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 概率与统计 教案 (3)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 概率与统计(第3课)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1)教案 湘教版选修2

2019-2020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 概率与统计(第3课)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1)教案 湘教版选修2

2019-2020年高中数学第一章概率与统计(第3课)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1)教案湘教版选修2教学目的:1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的意义,会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出期望.⒉理解公式“E(aξ+b)=aEξ+b”,以及“若ξB(n,p),则Eξ=np”.能熟练地应用它们求相应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教学重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的概念教学难点: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出期望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随机变量:如果随机试验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变量来表示,那么这样的变量叫做随机变量随机变量常用希腊字母ξ、η等表示2. 离散型随机变量: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这样的随机变量叫做离散型随机变量3.连续型随机变量: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取某一区间内的一切值,这样的变量就叫做连续型随机变量4.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区别与联系: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都是用变量表示随机试验的结果;但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结果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而连续性随机变量的结果不可以一一列出若是随机变量,是常数,则也是随机变量并且不改变其属性(离散型、连续型)5.分布列:设离散型随机变量ξ可能取得值为x1,x2,…,x3,…,ξ6. 分布列的两个性质:⑴P i≥0,i=1,2,...;⑵P1+P2+ (1)7.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二项分布:在一次随机试验中,某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件发生的次数ξ是一个随机变量.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件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是,(k =0,1,2,…,n ,).为参数,并记=b (k ;n ,p ).8.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几何分布:在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第一次发生时,所作试验的次数ξ也是一个正整数的离散型随机变量.“”表示在第k 次独立重复试验时事件第一次发生.如果把k 次试验时事件A 发生记为、事件A 不发生记为,P()=p ,P()=q(q=1-p),那么112311231()()()()()()()k k k k k P k P A A A A A P A P A P A P A P A q pξ---====(k =0,1,2,…, ).于是得到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如下:称这样的随机变量ξ服从几何分布记作g (k ,p )= ,其中k =0,1,2,…, . 二、讲解新课:根据已知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我们可以方便的得出随机变量的某些制定的概率,但分布列的用途远不止于此,例如:已知某射手射击所得环数ξ的分布在次射击之前,可以根据这个分布列估计次射击的平均环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根据射手射击所得环数ξ的分布列,我们可以估计,在n 次射击中,预计大约有 次得4环; 次得5环;………… 次得10环.故在n 次射击的总环数大约为,从而,预计n 次射击的平均环数约为.这是一个由射手射击所得环数的分布列得到的,只与射击环数的可能取值及其相应的概率有关的常数,它反映了射手射击的平均水平.对于任一射手,若已知其射击所得环数ξ的分布列,即已知各个(i =0,1,2,…,10),我们可以同样预计他任意n 次射击的平均环数:….1.数学期望: 一般地,若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为则称 …… 2. 数学期望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一个特征数,它反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3. 平均数、均值:一般地,在有限取值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中,令…,则有…,…,所以ξ的数学期望又称为平均数、均值4. 期望的一个性质:若(a 、b 是常数),ξ是随机变量,则η也是随机变=……)……) =,由此,我们得到了期望的一个性质:5.若ξB (n,p ),则E ξ=np 证明如下:∵ kn k k n k n k k n q p C p p C k P --=-==)1()(ξ, ∴ 0×+1×+2×+…+k ×+…+n ×. 又∵ 11)]!1()1[()!1()!1()!(!!--=-----⋅=-⋅=k n kn nC k n k n n k n k n k kC ,∴ ++…++…+.故 若ξ~B (n ,p ),则np . 三、讲解范例:例1. 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每次罚球命中得1分,罚不中得0分,已知他命中的概率为0.7,求他罚球一次得分的期望解:因为3.0)0(,7.0)1(====ξξP P ,所以7.03.007.01=⨯+⨯=ξE例2. 随机抛掷一枚骰子,求所得骰子点数的期望 解:∵6,,2,1,6/1)(⋅⋅⋅===i i P ξ,6/166/126/11⨯+⋅⋅⋅+⨯+⨯=∴ξE =3.5例3. 有一批数量很大的产品,其次品率是15%,对这批产品进行抽查,每次抽取1件,如果抽出次品,则抽查终止,否则继续抽查,直到抽出次品为止,但抽查次数不超过10次求抽查次数的期望(结果保留三个有效数字)解:抽查次数取110的整数,从这批数量很大的产品中抽出1件检查的试验可以认为是彼此独立的,取出次品的概率是0.15,取出正品的概率是0.85,前次取出正品而第次(=1,2,…,10)取出次品的概率:(=1,2, (10)35.52316.0101275.0215.01=⨯+⋅⋅⋅+⨯+⨯=ξE例4. 一次英语单元测验由20个选择题构成,每个选择题有4个选项,其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答案,每题选择正确答案得5分,不作出选择或选错不得分,满分100分学生甲选对任一题的概率为0.9,学生乙则在测验中对每题都从4个选择中随机地选择一个,求学生甲和乙在这次英语单元测验中的成绩的期望解:设学生甲和乙在这次英语测验中正确答案的选择题个数分别是,则~ B (20,0.9),,525.020,189.020=⨯==⨯=∴ηξE E由于答对每题得5分,学生甲和乙在这次英语测验中的成绩分别是5和5所以,他们在测验中的成绩的期望分别是:2555)(5)5(,90185)(5)5(=⨯===⨯==ηηξξE E E E例5.随机的抛掷一个骰子,求所得骰子的点数ξ的数学期望. 解:抛掷骰子所得点数ξ的概率分布为所以1×+2×+3×+4×+5×+6× =(1+2+3+4+5+6)×=3.5.抛掷骰子所得点数ξ的数学期望,就是ξ的所有可能取值的平均值. 例6.某城市出租汽车的起步价为10元,行驶路程不超出4km 时租车费为10元,若行驶路程超出4km ,则按每超出lkm 加收2元计费(超出不足lkm 的部分按lkm 计).从这个城市的民航机场到某宾馆的路程为15km .某司机经常驾车在机场与此宾馆之间接送旅客,由于行车路线的不同以及途中停车时间要转换成行车路程(这个城市规定,每停车5分钟按lkm 路程计费),这个司机一次接送旅客的行车路程ξ是一个随机变量.设他所收租车费为η(Ⅰ)求租车费η关于行车路程ξ的关系式; (Ⅱ)若随机变量求所收租车费η的数学期望.(Ⅲ)已知某旅客实付租车费38元,而出租汽车实际行驶了15km ,问出租车在途中因故停车累计最多几分钟?解:(Ⅰ)依题意得 η=2(ξ-4)十10,即 η=2ξ+2;(Ⅱ)4.161.0183.0175.0161.015=⨯+⨯+⨯+⨯ ∵ η=2ξ+2∴ 2E ξ+2=34.8 (元)故所收租车费η的数学期望为34.8元.(Ⅲ)由38=2ξ+2,得ξ=18,5(18-15)=15 所以出租车在途中因故停车累计最多15分钟 四、课堂练习:1. 口袋中有5只球,编号为1,2,3,4,5,从中任取3球,以表示取出球的最大号码,则( )A .4;B .5;C .4.5;D .4.75 答案:C2. 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每次罚球命中的1分,罚不中得0分.已知某运动员罚球命中的概率为0.7,求⑴他罚球1次的得分ξ的数学期望; ⑵他罚球2次的得分η的数学期望; ⑶他罚球3次的得分ξ的数学期望. 解:⑴因为,,所以 1×+0×⑵η的概率分布为所以 0×+1×+2×=1.4.所以 0×+1×+2×=2.1.3.设有m升水,其中含有大肠杆菌n个.今取水1升进行化验,设其中含有大肠杆菌的个数为ξ,求ξ的数学期望.分析:任取1升水,此升水中含一个大肠杆菌的概率是,事件“ξ=k”发生,即n个大肠杆菌中恰有k个在此升水中,由n次独立重复实验中事件A(在此升水中含一个大肠杆菌)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计算方法可求出P(ξ=k),进而可求Eξ.解:记事件A:“在所取的1升水中含一个大肠杆菌”,则P(A)=.∴P(ξ=k)=P n(k)=C)k(1-)n-k(k=0,1,2,….,n).∴ξ~B(n,),故Eξ =n×=五、小结:(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反映了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2)求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期望的基本步骤:①理解ξ的意义,写出ξ可能取的全部值;②求ξ取各个值的概率,写出分布列;③根据分布列,由期望的定义求出Eξ公式E(aξ+b)= aEξ+b,以及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的期望Eξ=np六、课后作业:1.一袋子里装有大小相同的3个红球和两个黄球,从中同时取出2个,则其中含红球个数的数学期望是(用数字作答)于是 E故知红球个数的数学期望为1.22.袋中有4个黑球、3个白球、2个红球,从中任取2个球,每取到一个黑球记0分,每取到一个白球记1分,每取到一个红球记2分,用表示得分数①求的概率分布列②求的数学期望解:①依题意的取值为0、1、2、3、4=0时,取2黑 p(=0)==1时,取1黑1白 p(=1)==2时,取2白或1红1黑p(=2)= +=3时,取1白1红,概率p(=3)= =4时,取2∴分布列为(2)期望E=0×+1×+2×+3×+4×=3.学校新进了三台投影仪用于多媒体教学,为保证设备正常工作,事先进行独立试验,已知各设备产生故障的概率分别为p 1、p 2、p 3,求试验中三台投影仪产生故障的数学期望解:设表示产生故障的仪器数,A i 表示第i 台仪器出现故障(i=1、2、3) 表示第i 台仪器不出现故障,则:p(=1)=p(A 1··)+ p(·A 2·)+ p(··A 3)=p 1(1-p 2) (1-p 3)+ p 2(1-p 1) (1-p 3)+ p 3(1-p 1) (1-p 2) = p 1+ p 2+p 3-2p 1p 2-2p 2p 3-2p 3p 1+3p 1p 2p 3p(=2)=p(A 1· A 2·)+ p(A 1··)+ p(·A 2·A 3) = p 1p 2 (1-p 3)+ p 1p 3(1-p 2)+ p 2p 3(1-p 1) = p 1p 2+ p 1p 3+ p 2p 3-3p 1p 2p 3p(=3)=p(A 1· A 2·A 3)= p 1p 2p 3∴=1×p(=1)+2×p(=2)+3×p(=3)= p 1+p 2+p 3注:要充分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分别求出三台仪器中有一、二、三台发生故障的概率后再求期望4.一个袋子里装有大小相同的3个红球和2个黄球,从中同时取出2个,含红球个数的数学期望是 1.22.13.026.011.00=⨯+⨯+⨯=∴ξE5. 、两个代表队进行乒乓球对抗赛,每队三名队员,队队员是,队队员是,按以往多次比赛的统计,对阵队员之间胜负概率如下:现按表中对阵方式出场,每场胜队得1分,负队得0分,设队,队最后所得分分别为,(1)求,的概率分布; (2)求,解:(Ⅰ),的可能取值分别为3,2,1,0()()()()2535353310,525253315352315353321,75285253325252315352322,2785252323=⨯⨯===⨯⨯+⨯⨯+⨯⨯===⨯⨯+⨯⨯+⨯⨯===⨯⨯==ξξξξP P P P 根据题意知,所以()()()()()()()()25303,5212,752821,75830================ξηξηξηξηP P P P P P P P (Ⅱ)15222530521752827583=⨯+⨯+⨯+⨯=ξE ; 因为,所以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记:2019-2020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 概率与统计(第4课)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2)教案 湘教版选修2教学目的:1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标准差的意义,会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出方差或标准差.2.了解方差公式“D (a ξ+b )=a 2D ξ”,以及“若ξ~Β(n ,p ),则D ξ=np (1—p )”,并会应用上述公式计算有关随机变量的方差 教学重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标准差教学难点:比较两个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的大小,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数学期望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一个特征数,它反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表示了随机变量在随机实验中取值的平均值,所以又常称为随机变量的平均数、均值.今天,我们将对随机变量取值的稳定与波动、集中与离散的程度进行研究.其实在初中我们也对一组数据的波动情况作过研究,即研究过一组数据的方差.回顾一组数据的方差的概念:设在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值得差的平方分别是,,…,,那么++…+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随机变量:如果随机试验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变量来表示,那么这样的变量叫做随机变量随机变量常用希腊字母ξ、η等表示2. 离散型随机变量: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这样的随机变量叫做离散型随机变量3.连续型随机变量: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取某一区间内的一切值,这样的变量就叫做连续型随机变量4.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区别与联系: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都是用变量表示随机试验的结果;但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结果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而连续性随机变量的结果不可以一一列出5.分布列:6. 分布列的两个性质:⑴i≥0,=1,2,...;⑵1+2+ (1)7.二项分布:ξ~B(n,p),并记=b(k;n,p).8.9.数学期望: 一般地,若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为则称……10. 数学期望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一个特征数,它反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11 平均数、均值:在有限取值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中,令…,则有…,…,所以ξ的数学期望又称为平均数、均值12. 期望的一个性质:13.若ξB (n,p ),则E ξ=np 二、讲解新课:1. 方差: 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ξ,如果它所有可能取的值是,,…,,…,且取这些值的概率分别是,,…,,…,那么, =++…++…称为随机变量ξ的均方差,简称为方差,式中的是随机变量ξ的期望.2. 标准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随机变量ξ的标准差,记作.3.方差的性质:(1);(2);(3)若ξ~B (n ,p ),则np (1-p ) 4.其它:⑴随机变量ξ的方差的定义与一组数据的方差的定义式是相同的;⑵随机变量ξ的方差、标准差也是随机变量ξ的特征数,它们都反映了随机变量取值的稳定与波动、集中与离散的程度;⑶标准差与随机变量本身有相同的单位,所以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更广泛 三、讲解范例:例1.设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求D ξ解:(略)121-n D 21n E 2=ξ+=ξ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为求这两个随机变量期望、均方差与标准差 解:47177127111=⨯+⋅⋅⋅+⨯+⨯=ξE ; 471)47(71)42(71)41(2221=⨯-+⋅⋅⋅+⨯-+⨯-=ξD ;4713.4718.3717.32=⨯+⋅⋅⋅+⨯+⨯=ξE ; =0.04, .点评:本题中的和都以相等的概率取各个不同的值,但的取值较为分散,的取值较为集中.,,,方差比较清楚地指出了比取值更集中.=2,=0.02,可以看出这两个随机变量取值与其期望值的偏差例3. 甲、乙两射手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射击,分布列如下:射手甲击中环数8,9,10的概率分别为0.2,0.6,0.2;射手乙击中环数8,9,10的概率分别为0.4,0.2,0.24用击中环数的期望与方差比较两名射手的射击水平解:180.290.6100.29E ξ=⨯+⨯+⨯=221(89)0.2(99)0.6D ξ=-⨯+-⨯+(10-9);同理有由上可知,,所以,在射击之前,可以预测甲、乙两名射手所得的平均环数很接近,均在9环左右,但甲所得环数较集中,以9环居多,而乙得环数较分散,得8、10环地次数多些.点评:本题中,和所有可能取的值是一致的,只是概率的分布情况不同.=9,这时就通过=0.4和=0.8来比较和的离散程度,即两名射手成绩的稳定情况例4.A 、B 两台机床同时加工零件,每生产一批数量较大的产品时,出次品的概率如下表所示:A 机床B 机床问哪一台机床加工质量较好解: E ξ1=0×0.7+1×0.2+2×0.06+3×0.04=0.44,E ξ2=0×0.8+1×0.06+2×0.04+3×0.10=0.44.它们的期望相同,再比较它们的方差D ξ1=(0-0.44)2×0.7+(1-0.44)2×0.2+(2-0.44)2×0.06+(3-0.44)2×0.04=0.6064,D ξ2=(0-0.44)2×0.8+(1-0.44)2×0.06+(2-0.44)2 ×0.04+(3-0.44)2×0.10=0.9264.∴D ξ1< D ξ2 故A 机床加工较稳定、质量较好.四、课堂练习:1 .已知()~,,8, 1.6B n p E D ξξξ==,则的值分别是( )A .;B .;C .;D .答案:1.D2. 一盒中装有零件12个,其中有9个正品,3个次品,从中任取一个,如果每次取出次品就不再放回去,再取一个零件,直到取得正品为止.求在取得正品之前已取出次品数的期望.分析:涉及次品率;抽样是否放回的问题.本例采用不放回抽样,每次抽样后次品率将会发生变化,即各次抽样是不独立的.如果抽样采用放回抽样,则各次抽样的次品率不变,各次抽样是否抽出次品是完全独立的事件.解:设取得正品之前已取出的次品数为ξ,显然ξ所有可能取的值为0,1,2,3当ξ=0时,即第一次取得正品,试验停止,则P (ξ=0)=当ξ=1时,即第一次取出次品,第二次取得正品,试验停止,则P (ξ=1)=当ξ=2时,即第一、二次取出次品,第三次取得正品,试验停止,则 P (ξ=2)=当ξ=3时,即第一、二、三次取出次品,第四次取得正品,试验停止,则P (ξ=3)=所以,E ξ=10322013220924491430=⨯+⨯+⨯+⨯ 3. 有一批数量很大的商品的次品率为1%,从中任意地连续取出200件商品,设其中次品数为ξ,求E ξ,D ξ分析:涉及产品数量很大,而且抽查次数又相对较少的产品抽查问题.由于产品数量很大,因而抽样时抽出次品与否对后面的抽样的次品率影响很小,所以可以认为各次抽查的结果是彼此独立的.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清楚:抽200件商品可以看作200次独立重复试验,即ξB (200,1%),从而可用公式:E ξ=np ,D ξ=npq(这里q=1-p)直接进行计算解:因为商品数量相当大,抽200件商品可以看作200次独立重复试验,所以ξB (200,1%)因为E ξ=np ,D ξ=npq ,这里n=200,p=1%,q=99%,所以,E ξ=200×1%=2,D ξ=200×1%×99%=1.984. 设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p ,证明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次数ξ的方差不超过1/4分析:这是一道纯数学问题.要求学生熟悉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的计算方法,关键还是掌握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出方差D ξ=P(1-P)后,我们知道Dξ是关于P(P ≥0)的二次函数,这里可用配方法,也可用重要不等式证明结论证明:因为ξ所有可能取的值为0,1且P (ξ=0)=1-p,P(ξ=1)=p, 所以,E ξ=0×(1-p)+1×p=p则 D ξ=(0-p )2×(1-p)+(1-p) 2×p=p(1-p)其中ξA 、ξB 分别表示A 、B 两种钢筋的抗拉强度.在使用时要求钢筋的抗拉强度不低于120,试比较A 、B 两种钢筋哪一种质量较好分析: 两个随机变量ξA 和ξB &都以相同的概率0.1,0.2,0.4,0.1,0.2取5个不同的数值.ξA 取较为集中的数值110,120,125,130,135;ξB 取较为分散的数值100,115,125,130,145.直观上看,猜想A 种钢筋质量较好.但猜想不一定正确,需要通过计算来证明我们猜想的正确性解:先比较ξA 与ξB 的期望值,因为E ξA =110×0.1+120×0.2+125×0.4+130×0.1+135×0.2=125, E ξB =100×0.1+115×0.2+125×0.4十130×0.1+145×0.2=125.所以,它们的期望相同.再比较它们的方差.因为D ξA =(110-125)2×0.1+(120-125) 2 ×0.2+(130-125) 2×0.1+(135-125) 2×0.2=50,D ξB =(100-125)2×0.1+(110-125) 2 ×0.2+(130-125) 2×0.1+(145-125) 2×0.2=165.所以,D ξA < D ξB .因此,A 种钢筋质量较好6. 在有奖摸彩中,一期(发行10000张彩票为一期)有200个奖品是5元的,20个奖品是25元的,5个奖品是100元的.在不考虑获利的前提下,一张彩票的合理价格是多少元?分析:这是同学们身边常遇到的现实问题,比如福利彩票、足球彩票、奥运彩票等等.一般来说,出台各种彩票,政府要从中收取一部分资金用于公共福利事业,同时也要考虑工作人员的工资等问题.本题的“不考虑获利”的意思是指:所收资金全部用于奖品方面的费用解:设一张彩票中奖额为随机变量ξ,显然ξ所有可能取的值为0,5,25,100依题2.02000100500255054000E =⨯+⨯+⨯+⨯=ξ 答:一张彩票的合理价格是0.2元.五、小结 :⑴求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方差、标准差的步骤:①理解ξ的意义,写出ξ可能取的全部值;②求ξ取各个值的概率,写出分布列;③根据分布列,由期望的定义求出E ξ;④根据方差、标准差的定义求出、.若ξ~B (n ,p ),则不必写出分布列,直接用公式计算即可.⑵对于两个随机变量和,在和相等或很接近时,比较和,可以确定哪个随机变量的性质更适合生产生活实际,适合人们的需要六、课后作业:1.设~B(n 、p)且E=12 D=4,求n 、p解:由二次分布的期望与方差性质可知E=np D= np (1-p )∴ ∴⎪⎩⎪⎨⎧==3218p n 2.已知随机变量服从二项分布即~B(6、)求b (2;6,)解:p(=2)=c 62()2()43.已知甲、乙两名射手在一次射击中的得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和,已知和 的分布列如下:(注得分越大,水平越高)试分析甲、乙技术状况解:由0.1+0.6+a+1a=0.30.3+0.3+b=1a=0.4∴E=2.3 , E=2.0D=0.81 , D=0.6七、板书设计(略)八、课后记:。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概率与统计的随机事件与概率计算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概率与统计的随机事件与概率计算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概率与统计的随机事件与概率计算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概率与统计的随机事件与概率计算一、概述在高中数学的概率与统计课程中,随机事件与概率计算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以及相应的概率计算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技巧。

本教案将以教授高中数学备课为目标,按照合适的格式来书写。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随机事件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 掌握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方法。

3. 能够应用随机事件与概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随机事件的定义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向学生明确随机事件的定义。

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

例如掷硬币的结果、抽取卡片的颜色等都属于随机事件。

2. 随机事件的基本性质接着,教师可以简要介绍随机事件的基本性质,如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

互斥事件是指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两个事件中必定有一个发生,且两个事件的概率之和为1。

3. 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教师应带领学生掌握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对于在同等条件下可能发生的随机事件,可以通过计算其发生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来求得概率。

教师可以用实际问题进行示例,引导学生理解概率计算的基本原理。

4. 应用随机事件与概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教师可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

例如,通过抛掷骰子的问题来让学生计算某个点数的概率;通过摸球的问题来让学生计算某个颜色球的概率等等。

四、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1. 示范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直接示范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引导学生掌握概率计算的方法。

2. 合作学习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并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景模拟法借助情景模拟法,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概率计算。

例如,通过掷色子游戏来模拟点数概率的计算,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概率计算的原理。

高中数学必修课教案概率与统计的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必修课教案概率与统计的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必修课教案概率与统计的教学方法高中数学必修课教案:概率与统计的教学方法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必修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有效地教授概率与统计,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益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概率与统计知识的教学方法。

一、前期准备和导入在开始教授概率与统计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这可以包括回顾和复习相关的基础知识,例如集合论、排列组合等。

此外,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概率与统计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概率与统计是一门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来帮助他们理解概率与统计的概念和方法。

三、引入案例和实例引入案例和实例是教学概率与统计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真实的案例、实际的数据和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利用实际的统计数据来分析社会问题,或者通过掷骰子的实验来引入概率的概念。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概率与统计的知识。

四、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是教学概率与统计的有效策略。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例如问题解决、案例分析和数据收集等,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合作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五、利用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来辅助概率与统计的教学。

例如,使用电子课件、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在线工具,可以更生动地展示概率与统计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如何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以便更好地分析和处理数据。

六、巩固和拓展知识为了巩固和拓展学生对概率与统计的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巩固练习和拓展任务。

这些练习和任务可以包括课堂练习、作业和项目研究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概率与统计的理解,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新高中数学概率统计教案

新高中数学概率统计教案

新高中数学概率统计教案
课题:概率统计
班级:高中一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能够应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1.概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统计的概念及其应用方法;
3.概率与统计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前几次课的知识,复习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
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介绍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例如事件的概率计算和概率的加法规则;
2.介绍统计的概念及其应用方法,例如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频数分布表的制作等;
3.讲解概率与统计的关系,例如在统计数据中应用概率的方法等。

三、实例操作(20分钟)
1.设计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概率和统计的方法解决;
2.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让他们熟练掌握概率统计的应用方法。

四、作业布置(5分钟)
1.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
2.提醒学生及时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好课后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概率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以讲解和实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概率和统计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操作,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真正掌握概率统计的方法,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教案: 概率论与统计

高中数学教案: 概率论与统计

高中数学教案: 概率论与统计介绍数学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和计算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数学的课程中,概率论与统计是一门重要的分支,它在实际生活和学术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概率论与统计能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随机事件和不确定性问题,提供了一种客观、科学的方法来处理信息和做出决策。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高中数学教案中概率论与统计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有用的指导和思路。

概率论的基础概念1. 什么是概率?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学概念,它可以用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数来表示。

当事件不可能发生时,概率为0;当事件必然发生时,概率为1。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使用百分比或小数来表示概率。

2. 事件与样本空间在概率论中,我们将随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空间。

样本空间中的元素被称为事件,而事件的概率就是事件所包含的样本点的数量与样本空间总样本点数目的比值。

3. 互斥事件与独立事件互斥事件指的是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情况,即它们没有公共的样本点。

例如,掷一枚硬币的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就是互斥事件。

独立事件指的是两个事件的发生与否互不影响的情况,即一个事件的发生概率不受另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的影响。

例如,两次掷骰子的结果就是独立事件。

概率计算方法1. 经典概型经典概型是指所有样本点出现的概率是相等的概率模型。

在经典概型中,可以通过事件发生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来计算概率。

例如,一枚均匀硬币掷掷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是1/2。

2. 相对频率概率相对频率概率是通过实际试验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通过多次试验,统计事件发生的频率,并将频率作为概率的估计。

例如,掷一个骰子,通过大量试验统计出每个点数出现的频率,可以得到每个点数的概率。

3. 随机事件的加法与乘法法则加法法则适用于互斥事件,即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情况。

加法法则表明,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之和等于各自事件的概率之和。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综合应用教案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综合应用教案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综合应用教案一、引言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综合应用非常广泛的部分。

本教案旨在通过综合应用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率与统计的概念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

通过此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数学思维、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1. 概率的基本概念1.1 概率的定义概率是指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度量。

它可以用一个0到1之间的数来表示,其中0表示不可能发生,1表示必然发生。

1.2 概率的性质概率具有非负性、规范性、可列可加性和互斥性等基本性质。

2. 统计的基本概念2.1 统计的定义统计是根据获取到的数据对未知现象的特点与规律进行推论和预测的一种方法。

2.2 统计的基本步骤统计具有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等基本步骤。

三、综合应用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1 掌握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1.2 理解概率与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综合应用。

1.3 能够利用概率与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案例分析与问题解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引入概率与统计的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教学过程3.1 引入问题老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在一个班级中,有20个男生和30个女生,如果随机抽取一个学生,那么这个学生是男生的概率是多少?”3.2 讨论与分析学生们分析问题,得出结论:随机抽取一个学生,他是男生的概率为20/50=0.4。

3.3 引入概率的定义通过上述问题,老师引入概率的定义,并解释概率的基本性质。

四、综合应用实例解析1. 实例一:罐子中的球体某罐子中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球体,分别有30个、40个和30个。

现从中取球,问取出的球体颜色为红色的概率是多少?解析:先根据总体计算出总共球体的个数,即30+40+30=100个。

然后计算红色球体的个数,即30个。

高中数学新课概率与统计教案

高中数学新课概率与统计教案

高中数学新课概率与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概率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概率与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概率的基本概念: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2. 概率的计算方法:古典概型、几何概型。

3. 统计的基本概念: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

4.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调查方法、数据处理方法。

5. 用样本估计总体:置信区间、假设检验。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入概率与统计的概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案例、习题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随机事件,如抛硬币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概率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如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概率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5.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统计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讲解: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的方法,如调查方法、数据处理方法。

7.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9. 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0.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概率与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2. 练习题:通过课后练习题的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作业与测试:定期评估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以监控学习进度。

高中数学概率统计教案

高中数学概率统计教案

高中数学概率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2)了解统计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3)学会运用概率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感受概率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精神;(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概率的基本概念: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概率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2. 统计学的基本知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

3. 概率统计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概率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概率的基本概念、统计学的基本知识、概率统计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概率的计算方法、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概率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概率的基本概念,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软件操作:学生运用数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概率统计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2.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概率统计方法进行解决,并撰写解答报告。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实际问题解决: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运用能力,鼓励创新和独立思考。

4. 软件操作:评估学生的数学软件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高中数学新课概率与统计教案

高中数学新课概率与统计教案

高中数学新课概率与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概率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概率与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概率的定义与计算2. 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 概率与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概率的基本性质,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难点:概率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如何运用概率与统计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概率与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概率与统计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含义和作用。

3. 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一些概率计算和统计分析。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概率与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概率与统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概率与统计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练习成果、小组讨论参与度。

3. 评价标准:能准确理解并运用概率与统计知识,解决问题,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七、教学拓展1. 概率与统计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如彩票、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等领域。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概率与统计现象,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 辅助材料:PPT课件、案例分析资料、练习题库。

3. 技术支持: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资源。

九、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2课时,共计45分钟。

十、课后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学生掌握情况,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高中数学教案:概率与统计的应用讲解

高中数学教案:概率与统计的应用讲解

高中数学教案:概率与统计的应用讲解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概率与统计的应用,内容涵盖基本概率定义、事件概率计算、统计方法等方面,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概率与统计知识。

一、基本概率定义及概率计算1.1 概率的概念与性质概率是描述一个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其取值范围在0至1之间。

概率为0意味着事件不可能发生,概率为1意味着事件一定会发生。

概率的性质包括加法原理、乘法原理、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等,这些性质为后续的概率计算提供了基础。

1.2 事件概率的计算方法在计算事件的概率时,我们可以采用频率法和几何法两种方法。

频率法是通过实验观察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其概率,当试验次数趋于无穷大时,频率会趋近于准确的概率。

几何法则是通过事件的几何模型来计算其概率,如在等可能事件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所包含的样本点个数除以样本空间中的样本点个数。

二、概率与统计的应用2.1 随机事件的应用随机事件是指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的试验中,其结果不确定的事件。

概率可以用来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在投掷一枚骰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计算得到点数为3的概率为1/6。

在生活中,随机事件的应用广泛,如彩票中奖、赌博游戏、天气预报等都与概率有关。

2.2 统计方法在调查研究中的应用统计是一种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式,可以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推断来得到总体的概况。

统计方法在现代社会的调查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政府会利用统计数据来制定经济政策,公司会利用统计数据来评估产品的市场需求,科学家会利用统计数据来验证假设,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2.3 概率与统计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概率与统计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如股市预测、风险管理、投资组合优化等。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预测股市未来的走势,并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通过对金融市场的波动进行概率统计,可以帮助机构和个人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概率与统计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概率与统计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概率与统计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概率与统计正文:1. 引言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概率与统计的知识,本教案将围绕该主题展开,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概率计算和统计分析的方法;- 运用概率与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概率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统计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4. 教学步骤4.1 导入与引导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概率问题或统计数据,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例如,可以谈论某个明星的演唱会门票销售情况以及观众的性别比例等。

4.2 概念讲解与示例分析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向学生讲解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具体的示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例如,可以通过抛硬币的实验介绍概率的计算方法,以及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统计数据。

4.3 计算练习与解析通过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概率计算和统计分析的练习,并及时给予解析和指导。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关于生日概率、抽奖问题等的计算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4.4 实际问题的探究与解决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概率与统计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讨论彩票中奖概率、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等,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 教学评价通过作业、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案例分析题,考察学生对概率和统计的综合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 第三章概率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数学 第三章概率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章概率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

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率和意义,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f n〔A〕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联系。

4、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抛硬币、抛骰子的试验中获取数据的过程,培养探索、归纳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科学意识。

二、课前预习导学请同学们阅读P108—112,完成以下问题1、事件的有关概念〔1〕必然条件:在条件S下,_________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简称必然事件;〔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__________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简称不可能事件;〔3〕确定事件:__________事件与___________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简称确定事件;〔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___________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简称随机事件。

〔5〕_________事件与________事件统称为事件,一般用________表示。

2、概率与频率〔1〕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_________,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fn〔A〕=nAn为事件A出现的__________,显然频率的取值X围是____________。

〔2〕概率:在大量重复试验后,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如果逐渐________在区间[0,1]中的某个______上,这个便称为事件A的概率,用P〔A〕表示,显示概率的取值X围是[0,1],且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_________,必然事件的概率为___________。

高中数学教案:概率与统计

高中数学教案:概率与统计

高中数学教案: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既是理论研究的基础,也是应用实践的重要工具。

本教案将围绕概率与统计的相关概念、方法和应用展开,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1.1 概率的定义与性质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引入概率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数学描述方式,并了解概率的基本性质,如非负性、规范性和可列可加性等。

1.2 统计的定义与分类统计是对大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介绍统计的概念及其分类,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

二、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方法2.1 概率的计算方法介绍计数原理、频率方法和几何概率等计算概率的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如何应用这些方法来计算事件的概率。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概率计算中的常见问题和困惑,并提供解决方法。

2.2 统计的数据处理方法介绍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方法,包括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图和统计图表等。

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并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概率与统计的典型应用3.1 概率的应用介绍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赌博、游戏和保险等。

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和作用,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概率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3.2 统计的应用介绍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调查统计、市场调研和社会调查等。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探讨,让学生明白统计对决策和预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概率与统计的拓展学习4.1 概率与统计的扩展知识通过介绍条件概率、贝叶斯定理和统计推断等概念,拓展学生对概率和统计的深入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扩展学习,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和方法。

4.2 概率与统计的数学建模介绍概率与统计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如随机过程、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等。

通过实际建模问题的讲解和解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新课概率教案

高中数学新课概率教案

高中数学新课概率教案课程名称:高中数学概率
教学目标:
1. 了解基本概率概念及相关计算方法;
2. 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概率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概率基本概念
1. 概率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事件的分类(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3. 事件的并、交、差、逆等基本运算。

第二部分:概率计算方法
1. 加法法则;
2. 乘法法则;
3. 条件概率及贝叶斯定理。

第三部分:实际问题解决
1. 排列组合的概率计算;
2. 生活中的概率问题解决。

教学步骤:
第一节:概率基本概念
1. 引入概率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概率;
2. 讲解事件的分类及基本运算方法;
3. 练习相关题目,巩固概念。

第二节:概率计算方法
1. 讲解加法法则及乘法法则;
2. 介绍条件概率及贝叶斯定理;
3. 练习相关题目,巩固概念。

第三节:实际问题解决
1. 讲解排列组合的概率计算方法;
2. 演示生活中的概率问题解决;
3. 练习相关题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
评估方式:课堂练习、作业、小测验
教学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加深对概率概念的理解。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生活中的概率问题研究,拓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教案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教案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教案教学内容:概率的概念与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概率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基本事件与样本空间的概念;3. 学会利用频率计算概率;4. 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数学教材;2. 教具:教科书、黑板、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3. 辅助工具:计算器、数据表。

教学步骤:一、导入环节教师引入概率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概率的概念与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概率的基本概念1. 基本概念的讲解:事件、基本事件、样本空间;2.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基本事件与样本空间的概念;3. 导入频率的概念,引导学生用频率来计算概率。

三、概率的计算1. 讲解如何计算概率:概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概率的方法;3. 给学生练习题目,加深对概率计算方法的理解。

四、概率的性质1. 讲解概率的基本性质: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等;2. 通过例题讲解概率的性质及应用;3. 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留出时间解答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概率知识。

六、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同时,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数学统计与概率。

教学反馈:1. 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评价,鼓励正确答题,对错误答题进行分析指导;2. 收集学生的问题与建议,以便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3.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概率知识,加深对概率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2.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知识;3. 调整教学方法与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

高中数学新课标三教案随机事件的概率

高中数学新课标三教案随机事件的概率
教学目标: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等可能性事件、确定事件等基本概念。 2.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定义。 3。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本节重点是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频率、概率等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难点是对概率定义的理解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3.由概率的统计定义可以得到: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而任意事件A的概率是在[0,1]内的一个数。虽然必然事件、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能事件和随机事件是三类不同的事件,但在一定情况下又可以统一起来,这正反映了事物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课题:课本通过抛掷硬币的试验来观察“抛掷硬币时,正面朝上”这一随机事件。
开始时,每个人的记录结果各不相同,杂乱无章,然后通过小组统计、全班统计、计算机模拟抛硬币试验统计逐步向我们展示: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多,随机事件的结果逐步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通过频率图的表示,使我们更清楚地发现。频率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1、创设情境:日常生活中,有些问题是很难给予准确无误的回答的。例如,你明天什么时间起床?7:20在某公共汽车站候车的人有多少?你购买本期福利彩票是否能中奖?等等。
2、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
(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fn(A)= 为事件A出现的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高中数学新概率与统计教案

高中数学新概率与统计教案

高中数学新概率与统计教案课程目标:
1. 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概率与统计的基本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概率与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节:概率的基本概念
1. 概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事件与样本空间;
3. 基本概率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4. 条件概率的定义与计算。

第二节: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1. 随机变量的定义与分类;
2. 离散随机变量与连续随机变量的概念;
3. 概率密度函数与概率分布函数;
4. 均匀分布、正态分布等常见分布的特点及应用。

第三节:统计推断
1. 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
2. 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的关系;
3. 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的估计;
4. 中心极限定理及其应用。

第四节:相关性与回归分析
1. 相关性的定义与性质;
2. 相关系数的计算与解释;
3. 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应用与实际案例。

课堂活动:
1. 小组讨论:根据实际情景计算概率;
2. 实验演示:通过掷骰子、抽样调查等方式,体验概率与统计的应用;
3. 课堂练习:完成相关章节的习题,巩固概念与计算方法;
4. 实际案例分析:结合真实数据,进行相关性与回归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解读能力。

课后作业:
1. 完成相关章节的课后习题;
2. 分析一个真实生活案例,运用概率与统计知识进行分析;
3.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概率与统计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4. 准备下节课的讨论或展示内容。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概率与统计的连续型随机变量与概率密度函数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概率与统计的连续型随机变量与概率密度函数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概率与统计的连续型随机变量与概率密度函数在高中数学备课中,概率与统计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模块。

其中,连续型随机变量与概率密度函数是该模块的核心知识点。

本文将以教案的形式,详细介绍连续型随机变量与概率密度函数的相关概念、性质和应用。

一、教学目标1. 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念,并能够区分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

2. 掌握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3. 能够运用概率密度函数计算某一区间内的概率,并解决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念与特点。

2.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及其性质。

3. 运用概率密度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三、教学内容1.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念与特点连续型随机变量是指取值区间内的每一个数值都可能作为随机变量的取值,其取值是无穷可数的。

与离散型随机变量不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取值可以是实数集中的任意一个数。

举例说明,考虑一个连续型随机变量X,表示一个人的身高,其取值范围可以是从1.50米到2.00米之间的任何一个数值。

2.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不能像离散型随机变量那样直接列出每个取值对应的概率。

相反,我们引入概率密度函数来描述其概率分布情况。

概率密度函数f(x)满足以下两个性质:(1)f(x) ≥ 0,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任意取值x,概率密度函数的值非负;(2)∫[a,b] f(x)dx = P(a ≤ X ≤ b),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X落在区间[a,b]内的概率等于概率密度函数在这一区间内的积分。

3.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计算与实际问题的应用在实际问题中,我们通常需要计算连续型随机变量落在某一区间内的概率。

根据概率密度函数的性质,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积分来得到概率值。

以正态分布为例,假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μ,σ^2),其概率密度函数为f(x),则X落在区间[a,b]内的概率可以计算为∫[a,b] f(x)dx。

高中数学的概率与统计教案

高中数学的概率与统计教案

高中数学的概率与统计教案
第一课:概率基础
1.1 概率的概念和性质
- 概率的定义
- 概率的性质: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加法规则、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等1.2 事件及其概率
- 事件的分类:简单事件、复合事件
- 事件的互斥和独立
- 概率计算方法:古典概率、几何概率、条件概率
第二课: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
2.1 随机变量的概念和性质
- 随机变量的定义
- 随机变量的分类:离散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
- 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
2.2 常见概率分布
- 二项分布
- 泊松分布
- 正态分布
第三课:统计基础
3.1 统计的概念和方法
- 统计的定义
- 统计的基本概念: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
- 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
3.2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数据的中心趋势:均值、中位数、众数
- 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标准差
- 数据的分布形态:偏度、峰度
第四课: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4.1 参数估计方法
- 点估计
- 区间估计
- 最大似然估计法
4.2 假设检验
-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 单样本假设检验
- 双样本假设检验
以上就是本次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下次课程将继续深入讲解相关概率与统计知识,敬请期待。

高中数学新课概率与统计教案

高中数学新课概率与统计教案

高中数学新课概率与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随机现象的规律性。

3. 掌握统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方法,能够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二、教学内容1. 概率的基本概念: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2. 概率的计算方法:排列组合、概率公式。

3. 统计数据处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的计算方法,统计数据处理的方法。

2. 难点:概率公式的灵活运用,统计数据分析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实际问题引入概率与统计的知识。

2. 利用数形结合法,通过图形直观展示概率的计算过程。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抛硬币、抽奖等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概率与统计的意义。

2. 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讲解概率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排列组合的练习。

4. 讲解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概率与统计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概率计算方法和统计数据处理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其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概率与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概率与统计在经济学、生物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应用。

2. 概率与统计的进一步学习:介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深入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题: 1.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二)
教学目的:
1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意义,会求某些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⒉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两个基本性质,并会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⒊了解二项分布的概念,能举出一些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的例子 教学重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概念 教学难点:求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随机变量:如果随机试验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变量来表示,那么这样的变量叫做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常用希腊字母ξ、η等表示
2. 离散型随机变量: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这样的随机变量叫做离散型随机变量
3.连续型随机变量: 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取某一区间内的一切值,这样的变量就叫做连续型随机变量 4.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区别与联系: 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都是用变量表示随机试验的结果;但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结果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而连续性随机变量的结果不可以一一
若ξ是随机变量,b a b a ,,+=ξη是常数,则η也是随机变量 并且不改
变其属性(离散型、连续型)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 5-6的内容,说明什么是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二、讲解新课:
1. 分布列:设离散型随机变量ξ可能取得值为 x 1,x 2,…,x 3,…,
ξ取每一个值x i (i =1,2,…)的概率为()i i P x p ξ==,则称表
为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简称ξ的分布列
2. 分布列的两个性质:任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满足:1)(0≤≤A P ,并
且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由此你可以得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都具有下面两个性质:
⑴P i ≥0,i =1,2,...; ⑵P 1+P 2+ (1)
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在某一范围内取值的概率等于它取这个范围内各个值的概率的和 即⋅⋅⋅+=+==≥+)()()(1k k k x P x P x P ξξξ
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二项分布:在一次随机试验中,某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件发生的次数ξ是一个随机变量.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件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是
k
n k k n n q p C k P -==)(ξ,
(k =0,1,2,…,n ,p q -=1). 于是得到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如下:
由于k
n k k n q p C -恰好是二项展开式
011100)(q p C q p C q p C q p C p q n n n k n k k n n n n n n +++++=+--
中的各项的值,所以称这样的随机变量ξ服从二项分布,
记作ξ~B (n ,p ),其中n ,p 为参数,并记k n k k n q p C -=b (k ;n ,p ).
4.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几何分布:在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第一次发生时,所作试验的次数ξ
也是一个正整数的离散型随机变量.“k ξ=”表
示在第k 次独立重复试验时事件第一次发生.如果把k 次试验时事件A 发生记为k A 、事件A 不发生记为k A ,P(k A )=p ,P(k A )=q(q=1-p),那么
112311231()()()()()()()k k k k k P k P A A A A A P A P A P A P A P A q p
ξ---==== (k =0,1,2,…, p q -=1).
于是得到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如下:
称这样的随机变量ξ服从几何分布,
记作g (k ,p )= 1k q p -,其中k =0,1,2,…, p q -=1.
三、讲解范例:
例1.一盒中放有大小相同的红色、绿色、黄色三种小球,已知红球个数是绿球个数的两倍,黄球个数是绿球个数的一半.现从该盒中随机取出一个球,若取出红球得1分,取出黄球得0分,取出绿球得-1分,试写出从该盒中取出一球所得分数ξ的分布列.
分析:欲写出ξ的分布列,要先求出ξ的所有取值,以及ξ取每一值时的概率.
解:设黄球的个数为n ,由题意知
绿球个数为2n ,红球个数为4n ,盒中的总数为7n . ∴ 7474)1(==
=n n P ξ,717)0(===n n P ξ,7
272)1(==-=n n P ξ.
说明:在写出ξ的分布列后,要及时检查所有的概率之和是否为1.
分析:“射击一次命中环数≥7”是指互斥事件“ξ=7”、“ξ=8”、“ξ=9”、“ξ=10”的和,根据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可以求得此射手“射击一次命中环数≥7”的概率.
解:根据射手射击所得的环数ξ的分布列,有 P (ξ=7)=0.09,P (ξ=8)=0.28,P (ξ=9)=0.29,P (ξ=10)=0.22. 所求的概率为 P (ξ≥7)=0.09+0.28+0.29+0.22=0.88
例3. 一个类似于细胞分裂的物体,一次分裂为二,两次分裂为四,如此继续分裂有限多次,而随机终止.设分裂n 次终止的概率是
n
21
(n =1,2,3,…).记ξ为原物体在分裂终止后所生成的子块数目,求P (ξ≤10).
解:依题意,原物体在分裂终止后所生成的数目ξ的分布列为
∴ P (ξ≤10)=P ( ξ=2)+P ( ξ=4)+P ( ξ=8) =
8
7814121=++. 说明:一般地,离散型随机变量在某一范围内取值的概率等于它取这个范围内各个值的概率之和.
例4.(2000年高考题)某厂生产电子元件,其产品的次品率为5%.现从一批产品中任意地连续取出2件,写出其中次品数ξ的概率分布. 解:依题意,随机变量ξ~B (2,5%).所以,
P (ξ=0)=02C (95%)2=0.9025,P (ξ=1)=1
2C (5%)(95%)=0.095, P (2=ξ)=22C (5%)2=0.0025.
因此,次品数ξ
例5.. 解:依题意,随机变量ξ~B ⎪⎭

⎝⎛61,5.
∴ P (ξ=4)=65614
45⋅⎪⎭⎫ ⎝⎛C =777625,P (ξ=5)=55C 5
61⎪⎭
⎫ ⎝⎛=
77761. ∴ P (ξ>3)=P(ξ=4)+P (ξ=5)=3888
13
四、课堂练习:
1.已知随机变量ξ服从二项分布,ξ~B(6,1/3),则P(ξ=2)等于( ) A.3/16; B.4/243; C.13/243; D.80/243
2.设某批电子手表正品率为3/4,次品率为1/4,现对该批电子手表进行测试,设第ξ次首次测到正品,则P(ξ=3)等于( )
A.)4
3()4
1(2
2
3⨯C ;B. )41()4
3(2
2
3⨯C ;C. )43()4
1(2
⨯;D. )4
1()4
3(2
⨯ 3.设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3,2,1,)3
1()(=⋅==i a i P i
ξ,则a 的值为( ) A .1; B.9/13; C.11/13; D.27/13
4.10个球中有一个红球,有放回的抽取,每次取出一球,直到第n 次才取
得()k k n ≤次红球的概率为( )
A .2191010n k
-⎛⎫⎛⎫ ⎪ ⎪
⎝⎭⎝⎭
B .191010k n k
-⎛⎫⎛⎫
⎪ ⎪
⎝⎭⎝⎭
C .11191010k
n k
k n
C ---⎛⎫⎛⎫ ⎪ ⎪⎝⎭⎝⎭
D .1
11191010k n k
k n
C ----⎛⎫⎛⎫ ⎪ ⎪⎝⎭
⎝⎭
5.设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1,2,3,,,k P k k n ξλ===⋯⋯,则λ的值为( )
A .1;
B .
12; C .13; D .14
答案:1.D 2.C 3.D 4.C 5.B 6.某一射手射击所得环数ξ分布列为
解:“射击一次命中环数≥7”是指互斥事件“ξ=7”,“ξ=8”,“ξ=9”,“ξ=10”的和,根据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有:
P (ξ≥7)=P (ξ=7)+P (ξ=8)+P (ξ=9)+P (ξ=10)=0.88
7.某厂生产电子元件,其产品的次品率为5%,现从一批产品中的任意连续取出2件,求次品数ξ的概率分布 解:ξ的取值分别为0、1、2
ξ=0表示抽取两件均为正品 ∴p(ξ=0)=0
2
C (1-0.05)2=0.9025 ξ=1表示抽取一件正品一件次品p(ξ=1)= 1
2
C ( (1-0.05)×0.05=0.95 ξ=2表示抽取两件均为次品p(ξ=2)= 22C
0.052=0.0025
∴ξ的概率分布为:
注:求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的步骤:
(1)确定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的值x i
(2)求出各取值的概率p(ξ=x i)=p i
(3)画出表格
五、小结:⑴根据随机变量的概率分步(分步列),可以求随机事件的概率;⑵二项分布是一种常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它是概率论中最重要的几种分布之一 (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几何分布
六、课后作业:
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记:
预习提纲:
⑴什么叫做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数学期望?它反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什么特征?
⑵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数学期望有什么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