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同步作业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是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了解校园内生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并利用地图制作生物分布图。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校园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法、观察法和地图制作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能力,对身边的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地图制作,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物分类和命名还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校园内生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法和观察法,掌握地图制作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4.培养学生热爱校园、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校园内生物种类的了解,法和观察法的运用,地图制作方法的掌握。
2.难点:生物分类和命名,地图的制作技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利用法和观察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
3.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校园平面图,标注生物分布。
2.准备表,用于记录生物种类和数量。
3.准备彩笔、直尺、剪刀等制作地图的工具。
4.准备相关生物的图片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校园内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内的生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校园内有哪些生物吗?它们分布在哪里?”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校园平面图,标注出各种生物的分布。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了解生物的分布情况。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法和观察法,让学生明确目的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利用表记录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作业设计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作业设计(梁燕霏老师设计)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一课放大镜课后练习:1、下面哪种镜具有放大功能()A、凸透镜B、平面镜C、凹透镜D、三棱镜2、下面反映纸的表面结构的两幅图,那幅图是在放大镜下看到的()A、B、3、下面那中器具具有把物体放大的功能A、平面玻璃B、透明水杯C、凹型玻璃第二课: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巩固练习: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子的纸上,可以看到10个格子,把放大镜拿起来看格子,可以看到5个格子。
请你算算下面放大镜的倍数2、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放大镜的视野越();放大镜放大倍数越(),放大镜的视野越大。
3、放大镜的凸度越大,他的放大倍数越()。
课外拓展: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体,把你的发现记录在下面记录表上。
巩固练习:1、在放大镜下,我发现,蝴蝶的翅膀上有(),苍蝇的眼睛是()眼。
2、在放大镜下,我发现,蝴蝶的触角是()A、锯齿状B、棒状C、羽毛状D、丝状课外拓展: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你喜欢的一些生物,把你的发现记录在下表巩固练习:把你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白糖、食盐晶体用图画画出来白糖食盐课外拓展:请你课外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晶体的知识。
第五课怎样放得更大巩固练习:1、给你两个放大镜,你怎样组装,使它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课后拓展:课外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关于显微镜的知识。
第六课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巩固练习:请你写出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的步骤。
第七课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巩固练习:1、细胞主要由()、()、()组成。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比较是植物细胞有()。
3、下面图中,哪个是动物细胞,哪个是植物细胞。
课外探究:用馒头、面包、橘皮进行霉菌培养第八课微小世界和我们巩固练习:1、请你写(说)出几种微生物的名称。
2、判断题:微生物都是对人类有害的。
()微生物都很小,我们用肉眼看不到。
()3、下面的一些微生物,哪些是对人类有害的,哪些是对人类有益的。
伤寒菌、酵母菌、鼠疫菌、4、请你说说人类利用微生物的例子。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作业设计
义乌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业科学学科(全卷满分100分,作业时间40分钟)一、科学观念(本题共8小题,每空格1分,共20分)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称为。
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条河流都可以看成一个。
2.同卵双胞胎的相貌特征(填:“一模一样“”或“存在差异”),因此我们找到两个完全一模一样的人。
(填:“可能”或“不可能”)3.骡子是马和驴的杂交品种。
骡子个大,具有驴的负重能力和抵抗能力,有马的灵活性和奔跑能力,是非常好的役畜。
这个例子说明动物的遗传是一种现象,动物的变异是一种现象。
(填:“普遍”或“罕见”)4.我们利用遗传和变异现象发明了杂交水稻,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5.木本植物的茎中木质成分多,植株茎,不易折断,外表常呈现褐色,我知道、等植物都是木本植物。
6.不同时期校园内的生物会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必须进行长期,随时补充。
7.请同学们通过填号的方式对下列动物进行分类:①蜗牛②泥鳅③蚯蚓④鳄鱼⑤蚊子⑥鸵鸟⑦座头鲸⑧瓢虫⑨蝙蝠8.请根据图片推测它们是什么化石二、科学思维(本题同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共30分)9.当前科学研究发现生物种类数量达到上千万种,说明生物具有……………………()A.物种多样性B.系统多样性C.环境多样性D.遗传多样性10.在寒冷的冬季,青蛙选择冬眠,大雁选择南飞。
这说明……………………………()A.青蛙冬眠,不能适应冬季B.大雁南飞,不能适应冬季C.青蛙、大雁都能适应冬季D.上述说法均错误。
11.一对双胞胎兄弟可以通过刷脸打开对方的手机,但却不能用指纹打开对方手机,最有可能原因是………………………………………………………………………………()A.双胞胎长相完全一样,只是性格不同 B.这台人脸识别机器坏了C.此人脸识别系统涉及的相貌特征还不够D.指纹识别系统坏了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麻雀、狗、鲤鱼和蝗虫都是脊椎动物B.蝙蝠会飞,属于鸟类C.鲸用乳汁喂养下一代,属于哺乳动物D.海豚用鳍运动,属于鱼类13.如图是火烈鸟,根据火烈鸟的特征,可判断它的主要生活环境是()A.水滨B.沙漠C.森林D.草原14.在校园生物大搜索中,容易发现的是……………………………()A.麻雀、蛞蝓B.蚯蚓、穿山甲C.蟾蜍、箭毒蛙D.朱鹮、白鹭15.下列选项中,属于人体的相貌特征的是……………………………………………()A.涂口红B.剪短发C.下颌中间有沟D.戴眼镜16.根据所学推测下列环境中一平方米土地上,生物种类最少的是……………………()A.湿地B.雨林C.草原D.戈壁17.下列俗语生动描述生物遗传现象的是………………………………………………()A.草木皆兵B.种瓜得瓜C.螳螂捕蝉D.满园春色18.曾进行了长达8年的豌豆遗传实验,被誉为遗传学之父的奧地利遗传学家是…()A.达尔文B.孟德尔C.法布尔D.奥斯特19.每种形状特征分为两类,至少需要几种相貌形状可以组合成16种相貌不同的人()A.5B.2C.3D.420.下列不属于遗传现象的是……………………………………………………………()A.亲代桑叶与后代桑叶形状相似B.亲代凤仙花的花瓣数与后代的花瓣数相同C.亲代桃树和后代桃树都可以结出果子D.杂交水稻比亲代更粗壮21.如图所示是鸭嘴兽的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鸭嘴兽终身生活在水中B.鸭嘴兽是一种水生鸟类C.鸭嘴兽的蹼是多年进化的结果D.鸭嘴兽的蹼有助于它奔跑22.下列不是人类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的原理来改善人类生活的是……………………()A.驯养野鸭B.金鱼品种培育C.杂交水稻D.自动化灌溉23.通过研究恐龙蛋化石,属于那种化石…………………………………………………()A.遗物B.遗体C.遗迹D.遗石24.关于生物的多样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种灭绝后是不可以再生B.为了增加我国生物的多样性,应引入各地不同的生物C.珍稀动植物人类要大力保护D.与人类没有关系直接利益关系的生物,也要保留25.下列各组动物,都属于鱼类动物的是………………………………………………()A.鲸鱼和金鱼B.海象和蓝鲸C.鲨鱼和泥鳅D.海豚和鲸鲨26.小明发现一只狗妈妈是黑色的,而狗宝宝是黑黄色相间的,他猜测狗爸爸的毛很可能是…………………………………………………………………………………………()A.白色 B.黄色 C.灰色 D.黑色27.下列疾病不会遗传的是………………………………………………………………()A.血友病B.艾滋病C.高血压D.精神病28.目前有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等新冠毒株,科学家发现病毒仍然在进化中,说明病毒具有(△)现象,我们研制出来的新冠病毒疫苗,能对大部分新冠病毒起预防作用,这说明病毒具有(△)现象……………………………………………………………………………()A.遗传遗传B.变异遗传C.遗传变异D.变异变异三、探究实践(本题共13小题,每空1分,共32分)经过几天的努力,同学们对校园进行了实地调查并汇总制作表格,请根据自己的实践完成下面的练习。
【教科版】2019学年六年级下册科学:同步作业设计六下二单元
第二类
第三类
第四类
●垃圾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产生的,量大,成分复杂。 2.2 建一个垃圾填埋场 年 月 日
一、探究活动 请你根据资料进行模拟实验:固体垃圾填埋解决垃圾问题更加有效的办法呢?请你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或意见。 三、本课希望形成的科学概念 ●各种垃圾处理方法都不能完全避免环境污染问题。 四、阅读拓展:垃圾处理的一般方式 采用最多的三种方式:填埋、堆肥和焚烧,但还有相当部分垃圾是露天存 放, 未作适当处理。 堆肥 堆肥就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废物进行分解腐熟而形成 肥料。食物垃圾约占生活垃圾总量地 1/3 。食物垃圾和其他一些有机垃圾具有 分散、量大、处理困难、容易污染环境等特点,对其集中处理,如堆肥,不仅 减少了垃圾污染,而且使之与其他垃圾成分分离,加快了垃圾分类,有利于城 市生活垃圾的全面处理。堆肥场所应远离地下水源的易通风地区。 2.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年 月 日
D.我不知道
(3)我家其他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 A.分类装好,扔到垃圾筒 (4)我们小区的垃圾筒分类情况是( A.没有分类 B.分类。
(5)我们小区分类垃圾筒使用情况是( A.人们把垃圾扔在相应的垃圾筒内 B.人们没把垃圾扔在相应的垃圾筒内 原因是:_____________ 二、本课希望形成的科学概念
二、本课希望形成的科学概念
●家乡的环境问题也是全球环境问题的一部分 2.8 我们的环保行动 年 月 日
一、我们的设计: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请你设计一个环保行动计划。 我的环保行动计划
一、活动探究: 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具体表现和危害 改善办法
二、本课希望形成的科学概念 ●人类不仅面临着垃圾问题,还有其他许多环境问题。 2.7 考察家乡的环境 年 月 日 水污染考察表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我们身边的物质》是“物质的变化”单元的起始课,内容主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变化的。
从长远来看本课的内容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初中学习物理、化学奠定基础。
从本单元安排来看是单元起始课,在编排和设计上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铺垫性。
教材内容分三个部分,分别是“世界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变化、让物质发生变化”。
第一部分要求得出“物质”的概念,通过举例例证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这个观念。
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学习的铺垫,也是今后学生形成哲学观点的奠基石。
第二部分是“物质在变化”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从观察和操作中体会概括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现象及其本质,并且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第三部分是“让物质发生变化”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认知巩固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再次体验物质的两种变化,并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新的物质。
从而理解一切物质都在变化,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些变化是人为的,有些变化是自然的。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科学课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物质和物质变化的知识,比如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水的三态变化等,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课学习打下了基础。
因此,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不难理解把触觉可感知到的物体称之为物质。
但对于空气、声音、火、电等看不见、摸不到的物质来说就有些难以理解。
对于物质变化这一现象学生也比较熟悉,因为这些现象就发生在学生生活的实际。
教材中举例如:物体变形、燃烧、生锈,但是学生以前没有出现想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的想法。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他们希望教师给予自由探究的空间和时间,通过学习能把现象和背后的科学道理结合起来。
同时,继续保持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是六年级学生在科学课堂要解决的问题。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课堂作业新设计(2023春)(附参考答案)
5.相貌各异的我们
【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双胞胎很难区分因为他们的相貌是一样的
B.在同一棵树上,你能找到许多相同的叶子
C.人与人同一相貌特征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
D.世界上可以找到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
2.下列现象不属于遗传的是()。
A.子女长相一般与父母相似
B.小羊和小牛同吃草,小羊长成大羊,小牛长成大牛
C.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D.种水稻得水稻,种小麦得小麦
3.下列活动应用了人的相貌特征的是()。
A.刷卡支付
B.扫脸支付
C.密码支付
D.现金支付
4.下面科学家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钱学森
B.竺可桢
C.袁隆平
D.屠呦呦
5.下列不属于人的相貌特征的是()。
A.指甲长短
B.有无耳垂
C.头发弯直
D.嘴唇厚薄
【判断题】
1.遗传是普遍存在的,但变异是罕见的。
( )
2.变异是极少数个体会发生的现象,出现变异会对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 )
3.蚕宝宝和蚕蛾在外形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不同,这属于变异现象。
( )
4.我们人类遗传组合的可能性几乎是无穷尽的,身高、体重、头发、眼睛的颜色等有无数种可能。
( )
5.“龙生九子各不同”形象地说明了变异现象的普遍存在。
( )
附:参考答案
1.C
2.B
3.B
4.C
5.A
【判断题】
1.×
2.×
3.×
4.√
5.√
1。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课堂作业设计(2023春)(附参考答案)
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选择题】1.绘制校园生物分布图时,生物种类太多写不下怎么办?()A.用画图的方法把生物画在分布图上B.不重要的生物不写进去C.用“图注十编号”的方法绘制D.不喜欢的生物不写进去2.要向他人介绍校园内生物分布情况时,较好的方式是。
()A.在校园地图上标注生物及其数量并展示讲解B.用录音向他人讲述调查到的数据C.做校园生物标本,标注文字信息,在透明橱柜中展示它们D.用作文的方式3.下列四个地方相比,()里生物种类最多。
A.教室B.走廊C.食堂D.花坛4.关于绘制校园生物分布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在不同季节会有所不同,我们可以进行长期观察B.校园生物种类很多,我们可以用“图注+编号”的方法绘图C.不需要对校园生物进行认真调查,根据平时的印象绘制生物分布图就可以了D.及时记录调查结果,并进行分类和整理5.开展校园生物大搜索和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要做的事情是。
()A.对校园进行分区域B.给校园植物全部挂植物牌C.带上杀虫剂防止受伤D.带上锤子、老虎钳等工具【判断题】1.在校园生物搜索时,观察到树上的蜘蛛网,可以推测并记录校园里有蜘蛛。( )2.在校园生物调查活动中,可随意采摘植物和任意捕捉小动物。
( )3.在进行校园生物大搜索的过程中,只需要记录生物的数量就可以了。
( )4.为方便开展校园生物分布调查,可以给校园植物挂植物牌。
()5.开展校园生物分布调查,植物不会动,可以调查,动物会飞,不能调查。
()1附:参考答案【选择题】1.C2.A3.D4.C5.A【判断题】1.√2.×3.×4.√5.×2。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古代生物的多样性》课堂作业新设计(2023春)(附参考答案)
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选择题】
1.从()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
A.岩石
B.化石
C.泥土
D.宝石
2.下图是()古生物的化石。
A.昆明鱼
B.菊石
C.三叶虫
D.始祖鸟
3.人类从未见过真正的恐龙,那么现在的人类知道不同种类的恐龙长什么样是因为()。
A.画家通过想象画出来的
B.科学家结合其他生物的样子创造出来的
C.科学家通过恐龙化石复原了它的样貌
D.古代的科学家见过恐龙
4.下列古代生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A.三角龙
B.三叶虫
C.海口鱼
D.中华龙鸟
5.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一般在()可以找到。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玄武岩
【判断题】
1.化石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
( )
2.远古时期的动物留下的脚印不能算是化石。
( )
3.通过分析化石可以获得古代生物与现代生物的亲缘关系。
( )
4.很多化石看上去外形奇特,与现在的任何生物都不行。
比如三叶草化石,对于这些古生物,科学家找不到它们的现代近亲,于是推断它们已经灭绝了。
( )
5.猛犸象适应寒冷环境的生物特征是披着细密的长毛,脂肪层极厚。
( )
附:参考答案
【选择题】
1.B
2.B
3.C
4.B
5.B
【判断题】
1.√
2.×
3.√
4.√
5.√。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活实例图片: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
提出问题,明了探究任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生答。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
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仔细观察回答,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3、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单元第3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0年4月22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与方法: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5、小结并延伸阅读:并不是仅仅因为以上我们验证的两个特点就可以断定就是二氧化碳的本质。
四、小结:
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那么混合之后杯子里的物质会是什么呢?课外搜集。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单元第5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0年4月22日
活动:在革命时期,需要要写一封无字密信传递信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密信),谁能帮我们解读?课外活动:制作神秘无字信件。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教案(下册)
第二单元第1课主备人:龚效斌投放日期2018年3月24日2-1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目标】1、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2、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3、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
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三、让物质发生变化: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的思维面不会停留在课本展示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教师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2、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重点在自然产生的变化和人为产生的变化、变化速度的快慢、是否产生新的物质)3、过渡引申: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于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说出你的依据。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生物多样性》及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生物多样性》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生物多样性》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和保护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出发,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和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际例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增强环保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和保护措施。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并付诸实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思考。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物或图片,如植物、动物等,用于展示生物多样性。
2.准备PPT,包含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
3.准备任务单,用于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
如展示一颗苹果树,让学生观察苹果树的果实、叶子、树枝等,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存在。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包括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和保护措施。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任务单,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讨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各自小组的讨论成果,让大家共同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同时,教师进行点评,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一、概要地球的构造与地壳运动: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构造、地壳的基本组成以及地壳运动的表现和影响。
通过模型制作和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地壳运动和地形地貌变化的关系。
天气与气候:介绍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分析气候的特点与分类。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天气变化,并了解气候对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物质的状态变化:探索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及其转化过程。
通过实验观察物质状态变化的现象,理解温度对物质状态变化的作用。
力的初步认识:探讨力的基本概念、力的相互作用以及运动与力的关系。
通过简单实验和互动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力的基本认识,并能够解释简单的力学现象。
教案设计强调实验探究和实践活动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将所学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升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1. 教材背景介绍我们面对的是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的教学设计任务。
这一单元是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进行设计。
该教材紧扣国家教育标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习惯。
第二单元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化对自然界的理解,拓宽科学视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内容涵盖了生命科学的多个领域,包括植物的生长周期、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等关键主题,以及关于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深入探究。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复杂性和生命体系的多彩性,也能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此背景下进行的教学设计将关注活动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本单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和发现新知识,进一步巩固已有的科学知识。
2. 教学目标与意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提高其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六年级下册科学二单元 作业设计
第二单元环境和我们2.1垃圾堆里有什么年月日一、调查活动二、本课希望形成的科学概念●垃圾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产生的,量大,成分复杂。
2.2建一个垃圾填埋场年月日一、探究活动请你根据资料进行模拟实验:固体垃圾填埋处理二、交流探讨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问题更加有效的办法呢?请你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或意见。
三、本课希望形成的科学概念●各种垃圾处理方法都不能完全避免环境污染问题。
四、阅读拓展:垃圾处理的一般方式采用最多的三种方式:填埋、堆肥和焚烧,但还有相当部分垃圾是露天存放,未作适当处理。
堆肥堆肥就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废物进行分解腐熟而形成肥料。
食物垃圾约占生活垃圾总量地1/3 。
食物垃圾和其他一些有机垃圾具有分散、量大、处理困难、容易污染环境等特点,对其集中处理,如堆肥,不仅减少了垃圾污染,而且使之与其他垃圾成分分离,加快了垃圾分类,有利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全面处理。
堆肥场所应远离地下水源的易通风地区。
2.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年月日一、探究活动商品包装盒观察记录表第________研究小组研究废物重新利用记录表第_________研究小二、本课希望形成的科学概念●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2.4垃圾的回收利用年月日一、探究活动:节省制造业的能源比较二、本课希望形成的科学概念●可回收材料的再生利用不但能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
三、阅读拓展:垃圾应该这样分类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
主要包括:(1)纸类:未严重玷污的文字用纸、包装用纸和其他纸制品等。
如报纸、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片、纸盒等,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2)塑料:废容器塑料、包装塑料等塑料制品。
如各种塑料袋、塑料瓶、泡沫塑料、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等。
(3)金属:各种类别的废金属物品。
如易拉罐、铁皮罐头盒、铅皮牙膏皮、废电池等。
(4)玻璃:有色和无色废玻璃制品,玻璃瓶和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活动:在革命时期,需要要写一封无字密信传递信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密信),谁能帮我们解读?
课外活动:制作神秘无字信件
板
书
设
计
淀粉+碘酒→变蓝(化学变化)
反
思
(注:内容统一用五号宋体编写)
三洲中心校第六下册科学科教案
课题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重难点或关键
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教学具
硫酸铜、水、烧杯、药匙、新铁钉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流程
添加或删减内容
一、直入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1、介绍硫酸铜溶液。观察特征。
2、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
2、学生根据观察回答,师简要板书。尽可能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描绘它们的特性。
3、引导推测: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依据是什么?怎么做来证实?建议:留取对比样本。
4、混合实验。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和它们的搅拌程度有关么?
5、混合实验后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怎样观察的更清晰?
阅读43页:
在课本资料中的化学反应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
板
书
设
计
硫酸铜溶液+铁钉→铜(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
反
思
(注:内容统一用五号宋体编写)
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多种多样的动物》课堂作业新设计(2023春)(附参考答案)
4.多种多样的动物
【选择题】
1.下面不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A.山羊
B.蝙蝠
C.企鹅
D.鲸鱼
2.下面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A.鸭子
B.蛇
C.海豚
D.章鱼
3.金鱼和鸽子的共同特征是()。
A.都用鳃呼吸
B.都有翅膀
C.身体里都有脊柱
D.都是哺乳动物
4.蝙蝠是有一对翅膀,善于飞翔,胎生,喝母乳长大的动物,它属于()。
A.鸟类
B.昆虫
C.哺乳类
D.鱼类
5.湿地公园内的白鹭、苍鹭与下列动物中的()是同一类。
A.蝙蝠
B.企鹅
C.蜻蜓
D.鱼类
【判断题】
1.鸵鸟属于鸟类,鳄鱼属于鱼类。
()
2.只有哺乳动物才有遗传现象。
( )
3.蜘蛛是常见的昆虫。
( )
4.蚂蚁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腹部有三对足。
( )
5.鸡不会飞,鸵鸟身上羽毛稀少,因此都不是鸟类。
( )
附:参考答案
【选择题】
1.C
2.C
3.C
4.C
5.B
【判断题】
1.×
2.×
3.×
4.×
5.×
1。
2.4多种多样的动物(作业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教学(教科版)
答案:蜜蜂通过传粉帮助植物繁殖;狼通过捕食可以控制其他动物的数量,从而维持生态平衡。
3.动物保护
-请列举三种动物保护的方法,并解释它们的重要性。
答案:设立自然保护区、推广可持续生活方式、禁止非法狩猎。重要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请描述人类活动对动物和环境的影响,并解释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本板书设计旨在通过清晰的分类、简洁的列表和生动的例子,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动物的分类、特征和保护的重要性。
-结构上,从动物分类到特征,再到保护,条理分明,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符号,突出重点,准确传达信息,同时通过颜色、图标等艺术性元素,增加板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案:形态学分类法,原理:根据动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5.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请举例说明动物对人类有哪些益处。
答案:动物可以提供食物、衣物、药物等资源,同时还可以帮助人类进行农业劳动、陪伴人类等。
-请描述人类如何通过保护动物来保护自己。
答案:通过保护动物,可以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恶化,从而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将能够理解动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包括不同类型动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方式。他们还将了解动物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动物保护。
2.能力提升:学生将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等方式,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包括提出问题、制定探究计划、收集和分析数据等。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得到锻炼。
3.多元化评价方式:我将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二次备课
新课引入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
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
板书:小苏打
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板书:白醋
学习
新课
一、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
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
3、实验:
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
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
二、验证产生气体
1、推测: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对于学生猜想和验证方法作出评价和调整。(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能等)
8、小结
物理变化及其特点
二、糖的加热实验
1、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观察白糖特点,记录表格中。
2、预测:
3、实验:4、交流:
5、小结并引申: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学生交流: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如同上节课我们的易拉罐和水结冰等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学习,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能有所发展,在理解科学、理解科学的思想和观点、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单元教学所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第1课:主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第2课: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详细观察没有变化的沙豆混合和产生了新物质的白糖加热,分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第3-6课:具体介绍一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的物质。第7-8课:通过研究化学变化速度的控制,介绍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懂得化学变化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最后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作业设计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1课放大镜一、填空题1、放大镜也叫。
镜片中间,边缘。
2、人类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
3、放大镜具有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
4、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在放大镜下看是由组成。
二、选择题1、放大镜是用来()的工具。
A观察B照明C计量2、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A反射B折射C不变3、根据下列放大镜的图形描绘情况,放大倍数最大的一个是()。
A B C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
A越大B越小C不变5、下面透明玻璃镜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 B C三、问答题1、能放大物体的器具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他们把物体放大的原理是什么?2、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四、实验探究请介绍一种自制放大镜的方法。
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一、选择题1、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
A眼睛B鼻子C脚2、蟋蟀的耳朵长在()。
A头部B足内侧C腹部3、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足。
A.2B.3C.44、蝴蝶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
A细毛B触角C花纹5、蝇的眼由许多小眼组成,叫做()。
A单眼B复眼C双眼二、连线题将下列昆虫与它们的触角类型连起来。
蚕蛾棒状天牛丝状蝴蝶鞭状蚂蚁羽状蝗虫膝状三、简答题1、我们用放大镜去观察昆虫时应该注意些什么?2、昆虫的复眼有什么作用?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一、填空题1、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或由组成。
3、晶体的多种多样,但都很有,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有的像。
4、雪花晶体的形状是形的。
二、判断题以下哪些是晶体?是的在括号里打“√”。
1、红糖()2、面条()3、食盐()4、雪花()5、玻璃()6、珍珠()三、思考题四、有人说:“熠熠闪光的不一定是晶体,朴实无华、不能闪光的未必就不是晶体。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验物质的变化【教学准备】教师:打火机一个,多媒体课件等学生:蜡烛、火柴、纸若干张、易拉罐、橡皮泥、新旧的铁钉等各一份。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
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三、让物质发生变化: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的思维面不会停留在课本展示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教师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2、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重点在自然产生的变化和人为产生的变化、变化速度的快慢、是否产生新的物质)3、过渡引申: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于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说出你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环境和我们2.1垃圾堆里有什么年月日一、调查活动二、本课希望形成的科学概念●垃圾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产生的,量大,成分复杂.2.2建一个垃圾填埋场年月日一、探究活动请你根据资料进行模拟实验:固体垃圾填埋处理二、交流探讨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问题更加有效的办法呢?请你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或意见.三、本课希望形成的科学概念●各种垃圾处理方法都不能完全避免环境污染问题.四、阅读拓展:垃圾处理的一般方式采用最多的三种方式:填埋、堆肥和焚烧,但还有相当部分垃圾是露天存放,未作适当处理.堆肥堆肥就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废物进行分解腐熟而形成肥料.食物垃圾约占生活垃圾总量地1/3 .食物垃圾和其他一些有机垃圾具有分散、量大、处理困难、容易污染环境等特点,对其集中处理,如堆肥,不仅减少了垃圾污染,而且使之与其他垃圾成分分离,加快了垃圾分类,有利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全面处理.堆肥场所应远离地下水源的易通风地区.2.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年月日一、探究活动商品包装盒观察记录表第________研究小组研究废物重新利用记录表第_________研究小二、本课希望形成的科学概念●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2.4垃圾的回收利用年月日一、探究活动:节省制造业的能源比较二、本课希望形成的科学概念●可回收材料的再生利用不但能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三、阅读拓展:垃圾应该这样分类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主要包括:(1)纸类:未严重玷污的文字用纸、包装用纸和其他纸制品等.如报纸、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片、纸盒等,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2)塑料:废容器塑料、包装塑料等塑料制品.如各种塑料袋、塑料瓶、泡沫塑料、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等.(3)金属:各种类别的废金属物品.如易拉罐、铁皮罐头盒、铅皮牙膏皮、废电池等.(4)玻璃:有色和无色废玻璃制品,玻璃瓶和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5)织物:旧纺织衣物和纺织制品.不可回收物指除可回收垃圾之外的垃圾,常见的有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2.5分类其实很简单年月日一、调查活动.我家、小区垃圾分类情况调查表(1)我家处理废纸、玻璃、金属和塑料的方法是().A.和其他垃圾一起扔掉 B.存放起来,卖掉C.其他方法.(2)离我家最近的废品收购处在().A.小区门口的流动收购三轮车 B. 1000 米以外C.没有废品收购处 D.我不知道E.其他情况.(3)我家其他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A.分类装好,扔到垃圾筒 B.不分类装(4)我们小区的垃圾筒分类情况是().A.没有分类 B.分类.(5)我们小区分类垃圾筒使用情况是().A.人们把垃圾扔在相应的垃圾筒内B.人们没把垃圾扔在相应的垃圾筒内原因是:_____________二、本课希望形成的科学概念●科学地堆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有利于回收和处理三、阅读拓展:电池的种类及其危害电池含有汞、铅、镉、镍等重金属及酸、碱等电解质溶液,对人体及生态环境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有关资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在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几种物质中,电池里就包含了汞、铅、镉等多种,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渗透于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人体一旦吸收这些重金属以后,会出现哪些病症呢?据有关专家介绍,汞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对人体中枢神经的破坏力很大, 20 世纪 50 年代发生在日本的震惊中外的水俣病就是由于汞污染造成的.镉在人体内极易引起慢性中毒,主要病症是肺气肿、骨质软化、贫血,很可能使人体瘫痪.而铅进入人体后最难排泄,它干扰肾功能、生殖功能.2.6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年月日一、活动探究: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二、本课希望形成的科学概念●人类不仅面临着垃圾问题,还有其他许多环境问题.2.7考察家乡的环境年月日一、调查活动:水污染考察表二、本课希望形成的科学概念●家乡的环境问题也是全球环境问题的一部分2.8我们的环保行动年月日一、我们的设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请你设计一个环保行动计划.二、课外活动:1.护理一棵小树,还我们一片蓝天.开展植树活动,每个小组认领一棵小树,进行长期的观察和记录.2.弯弯腰,捡出一片蓝天.清洁校园,分析一下,应该在哪些地方放置环保设备或标记?3.寻找环保的足迹.利用外出时间,用数码相机记录景点里的环保设施(标语、警示和措施等). 4.编一份环保小报.三、本课希望形成的科学概念●我们每个人要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做起,从行动上保护环境单元学习回顾年月日一、学习自评错误!科学探究:1.经历关于生活垃圾的产生、数量、种类的调查统计活动.…………()2.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尝试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分析简单填埋和直接焚烧垃圾带来的危害.……………………………………………………()3.经历研究包装盒的活动,了解过度包装和滥用塑料包装的危害.…()4.经历查阅、收集资料,了解垃圾回收利用方法和益处的过程,亲身经历一次垃圾回收利用的活动.……………………………………………………()5.经历垃圾分类和做堆肥的活动.……………………………………()6.经历调查家乡环境的活动,学习考察自然环境的方法.…………()7.完成一个环保行动方案和个人的环保行动计划,并付诸行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关注环境问题,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实际行动参与改善环境的活动.…………………………………………()2.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培养资源意识.………………………………()科学知识:1.知道垃圾减量的重要性,探索减少丢弃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2.知道垃圾怎么分类,每类包括哪些,知道各类垃圾的合理处理方法.()3.认识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和材料,了解一些常见的可回收材料的回收方法及其好处.……………………………………………………………………()4.知道人类面临的一些环境问题:缺水、气候变暖、物种灭绝、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5.了解家乡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6.了解人们开展的环境保护工作及取得的初步成果.…………………()二、知识快餐.1、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大量的纸、包装盒、菜皮、果皮一类的固体垃圾.固体垃圾还包括建筑垃圾、一些农业垃圾和工业垃圾.2、当我们无法减少一些材料的使用时,可以回收垃圾中的这些原材料并重新加工利用,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固体垃圾的数量,而且能够减少大量的自然资源.3、世界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对固体垃圾,采取减少、再使用和回收利用的方法.这是目前对待垃圾最积极、最科学的手段.4、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5、保护环境,是我们人人都可以参与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三、阅读天地.生活垃圾如何分类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指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食品垃圾:指人们在买卖、储藏、加工、食用各种食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这类垃圾腐蚀性强、分解速度快、并会散发恶臭.普通垃圾:包括废弃纸制品、废塑料、破布及各种纺织品、废橡胶、破皮革制品、废木材及木制品、碎玻璃、废金属制品和尘土等.普通垃圾和食品垃圾是城市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主要对象.建筑垃圾:包括泥土石块、混凝土块、碎砖、废木材、废管道及电器废料等.这类垃圾一般由建设单位自行处理,但也有相当多数量的建筑垃圾进入城市垃圾中.危险垃圾:包括干电池、日光灯管、温度计等各种化学和生物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物.这类垃圾一般不应混入普通垃圾中.生活垃圾按照方便处理来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一般来说,城市居民每人每天的垃圾量为 1 ~ 2 千克,其多少和成分与居民生活水平、习惯、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程度、市政建设情况等有关.包装的功能一个好的包装必须具备以下几种功能:1. 保护功能保护功能是指保护内容物,使不受外来冲击,防止因光照、湿气等造成内容物的损伤或变质.包装的结构、材料与包装的保护功能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我们常见的电子产品包装,一般多采用较厚的纸板,结构以封闭式包装为主,内衬泡沫等填充物,以免电子产品受损坏,充分体现了包装的保护功能.2. 销售功能当今由于消费市场的饱和与超市的兴起,人们购买商品的方式与产品的陈列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品包装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销售.因此,我们说包装是产品的“无声的推销员”.一般地,商家在销售产品时常常是将多件包装重复摆放的,我们在进行包装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包装连续展出时的效果.3. 流通功能产品生来就是要流通的,一种产品,从工厂到商店要经历无数次的运输、搬运、仓储等环节,这就要求产品的包装适应这一过程.好的包装应该方便搬运,利于运输,在仓储时能够牢固地存放.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废旧物资是指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不具有原使用价值,但通过加工可使其获得新的使用价值的各种废旧物资的总称,也称再生资源.我国有计划地回收利用废旧物资始于1953年,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1995年全国县级以上废旧物资回收公司5000多家,收购网点16万个,从业人员80万人,有类加工厂(场、点)2500多个,回收的废旧物资有19大类,上百个品种.1995年全国废旧物资回收总值290亿元,年回收废钢4000多万吨,报废汽车25万辆,废有色金属100多万吨,废纸580万吨.我国钢产量的40%是以废钢铁为原料生产的,我国低档纸的80%是废纸再生的,废纸制产量占纸浆总产量的36.5%.目前我国废旧物资回收率仍然很低,相当数量的废旧物资没有回收或没有充分回收,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有 300多万吨废钢铁、2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80多万吨废塑料、100多万吨废玻璃没有回收利用,每年可回收利用未回收利用的废旧物资价值约250亿~300亿元,回收利用的潜力巨大.根据规划, 2000年废旧物资回收总值将达到400亿元,废钢铁回收量5000万吨,废有色金属回收量110万吨,报废汽车40万辆,废纸回收量600万吨.废钢铁回收与利用废钢铁是指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产生的废钢铁的总称.生产领域产生的废钢主要是指钢铁、机械、铁路、建筑、通讯、油田、电力、水利等生产领域产生的钢渣、废钢坯、废次材、边角料、各种报废设备或器材,1995年仅重点钢铁企业就回收废钢铁1320万吨. 消费领域产生的废钢铁主要是指城乡居民、企事业单位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钢铁及其制品,包括铁锅、废冰箱、废洗衣机、废自行车、废镰刀、报废的小型农具等.回收的废钢铁,一是回炉炼钢,废钢铁是电炉钢的重要原料,每利用一吨废钢铁,可炼钢 850千克,相对于用铁矿石炼钢可节约铁矿石20吨,节能1.2吨标准煤.二是深加工生产小型农具和小五金制品.废纸回收与利用废纸是指从社会上回收的废报纸、废书籍、废办公用纸、废纸包装物等的总称.1995年我国造纸行业废纸制浆产量达580万吨,占纸浆总产量的36.5%,我国中低档纸的80%都是废纸再生的.据有关方面统计,每利用1吨废纸可造纸800千克,相对于木浆造纸可节约木材4立方米,节约碱40千克,节约电512千瓦时,节约水47立方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废塑料回收与利用废塑料是指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塑料、废塑料制品的总称.废塑料回收与利用在我国起步较晚, 60年代每年仅回收几千吨;80年代以后,回收利用量逐年增加.废塑料的利用途径主要有:一是利用废塑料再生塑料制品,如啤酒周转箱;二是利用废塑料生产土工制品、建筑和防水材料;三是从废塑料中提取汽油、柴油、燃料油等;四是利用废塑料生产油漆和涂料.废橡胶回收与利用废橡胶是指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橡胶制品的总称.包括废轮胎、废橡胶制品等.废橡胶再生利用在我国始于1952年,经过40多年的发展,无论回收利用规模还是利用技术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废橡胶的主要用途:一是利用废橡胶生产再生胶,目前产量已达2 0多万吨;二是利用废橡胶生产活化胶粉;三是利用废橡胶与废塑料混合生产优质防水材料;四是开发利用废橡胶生产汽油、柴油和碳黑技术取得突破,目前生产规模已达2000吨;五是废旧轮胎翻新,我国现在轮胎翻新企业有500家,其中子午翻新企业26家,翻胎生产能力600万条/年.1985—1995年十年间共翻胎2923万条,节约橡胶146万吨,帘子布4.4万米,钢丝2万吨,碳黑12.9万吨,价值33.8亿元;因使用翻胎而节约新轮胎装置费56.5亿元.根据规划,2000年我国轮胎翻新能力将达到1000万条,其中子午胎翻新能力为300万条.废玻璃回收与利用废玻璃包括玻璃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碎玻璃,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碎玻璃及社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碎玻璃、废玻璃(罐)及各种废玻璃制品.据有关方面估算,目前我国每年回收废玻璃约 25万吨.废玻璃的利用途径主要有:一是玻璃生产企业产生的废玻璃直接作为原料掺入;二是废酒瓶洗净后直接利用;三是废玻璃作为原料再熔或烧结加工生玻璃、玻璃制品;四是废玻璃与其他废弃物混合生产复合建筑材料,如玻瓷玛赛克、仿大量石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