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洲中心学校课题组

合集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发布时间:2022-01-06T07:55:48.422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月第24期作者:徐焱[导读] 在初中生物实验课程的教育活动中,学生有更多的途径和机会来进一步优化自身的动手操作水平,全方位激发了当徐焱福州时代中学 350007摘要:在初中生物实验课程的教育活动中,学生有更多的途径和机会来进一步优化自身的动手操作水平,全方位激发了当代初中生对于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实践意识变得更为强烈,同时掌握到学以致用的价值,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对于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来说具备着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教学;生物教学;实验教学课题名称: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物实验优化策略研究,立项编号:FJJKXB20-1156生物这门课程具备较强的实践性,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于一体,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逻辑分析水平以及对事物的观察水平有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虽然在我国新课改的教育引导之下,我国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已经获得了较为可观的发展成果,相较于过去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都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是在现阶段的实践教学中,仍然过多关注理论知识的教学,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忽略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弊端暂时还没有从根源上得到解决。

因此需要对现阶段生物课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实现进一步的改革和优化,将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着力点,促使初中生物课程实验教学实现创新性的突破。

一、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基于核心素养培育这一教学目标,我国现阶段的初中生物课程实验教学主要展现出以下两个方向上的特点:首先是实验教学课时设置不足,被课堂上的多媒体PPT演示以及教师的板书讲解所取代,再加上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中学对于初中生物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重视和关注程度不足,教师和学生都没有了解到实验课程教学对于进一步优化课程学习水平以及培育学生综合素养所展现出来的价值和优势,致使大多数教师为了尽快追赶教学进度,完成当前学期的教学任务,优化学生的问题解答水平,减少了生物实验课程的课时,在课堂上运用PPT图片演示、视频演示以及板书讲解等模式,替代掉了实验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缺乏生物实验教学的生动性以及动手实践性,将节省出来的时间和学生的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答题水平的提升上,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了对生物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动手实践水平受到了制约。

中学课题结题会报道美篇

中学课题结题会报道美篇

中学课题结题会报道美篇近日,本校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系列的研究课题,并在结题会上进行了展示。

本次结题会展示了多个领域的研究课题,包括科学、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本次结题会的报道。

科学本次结题会上,科学领域的研究课题是最引人注目的。

学生们在这个领域中展示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其中,一组学生的课题是“探究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植物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光照、水分等。

他们还进一步探究了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程度,并给出了相应的数据和结论。

社会在社会领域,学生们的研究课题主要关注社会问题和现象。

一组学生的课题是“探究城市垃圾处理的问题”。

他们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城市垃圾处理存在着很多问题,包括垃圾分类不规范、垃圾处理设施不足等。

他们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建设更多的垃圾处理设施等。

文化在文化领域,学生们的研究课题主要关注文化传承和保护。

一组学生的课题是“探究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发展”。

他们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面临着很多挑战,包括缺乏传承人、市场需求下降等。

他们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加强传统手工艺的宣传、建立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机制等。

总结本次结题会展示了中学生们的研究成果和创新思维。

他们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践,深入理解了科学、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些研究课题不仅展示了学生们的学术成果,更体现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我们相信,这些中学生将在未来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基于4-PSE并联机构的地质沉积模拟平台运动学分析

基于4-PSE并联机构的地质沉积模拟平台运动学分析

基于4-PSE并联机构的地质沉积模拟平台运动学分析
王林虎;华剑;谭欢;尹艳树;邓国强
【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
【年(卷),期】2024(24)16
【摘要】地质沉积模拟平台是定量研究地质沉积理论的重要装置。

为满足沉积模拟大型化、精细化和定量化的研究需求,基于4-PSE并联机构设计一种可进行全方位调姿运动的地质沉积模拟平台,对其运动学特性进行研究。

结合模拟平台的工作原理,对4-PSE并联机构的自由度进行计算,推导模拟平台的运动学方程。

在ADAMS软件中建立模拟平台的虚拟样机模型,利用运动学仿真结果对其运动学参数进行理论验证。

分析模拟平台的工作空间约束条件,求得其工作空间,绘制相关结构参数对工作空间的影响曲线。

研究成果为后续地质沉积模拟平台的多块平台组合系统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页数】8页(P6710-6717)
【作者】王林虎;华剑;谭欢;尹艳树;邓国强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研究所;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采工程技术研究院;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112
【相关文献】
1.基于Creo及SimMechanics对3-TPT并联机构的运动学仿真与模拟
2.3-RPS 并联稳定平台机构设计及运动学仿真分析
3.正交3自由度平动并联机构平台的运动学分析
4.基于并联机构的越野车辆发动机动态性能测试模拟平台构型综合与运动学分析
5.S-RPS-SPS并联机构稳定平台的运动学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以“环境化学”课程为例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以“环境化学”课程为例
江西农业大学“环境化学”课程以戴树桂主编的《环 境化学》为参考教材,自主研发的“环境化学”线上 课程通过江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认定,涵盖了大 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生物体内 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受污染环境的修复等内 容。同时,教学团队秉持“突出特色、稳步发展”的 指导思想,立足本省典型的环境问题,融入了以矿山 污染及修复、农业面源污染及治理为核心的区域特色 显著、农林特色鲜明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教学。例如, 南方离子型稀土矿、铀矿和鄱阳湖是江西省重要的典 型矿产和最大的淡水湖,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促进 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土壤和水体 污染。课程主讲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土壤环 境化学和水环境化学教学中,融入了离子型稀土矿、 铀矿和鄱阳湖污染的原因、机理、现状和修复等江西 区域特色显著的专题内容。同时,在受污染环境修复 的教学中,突出鲜明的农林院校特色,侧重讲授安全 绿色的植被修复技术。 1.2 挖掘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
3. College of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ake the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explore how to combine Jiangxi'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haracteristics, integrate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build a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ystem; relying on the self-developed Jiangxi Province boutique online open courses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teaching platform,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optimizing teaching methods, flipping the teaching classroom, carrying ou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practic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knowledge transfer, ability training and value shaping “three in one”, and cultivate high 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2009课题

2009课题

上传:2000-5-14] [浏览:2807]标题关于公布铜陵市2009年立项的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第一批)的通知铜教研[2009]26号关于公布铜陵市2009年立项的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第一批)的通知各教育主管部门,市直、企办及民办学校:经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并经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查,第一批85项课题确定为市级立项,现予以公布。

希望各单位、各课题组尽快做好实施工作,并按照市教育科研课题管理规定及时上报有关材料。

附件:铜陵市2009年教育科研课题目录(第一批)二〇〇九年五月六日序号课题名称负责人单位课题组成员完成时间分类1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研究佘铭陈慧西湖中心小学何桂莲、阮小伍、崔前林、陈丽2011.10技术2 结合地域模型特色实施通用技术教学的研究陈先德姜琪琳市九中胡孔国、周慧明、洪爱平2012.06技术3 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王志军市一中查志生、张雪滢、腾艳2012.09生物4 新课程下数学学科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初探汪士进江汉市六中唐成喜、葛爱林、王芝刚、向引2011.09数学5 利用“农远”教育资源,构建农村小学校园网络共享资源平台的研究俞维达杨卫东市郊区教育局钱云峰、蒋志刚、范崇荣、杨兴奎2010.12技术6 实践教学课堂化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范光文市工业学校徐大山、陈志强、王兴、方凯、王超2011.09技术7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创新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赵灵侠县三中郑国平、李宁、慈龙英、方育芳、陶俊2010.00技术8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叶仁根钟仓初级中学赵奎权、钱国栋、姚道德、姚光玉、汪瑞斌2010.12数学9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钱煜华县第四中学王正宇、徐森林、丁光美、夏云国、王安虎2011.04数学10 网络环境下农村中学物理基本教育模式研究苏日虎县第二中学彭江淮、李红莲、崔应虎、何元球、夏仕义2010.06物理11 农村初中健康教育模式研究陈枝琼徐兵能县第二中学高礼春、曹永忠、赵正东、夏仕义2011.06综合12 小学“学困生”教育策略研究张路线市新桥小学潘国平、唐长云、黄言斌2010.12小数13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育方法和研究胡勇县第一中学袁新中、杨和祥、胡轶、王小琴、杨京举2010.06技术14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实效性研究查小四流潭中心学校姚仙芝、姚成美、蒋祖平、胡升光、姚金霞2010.12小语15 高中信息技术网络学习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丁长鋆钱蕾铜陵市三中陶慧萍、钱全、苏科、陈娟2011.05技术16 初中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研究王友保汪大勇铜陵市一中罗齐亮、王亚伟、方江辉、陈亮2011.05物理17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研究徐立新胡芳市古松小学张琴红、吴启荣、肖来平、左克文2011.12小数18 新课程下课堂统计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杨晓柳王然市爱国小学吴娇平、姚文庭、陈桂兰、张厚林2011.04小数19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佘海燕刘先文市杨家山小学吴君、高同斌、周荣娟、裴勇军2012.06小数20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布置情况调查与改进研究刘国发新桥湖城小学鲍丹丹、周陶元、周坚戈、万仁德、牧海友2010.02小数21 中年级计算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孙勇胜新桥凤凰小学徐慧敏、周希华、陶友月、何永强、查龙柱2010.12小数22 铜陵县民办幼教机构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古名亮查学芹县教体局盛玲、鲍芳荣、汪守燕、吴玲环、汪芳2011.03综合23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的研究刘旭永丰中心小学夏爱荣、吴祥模、沃冬香、方应叶2011.01小数24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口算教学的研究吴邦孝新桥中心小学钟承涛、谢慧君、姚维毅、万宝根、王诚良2010.12小数25 农村学校气象观测服务农业生产的研究刘建平郊区东风小学倪亮亮、李将、解正义、刘云、张凯2010.08综合26 培养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实践研究江光华朱村中心小学张志、洪梅玲、潘定富、王为荣、唐贻富2011.01小数27 小学简算教学有效性及其学生能力发展的课例研究潘国平市新桥小学陈源胜、伍骏、陈云霞2010.12小数28 小学随笔式作文教学模式研究徐根杰花馨市铜官山小学孙晓燕张年、鲍佩霞何赛梅2011.03小语29 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研究与实践方案“自学研读”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汪蕙市长江路小学吴爱芳、肖萍、刘晨、顾建强、钱书琴2010.09小语30 中小学推进“校长职级制”的对策研究赵学军铜陵市铜官山区教育局汪雅丽、王胜利、邾根好、左云侠、黄修龙等综合31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模式研究陶跃东永丰西埂小学沃先林、范美景、张运秀、章奇劲2010.12思品32 多领域、多角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研究佘江林查婷婷市店门口小学胡爱军、戴云、盛吉玫、盛素芳2010.12综合33 布局调整后农村小学学生适应环境问题琚泽平铜山小学章品义、陈正革、叶华、王静2010.04综合34 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干预的研究徐丽市建安小学赵来田、王琳、王卫民、邹丽韫、丁晨琳2010.07综合35 特殊家庭环境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研究王益林市金山路小学吴渊、李勍、杜玲美、黄小莉、胡亮2010.08综合36 小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环保行为养成教育研究杨良兵市新桥小学伍梦明、季磐、张海玲、陈尚翠、朱美英2011.12综合37 小学教师“训、思、行”校本教研模式研究周春燕林兴锋顺安中心小学陈海丽、董琴芳、陈秀雯、孙敬芳2010.10综合38 建设以关爱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的研究周坚平老洲中心学校吴本富、包柏松、蒋生平、魏玮、何国安2011.05综合39 地方课程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胡鸿文钟仓中心学校陈斌、杨春友、姚菊梅、柯睿2010.06小语40 农村小学地域特色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赵德霞新桥湖城小学任松林、解爱玲、王卫红、赵小丽、汪静2010.02综合41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错别字的成因调查及纠正策略李仁山周珊县钟鸣亭小学徐昌明2009.12小语研究42 小学生阅读积累实效性研究章玉婷县实验小学2010.12小语43 小学德育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胡方明开发区新城小学王义、黄芳、杜文萍、王宏、毛翠萍2011.06综合44 高中跨学科校本教研模式的构建钱义国市九中李明中、宋本斌、王汉民、何基平、刘爱平2010.05综合45 古镇文化与小学美术教育的研究佘晓虎刘治文和悦小学高峰、汪春生、毕坚强、陆艳春2010.09美术46 韵律活动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实践运用陈先芳七○一小学史高峰、徐巧凤、程志霞、周娟、韩彦群2011.12体育47 以乒乓球运动促学生养成教育胡芳徐秀兰铜官小学赵琴、查颖、王根如、陈惠2011.12体育48 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中学生写活能力培养的研究赵维玲爱国小学李玉云、谷曦、李霞、刘舟兵、陈璇2011.06美术49 以“跳绳”作为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特色项目的实践与研究石榴周国新横港小学赵强、周寒光、凤良俊、郑惠2010.04体育50 青少年手球运动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运用研究左春健市十中余宏俊、吴红梅、王春英、张艳、朱凌2009.12体育51 新课程高中历史情趣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究毕茂荣周俊松市一中李越、徐斌、夏劲云2010.04历史52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中的校本教材开发陈俊群市五中曹雪丽、李红刚2010.09地理53 强化高中政治教学中“文化生活”模块育人功能的策略研究万凯市九中束作楠、方振、潘金梅、周殿喜、钟小琴2010.04思品54 中小学品德课教师专业化建设的问题研究姚晔晋县教研室方杰华、符义清、赵晓春、田禾、胡道付2011.08思品55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不利因素及对策研究范美景永丰西埂小学刘浩、夏经胜、章奇劲、沃先林、范美宏2010.07综合56 农村中学历史生命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华丽春县第二中学夏四胜、查隆胜、徐瑜、赵志兵、李红莲2010.07历史57 思想品德课时事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彭江淮赵正东县第二中学陈枝琼、高礼春、曹永忠、徐兵能2011.07思品58 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许士顺永丰初级中学胡道付、陈孝玉、方康健、刘诗福、阮运香2011.03综合59 农村高中艺体类学生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崔前道县第二中学李跃武、崔前毅、高国安、高炜、刘晓红2010.06英语60 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试验研究徐双宝胥坝中学黄田胜、徐向升、刘大照、胡宗银、姜琳2010.12综合61 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与家校合作的策略研究章伟程劲松胥坝衣冠小学陈敬泽、张秀、洪丽、卢义201.05综合62 提高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袁良平县三中杨玉玲、古名文、王海生、孙雅芳、汪霞2010.10英语63 提高城镇地区初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胡林燕县三中胡彩楼、陈瀚、王跃琴、杨丽娟2010.06英语64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对小学生听力的有效培养李静市露采小学宋杰、洪琼、丁冬、王礼明、朱率耘2012.07英语65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听力的策略研究王秀贵张润四大通中心小学丁嘉欣、周安生、陈健2010.10英语66 城乡结合部中学英语学习困难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汪玳玲仲崇华市六中钟莉、缪雅丽、程琳、江欢喜2010.06英语67 践行任务型读写优化普高英语阅读何为市十七中学乔琳、杨培武、朱芳玲、武素梅、陈芳2010.06英语68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研究施旗田家炳小学李静、殷季芬、陈枝琼、贺虹、陈娟2011.02英语69 实践英语文化课程、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吴海琳刘爱芳市师范附属小学张丽、钱正取、张丹霞、石小梅2009.11英语70 运用竞争机制提高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实效性的策略研究曾刚市杨家山小学杜春、际丽萍、开蓓娜斯琼、海燕、朱新斌2013.03英语71 城郊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与助学策略研究邹颖许晓珑市六中伍梦华、洪秀云2010.12中语72 农村学生生活体验式德育教育的研究操安顺郊区八一学校张开胜、陈义兵、周到、梅玲、胡婷2010.12综合73 留守学生在初中阶段心理变化及帮教问题研究朱红兵市十三中学鲍立庆、盛铜胜、章卫、张捷2011.04综合74 农村综合改革中乡镇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与实践倪厚民铜陵县天门镇政府张志、钟海洋、孙致锋、吴成锋、江光华2010.12综合75 新课标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研究刘卿市十七中鲁汉东、余志娟、张贤玉2012.04中语76 和谐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高鹏飞市十五中王俊妹、程启顺、黎迎萍、余要武2010.04中语77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主徐胜江钱新生市九中夏涓涓、叶远明、2010.06 中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周沛、丁帮德、孙根楼语78 利用语文学科特点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叶长跃钟仓初级中学崔晓敏、徐军荣、缪慧、江前红、陈斌2010.12中语79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凸显铜陵的地域文化特色方世元县第一中学查德华、汪丽琴、茆诗磊、张立奇2012.04中语80 课堂教学中情境设计与运用研究周魁根市十四中张长培、俞碧玉、章相林等2010.06综合81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研究谢玉来市十四中张青、钱正取、王进2010.07英语82 缓解学生课堂疲倦感的研究朱清华市十四中肖本银、周鸣、殷玲2010.01综合83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有效合作学习探索胡红峰县四中王满意、叶昶2010.05理科84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研究徐昌明县钟鸣中心小学周珊、徐丽华2010.06小语85 快速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实践研究胡俊峰章贤东县安平中心小学曹慧2010.07小语。

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构

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构

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构张键;于林堂;王小治;周春洪
【期刊名称】《教育进展》
【年(卷),期】2015(005)006
【摘要】“卓越计划”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专业实验正是培养学生具有这些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特点以及专业实验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建构了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切实提高了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工程素养,增强了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满足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总页数】5页(P211-215)
【作者】张键;于林堂;王小治;周春洪
【作者单位】[1]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扬州;;[1]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扬州;;[1]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扬州;;[1]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扬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
【相关文献】
1.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整合 [J], 白少元;王敦球;游少鸿
2.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动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J], 唐胜球;乔灵;董
小英
3.大学工程教育中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探索与思考——以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为例[J], 范铮;潘志彦;李雁;潘海涵
4.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刑事科学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初探 [J], 代勇;皮建华;王文;周晓英
5.高等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透视下的核心素养体系建构
——基于全国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Nvivo分析 [J], 李姗姗;王健;关守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六上远去的路教案和反思

六上远去的路教案和反思

六上远去的路教案和反思【教案】教材:《语文六上》课本第四单元《远去的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时候对于长寿的看法;(2)通过《远去的路》了解长寿的奥秘;(3)学习发表见解,感悟生活中的真谛;(4)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观察法:观察图片、字句、段落;(2)提问法:提问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阐述观点、发表见解;(3)课堂讲授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学会利用线索进行综合合理推理;(4)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和合作学习,理解《远去的路》的主题。

难点: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表达的习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背诵古人诗词《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诗句,了解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之情。

2.整体感知(10分钟)(1)放映图片:展示世界各地壮美的风景,引导学生对远方的向往。

(2)提问:a.你们看到了什么美丽的风景?你们有没有生活在这样美丽的地方?b.你们是否想要变得长寿?为什么?3.独立阅读(15分钟)(1)自主阅读《远去的路》。

(2)读后感想:a.你觉得谁才是真正的长寿之路?b.有什么支撑你这样认为的证据?c.你认为人类能够通过什么方法达到长寿?4.小组合作(25分钟)(1)分组讨论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和探讨。

(2)每个小组发言一个代表,陈述小组的观点和理由。

5.展示与分享(10分钟)(1)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发表讨论结果,并向全班展示小组成员的观点和理由。

(2)其他同学对不同观点提出自己的质疑或补充。

6.归纳总结(10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每个小组的观点和理由,总结出影响长寿的因素。

(2)总结长寿之路。

7.课堂延伸(5分钟)(1)请学生写下自己的长寿计划,谈谈自己认为长寿的方法和养生之道。

(2)课下进行拓展阅读,探究国内外长寿地区的原因和文化背景。

“素养为本”的初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以《自然界的水》为例

“素养为本”的初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以《自然界的水》为例

“素养为本”的初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以《自然界的水》
为例
顾杰;李艳妮;冯默;王颖臻;杨艳华
【期刊名称】《云南化工》
【年(卷),期】2023(50)2
【摘要】基于培养学生素养为本的理念,以初中化学“自然界的水”单元为例,充分
挖掘与素养为本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形成和发展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
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的学科素养。

【总页数】6页(P208-213)
【作者】顾杰;李艳妮;冯默;王颖臻;杨艳华
【作者单位】昆明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武强县第二实验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0
【相关文献】
1.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单元教学——以“自然界的水”单元教学为例
2.基于泛
在学习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策略——以"自然界的水"专题复习为例3.单元作业设
计的思考与实践--以初中化学《自然界中的水》单元为例4.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适合学生教育的单元教学设计——以“自然界的水”为主题5.单元作业设计的思考
与实践分析——以初中化学《自然界中的水》单元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9课题

2009课题

上传:2000-5-14] [浏览:2807]标题关于公布铜陵市2009年立项的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第一批)的通知铜教研[2009]26号关于公布铜陵市2009年立项的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第一批)的通知各教育主管部门,市直、企办及民办学校:经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并经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查,第一批85项课题确定为市级立项,现予以公布。

希望各单位、各课题组尽快做好实施工作,并按照市教育科研课题管理规定及时上报有关材料。

附件:铜陵市2009年教育科研课题目录(第一批)二〇〇九年五月六日序号课题名称负责人单位课题组成员完成时间分类1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研究佘铭陈慧西湖中心小学何桂莲、阮小伍、崔前林、陈丽2011.10技术2 结合地域模型特色实施通用技术教学的研究陈先德姜琪琳市九中胡孔国、周慧明、洪爱平2012.06技术3 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王志军市一中查志生、张雪滢、腾艳2012.09生物4 新课程下数学学科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初探汪士进江汉市六中唐成喜、葛爱林、王芝刚、向引2011.09数学5 利用“农远”教育资源,构建农村小学校园网络共享资源平台的研究俞维达杨卫东市郊区教育局钱云峰、蒋志刚、范崇荣、杨兴奎2010.12技术6 实践教学课堂化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范光文市工业学校徐大山、陈志强、王兴、方凯、王超2011.09技术7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创新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赵灵侠县三中郑国平、李宁、慈龙英、方育芳、陶俊2010.00技术8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叶仁根钟仓初级中学赵奎权、钱国栋、姚道德、姚光玉、汪瑞斌2010.12数学9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钱煜华县第四中学王正宇、徐森林、丁光美、夏云国、王安虎2011.04数学10 网络环境下农村中学物理基本教育模式研究苏日虎县第二中学彭江淮、李红莲、崔应虎、何元球、夏仕义2010.06物理11 农村初中健康教育模式研究陈枝琼徐兵能县第二中学高礼春、曹永忠、赵正东、夏仕义2011.06综合12 小学“学困生”教育策略研究张路线市新桥小学潘国平、唐长云、黄言斌2010.12小数13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育方法和研究胡勇县第一中学袁新中、杨和祥、胡轶、王小琴、杨京举2010.06技术14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实效性研究查小四流潭中心学校姚仙芝、姚成美、蒋祖平、胡升光、姚金霞2010.12小语15 高中信息技术网络学习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丁长鋆钱蕾铜陵市三中陶慧萍、钱全、苏科、陈娟2011.05技术16 初中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研究王友保汪大勇铜陵市一中罗齐亮、王亚伟、方江辉、陈亮2011.05物理17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研究徐立新胡芳市古松小学张琴红、吴启荣、肖来平、左克文2011.12小数18 新课程下课堂统计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杨晓柳王然市爱国小学吴娇平、姚文庭、陈桂兰、张厚林2011.04小数19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佘海燕刘先文市杨家山小学吴君、高同斌、周荣娟、裴勇军2012.06小数20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布置情况调查与改进研究刘国发新桥湖城小学鲍丹丹、周陶元、周坚戈、万仁德、牧海友2010.02小数21 中年级计算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孙勇胜新桥凤凰小学徐慧敏、周希华、陶友月、何永强、查龙柱2010.12小数22 铜陵县民办幼教机构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古名亮查学芹县教体局盛玲、鲍芳荣、汪守燕、吴玲环、汪芳2011.03综合23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的研究刘旭永丰中心小学夏爱荣、吴祥模、沃冬香、方应叶2011.01小数24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口算教学的研究吴邦孝新桥中心小学钟承涛、谢慧君、姚维毅、万宝根、王诚良2010.12小数25 农村学校气象观测服务农业生产的研究刘建平郊区东风小学倪亮亮、李将、解正义、刘云、张凯2010.08综合26 培养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实践研究江光华朱村中心小学张志、洪梅玲、潘定富、王为荣、唐贻富2011.01小数27 小学简算教学有效性及其学生能力发展的课例研究潘国平市新桥小学陈源胜、伍骏、陈云霞2010.12小数28 小学随笔式作文教学模式研究徐根杰花馨市铜官山小学孙晓燕张年、鲍佩霞何赛梅2011.03小语29 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研究与实践方案“自学研读”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汪蕙市长江路小学吴爱芳、肖萍、刘晨、顾建强、钱书琴2010.09小语30 中小学推进“校长职级制”的对策研究赵学军铜陵市铜官山区教育局汪雅丽、王胜利、邾根好、左云侠、黄修龙等综合31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模式研究陶跃东永丰西埂小学沃先林、范美景、张运秀、章奇劲2010.12思品32 多领域、多角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研究佘江林查婷婷市店门口小学胡爱军、戴云、盛吉玫、盛素芳2010.12综合33 布局调整后农村小学学生适应环境问题琚泽平铜山小学章品义、陈正革、叶华、王静2010.04综合34 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干预的研究徐丽市建安小学赵来田、王琳、王卫民、邹丽韫、丁晨琳2010.07综合35 特殊家庭环境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研究王益林市金山路小学吴渊、李勍、杜玲美、黄小莉、胡亮2010.08综合36 小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环保行为养成教育研究杨良兵市新桥小学伍梦明、季磐、张海玲、陈尚翠、朱美英2011.12综合37 小学教师“训、思、行”校本教研模式研究周春燕林兴锋顺安中心小学陈海丽、董琴芳、陈秀雯、孙敬芳2010.10综合38 建设以关爱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的研究周坚平老洲中心学校吴本富、包柏松、蒋生平、魏玮、何国安2011.05综合39 地方课程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胡鸿文钟仓中心学校陈斌、杨春友、姚菊梅、柯睿2010.06小语40 农村小学地域特色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赵德霞新桥湖城小学任松林、解爱玲、王卫红、赵小丽、汪静2010.02综合41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错别字的成因调查及纠正策略李仁山周珊县钟鸣亭小学徐昌明2009.12小语研究42 小学生阅读积累实效性研究章玉婷县实验小学2010.12小语43 小学德育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胡方明开发区新城小学王义、黄芳、杜文萍、王宏、毛翠萍2011.06综合44 高中跨学科校本教研模式的构建钱义国市九中李明中、宋本斌、王汉民、何基平、刘爱平2010.05综合45 古镇文化与小学美术教育的研究佘晓虎刘治文和悦小学高峰、汪春生、毕坚强、陆艳春2010.09美术46 韵律活动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实践运用陈先芳七○一小学史高峰、徐巧凤、程志霞、周娟、韩彦群2011.12体育47 以乒乓球运动促学生养成教育胡芳徐秀兰铜官小学赵琴、查颖、王根如、陈惠2011.12体育48 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中学生写活能力培养的研究赵维玲爱国小学李玉云、谷曦、李霞、刘舟兵、陈璇2011.06美术49 以“跳绳”作为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特色项目的实践与研究石榴周国新横港小学赵强、周寒光、凤良俊、郑惠2010.04体育50 青少年手球运动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运用研究左春健市十中余宏俊、吴红梅、王春英、张艳、朱凌2009.12体育51 新课程高中历史情趣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究毕茂荣周俊松市一中李越、徐斌、夏劲云2010.04历史52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中的校本教材开发陈俊群市五中曹雪丽、李红刚2010.09地理53 强化高中政治教学中“文化生活”模块育人功能的策略研究万凯市九中束作楠、方振、潘金梅、周殿喜、钟小琴2010.04思品54 中小学品德课教师专业化建设的问题研究姚晔晋县教研室方杰华、符义清、赵晓春、田禾、胡道付2011.08思品55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不利因素及对策研究范美景永丰西埂小学刘浩、夏经胜、章奇劲、沃先林、范美宏2010.07综合56 农村中学历史生命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华丽春县第二中学夏四胜、查隆胜、徐瑜、赵志兵、李红莲2010.07历史57 思想品德课时事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彭江淮赵正东县第二中学陈枝琼、高礼春、曹永忠、徐兵能2011.07思品58 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许士顺永丰初级中学胡道付、陈孝玉、方康健、刘诗福、阮运香2011.03综合59 农村高中艺体类学生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崔前道县第二中学李跃武、崔前毅、高国安、高炜、刘晓红2010.06英语60 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试验研究徐双宝胥坝中学黄田胜、徐向升、刘大照、胡宗银、姜琳2010.12综合61 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与家校合作的策略研究章伟程劲松胥坝衣冠小学陈敬泽、张秀、洪丽、卢义201.05综合62 提高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袁良平县三中杨玉玲、古名文、王海生、孙雅芳、汪霞2010.10英语63 提高城镇地区初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胡林燕县三中胡彩楼、陈瀚、王跃琴、杨丽娟2010.06英语64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对小学生听力的有效培养李静市露采小学宋杰、洪琼、丁冬、王礼明、朱率耘2012.07英语65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听力的策略研究王秀贵张润四大通中心小学丁嘉欣、周安生、陈健2010.10英语66 城乡结合部中学英语学习困难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汪玳玲仲崇华市六中钟莉、缪雅丽、程琳、江欢喜2010.06英语67 践行任务型读写优化普高英语阅读何为市十七中学乔琳、杨培武、朱芳玲、武素梅、陈芳2010.06英语68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研究施旗田家炳小学李静、殷季芬、陈枝琼、贺虹、陈娟2011.02英语69 实践英语文化课程、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吴海琳刘爱芳市师范附属小学张丽、钱正取、张丹霞、石小梅2009.11英语70 运用竞争机制提高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实效性的策略研究曾刚市杨家山小学杜春、际丽萍、开蓓娜斯琼、海燕、朱新斌2013.03英语71 城郊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与助学策略研究邹颖许晓珑市六中伍梦华、洪秀云2010.12中语72 农村学生生活体验式德育教育的研究操安顺郊区八一学校张开胜、陈义兵、周到、梅玲、胡婷2010.12综合73 留守学生在初中阶段心理变化及帮教问题研究朱红兵市十三中学鲍立庆、盛铜胜、章卫、张捷2011.04综合74 农村综合改革中乡镇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与实践倪厚民铜陵县天门镇政府张志、钟海洋、孙致锋、吴成锋、江光华2010.12综合75 新课标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研究刘卿市十七中鲁汉东、余志娟、张贤玉2012.04中语76 和谐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高鹏飞市十五中王俊妹、程启顺、黎迎萍、余要武2010.04中语77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主徐胜江钱新生市九中夏涓涓、叶远明、2010.06 中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周沛、丁帮德、孙根楼语78 利用语文学科特点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叶长跃钟仓初级中学崔晓敏、徐军荣、缪慧、江前红、陈斌2010.12中语79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凸显铜陵的地域文化特色方世元县第一中学查德华、汪丽琴、茆诗磊、张立奇2012.04中语80 课堂教学中情境设计与运用研究周魁根市十四中张长培、俞碧玉、章相林等2010.06综合81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研究谢玉来市十四中张青、钱正取、王进2010.07英语82 缓解学生课堂疲倦感的研究朱清华市十四中肖本银、周鸣、殷玲2010.01综合83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有效合作学习探索胡红峰县四中王满意、叶昶2010.05理科84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研究徐昌明县钟鸣中心小学周珊、徐丽华2010.06小语85 快速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实践研究胡俊峰章贤东县安平中心小学曹慧2010.07小语。

基于自主学习的高中化学微课程应用研究

基于自主学习的高中化学微课程应用研究

主体技术设计ꎬ在这种设计条件下ꎬ生动地展现了对于抽象曲线能量大小的概念和理解程度ꎬ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利用多方位移动㊁重叠㊁图文并茂的形式阐述对于异构现象的发生在有机化学教学当中三维动画案例的有效应用下能够对应异构体的球棒模型做出立体化的全角度展示.以左右旋转的乳酸分子镜面两侧为例ꎬ通过抽取镜面使对应的一体结构呈现不同的方向重叠在以此类推下对于镜像不能重叠的文字采取对应式的条件映射ꎬ在这种不能重叠并且具有图文并茂的三维效果当中ꎬ加深了学生对于画面的有效记忆.4.利用Photoshop制作清晰美观的文字课件在现有的高校有计划学教学当中ꎬ对于三维动画案例教学的有效应用下ꎬ可以分为多种应用结构的选择.而Photoshop的制作具有图像的清晰和文字的美观配置ꎬ能够在整体的有机化学教学当中带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在这种视觉享受的条件下ꎬ能够辅助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相关技术课程ꎬ陶冶学生的心灵没感ꎬ并且提升学生对于课件选择的鉴赏能力ꎬ也加深了学生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综上所述ꎬ三维动画教学案例能够准确并有描绘性的展示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ꎬ并且能够辅助学生对于有机化学当中的抽象性知识难点进行有效的获取.这是一种生动理解性的教学案例应用ꎬ但在应用之前需要教师在备课的环节当中做好对于有机化学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点ꎬ掌握利用学科交叉性的教学特点来引入适当的新案例ꎬ并以此结合有机化学的专业特点ꎬ来充实对于我国高校有机化学教学课堂当中的立体化案例教学内容.㊀㊀参考文献:[1]蔡东ꎬ胡树煜.有机化学教学中三维动画案例的制作和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ꎬ2019ꎬ33(04):428-431.[2]蔡东ꎬ张志华ꎬ胡树煜ꎬ等.有机化学教学中三维动画案例的制作和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ꎬ2019ꎬ21(07):565-568.[3]吴小武.三维动画 项目教学法 的案例设计 人物角色头部的polygon建模[J].中国商界(上半月)ꎬ2009(12):153-154.[责任编辑:季春阳]基于自主学习的高中化学微课程应用研究周海燕(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罗塘高级中学㊀225500)摘㊀要:自主学习㊁微课程是当下教育界两个重要的命题.如何应用高中化学的微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重要的课题.以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元素周期律的微课程应用为例ꎬ比较微课程学习资源与课本㊁参考书等学习资源在学生课后自主复习中的学习效果.关键词:自主学习ꎻ微课程应用ꎻ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1)03-0071-02收稿日期:2020-10-25作者简介:周海燕(1980.5-)ꎬ女ꎬ江苏省海安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基金项目:本文系泰州市立项课题«基于自主学习的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ꎬ编号:TJYYB2017049.㊀㊀进入21世纪ꎬ国家将自主发展和学会学习列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一级指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落实立德树人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的重要措施.微课程是信息化时代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的重要新型课程资源.那么ꎬ如何应用高中化学的微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当下重要的课题.㊀㊀一㊁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通常是指主动㊁自觉㊁独立的学习.自主学习有利于个体提高学习成绩ꎬ是个体终身学习和毕业发展的基础.Holec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ꎻLittle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超越批判性思考㊁决策以及独立行动的能力.国内的庞维国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界定了自主学习的行为表现ꎬ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㊀㊀二㊁微课程早在2008年ꎬ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Penrose就将微课程的建设分为五步:确立微课程的主题ꎬ撰写教学设计ꎬ录制微视频ꎬ布置微作业ꎬ上传视频资源.我国的胡17铁生认为微课程是教师针对某个或某几个知识点开展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本ꎬ以教学视频为载体的教与学的活动.㊀㊀三㊁微课程应用设计及实施1.学情调查笔者以泰州市某高级中学两个高一平行班(学生的中考化学成绩基本相同且由同一教师执教)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高一(1)班为对照班ꎬ高一(2)班为实验班.调查安排在元素周期律的新授课结束但未进行系统复习时进行.调查形式是做调查测试卷(以元素周期律中元素的位㊁构㊁性的决定关系㊁化合价规律㊁核素㊁同位素三部分知识点为调查测试卷的框架ꎬ以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为测试题难度的依据ꎬ对照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产生的误区ꎬ采用选择题(选出选项并陈述理由)㊁填空题㊁判断题(判断正误并陈述理由)的方式编制调查卷做为应用研究的前测.)ꎬ测试时间为30minꎬ两个班级的学生同时进行.㊀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情况与笔者凭借教学经验所设想的有一定的偏差.基于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ꎬ笔者从元素周期律所涉及的知识及各知识间的关系中提取出九个核心概念作为微课程的主题ꎬ采用举例分析小结ꎻ比喻㊁拟人等方式呈现相应的教学等形式设计开发出14个相对应的微课程学习资源:V1电子层㊁V2核素同位素㊁V3质量数㊁V4原子数㊁V5周期㊁V6族㊁V7原子半径㊁V8粒子半径㊁V9化合价㊁V10金属性非金属性概念介绍㊁V11金属性非金属性同主族变化规律的理论推测㊁V12金属性非金属性同周期变化规律的理论推测㊁V13金属性强弱的判别依据及应用㊁V14非金属性强弱的判别依据及应用.2.实施微课程表1㊀测试卷知识点与微课程的关系主题题号考查内容微课程编号元素的位㊁构㊁性的决定关系1原子电子层结构与元素位置的关系V1㊁V5㊁V62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及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表示V1㊁V5㊁V63短周期㊁原子序数的概念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V1㊁V4㊁V54粒子半径大小规律V7㊁V85金属性㊁非金属性判别依据的应用.V10㊁V13㊁V146金属性㊁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V11㊁V12化合价规律7同一元素化合价的等量关系V9核素㊁同位素8原子的表示方法ꎬ质量数的含义V39核素㊁同位素的含义V2㊀㊀根据实验班学生元素周期律学情调查的测试情况并依据前测试卷的知识点与微课程的关系(见表1)为实验班学生选择相应的需要学习的微课程作为必学内容ꎬ其余微课程作为选学内容用于元素周期律的复习.实验班的学生集中到微机房以必学微课程和选学微课程作为学习资源进行元素周期律的自主复习.与此同时ꎬ对照班的学生在教室以教材㊁教辅资料为学习资源进行元素周期律的自主复习.复习时间为一节课45分钟.两个班的学生按各自的自主复习的方式进行元素周期律复习之后同时进行测查问卷(测查问卷的题型㊁题目数量㊁测查时间及总分值与学情调查问卷的相同ꎬ但测查卷的题目有变化ꎬ为应用研究的后测.)㊀㊀四㊁效果分析对学生的前测得分和后测得分进行均分㊁标准差的统计并对样本进行t检验ꎬ见表2㊁表3.表2㊀前测成绩分析分组人数均值标准差对照班5146.01966.27850实验班5145.58826.17471㊀㊀对对照班㊁实验班的前测成绩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ꎬ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的F小于0.05即:假设两组的方差不相等ꎬ此时ꎬ均值方程的t检验的Sig(双侧)等于0.727大于0.05属于大概率事件也就是说: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测成绩没有显著差异ꎬ两班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当.表3㊀后测成绩分析分组人数均值标准差对照班5147.64714.49810实验班5149.54904.49584㊀㊀对对照班㊁实验班的后测成绩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ꎬ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的F大于0.05即:假设两组的方差相等ꎬ此时ꎬ均值方程的t检验的Sig(双侧)等于0.035小于0.05属于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说: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后测成绩存在显著差异.且实验班后测成绩的均分比前测的提高4分ꎬ而对照班后测成绩的均分比前测只提高1.6分.上述分析结果显示以微课程为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的学习效果要优于以课本㊁教辅资料为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的学习效果.通过与传统的以教材㊁教辅资料为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对比ꎬ微课程学习资源显现出较多的优势ꎬ但要取代传统的课堂学习也是不现实的.因此ꎬ将微课程学习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是今后微课程研究的重点之一.㊀㊀参考文献:[1]周炎根ꎬ桑青松.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ꎬ2007(1):140.[2]庞国维.自主学习理论的新进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ꎬ1990(03):10-13.[责任编辑:季春阳] 27。

研究性学习总结(7篇)

研究性学习总结(7篇)

研究性学习总结(优秀7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过程,训练其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思维的目的和方向以及开阔思路、知识准备、选择方法,高中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很有益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研究性学习总结》,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研究性学习个人总结篇一经过几次较深入的社会调查,我们逐步掌握了鲁班湖地区的基本概况,这里就我个人方面,作以下几点总结。

1、我在研究小组负责的是采访的任务,因此得到了极好的锻炼口才和胆量的机会。

由于我们在采访前作了细致而充分的准备,所以在与被采访对象一对一的谈话中,我并没有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而是显得游刃有余。

2、因为交通不便的缘故,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多为步行,由于山路崎岖不平,耗费时间较长,所以多次陷入身心俱疲的境地,但对于研究的工作,我们自始至终十分投入,因而坚持到了最后,我很高兴自己及全组成员能够坚持下来,这样对磨练自己的意志很有帮助。

3、经过此次调查研究,我们对书本上出现过的知识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更是接触到了许多学校里无法学到的新知识,“社会是最好的大学”,在切身体会下,印象更加深刻。

谨此几点总结,以表感受。

研究性学习总结篇二20xx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文件,提出了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方针。

研究性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整改的发展趋势,它是培养学生乃至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和载体。

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学习方式和教育理念的整改,更是对学生终身发展的负责。

我们高二年段第一期研究性学习能顺利的实施,并将在今天即将圆满结束,是建立在全体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指导老师的认真辅导。

以及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个学校部门的通力协作的基础上。

从我们高二年级实施高中新课程的第一天起,学校的领导就一直贯彻一个最根本的原则,就是要把课改工作落实到实处。

我们同学利用暑假及课余时间,保证了研究性学习的充足课时。

并把实验室,电脑室等资源优先提供给研究性学习的活动。

东北地区多尺度城乡收入差距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

东北地区多尺度城乡收入差距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
JIANG Xiaojun YANG Qingshan ZHANG Yu WANG Xiaoyan LIU Jian LIU jie
摘要: 基于多尺度分析视角,综合运用差异指数、尺度方差、空间关联及回归模型等方法,从省级、地级、 县级3个空间尺度分析了 2003-2016年东北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 显示:①城乡收入差距绝对和相对差异、尺度方差及构成均呈现县级〉地级〉省级的尺度发展 格局,各尺度变化趋势大体一致,表明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差异越大。②城乡收入差距空间分异 特征明显,地级和县级尺度分别以中等和较低城乡收入差距为主要发展类型;城乡收入差距空间 集聚特征明显,地级尺度关联性较强,县级尺度差异性较强;各尺度局部空间关联以显著正相关 为主且LL型占据主导地位,各尺度冷热点集聚格局总体保持一数。③自然基础与区位、经济发 展与支撑、社会发展与支撑、发展战略与政策共同推动各尺度城乡收入差距时空分异格局的形成 及演化。④更加关注多尺度的实体区域研究、更加区分多指标体系与多因素分析、更加关注定性 与定量方法有效结合是今后研究城乡收入差距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尺度嵌套;时空分异;影响因素;东北地区
Abstract: Based on multi scale analysis perspective, s paper comprehensively used a variety of methods, such as the difference index, the scale variance,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the regression model, based on three scales of provincial, prefectural, county, to analyz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in the Northeast of the 20032016.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①The absolute and relative differences, scale varianc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showed a scal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county-level > prefecture-level > provincial-level, the trend of changes in each scale was generally consistent, indicating that the smaller

“四共四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生圈”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四共四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生圈”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四共四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生圈”培养模式的新探

陈春水;王玲姣
【期刊名称】《体育教学》
【年(卷),期】2024(44)5
【摘要】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新生力量,其专业化成长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本文试从激活“共生”意识、构建“共生”景愿、打造“共生”圈层、形成“共生”效应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教师发展构建多维立体化的“共生圈”,激发青年教师
的内驱动力,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总页数】3页(P53-55)
【作者】陈春水;王玲姣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茶院乡南溪小学;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强蛟镇初
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8
【相关文献】
1.探索构建"新三角"培训模式,助推在职青年教师和师范实习生专业发展
2."协同"与"双创"的共赢共生r——广东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探索
3.专业化发展视角下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研究--"2224"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创新模式的探索
融合4.高职物流专业"四驱五共"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研究性学习学习总结(优秀模板10篇)

研究性学习学习总结(优秀模板10篇)

研究性学习学习总结(优秀模板10篇)研究性学习学习总结第1篇研究性学习课题是学校本学期大力提倡的,并且在学生的学期末综合评价时占了20%的比重。

江主任让我准备一节研究性学习的课,以供数学教研组的同事们研究探讨。

在20[某]年x月x日,周二第三节,我和五年级一班的孩子们一起完成了“聪明的测量员”一课。

刚上完课,我还挺自我满意的:学生将如何测量特殊的物体(一张纸的厚度、一颗花生的质量、一根铜丝的直径、一个网眼的面积)的方面汇报清楚了,并提炼出对特别小、轻、薄的物体一般可以采用“测多算小法”,此外,我还用上月做的课题报告“用步长测量一段路有多长”引出“量小求大法”,用我每天上班的路线图引出“化曲为直法”,最后将这三种方法提升为数学思想“转化”--这个设计多么巧妙,多么有数学味儿!而且,孩子们也很遵守纪律,还带来了游标卡尺、电子称等较精密的测量仪器,在班里进行了演示实验,我的评价也有了超常发挥,教室里一片和谐的景象。

然而,在随后和数学组的同仁们研讨交流时大家的评课却如当头一棒,将我的自鸣得意化成碎片。

我们数学组这个学期的评课方式是课堂观察,即在课堂上根据自己选定的观察点在特别设计的表格中记录一些数据,评课时就以此为标准评课。

江主任观察的是“学生学习投入状态”,他评课时提到,他问了几个小组,发现有近半孩子没有按要求提前做实验,仅凭这点,就可知学生学习投入状态是失败的。

这点我确实是预设得不充分:我是提前一天让学生回家做实验的,但是孩子们有些认为这些实践作业不是正儿八经的作业,并不重视。

现在反思起来:扪心自问,学生的不重视根源还是教师的不重视!虽然我之前一直青睐研究性学习:如果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一个个答题机器,不会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没有创新的意识,那么这些孩子将来怎能适应时代发展?!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一直注重让孩子们完成一些研究性学习课题,让孩子们在经历亲身实践“做”数学的过程,并完成课题实验报告,从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新教师汇报课

新教师汇报课

新老师汇报课新老师汇报课在杨校长的正确领导下,教诲处的严密组织下,9 月份我校举办新老师亮相课。

本组成员思想重视,屡次教研讨论,由新老师白瑞芳老师完成授课任务。

白老师备课认真,准备充分,讲解细致;可以平等地与学生沟通,且谦虚好学,在课堂上展示了青年老师的实力;同时可以以学生为本位,做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师生合作很愉快。

课堂语言抑扬顿挫,声音明晰,语调沉稳,富有穿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都特别注重反应环节,可以做到当堂的知识点尽量当堂消化,尤其是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课程内容面向大多数学生,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循循善诱,给听课老师一个深入印象。

白老师讲授《地球的圈层构造》第 1 节“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师生一起通过对“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与地震波速度的关系图”的仔细分析^p ,明确了地球内部构造的划分,各圈层物质的状态等,然后学生亲自手绘地球内部构造图,以图代讲,充分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绘力才能,为学生的长期开展打下根底;并且讲解明晰,重点突出,醒目。

教态和蔼,语言平等,循循善诱,低起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度。

通过读书指导,培养学生自学才能;先学后教,以兵带兵,表达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杨校长的办学理念;并且联络生活体验,学生体会到地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并试着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授课效果好;整个教学过程,参与的师生是在享受课堂,享受地理知识带给大家的乐趣。

当然,通过此课的讲授,白老师也暴露出自身的一些问题,突出的是知识储藏缺乏,应变才能有待进步。

总体来说,白老师这节课生动活泼,启发性强,充分调动学生思和画,课堂效率较高。

总之,这次汇报课本组完成的比拟好,在此,特别感谢孙艳萍老师和赵雅静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她们提出了许多珍贵意见,无私传授授课技巧,白老师受益匪浅。

地理教研组 2023 年 9 月 28 日。

学科实践视角下高中数学结构化教学探究

学科实践视角下高中数学结构化教学探究

学科实践视角下高中数学结构化教学探究作者:任晓松来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23年第12期*本文系江苏省苏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科实践的中学数学模式建构的研究”(2022/LX/02/145/05)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学科实践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让学生习得应用知识能力之知,这与数学结构化教学的指向是一致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跨学科情境、数学史情境、真实应用情境等策略,让学生在情境中关联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科实践;结构化教学;认知方式【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50-0053-03【作者简介】任晓松,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盛泽中学(江苏苏州,215228)副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苏州市名教师。

“发展核心素养”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素养导向的教学就是要超越原有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转向在真实情境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知识、实践、素养应该是三位一体的体现,学生在知识习得后的迁移,需要在真实情境中应用。

在经历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后,学生习得的是一种应用知识能力之知,即元认知,而知识是其认知更新迭代的载体和工具。

一、学科实践和结构化教学的内涵1.学科实践的内涵所谓学科实践,是指具有学科意蕴的典型实践,即学科专业共同体怀着共享的愿景、价值观,运用该学科的概念、思想与工具,整合心理过程与操控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一套典型做法。

[1]学科成于专业的实践,学科在实践中得以发展,学科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知行结合的学习方式。

2.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内涵结构化教学是指根据知识形成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通过串联各知识,按照内部要素间的联系与逻辑关系进行组合、连结的教学模式。

数学结构化教学是指以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为出发点,设计和组织追求学生更深层次理解和认识数学逻辑与知识本质的教学,其核心理念在于改善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

利用学生资源构建生态课堂——“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课例

利用学生资源构建生态课堂——“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课例

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 氨基酸形成蛋 白质
的 过程 ; 概 述蛋 白质 的结 构和 功能 。
2 . 2 能力目 标
运用所学的蛋 白质知识解释一些生命现象 ; 在动 手操作 中, 理解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 的原因及关 系; 能正确处理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 2 . 3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目标
教 育 出 版社 , 2 0 0 4 .
2 2

步掌 握 知识 点 。
教师播放一段洗发水广告视频 , 广告词 中强调 了 该品牌洗发水富含多种蛋 白质 , 可以给头发提供更多
地影响着人们 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在“ 基因工程” 的教学中 , 教师除了以“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 等知 识为基础 , 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 发展科学探究能 力, 还可让学生收集 “ 转基因食 品安全性” 等资料 , 开 展“ 关于转基因食 品安全性 ” 等问题 的讨论 。 教师要引 导学生运用 已学的生物学知识 , 对有关“ 转基因食 品”
的原 因 。 4 教 学过 程
1 , 分子与细胞》 第二章第 二节 , 也是本章 的重点和难 点。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 具有多种结
构和功能 , 与“ 细胞 的结构和功能 ” “ 光合作用和细胞 呼吸” “ 细胞增殖” 等关系密切 , 与遗传变异 、 稳态调节 都有紧密的联系 , 是细胞代谢和生命 活动的基础 。对

等 的报道 , 做出正确判 断 , 学会关注生活 、 关爱生命 。
参 考文 献 :
[ 1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教育部 . 普通高 中生物课程 标准 [ s ] . 北 京: 人 民教育出版社 , 2 0 0 3 [ 2 ] 人民教育 出版社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 中心 ,普通 高中 课程标 准实验教科 书 : 生物必修 2 ・ 遗传与进化 [ M] . 北京 : 人民

有“泥点”也精彩——表达性艺术治疗应用于初中生自我接纳心理课

有“泥点”也精彩——表达性艺术治疗应用于初中生自我接纳心理课

有“泥点”也精彩——表达性艺术治疗应用于初中生自我接
纳心理课
佚名
【期刊名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年(卷),期】2024()15
【摘要】【活动理念】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建立自我同一性阶段,在面对自身的缺点时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引发消极情绪,导致自我认知偏差。

研究表明,自我接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水平的自我接纳与焦虑、抑郁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极的情绪如希望、喜悦等呈显著正相关。

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客观看待自我,学会接纳自我、完善自我。

【总页数】4页(P46-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4
【相关文献】
1.表达性艺术治疗应用于初中生自我接纳教育的教学研究
——以"我的小黑点"心理课为例2.表达性艺术应用于初中生电子产品过度使用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3.“画”解挫折——表达性艺术治疗应用于初中生挫折教育心理课4.想说爱你不容易——表达性艺术治疗应用于高中生爱情主题心理活动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洲中心学校课题组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电化教育馆[2008]52号、省电教育[2008]31号和市电教馆铜教电函[2008]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工作,加强校际的互动、交流和合作,发挥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提升课研的学术水平,依照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中期评估检查指标》的要求,现将我校承担的“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中期自检评估情况报告如下,如有不足之处,敬请省、市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一、课题批准立项的时间2006年5月我校课题组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拟定《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作为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研究方案。

该方案经市、省专家组指点、论证、评审,于2006年11月被中央电化教育馆确定为“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课题立项号为062921360(见安徽省电化教育协会、安徽省电化教育馆省电教[2007]20号文件)。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以及实施步骤(一)课题研究的内容1、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计算机教学培训的研究。

2、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整合模式、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3、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远程教育、教育教学资源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4、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学校校本教研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2006年5月——2006年7月,主要任务是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设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做好课题论证、申报立项等工作。

2、调查阶段:2006年8月——2006年12月,主要任务是设计调查方案,开展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3、实施阶段:第一步:2007年1月——2007年12月,主要任务:(1)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计算机教学培训的研究。

(2)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整合模式、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第二步:2008年1月——2008年8月,主要任务: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远程教育、教育教学资源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第三步:2008年9月——2008年12月,主要任务: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校本教研的研究。

4、总结结题阶段:2009年1月——2009年8月,主要任务是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研究成果汇编,课题验收结题工作。

三、课题研究工作开展情况《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自被中央电化教育馆确定为“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立项时间以来,我校课题组严格执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认认真真地开展工作,扎扎实实地抓落实,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认真深入开展课题研究调查工作。

为了努力实现课题研究组确定的课题研究的目标,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以及正确评估课题研究成果的价值性,我们课题组在向市、省电教馆递交了《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实施方案后,就及时组织广大课题组成员广泛开展了课题研究调查工作,认真扎实地做好“调查方案的设计、深入各村小实地调查以及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调查资料情况的分析和调查总结报告的撰写”等调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切实注重课题过程的研究,为下一步课题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收到了一定的实际效果。

2、认真及时做好课题开题工作。

自我校申报的《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被中央电化教育馆确定为“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以后,在市、县电教馆领导的关心指导,经过课题组达一个月的精心筹备和全体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下,2007年9月20日上午在老洲中心小学电教室进行了正式开课。

参加会议人员达40余人。

首先,课题组副组长包柏松同志宣读了中央电化教育馆和安徽省电教馆“关于公布‘十一五’全国与全省教育技术研究立项课题的通知。

”(中央教电馆研字062921360号和省电教[2007]20号文件)。

接着课题组副组长魏百海同志代表课题组向参加会议的专家、领导以及全体课题组成员作开课报告以及有关课题研究问题的说明。

再接着课题组组长周坚平同志宣读了“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和相关措施”。

然后,铜陵县教体局电教馆李久东同志围绕“课题研究管理的问题”作了专题讲座。

最后,课题组组长周坚平同志作了总结性发言并就有关课题研究的任务进行了具体地布置。

同时,会议还号召和倡导大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潜心研究,认真反思,开拓创新,精益求精,让大家人人都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人人都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本次开题会将永远载入老洲中心学校教育发展史册。

3、以校本培训为抓手,认真开展校本培训工作。

(1)领导重视,全员发动。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师观念的更新,结合学校现有的电教设备,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实施方案,通过印发学习资料、邀请专家讲座、开展专题讨论、撰写心得体会,促进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应用水平。

正因为观念的更新,许多教师对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情有独钟,全身心地投入,乐此不疲。

(2)重点培训,分层推进。

首先从学校领导开始,校长主任身行力先,自觉参加由中心学校课题组举办的计算机和英特尔R未来教育专业的培训,占领信息教育的至高点,取得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主动权。

接着培养现代教育技术骨干教师和电教设备管理人员,适时先派他们参加由县、市、省电教馆举办的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专业培训,回校后,再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发挥“母机”联动作用。

自2006年2月以来,我们先后选派了20余位骨干教师或电教设备管理人员参加了由县、市、省电教馆举办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培训。

最后着力全体教师的培训,力争让每一位教师不仅“会用”、“爱用”,并且“用得好”。

2006年暑期,我校将现有的48位小学教师分两批参加由市教育局电教馆举办的计算机教学专业培训,其所有参培人员均取得由市教育局统一颁发的《铜陵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率先成为全县18所中心学校第一个教师100%参加计算机教育专业培训的学校。

2007年10月——2007年12月,我校课题组依照子课题(一)的实施方案,利用每周的双休日的星期六,又对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计算机等辅助教学提高的培训。

2008年7月25~30日,我校课题组对全乡48位小学教师进行了暑期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远程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培训。

2008年8月我校课题组又对48周岁以下的教师进行英特尔R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的培训。

4、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全面推动我校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使课题研究与平时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好课题实施工作,我校课题组经过多次会议的研究讨论,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有关课题的“学习研究制度、课题档案建设制度、课题成果汇报与交流制度、课题经费保障制度、课题实施情况报告制度”等一系列课题研究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了课题有序地开展下去。

5、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

(1)2006年在省市电教馆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通过向教师借款付高利息的方式,投资1万余元(其余资金由省市电教馆承担)新置一台多媒体教学设备,率先成为铜陵县18所中心小学第一个拥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学校。

(2)2007年学校又投资1万余元,用于标准化多媒体教室内的日光灯、电风扇、课桌椅、窗帘等硬件设施建设。

(3)2008年5月学校再投资1万余元,开通了校园计算机互联网,实行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和优势互补,发挥典型引路和整体带动作用,促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再上一个新台阶。

(4)通过配备的农远接收系统,计算机互联网等电教设备,大量接收外界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下载、整合、刻录,不断补充光盘资源。

到目前为止,学校通过下载、刻录、补充光盘资源达100余盘,接收教育教学资源达400G。

6、围绕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展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校本教研活动。

(1)认真开展“三机一幕”进课堂活动。

(“三机”即收录两用机、实物投影机、多媒体;“一幕”就是投影幕),学校课题组严格要求教师适时将录音磁带、光盘以及相关课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改进教学过程,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创新教学思路。

(2)认真组织开展第五、六届小学语文、数学电教优质课暨“农远”工程教学应用比赛活动。

(3)认真组织开展县乡教学能手校域示范公开课教学月活动。

(4)认真组织开展县级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新星评比活动。

(5)认真组织开展教学对外开放周活动。

(6)认真组织开展六项电教学术作品的评选活动。

(7)认真组织开展县、乡“教学能手”评比活动。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在前一阶段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收获与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1、课题经费不足。

由于学校经费严重不足,难以满足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外出学习所需的费用。

2、缺乏课题研究的第一手参考学习资料和专家的指导,课题研究不够深入细致。

3、由于教育人事变动太大,课题组相关成员需要适时更换,难以保持课题研究的持续性。

4、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大,难以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

五、课题研究的重要变更1、原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长陶端正同志因县教体局人事的变动,已于2008年2月调离老洲中心学校。

为了不影响课题的正常研究工作,经课题领导小组会议讨论研究,决定有现任老洲中心学校校长周坚平同志担任课题组组长,且已上报市教育局电教馆备案。

2、由于乡中心学校教研员的更换,现有原中心学校办公室主任魏玮同志担任乡中心学校教研员,全面负责主持全乡小学教学与教研工作。

为了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管理中的组织协调工作,督促课题研究有条不紊地持续下去,经课题领导小组会议讨论研究,并征得课题组组长的同意,决定增补魏玮同志为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成员,且已上报市教育局电教馆备案。

六、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下一步工作打算在下阶段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将继续遵循最初的课题研究思路,紧紧围绕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前一阶段遇到的问题展开研究:1、加强理论学习。

针对现有教师自身理论知识状况,充分利用学校计算机的互联网络资源,加强教师相关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借鉴成功的研究经验为己所用。

2、继续将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活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结合起来,多种渠道开展有效活动,以活动支撑和服务于课题研究。

3、通过开设讲座、教师自学、组织集体学习讨论等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真正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

4、加强课题组成员反思意识,不断深化课题研究,力争在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上有所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