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古近系软沉积变形层中的砂岩脉特征
济阳坳陷古近系储层孔隙类型与次生孔隙成因[1]
类次生孔隙主要为粒内溶孔 、铸模孔 、超大孔 。从高 岭石含量在纵向上的变化规律可以间接地证实这一 点 。在 1600~2500 m 的次生孔隙发育深度范围 , 高岭石含量异常高 ,在 2000 m 附近 ,高岭石的含量 可达 70 %~90 % ,而超过 2600 m 以后 ,高岭石的含 量很快下降 ,平均只有 30 %左右 。说明在 1600 ~ 2500 m 深度范围有相当部分的长石发生了溶蚀作 用 ,尔后转化为自生高岭石 。
表 1 济阳坳陷古近系储层孔隙类型和特征
Table 1 Pore classif ication of Paleogene in the Jiyang sag
孔隙类型
成
因
特征
原始粒间孔隙经
压缩原生粒间孔
颗粒点线接触
压实收缩而成
原始粒间孔隙经胶结 碳酸盐胶结 原生孔隙 胶结剩余粒间孔
后剩余的粒间孔隙 物充填粒间
2 次生孔隙成因和发育规律
由于济阳坳陷不同次级构造单元的古成岩场 、古
第 2 期 朱筱敏等 :济阳坳陷古近系储层孔隙类型与次生孔隙成因
199
图 2 济阳坳陷古近系孔隙类型及垂向分布演化 (数字为深度 ,m) Fig. 2 Pores and t heir evolution of Paleogene reservoir in t he Jiyang sag (number means dept h , m)
沾化地区古近系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与长石溶 蚀有关 ,从 2000 m 至 3500 m 可以见到大量的长石 溶蚀 ,同时出现石英次生加大和高岭石沉淀 ,而碳酸 盐胶结物溶蚀较少 。如孤南 138 井 2100 m 和孤北 105 井 2900 m 处 ,同一个样品中长石溶蚀非常严重 而粒间充填的白云石胶结物却保持有良好的晶形 ,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湖相油面岩的特征及成因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湖相油面岩的特征及成因朱光有;金强;张水昌;戴金星;王冠民;张林晔;李剑【期刊名称】《古地理学报》【年(卷),期】2005(007)001【摘要】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下部发育的深湖相油页岩是东营凹陷最重要的优质烃源岩.该油页岩呈深灰色或棕褐色,页理发育,主要由富含有机质纹层和浅灰色钙质纹层形成的毫米级沉积层偶组成.其中有机质纹层中的有机碳含量在5%以上,富含藻类化石及鱼化石等;钙质纹层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呈灰白色.沉积环境分析表明,该油页岩形成于湿润气候条件下的半咸水-微咸水的深湖缺氧环境中,沉积速率较慢,湖盆处于欠补偿状态,水体分层结构使沉积有机质得到有效保存.藻类等水生生物勃发吸收了更多的CO2,从而诱发大量内生成因的碳酸盐沉淀,形成碳酸盐纹层,而藻类的死亡则导致湖水有机质输送通量增多,使沉积物中有机质保存量增大,促使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的形成.因此,分层的水体结构和藻类的勃发是油页岩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总页数】11页(P59-69)【作者】朱光有;金强;张水昌;戴金星;王冠民;张林晔;李剑【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济阳坳陷青东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综合评价 [J], 张明星;郭耿生;张琳璞2.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遗迹群落及其沉积环境 [J], 胡斌;王海方;张宏敏;牛永斌;白忠凯3.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利津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湖相风暴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J], 魏小洁;姜在兴;李一凡;张元福;赵伯宇;王俊辉4.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 [J], 王居峰5.碎屑岩储层地质历史时期孔隙度演化恢复方法——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为例 [J], 王艳忠;操应长;葸克来;宋国奇;刘惠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济阳坳陷古近系烃源岩结构及排烃的非均一性
文章编号:1000-0747(2003)06-0045-03济阳坳陷古近系烃源岩结构及排烃的非均一性陈中红,查明(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基金项目: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1BA605A-09)摘要:济阳坳陷古近系湖相纹层状泥页岩中的有机碳分布非均一性强烈,烃源岩结构有大段纯泥岩式、砂岩嵌入式、指状式、泥岩嵌入式、泥包砂式、砂包泥式和砂泥交互式等,其压实状态、压力分布状态及排烃特征互不相同。
烃源岩压实不均衡导致排烃的非均一性,厚层烃源岩中的滞排现象和超压体系的幕式排烃特征是非均一性的两种极端体现。
烃源岩排烃的非均一性为分阶段进行排烃模拟提供了新思路。
图3表1参22关键词:烃源岩;排烃;非均质性;济阳坳陷;古近系中图分类号:TE122.1 文献标识码:A 济阳坳陷的古近系烃源岩的生烃问题进行过详细研究[1-6],排烃研究相对薄弱。
烃源岩排烃存在强烈的非均质性,烃源岩结构也存在非均质性,如果忽略这一点,根据有限的样品分析,用局部的排烃模型代表整体排烃模型,可能会得出一些错误结论。
1济阳坳陷烃源岩结构特征1.1烃源岩有机质分布特征济阳坳陷主要烃源岩是沙河街组湖相泥质岩中的纹层状泥质岩[6,7],纹层以伸长、压扁、片状或藻类化石层等形式存在[6]。
富有机质纹层页岩由有机质纹层和黏土矿物组成;钙质纹层页岩的一类由有机质纹层和钙质超微化石纹层组成,另一类由有机质纹层和含有钙质超微化石的粗粒方解石纹层组成;钙质纹层泥岩由细粒方解石纹层和含有机质的黏土矿物组成。
泥岩中的黏土矿物一方面作为有机质附着的“载体”和成烃的“催化剂”,另一方面又是吸附残留烃的“吸附剂”,对生排烃影响显著,那些分布不均一的、由藻类勃发形成的颗石藻化石纹层更有重要的控制作用[8,9]。
有机质在烃源岩中的赋存主要有3种形式:顺层富集型、分散型和局部富集型[10]。
沙三段深湖—半深湖相沉积中的有机碳多顺层富集,有机碳含量一般在1%以上,通常在厚层烃源岩中形成向外排烃的重要通道———层理或页理,对烃源岩的生烃及排烃都能产生积极影响,碳酸盐含量也高,属好的烃源岩。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
22
古地理学报
第 4卷
较窄的条带环绕扇三角洲前缘分布 , 与半深湖或浅湖亚相毗邻( 图 2A) 。 辫状河三角洲相分布于研究区东侧和西侧( 图 2A) , 以东侧为主。其中以三角洲前缘 亚相最发育 , 是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主体 ; 三角洲平原亚相仅见于义 121 井以东, 前三角 洲亚相以较窄的条带状分布于三角洲前缘周围, 与半深湖亚相毗邻( 图 2A) 。 近岸水下扇相分布于研究区东北部 , 是由于受埕东断裂带的控制 , 坡度陡, 碎屑物质 直接进入湖底而形成。以内扇和中扇沉积为主, 外扇呈狭窄带状围绕中扇周缘展布 , 与半 深湖亚相过渡( 图 2A) 。 湖泊相主要分布于洼陷中西部 , 可进一步划分为滨湖、 浅湖、 半深湖亚相, 而湖泊较深 部位则发育盐湖相。其中以半深湖亚相最发育, 分布于洼陷中部, 主要由深灰色泥岩、 膏 质泥岩夹薄层碳酸盐岩和膏岩组成。在盆地沉积中心的新义深 9 井、 新渤深 1 井、 义东 36 井一带及局部深洼地区沉积了一套盐湖相的膏岩。浅湖亚相呈条带状沿研究区的西部分 布, 东部局部也有分布 ( 图 2A) , 主要为灰岩与泥岩互层沉积。而滨湖亚相仅见于西南部 的邵 56 和罗 58 井一带。
第 4卷
第4 期
古地理学报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Vol 4 Nov
No 4 2 0 0 2
2 00 2 年 1 1 月
文章编号 : 1671 -1505( 2002) 04 -0019 -11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
康仁华1 彭德堂
1
刘魁元1 罗顺社
2
赵翠霞1 李维锋
经历了若干次加深 湖最为发育。
在以下各节中将依次论述各个时期沉积相的展布与演化情况。为叙述方便, 沙四段 沉积时期称为 沙四期 , 沙三段沉积时期称为 沙三期 , 依此类推。
济阳坳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学研究综述
1 研究历程
济 阳坳 陷 的层序 地 层 学 研究 始 于 上 世纪 8 0年
代末期。《 应用层序地层学》 是我 国最早介绍国外层 序 地层研 究 的译作 (age t1”19 )济 阳坳 陷 Snreea【 90 , ., 层 序 地 层 的 研 究 可 以该 书 的 出版 为 标 志 。在 此 之
成 的这 些 坡 折 带 经 常是 沉 积 相 带 和沉 积 厚 度 发 生 突变 的地 带 , 不 同的盆 地 演化 阶段 控制 着 特 定 的 在 沉 积 相域 的分 布 , 与前 面提 到 的构 造坡 折 带 理论 这
立及其在油气勘探 中的应用取得 了大量宝贵经验。 在此 基 础 上 ,胜 利 油 田先 后 与 中国地 质 大 学 、 石油大学 、 中科 院等 国内知 名科研机构合作 , 整体 上对济 阳坳 陷层序地层进行 了较深人研究 , 体现在
后 , 陷 内东 营 凹 陷 、 民 凹陷 、 坳 惠 沾化 凹陷 和 车镇 凹 陷的层 序 地层 与 隐蔽 油 气 藏研 究 相 继展 开 , 特别 是 高 精 度 层 序 地 层 学 的 研 究 以 及 众 多 科 技 工 作 者 完 成 的诸 多 科 研 项 目对 济 阳坳 陷 层 序 地 层 模 式 的建
不 同学 派 、 同 区域 、 同层 段 、 同规 模都 有 取 得 不 不 不
都是一致的。以上诸多理论与实践给济阳坳陷的层 序地层研究带来 了新突破 , 与此 同时也展开 了针对 复杂断陷湖盆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 , 邓宏文等 ① 就东 营、惠民凹陷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学与岩性油
收稿 日期 :0 80 .1修订 日期 :0 841 2 0 .30 ; 2 0 ..2 作者 简介 : 朱剑兵 , , 男 博士 ,9 9 19 年毕业 于石 油大学( 华东 ) 数学专业 , 前在胜利 油 田分公司物探研究 院博士后站从 事数 学地质与层序地层 目
济阳坳陷南部古近系洪水-漫湖沉积
济阳坳陷南部古近系洪水-漫湖沉积乜贞;袁静;张永生;卜令忠;黄维农;郑绵平【期刊名称】《中国地质》【年(卷),期】2005(32)4【摘要】利用钻井取心、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古生物鉴定及测井解释等资料和手段,对济阳坳陷南部古近系孔一段到沙四段底部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在孔一段至沙四段沉积早期处于湖盆裂陷初期,沉积作用明显受季节性洪水注入影响,在东营、惠民两凹陷形成洪水-漫湖沉积体系.其主要岩性特征为:岩石类型以反映氧化环境的浅色碎屑岩类为主,成熟度较低,粒度分布和沉积构造反映其兼有重力流和牵引流的沉积特点,植物碎屑贫乏而生物扰动构造丰富且具周期性,砂体呈环带状分布.该沉积体系分为洪水水道末端、泥坪、砂坪、砂泥混合坪和漫湖风暴等5个微相和侧缘远源、近岸远源两类相层序.【总页数】8页(P655-662)【作者】乜贞;袁静;张永生;卜令忠;黄维农;郑绵平【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37;西藏扎布耶锂业高科技有限公司,西藏,拉萨,850000;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相关文献】1.济阳坳陷车西洼陷漫湖洪水-风暴沉积与砂体横向预测 [J], 冀登武;金强2.断陷湖盆洪水-漫湖-下切谷沉积模式——以惠民凹陷临南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为例 [J], 张春明;姜在兴;王俊辉;姜华3.川西坳陷上侏罗统遂宁组洪水—漫湖沉积特征 [J], 陈贤良;纪友亮;杨克明;刘君龙;黄富祥;赵春妮;杨永;李龙迪4.山东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水湖沉积中的遗迹化石 [J], 胡斌;姜在兴;齐永安;张国成5.中国东部古近系洪水-漫湖沉积特征——以济阳坳陷南部为例 [J], 袁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济阳坳陷惠民凹陷沙三段地震事件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多口井的垂向沉积序列显示,研究区不同构造位置的震积岩发育特征存在差异,可分为 4 个区域,分别
为近震源平缓区、主震区、近震源坡度区、远震源平缓区。③地震事件沉积研究为惠民凹陷断层活动速
率、生长指数等参数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且地震事件是激发砂体二次运移的重要动力源;地震事件中的
震动可造成未固结的沉积物发生颗粒重排,降低沙三段储层的非均质性。④断层附近丰富的脆性震积
LIU Jianning1,2,HE Youbin1,2,WANG Ning1,2,GU Zhixiang1,2,HAO Ting3,LIU Yawei4
(1. School of Geosciences,Yangtze University,Wuhan 430100,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for Oil and Gas Resources,Ministry of Education,Yangtze University,Wuhan 430100,China;3.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United Coalbed Methane Co.,Ltd.,Beijing 100000,China;4. Underground Operation Branch,Bohai Drilling Engineering Co.,Ltd.,Cangzhou 062550,Hebei,China)
构造可能成为油气运移的辅助通道,地震形成的自碎角砾岩为良好的储集层,液化均一的压实层为优
质盖层。该研究成果对惠民凹陷震积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古地震事件;震积岩;沙三段;惠民凹陷;济阳坳陷
中图分类号:P512.2
济阳坳陷古近系震积岩特征
济阳坳陷古近系震积岩特征杨剑萍;王辉;陈世悦;袁静;鄢继华;赵卫卫【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04(22)2【摘要】通过岩芯观察和描述,在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四段上部和沙三段地层中识别出震积岩.震积岩的主要标志是发育各种类型的软沉积变形构造,包括小规模阶梯状正断层、层内小褶皱、扭曲变形、振动液化砂岩脉、微裂缝、震碎角砾岩、火焰构造等.各凹陷的北部陡坡带的沙三段震积岩较发育,沙四段上部次之.凹陷的不同位置,震积岩的序列有所不同,远离控盆边界断裂,震积岩序列的完整性变差,这反映出震积岩是由控盆边界断裂强烈活动引发的地震所产生的直接结果.震积岩在地层剖面中多次出现表明边界断裂的活动具有周期性和幕式特点.这一成果为陆相断陷湖盆构造演化研究及震积岩的识别和描述提供了重要的地质理论依据.【总页数】7页(P281-287)【作者】杨剑萍;王辉;陈世悦;袁静;鄢继华;赵卫卫【作者单位】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12.2【相关文献】1.济阳坳陷古近系碎屑岩地层中震积岩识别标志研究 [J], 路慎强2.济阳坳陷阳信洼陷古近纪震积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王克;刘显阳;赵卫卫;宋江海;时振峰;向惠3.济阳坳陷青东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综合评价 [J], 张明星;郭耿生;张琳璞4.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震积岩特征及其储集性能 [J], 宫丽清;杨剑萍5.济阳坳陷古近系致密储集层孔喉结构特征与分类评价 [J], 王永诗;高阳;方正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东营凹陷地层及层序地层特征
一、东营凹陷地层及层序地层特征东营凹陷底层及层序地层特征东营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东部,属于济阳凹陷中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
凹陷内古今系地层沉积厚度超过五千米,主要由湖泊成因的砂岩和泥岩组成。
东营凹陷古近系由深到浅依次发育孔店组(Ek)、沙河街组(Es)、东营组(Ed);新近系由深到浅依次发育馆陶组(Ng)和明化镇组(Nm);第四系发育有平原组(Qp)。
一、古近系东营凹陷在古近纪构造演化中发育了5个较大的区域性不整合面或局部不整合面,在地震剖面上相当于地震标准层TR(前古近系基底与古近系孔店组之间的不整合面)、T7(沙河街组四段与孔店组之间的不整合面)、T6′(沙河街组四段与三段之间的不整合面)、T2′(沙河街组二段上亚段与下亚段之间的不整合面)、T1(古近系与新近系之间的不整合面)(图1),由此将东营凹陷古近系分为4个二级层序,分别对应于孔店组、沙河街组四段、沙河街组三段-沙河街组二段下亚段、沙河街组二段上亚段-东营组。
(一)孔店组(Ek)孔店组呈角度不整合主要覆盖在中生界之上地层年龄65Ma,其中凹陷西部的临商地区孔店组之下是下白垩统,凹陷北部是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凹陷中部以及与东营凹陷的过渡地区,孔店组主要覆盖在古生界之上,局部地区在太古界之上。
处于盆地初始缓慢沉降时期,扇三角洲、湖底扇等沉积相均有发育,凹陷中央发育烃源岩和大套膏盐岩; 形成于早期初始裂陷构造演化阶段,处于湖泊、河流冲积扇沉积环境。
其中,孔店组二段以砾岩、泥岩互层分布为主,发育湖相暗色泥岩沉积,夹杂轴页岩和碳质泥岩,目前认为孔店组地层主要分布在东营凹陷的深层,;孔店组一段砂岩和碳质泥岩广泛分布。
孔店组层序在东营凹陷分布范围较广,在地震剖面上较易识别初次湖泛面与最大湖泛面,这两个面将孔店层序划分为地震反射特征明显不同的三个体系域: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
(二)沙河街组(Es)沙河街组又进一步细分为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和沙四段。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王居峰【期刊名称】《古地理学报》【年(卷),期】2005(007)001【摘要】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的主要含油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河街组各段沉积相的展布各具特征,演化序列清楚.沙四段早期主要发育冲积-洪积扇,分布于湖盆的边缘地区;沙四段晚期,受北断南超的箕状构造背景控制,由北向南依次发育了近岸水下扇、滑塌浊积扇、半深湖相和滨浅湖滩坝相沉积.沙三段沉积时期是三角洲发育的鼎盛时期,三角洲的主体主要分布于凹陷的东部和中部地区,伴随着三角洲自东向西的推进及湖盆范围的不断缩小,沉积类型由早期的三角洲-滑塌浊积扇、三角洲-坡移浊积扇体系向晚期的河流-三角洲体系演化.南部斜坡带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北部陡坡带垂向上由近岸水下扇-滑塌浊积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组成.经过沙三段沉积时期三角洲等的填平补齐作用,到沙二段沉积时期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只在凹陷西部的利津洼陷发育小规模的三角洲-浅湖相沉积.沙一段沉积时期湖盆发生大规模湖侵,物源供应减弱,以滨、浅湖相沉积为主,在凹陷南部边缘发育有滩坝相沉积.【总页数】14页(P45-58)【作者】王居峰【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相关文献】1.济阳坳陷青东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综合评价 [J], 张明星;郭耿生;张琳璞2.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遗迹群落及其沉积环境 [J], 胡斌;王海方;张宏敏;牛永斌;白忠凯3.济阳坳陷民丰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沉积相展布与演化 [J], 赵伟;邱隆伟;姜在兴;陈妍;刘军锷;杨勇强4.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湖相油面岩的特征及成因 [J], 朱光有;金强;张水昌;戴金星;王冠民;张林晔;李剑5.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 [J], 康仁华;刘魁元;赵翠霞;金平信;彭德堂;罗顺社;李维锋;高振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济阳坳陷地层特征
济阳坳陷地层特征渤海湾盆地形成于第三纪,早第三纪发育多套生油层系。
为便于研究胜利油区油气生成一运移一聚集规律,本书将其前第三纪地层统称为基底岩层。
油区第三系下伏的基底岩层几乎已经改造,构成背斜及向斜。
背斜即所称的凸起,向斜即所称的凹陷。
(一)、太古界太古界泰山群是胜利油区最古者的基底岩层,它常组成凸起的核部,如呈子口凸起、无棣凸起、陈家庄凸起、滨县凸起和广饶凸起等)。
泰山群在陈家庄凸起及其以北的呈子口凸起和无棣凸起埋覆较浅,为580~1450m。
滨县凸起、广饶凸起等其埋藏较深,均在1500m以下。
本区泰山群岩性较复杂.以多种片麻岩为主,其次为闪长角闪岩、角闪岩,局部为黑云母石英片岩及黑云斜长变粒岩。
郑家地区泰山群揭露厚达360m以上,岩性主要为碎裂状混合岩化黑云母二长片麻岩,偶夹碎裂状混合岩化黑云斜长变粒岩。
片麻岩的原岩为砂、砾岩,变粒岩的原岩为泥、页岩,经过中高级区域变质作用,普遍遭受强烈的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属角闪岩相,肉眼观察常误定为花岗片麻岩。
电性特征;电阻率曲线呈高阻尖峰状,自然电位曲线变化幅度较大,微电极曲线形态或与块状渗透砂岩相似,或多呈锯齿状,表明高、低渗透层间互。
(二)、下古生界胜利油区下古生界包括寒武系和下、中奥陶统。
寒武系与下伏太古界泰山群呈不整合接触,含7个组,自下而上为: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崮山组、长山组和风山组。
下、中奥陶统含5个组,自下而上为;冶里—亮甲山组、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和“八陡组”.各组之间均为连续沉积。
其生物化石主要有牙形石、介形类、腕足类、棘皮类及三叶虫等,以牙形石研究较详。
总厚度约为1400m,临清坳陷下古生界分布广泛,厚度较大。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在凹陷部位埋藏较深,在凸起部位分布不均,大致可归纳为三种情形:第一种为大面积遭剥蚀,如呈于口凸起、庆云凸起、无棣凸起和宁津凸起仅在凸起边缘有其分布,例如五号桩一桩西,郭局子、车西等处;第二种为局部遭剥蚀,如陈家庄凸起、滨县凸起和广饶凸起侧部均有其分布,例如垦东、罗镇、平方王、草桥和八面河地区;第三种为保存完整,如孤岛凸起和义和庄凸起。
济阳坳陷早古生代方解石脉成因分析
10 12 86 88 5 20 3 12 9 12
1 15 15 16 18 1 12 19
100~ 112 105~ 112 105~ 110 110~ 112. 5 113~ 115 130~ 132. 5
3 结论
济阳坳陷早古生代灰岩在加里东末期挤压应力 的影响下产生剪切裂隙, 地层水在地质应力作用下 向裂隙汇集, 与围岩发生反应以达到新的溶解 沉 淀动态平衡。在反应过程中, 围岩中部分成分被溶 解扩散最终沉淀在裂隙中, 形成方解石脉体, 具有围 岩 海相灰岩的特征。在加里东运动末期, 整个华 北地台的挤压应力已达到最高, 华北地台露出水面。 应力释放完毕后, 在早古生代灰岩体内形成张性的 裂隙开始遭受风化、淋滤和剥蚀, 在漫长的地质过程 中, 大气淡水不仅向下渗透, 并且与裂隙边缘的围岩 进行反应致使裂隙边部的充填物具有海相灰岩的特 征, 即边部细粒的方解石中含有少量的铁, 脉体中心 由于纯粹大气淡水成岩作用而不含铁。燕山期运动 以拉张作用为主, 它不仅控制着中生代的构造格局, 而且对早古生代的碳酸盐岩也有影响, 特别是一些 深插地壳的大断裂, 使燕山期有强烈的火山活动, 火 山热液灌入到处于开放状态的裂隙中, 与围岩接触 迅速冷却, 使所形 成的脉体边部 温度低、中 心温度 高。分析结果表明, 本区早古生代碳酸盐岩中方解 石脉体主要为地层热液沉淀而成, 其次还受到大气 淡水的影响。
成岩温度 /
74. 23 62. 92 89. 05 81. 64 76. 18 91. 39 96. 85 91. 78 71. 89 53. 95 60. 97 58. 63
收稿日期 2006- 06- 30; 改回日期 2006- 08- 16。 作者简介: 李保利, 男, 高级 工 程师, 1983 年毕 业于 成 都地 质学 院岩 矿分 析专 业, 现从 事 石油 地 球化 学研 究 工作。 联系 电 话: ( 0546 ) 8715317, E- m ai:l d zydclb@l slo.f com。
济阳坳陷地层层序及岩性组合特征
以一套黄绿、灰褐、紫红色砂质页岩为主,夹泥质粉砂岩、 粉砂岩,底部为一套薄层的黄灰色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 灰色灰岩
以紫红、紫灰色砂质页岩为主夹竹叶状灰岩、鲕状灰岩等。 砂质页岩富含云母片,为主要标志层。
上部灰色灰岩、鲕状灰岩与暗紫红色页岩互层。下部为紫红 色、棕红色页岩与同色白云岩、灰岩互层。底部有一层深灰 色含燧石结核灰岩。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为一套深变质的片麻岩。
上部:褐灰色灰质泥岩,劣质油页岩夹薄层灰岩及泥岩。局 部地 区见块状砂岩和礁灰岩。 中部: 灰色、褐灰色泥岩,灰质页岩夹砂岩、碎屑灰岩、鲕状灰 岩 等。 下部:蓝灰色 泥岩为主夹薄层白云岩,砂岩,泥岩中出现石膏。 有蓝灰色 泥岩标志层。是本区的生油层系,也是含油层系之一。与下 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上部:红泥岩段。在东营中央隆起带为一套膏岩层。 下部:红泥岩、红砂岩互层。潍北红砂岩发育,是主要的含 油层系
孔二段 50-650 孔三段 150-270
150-600
300-600
300-850
奎山段68
万山段107
160
58
140
54
61-190
50-290
94-207
80-130
100-157
40-60
45-75
118-190
60-100
20-50
105-238
(未 穿)Z
层序及岩性组合特征
岩性组合特征 土黄色粘土和流砂层,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为一套含煤层系。主要为灰色泥岩与砂岩互层夹煤层与炭质 泥岩。中生界地层中砂岩均含有火山喷出岩岩块,以此为标 志和上古生界地层相区别。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为一套红色砂泥岩沉积,夹有少量灰色泥岩。顶部奎山石英 砂岩是进入二迭系的重要标志层。 为一套泥岩为主夹砂岩的砂泥岩剖面。泥岩以红色为主。顶 部有铝土矿,是控制进入二迭系的重要标志之一。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勘探新技术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勘探新技术摘要:针对济阳坳陷碳酸盐岩油气藏的特点,经过不断攻关,形成了一套碳酸盐岩潜山勘探配套技术系列。
基于辛几何算法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解决了潜山三维成像和构造成图问题。
通过拼接资料的一致性处理,形成了大面积的三维地震资料,提高了对潜山整体结构的认识。
井点储层分析描述技术和井间储层横向预测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储层预测精度。
关键词:碳酸盐岩油气藏;潜山成像;储层描述预测;济阳坳陷1 引言进入“九五”以来,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油气勘探难度越来越大。
作为渤海湾盆地主要阵地的济阳坳陷,经过40余年的勘探开发后,以第三系陆相沉积为主要目的层系的储量、产量呈现下降趋势。
广泛分布于陆相含油气盆地下部的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逐渐成为重要的接替阵地。
但是,受各种技术条件的限制,在相对简单的、易于勘探的潜山投入开发后,潜山勘探进入到停滞不前的局面。
面对困难,胜利油田经过不断攻关,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勘探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本文对近几年济阳坳陷碳酸盐岩潜山勘探各个环节中应用比较成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更好地指导下步的勘探。
2 地质概况济阳坳陷为渤海湾盆地西南部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
东以郯城一庐江断裂的中段(沂沐断裂)与鲁东隆起相隔,西部和北部以埕宁隆起和渤南凸起与黄骅坳陷、渤中坳陷相邻,南部以齐河-广饶断裂与鲁西隆起分界,西南部与临清坳陷相连。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厚1500m 左右,缺上奥陶统。
下古生界地层经历了三叠纪褶皱隆升阶段、侏罗纪-白垩纪断块切割抬升阶段和第三纪掀斜翘升改造及覆盖掩埋阶段,形成了现今类型多、分布广、储层非均质性强、成藏控制因素复杂、埋藏深(目前研究目标90%以上均大于3500米)的特点[1]。
济阳坳陷内碳酸盐岩潜山油藏是以下第三系为主要油源的“新生古储”型的油气藏。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勘探始于60年代,在寒武系和奥陶系12个组的灰岩地层中都发现了油气流或油气显示,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亿多吨。
济阳坳陷地层简表
本表是根据胜利油田广大地质工作者几十年积累的大量钻探和研究成果,在《胜利油气区钻井地质标准设计》一书和前人所做的《地质大表》的基础上,加以综合研究和系统总结,对济阳坳陷地层层序和岩性做了扼要概括和补充,比以往《地层大表》增加了地层层位界面接触关系、地震反射层与地层层位的对应关系、钻井工程故障提示及地质录井工作提示等内容,提供给地质工作者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错误请及时指正。
在此,感谢姚铣、巫正礼、刘富贵、马维炎、张荣生、冯光明等同志曾对表的内容进行审查并提出宝贵意见。
制表人:陈寿康制表日期:一九九九年十二月。
济阳坳陷古近系—新近系凹隆组合构造特征与油气藏分布
济阳坳陷古近系—新近系凹隆组合构造特征与油气藏分布济阳坳陷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含油气坳陷,前人对于其盆地构造、区带构造、圈闭构造、断层构造等特征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与油气藏形成关系密切的低-高构造,尤其是低-高构造在平面上的组合,即凹隆组合构造的特点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本文以济阳坳陷现今的主要构造地震反射层T6(沙三中底)、T2(沙一段底)和T1(馆陶组底)为基础,根据区域地质、三维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对济阳坳陷现今凹隆组合构造特征及演化、不同沉积时期凹隆组合构造分区特征及演化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单个凹隆组合构造及不同凹隆组合构造的组合和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关系。
取得以下几点认识:(1)济阳坳陷现今的凹隆组合构造分区根据槽线(某一层位构造最低点之间的连线)、隆线(某一层位构造最高点之间的连线)、谷线(槽线和隆线之间相对构造低点的连线)和脊线(槽线和隆线之间相对构造高点的连线)的绘制方法,对济阳坳陷T6、T2、T1层凹隆组合构造进行划分。
主要划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侧凹侧隆型,第二类为环凹中隆型。
其中,侧凹侧隆型按低点数量又可分为单低点侧凹侧隆型和多低点侧凹侧隆型。
T6层划分出50个凹隆组合构造,T2层划分出41个凹隆组合构造,T1层划分出31个凹隆组合构造,主要类型都是多低点侧凹侧隆型凹隆组合构造。
T6、T2、T1层凹隆组合构造上下叠置关系主要有三种类型:T6侧凹侧隆型、T2-T1侧凹侧隆型,如车西2号凹隆组合构造的构造组合;T6侧凹侧隆型、T2-T1环凹中隆型,如孤岛2号凹隆组合构造的构造组合;T6环凹中隆型、T2-T1侧凹侧隆型,如东营中凹隆组合构造的构造组合。
T6、T2、T1层垂向上可通过断层沟通,按断层和等高线关系,可分为切坡断层和顺坡断层。
(2)济阳坳陷古今凹隆组合构造分区对比对T6层现今凹隆组合构造和沙三中底在不同沉积时期(东营组、馆陶组、明化镇组、第四纪沉积期末)古凹隆组合构造进行对比;T2层现今凹隆组合构造和沙一段在不同沉积时期(东营组、馆陶组、明化镇组、第四纪沉积期末)古凹隆组合构造进行对比,T1层现今凹隆组合构造和馆陶组底在不同沉积时期(明化镇组、第四纪沉积期末)古凹隆组合构造进行对比。
济阳坳陷长堤地区古近系地层划分与对比
济阳坳陷长堤地区古近系地层划分与对比综合应用地震资料测井、测井及录井、钻井资料的综合研究,通过井震结合,在三维地震资料中追踪闭合等时地层界面,进行连井地层对比,建立精细地层格架,落实地层展布特征,并通过构造及沉积演化剖面分析,明确长堤地区古近系的沉积演化特征。
标签:长堤地区;古近系;层序格架;构造演化长堤地区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北部的埕岛-桩西-长堤-孤东潜山披覆构造带中部,勘探面积约210km2,紧临桩东凹陷及孤北洼陷两个生烃中心,具有良好的油源条件,目前已发现了馆陶组、东营组、沙河街组、中生界和古生界等多套含油层系,目前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古近系地层残留特征及超覆、剥蚀线认识不清,特别是沙一段与东营组分界尚不能确定,为层位归属和地层对比带来很大困难,也影响了地层格架的建立,制约了该区储层发育及展布特征的分析。
1.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长堤地区古近系地层由老到新依次发育沙四段、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缺失孔店组,岩性及分布特征如下表。
表1-2 孤北地区地层发育简表根据各级地震层序界面,以及钻/测井剖面上转换面的识别,将古近系进行层序划分。
根据不同级次基准而旋回等时性和可对比的范围并结合需要,将古近系分为东营组+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沙四上亚段等四个三级层序。
2.地震层序界面识别研究区主要包括5个大的地震反射界面[2],界面1为古近系东营组顶界面,对应于T1标准反射界面,界面之上为馆陶组底部河流相厚层块状砂岩,界面之下一般为砂泥互层或泥质沉积,地震剖面上表现为连续性很好的强反射界面,反射同相轴具有强振幅、高等连续反射特征,可以较好的在全区进行追踪对比。
在盆地边缘,该界面之下地层可见削截现象;在凹陷内部,界面上、下地震同相轴基本平行。
界面2为沙一段中亚段顶界面,對应于T2标准反射界面,界面之上属十半深湖—深湖泥岩夹薄层砂岩,界面之下为滨浅湖(三角洲平原亚相)砂泥岩不等厚互层和生物灰岩。
该界面反射同相轴在大部分地区具有中等振幅、中等连续反射特征,部分地区地震反射特征不明显,但基本上可以在区域内连续追踪。
古近系页岩油赋存特征——以济阳坳陷为例
古近系页岩油赋存特征——以济阳坳陷为例王学军;宁方兴;郝雪峰;王勇;杨万芹;银燕;丁桔红;朱德燕;朱德顺【摘要】通过大量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将济阳坳陷古近系泥页岩划分为10余种类型岩相.在岩相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济阳坳陷页岩油赋存特征.富有机质纹层状泥质灰岩相/灰质泥岩相是页岩油赋存的最有利岩相;济阳坳陷的泥页岩的储集空间主要包括各类基质的孔隙和裂缝,最有利赋存空间是各类裂缝(层间缝、构造裂缝、超压裂缝);页岩油具有薄膜状游离态和浸染状吸附态两种赋存相态,在泥页岩裂缝、碳酸盐晶间孔中以游离态为主,在有机孔、黄铁矿晶间孔、黏土矿物晶间孔中以吸附态为主;通过页岩油油源对比、成熟度、地层异常压力、地层水水型等方面的证据确定济阳坳陷页岩油具有“非原位、短距离源内运聚”的特征.%According to many core observation,thin section identification,X-ray diffrac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hales in the Paleogene in Jiyang depression can be divided into over 10 lithofacies.On the basis of lithofacies,this study analyzed shale oil occurrence anic-rich laminated argillaceous limestonefacies/calcareous mudstone facies are the most advantageous shale lithofacies.Shale reservoir spaces in jiyang depression include matrix pores and fractures.The most advantageous reservoir spaces are fractures (bedding fractures,structural fracture,abnormal pressurefracture);occurrence phases of Shale oils include thin film free phase and disseminated absorbed phase.They are free phases in shale fractures and carbonate intercrystal pores.They are absorbed phase in organic matter pores,pyrite intercrystal pores and clay mineral intercrystal pores.Shale oilhave features with not original place and short distance in-sourc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i Jiyang depression according to oil-source correlation,maturity,abnormal pressure and water type of formation water.【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7(017)029【总页数】10页(P39-48)【关键词】页岩油;赋存特征;有利岩相;赋存空间;短距离源内运聚;济阳坳陷【作者】王学军;宁方兴;郝雪峰;王勇;杨万芹;银燕;丁桔红;朱德燕;朱德顺【作者单位】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东营257015;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东营257015;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东营257015;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东营257015;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东营257015;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东营257015;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东营257015;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东营257015;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东营257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页岩油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资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 阳坳 陷 古 近 系软 沉 变 形 层 中 的砂 岩 特 征 脉
袁 静 陈 鑫 张善 文
276) 50 1 ( 中 国石 油 大学 地 球 资 源 与 信 息学 院 山东 东 营 1 2 76 ; 2 50 1 .中国 石 化 胜利 油 田分 公 司 山东 东 营
摘 要 : 用 钻 井 岩 心 观 察 、 石 薄 片 鉴 定 、 气 井 测 试 等 手 段 , 渤 海 湾 盆 地 济 阳坳 陷 古 近 系 砂 岩 脉 的 类 型 、 因 的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利 岩 油 对 成
t e P lo e e s f— e i n so ia g De r s i n h ae g n o ts d me t f y n p e s .Th e u ts o h t h r r o r i d fs n i e n l d n h o tl es n J o e r s l h wst a e ea e f u n so a d d k si c u i g t r a —i a d t k k d k s e a i n l e s n i e ,z n r a d d k sa d c a k fl n a d d k s i e ,v n t —i a d d k s o a y s n i e n r c —i i g s n i e .Th a d d k si ia g De r s in a eman y r lt o k l e s n ie n Jy n p e so r i l ea —
业 价 值 的 油 气 藏 以及 推 断古 沉 积 背 景 和 古 地 震 的震 级 。
关 键 词 :济 阳坳 陷 ; 古近 系 ; 岩 脉 ; 因机 制 ; 气聚 集 ; 沉 积 背景 砂 成 油 古
中 图分 类 号 :TEl 1 3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C a a trsiso a d d k si h a e g n o ts d m e t fJ y n p e so h r ce itc fs n i e n t e P lo e es f・ e i n so ia g De r si n 。
济 阳坳 陷古 近 系 软 沉 积 变形 层 e e的砂 岩 脉 形 态 复 杂 , 型 多样 。根 据 其 形 态特 征 与 赋 存 条 件 , 分 为 喉 道 状 砂 岩 脉 、 络 状 砂 岩 类 可 脉 脉 、 带状 砂 岩 脉 和 裂 缝 充 注 型 砂 岩脉 4种 主要 类型 。震 动 流 体 化 作 用 是 形 成 喉 道 状 砂 岩 脉 的 主 要 成 因机 制 , 络 状 砂 岩 脉 和 飘 飘 脉 带 状 砂 岩 脉 与 震 动 液 化挤 压 作 用 有 关 , 裂缝 充 注 型砂 岩 脉 则 主 要 形 成 于 震 动 拉 张 裂缝 充 填 作 用 。对 砂 岩 脉 的研 究 有助 于 寻 找 有 工
YUAN g J n CH EN n ZHANG h n n i Xi ’ S a we
( . a ut f Ge— s u c n n o ma in,C i a[nv ri f Per lu ,Do g i g 2 7 6 ,C ia; 1 F c lyo oReo rea d I f r to h n I iest o toe m y n yn 5 0 1 hn 2 n p cS e gl Oif ed Co a y,Do g i g 2 7 6 ,C ia Sio e h n i l il mp n n yn 5 0 1 hn )
e O t ce arhq k . T hes akng fui z i n m a e t an m e ha im O f m hr atl an i s Theve a i —i d t hean inte t ua e h i — l diato y b he m i c n s t or t o —i s d dke . ke n ton lke s nd d k sa on y s n ke a e a e O t h ki g l e a ton pus ng T h r c —ilng s nd d ke r ne a e nd r a i e nd z ar a d di sm y ber l t d t hes a n i f c i - qu hi . e c a k fli a i sa ege r t d u e t e s k n — li r c - il c i . T h e e c o a i e sf v a l ore pl a i yd oc r on r s r oisa ord h ha i g pulng c a k fli a tons ng e r s arh n s nd d k si a or b ef x or tonofh r a b e e v r nd f e ducng a intd p ii e tng a nce arhq ak a . i nce e oston s ti nd a inte t u e gr de
维普资讯
第 2 9卷
第 3期
石
油
学
报
Vo1 2 NO .9 .3
Ma y 2 08 0
20 0 8年 5月
A CT A PETRO LEISI CA NI
文 章 编 号 :0 5 — 6 7 2 0 ) 30 3 —5 2 32 9 ( 0 8 0 — 3 6 0
Ab t a t Thec e o e v ton,t i - e to a l i nd o lw elt s i e e u e O r s a c he t pe nd o i i sofs nd d ke n sr c : or bs r a i h n s c in nayssa i l e tng w r s d t e e r h t y sa rg n a i 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