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六年级美术上册《田间的精灵》课时教案新湘版
六年级美术上册《田间的精灵》第一课时教案新湘版
六年级美术上册《田间的精灵》第一时教案新湘版题第8田间的精灵共2时第1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巧妙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工艺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的方法进行立体造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进乡村,开拓视野,了解一些民间艺术文化,保留纯真的学习情怀和勇于创作的热情。
能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善于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重难点能巧妙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工艺品教法学法欣赏、设计、制作。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人教学、检查学生前布置学生收集本学习材料。
2、教师讲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故事,勾起学生的想象或回忆。
二、分组尝试,发现问题、教师提出学习主题:下面我们就以组为单位,互相合作尝试捆扎一个稻草人,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
2、发现尝试作业中的问题:三、相互学习,解决难点、师生讨论:形态不美。
松散不稳。
没有做完。
2、请优秀组的代表介绍经验,或教师示范介绍制作步骤。
①试扎:用手比画人物的关节位置;②分扎:捆扎做出人物的大体形态;③装饰:最后修剪、装饰、整理。
四、作品欣赏,拓展方法、相同材料、不同方法的作品欣赏,展示。
2、综合材料作品欣赏。
主材:稻草、棕榈叶、果实。
五、拓展思路,自主表现、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设计与构思;2、提出作业要求:学习活动一。
3、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六、作业展示,评析交流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稻草人形象。
学生举例回答。
1学生分组制作。
2、边做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修改。
1、讨论解决。
2、学生演示,听讲领会。
学生欣赏作品。
学生创作,按照要求完成作业要求。
评析交流。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美术教案-田间的精灵1-湘美版
六年级上美术教案-田间的精灵1-湘美版一、教材分析《湘少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是以素材丰富、学科性强为特点的教材。
其中的“田间的精灵”是一单元,涵盖了多个知识点,如色彩、造型、构图等。
这一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想象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田园风光的构成要素;2.掌握自然色彩的绘制方法;3.学会用线条表现画面中的形体;4.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水平。
三、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田野风光的图片;2.准备颜料、画笔、调色盘、画布等绘画工具;3.准备课件、绘画素材等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通过一些图片或小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感受田园风光的清新与美好,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喜爱。
并让学生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心中的田园风光。
2.学习要点1.田园风光的构成要素;2.自然色彩的绘制方法;3.用线条表现画面中的形体。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自然色彩,将田园中的风光画在画布上。
同时,引导学生加强对色彩的把握,加强对光影效果的把握,使画面更加逼真。
第二课时1.学习要点1.线条的表现形式;2.信息的传递方式;3.留白与补白。
2.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线条勾勒出画面的形体,通过信息的传递方式,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教导学生在画面中留白、补白,以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3.提高要求在第二课时,可以适当提高学生的画面要求,要求学生突出主题,注意画面的构图与整体协调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涵盖了多个知识点,能够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和清新,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的热爱,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笔画出美好的明天。
第8课《田间的精灵》(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8课《田间的精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 通过观察、分析、创作,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2. 蜻蜓的绘画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蜻蜓的特征,掌握蜻蜓的绘画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蜻蜓的动态美和生动形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蜻蜓图片、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蜻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蜻蜓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讲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征,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意义。
(2)分析蜻蜓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步骤和表现方法。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观察蜻蜓,互相交流心得,共同探讨绘画技巧。
(2)学生独立完成蜻蜓绘画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点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田间的精灵》2. 内容: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征、绘画技巧、作品展示与评价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绘制一幅蜻蜓的绘画作品。
2. 课后作业:观察身边的生态环境,以绘画形式表现,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改进等。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绘画技巧的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等。
重点关注的细节:蜻蜓的绘画技巧一、观察蜻蜓的特征1. 蜻蜓的身体结构:蜻蜓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呈圆形,有一对大眼睛和一对触角;胸部呈方形,有两对翅膀和六条腿;腹部细长,呈圆柱形。
2. 蜻蜓的颜色和花纹:蜻蜓的身体颜色多样,有红色、黄色、绿色等。
翅膀透明,上面有网状花纹。
3. 蜻蜓的动态:蜻蜓在飞行时,翅膀快速振动,身体轻盈飘逸。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 《田间的精灵》(教案)
《田间的精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与理解棕编的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赏析。
2.通过从大自然中收集的棕叶素材,运用切割、捆扎、插接、编织等方法,探索体验制作过程。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切割、捆扎、插接、编织等方法,进行棕编创作。
难点:通过对棕叶巧妙构思与再创造,体验美术造型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视频引入,激发兴趣1.欣赏视频跟着潘潘老师的脚步,我们一起去田野里看看,都有什么有趣的事物吧!2.说说发现你都看到了什么?二、欣赏作品,初步感受1.欣赏棕编作品今天潘潘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组特别的小精灵,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看看你有没有见过它们。
2.这些作品好看吗?知道这些昆虫是怎么来的吗?是的,这就是我们的民间艺人利用大自然中的植物棕榈树叶编织而成的,这些作品叫棕编。
三、欣赏视频,了解棕编1.欣赏视频棕编属于叶编的范畴,它始于三国时期,至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2011年5月23日,棕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完成学习卡片(1)棕编的材料(2)棕编的技法(3)棕编的题材3.初步尝试这些方法你们都理解了吗?动手试一试吧!四、作品设计,大胆创作1.观看视频大家在刚才的体验过程中一定对棕编又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可能有了一些制作疑惑,接下来让我们跟着手工达人一起来制作蜻蜓和蝴蝶,相信你会解决很多困惑。
一起动起来吧!2.学生创作通过跟着手工达人一步一步制作作品,大家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技法,接下来就可以尝试运用这些技能技法自由的创作啦!五、课堂小结,课后延伸棕编属于编织的一种,初此之外还有竹编、藤编、草编、柳编、麻编、绳编等等。
这些编织方法除了日常的使用,被广泛的运用到艺术创作中。
如果你喜欢这门艺术,只要你愿意尝试,相信你一定也能成为以为手工达人。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8课《田间的精灵》(教案)
九.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材料:《静物绘画艺术史》、《静物绘画技巧》等书籍,了解静物绘画的历史发展和技巧。
- 特点:色彩丰富、湿润度高
- 技巧:色彩调配、笔触运用、构图布局
3. 静物绘画的创作步骤与方法
- 观察与描绘:用线条、形状、色彩描绘静物
- 构图与布局:合理安排画面构图
- 细节与表现:刻画静物细节、表现质感与空间感
4. 欣赏与分析经典绘画作品
- 选择经典作品进行欣赏与分析
- 关注静物绘画在作品中的表现与风格
- 学生可以尝试在家庭或学校环境中创作静物绘画作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 学生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静物绘画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提高绘画水平。
-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家人或朋友,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获得他们的反馈和建议。
-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拓展任务。
-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静物表现,欣赏作品的美感和技巧。
⑤学生创作与评价
- 学生进行静物绘画创作,展示作品并进行自评和互评。
-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强调作品的创新性和表现力。
板书设计:
1. 静物绘画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 静物绘画:描绘静止不动的物体
- 重要性:培养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 水粉颜料的运用技巧
2. 教师示范水粉颜料的运用方法,引导学生实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8. 田间的精灵》教学设计3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8. 田间的精灵》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8. 田间的精灵》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内容是通过描绘田野中的各种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
教材以田野为背景,将各种生物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深入观察和理解这些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教材还提供了多种创作方法,如绘画、剪纸等,以便学生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手法来表现田间的精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观察能力,他们对于田野中的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他们可能对于如何将观察到的生物生动地表现出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物的特点,并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表现生物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培养对田野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和剪纸等手法,生动地表现田间的精灵。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田野生物的特点,并运用绘画和剪纸等手法进行表现。
2.难点:如何将观察到的生物生动地表现出来,以及如何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野生物的特点,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展示如何将田野生物生动地表现出来,帮助学生掌握表现方法。
3.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创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田野生物的图片、绘画和剪纸作品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绘画和剪纸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田野生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田野生物的兴趣,并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这些生物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田野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描述这些生物的外形、颜色、动作等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如何将田野生物生动地表现出来。
示范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物的动作和表情,以及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生物的特点。
田间的精灵(教案)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
田间的精灵(教案)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田间的精灵(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田间的精灵:蜜蜂、蝴蝶、蜻蜓和知了。
2. 学习描绘田间的精灵的造型与颜色。
3.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和描绘田间的精灵的形象和特征。
2. 制作属于自己的田间精灵。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包含田间的精灵的图片和相关插图。
2. 美术材料:彩色纸、颜料、画笔、剪刀、胶水。
3. 学生作品样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展示一幅田间的精灵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并引发讨论,了解他们对田间的精灵的了解程度。
2. 学习与理解(15分钟)a. 展示各种田间的精灵的图片,并介绍蜜蜂、蝴蝶、蜻蜓和知了的特点与形象。
b.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让他们描述田间的精灵的外貌特征和颜色。
3. 制作田间的精灵(30分钟)a. 分发彩色纸、颜料、画笔、剪刀和胶水等美术材料。
b.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对田间的精灵的理解,用彩色纸制作属于自己独特的田间的精灵。
c.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在制作过程中尽量表达出田间的精灵的特征和美感。
4. 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完成作品后,互相展示并分享自己制作田间的精灵的过程和感受。
老师适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5. 总结与展望(10分钟)a.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田间的精灵的特点和形象。
b. 鼓励学生思考田间的精灵在农田中的重要作用,并展望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六、巩固延伸: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更多的田间的精灵,并用绘画或文字记录下来。
2. 下节课预告:介绍农田中其他生物的特点和形象。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和制作田间的精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们积极参与活动,制作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并在分享环节中展示了自己的创造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艺术创作水平。
第8课《田间的精灵》(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8课《田间的精灵》(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欣赏中国画中的花鸟画。
2.能够用水彩颜料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田间精灵。
3.能够了解中国画中常用的工具和技法,如写意、湿法、干法等。
二、教学重点1.花鸟画中的色彩运用。
2.观察和描绘自然中的花鸟。
3.湿法和干法的使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投影仪和屏幕。
2.学生用具:毛笔、颜料、画板、纸巾、水杯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引入主题:今天我们会学习一幅美丽的花鸟画《田间的精灵》。
(2)呈现主题画作:通过投影仪和屏幕呈现出画作,介绍画作的作者、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
2. 学习花鸟画的基本知识(1)介绍历史和现状:通过PPT和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花鸟画的基本知识,包括历史、流派、题材、风格和形式等。
(2)示范画画方法:老师主动示范画画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画画的技法。
3. 练习画画技巧(1)引导学生观察花鸟:利用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观察花鸟的特征和形态,学习描绘花鸟的技巧和方法。
(2)实际操作:老师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包括押纸、挂线、勾勒、写意、润色等步骤。
4. 作品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画画过程的体会和收获。
(2)班级合影:全班一起合影留念,记录学习的美好时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和学习花鸟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让学生能够自己画出自己的田间精灵,同时培养了他们观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自己思考和尝试,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湘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10 田间的精灵》教学设计
湘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10 田间的精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 田间的精灵》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田间的小动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各种田间小动物的图片,以及一些绘画技巧和方法。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田间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提高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绘画基础,他们对田间小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观察和细致描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指导他们运用适当的绘画技巧和方法来描绘田间小动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田间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绘画技巧和方法来描绘田间小动物,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观察田间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运用适当的绘画技巧和方法来描绘田间小动物。
2.难点:对田间小动物的细致观察和描绘,以及对绘画技巧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田间小动物的图片,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示范法:教师示范描绘田间小动物的方法和技巧。
3.实践法:学生动手描绘田间小动物,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绘画心得,分享绘画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田间小动物的图片和绘画素材。
2.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七. 教学过程教师展示田间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让学生思考:这些小动物为什么会被称为“田间的精灵”?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田间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引导学生关注小动物的外形、颜色、动作等方面。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描绘田间小动物的方法和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描绘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相互交流绘画心得。
湘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八课《田间的精灵》教案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总结方法
学生作业
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1.课件欣赏少数民族孩子用布制作的捆扎玩具,用树叶绘成故事书,用花瓣穿的项链,用树叶编的小虫子,用草梗编的筐,用稻草编织的稻草人。
2.认识材料的原始美、淳朴美、自然美。
二、发现问题
1.教师提出尝试作业要求:
运用带来的材料在5分钟内编织任意形。
六、评价交流
选出自己最喜欢或觉得最有创意的作品,并说说理由。
(一)评价要点:
1.构思大胆,巧用材料。
2.特征突出。
3.形体稳固
4.方法多样。
(二)教师总结:
在和同学交流中学习他人的优点,帮助自己领悟到更多的知识。同时在展示作品中体验创作的成就感。
欣赏交流
归纳步骤
小结
板书设计
田间的精灵
捆扎
作业设计
A作业:完成课业作品
B作业:
检查记载
日期:
等次:
检查人:
课后反思
2.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通过尝试后的反馈,发现学生作品中有代表性问题的作品。这些问题中包含了制作技法上的、制作仔细程度上的、形态结构上的。制作技法上简单的问题可以请会做的学生来帮忙解决,较难的问题可以师生共同来解决。教师通过展示这些作品,和学生一起探寻解决的方法,解决了本课制作技法上的难点,从而避免后面的制作中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单元
主题
绘画
授课时节
第 9 周 总第 8 节
课题
田的精灵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用多种色彩描绘田野。
记忆、想象能力和以线布局以色构成的表现力。
湘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8田间的精灵 教案
田间精灵学科:小学美术年级:六年级课题:田间精灵课时:一课时教材简析:乡村是美术材料的聚宝盆,文化的沉积带,其特有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能培育儿童美术朴素、率真的品性,本课就是以乡村常见的稻草、树叶、麦秸、李子等材料,让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感受艺术与乡村生活的趣味联系。
学情分析:我执教的是六年级某班的学生,年龄在十一二岁,对美有初步的认识,对美的创造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一方面学生对乡村的事物了解太少,动手能力较弱,合作动手创作作品的时空较少,另一方面他们对乡村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希望自己的创作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教学内容: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8课《田间精灵》。
教学目标:1、认识与理解从乡村收集的稻草、棕叶、树叶、秸秆、李子等素材的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从乡村收集的稻草、棕叶、树叶、秸秆、李子等素材,运用切割、捆扎、插接、编织等方法,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体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让学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重点:能利用稻草、棕叶、树叶、秸秆、李子等乡村素材,发挥集体智慧创造学生自己的艺术品。
教学难点:通过对乡村素材巧妙构思与再创造,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课型:造型·表现教具准备:小刀、稻草、粽叶、毛线等。
教学过程:一、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约2分钟)1、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看一段视频好吗?(放视频)生:看视频。
师:这是老师星期日在乡村收集材料时录制的。
我走进了乡村,发现了乡村有无数美的素材(板书:田间精灵)。
那无数的素材让我想到,要是让大自然的美走进我的课堂,把这些素材(稻草、棕叶、树叶、秸秆、李子等)奉献给同学们,再让你们巧妙的构思,一定会创造出艺术奇迹。
秋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8课《田间的精灵》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8课田间的精灵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用多种色彩描绘田野;2、能力目标:记忆、想象能力和以线布局以色构成的表现力;3、情义目标:体验线与色有机结合的造型乐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学习内容: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水笔的流畅,油画棒的厚重),尝试使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借助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能流畅稳定地画出较长的线条,进行随意交织的布局划分;认识常用的颜色,在划分的各区域中涂画田地的色彩,表现出一片想象中的田野。
三、学习重点:认识颜色,用各种颜色涂画出一片田野。
四、学习难点:1、流畅的运用曲线或直线交织出田地;2、运用各种颜色效果表现出不同的田地。
五、教学准备:水彩笔、油画棒、展示板六、教学程序:(一)线线交织,构成田野:1、我们把画纸想象成一片肥沃的土地,现在熊老师牵着大家在这画纸上散步,我们随意的走着,踩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再从另一个方向走一走?三条路,把这片土地分成了好多块田地了,这几块太大了点,谁能画条小路再分一下?谢谢你,又多了几块地了。
2、现在我们换一种走法,在这片更广阔平整的土地上,我们快速的直直的开垦农田,老师快速示范用直线分割田地。
请一位喜欢直线的同学帮我再分分。
(二)色彩认知,参观田野:有了这么多田地,种点啥呢?1、我们来向农民伯伯学习学习。
农民伯伯说要先要考考大家——知识抢答。
(课件出示几种代表性的田地)认识它吗?是什么颜色的?1)、这几块田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田?——蓝色,刚刚插秧的水田。
2)、这是什么颜色?生长的是什么?——绿色,没有成熟的水稻3)、这一片呢?——橙色,成熟的水稻4)、这是什么颜色?——棕色的土壤。
5)、这个呢?——油菜花、红高粱、紫云英,这些都是田里的庄稼,没想到有这么多颜色!2、现在农民伯伯请我们坐飞机,去参观他们耕耘的田野,出发吧!你最喜欢哪块田野?为什么?(三)启发想象,涂画田野:看完了农民伯伯的田野,农民伯伯也想看看我们小朋友心中的田野,那我们的田野里种些什么呢,是什么颜色的?我们一起来试试。
六年级上美术教案-田间的精灵1-湘美版
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和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图形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如何识别和描述它们。
2.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或图片,直尺、圆规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的纸张、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 学生分享生活中见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事物,如书本、窗户、桌面等。
2. 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长方形的特征,如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 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长方形的特征。
3. 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正方形的特征,如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 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正方形的特征。
4. 应用拓展-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来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计算面积等。
-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 总结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事物,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尝试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来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计算面积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够识别和描述它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赛课教案)六年级上册美术《 田间的精灵》
《田间的精灵》教案教学内容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课《田间的精灵》教学目标1.走进乡村,了解一些民间艺术文化,保留纯真的学习情怀和勇于创作的热情。
2.巧妙选择、利用材料,运用捆扎、编织、插接等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
3.培养学生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感受艺术与自然的趣味联系,学会珍惜并利用自然资源。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民间艺术的制作方法难点:能利用捆扎、编织、插接等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教学准备剪刀、粽叶、稻草、树枝、胶水教学过程【导入】视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观看视频根据视频提出问题:这个故事讲的是在什么地方?嬉戏在田间地头,尽享乡村野趣,稻谷笑弯了腰,玉米乐开了怀,稻草人身上的布谷鸟:布谷布谷"地歌唱,狗尾巴草殷勤摇曳,亲近草木丛林,质朴的作品出自田间的精灵。
(揭示课题——《田间的精灵》稻草)活动一【欣赏】欣赏与感受1.欣赏各种不同的稻草作品,感受平凡的稻草带来的魅力,惊叹稻草的创意。
活动二【方法】探究与尝试,注重创新精神1.感受老师拿出自己的小作品,学生初步感知稻草的特性,让学生能够近距离的观察和感知,并简单的讲解老师的做法及材料。
2.学生观察并思考,你所看到的作品中有哪些制作方法?方法:捆扎、穿插、分支、弯曲、编织3.微课讲解稻草的各种制作方法:讲解捆扎、穿插、分支、弯曲、编织这五种最基本的制作方法。
提示:捆扎是注意松紧变化活动三【创作】创作活动1、学生尝试创作活动。
创设情境,学生以两人为一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稻草造型作品。
作业:采集合适材料制作一件作品(人、动物、房子),并为作品取个名字。
作业提示:巧用捆扎、穿插、分支、弯曲、编织这五种方法制作。
(1)分小组,先进行讨论。
(2)小组合作,开始动手制作创意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3)多媒体图片及背景音乐播放。
活动四【评价展示】1、欣赏与评价小组组长上给大家展示小组的作品,并介绍作品中用到了我们今天学的那些制作方法及材料。
2、评选作品(1)学生自评答题模板:大家好!我们是--------小组,今天我们制作的是------,我们用的材料有-------,我们的制作方法有---------,希望你们喜欢我们的作品。
六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8《田间的精灵》 湘教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8《田间的精灵》湘教版一、教学背景本课是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课程中的第八篇,主要内容是学生们通过画田间的精灵来掌握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景物,学习构图和色彩运用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1.认识田间的精灵,掌握绘画基本技巧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色彩感知力3.提高学生的色彩搭配和构图能力4.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想象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用不同的材料运用色彩绘画田间的精灵,提高学生对植物色彩和形态的感知力和艺术修养。
2.难点: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来构图,从而更好地表现田间的精灵。
四、教学内容1. 学习田间的精灵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不同的植物形态和花色,从而理解田间的精灵在自然中的存在,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通过教师示范画田间的精灵,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材料的运用技巧,如:色粉、水彩、针管笔、粘土等。
3. 提高学生的构图能力引导学生采用不同角度和画面构图来表现田间的精灵,从而提高学生的构图和想象力。
4. 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搭配运用教材中提供的颜色,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色彩搭配和组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形式多样的田间的精灵通过展示不同植物的花朵和草稿,让学生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田间的精灵,并进行创作。
2. 选择合适的画材教师讲解色粉、水彩、针管笔、粘土等不同的材料的特点和技巧,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画材进行创作。
3. 进行构图训练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画面构图来表现田间的精灵,在构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演示和指导。
4. 提高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利用教材中提供的颜色进行创作,以及讲解颜色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色彩搭配和组合能力。
5. 作品欣赏与评价在课程结束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欣赏和评价。
教师也可以就作品进行一些点评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和色彩运用的技巧。
同时,本节课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8. 田间的精灵》教学设计2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8. 田间的精灵》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田间的精灵》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8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描绘田间的小动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各种田间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对身边的小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绘画技巧和创意方面,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田间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田间小动物,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田间小动物的特点,运用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2.教学难点:如何表现田间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田间小动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技巧,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4.互动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
2.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材料。
3.田间小动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4.学生作品展示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田间小动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可爱的小生命,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田间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为学生提供创作素材。
同时,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学生根据自己对田间小动物的观察和了解,进行绘画创作。
4.巩固(5分钟)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技巧。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8课《田间精灵》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8课
《田间精灵》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捆扎、编织的方法;
技能目标:能进行简单的捆扎、编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进行简单的捆扎、编织;
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进行捆扎、编织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会进行捆扎、编织吗?我们应当如何进行捆扎和编织?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田间精灵》;二、作品鉴赏: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29页的几幅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些艺术品的外形具有哪些特点?它们的制作步骤又是什么?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观察的很到位,说明大家是十分具有观察能力的小朋友;
三、实践展示: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观察的情景,运用捆扎、编织的方法,制作一个作品;
师:然后到讲台上进行作品展示;
生:结合课文内容,认真进行制作;
师:巡视指导,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积极举手上体进行作品展示。
师:及时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并做相应的总结;。
六年级美术上册《田间的精灵》第一课时教案新湘版(5篇可选)
六年级美术上册《田间的精灵》第一课时教案新湘版(5篇可选)第一篇:六年级美术上册《田间的精灵》第一课时教案新湘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田间的精灵》第一时教案新湘版题第8田间的精灵共2时第1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巧妙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工艺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的方法进行立体造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进乡村,开拓视野,了解一些民间艺术文化,保留纯真的学习情怀和勇于创作的热情。
能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善于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重难点能巧妙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工艺品教法学法欣赏、设计、制作。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人教学、检查学生前布置学生收集本学习材料。
2、教师讲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故事,勾起学生的想象或回忆。
二、分组尝试,发现问题、教师提出学习主题:下面我们就以组为单位,互相合作尝试捆扎一个稻草人,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
2、发现尝试作业中的问题:三、相互学习,解决难点、师生讨论:形态不美。
松散不稳。
没有做完。
2、请优秀组的代表介绍经验,或教师示范介绍制作步骤。
①试扎:用手比画人物的关节位置;②分扎:捆扎做出人物的大体形态;③装饰:最后修剪、装饰、整理。
四、作品欣赏,拓展方法、相同材料、不同方法的作品欣赏,展示。
2、综合材料作品欣赏。
主材:稻草、棕榈叶、果实。
五、拓展思路,自主表现、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设计与构思;2、提出作业要求:学习活动一。
3、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六、作业展示,评析交流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稻草人形象。
学生举例回答。
1学生分组制作。
2、边做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修改。
1、讨论解决。
2、学生演示,听讲领会。
学生欣赏作品。
学生创作,按照要求完成作业要求。
评析交流。
教学反思第二篇:六年级美术上册《田间的精灵》第二课时教案新湘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田间的精灵》第二时教案新湘版题第8田间的精灵共2时第2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巧妙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工艺品。
新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8、《田间的精灵》教案及教学反思
初中美术备课(湘教版)六年级上册备课人:赵成伟备课时间2014 年9月15日课题8、田间的精灵授课时间12月15日~12月19日课型设计·应用课时第1课时授课班级六年级1~2班总第14课时内容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了解一些民间的艺术文化,做到善于学习、勇于创作。
2、巧妙选择,利用材料,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
方法与过程目标1、理料。
将所备草料略加理顺使其整齐2、捆扎。
可先尝试捆,确定后再紧捆。
一般先主体,后枝节。
3、辅助。
利用弯曲、搓捻、剪切、削割等手段完成作品。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善于珍惜并利用自然资源。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尝试体验捆扎、编织等方法制作一件生活品或工艺品。
难点:相互学习,解决形态不美、松散不稳等问题,使作品精美。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QQ视频软件、手机一部、花材、花泥、插花容器、剪刀、作品成本表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程序教学过程媒体运用第一课时一、创境与导入:1、(师):教师将叶圣陶爷爷《稻草人》的故事,勾起学生的想象与回忆。
2、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见过的稻草人的形象。
ppt课件。
第40页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程序教学活动设置媒体运用二、尝试与发现:三、学习与释疑:四、制作与评价:五、总结与拓展:1、教师提出学习主题。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尝试捆扎一个稻草人(时间为5分钟)。
2、学生分组动手尝试捆扎。
3、讨论作品与发现问题。
教师预设问题:①、形态不美。
(身体高矮比例失调,头重脚轻分配不匀。
)②、松散不稳。
(轻轻一碰即倒下,部分结构松散未扎紧。
)③、没有完成。
(合作部愉快、顺利,分配不公正合理。
)1、师生讨论,解决问题。
(1)、形态不美怎么办?①、应大致确定人物的身高比例,找准脖子、腰部、肩部的捆扎位置。
②、稻草的分量要做到心中有数。
代表手部的稻草分量明显少于身体部分(包括腿部)。
稻草量少的情况下,有时可将稻草整束弯曲后再捆扎,头部显得精致一些;有时也可将代表手部的稻草挽回进行捆扎。
第8课 田间的精灵 活动一(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8课田间的精灵活动一(教案)教学背景本节课是《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第8课,主要内容为田间的精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农耕文化,学习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并学会欣赏田园风景画。
教学目标1.了解田间的精灵在中国绘画中的表现形式2.学习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并掌握“皴法”和“点染法”3.能够欣赏田园风景画,感知田园风情和农耕文化的价值教学重点1.了解田间的精灵在中国绘画中的表现形式2.了解中国传统的“皴法”和“点染法”,并掌握其技巧3.能够欣赏田园风景画,感知田园风情和农耕文化的价值教学难点1.掌握“皴法”和“点染法”两种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2.能够用“皴法”和“点染法”表现田间的精灵教学方法1.讲授2.示范演示3.指导练习4.欣赏评价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几幅田园风景画,让他们感受农耕文化和田园风情,引发他们对田间的精灵的兴趣。
2. 观察和分类(10分钟)让学生观察几幅田间的精灵的画作品,让他们根据田间精灵的形态、气质进行分类。
3. 了解“皴法”和“点染法”(20分钟)教师讲述“皴法”和“点染法”的历史和概念,并用数据和案例解释这两种绘画技法的特点和使用方式。
4. 练习技法(60分钟)让学生运用“皴法”和“点染法”进行练习。
老师可以先示范演示,让学生跟着画,帮助他们掌握技法和提高水平。
5. 欣赏画作并评价(15分钟)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以及一些优秀的田间精灵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评价。
6. 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次很充实的教学活动,确实帮助了学生深入了解农耕文化,并学习到了绘画技法。
但是,在练习技法的环节中,有些学生技巧掌握得不太好,需要更加细心的指导和示范。
在下次教学中,将更加注重细节的教学,并采用更多的练习活动来提高学生绘画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美术上册《田间的精灵》课时教案新
湘版
课题
第8课田间的精灵
共2课时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巧妙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的方法进行立体造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进乡村,开拓视野,了解一些民间艺术文化,保留纯真的学习情怀和勇于创作的热情。
能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善于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重
难点
能巧妙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
教法学法
欣赏、设计、制作。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人教学
检查学生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本课学习材料。
教师讲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故事,勾起学生的想象或回忆。
二、分组尝试,发现问题
教师提出学习主题:下面我们就以组为单位,互相合作尝试捆扎一个稻草人,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
发现尝试作业中的问题:
三、相互学习,解决难点
师生讨论:形态不美。
松散不稳。
没有做完。
请优秀组的代表介绍经验,或教师示范介绍制作步骤。
①试扎:用手比画人物的关节位置;②分扎:捆扎做出人物的大体形态;③装饰:最后修剪、装饰、整理。
四、作品欣赏,拓展方法
相同材料、不同方法的作品欣赏,展示。
综合材料作品欣赏。
主材:稻草、棕榈叶、果实。
五、拓展思路,自主表现
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设计与构思;
提出作业要求:学习活动一。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六、作业展示,评析交流
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稻草人形象。
学生举例回答。
学生分组制作。
边做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修改。
讨论解决。
学生演示,听讲领会。
学生欣赏作品。
学生创作,按照要求完成作业要求。
评析交流。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