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英语)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育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育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育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102一、培养目标(1)掌握扎实、精深的有关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基础知识,包括英语课程演变过程、英语教学流派、英语语言习得和英语教学理论等方面的知识。

(2)具有系统、严谨、科学的研究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的思想体系、原理、方法论。

包括英语教育研究方法、教学行为研究方法和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

(3)了解哲学、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前沿理论,包括普通意义上的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以及语言教师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4)积累教师教育、英语语言学、语用学和英美文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手段,如教师教育、教师发展、课程资源开发、二语习得等方面的知识。

(5)具有独立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形成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特色,并且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

主要集中在 3 个领域:课程与教师;教师与教学法;教师发展。

二、学习年限本专业学制为3年。

其中第1~1.5年为课程学习阶段,其余时间为学位论文阶段。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特别优秀者可提前至2.5年毕业。

硕士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三、研究方向1、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育学)·研究内容:本课程将帮助研究生系统掌握哲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英语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本领域最新发展与研究成果。

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能结合自身教学环境对涉及英语教育的有关领域展开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的理论研究,并由此形成严谨的学风和扎实的学术研究能力。

能在英语教育学方面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实践工作。

在英语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方面均具有相当高的水平,能用英语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并具备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实践能力。

·特色:关注国内外英语教育的最新动态,重视运用现代教学与研究手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为大、中学英语教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资源。

·意义:能够培养出大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的高水平的大、中学英语骨干教师,为推进基础英语教学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为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思想上进、功底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其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理论研究及学校实践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胜任教学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大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研究方向1.教学原理2.课程原理3.小学学科教学原理(语文、数学)4. 教师教育三、学习年限与学分学习年限为2-3年,总学分为37至39学分。

系统学习时间约占总课时的60%,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时间约占40%,教学实习和调查研究各占4周。

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即可毕业。

四、课程设置(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向硕士生公共必修课,计23学分)(三)任意选修课程五、教学实践硕士生进行教学实践必须面向本、专科学生,参加教学第一线的工作。

教学实践的形式是:讲授本、专科生课程若干或某个专题,协助主讲教师辅导或答疑,学科教学论理科方向可安排实验教学。

教学实验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时间为四周左右,应至少完成8个课时的教学工作量,成绩合格者2学分。

六、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形式有实地考察、收集资料、参加学术会议等。

一般安排在三、四、五学期,累计时间为四周左右。

调研工作前,导师应指导硕士生拟定调研计划:调研工作结束后,硕士生应写出调查报告,由导师评定成绩。

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5篇课程论文(理科教学论文向2篇),2篇学年论文。

其中应至少有2篇论文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2.本专业硕士最迟应在第4学期初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高等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高等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高等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上进、功底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其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理论研究及学校实践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胜任实际教学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

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半。

科研实践及毕业论文为一年半。

三、研究方向1.教学原理2.课程原理3.小学学科教学原理(语文、数学)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实践环节三大部分。

应修总学分3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10学分,专业学位位课10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选修课12学分。

入学前CET-6考试成绩达到425分以上或取得CET-6合格证书的研究生免修英语读写和英语听说课程。

(一)必修课1.公共学位课(10学分)(1)自然辩证法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二选一) 2.5学分(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5学分(3)英语 6学分2.专业学位课(10学分)(1)教育学原理 3学分(2)学习理论 3学分(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学分(4)课程与教学论专题研究 2学分(二)选修课1.方向选修课(1)教学原理方向(10学分)教学原理 3学分教学设计与教学技术学 2学分学科教学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美术、音乐) 3学分国外教学理论流派 2学分(2)课程原理方向(7学分)课程原理 3学分课程设计与课程评价 2学分国外课程理论流派 2学分(3)小学学科教学原理方向(语文)(7学分)小学语文教学原理 3学分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 2学分小学语言教材研究 2学分(4)小学学科教学原理方向(数学)(7学分)小学数学教育学 3学分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 2学分数学教材理论 2学分(5)任意选修课教学思想史 2学分教育心理学问题研究 2学分教学艺术论 2学分教学测量与评价 2学分基础教育改革实验 2学分中小学课程问题研究 2学分(三)补修课程随本科生修读或安排集中授课,并参加考试或考查。

教育硕士(英语)培养方案-西南大学

教育硕士(英语)培养方案-西南大学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英语)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的初、中等学校英语教学的骨干教师和科研人才。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1、爱教师职业和英语教学工作,有志于教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事业心和责任感强。

2、具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与英语专业基础,能通过阅读专业文献了解国内外英语学科教学理论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英语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

3、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本专业采取在职攻读的方式,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但不得少于三年(含撰写学位论文),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半年。

三、专业课程设置除统一的公共学位课程外,本专业设置如下学位课程和必、选修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4分):(一)专业学位课1.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 4学分2.英语教学论 4学分(二)专业必修课1.学习策略研究 3学分2.语言学习理论 3学分3.语用学与跨文化交际 3学分(三)专业选修课1.英语课程标准 2学分2.教学法研究 2学分四、教学方式以课程学习为主,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组织咨询辅导;加强实践环节,安排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在学员原单位进行,学员实践活动结束后,须提交两份教案及相关的教学评价。

五、学位论文工作及学位授予学员修满规定学分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学位论文选题以研究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实际问题为主,应具有开拓性。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中期进展检查按《西南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实施。

论文用汉语撰写。

在撰写论文期间,学员应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到校接受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

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至少有一名从事初、中等学校教学工作,具有高级职称的英语教师。

有关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授予等工作按《西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执行。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育学)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育学)培养方案

学习年限: 2.5 年,分为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一年半):课程学习,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一年):访学查阅资料,实验或调查研究,硕士论文撰写及答辩。
社会实践与教学实践: 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是加强硕士生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第 一学期末暑期进行,大致完成 40 学时的活动,由导师和教研室提出社会实践计 划,报院(系)审定。教学实践一般安排在第 2、3 学期,要求完成 40 学时的教 学、辅导、批改作业等工作,安排专人指导并写出考核评语。
Johnson, Robert Keith.1989. The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arsen-Freeman, D. and M. H. Long. 1991.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London: Longman. Nunan, D. 1988. The Learner-Centred Curriculum: A Study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unan, D. 1989.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almer, Parker J. 1998. The Courage to Teach: Exploring the Inner Landscape of a Teacher’s Life. San Francisco: Jessey-Bass Publishers. Connelly, F.M.& D.J. Clandinin. 1990. Stories of experience and narrative inquiry.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9(5):2-14. Polettini, A.F.F.2000. Mathematics teaching life histories in the study of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change, in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Vol.167, pp.765-783. Richards, J. C. 1998. Beyond Train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ichards, J. C. and C. Lockhart. 1994. 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ichards, J C and D. Nunan. 1990.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chon, D. (1987, September). Educating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Washington, DC. http://hc /ot her/schon87.ht m Stern, H. H. 1983.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外语)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9版)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外语)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9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外语)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02)一、培养目标总体要求:培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关,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系统专业理论,拥有独立从事XX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的“有知识、有见识、有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中学外语教育研究人才和骨干教师。

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系统掌握中学外语教育的合理知识结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外语教育的国际动态与发展方向;3.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协作能力,善于获取并运用教育教学信息;具有较强的外语教学设计、外语教学实施能力,熟练的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能独立地进行外语基础教育教学研究。

4.能熟练地阅读基础教育的外文资料,具有用英语进行论文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5.具有独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学术人格。

二、学制与学分基本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为四年。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为38学分(按18学时或相当学习量,计1学分),其中课程学习32学分,论文写作6学分。

课程学习一般安排在前2年(以课程学习、实践为主,兼顾论文的前期工作),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提前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学校和本学科规定条件的硕士生,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毕业。

三、培养方式培养采取导师指导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注重能力培养,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主动性和自学性,做到教学相长。

积极创造条件为研究生参加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社会实践,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创新意识。

1.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深化和拓宽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

尽早将本专业必读经典文献目录告知拟录取研究生,并提出阅读和考核要求。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 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概述教育是国家的命脉,培养优秀的教育人才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许多高等院校特设有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文将对该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进行探讨。

2. 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教育理论基础和较高教育研究能力的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课程设计,并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专业性的建议和支持。

3. 课程设置3.1 基础理论课程研究生需要修习一系列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教育学理论、心理学、学习理论等。

这些课程旨在为研究生提供坚实的学科基础,帮助他们建立教育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3.2 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涵盖了教育研究的前沿领域和重要内容,如课程设计与评价、教学设计与评价、教育技术与创新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素养,为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供有效的支持。

3.3 选修课程研究生还需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需要选择一定的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包括但不限于教育政策研究、跨文化教育、课堂管理等。

这些选修课程的开设旨在满足研究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扩展他们的学术视野和专业知识。

4. 实践环节4.1 教学实习为了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研究生培养方案通常包含一定的教学实习环节。

研究生将进入实际的教育教学环境进行实习,通过亲身参与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4.2 课程设计与研究项目研究生学习期间,需要完成一定的课程设计与研究项目。

通过独立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案或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研究生能够提升自身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5. 硕士学位论文作为培养方案的一部分,研究生需要撰写一篇硕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培养期间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综合性论文。

通过撰写学位论文,研究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为国家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简介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该学科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

目前正朝着新的、更高水平的理论综合和不同学科教学论专门化研究的方向发展。

本学科着重探索先进的课程与教学理念,研究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积极参与现行的课程教学改革。

目前,本学科的研究水平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其中有关科学教育教学论的研究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我校本学科的发展目标是借助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咨询,并通过学科理论研究与创新,使我校的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与国内同类学科进行广泛的交流,力争把我院的这一学科研究水平推向更高层次。

二、主要研究方向A:课程论B:教学论C:学科教学论三、专业培养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遵纪守法,师德优良,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高的文化素养;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能力;能够对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做出判断和分析研究的能力;具有独立研究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够完成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硕士学位论文,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交流,能够比较熟练的阅读本学科的外语文献的能力;毕业后能够承担高等院校的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五、课程简介及参考书目(一)学位基础课(二)学位专业课(三)专业选修课A:课程论B:教学论C—1数学教学论C-2物理教学论C-3化学教学论C-4生物教学论C-5地理教学论C-6科学教育教学论C-7信息技术教学论C-8历史教学论C-9英语教学论C-10语文教学论C-11音乐教学论C-12体育教学论C-13美术教学论。

学科教学(英语)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学科教学(英语)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学科教学(英语)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修订)专业代码:(045108)一、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英语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为: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英语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4.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5.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

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1.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学分)2.教育原理(2学分)3.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4.汉语言文学基础(2学分)5.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6.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二)专业必修课(12学分)1.英语课程与教材研究(2学分)2.英语教学设计与实施(2学分)3.外语教育心理学(2学分)4.教育统计学(2学分)5.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与论文写作(2学分)6.英语语音实践(2学分)(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1.专业理论知识类课程(1)认知语言学与英语教学(2学分)(2)英语教师发展研究(2学分)(3)语用学与英语教学(2学分)(4)西方文化概况(2学分)(5)翻译理论与实践(2学分)(6)二语习得研究与英语教学(2学分)2.教学专业技能类课程(1)现代教育技术(2学分)(2)英语教师口语(2学分)(3)英语写作与教学(2学分)(4)英语阅读与教学(2学分)(5)语言测试学(2学分)(6)高级英语写作(2学分)3.教育教学管理类课程(1)英语教学专题研究(2学分)(2)教育政策与法规(1学分)(3)中外教育简史(2学分)(四)实践教学(8学分)1.校内实训(2学分):包括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课例分析等。

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420108)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英语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

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了解中小学教育改革实际,具有较强的自主专业发展的意愿和能力。

有意识在教学实际中做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权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系统掌握英语学科专业的知识结构与研究方法,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形成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先进教育理念,养成多维度、多视角分析教育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养成终身学习能力,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英语教育 2012)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英语教育  2012)

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名称:教育学(代码: 0401 )二级学科名称:课程与教学论(代码: 040102 )学科方向:英语教育(代码: 06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1997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于原广州师范学院软件所,学科带头人为博士生导师张景中院士,张景中院士主要从事机器证明、教育数学、距离几何及动力系统等领域的研究。

该硕士点既有张景中、杨路、朱华伟等国内外著名的教授,也有一批研究实力雄厚、研究成果突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该硕士点根据学科教学研究的发展下设若干个研究方向:计算机自动推理及应用软件、教育软件的研究与应用、数学教育与数学奥林匹克、数学教育的理论与技术、英语教育、地理学教育、生物学教育、物理学教育、美术教育、环境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课程与教学原理等。

该学科在注重共同的基础理论的同时,注意结合各学科方向的特点,关注当前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前沿,重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地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三、培养目标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邓小平理论分析问题,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学术视野,掌握课程教学以及具体研究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关的教育技术手段,把握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理论以及具体研究方向的发展过程和最新动态,能关注并努力开拓本学科前沿问题的研究,初步具有在本领域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品行端正,身心健康。

毕业后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培训和研究开发工作。

四、培养方式该专业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第一学年主要完成学位课程。

授课方式主要为课堂教师授课和课堂讨论。

第二学年上半年为选修课、专业实践、开题立项准备阶段。

第二学年下半年为开题报告阶段、科研实践和业务调研。

第二学年下半年至第三学年为论文工作阶段、撰写论文和论文答辩阶段。

课程与教学论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能从事一般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等院校师资、教学管理及科研开发人员、中等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其它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

具体培养规格如下: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爱国敬业,开拓进取,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道德修养,积极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

2、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及其研究方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本专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比较宽厚的相关学科知识素养。

3、具备在课程与教学论领域和学科教学领域进行有关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具备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书刊和写论文摘要,具有一定听、说、读、写、译的外语能力。

5、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高效的学习与研究。

6、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养。

二、研究方向方向一:现代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二: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三: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五: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六: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七: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八: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九: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十: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三、招生对象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同等学力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复式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时间的分配贯彻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的原则。

学位课程的学习时间约占全部学习时间的二分之一,选修课、专业实践和科学研究等的时间约占全部时间的二分之一,学位课和必修课一般在前三学期完成。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1、教师教书育人与学生学问养德并重,重视研究生的整体发展。

从“做人”和“做事”、进德与修业两个方面培养研究生,把培养思想态度、人生追求、专业修养和学术道德有机结合起来。

教育硕士(英语)(045108)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英语)(045108)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英语)(045108)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教育硕士英语学科教学专业学位研究生)Master in Education(学科教学·英语045108)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本专业以本校教育学和英语教育学科长期以来进行职前和在职英语教师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为基础,依托学校其它相关学科和在上海教育教师培养的社会影响力,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英语教师。

具体要求:(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恪守教育职业道德规范。

(二)掌握英语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英语教学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二、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三、研究方向与导师(一)研究方向:中小学英语教学本研究方向是专门为有志于成为优秀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而设置。

具体课程类别包括学位课程,其中包括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选修课程和实践与论文写作。

学位课程围绕获得学位需要完成的基础教育教师所必需掌握的教育教学原理、基础理论以及教育教学方法、英语语言能力和意识、对各教学环节和要素的操控实践能力等,是本专业学位的主干课程体系。

选修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学生拓展和深化专业基础和专业兴趣开设的专门课程,供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点进行选择研读。

实践与论文写作要求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基础上圆满完成学校实习和见习任务,并能够基于课堂教学实践完成专业学位硕士论文。

本方向导师主要有:卜友红、武成、王丹斌、胡俊杰、宋梅砚、盛迪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英语)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敬业、博学、求实、创新”,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2、系统掌握教育哲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英语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英语教学领域的最新发展与研究成果。

根据所学理论知识,结合自身教学环境对涉及英语教育的领域展开包括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的理论研究,并由此形成严谨的学风和扎实的学术研究能力。

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英语教育方面独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实践工作。

3、具有很强的英语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用英语写出有相当学术水平的论文。

掌握一门第二外国语,并较为熟练地运用第二外国语阅读本专业书刊资料、撰写论文摘要。

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

4、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

二、研究方向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三、学习年限
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三年。

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可申请提前毕业;对于完不成学业,没有达到学校培养要求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四年(含休学)。

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自筹。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配置
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学位课包括:政治理论课、外国语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同等学力和跨专业研究生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总学分不低于37分(含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各2学分)。

具体课程结构及学分配置如下:
1、学位课程(不少于23学分)
①公共课程:3门,共8学分;
②学位基础课程:2门,每门3学分,共6学分;
③学位专业课程:3门,每门3学分,共9学分。

2、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0学分)
①专业选修课程:11门,每门2学分,至少修满6学分;
②跨专业选修课程:至少修满2学分;
③公共选修课程:2门,每门2学分,至少修满2学分。

3、学术活动(2学分)
①至少听10次学术报告,1学分;
②公开做至少2次学术报告,1学分。

4、实践活动(2学分)
①教学实践:不少于36学时,1学分;
②社会实践:答辩前至少完成1篇社会实践(教育调研)报告,1学分。

5、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本专业大学主干课程2-3门,每门课程不少于54学时,不计学分。

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详见教学计划表。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
1、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

学位课程的考核采用考试方式,非学位课程的考核采用考试方式或考查方式。

学位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考试方式要包含闭卷考试形式,且闭卷考试分值所占比例不少于该门课程总成绩的50%。

考查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在开课后两周内提出,并报分管领导审批。

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学术活动及社会实践等必修环节由指导教师和培养单位写出评语,评定成绩。

2、学位基础课、专业课和非学位专业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的考核由研究生处统一安排,学院具体组织;学位公共课和非学位公共选修课的考核由研究生处和学院共同组织。

学位课程的考试时间每科不少于2小时。

3、考试和考查成绩按百分制评定,教学实习、学术活动及社会实践等必修环节的考核成绩按合格或不合格评定。

学位课程达70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达60分为合格,达到合格要求的可获得学分,否则不得学分。

教学实习、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必修环节的成绩合格即可获得学分。

4、考核不合格的课程应重修,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

5、研究生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考核者,须在考核前提出缓考申请,经任课教师同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学位公共课须经研究生处批准)后,方可缓考。

擅自缺考者,该课程成绩记为0分。

6、研究生若违反考核纪律或考试作弊,该课程考核成绩无效,并按学校规定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的纪律处分。

六、培养环节
1、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指导教师和导师组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新生入学后三个月内,指导研究生制订出个人培养计划,报院、校审核批准备案后实行。

2、中期筛选
中期筛选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以后,以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一次综合考核。

考查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科研情况,及时发现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探讨解决的途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促使研究生由课程学习阶段转入论文写作阶段,以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在筛选过程中,对不能按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不能如期论文开题,达不到中期筛选要求的研究生,应进行淘汰或分流。

中期筛选在第四学期初进行,4月中旬前完成。

3、学术活动
(1)学术研究成果发表:研究生在论文答辩之前要在公开发行的合法学术期刊上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至少1篇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不包括增刊、专刊、学术会议论文和一般论文集等)或出版专著1部(位列前两位)或具有已通过鉴定的省级以上(含省级)应用成果(位列前三位),且第一署名单位为聊城大学,不符合规定者将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2)学术会议和报告: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参与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参加本学科专业的国内外学术会议。

在学期间,每名硕士研究生听取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10次,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且有据可查,否则不予认定相应的学分。

4、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全日制研究生应参加教学第一线工作,教学实践工作量应不少于36学时,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

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讲课、辅导、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指导本、专科生课程论文、辅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多种形式。

其中给本、专科生上课的课内学时数一般不少于20学时。

教学实践由教研室主任和指导教师进行考核,“合格”为通过。

社会实践:全日制研究生要积极参加与本专业和研究方向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毕业论文答辩以前,要至少完成1篇高质量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否则将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5、学位论文开题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文献研究和社会调查研究,确定论文题目和研究内容,最迟在第三学期末确定学位论
文选题并通过开题报告论证,制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经导师同意,向开题论证专家小组做开题报告,经专家小组同意后方可开展论文撰写工作。

毕业(学位)论文从通过开题论证到论文答辩应有一年以上的时间,否则将不准参加论文答辩。

6、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主要是根据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检查论文写作计划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并针对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指导,以保证学位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

论文中期检查由学院组织,必须在论文作者申请答辩6个月以前完成,否则学校将不受理其答辩申请。

7、毕业资格审查和学位授予资格申请
第六学期4月份,毕业研究生要向学校提出毕业申请,学校将按照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审查研究生的毕业资格,全部完成培养方案要求和个人培养计划任务的研究生方可取得论文答辩的资格。

经毕业资格审查合格者,方可获得申请硕士学位的资格。

8、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
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按《聊城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细则》办理。

七、培养方式
1、研究生培养中坚持以研究生为本,重视和促进研究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研究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学术道德。

2、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要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学习和科研等方面的状况,并及时予以知道和帮助。

对于研究生的中期筛选、论文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等重要事宜,须经导师组集体讨论后决定。

3、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其创造性,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科学研究及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完善研究生的知识体系,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八、文献阅读
为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学术动态,了解本学科研究与发展的最新信息,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重点阅读不少于25种(类)的经典著作、专业文献和专业学术期刊。

阅读文献应以外文文献为主。

对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规定阅读的参考文献一般应全面阅读并写出读书报告或摘出其要点,上交导师批阅或检查,或以专题讨论或读书报告等形式进行考核。

毕业论文中涉及到的参考文献,应在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中列出并在论文中有一定的引用。

参考文献的引用要符合学术规范。

达不到以上要求的,不准参加论文答辩。

文献目录见附录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阅读书目或期刊目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