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下7-8单元基础知识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目录绪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 (2)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5)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11)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5)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20)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2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28)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31)第九单元溶液 (35)第十单元酸和碱 (39)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45)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48)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51)常见物质的俗名 (53)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53)常见反应的现象 (57)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 (60)多功能瓶 (61)除杂 (62)鉴定 (62)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常见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区别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7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基础知识总结与应用 鲁教版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酸的含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酸。
如:HCl = H+ + Cl-H2SO4 = 2H+ + SO42- HNO3 = H+ + NO3-常见的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钡【Ba(OH)2】、氨水【NH3·H2O】碱的含义: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 H-)的化合物叫碱。
如:NaOH= Na++OH-Ca(OH)2 =Ca2++2OH- NH3·H2O =NH4++OH-常见的盐:NaCl、AgCl、CaCl2、FeCl2、CuCl2、FeCl3、Na2SO4、BaSO4、CuSO4、KNO3、AgNO3、Ba(NO3)2、Cu(NO3)2、Na2CO3、CaCO3、BaCO3盐的含义: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由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NH4+)构成的化合物也是盐。
如:NH4NO3、(NH4)2SO4一、酸的性质1.浓盐酸、浓硫酸的特性浓盐酸具有强烈的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除去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不能干燥氨气NH3)。
注意:浓硫酸的稀释方法,浓硫酸稀释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练习:把一定质量的浓盐酸和浓硫酸分别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忽略水分的蒸发),变化的结果是:(填“增大”“减少”“不变”)2.酸的通性⑴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色。
⑵酸+金属→盐+氢气Fe+2HCl=FeCl2+H2↑ Mg+2HCl=MgCl2+H2↑Zn+H2SO4=Zn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要求:能够熟练写出镁、锌、铁、铝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叙述实验现象。
注意:氯化亚铁的溶液是浅绿色。
九年级下化学第八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下化学第八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下化学第八单元的知识点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中心金属离子:了解中心金属离子的概念,以及中心金属离子的电子配置和离子价
态的确定。
2. 配位化合物:了解配位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可以通过写出配位离子及其配体、给
出配位化合物的物质的计算公式。
3. 配位数:了解配位数的概念和判断配位数的方法,了解配位数与配体和中心金属离
子的性质的关系。
4. 配位键:了解配位键的概念和形成配位键的方式,了解配位键与配体特性的关系。
5. 配位立体化学:了解配位体的立体构型和配位立体异构体的概念、判断方法和性质。
6. 金属络合物的命名:了解金属络合物的命名规则及标准化的命名方法。
7. 配合物的性质:了解金属络合物的颜色、溶解度、稳定性和酸碱性等性质,了解金
属离子在配位化合物中的氧化还原性质。
8. 生活中的配位化合物: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配位化合物,例如血红蛋白、叶绿素等的
结构、性质和功能。
以上是九年级下化学第八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概述,具体学习时可参考教材内容进行深
入学习。
九下化学第八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下化学第八单元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的总结: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一张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包含了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周期表按照元素的电子排布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2. 元素的周期性,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具有周期性特征。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也会发生周期性变化。
例如,周期表中的元素周期性地变化着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等性质。
3. 元素的主族和副族,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可以分为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
主族元素是周期表中1A、2A等组的元素,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副族元素则是周期表中B族、3A族等组的元素。
4. 元素的离子化倾向,元素的离子化倾向是指元素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离子的趋势。
元素的离子化倾向与其原子结构和周期表位置有关。
一般来说,主族元素倾向于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而副族元素倾向于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5. 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的价态或电荷数。
化合价可以通过元素的周期表位置和最外层电子数来推测。
主族元素的化合价通常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而副族元素的化合价则需要考虑其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等因素。
6. 元素的化合物,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更多元素以确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性质取决于所组成的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化学键类型。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性、主族和副族元素、离子化倾向、化合价以及化合物等内容。
希望这个回答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单选题1、为了验证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只需进行其中三个就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不必进行的是A.将镁片放入稀盐酸中B.将铜片放入稀盐酸中C.将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D.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答案:C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①将镁片放入稀盐酸中,反应生成氢气,说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即Mg>H;②将铜片放入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铜和稀盐酸不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H>Cu;③将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Mg>Ag;④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Cu>Ag;根据①②④,即可得出Mg>H,H>Cu,Cu>Ag,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镁>铜>银。
故将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的实验不需进行。
故选C。
2、下图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4个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甲B.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C.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D.四个实验中,生锈最快的是④中的铁钉答案:AA、铁与氧气、水接触充分时最易生锈,所以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乙,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①铁与空气和水接触铁锈蚀,②中铁只与水接触,铁不锈蚀,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①铁与空气和水接触铁锈蚀,③铁只与空气接触,铁不锈蚀,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四个实验中,④中的铁钉与氧气、水接触最充分,生锈最快,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3、下列防锈措施不合理的是A.钢管存放在干燥的地方B.用盐水清洗菜刀C.及时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锈渍D.在铁管表面镀上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答案:B分析: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防锈的方法有隔绝氧气、保持金属表面洁净干燥、改变金属的组成和结构;A.钢管存放在干燥的地方,不易于生锈;B.用盐水清洗菜刀,会加速锈蚀;C.铁锈结构疏松多孔,能吸附水和氧气,会加速锈蚀,应及时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锈渍;D.在铁管表面镀上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能隔绝氧气、水,能有效防锈。
化学复习九年级下册知识点资料
化学复习九年级下册知识点资料
下面是九年级下册化学的知识点资料:
1. 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组织形式,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信息和特点,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电子排布等。
2. 金属元素:了解金属的基本特性,包括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可塑性等。
3. 非金属元素:了解非金属的基本特性,包括导电性差、不良导热性、脆性等。
4. 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合物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它们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
5. 化学方程式: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包括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配平等。
6. 酸和碱:了解酸和碱的基本属性,包括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指示剂的作用等。
7. 盐和水的生成:了解酸和金属的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以及酸和碱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8. 溶液的浓度:了解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包括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摩尔浓度等。
9. 化学能的转化:了解化学能转化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等。
10. 电化学反应:了解电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包括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和金属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的析出等。
以上是九年级下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资料,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初三下化学
初三下化学一、化学基础知识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具有一定的性质。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粒子。
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原子或分子组成,因此具有不同的性质。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元素和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相互转化。
3.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排列的表格,可以用来研究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二、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压力、浓度等。
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
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侧,生成物位于箭头的右侧。
方程式需要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原则。
三、物质的分类和性质1. 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具有可变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2. 固体、液体和气体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但可变的形状,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
气体具有可变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
3. 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物质的溶解性指的是物质在溶剂中能否溶解。
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溶质的量。
四、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1.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表面积等。
2.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反应速率前后相等的状态。
化学平衡的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和浓度等。
五、酸碱中和和氧化还原反应1.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酸具有酸性物质的性质,碱具有碱性物质的性质。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称为氧化,物质得到电子的过程称为还原。
九年级化学第7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7单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九年级化学课程的第7单元中,我们将学习有关化学反应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下面将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探讨。
1.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指在化学过程中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表示这种变化的方法。
2.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化学方程式包含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反应条件。
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反应后形成的物质,化学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等物理条件以及催化剂等。
3. 反应物的摩尔数与化学计量关系反应物的摩尔数是指在反应中参与的物质的摩尔数,摩尔是化学中表示物质量的单位。
化学计量关系指的是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
4.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性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量保持不变。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性要求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数在方程式中保持平衡。
5. 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量的变化。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
温度升高会加速反应速率,浓度增加、表面积增大和催化剂的添加也会增加反应速率。
6.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酸碱指的是溶液中具有酸性或碱性特征的物质,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7.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涉及物质的电荷转移。
氧化指的是电子的丢失,还原指的是电子的获得。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同时还原剂失去电子。
8. 电解与化学电池电解是通过外加电流使化学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方法。
化学电池则是利用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在电解和化学电池中,重要的是了解电子的流动方向和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动态。
这些是九年级化学第7单元的核心知识点。
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溶液: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由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
其中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等。
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等。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3.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等。
4. 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等。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
5. 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氮气、氧气、硫、磷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氯化钾、二氧化硫等。
6. 氧化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7. 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通过它可以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关系。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以上是初三化学下册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 知识点、练习复习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铝的抗腐蚀性较强的原因: 4Al+3O2=2Al2O3 2.铁在氧气中燃烧: 镁在空气中燃烧: 点燃 点燃 2Mg+O2 = 2MgO 3Fe+2O2=Fe3O4 3 .铁、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HCl=FeCl2+H2↑ 2Al+6HCl=2AlCl3+3H2↑ 4. 写出铜丝浸入AgNO3溶液中的现象及方程式 Cu+2AgNO3= 2Ag+Cu(NO3)2 5. 写出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的现象及方程式 2Al + 3CuSO4=3Cu+Al2(SO4)3 6. 写出铁丝浸入CuSO4溶液中的现象及方程式 Fe + CuSO4=Cu+FeSO4 (俗称湿法炼铜)
要炼出含杂质2%的生铁3200吨,需要含氧 化铁质量分数为80%的赤铁石多少吨?
解:设需要赤铁矿石质量为X,则Fe2O3的质量为80% X 生铁中含纯铁的质量: 3200t×(1-2%)=3136t Fe2O3+3CO
160
80% X
高温
2Fe+3CO2
2X56
3136 t
160 2×56 80%X 3136t x=5600 t
2.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能起到保护里层铝的作 用。铁锈为什么就不能保护里层的铁呢? 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Al2O3薄膜覆盖在表面, 使里层的铝不再与氧气反应,所以铝耐腐蚀。
铁锈疏松多孔、吸收水分和空气继续跟铁反应,直 至铁被完全锈蚀。
防止铁生锈的措施:
1.保持铁制品的洁净和干燥 2. 涂油、刷漆、电镀、搪瓷、烤蓝,使铁制品与水、 氧气隔绝。 3.制成合金
2020年春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单元总结(解析版)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总结知识点一:酸及其性质【知识详解】一.常见的酸1、常见的几种酸:盐酸HCl 硫酸 H2SO4硝酸HNO3碳酸 H2CO32、浓盐酸是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HCl),敞口放置,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液体,不易挥发。
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可做气体干燥剂,用于干燥酸性或中性气体,不能干燥氨气(NH3);浓硫酸敞口放置,易吸收空气中得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2)腐蚀性: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到人浓硫酸中。
3、打开盛浓盐酸的瓶盖,瓶口会出现白雾,原因是:盐酸易挥发,挥发氯化氢气体和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
二、酸的化学性质1.酸的通性:酸中含有: H+(1)酸 + 金属 ----- 盐 + 氢气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H2↑铁和稀硫酸反应 Fe + H2SO4 ===FeSO4 +H2↑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2)酸 + 金属氧化物----- 盐 + 水(复分解反应)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除铁锈):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除铁锈):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现象: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3)酸 + 碱 -----盐 + 水(复分解反应)盐酸和烧碱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AlCl3 + 3H2O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Na2SO4 + 2H2O(4)酸 + 碳酸盐 -----盐 + 水 + 二氧化碳(复分解反应)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5)酸的特性:(酸根的性质)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BaSO4 ↓+ 2HCl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AgCl↓ + HNO32.复分解反应(1)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像这样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下册完整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下册完整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在九
年级化学知识点下册中,我们将学习有关于酸碱、金属及非金属
元素、化学式与化合价、化学反应方程式等内容。
下面将就这些
知识点逐一进行介绍。
一、酸碱
酸碱是化学中常见的概念。
酸是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溶液,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等;碱是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溶液,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等。
二、金属及非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是指在常温下为固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的
元素,如铁、铜等。
而非金属元素则是指那些不具备金属性质的
元素,如氧、氮等。
三、化学式与化合价
化学式是用来表示物质组成的符号表示法。
在化学式中,我们
可以通过化合价来确定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化学价数。
化合价是指
元素在化合物中的价数。
四、化学反应方程式
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法。
反应方程式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并用化学式表示。
通过学习九年级化学知识点下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酸碱的性质和应用,认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差异,并能够掌握化学式与化合价的确定方法,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这些知识点对我们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本篇文章简要介绍了九年级化学知识点下册的内容,包括酸碱、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化学式与化合价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等内容。
希望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能够提高对化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九年级下化学第八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下化学第八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下化学第八单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
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其中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2.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两个互为逆过程的生物化学反应。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呼吸作用是植物和动物将有机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3.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光合作用的速率受到光、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水分等因素的影响。
较高的光强、适宜的温度、足够的二氧化碳浓度和适量的水分都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4. 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光合作用主要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过程。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光合膜上,通过光能激发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分子,产生光化学反应,最终生成氧气和一定量的能量储存物质ATP和NADPH。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以光化学反应中产生的ATP和NADPH为能源,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
5. 环保问题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起到了重要的环保作用。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都需要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取能量和有机物质,同时也为生态系统提供了氧气,并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有助于缓解大气中的温室效应和空气污染。
这些是九年级下化学第八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7-8单元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化学方程式大全
一、燃料及其利用:
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二、金属
1
(1)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氧气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 2CuO 4. 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4Al + 3O2 = 2Al2O3
(2)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1.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3.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4.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5.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6.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FeCl2 + H2↑ 7.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8.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2AlCl3 + 3 H2↑ (3)金属单质 + 化合物溶液 (置换反应) 1.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 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2Al + 3CuSO4 =Al2(SO4)3 + 3Cu 3.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u +2AgNO3= Cu(NO3)2 + 2Ag 4、铝和硝酸银反应:Al+3 AgNO3= Al(NO3)3+3Ag
九年级下册化学常考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化学常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作为九年级学生,你应该熟悉并理解一些常考的化学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将为你总结九年级下册化学常考的知识点,帮助你进行复习和备考。
1. 元素与化合物1.1 元素:通过化学反应无法分解成其他物质的物质。
常见元素包括氢气、氧气、氮气等。
1.2 化合物:由两种或多种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例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2. 常见化学反应类型2.1 合成反应: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
例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2.2 分解反应:一种化合物分解成两种或多种物质。
例如烧木材时生成的灰烬。
2.3 单一置换反应:元素代替化合物中的元素。
例如铜与银硝酸反应生成铜硝酸和银。
2.4 双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互换。
例如氯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氯化氢和硫酸钠。
3. 酸碱和中和反应3.1 酸:味酸、导电并能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的物质。
例如盐酸、硫酸等。
3.2 碱:味苦、导电并能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的物质。
例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3.3 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4. 金属与非金属4.1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延展性和强度,常见的金属有铁、铜、铝等。
4.2 非金属:通常是质地柔软、导电性差的物质,常见的非金属有氧气、氮气、碳等。
5. 常见化学实验5.1 加热试验:通过加热物质观察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
例如将铁片加热与硫粉反应生成硫化亚铁。
5.2 酸碱中和实验:将酸和碱混合并使用pH试纸检测酸碱中和点的实验。
5.3 金属活性实验:通过将金属与酸反应观察金属的活性程度。
例如将锌带放入盐酸中观察气体的产生。
以上是九年级下册化学常考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复习和掌握这些知识,你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祝你成功!。
化学总复习(7-8单元)思维导图 - 副本
条件
定义
煤的干馏 燃烧产物及危害 防治措施 石油的分馏
可燃性气体点 燃前要验纯
煤 爆炸 剧烈 燃烧
化石燃料 不可再生
石油
天然气
物性,化性, 检验可燃物中 C,H的方法
吸热反应
高温 C+CO2=2CO
能量变化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燃料
新能源
பைடு நூலகம்
CO+CuO =Cu+CO2
金属的 存在形式
金银等——单质 大多数——化合物
铁的冶炼
反应原理
设备和产品 高炉——生铁 含杂质物质的
CO还原Fe2O3的 现象及注意事项 酒精灯迟到早退 尾气处理
必须将纯物质质量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带入方程式计算
放热反应
HCl+NaOH=NaCl+H2O
灭火 原理
常见灭火器 及适用范围 大本P55页
方法
清除可燃物 隔绝空气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Mg+2HCl=MgCl2+H2↑ 破坏燃烧 点燃 C+O 2=CO2 的条件 CaO+H2O=Ca(OH)2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共性、个性等, 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防锈 措施
铁生锈
纯金属
保护金属 的有效途径
与氧气反应 化学性质
与盐酸、 稀硫酸反应 与盐溶液 反应
铝的耐腐蚀性 真金不怕火炼
的条件
金属活动性 顺序及其应用
金属资源的 利用与保护
金属和 金属材料
合金
原料
定义、常见铁合金——生铁和钢 合金与纯金属的性质比较 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高温条件下,利用焦炭反应 生成的一氧化碳将铁从铁矿 石中还原出来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8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 第1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
答案:(1)3Fe+2O2 物炸裂瓶底
Fe3O4 防止铁丝燃烧后生成的高温溅落
(2)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3)Fe+CuSO4 FeSO4+Cu
一二
二、置换反应的类型及注意问题 初中化学中涉及的比较典型的置换反应如下。 1.非金属单质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H2+CuO Cu+H2O、C+2CuO 2Cu+CO2↑。 2.非金属单质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C+H2O CO+H2。 3.金属单质与稀硫酸的反应:Fe+H2SO4 FeSO4+H2↑。 4.金属单质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Fe+CuSO4 FeSO4+Cu。 学习置换反应应注意以下几点:(1)初中阶段,铁在置换反应中生 成的一般是+2价铁的化合物。(2)置换反应中一定存在元素化合价 的变化。(3)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单质、化合物的参与和生成。
3CO+Fe2O3 2Fe+3CO2 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反
应 2NaCl 2Na+Cl2↑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A
123456
1.下列对物质颜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三氧化二铝是白色的 B.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 C.硫酸亚铁溶液是无色的 D.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关闭
C
答案
123456
4.将一根螺旋状的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 观察到( ) A.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紫红色固体物质 B.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在试管底部沉积了一层黑色固体物质 D.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银白色固体物质
关闭
A
答案
123456
5.将某稀硫酸分成两等份,分别向其中加入锌粉或铁粉,反应结束后 剩余的铁比剩余的锌多,产生氢气分别为a g和b g,则a和b的关系是 () A.a<b B.a=b C.a>b D.无法判断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CO与Fe2O3的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装置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B.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C.NaOH溶液应改为Ca(OH)2溶液以检验产生的CO2气体D.反应后的固体是Fe和Fe2O3的混合物,可以采用加入盐酸并过滤的方法得到Fe答案:DA.该实验装置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否则会导致一氧化碳泄露在空气中污染空气,说法正确;B.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说法正确;C.NaOH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无明显现象,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改为Ca(OH)2溶液以检验产生的CO2气体,说法正确;D.Fe和Fe2O3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溶液,说法错误。
选D2、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Fe 2O 3+3CO 高温2Fe+3CO 2B .CH 4+2O 2点燃CO 2+2H 2OC .2Na +2H 2O=2NaOH +H 2↑D .Na 2CO 3+CaCl 2=CaCO 3↓+2NaCl答案:C置换反应的定义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只有C 项符合。
3、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金属都呈银白色B .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C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小D .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金属的性质。
A 、金是金黄色,铁粉是黑色,故A 不符合题意;B 、汞是液态金属,故B 不符合题意;C 、合金的硬度比金属要大,故C 不符合题意;D 、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阻碍氧气与铝进一步接触发生反应,故D 符合题意;故选D 。
小提示:合金的特点:硬度比金属大,抗腐蚀性好,熔点低。
4、下列物质可通过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直接得到的是( )A .CuCl 2B .AgClC .ZnCl 2D .FeCl 3答案:C分析: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氢后面的金属不与酸反应,铁和酸反应生成亚铁盐,不能生成正三价的铁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9年级化学第8单元知识点总结
9年级化学第8单元知识点总结推荐文章初三化学老师个人工作总结热度:初三化学工作总结热度:初三化学教师工作总结热度:初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热度:中考化学知识点全册汇总热度:化学需要大量的记背,无论是反映方程式、化学实验、化学特性等,9年级化学第8单元的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9年级化学第8单元知识点的总结。
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9年级化学第8单元知识点总结(一)铁的冶炼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 + Fe2O3 2 高温2、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书上图8-20需注意:①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排出装置内的空气,以免加热时CO与空气混合,可能会发生爆炸。
②实验完毕后继续通入CO的目的:防止氧化铁被还原成铁后,在较高的温度下重新被氧化。
③尾气的处理:因为CO有毒,所以尾气中的CO气体要经过处理,变成无毒的气体。
可点燃使其生成无毒的二氧化碳气体。
4、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 )、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5、石灰石的作用:除去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9年级化学第8单元知识点总结(二)一、金属材料纯金属(90多种)合金 (几千种)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3、金属之最:(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4、金属分类: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8单元基础知识一、物质颜色1、含铁元素的几种物质的颜色:铁粉Fe:黑色;铁片、铁丝、铁块银白色;氧化铁Fe2O3:红棕色(或红色)粉未;四氧化三铁Fe3O4和氧化亚铁FeO都是黑色固体; Fe(OH)2是白色沉淀;Fe(OH)3红褐色沉淀;2、其他常见固体高锰酸钾紫黑色(或暗红色)固体;红磷暗红色固体;铜单质红色或亮红色或紫红色固体,氧化汞红色粉末;氯酸钾、氯化钾、氯化钠、氧化镁、五氧化二磷、碳酸钙、硫酸钠硫酸铜白色固体;木炭、二氧化锰、、氧化铜黑色固体;硫粉黄色固体;铁丝、镁带、铝片银白色固体。
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蓝色晶体2、溶液: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的溶液蓝色;FeCl2、FeSO4、 Fe(NO3)2的溶液浅绿色;FeCl3、Fe2(SO4)3、Fe(NO3)3的溶液黄色或棕黄色或红棕色;水、过氧化氢溶液无色液体。
3、气体:氨气(氨气有氨味)、二氧化硫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二氧化碳、氧气、氢气、甲烷无色无味;二氧化氮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4、沉淀:BaSO4AgCl CaCO3 BaCO3 Mg(OH)2 Al(OH)3白色沉淀;Cu(OH)2蓝色沉淀二、七单元知识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的三个条件:(1)有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影响燃烧的因素:(1)其他条件相同时,着火点越低的物质越容易燃烧;实例:木材比煤易燃烧;白磷比红磷易燃烧(2)其他条件相同时,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实例: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燃烧剧烈(3)其他条件相同时,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实例:剪成细条状的纸比揉成一团的纸燃烧剧烈;煤粉比煤块燃烧剧烈;加工成小木条的木材比整块木材燃烧剧烈。
烟头使森林起火的原因:提供热量,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需要三个对比实验:(1)小木条和玻璃棒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也可以用蘸水棉团和蘸酒精棉团作对比);(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也可以用相同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代替红磷和白磷)(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证明燃烧需要氧气(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观察蜡烛熄灭)4、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烧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使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5.探究灭火原理的实验(1)点燃二支蜡烛,一支用烧杯罩住,蜡烛慢慢熄灭,另一支蜡烛燃烧不变,证明隔绝空气能灭火;(2)点燃蜡烛放在盛有碳酸钠固体的烧杯中,用胶头滴管滴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蜡烛慢慢熄灭。
因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覆盖在蜡烛上,使蜡烛与空气隔绝火焰熄灭,再次证明隔绝空气能灭火(3)点燃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并在两支蜡烛上方罩一个烧杯。
现象: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
解释:燃烧放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变小,聚集到烧杯上方,使高的蜡烛先与氧气隔绝。
启示:在火灾现场人应蹲下或葡蔔前进,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人被困在室内时应关紧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使火势加大。
6、常见的灭火方法:炒菜时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
原理: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纸箱着火,用水扑灭;油罐着火用水喷淋降温。
原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扑灭森林火灾的方法: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原理:清除可燃物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原理: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7、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要用CO2灭火器来灭火;电器起火应先切断电源,用干粉灭火器或沙子灭火,不能用含水的灭火材料如泡沫灭火器来灭火。
8、爆炸(1)爆炸的条件:可燃性气体的浓度在爆炸极限以内;有充足的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有限的空间、急速的燃烧,产生大量气体。
(2)可能引起爆炸的物质(1)一切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遇明火如:与空气混合的汽油、石油液化气、酒精蒸气,H2+O2 CO+O2 CH4+O2 H2+O2+N2 CO+O2+CO2遇明火均会爆炸,而H2+N2 CO+Ar H2+CO遇明火则不会爆炸。
(2)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如:空气中的面粉、空气中的煤粉、空气中的棉花短纤维遇明火都可能爆炸。
9、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放出热量的反应叫放热反应,反应混合物温度升高。
常见的放热量反应:所有物质的燃烧(包括不完全燃烧);其他氧化反应(如呼吸);生石灰和水反应;金属和酸的反应;酸的碱的反应。
(2)常见的吸热反应:碳和二氧化碳反应。
反应混合物温度降低。
10、化石燃料指煤、石油、天然气,它们是不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不久的将来将消耗完。
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生成焦炭、煤焦油、煤气(CO、H2 、CH4 ,煤气有毒),是化学变化。
石油炼制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石蜡等产品,是物理变化。
石油不能直接用作燃料。
11、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1)足够多的氧气;(A足量,B就反应完,氧气足量,燃料就燃烧完)(2)燃料与氧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完全)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后果①浪费资源;②产生大量的CO污染空气12、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1)煤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一氧化碳(煤燃烧不充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2)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溶在雨水里形成酸雨。
(3)酸雨的危害:使植物枯萎,森林受到破坏;腐蚀雕像和建筑;水质酸化,农业减产。
减少酸雨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改用清洁能源;煤先脱硫后燃烧;工厂废气先处理后排放。
13、几种物质燃烧的现象:(1)氢气燃烧: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2)CO燃烧:蓝色火焰,放出热量;(3)甲烷CH4燃烧: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2)鉴别CO、H2、CH4的方法:点燃,分别在火焰上方罩干燥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没有水雾的是CO,向两只内壁有水雾的烧杯里注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H4,不变浑浊的是H214、几种物质的用途:(1)碳、一氧化碳、氢气的化学性质都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所以都能作还原剂用于冶炼金属,都能作燃料。
(一氧化碳炼铁,氧气炼钢。
主要成分为CO的燃料叫做煤气。
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工业制氢气的理想方法是在催化剂作用下用太阳能分解海水,实验室制氢气用锌和稀硫酸反应。
氢能源的优点:热值高,无污染,可再生,原料来源丰富。
氢气目前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制取成本高,贮存和运输困难(2)乙醇(酒精):制饮料,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的燃料、车用乙醇汽油。
酒精是纯净物,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
车用乙醇汽油(混合物)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3)生石灰(氧化钙):作食品干燥剂,或其他物质的干燥剂;制取熟石灰(氢氧化钙)。
(4)焦炭:用于炼铁。
(5)铁粉,双吸剂,用于吸收食品包装袋中的水蒸气和氧气有关能源的几种常见概念:15、一级和二级能源一级能源是直接开采或直接被利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二级能源是由一级能源转化产生的能源,如水电、火电、酒精等汽油、柴油等石油产品都是由石油分馏产生的,因此属于二级能源(2)绿色能源和清洁能源绿色能是指对环境无影或影响很小的能源:如:电能、光能、潮汐能、氢能等清洁能源是指使用时不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但产物排放过多会对环境有影响的能源,如乙醇、甲烷等燃料燃烧产生的CO2,空气中CO2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3)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通过大自燃的循环可不断转化的能源称为可再生能源。
如水能、氢能、乙醇等,要通过几百万年才能形成的能源、用一点少一点,这样的能源称为不可再生能源.如化石燃料(4)化学能、物理能、核能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中获得的能量,如化石燃料和其他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
物理能:不通过化学反应直接获得的能量.如水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
核能:通过原子核变化获得的能量,如原子弹、氢弹爆炸释放的能量,核反应堆中产生的能量。
三、八单元基础知识1、金属的共同物理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有金属光泽2、由不同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叫做合金。
合金是混合物。
生铁和钢是铁的两种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合金的特点:(1)合金的熔点比组成金属的低;(2)合金的硬度比组成金属的大。
(3)金属材料的特点:必须含至少一种金属单质;(4)合金的特点:必须含至少一种金属单质;是混合物;组分熔合在一起;有金属特性。
3、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一般金属表现三种化学性质)Na Mg Al 都能在空气中燃烧,铁在氧气中燃烧。
铝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
铝制品很耐蚀的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了铝的进一步氧化。
(2)金属与酸反应镁、锌、铁、铜分别与放入稀盐酸、稀硫酸中的现象:镁: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镁带逐渐溶解,;锌:产生大量气泡,锌粒表面变黑并逐渐溶解;铁: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铜:没有明显变化。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上述加入镁、锌、铁的试管口,有爆鸣声。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特点:左单质,右单质,左化合物,右化合物。
(3)金属与盐反应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实验: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现象:银白色固体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操作:铜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现象:红色固体表面覆盖一层黑色固体,过一会黑色固体变成银白色,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操作: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现象: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操作: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现象:无明显变化结论:1、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强置换弱);2、活动弱的金属不能置换出活动强的金属。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Ag Pt Au (从左到右金属活动性逐渐减弱)1、金属的位置越靠左,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越快;2、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元素,生成氢气;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稀酸中的氢;3、只有位于左边的金属才能把位于右边的金属从它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左置换右,强单质置换弱盐)。
注意: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铁与盐溶液反应都是生成亚铁的化合物,不能生成三价铁的化合物。
4、两种金属的距离越远,越容易置换,但K Ca Na不能置换中盐溶液中的金属。
五.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2、金属与等浓度的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难易;3、金属能否与某种盐溶液反应。
4、金属在自然界能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表示活动性很弱比较AB两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方法一:把A投入B的盐溶液中,若A的表面有B析出,或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或溶液的质量发生变化,或金属的质量发生变化,说明A把B置换出来了,说明A的活动性比B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