倍,占实际使用外资的95%。

从1985年到1991年,「Dl 年均增长率为14%,合计流入约45亿美元;而1992年之后,FD 一加速流入,1992年和1993年的增速均超过150%,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流入量虽然有所减少,但2。

1年中国加入W T O 之后再次迅速增加,年均增速超过10%,并且占到实际使用外资的绝大部分。

从2001年到2003年的三年中,全世界的FDI 分别下降41%、13%、12%,但流入中国的「DI 却分别上升了巧%、13%、1.4%;2004年,全世界实际使用的「o 一增加了2%,流入中国的「01却增加了13%(u N C 认。

,2005)。

当前,中国是使用「DI 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吸收了约1/3流向新兴经济体的「DI,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FD !流入国,仅次于美国。

作为对比,同样是发展中大国的印度2004年吸引的「o 一仅仅为50亿美元。

翩麒!乡 -{!颤渊 {一一t -----一川_}}嗜一 {{攀……】}】愧酬礁耀l l ll l l 创创氰l l 嗜I I l !!氰氰l 蛤蛤}}i}}}爵一11l l 耀l l 33酬酬l!!!!耀灌灌{l l 黔{l l ll l ..}}i --犷滚{l !!}l l i i ))溉!!}l l }}墓墓奎奎以以L 【t 计}}}势势轰轰象象 11︸日甘0︵U C ︼n 一n 甘八一U 0C 八六乙7J 户b l ‘J 4 工J 气乙1一8587899193959799010305 07图3一1:实际使用外资情况(单位:十亿美元)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能够使知识生产者拥有创新 的独 占价值 。
2 技 术 溢 出 的联 结 经 济 .

产业 集群 固有 的地方生产 网络是集群 内部技术知 识整合的途径 ,以信息技术 为主导 的高 技术生产 网络则是海洋产业集群获取外部技术知识 的重要
途 径 。这 种 基 于 内部 和外 部 网络 的海 洋 产 业 集 群
第 i 个 大 规 模 区 域 制 造 中 心 。依 托 原 有 工 业 基 础 ,环 渤 海 地 区不 仅 保 持 了 诸 如 钢 铁 、原 油 、 原 盐 等 资 源 依 托 型 产 品 优 势 , 同 时 新 兴 的 电 子 信
息 、 物 制 药 、 材 料 等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也 发 展 迅 生 新 猛 ,并 形 成 具 有 海 洋 特 色 的 海 洋 产 业 集 群 。 同
本 论 文受 “ 渤 海 经济 圈海 洋 产业 集 聚 与区 域环 境 资源 的耦 合研 究 ” 环 —— 国家海 洋 局专 项 资助 ( 8 9 4 0A 5 )

8 ・ 8
海洋开发与管理
维普资讯
然 发 生 众 多 联 系 的 关 系 模 式 。 由 于 环 渤 海 地 区 地 理 上 的 接 近 性 ,使 海 洋 产 业 集 群 中人 力 资 本 的 流 动 和 技 术 扩 散 变 得 非 常 容 易 ,利 于 技 术 知 识 的生 产 、 取 和 利 用 , 进 企 业 问 的 合 作 互 动 获 促
伴 随近 2 0年 我 国 经 济 的快 速 发 展 ,环 渤 海
地 区 已 成 为 继 珠 江 三 角 洲 、 江 三 角 洲 之 后 我 国 三 长
语 。后 来 大 量 的学 者 对 技 术 溢 出 的特 性 、 术 溢 技 出机 制 和 技 术 溢 出 对 区 域 经 济 增 长 的 作 用 等 问 题 进 行 了深 入 的 理 论 探 讨 , 在 发 达 国 家 中进 行 并
量 之 间 的 变化 关 系 。最 后 用格 兰 杰 因果 检 验 分析 法 进 行 因果 检 验 。 析 技 术 效 应 的主 要 目的 分 是 研 究环 渤 海 圈 的 海 洋 产 业 集 群 导致 的技 术 聚 集 而 带来 的 经 济 增 长 效 应 。 关 键 词 技 术 溢 出 ;经 济 计 量 模 型 ;格 兰 杰 因果 检 验
了一 些 实 证 研 究 。 国 内 技 术 溢 出 的 研 究 始 于 2 0 世 纪 末 , 历 了从 概 念 引 介 、 论 转 移 到 深 入 研 经 理 究 的过 程 。近 年 来 , 于 技 术 价 值 、 术 管 理 等 关 技 理 论 研 究 成 果 丰 硕 , 对 于 技 术 溢 出 的 宏 观 效 应 但
和企业衍生 。
产者就无法决定谁来得到它 ” 因为知识一旦提供 , 出来 ,生产者就无法排斥那些不为此产 品付 费的
人 , 制 这 种 知 识 的成 本 几 近 于 零 , 潜 在 的利 润 复 而
却极高 。 具体而言 , 知识溢出的规模经济 主要源于
知 识 的外 部 性 。外 部 性 关 注 的 是 同一 产 业 相 同或
力 资 本 、 均 G 、 洋 课 题 等 方 面 的数 据 , 过 S S 人 D 海 P 通 S软 件 运 算 得 出环 渤 海 圈 经 济 与上 述 变 P 量 关 系 然 后 分 析 环 渤 海 圈 海 洋 产 业 集 群 带来 的 技 术 效 应 , 要体 现在 经 济 的增 长 同上 述 变 主
对 技 术 溢 出 的 空 间特 性 、 术 溢 出 与 企 业 集 群 也 技 有所涉及 。
二 、技 术 溢 出 途 径 和 效 应 分析

国 内外 研 究 综 述
经 济 方 面 的 溢 出 概 念 最 早 是 M r al于 as l h
环 渤 海 海 洋 产 业 集 群 中各 个 行 为 主 体 并 不 是 孤 立 地 存 在 ,而 是 通 过 区域 网 络 密 切 地 联 系
维普资讯
环渤海 圈海洋产业集群技术溢 出效应分析
杨 现 茹 黄 瑞 芬
f 国 海 洋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青 岛 2 6 7 ) 中 6 0 1
摘 要 通 过 将 生 产 函数 改造 为 动 态 的 总 体 生产 函 数 . 建 线 性 化 的经 济 计 量模 型 引用 人 构
时, 外商 在我 国北方投 资最 密集的地 区集 中在 此
且 走 势 渐 强 。基 于 此 , 渤 海 圈 海 洋 产 业 集 群 的 环
形 成 带 动 了该 区域 经 济 的 发 展 , 且 随 着 经 济 的 并 发 展越 来 越 显 示 出技 术 带 来 的 溢 出效 应 。

研 究 尚处 于起 步 阶 段 , 有 的主 要 研 究 集 中 在 技 现 术 的外 部 性 、技 术 溢 出 的概 念 和 知识 创 新 体 系 ,
环 渤 海 圈海 洋 产 业 集 群 技 术 知 识 的 重 要 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相 似 企 业 之 间 的知 识 溢 出 。该 外部 性 理 论 强 调 区 域 垄 断 对 区 域 创 新 和 经 济 增 长 的作 用 ,垄 断 的力
源是集群 内部互 补 的知识 整合 , 而外 部 的技术知
识 也 是 不 可 或 缺 的 。 于社 会 资 本 的 社 会 网 络 和 基
19 80年 的名 著《 济 学原 理 》 经 中提 出 , 来他 的 后
学 生 庇 古 进 行 了 拓 展 。Sm nc研 究 审 计 定 价 和 iui 风 险 收 费 时 首 次 使 用 了 “ 术 溢 出 效 应 ” 一 术 技 这
在 一 起 。这 种 区域 网 络 是 一 种 在 集 群 内部 看 似 封 闭 ,而 实 际 上 与 环 渤 海 海 洋 产 业 集 群 外 部 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