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式分解中转化思想的应用——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
初一数学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重点:运用化归的思想把多项式合理变形
难点:多项式变形的方法和手段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
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说一说下列因式分解采用的方法,
学生回答,师生总结
通过复习,总结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问题一:重新组合法
因式分解:
学生探索总结方法,此类多项式在分解因式时通过展开重新组合达到因式分解。
初一数学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学 校
教 者
班 级
学 科
数学
课 题
因式分解拓展课1
日 期
教学目标
1、将多项式合理变形,灵活运用所学的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把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2、用数学化归的思想解决一类具有“整体”形式的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3、掌握“重新组合法”、“求同取一法”、“添(拆)项法”的一般特征,会选用适当方法把多项式因式分解。
小结:
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印象。
布置作业
印发7个题目
练习1:
因式分解:
通过练习理解“重新组合”的魅力。ຫໍສະໝຸດ 问题二:求同取一法因式分解:
练习2:
问题三:添项、拆项法
练习3:
能力再现:
(添项法)
(拆项法)
因式分解:
思考、交流、讨论、回答,完成总结方法,当题中部分式子相同时,我们可以把这一部分看作一个整体,再展开,转化为我们我们已会的题型。
学生应用本节知识灵活解决问题。
数学教案-因式分解中转化思想的应用
数学教案-因式分解中转化思想的应用前言因式分解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解析了一个数或表达式中可分解为乘积的因子。
因式分解在数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求解方程、简化表达式和验证等。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探讨因式分解中转化思想的应用。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理解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因式分解中转化思想的应用方法; 3. 解决相关问题,如求解方程和简化表达式。
教学重点1.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原理;2.因式分解中转化思想的应用方法;3.求解方程和简化表达式的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节: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5分钟)1.1 因式分解的定义因式分解是将一个数或表达式分解成乘积的因子的过程。
例如,将数10分解为2和5的乘积。
1.2 因式分解的原理任何一个数或表达式都可以被分解成乘积的因子。
因式分解的原理主要包括公因式、提公因式和三项式的因式分解。
第二节:因式分解中转化思想的应用方法(30分钟)2.1 提取公因式对于一个多项式,如果每一项都有一个公因式,那么可以将这个公因式提取出来,得到一个公因式和一个新的多项式。
例如,将多项式6x + 9分解为3(2x + 3)。
2.2 用公式分解有些多项式可以通过运用特定的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常见的公式包括二次差式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和差平方公式等。
第三节:求解方程和简化表达式的实际应用(35分钟)3.1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通过因式分解的方法,可以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例如,求解方程x^2 + 5x + 6 = 0。
3.2 简化表达式通过因式分解的方法,可以简化复杂的表达式。
例如,将表达式4x^3 + 8x^2 + 4x分解为4x(x^2 + 2x + 1)。
教学步骤1.引入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基本思想。
2.通过示例演示提取公因式的方法,让学生领会其中的技巧。
3.介绍常见的公式分解方法,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应用。
4.利用因式分解的方法,解决一元二次方程和简化表达式的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案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掌握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等基本的因式分解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等进行因式分解。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找出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以及如何确定提公因式后的另外一个因式。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复习多项式乘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从而引出因式分解的概念。
2. 探索新知:(1) 提公因式法: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多项式的乘积,找出它们之间的公因式,并将公因式提出来。
例如,分解因式:x^2 - 4x + 4,我们可以先提出公因式x,得到x(x - 4),然后再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进一步分解。
(2) 公式法:引导学生掌握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两个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例如,分解因式:x^2 - 9,我们可以利用平方差公式a^2 - b^2 = (a + b)(a - b)进行分解,得到(x + 3)(x - 3)。
3.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因式分解方法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因式分解方法,强调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在因式分解中的应用,以及正确找出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和确定提公因式后的另外一个因式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后的相关练习题。
2. 总结因式分解的方法和技巧,写一篇关于因式分解的心得体会。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转化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摘
要】 转化 思想是初 中数 学的 列 出方程 ,求 出提速后列车 的速度 ,才
能 回答 问题 。
基本思想, 它是数 学知识体 系间的纽,
是这 种 尝 试 是建 立 在 思考 与 理解 的基 础 上 的 ,而 绝非
在初 中数学 中常用 的数 学思想有 : 方程 思想、数形结合思 想、转 化思想 和 分类讨论 思想。而转化思想是 最常用 的 主 要 数 学 思 想 方 法 ,本 文 从 六 个 方 面 以 实例说 明转化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转化思想在有理数运算中的应用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第一章是有理数 , 这 章 的 重 点 是 有 理 数 的 运 算 ,在 这 章 里 讲 了五种运算,即有理数的加法、减法、 乘 法、除法、乘方 ,在这 五种运算 中, 有理 数的加法和乘法 是基础 ,只有这两 种运 算学好 了,其余三种运 算就迎刃 而 解 ,因减 法要转化 为加法来做 ,乘 方、 除法 ( 有 的 )要转化 为乘法来做 ,从运 算 法则就一 目了然 , “ 减去一个数 ,等 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除以一个数, 等 于 乘 以这 个数 的倒 数 ” 。 二、转化思想在解 方程、解方程组 的 应 用 初 中数 学解方程 主要讲 解一元一 次 方 程和一元二 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 次 方 程的解法讲 主要讲 了四种方 法,即直 接开方法、配方法 、 公式法 、因式分解法 , 这 四种方法除公 式法直接应用公式求 出 方法的根外 ,其余三 种方法都是转化 为 次 方 程来 解 ,而方 程 组是 通 过 消元 转 化 为方程来 解。如 :① 解方程 :】 ( 4一】 【 2— 6 = 0 ,分析 :可通过换元进行 降次 ,转化 为一元 二次方 程,即可求 解。设 x 2 = y , 则原方程可转 化为会解 的一元 二次方程
初一数学因式分解教案模板
初一数学因式分解教案模板你知道怎么写初一数学因式分解教案吗?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一起看看初一数学因式分解教案!欢迎查阅!初一数学因式分解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 是常数)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平均速度v是所用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y=(k为常数且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k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其中自变量t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的取值范围为t 0.【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见教材P3例题.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它的一边是acm,这边上的高是hcm,则a与h的函数关系;(2)压强p一定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3)功是常数W时,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函数关系.(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k是常数,k≠0).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1)a=12/h,是反比例函数;(2)F=pS,是正比例函数;(3)F=W/s,是反比例函数;(4)y=m/x,是反比例函数.3.当m为何值时,函数y=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出m的值.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m-2=1,m=3/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4.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m3时,ρ=1.98kg/m3(1)求p与V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求V=9m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解:略5.已知y=y1+y2,y1与x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且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y1与x成正比例,则y1=k1x,y2与x2成反比例,则y2=k2x2,又由y=y1+y2,可知,y=k1x+k2x2,只要求出k1和k2即可求出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解:因为y1与x成正比例,所以y1=k1x;因为y2与x2成反比例,所以y2=,而y=y1+y2,所以y=k1x+,当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教学说明】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1”中第1、3、5题.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的都很好,但在求函数解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如何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练习.初一数学因式分解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1)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6,-1)、(-3,-2)、(-2,-3)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思考:(1)观察上图,y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如何变化?y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2)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1)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 0时,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探究3: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与y=-之间的关系,画出y=-的图象.【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 0时,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探究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与y=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k 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 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与y=-(k≠0)的图象关于x轴或y轴对称.【教学说明】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观察函数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初一数学因式分解教案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教学重点】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吗?【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P(2,4)(1)求k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2,-4),B(3,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如何变化?分析:(1)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2,4),即表明把P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k,解析式也就确定了.(2)要判断A、B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B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3)根据k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随x的值的变化情况.【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2.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k的取值范围是k 0还是k 0?说明理由;(2)如果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y2的大小.分析:(1)由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因此,k 0.(2)因为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 0,-2 0.所以点A、B都位于第三象限,又因为-3 -2,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可知:y1 y2.【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初一数学因式分解教案4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 进一步巩固相似三角形的知识.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如测量金字塔高度问题、测量河宽问题)等的一些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到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初三数学因式分解的应用教案
初三数学因式分解的应用教案【】初三数学因式分解的运用教案教案让先生学会运用因式分解停止复杂的多项式除法并且学会运用因式分解解复杂的方程。
教学目的1、会运用因式分解停止复杂的多项式除法。
2、会运用因式分解解复杂的方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因式分解在多项式除法和解方程两方面的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因式分解解方程触及较多的推理进程。
三、教学进程〔一〕引入新课1、知识回忆(1) 因式分解的几种方法: ①提取公因式法: ma+mb=m(a+b) ②运用平方差公式: = (a+b) (a-b)③运用完全平方公式:a 2ab+b =(ab) (2) 课前热身:①分解因式:(x +4) y - 16x y〔二〕师生互动,讲授新课1、运用因式分解停止多项式除法例1 计算: (1) (2ab -8a b) (4a-b)(2)(4x -9) (3-2x)解:(1) (2ab -8a b)(4a-b) =-2ab(4a-b) (4a-b) =-2ab (2) (4x -9) (3-2x) =(2x+3)(2x-3) [-(2x-3)] =-(2x+3) =-2x-3 一个小效果 :这里的x能等于3/2吗 ?为什么?想一想:那么(4x -9) (3-2x) 呢?练习:课本P162课内练习12、协作学习想一想:假设 ( )( )=0 ,那么这两个括号内应填入怎样的数或代数式子才可以满足条件呢? (让先生自己思索、相互之间讨论!)理想上,假定AB=0 ,那么有下面的结论:(1)A 和B同时都为零,即A=0,且B=0(2)A和B中有一个为零,即A=0,或B=0试一试:你能运用下面的结论解方程(2x+1)(3x-2)=0 吗?3、运用因式分解解复杂的方程例2 解以下方程: (1) 2x +x=0 (2) (2x-1) =(x+2) 解:x(x+1)=0 解:(2x-1) -(x+2) =0那么x=0,或2x+1=0 (3x+1)(x-3)=0原方程的根是x1=0,x2= 那么3x+1=0,或x-3=0 原方程的根是x1= ,x2=3注: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根,当方程的根多于一个时,常用带足标的字母表示,比如:x1 ,x2等练习:课本P162课内练习2做一做!关于方程:x+2=(x+2) ,你是如何解该方程的,方程左右两边能同时除以(x+2)吗?为什么?教员总结:运用因式分解解方程的基本步骤(1)假设方程的左边是零,那么把左边分解因式,转化为解假定干个一元一次方程;(2)假设方程的两边都不是零,那么应该先移项,把方程的左边化为零以后再停止解方程;遇到方程两边有公因式,异样需求先停止移项使左边化为零,切忌两边同时除以公因式!4、知识延伸解方程:(x +4) -16x =0解:将原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 (x +4) -(4x) =0(x +4+4x)(x +4-4x)=0(x +4x+4)(x -4x+4)=0 (x+2) (x-2) =0接着继续解方程,5、练一练① a、b、c为三角形的三边,试判别 a -2ab+b -c 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解: a -2ab+b -c =(a-b) -c=(a-b+c)(a-b-c)∵ a、b、c为三角形的三边 a+c ﹥b a﹤b+c a-b+c﹥0 a-b-c ﹤0即:(a-b+c)(a-b-c) ﹤0 ,因此 a -2ab+b -c 小于零。
因式分解教案: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
因式分解教案: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因式分解是一个基础而又重要的知识点。
因式分解是指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它的一些因子的乘积的过程。
对于初中生而言,因式分解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数学学科上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以因式分解为主题,探讨如何教授因式分解,以及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
一、引入教学在引入因式分解的教学之前,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当初学习乘法时的情景,何为乘法,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尤其是对于“平方”这个概念的理解,是理解因式分解的前提。
比如(a+b)²=a²+2ab+b²,如果不理解“平方”这个概念,是无法理解“和的平方”这个公式的。
引入数论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质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等,这些数学知识与因式分解息息相关。
二、探究因式分解的思路在学习因式分解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的思路,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分解25?” “如何分解a²+b²+c²+2ab+2bc+2ca?”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切入因式分解的思路,从而更好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已经分解好的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公式的形式或者特点,来发掘其中的“规律”,从而寻找数学思路的灵感。
三、实践操作为了加深学生对于因式分解的理解及应用能力,我们需要进行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示例进行讲解,并帮助学生理解方法。
比如:先化简一些式子,再应用方法。
第二部分则是让学生自己解决一些问题,例如,如何表示一个数的平方?如何将一个多项式分解成两项乘积?四、扩展思考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追求知识并应用它,在因式分解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扩展思考。
例如: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自己编造一些有趣的问题,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进行因式分解。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案优秀范文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能够对简单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教学难点:应用因式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可以通过类比例子,让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
例如:a2+2ab+b2可以理解为(a+b)2。
2.提问:“你们学过哪些多项式?”引导学生思考及讨论。
然后,由教师引导进入因式分解的概念,并结合例子加深理解。
2. 讲解环节1.教师先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方法,然后扩大讲解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示例:3x2y+6xy2可以因式分解为3xy(x+2y)。
2.对于难一些的多项式,可以先拆分简单的因子,然后再应用因式分解法。
示例:16x2+40y2+4xy可以拆分为4(4x2+10y2+xy),再应用因式分解法。
3. 实践环节1.学生自己动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展开简单的式子,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因式分解法。
2.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通过教师给出一些思路和方法切入,或者小组合作学习之后交流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 总结环节1.教师让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方法和步骤,并在实践环节中发现问题,更好地理解因式分解的应用。
2.总结因式分解的关键之处,在学生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评价1.了解学生的产出,在教学评价中主要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
2.采取多样化评价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小组合作、答辩和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
避免在一次考试中对学生进行测评,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在内。
五、教学反思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互相解决问题。
2.加强对复杂问题的解答经验,充分利用教师的勘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3.鼓励学生自由思考、交流思想和解决问题,使学习成为主动而积极的过程。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系列教案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系列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因式分解的定义和意义2. 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3. 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4. 因式分解的应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整式乘法的内容,让学生举例说明整式乘法的运算过程。
2. 提问: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将从整式乘法中得到的结果再变回原来的多项式呢?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因式分解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因式分解是将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2. 提公因式法:讲解如何找出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并进行因式分解。
3. 运用公式法:讲解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引导学生如何运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因式分解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因式分解的定义和方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因式分解的意义在哪里吗?二、深入学习(20分钟)1. 讲解因式分解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利用因式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2. 举例讲解:教师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因式分解进行解决。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因式分解的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
2.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因式分解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2. 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注意观察、分析问题,灵活运用因式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实际问题解决,评价学生对因式分解的定义、方法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初中数学公式法因式分解教案设计
初中数学公式法因式分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公式法因式分解。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应用能力,能够将各种因式分解形式转换。
3.通过因式分解,培养求解策略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和公式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练习题的运用能力,强化问题的简化和逻辑思维。
三、教学过程:1.引入1.1.告诉学生,因式分解是代数运算中的一项基本技能,掌握好因式分解对于解决其他数学问题也非常有帮助。
1.2.通过一个例子来引入:8x+12y的因式分解。
1.3.介绍公式法因式分解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其基本思路。
公式法因式分解,就是通过一些公式和规律,将一个多项式化简成一个或几个乘积的形式。
三类常见的公式:a² - b² = (a+b)(a-b)a³ + b³ = (a+b)(a² - ab + b²)a³ - b³ = (a-b)(a² + ab + b²)2.讲解公式法因式分解的步骤2.1.找出整个式子中的公因式:将多项式中每一项中的公因式提出来。
2.2.分解第一个括号中的项:根据公式将括号内部的项进行分解。
2.3.分解第二个括号中的项:同样根据公式进行分解。
3.让学生通过例题掌握公式法因式分解的基本步骤和做法。
例题:4.1、因式分解3a^2 + 12a:这题中3和a都是整个式子的公因式。
3a² + 12a = 3a(a + 4)5.2、因式分解9x^2 + 12xy:乘因式法,这题中9和x²都是整个式子的公因式。
9x² + 12xy = 3x(3x + 4y)6.3、因式分解 x^2 - 4y^2:使用公式x² - y² = (x + y)(x - y)这题可以分类讨论,即:x² - 4y² = (x + 2y)(x - 2y)这个过程也可以反推,即将括号内的式子做乘法,看看是否能还原成原本的式子。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案(推荐6篇)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案(推荐6篇)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运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能说出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会用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分解因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联想能力,进一步了解换元的思想方法.并能说出提公因式在这类因式分解中的作用,能灵活应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以及因式分解的标准.教学重点和难点:1.平方差公式;2.完全平方公式;3.灵活运用3种方法.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得到新知观察下列多项式:x24和y225学生思考,教师总结:(1)它们有两项,且都是两个数的平方差;(2)会联想到平方差公式.公式逆向:a2b2=(a+b)(ab)如果多项式是两数差的.形式,并且这两个数又都可以写成平方的形式,那么这个多项式可以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二、运用公式例1:填空①4a2=2②b2=2③0.16a4=2④1.21a2b2=2⑤2x4=2⑥5x4y2=2解答:①4a2=(2a)2;②b2=(b)2③0.16a4=(0.4a2)2④1.21a2b2=(1.1ab)2⑤2x4=(x2)2⑥5x4y2=(x2y)2例2:下列多项式能否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①1.21a2+0.01b2②4a2+625b2③16x549y4④4x236y2解答:①1.21a2+0.01b2能用②4a2+625b2不能用③16x549y4不能用④4x236y2不能用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案(二)因式分解教材分析因式分解是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重要手段之一,因式分解是在学习整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仅仅在多项式的除法、简便运算中等有直接的应用,也为以后学习分式的约分与通分、解方程(组)及三解函数式的恒等变形带给了必要的基础,因此学好因式分解对于代数知识的后续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好处。
由于本节课后学习提取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来进行因式分解,务必以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为前提,所以本节资料的重点是因式分解的概念。
初二数学因式分解教案优秀10篇
初二数学因式分解教案优秀10篇因式分解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运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培养学生应用因式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因式分解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研讨问题的方法,通过猜测、推理、验证、归纳等步骤,得出因式分解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因式分解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美,体会成功的自信和团结合作精神,并体会整体数学思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教学过程:引入:在整式的变形中,有时需要将一个多项式写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就是因式分解。
什么叫因式分解?知识详解知识点1因式分解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说明】(1)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
例如:(2)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因此可以用整式乘法来检验。
怎样把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知识点2提公因式法多项式ma+mb+mc中的各项都有一个公共的因式m,我们把因式m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公因式。
ma+mb+mc=m(a+b+c)就是把ma+mb+mc分解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其中一个因式是各项的公因式m,另一个因式(a+b+c)是ma+mb+mc除以m所得的商,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例如:x2-x=x(x-1),8a2b-4ab+2a=2a(4ab-2b+1)。
探究交流下列变形是否是因式分解?为什么?(1)3x2y-xy+y=y(3x2-x); (2)x2-2x+3=(x-1)2+2;(3)x2y2+2xy-1=(xy+1)(xy-1); (4)xn(x2-x+1)=xn+2-xn+1+xn.典例剖析师生互动例1用提公因式法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x3z+x4y;(2)3x(a-b)+2y(b-a);分析:(1)题直接提取公因式分解即可,(2)题首先要适当的变形,再把b-a化成-(a-b),然后再提取公因式。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案人教版 初中因式分解的教案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案人教版初中因式分解的教案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案人教版初中因式分解的教案篇一1、知识与技能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以及它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分解因数到分解因式的类比过程,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感受因式分解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因式分解的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培养积极的进取意识,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含义与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感受其作用。
2、难点: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之间的关系。
3、关键:通过分解因数引入到分解因式,并进行类比,加深理解。
教学方法采用“激趣导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问题牵引】请同学们探究下面的2个问题:问题1:720能被哪些数整除?谈谈你的想法。
问题2:当a=102,b=98时,求a2—b2的值。
二、丰富联想,展示思维探索:你会做下面的填空吗?1、ma+mb+mc=()();2、x2—4=()();3、x2—2xy+y2=()2。
【师生共识】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分解因式。
三、小组活动,共同探究【问题牵引】(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否为因式分解:①(x+1)(x—1)=x2—1;②a2—1+b2=(a+1)(a—1)+b2;③7x—7=7(x—1)。
(2)在下列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项,使等式成立。
①9x2(______)+y2=(3x+y)(_______);②x2—4xy+(_______)=(x—_______)2。
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练习。
【探研时空】计算:993—99能被100整除吗?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由学生自己进行小结,教师提出如下纲目:1、什么叫因式分解?2、因式分解与整式运算有何区别?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选用补充作业。
板书设计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案人教版初中因式分解的教案篇二知识点:因式分解定义,提取公因式、应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十字相乘法、求根)、因式分解一般步骤。
《因式分解》优秀教案(精选5篇)
《因式分解》优秀教案《因式分解》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因式分解》优秀教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因式分解》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因式分解的概念;2、巩固因式分解常用的三种方法3、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4、应用因式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5、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因式分解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恰当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拓展练习2、3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若a=101,b=99,求a2-b2的值利用因式分解往往能将一些复杂的运算简单化,那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因式分解和怎样来因式分解。
二、知识回顾1、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因式分解?(让学生先思考,教师提问讲解,让学生明确因式分解的概念以及与乘法的关系)(1).x2-4y2=(x+2y)(x-2y) 因式分解 (2).2x(x-3y)=2x2-6xy 整式乘法(3).(5a-1)2=25a2-10a+1 整式乘法 (4).x2+4x+4=(x+2)2 因式分解(5).(a-3)(a+3)=a2-9 整式乘法 (6).m2-4=(m+4)(m-4) 因式分解(7).2πR+2πr=2π(R+r) 因式分解2、.规律总结(教师讲解): 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互逆过程.分解因式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解的对象必须是多项式.(2).分解的结果一定是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 (3).要分解到不能分解为止.3、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取公因式法:-6x2+6xy+3x=-3x(2x-2y-1) 公因式的概念;公因式的求法公式法: 平方差公式:a2-b2=(a+b)(a-b) 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4、强化训练试一试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1-x2=(1+x)(1-x) (2).4a2+4a+1=(2a+1)2(3).4x2-8x=4x(x-2) (4).2x2y-6xy2 =2xy(x-3y)三、例题讲解例1、分解因式(1)-x3y3+x2y+xy (2)6(x-2)+2x(2-x)(3) (4)y2+y+例2、分解因式1、a3-ab2=2、(a-b)(x-y)-(b-a)(x+y)=3、(a+b) 2+2(a+b)-15=4、-1-2a-a2=5、x2-6x+9-y26、x2-4y2+x+2y=例3、分解因式1、72-2(13x-7) 22、8a2b2-2a4b-8b3三、知识应用1、(4x2-9y2)÷(2x+3y)2、(a2b-ab2)÷(b-a)3、解方程:(1)x2=5x (2) (x-2)2=(2x+1)24、.若x=-3,求20x2-60x的值.5、1993-199能被200整除吗?还能被哪些整数整除?四、拓展应用1.计算:7652×17-2352×17 解:7652×17-2352×17=17(7652-2352)=17(765+235)(765-235)2、20042+2004被2005整除吗?3、若n是整数,证明(2n+1)2-(2n-1)2是8的倍数.五、课堂小结:今天你对因式分解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因式分解》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掌握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法分解因式综合应用;能利用平方差公式法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教案 因式分解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案因式分解的应用题目:有趣的因式分解教学活动引言:因式分解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同学们进一步掌握代数运算的基础,还是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的关键方法之一。
然而,因式分解常常被学生们视为枯燥乏味的记忆题,缺乏兴趣和实际应用。
因此,设计有趣的因式分解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技巧。
主体:一、猜数字游戏在因式分解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个猜数字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因式分解的应用。
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由两个素数相乘得到的数字,并将其分解成因数。
然后,教师将这些数字分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根据数字的因数推测出该数字。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给出自己的答案,并解释他们的推理过程。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发现因式分解在数字推测中的应用。
二、因式分解的谜题为了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因式分解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谜题与学生进行互动。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道问题:“一个农民的地里有24头动物,其中既有鸡又有兔,共有70只脚,请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学生可以通过因式分解的方法解答这道问题,并给出他们的答案。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答案进行汇总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因式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因式分解的拼图为了提高学生对因式分解的技巧掌握,可以设计一个因式分解的拼图活动。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以因式分解为基础的拼图,每个拼图都由若干小块组成。
然后,将这些小块分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根据因式分解的规则将这些小块进行组合,还原出完整的拼图。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因式分解的技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结论:通过设计有趣的因式分解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对因式分解的内容和应用有更深刻的理解。
这些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还能锻炼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使因式分解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技巧。
因式分解综合运用教案
因式分解综合运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因式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因式分解的定义和意义。
2. 常用的因式分解方法: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等。
3. 因式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因式分解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因式分解解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并运用因式分解解决。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因式分解解决。
2. 讲解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3. 学生练习:布置一些因式分解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因式分解的方法和技巧。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因式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因式分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因式分解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与实际问题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运用因式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如何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数学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分享他们在因式分解方面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2. 组织学生参加因式分解相关的竞赛或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推荐学生阅读与因式分解相关的数学书籍或文章,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的反馈意见,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2. 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学设计引言:因式分解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建立数学基础的关键内容。
通过学习因式分解,学生能够掌握运算符号的意义和运算法则,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针对初中数学因式分解的教学设计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帮助教师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对因式分解的理解和掌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运算规则。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促进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公因式提取法、配方法、换元法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学生通过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回顾了解因式分解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概念讲解和示例演练(15分钟):教师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具体的示例,向学生解释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基本方法。
并通过多个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运用方法演示(15分钟):教师以公因式提取法为例,向学生展示具体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工具和教具,如幻灯片、白板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 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互相讨论,通过分享和交流,加深对因式分解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5. 拓展练习和巩固(25分钟):教师布置一定数量和难度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并进行讲解和订正。
通过拓展练习,巩固学生对因式分解的掌握,提高运用技巧和答题速度。
6. 总结和课堂反馈(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提供个别辅导。
因式分解初中教案
因式分解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能够运用因式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意义;2. 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因式分解的灵活运用;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多项式的相关知识;2. 提问:多项式可以进行哪些运算?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意义;2. 讲解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举例说明因式分解的步骤和思路。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巩固提高(15分钟)1. 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因式分解的方法;2. 引导学生总结因式分解的规律和技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强调因式分解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 提醒学生及时复习和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因式分解的概念、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实际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运用因式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因式分解的灵活运用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此外,因式分解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因式分解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巩固和拓展因式分解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因式分解的教案
因式分解的教案因式分解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
2. 掌握基本的因式分解技巧。
3. 能够运用因式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因式分解的方法和技巧。
2. 运用因式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中学数学》。
2. 学具: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举例子让学生发现一些数的特点,引出怎样分解整式的问题,并提问学生知道如何解决。
学生思考后,教师点拔一名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再针对回答进行讨论。
2. 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向学生解释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明确教学目标。
3. 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教师通过实际例子给学生演示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模仿操作。
4. 练习基本技巧教师出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技巧进行解答。
5. 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设计一些能够利用因式分解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解答。
6. 总结归纳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因式分解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自主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7. 拓展延伸教师给学生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布置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因式分解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本节课通过举例子、引导讨论、演示操作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
通过练习基本技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演练,加深学生对因式分解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评价,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式分解中转化思想的应用——初中数
学第一册教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因式分解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因其分解方法较多,题型变化较大,教学有一定难度。
转化思想是数学的重要解题思想,对于灵活较大的题型进行因式分解,应用转化思想,有章可循,易于理解掌握,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是:提取公因式法、应用公式法、十字相乘法。
对于结构比较简单的题型可直接应用它们来进行因式分解,学生能够容易掌握与应用。
但对于分组分解法、折项、添项法就有些把握不住,应用转化就思想就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分组分解法实质是一种手段,通过分组,每组采用三种基本方法进行因式分解,从而达到分组的目的,这就利用了转换思想。
看下面几例:
例1、4a2+2ab+2ac+bc
解:原式=(4a2+2ab)+(2ac+bc)
=2a(2a+b)+c(2a+b)
=(2a+b)(2a+c)
分组后,每组提出公因式后,产生新的公因式能够继续分解因式,从而达到分解目的。
例2、4a2-4a-b2-2b
解:原式=(4a2-b2)-(4a+2b)
=(2a+b)(2a-b)-2(2a+b)
=(2a+b)(2a-b-2)
按“二、二”分组,每组应用提公因式法,或用平方差公式,从而继续分解因式。
例3、x2-y2+z2-2xz
解:原式=(x2-2xz+z2)-y2
=(x-z2)-y2
=(x+y-z)(x-y-z)
四项式按“三一”分组,使三项一组应用完全平方式,再应用平方差进行因式分解。
对于五项式一般可采用“三二”分组。
三项这一组可采用提公因式法、完全平方式或十字相乘法,二项这一组可采用提公因式法或平方差公式分解,因此变化性较大。
例4、x2-4xy+4y2-x+2y
解:原式=(x2-4xy+4y2)-(x-2y)
=(x-2y)2-(x-2y)
=(x-2y)(x-2y-1)
例5、a2-b2+4a+2b+3
解:原式=(a2+4a+4)-(b2-2b+1)
=(a+2)2-(b-1)2
=(a+2+b-1)(a+2-b+1)
=(a+b+1)(a-b+3)
对于六项式可进行“二、二、二”分组,“三、三”分组,或“三、二、一”分组。
例6、ax2-axy+bx2-bxy-cx2+cxy
①解:原式=(ax2-axy)+(bx2-bxy)-(cx2-cxy)
=ax(x-y)+bx(x-y)-cx(x-y)
=(x-y)(ax+bx-cx)
=x(x-y)(a+b-c)
②解:原式=(ax2+bx2-cx2)-(axy+bxy-cxy)
=x2(a+b-c)-xy(a+b-c)
=x(x-y)(a+b-c)
例7、x2-2xy+y2+2x-2y+1
解:原式=(x2-2xy+y2)+(2x-2y)+1
=(x-y)2+2(x-y)+1
=(x-y+1)2
对于折项、添项法也可转化成这三种基本的方法来进行因式分解。
例8、x4+4y4
解:原式=(x4+4x2y2+4y4)-4x2y2
=(x2+2y2)2-4x2y2
=(x2+2xy+2y2)(x2-2xy+2y2)
例9、x4-23x2+1
解:原式=x4+2x2+1-25x2
=(x2+1)2-25x2
=(x2-5x+1)(x2+5x+1)
又如x3-7x-6可用折项、添项多种方法分解因式:
⑴x3-7x-6=(x3-x)-(6x+6)
⑵x3-7x-6=(x3-4x)-(3x+6)
⑶x3-7x-6=(x3+2x2+x)-(2x2+8x+6)
⑷x3-7x-6=(x3-6x2-7x)+(6x2-6)
只有掌握好三种基本的因式分解方法,才能应用转化思想处理灵活性较大、技巧性较强的题型。
本文有些内容超出大纲,但由于强调转化,既巩固知识,又开阔视野,对因式分解这一章会起到一定
因式分解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因其分解方法较多,题型变化较大,教学有一定难度。
转化思想是数学的重要解题思想,对于灵活较大的题型进行因式
分解,应用转化思想,有章可循,易于理解掌握,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是:提取公因式法、应用公式法、十字相乘法。
对于结构比较简单的题型可直接应用它们来进行因式分解,学生能够容易掌握与应用。
但对于分组分解法、折项、添项法就有些把握不住,应用转化就思想就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分组分解法实质是一种手段,通过分组,每组采用三种基本方法进行因式分解,从而达到分组的目的,这就利用了转换思想。
看下面几例:
例1、4a2+2ab+2ac+bc
解:原式=(4a2+2ab)+(2ac+bc)
=2a(2a+b)+c(2a+b)
=(2a+b)(2a+c)
分组后,每组提出公因式后,产生新的公因式能够继续分解因式,从而达到分解目的。
例2、4a2-4a-b2-2b
解:原式=(4a2-b2)-(4a+2b)
=(2a+b)(2a-b)-2(2a+b)
=(2a+b)(2a-b-2)
按“二、二”分组,每组应用提公因式法,或用平方差公式,从而继续分解因式。
例3、x2-y2+z2-2xz
解:原式=(x2-2xz+z2)-y2
=(x-z2)-y2
=(x+y-z)(x-y-z)
四项式按“三一”分组,使三项一组应用完全平方式,再应用平方差进行因式分解。
对于五项式一般可采用“三二”分组。
三项这一组可采用提公因式法、完全平方式或十字相乘法,二项这一组可采用提公因式法或平方差公式分解,因此变化性较大。
例4、x2-4xy+4y2-x+2y
解:原式=(x2-4xy+4y2)-(x-2y)
=(x-2y)2-(x-2y)
=(x-2y)(x-2y-1)
例5、a2-b2+4a+2b+3
解:原式=(a2+4a+4)-(b2-2b+1)
=(a+2)2-(b-1)2
=(a+2+b-1)(a+2-b+1)
=(a+b+1)(a-b+3)
对于六项式可进行“二、二、二”分组,“三、三”分组,或“三、二、一”分组。
例6、ax2-axy+bx2-bxy-cx2+cxy
①解:原式=(ax2-axy)+(bx2-bxy)-(cx2-cxy)
=ax(x-y)+bx(x-y)-cx(x-y)
=(x-y)(ax+bx-cx)
=x(x-y)(a+b-c)
②解:原式=(ax2+bx2-cx2)-(axy+bxy-cxy)
=x2(a+b-c)-xy(a+b-c)
=x(x-y)(a+b-c)
例7、x2-2xy+y2+2x-2y+1
解:原式=(x2-2xy+y2)+(2x-2y)+1
=(x-y)2+2(x-y)+1
=(x-y+1)2
对于折项、添项法也可转化成这三种基本的方法来进行因式分解。
例8、x4+4y4
解:原式=(x4+4x2y2+4y4)-4x2y2
=(x2+2y2)2-4x2y2
=(x2+2xy+2y2)(x2-2xy+2y2)
例9、x4-23x2+1
解:原式=x4+2x2+1-25x2
=(x2+1)2-25x2
=(x2-5x+1)(x2+5x+1)
又如x3-7x-6可用折项、添项多种方法分解因式:
⑴x3-7x-6=(x3-x)-(6x+6)
⑵x3-7x-6=(x3-4x)-(3x+6)
⑶x3-7x-6=(x3+2x2+x)-(2x2+8x+6)
⑷x3-7x-6=(x3-6x2-7x)+(6x2-6)
只有掌握好三种基本的因式分解方法,才能应用转化思想处理灵活性较大、技巧性较强的题型。
本文有些内容超出大纲,但由于强调转化,既巩固知识,又开阔视野,对因式分解这一章会起到一定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