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教案 (1)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优秀教案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1 平面构成的定义1.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1.3 平面构成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及运用2.1 点的概念及运用2.2 线的概念及运用2.3 面的概念及运用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3.1 对称与均衡3.2 对比与统一3.3 重复与节奏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4.1 单独构成4.2 组合构成4.3 复合构成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创作方法与步骤5.1 观察与分析5.2 创意与构思5.3 绘制与制作第六章:平面构成的视觉元素与设计原则6.1 形状与形状设计6.2 色彩与色彩搭配6.3 质感与肌理6.4 空间与透视6.5 视觉引导与视线流程第七章:平面构成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7.1 平面设计中的应用7.2 广告设计中的应用7.3 包装设计中的应用7.4 插画与绘画中的应用7.5 摄影与影像处理中的应用第八章:平面构成的实践案例解析8.1 经典平面设计案例解析8.2 学生优秀作品案例解析8.3 实际项目案例解析第九章:平面构成的创新与拓展9.1 创新思维的培养9.2 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9.3 跨界设计与多元表现9.4 技术与材料的探索与应用第十章:平面构成的评价与展示10.1 平面构成作品的评价标准10.2 作品展示与交流的重要性10.3 平面构成作品的展示方式与技巧10.4 平面构成作品的评价与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难点解析:理解平面构成对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平面构成原理提升设计质量。
二、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及运用难点解析:如何巧妙地运用点、线、面创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设计作品。
三、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难点解析:如何在具体设计项目中灵活运用这些原则,达到设计目标。
四、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难点解析:如何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构成形式,以及如何创新构成形式。
五、平面构成的创作方法与步骤难点解析: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以及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平面构成备课教案模板
平面构成备课教案模板教案标题:平面构成备课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3. 能够运用平面构成的知识进行创作和设计。
教学重点:1.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和原理。
2. 平面构成的常见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将平面构成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平面构成的案例图片3. 平面构成的相关教学资料4. 创作工具和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平面构成作品,引导学生对平面构成的概念和意义进行初步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构成要素、构成技巧和构成方法等内容。
2. 通过案例分析,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平面构成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对平面构成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实践(25分钟)1. 让学生进行平面构成的实际操作,可以是在纸上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也可以是利用创作工具进行平面构成的实际创作。
2. 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展示和交流(10分钟)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互相交流和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和体会。
五、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构成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加运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平面构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构成技巧和方法。
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些操作上的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平面构成的技能。
《平面构成教案》课件
《平面构成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感知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平面构成的定义平面构成的作用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的概念与特点点、线、面的运用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的运用技巧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感知能力和创新意识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的能力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平面构成的优秀案例,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平面构成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平面构成作品,引发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案例分析:分析平面构成的优秀案例,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平面构成的重要性。
4.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实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设计作品: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创作的平面构成作品,考察其对平面构成原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进行设计实践,并提交作品。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的平面构成教材或教辅资料,供学生参考学习。
2. 案例素材:收集一系列平面构成的优秀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3. 设计工具:准备相关的设计工具,如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供学生实践操作使用。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第二课时: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及其运用技巧。
3. 第三课时:分析平面构成的优秀案例,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平面构成的重要性。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平面构成第一章概述 (1)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 (1)一、什么是平面构成 (1)二、平面构成的用途与学习意义 (1)第二节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 (2)一、形象(形态)的分类 (2)二、形象的组成元素 (2)三、平面构成设计的元素 (2)第二章包豪斯及其影响 (2)第三章基础构成 (3)第一节认识形态 (3)一、现实形态 (3)二、非现实形态 (3)第二节基本形的创造 (4)一、形的概括 (4)二、形的省略 (4)三、形的组织 (4)第三节造型要素—点、线、面 (5)一、点 (5)二、线 (6)三、面 (7)第四节骨格 (8)第五节错视 (9)一、尺度错视 (9)二、形状错视 (9)三、空间错视 (10)第四章形式美的规律 (10)第五章设计法则 (11)第一节重复 (11)一、重复的概念 (11)二、重复的类型: (12)第二节近似 (12)一、近似的概念 (12)二、近似的分类 (12)三、近似基本形可用下列方法得到: (12) 第三节渐变 (13)一、什么是渐变 (13)二、渐变的类型 (13)三、渐变的骨格 (14)四、渐变构成中基本形与骨格的关系 (15) 第四节发射 (15)发射骨格的种类 (16)第五节特异 (17)一、特异的定义 (17)二、特异产生的条件 (17)三、特异构成注意问题 (17)四、特异分类 (18)第六节聚散 (19)一、聚散的定义 (19)二、聚散的构成方式 (19)三、聚散的基本形 (19)四、聚散的编排 (20)第七节肌理技法探索 (20)一、肌理的概念 (20)二、肌理的分类 (20)三、制作肌理效果的几种方法 (21)第八节空间的表达 (21)一、平面性空间 (22)二、幻觉性空间 (22)第一章概述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按一定的原则将各种造型要素组合成美的形态,其过程和结果称为构成。
更明确地说是研究视觉设计中最基本的造型(构成)要素——形、色、体在二维或三维的空间里排列和组合形成的美的形态,是从诸多的审美实践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形式法则。
平面构成完全详细经典教案(1)
.
16
(2)等大的两个点,黑色背景的白点感觉大, 白色背景上的黑点感觉小
.
17
(3)相同的两个点,周围点小的感觉大,周围 点大的感觉小
.
18
(4)相同大小的两个点,外圆小的感觉大,外 圆大的感觉小
.
19
(5)等大的两个点,靠近锐角的点感觉大,远 离锐角的点感觉小
.
20
(6)点在设计中往 往起到线的作用
(7)封闭的点,往 往起到面的作用
.
21
.
22
.
23
.
24
.
25
三、线的研究
1、认识线
线是点运动的轨迹,又是面运动的起点.在几 何学中,线只具有位置和长度,而在形态学中, 线还具有宽度、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 素.从线性上讲,线具有整齐端正的几何线,还 具有徒手画的自由线.物象本身并不存在线,面 的转折形成了线,形是由线来界定的,也就是我 们所说的轮廓线
.
12
(7)如果点的环境 改变了,那么形也改 变了,点的性质也就 改变了
.
13
(8)图的位置不同, 给人的视觉感觉就不 同
.
14
(9)相同的对称点, 靠边的感觉往外跑, 而无边的感觉稳定
.
15
点的视错觉
点所处位置的大小、色彩、位置、肌理等变化,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 在视觉上给人以错觉,在平面设计中如能掌握这一点,可大大增强设 计效果.
.
2
构成的概念
构成的概念与“基础造型”的概念相同, Nhomakorabea点在 于“造型”.它不是技术的训练,也不是模仿性 的学习,而是通过有效的方法,在设计造型的过 程中主动把握限制的条件,有意识地去组织与创 意.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1 平面构成的定义介绍平面构成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平面构成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解释平面构成是指在二维空间内,通过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的有规律组合,创造出美观、平衡的艺术作品。
1.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介绍点、线、面三个基本元素,并展示它们的不同的形态和特点。
让学生通过练习,亲身体验和理解点、线、面的表现力和变化。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2.1 对称与非对称解释对称与非对称在平面构成中的意义和作用。
展示对称与非对称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美感和平衡感。
2.2 对比与和谐介绍对比与和谐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在平面构成中的重要性。
展示对比与和谐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其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技巧与方法3.1 重复与节奏解释重复与节奏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和效果。
展示重复与节奏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其创造出的视觉效果和节奏感。
3.2 层次与透视介绍层次与透视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在平面构成中的意义。
展示层次与透视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其空间感和深度感。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应用与实践4.1 平面构成在绘画中的应用解释平面构成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并展示平面构成在绘画实例中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实际绘画练习,运用平面构成的原理和技巧,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平衡感的绘画作品。
4.2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解释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展示平面构成在设计实例中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实际设计练习,运用平面构成的原理和技巧,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平衡感的设计作品。
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创新与拓展5.1 平面构成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组合和形式,创作出独特的平面构成作品。
介绍一些创新的平面构成作品,让学生从中汲取灵感和启发。
5.2 平面构成的拓展应用介绍平面构成在其他艺术领域的应用,如雕塑、装置艺术等。
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广泛应用,并鼓励他们在其他艺术领域中运用平面构成的原理和技巧。
平面构成教案首页
平面构成教案首页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元素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平面构图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元素及其运用。
2. 教学难点:平面构图的创新和审美能力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平面构成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交流和评价,提高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平面构成教材。
2. 课件:平面构成相关图片、案例等。
3. 工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平面构成作品,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
3.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平面构成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交流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交流和评价,提高创新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他们的平面构成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创作。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第1周: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与元素1. 平面构成的定义与作用2. 点、线、面及其特性3. 基本构图法则第2周:平面构成的基本技巧1. 重复与节奏2. 对称与平衡3. 对比与统一七、教学评价1. 平时练习:观察学生平时的练习作品,评估他们对平面构成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应用能力。
2. 课堂参与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提问及互动情况,评估其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创作展示:期末组织平面构成作品展示,邀请专家、师生共同评价,以此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八、教学进度计划第1周: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与元素第2周:平面构成的基本技巧第3周:重复与节奏的运用第4周:对称与平衡的运用第5周:对比与统一的运用第6周:平面构成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第7周:创新实践与审美能力提升第8周:作品展示与评价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平面设计展、画廊等,拓宽视野,激发创意。
平面构成教案范文
平面构成教案范文教案标题:平面构成教案目标:1.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平面构成的常见要素和表现方法;3.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4.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发他们对平面构成的思考,比如问学生平面可以如何构成?2.通过展示一些平面构成的艺术作品或实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概念讲解(20分钟)1.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平面的二维性、有限性和扁平性等。
2.讲解平面构成的常见要素,包括点线面的定义和特征,并通过图例进行说明。
3.讲解平面构成的表现方法,包括正三视图、剖视图等,并利用示例进行演示。
三、观察与分析(30分钟)1.给学生分发一些不同的平面构成实物,如拼图、模型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构成要素。
2.让学生自由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并倡导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和思考。
四、综合创作(40分钟)1.给学生准备一些纸张、剪刀、胶水等材料,让他们分组进行平面构成的创作活动。
2.要求学生利用已学习的知识和技巧,设计出自己的平面构成作品,并注重创新和个性的表达。
3.引导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借鉴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展示与评价(20分钟)1.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创作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简短的演讲,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创作过程。
2.同学们可以互相欣赏和评价对方的作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教师进行总结发言,对学生的创作成果进行评价和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教学资源:1.平面构成的艺术作品和实物图片;2.平面构成的相关教材和练习册;3.平面构成创作用的纸张、剪刀、胶水等材料。
教学评价:1.观察和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和讨论情况,看是否认识到了平面构成的要素和特点;2.评估学生的创作作品,看是否能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创新和个性表达;3.学生的演讲和展示情况,包括表达清晰度、创作理念和创作过程的描述是否恰当。
平面构成点线面教案
平面构成点线面教案
教案标题:平面构成点线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
2. 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点、线、面。
3. 能够运用点线面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几何图形构造和分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难点:运用点线面的知识进行几何图形的构造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几何工具、图片资料。
2. 教学资源:相关的教学视频、图片资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是由什么构成的,引出点线面的概念。
2. 讲解:通过图示和实物,向学生介绍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
3. 操作:让学生使用几何工具,自己尝试绘制点线面,加深对点线面的理解。
4. 拓展: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其中的点线面,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5. 总结:对点线面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其在几何图形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作业:
1. 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 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点线面,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点线面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下节课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加深学生对点线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平面构成完全详细教案
平面构成完全详细经典教案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1 平面构成的定义1.2 平面构成的作用1.3 平面构成与设计的关系1.4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1.5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2.1 点2.2 线2.3 面2.4 色彩2.5 文字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3.1 对称与平衡3.2 对比与统一3.3 重复与节奏3.4 对比与变化3.5 比例与尺度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4.1 单独构成4.2 组合构成4.3 骨骼构成4.4 重复构成4.5 近似构成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应用技巧5.1 创意方法与技巧5.2 构图方法与技巧5.3 色彩搭配与技巧5.4 文字设计技巧5.5 综合应用与实践第六章:平面构成的构图法则6.1 黄金分割法6.2 三分法6.3 对角线构图6.4 中心构图6.5 框架构图第七章:平面构成的视觉传达7.1 视觉元素的引导7.2 视觉焦点的设计7.3 视觉层次的打造7.4 视觉对比的应用7.5 视觉统一与平衡第八章:平面构成的创意表现8.1 创意的来源与激发8.2 创意思维的方法8.3 创意的表现技巧8.4 创意与构成的融合8.5 创意实践与评析第九章:平面构成的应用于视觉设计9.1 海报设计中的应用9.2 广告设计中的应用9.3 书籍设计中的应用9.4 包装设计中的应用9.5 网页设计中的应用第十章:平面构成的案例分析与实践10.1 经典案例分析10.2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一:标志设计10.3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二:招贴设计10.4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三:插画设计10.5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四:版式设计第十一章:平面构成的材料与技法11.1 传统平面构成材料11.2 现代平面构成材料11.3 平面构成技法概述11.4 绘图软件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11.5 实践项目:材料与技法的运用第十二章:平面构成在摄影与摄像中的应用12.1 摄影中的平面构成12.2 摄像中的平面构成12.3 色彩、光线与构图的关系12.4 实践项目:摄影与摄像的平面构成应用12.5 案例分析:摄影与摄像作品中的平面构成技巧第十三章:平面构成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13.1 平面构成与室内设计13.2 平面构成与建筑设计13.3 空间中的色彩与材质应用13.4 实践项目:空间设计中的平面构成实践13.5 案例分析:空间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案例第十四章:平面构成在时尚设计中的应用14.1 平面构成与服装设计14.2 平面构成与配饰设计14.3 时尚设计中的色彩与图案应用14.4 实践项目:时尚设计中的平面构成实践14.5 案例分析:时尚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案例第十五章:平面构成的综合与应用15.1 平面构成在跨学科中的应用15.2 平面构成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15.3 创意与实用的平衡15.4 实践项目:综合平面构成实践15.5 案例分析:平面构成的综合应用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元素、原则、形式、技巧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小学美术《平面构成》教案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增强学生对美术元素的感知与识别,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创意表达,提升创作能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个性化表现;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集体中交流、分享与互助;
5.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4.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本节课中,我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氛围让学生们更加放松,有助于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但在某些环节,课堂氛围过于轻松,导致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度调整课堂氛围,既要让学生感到轻松,又要保证教学效果。
5.学生成果的展示:在学生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后,成果展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潜力。他们运用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创作出了很多有创意的作品。但在展示过程中,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作品。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些基本要素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点的运用:如大小、位置、密集程度等对视觉效果的影响;
-线的运用:如直线、曲线、粗细、长短等在构成中的作用;
-面的运用:如形状、大小、排列组合等对画面整体效果的影响。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平面构成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平面构成教案
精品文档平面构成教案1-2)授课日期:2011-11(概述标题:第一章引导学生产生对这门课程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一些基本的概念,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的兴趣,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学时授课时数:2 平面构成的一些相关概念、源流;中国传统中的构成。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及过程通过提问(什么叫构成)结合图片的分析,引出构成概念,切入课题。
由理论的讲授,图片展示,让同学初步了解平面构成概念及意义,构成的源流。
最后,教学互动环节。
教授内容纲要:概述第一章平面构成的概念1.1 构成:或者将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分解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后再进行组合。
平面构成: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将既有的形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组合方式。
1.2平面构成的源流产生的根源————1、平面构成历史源流审美价值——艺术渗透力中国传统中的构成1.3 作为表意体系的汉字,就是构成最好的体现,它是意符和音符的组合体。
1.3.1 1.3.2构成形式在中国的传统图案造型中也显而易见。
1.4平面与立体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底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
它所表现的立体空间平面构成——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通过材料的组合(例如:线材、板材等)组成占有立体空间的实体,即以实际的厚度、高度——立体构成及宽度来塑造形象。
1.5研究对象着重于研究二维平面内基本形态的创造平面构成的目的、意义及应用范围1.6目的: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基本掌握视觉元素中的点、线、面的种类、性质以及1.6.1肌理的表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构成表现、它们之间在二次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对探索形式美法则怎样在具体构成中体现;培养创造思维在具体构成中的表现;现与意义;为今后的专业造型设计打好绘画材料的性能具有基本认知和把握,熟练掌握描绘的基本功,基础。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课程教案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一、课程性质、地位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学习、启发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起步,是知识与技法相结合而且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
通过平面构成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构成形态的观察力、直觉判断力和创意力,开拓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能力,并基本掌握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创造图形。
二、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构成设计概念及理论有较深的理解,熟悉艺术设计的要素与技法,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及构成设计所需的形态语言,提高学生较强的设计意识、构思能力、激发想象力、掌握设计要领。
在形与形构成方式的研究中,加强学生在平面设计中对形体的合理组合以及美感的理解,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拓展其思维与技法,发展其空间塑造与想象能力,激发创新能力,在实践中使学生的个性不断完善。
第二部分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一、教学目的通过从逻辑思维到形象思維的构思活动及设计实践练习,注重抽象手法的训练及表现,增强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并科学地上升到理性境界,艺术地再现生活,从而为今后的专业设计生活提供了内容丰富的素材,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方式、感知意识和创新能力打下了了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1.要具有形态美感形式的素质;2.要求学生具有图形的判断力和审美能力;3.要有严格的学习态度;4.要有创新的想象能力。
第三部分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性质、地位,及学习平面构成的目的。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概念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构成处于基础绘画到设计的过渡阶段,两者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点。
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方式:讲授教学内容: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念一、构成的含义人类所有的发明创造行为其本身就是对已知要素的重构,大到宏观宇宙世界,小到微观原子世界,都可以有自己的组合关系、结构关系。
我们进行这种分解与组合关系的联系,就是要利用各种可能形,从不同角度做组合排列,从而产生新的造型。
平面构成 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一、课题: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二、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在于通过对理论的学习,掌握平面构成的概念,以及在设计中的意义及应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更高层次的造型能力、审美判断力。
要求学生理解平面构成概念,了解平面构成在今后学习中的重要性。
要求培养学生练习点线面的构成,这也是学好其他专业的基础,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措施: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以及在设计中的意义及应用。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举例说明。
侧重培养学生利用点、线、面带来的视觉效果,构成点线面的最佳画面。
查阅资料,练习点线面的构成作业。
四、教学难点与措施:了解平面构成在今后学习中的重要性,讲解结合图片说明。
点、线、面的灵活应用及灵活理解。
查阅资料,练习点线面的构成作业。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指导与实践。
多媒体演示、举例分析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以点的形式存在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归纳,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第一节点点在人们头脑中是一粒尘埃,一个分子。
一个标记点在几何学中不具有大小,只具有位置,即无长短也无宽度,是最小的单位;但在构成中,点是有大小、形状、位置和面积的。
点有一种跳跃感,能使人产生对球体的联想;点有一种生动感,能使人产生对植物种子的联想;点还能造成一种节奏感,类似音乐中的节拍或鼓点。
2-1-1 点与位置2-1-2 点与周围环境2-1-3 点的密集第二节线点移动的轨迹形成了线。
线在空间里是具长度和单位的细长物体,不具宽度和厚度;在数学上来说,线不具有面积,只有形态和位置;在构成中,线是有长短、宽度和面积的,当长度和宽度比例到了极限程度的时候就形成了线。
2-2-1 线的分类和特征2-2-2 线的不同方向运动在视觉上得到的印象2-2-3 线的排列2-2-4 线的组合第三节面面是线移动的轨迹,平面构成中不是点或线的都是面。
面由长度、宽度,但没有厚度。
点的密集或者扩大,线的聚集或者闭合都会产生出面。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和组合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平面设计的基本技能。
3. 通过对平面构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平面设计创作。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3. 平面构成的组合方式(重复、近似、对比、发射、特异)4. 平面构成的原则(对称、均衡、节奏、韵律)5. 平面构成的应用(字体设计、图案设计、海报设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组合方式、原则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平面构成的组合方式、原则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组合方式、原则及应用。
2. 演示法:展示平面设计作品,分析作品中的平面构成元素和组合方式。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平面设计创作。
4. 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观念。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平面设计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和组合方式(重复、近似、对比、发射、特异)。
3. 分析:分析平面构成的原则(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4. 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平面设计创作。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平面构成的设计作品,加深对平面构成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组合方式、原则及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设计作品、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3. 评价标准:(1)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基本元素和组合方式进行设计。
平面构成教案初中
平面构成教案初中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培养学生对形状、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的感知和运用能力;3. 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形状、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的运用;3. 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平面构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平面构成的概念和作用;2. 学生分享自己对平面构成的理解和认识。
二、基本概念和原理(10分钟)1. 教师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点、线、面、空间、平衡、对比等;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一些平面构成作品,理解平面构成的原理和运用。
三、视觉元素的运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形状、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的特点和作用;2. 学生通过实践,运用视觉元素创作一些简单的平面构成作品;3.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和借鉴。
四、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创新设计一些具有个性的平面构成作品;2. 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平面构成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3.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鼓励。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构成在设计和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3. 教师给出一些拓展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实践平面构成。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形状、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的运用能力;3. 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方面的提高。
教学资源:1. 平面构成作品展示;2. 相关书籍和资料;3. 网络资源。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创作;2. 引导学生关注和分析生活中的平面构成实例,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3.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鼓励。
《平面构成教案》课件
《平面构成教案》课件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1 平面构成的定义1.2 平面构成的要素1.3 平面构成的作用第二章:点、线、面的构成2.1 点的构成2.2 线的构成2.3 面的构成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3.1 对称与平衡3.2 对比与统一3.3 重复与节奏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4.1 对比与和谐4.2 比例与尺度4.3 动态与静态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创作方法5.1 创意灵感来源5.2 构图方法5.3 色彩运用第六章:平面构成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6.1 平面构成在绘画中的应用6.2 平面构成在雕塑中的应用6.3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第七章:平面构成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7.1 平面构成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7.2 平面构成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7.3 平面构成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第八章:平面构成在UI/UX设计中的应用8.1 平面构成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8.2 平面构成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8.3 平面构成在用户体验设计中的应用第九章:平面构成的实际案例分析9.1 平面构成在知名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的应用9.2 平面构成在著名艺术家作品中的应用9.3 平面构成在成功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第十章:平面构成的实践操作10.1 平面构成基本练习10.2 平面构成进阶练习10.3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指导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重点关注点:对平面构成的定义、要素及其作用的深入理解。
补充和说明: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感受平面构成在视觉艺术中的重要性。
重点环节2:点、线、面的构成重点关注点:点的动态与静态特性,线的方向与形状,面的形状与色彩。
补充和说明: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点、线、面的基本构成方法,并学会运用到创作中。
重点环节3: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重点关注点:对称与平衡、对比与统一、重复与节奏在构成中的运用。
补充和说明:通过分析经典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这些原则在视觉艺术中的重要性。
重点环节4: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重点关注点:对比与和谐、比例与尺度、动态与静态的运用。
平面构成教案1
第一章概论一.教学目得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得一些基本知识,使学生懂得什么就是平面构成、什么就是“二维设计”,以及什么就是造型艺术得美学规律与形式法则。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平面构成概念,造型艺术得美学规律与形式法则2、学习难点:造型艺术得美学规律与形式法则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板书)四.课时安排:4课时五。
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1、导入阶段2、主要内容第一节平面构成概论平面构成就是现代设计基础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指将即有得形态(包括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点、线、面、体)在二维得平面内,按照一定得秩序与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得训练方法。
(平面构成就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得平面上,按照美得视觉效果,力学得原理,进行编排与组合,它就是以理性与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得排列得方法,就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得产物。
)平面构成就是一种理性得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得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得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得视觉引导作用。
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得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得装饰构图。
第二节什么就是“二维设计”整个课程更多得就是围绕“二维”这一概念展开得.谈到“二维”,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下“二维”得定义以及它与“三维"得关系,即“纬度”得基本概念:如果说“一维"只有长度,呈一种相对得线性状况;“二维”则有长度与宽度,呈现一种相对得面形状况;而“三维”有长度,宽度与高度,呈一种体积或空间得状况。
这里我们所谈论得均就是在“二维”,也就就是平面范围中得一些设计造型得基础问题。
说到“二维设计基础”,首先要提及二维形态得基本元素,即我们平时所说得点、线、面所组成得,与形态相关得质地(肌理)与色彩.可以说所有得形态都就是相对得点、线、面所组成得,与形态想国得又有她们得质地,再就就是色彩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格罗皮乌斯有一个很重要的思维方式:从本质上讲,美术与工艺并不 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活动,而是同一个对象的两种不同分类。艺术家比 较注重艺术理论,容易接受新思维,他们教育学生,一定能胜过旧式 工匠。这类艺术家可以向学生强调并解释一切艺术活动的共通要素, 让学生了解到美学的基础。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经验,帮助学生创造 出新的设计语言。基于这一点,格罗皮乌斯聘任了画家约翰·伊顿、 里昂耐尔·费宁格(LYONEL FEININGER)、雕塑家格哈特·马克斯 (GREHARD MARCKS)、穆希(MUCHE)、施莱默(SCHLEMMER)、克利 (KLEE)、施赖尔(SCHREYER)、康定斯基(KANDINSKY)和莫霍利-纳吉(MOHOLY--NAGY),他们在1919年到1924年之间,陆续来到了 魏玛,这些人极富原创性、同时也极擅长自我表达。他们全都有兴趣 研究基本问题的理论。除开这些艺术家,格罗皮乌斯还聘请了许多作 坊大师,他们在各自的工艺类别上,都是技艺精湛的人。艺术家激励 学生开动思想,开发创造力,作坊大师教会学生手工技巧和技术知识。
• 包豪斯前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 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20世纪 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 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 第二阶段(1925—1932年),德绍时期。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并进 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 成果。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 斯·梅耶(HANNS MEYER)继任。这位共产党人出身的建筑师,将包 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 治压力。最后梅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密 斯·凡·德·罗(MIES VAN DE ROHE)继任。接任的密斯面对来自纳 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 党占据德绍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 知觉受观察者的以往经验,注意程度,兴趣爱好影响 同学们应准备的设计工具: 1】鸭嘴笔 2】叶茎笔 3】直线笔 4】圆规 5】颜料 6】纸张 4K 8K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产生和发展
• 一 构成作为基础造型活动的渊源 • 1】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诞生 • 国立包豪斯(Bauhaus)设计学院--现代建筑史、工业设计史和艺 术史、艺术设计教育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 • • • • •
鼠标——老鼠 飞机——鸟 锯子——草的边缘锯齿 奥体中心——鸟巢 潜水员——鸭蹼 悉尼歌剧院——贝壳
• 2)人为形态:人工形态,由人类创造出来的现实形态 • 它源于自然形态 • 例如:军用作战衣 蝙蝠衫 燕尾服 红外望远镜
• • • • • •
3)抽象形态 1】定义:是对具象形态的高度升华和概括 是在对宇宙的认识过程中由感性到理性发展的视觉创造。 例如: 抽象形态中的明与暗 强与弱 轻与重 刚与柔 动与静 聚与散 疾与缓能给人带来不同感受(忧郁 悲伤 欢乐 崇高 雄 伟 优美 滑稽 ) • ——抽象的点线面同样能激发人们的情感
• 包豪斯在纳粹统治时期,遭到了难以避免的关闭命运,但是它的教育 思想并没有停止,逃避纳粹压迫、寻求新发展的包豪斯教育家格罗皮 乌斯在英国居留三年后,又于1937年赴美国任哈佛大学建筑系主任。 密斯·凡·德·罗1937年赴美国,任教于伊利诺工业技术学院,希尔 伯西摩和彼得汉斯等也前往该校任教。1937年包豪斯的教师莫霍利-纳吉,在芝加哥筹建了“新包豪斯”(THE NEW BAUHAUS),继续弘 扬德国时期的包豪斯精神。后来更名为“芝加哥设计学院” (SCHOOL OF DESIGN IN CHICAGO)。以后又与伊利诺工学院合并, 成为美国最著名的设计学院(INSTITUTE OF DESIGN)。芝加哥设计 学院一象被认为是包豪斯设计与教育思想在美国的前沿阵地。
包豪斯设计学院
• 包豪斯(Bauhaus)作为一种设计体系在当年风靡整个世界,在现代 工业设计领域中,它的思想和美学趣味可以说整整影响一代人。虽然 后现代主义的崛起对包豪斯的设计思想来说是一种冲击、一种进步, 但包豪斯的某些思想、观念对现代工业设计和技术美学仍然有启迪作 用,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设计道路的方向的选择是有帮助的。 它的原则和概念对一切工业设计都是有影响作用的。弗兰克·皮克 (FrankPick)认为:“„„必须制定一种压倒一切的科学原则和概 念,来指导日用品的设计,象建筑方面那些指导房屋设计的原则那 样。”
• 1953年被称为战后包豪斯的德国乌尔姆(ULM)艺术学 院建立,地点就在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诞生的小城市乌尔姆, 平面设计的重要人物马克斯· 比尔(MAX BILL)担任第一 任校长。在他和教员的努力下,这个学院逐步成为德国功 能主义、新理性主义和构成主义设计哲学的中心,虽然学 院已经关闭多年,但是它所形成的教育体系、教育思想、 设计观念直到现在,依然是德国设计理论、教学和设计哲 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乌尔姆致力于设计理性主义研究,几 乎全盘采用包豪斯的办学模式,它的最大贡献是完全把现 代设计——包括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平 面设计等,从以前似是而非的艺术、技术之间的摆动立场 坚决地、完全地移到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来,坚定地从科学 技术方向来培养设计人员。
平面是指造型活动在两维空间中进行的 1】“构成”是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和法则组织,建构理想形态的造型行为。 ——造型要素:形态,色彩,质感 形态:点 线 面 立体 空间 色彩:色相 明度 纯度 2】对两维空间的平面形态研究——平面构成 对三维空间的立体形态研究——立体构成 对色彩进行有目的性的组合创造—色彩构成 可以说构成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问题:请举出你所能发现的身边的各种构成方式?
结论: 平面构成的定义: 在两维的平面内创造理想的形态,或是将形态要
素按照一定的法则进行分解,排列,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
态造型的基础训练。
第二节 如何学习认识平面构成
• 一 平面构成的研究范围: • 1】主要研究在两维空间内如何利用造型的基本元素(点 线 面)创 造形象,处理形象与形象间的关系。 • 2】如何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照美的形式法则创造一种视觉上和 知觉上美的关系,从中培养基本的造型能力和设计审美能力。 • 二 学习平构的目的: • 造型能力 形式的感受力 美的感悟力
• 包豪斯以前的设计学校,偏重于艺术技能的传授,如英国皇家艺术学 院前身——设计学校,设有形态、色彩和装饰三类课程,培养出的大 多数是艺术家而极少数是艺术型的设计师。包豪斯则十分注重对学生 综合能力与设计素质的培育,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他 们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开创类似三大 构成的基础课、工艺技术课、专业设计课、理论课及与建筑相关的工 程课等现代设计教育课程,培养出大批既有艺术修养、又有应用技术 知识的现代设计师。实用的技艺训练、灵活的构图能力、与工业生产 的联系,三者的紧密结合,使包豪斯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技术” 的设计风格,其主要特点是: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新技 术、新工艺和美学性能;造型简洁,构图灵活多样。包豪斯艺术方向 和艺术风格使它成了二十世纪欧洲最激进的艺术流派的据点之一。
• 问题:生活中哪些事物是利用抽象形态给人们带来视觉认识的?
第五节 平面构成形态与知觉心理
• 一 知觉心理 • 1】定义:(知觉)感知 察觉 发觉 • 知觉心理:人们感知观察事物后的心理状态活动 • 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将多种视觉信息有机的整合后的一种心 理想法和认知。 • 2】分类: • 空间知觉心理 ——反应事物的大小 形状 远近 方位等空间特性 • 时间知觉心理——反应事物运动过程先后 长短的延续性顺序性 • 运动知觉心理——反应事物自身和其他物体空间中位置的移动 • 每个人的知觉心理是不同的
•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密斯·凡·德·罗将学校迁至 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 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上台的纳粹政府,密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 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 14年的发展历程。
• 包豪斯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它的两大特点至今不能被人忘记:一 是决心改革艺术教育,想要创造一种新型的社会团体;二是为了这个 理想,不惜做出巨大的牺牲。包豪斯的创办者兼校长格罗皮乌斯 (WALTER GROPIUS)亲自制定了《包豪斯宣言》和《魏玛包豪斯教学 大纲》,明确了学校目标:一要挽救所有那些遗世独立、孤芳自赏的 艺术门类,训练未来的工匠、画家和雕塑家,让他们联合起来进行创 造,他们的一切技艺将会在新作品的创造过程中结合在一起;二要提 高工艺的地位,让它能与“美术”平起平坐。包豪斯声称,“艺术家 与工匠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艺术家就是高级工匠„„ 因此,让我们来创办一个新型的手工艺人行会,取消工匠与艺术家之 间的等级差异,再也不要用它树起妄自尊大的藩篱”;三要把包豪斯 与社会生产、市场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己的产品与设计直接出售 给大众和工业界。包豪斯声言,他们将“与工匠的带头人以及全国工 业界建立起持久的联系”。
第四节 平面构成的形状与表现,可展现于外部亦可显影于内部 • 分类:概念形态 现实形态 抽象形态 • 1)概念形态: 空间所规定的形式(点 线 面 体 之分) • (量的方面 大小 宽窄) • 现实形态:实际存在的形态(自然形态 人为形态) • 自然形态——自然界中一切没有经过人为因素改变而存在的现实形态 例如:山川 树木 鸟虫 人类由自然形态获取的创作素材有哪些?
创造力
• • • • • •
三 学习要求: 1】构图的完整和巧妙 2】黑白灰关系的相对平衡 3】结构的严谨和丰富 4】造型语言的多样化 5】情绪感情的表达
四 • • •
学习方法: 建立正确的观察方法 培养有创新的思维方式 发展与新技术新材料相结合的创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