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教案新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教案新人教版

《马说》教案(一)教学建议1.教学时长:两课时2.教学重难点:梳理文章写作结构,明确托物寓意的用法,端正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二)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培养文言语感;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明确“说”的体裁。

2.疏通文意,从提出问题、反面议论、事例论证三个角度梳理文章的写作结构,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能准确识记文中文言字词。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梳理文章结构,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识文章在过去没有机械的时代,每个英雄的生命中也总有宝马良驹为伴,能够日行千里,辅助项羽所向无敌的骏马名骓;载着刘备越过檀溪,摆脱追兵的宝马“的卢”;还有那跟随吕布大展神威赢得“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美称的赤兔马。

“好马配英雄”,令人羡慕。

倘若这些好马没有配上英雄,或者没有赏识者的怜爱,是否还会让人羡慕,名垂后世?(学生小议)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韩愈的《马说》,去看看千里马如何才能配英雄的情况吧。

(二)技巧诵读,感知全文1.听读标注,技巧诵读师:语文课缺少不了“书声琅琅,笔间点点”尤其是文言文,更要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现在,请大家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屏幕上的字音,要读得准确、流畅。

师:知不足而改之,现在老师为大家示范朗读这篇课文,拿起你们手中的笔,根据老师范读时的停顿和你的语感,划分好节奏停顿,标注好需要重读的字词。

节奏停顿如下: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学生再次齐读。

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三、教学
目标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培养语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现实。
3、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二者的关系,领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教学重点: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11)、“千里马”是一种比喻,文中把“人才”比作“千里马”。 读完本文,再联系社会实际思考:现在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真正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六、练习及检测题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祗辱( ) ②骈死( ) ③槽枥(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3、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或尽粟一石 :②虽有千里之能 :
23、《马说》
课题
23、《马说》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一、教材
分析
《马说》是第五单元的课文。本文以良马喻人才,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充溢其中。
教材编排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用文字来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同时引发学生对当代伯乐和千里马关系的思考。
说说跟马有关的成语和诗句
二、解题
“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议论性体裁,注重文采,与现代的杂文近似,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灵活,奇巧而言辨。“马说”即谈马、论马。
投影展示 爱莲说 莲——人 托物言志
马说 马——-人 托物寓意
三、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习目标:

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马说总课80—章节(课题)名称马说学时2-1时28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阻碍,联合说明初步认识课知识文内容。

技术2、正确翻译课文,累积要点词语。

过程频频朗读,联合工具书,自主理解重难点字词。

三维目标方法感情态度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对马的认识与对马的谈论。

与价值观学生特色解析项目内容解决措施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领会到教课要点频频朗读,认真领会。

作者对马的谈论与认识。

理解《马说》所表达的深刻内教课难点理解句意,联合背景,深入领会。

涵与意义。

教课过程设计教课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企图教课札记一、导入:( “伯乐相马”的成语,讲关于伯乐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听闻,认真听老师为学习马说做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深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讲故事。

好伏笔与铺肠小路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垫。

着,皮肤也受了伤;全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困难费劲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

伯乐遇到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开端来长鸣,嘶喊声直抵云霄。

这是它感谢伯乐认识而且体谅它啊。

这是为什那?今日我们来学习《马说》,必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

二、文学知识简介与解题:1.韩愈( 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倡议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议者。

他的散文,气概雄健,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昌学生回忆韩黎先生集》。

愈的相关知2.《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谈论文体。

识与唐宋八“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代加的。

“说”就是“谈大家知识。

谈”的意思,比“论”随意些。

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谈谈千里马”或“谈谈千里马的问题”。

二、检查预习状况1.学生怀疑(师:预习时你遇到哪些读禁止的词、句?)2.给以下红字注音:骈死槽枥或尽粟一石大声认读字食马者不外见无马邪词三、指导朗读1、指名读课文,正音。

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教案新人教

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教案新人教

23 马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目标: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

把握短文中的要紧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训练学生分析明白得文章,归纳中心的能力。

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式。

进程与方式目标:朗诵法、合作、探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得短文《马说》所说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讨论对人材的观点,树立价值观观念,争做“千里马”。

学情分析:文章可读性强,学生不仅爱读,而且易于成诵,教师要认真而认真地指导学生朗诵,而内容不易过深,考虑学生在现时期的生活阅历和同意能力,以粗知大意为准。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及文体,通译全文,把握重点字文句翻译;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重点:通译全文,把握重点字文句翻译;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通译全文,把握重点字文句翻译;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方式:朗诵法、讨论法教学手腕:多媒体教学资源:搜集的“伯乐相马”的故事。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1.以伯乐相马导入。

同窗们明白“伯乐相马”的故事吗?(教师简单讲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期人,姓孙名阳。

听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繁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使劲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满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巨费力地爬行仍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平民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2.作者介绍。

古往今来写马的文章中,以韩愈的《马说》最为闻名。

韩愈:字退之,南阳 (此刻河南南阳县)人,唐朝闻名文学家、思想家,是唐宋散文八大伙儿之一。

身世于封建官僚家庭,韩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属河北)的大族,因此他常常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

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贬官降职,很受压抑。

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也表现了这种精神。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3.文体介绍:“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能够发表议论,也能够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马说》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马说》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马说》一、复习目标:知识目标:熟练背诵课文,准确翻译课文并掌握文章内容能力目标:掌握文言文复习规律,对作品加深理解,提高分析能力情感目标:理解作者“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认识识别人才的重要二、教学重点:能背诵并默写课文,掌握字、词、句意,并理解文章内容三、教学难点:在了解背影的基础上理解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做好开放创新题,并认识到把握机遇的重要性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课堂检测卷五、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六、教学时间:3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导入语:文言文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走进文言文,我欣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我钦佩欧阳修“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的民本思想,我向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我喜爱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乐观豁达,走进文言文,我们聆听的是古人的心声,感悟的是人生的哲理正因为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文言文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文言文阅读都考察什么呢?大家一起来看:指生朗读2、文言文阅读的考试内容v掌握文学常识v理解常见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v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v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v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手法3、师:古往今来写马的文章中,以韩愈的《马说》最为著名这节课,我们就以《马说》一课的复习,一起来探讨文言文复习的规律首先来关注本节课“复习目标”复习目标:知识目标:熟练背诵课文,准确翻译课文并掌握文章内容能力目标:掌握文言文复习规律,对作品加深理解,提高分析能力情感目标:理解作者“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认识识别人才的重要4、要深刻了解作品内容,须先了解作者关于韩愈,你知多少?学生自由发言师:真不错,“慧眼识英雄”,让我们一起进入“作家档案”5、出示“作家档案”,内容如下:指生读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唐代文学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韩愈早孤,由兄嫂抚养成人,他自幼刻苦好学,知识渊博,他写的散文笔力雄健,流畅明快,成就很高,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曾学其作品《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初春小雨》等6、释题并明确体裁:说得不错,再深入了解一下,周敦颐《爱莲说》柳宗元《捕蛇者说》“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社会问题所持的观点,写法灵活,但讲究文采,跟现代的杂文相近师:同学们,鼓足士气,让我们进入第一环节——基础知识关,每一位同学都很出色,要坚信:站起来你就是风景!(二)复习基础知识1、生快速背诵课文,师巡视之后检查背诵情况分别找男女生各一名来背:师:首先请大家快速背诵课文看谁背得又快又准!师:谁来背?(带头鼓掌)男同学这么优秀,女同学自然不甘示弱,来一个?2、(听清老师新的要求)生默看注释一遍;师:同桌之间口头互测重点词、句挑选你认为考试中最容易考的开始!3、针对不理解的字、词、句质疑(勇敢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4、师出示检测题:解释划线词,学生快速抢答规则:师读题,说开始,再答题A组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食之不能尽其材才美不外见其真无马邪师强调:通假字最爱考,写清同谁最重要B组①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②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食之不能尽其材③扁鹊见蔡桓公才美不外见④故虽有名马桓侯故使人问之既克,公问其故师强调:一词多义,不同意思要分清C组古今异义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今义:或者《三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五柳先生传》:或置酒而招之《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D组词类活用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名词用作动词,日行千里师强调:结合句子理解最重要E组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骈死于槽枥之间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④执策而临之5、复习重点词语,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吗?老师“招你一招”——巧做知识卡片通假字勤整理,一词多义要分清古今异义巧归纳,词类活用记心中不管复习哪一课,只要你精心制作知识卡片,定会有所收获心动不如行动,马上开始啊!6、我出你译,男女生擂台赛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③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⑤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7、男女生闪亮登场,真让我大开眼界,思考什么样和句子最爱考?(1)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2) 运用修辞之句.(如排比、对偶等)(3) 含有重点词语的(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等)(4) 主旨句,反映作者情感,蕴含哲理,结构上起一定作用之句等在复习备考中,只要你用心,有针对性地复习,定会成为中考的赢家(三)文意分析:1、出示思考题: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②全文共三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③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喻指什么?采用了什么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④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见解?2、分组讨论,整理各题答案3、作者要表达的见解与他所处的时代是息息相关的,根据文章内容,你觉得韩愈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这篇文章?指生回答师补充介绍背景: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4、思考题:董生“怀抱利器”却“连不得志于有司”,这跟《马说》中的哪些说法是一致的?董生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师引导明确: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说法是一致的反映了当时由于受腐朽的选拔体制所约束,许多有才华的人得不到赏识、重用的社会现实5、复习时,我们要以诗解文,以文读诗,还可将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巧妙结合起来,将会更深刻理解作品内涵每学一篇文言作品,我们就把它当作一个窗口,透过它去了解的是一个时代,接近的是一种文化,理解的是一种心灵,当你心中有这种意识的时候,文言文复习就不再是枯燥的,反而让你久久向往与怀念(四)拓展延伸(1)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的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能从诉说自己的怀才不遇;谴责赶车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马人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开合理想像均可(2)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位古人?A韩愈怀才不遇写文学B苏秦悬梁刺股发愤C董邵南另寻高就发展 D.陶渊明归隐田园乐悠悠(3)拓展延伸:选准角度、展开想象、联系实际、言之成理、巧用修辞、语言流畅6、怎样复习更有效?老师“送你一把金钥匙”牢记重点字词句,夯实基础别小视温习作者及背景,促进理解巧联系复习中心和写法,篇篇归纳和整理拓展延伸巧作答,言之成理有新意瞄准中考要精练,提高能力拿第一(五)中考试题选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策之不以其道C.安求其能千里也D.一食或尽粟一石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围绕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问题,简要说说你的想法)(六)结束语:现代社会,我们有太多展示才华的机会,我们担心的,不是有没有伯乐,而是我们是不是体格健壮、心理健康、胸怀祖国、放眼天下的千里马!这首小诗与大家共勉怀才不遇何所惧,把握机会创奇迹少年须展凌云志,马不扬鞭自奋蹄愿同学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策马扬鞭、马到成功!八、板书设计:伯乐人才马说千里马知贤识才的人托物寓意韩愈食马者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摧残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马说》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马说》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马说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食、见、策、尽”的词义和“其、以”的用法,了解作者,背诵课文。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食、见、策、尽”的词义和“其、以”的用法,了解作者,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曾任吏部侍郎,所以又有“韩吏部”之称。

谥号“文”,所以又世称“韩文公”。

唐代文学家。

韩愈三岁而孤,由嫂抚养,刻苦好学。

及长,尽通六经百家之学。

贞元八年进士,曾任汴州观察推官、四门博士、监察御史等官。

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难以找到出路。

通不过科举考试就潦倒终身,即使考上了还要受到种种限制,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韩愈自身就经历过这种遭遇,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霹和抨击。

于是写了《马说》一文表达自己的看法。

《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年—800年)之间。

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

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终未被采纳。

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是《杂说》第四篇,“马说”是后人加的标题,这是一篇托物寓意的散文。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1,2,……)标出段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祇:只是。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的才能。

八年级语文下册 23《马说》(第1课时)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3《马说》(第1课时)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马说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课标对古文学习的要求(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教材分析《马说》是韩愈的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

是古今传颂的名篇,内容具有典型意义,所反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它的显著特点就是文辞形象简练,意蕴含蓄,读起来回环跌宕,格调铿锵,好像游历小巧的的园林,有咫尺万里之势。

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和怀才不遇的思想。

3、中招常考考点:近8年来,河南省中招课内对比阅读每年设计4道小题,1题1考点。

(1)实词理解(2)句子翻译(3)文意理解(4)迁移运用4、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在诵读的基础上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了解常用文言句式,逐步培养阅读文言作品的能力,用心领悟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二、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能够准确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和课文节奏。

3、通过课下注释及有关资料,能够准确说出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三、评价任务1.通过目标一,学生能够说出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的知识2.通过目标二,学生能读准字音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目标三,学生能够说出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品读课文,能够说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能说出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感情。

评价任务1.通过目标一,能够说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通过目标二,能够说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寓意及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感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 23《马说》(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

八年级语文下册 23《马说》(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
马说
课题
23、马说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寓意。
2、了解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3、提高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
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寓意。
难点
了解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教法及教具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3、▲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可避免终身被埋没、被摧残的命运,其价值就无从体现。这样阐述,突出了伯乐的重要性,即突出了发现人才、赏识人才、任用人才的重要性。
3、古代的人才是要等待“伯乐”的出现,被人发掘了才真正成为人才,那么,我们当今社会又应该具有怎样的人才观
呢?是不是仍像古代那样等待别人去发现,抑或是怎样呢?
四、总结全文:
五、本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六、拓展延伸:
(一)中考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或: 食: 等: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安求其能千里也?
3.根据选文,,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②,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③,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④以水沃面。往往粥⑤不继,日昃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大本练习相关内容。
教学札记
三、合作探究:
1、、世界上肯定是存在千里马的,但有的千里马能被发现,而有的千里马却被埋没、被摧残,原因是什么?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3《马说》(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3《马说》(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3、马说课题 23、马说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说”的文体和文学常识。

2、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

3、准确翻译全文内容,归纳一词多义现象。

重点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

难点准确翻译全文内容,归纳一词多义现象。

教法及教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导入新课: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它用力挣扎,汗水淋漓,还是拉不上车去。

伯乐见了,就赶紧挽住千里马,泪流满面,并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低下头吐气,又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预习检测:(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韩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省邓州市,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写作背景:《马说》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年—800年)之间。

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

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终未被采纳。

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

3、关于“说”: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说理透彻。

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讲究文采,跟现在请学生说说有关“马”的成语。

学生将课前预习查找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介绍作者、介绍“说”的文体。

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准备进入文本。

八年级语文下册 23《马说》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3《马说》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3* 马说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3、了解“说”的体裁特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中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欣赏“马”的图片,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

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走进作者,了解文体
2、点明本文体裁,介绍“说”这种文体。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听录音跟读,注意读音、停顿。

2、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清文意并完成下列练习。

(多媒体显示)
3、老师指出文中要求掌握的特殊句式。

4、请一个学生翻译全文,其他学生补充。

5、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每段的内容。

6、全班齐读,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听读课文,整体感悟
1、提出问题,学生抢答。

(用原文回答)
2、教师点评、归纳
五、品味诗文,推究文理
1、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多媒体显示)
(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2、点明“托物寓意”的写法,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平时写作中去。

3、全班齐读课文,并背诵。

六、延伸拓展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1、古代还有哪些怀才不遇的文人,请搜集其作品。

2、课外阅读《龙说》,进一步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背诵课文。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马说课题马说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积累本文重点文言常识。

2、翻译重点句子。

3、把握文章的内容及主旨。

重点积累文言词汇。

难点积累文言词汇。

教法及教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过程一、作者作品。

1、回顾韩愈相关常识。

2、说的特点:可以说明事物,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二、重点词语。

1、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 见” 通“ 现”,显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饲养;“ 材” 通“ 才”,才能。

(3)其真无马邪: “ 邪” 通“ 耶” ,表示疑问,相当于“ 吗”。

(4)食(sì)马者:“食"通“饲”,饲养;喂养。

2、古今异义。

(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古义: 这样的。

今义:判断词。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古义:通“饲”喂养。

今义:吃。

)3、一词多义。

(1)之①虽有千里之能:的。

②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无义。

③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不译。

⑤食之不能尽其才: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2)能①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3)策①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活用动词,鞭打。

②执策而临之:马鞭。

(4)而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②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

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承接。

(5)食①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动词。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

(6)虽①故虽有名马:即使。

②虽有千里之能:虽然,即使。

(7)其①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代“千里马”。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代千里马的。

③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加强语气。

④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

⑤策之不以其道:代词,代驱赶千里马的。

三、句子翻译。

(由教师说,学生整理。

)四、内容理解。

1、本文中心句:(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本文写法:托物寓意(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人才,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3、表明千里马与伯乐依赖关系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精品】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教案新人教版

【精品】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教案新人教版

23马说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的文学探究。

教学重难点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古今异义词。

如:“然后有千里马”“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

虚词“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等。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课文,也可以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

2.学生查找有关马的成语,并作解释。

3.教师准备一个关于千里马的故事,有关“伯乐相马”“知己”等词的来历。

设计思路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明确“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鼓励学生自读,认真看注释,弄清大意。

疏通文意只限于难词难句,学生理解就行,不搞机械的串讲。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

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

)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

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解题《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

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带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难字的读音。

2.学生读课文,并且讨论、了解全文大意。

3.思考讨论:(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要点提示:比喻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本文的重点内容及主旨。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6、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或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写食马者的愚妄(平庸浅薄)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其真不知马也”的作用:与开头呼应,点明全文主旨。
9、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意义:伯乐比喻知贤识才的人,千里马比喻出类拔萃的人,食马者比喻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10、在《马说》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1、《马说》中提出人才培养需要外在条件的句子是: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2、《马说》的主旨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能 够。
(3)策①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活用动词,鞭打。②执策而临之:马鞭。
(4)而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②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承接 。
(5)食①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动词。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动词。
(6)虽①故虽有名马:即使。②虽有千里之能:虽然,即使。
13、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14、对食 马者进行强烈讽刺是哪一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学生回顾作者常识。
积累重点词语。
要求学生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学生结合课后注释,识记重点实词。
掌握文中“之”和“其”的用法。
学 生齐背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关于课文的理解。
(7)其①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代“千里马”。②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代千里马的。③其 真无马邪 :难道,表”。
⑤策之不以其道:代词,代驱赶千里马的。
三、句子翻译。(由教师说,学生整理。)
四、内容理解。
1、本文中心句:(中心 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马说
课题
马说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积累本文重点文言常识。
2、翻译重点句子。
3、把握文章的内容及主旨。
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 。
难点
积累文言词汇。
教法及教具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1、作者作品。
1、回顾韩愈相关常识。
2、说的特点:可以说明事物,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二、重点词语。
1、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养;“材”通“才”,才能。
(3)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食(sì)马者:“食"通“饲”,饲养;喂养。
2、古今异义。
(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古义:这样的。今义:判断词。)
(2)食之不能 尽其材。 (食:古义:通“饲”喂养。今义:吃。)
3、一词多义。
(1)之①虽有千里之能:的。②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义。③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不译。⑤食之不能尽其才: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2)能①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2、本文写法:托物寓意(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人才,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3、表明千里马与伯乐依赖关 系的句子:世 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4、千里马必然被埋没的 原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5、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及作用:祗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作用: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