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测)-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高二历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三世说”
思考:维新变法思想为什么要把西方
政治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 1、借孔子的名义减轻变法的阻力 • 2、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由资产阶级的软弱属性决定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维新派与顽固派“中体西用”的论战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论战的焦点 要不要 维新变法 封建顽固派 维新派
反 馈 练 习
1、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 “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新思想萌发了,林魏新思想的核心 是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辱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2、鸦片战争失败后,一部分人开始寻求改变现状的道路和学习西 方,他们大多属于 A、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 B、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
经济上-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结果: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实施
(根本原因:缺乏必要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2、甲午中日战争后 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
⑴背景:
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掀起瓜分中国高潮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
⑵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鬼 计 本 多 端 , 使 小 朝 廷 设 同 文 之 馆 ;
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
中国历史上第一幅世界地图
清初
林则徐人微言轻,其著作受冷遇。
但日本人却把《海 国图志》大量翻译, 推动日本明治维新。
3、意义
失败标志: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失败的原因: (1)列强的破坏 (2)顽固派的阻挠 (3)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 (根本原因)-----阶级属性决定 评价: 积极:(科技、教育、军事及客观作用) 消极 : (目的、结果)

专题14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

专题14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3)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本课首先一定要理清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 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深刻理解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 所起的作用。然后还要知道向西方学习是 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近代中国人思想 不断解放的历程,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 亡图存紧密相连,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 西方学习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内容。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C.指出西方思想宣传过程的缺陷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
D.提倡马克思主义以指导革命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讲】
例题4:魏源的《海国图志》说:“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以羊 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 D 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这表明《海国图志》( 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 )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讲】
【课堂讲解】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英国鸦片走私船开始频繁出没于中国东南海域时,清政府对其却一无所知。 2.概况 (1)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成 为近代中国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3.意义: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讲】
(3)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 3.实践:1898年,光绪帝实行变法,即戊戌变法,但很快就失败。 4.意义 (1)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2)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同步测试-精选教学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同步测试-精选教学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

这里批评的是当时某个派别主张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 师夷长技以制夷C. 军事为主,民生为辅D. 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2.1911年11月,严复在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的信中,指责“推翻满清帝制的革命党人选择共和国体是草率的,缺乏某些常识”,“根据文明演进的规律,最好的办法是拥有一种较高形式的政府,即保留君主制,以适当的宪法条款加以约束。

”这反映出严复①反对在中国实行共和政体②赞同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③与革命党人分属不同的阶级④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②④D. ①②3.严复在《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中说:“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

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取骥之四蹄,以附牛之项领,从而责千里焉,固不可得,而田垄之功又废也。

”在此,严复()A. 认为民主政治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B. 只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C. 批驳了“中体西用”论D. 鼓吹民主革命4.谭嗣同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巨,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日共举之,则霏君择民,而民择君也。

……夫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这说明谭嗣同()A. 主张暴力推翻清政府B. 希望回归君民共主的传统C. 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D. 以儒学为变法的理论基础5.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

其中句读错误的是( )。

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A. ①②⑥B. ①③⑥C. ②④⑤D. ③④⑦6.下列书籍中,特别关注西藏地区,提醒人们注意英国对西藏侵略野心的书籍是()A. 《四洲志》B. 《海国图志》C. 《瀛环志略》D. 《康輶纪行》7.“到1895年以后,所谓‘国’的自我肯定,随之有迅速发展。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同步精讲精练(必修3)Word版含解析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同步精讲精练(必修3)Word版含解析

专题概述(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步步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生死抉择。

面对民族危亡,中国近代各阶级的仁人志士力图挽救危机,开始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中国的出路,掀起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迈出探索第一步的是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他们在鸦片战争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着人们开始从器物层次学习西方。

伴随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崛起,他们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开始了新的探索。

特别是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使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制度的落后,于是试图将西方的政治制度引入中国。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虽没有成功,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并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领导下,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未能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资产阶级中的激进派认识到在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情况下,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重要的不是武器和西方的制度,而在于改变中国传统的文化。

于是在反对尊孔复古的浪潮中,资产阶级激进派开始了以西方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改造传统文化和国民心理的新文化运动。

虽取得了对封建主义的初步胜利。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并没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独立。

所以实现中华民族历史任务的重担就落在无产阶级的身上。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探索过程,历史进入新的时期。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材分析】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日趋衰微,阶级矛盾不断尖锐,政府财源枯竭,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演练5.14《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演练5.14《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选择题1.“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

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这里所说的“实倡先声”是指()A.编著《四洲志》,引导国人关注了解世界B.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起洋务运动C.编制《海国图志》,提出向西方学习D.提出了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解析:材料中提到魏源“师长”一说,可知其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C项符合题意。

答案:C2.参与镇压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戈登曾说:“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进步的思想。

”李鸿章“进步的思想”是指()A.最早在中国提出“师夷长技”B.最早在中国提出进行政治改革C.最完备地论述了“中体西用”D.主张大力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解析:李鸿章是洋务派的著名代表人物,D项是洋务派的核心主张。

答案:D3.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一些先进知识分子相继编译和出版了《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海国四说》等书籍。

这些书籍的主要贡献是()A.使中国人全面了解了西方的政治体制B.使中国人首次了解了西方的经济文明C.明确了中国和外部世界在地理上的关系D.在中国知识界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主要贡献”。

题目提供的书籍,很明显都属于地理类,这些书籍引导人们了解外部世界以及中国和外部世界在地理上的关系。

因此,C项符合题意。

答案:C4.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评说洋务运动:(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清政府自强运动的目的就是要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漂亮的拳击手套”是指()A.政治体制B.军事技术C.生产技术D.思想文化解析: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认为西方的技术是最好的,所以自强的目的“就是要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这里“漂亮的拳击手套”是指西方的军事技术。

答案:B5.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

高中历史三 第五单元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练习

高中历史三 第五单元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练习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选择题1.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答案】A2.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

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

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

这反映了()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答案】C3.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 )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答案】B4.“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中,“西学为用”意为采用西方军事科技,“中学为体"是指() A.以中国文化为本位B.以中国文化为辅助C.以中国文化为手段D.以中国文化为形式【答案】A5.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答案】A6.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训练卷: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训练卷: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选择题1.维新派的骨干大多是由封建士大夫向资产阶级转化中的人物,他们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学营养、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却依然怀恋传统的儒学,他们要求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大胆怀疑儒家经典,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

这体现了维新派A.趋新与恋旧的矛盾心态B.改革指导思想不够明确C.努力唤醒国人的民主意识D.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答案】A2.19世纪末的湖南维新派要求全盘移植西方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他们又在各种学堂、学会、刊物上极力推崇孔教。

在其《时务学堂学约》中专列“传教”一项,说“今设学之意,以宗法孔子为主义”。

这反映了A.维新派在思想和实践上的错位B.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复杂性C.维新志士以大众传媒开启民智D.中体西用是维新派的宗旨【答案】B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

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这一论述主要是针对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实业救国思想【答案】B4.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72年成立的轮船××局提出“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晚清时期A.人们已认识到发展近代海军的重要性B.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重要运输通道C.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业开始向近代转变D.国人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识的增强【答案】D5.王国维在谈到清代学术时说:“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之学新。

”从“乾嘉之学”到“道咸之学”的变化体现了A.统治危机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明末清初反封建思想产生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逐渐丧失D.康梁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答案】A6.晚清时期,美国联邦政府办公大楼“WhiteHouse”、国务书记“TheSecretaryofState”分别被官方汉译为“白宫”、“国务卿”,并一直沿用下来。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晚清时期中国不断融入世界B.各国交流中的文化冲突C.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广泛传播D.君臣观念下的文化融合【答案】B7.严复是请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也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5单元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5单元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5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带解析)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1. 文人士大夫是中国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阶层,也肩负着重要社会责任。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士大夫阶层作出的反应有()①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②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③荣氏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④张謇创办大生纱厂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2.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意义包括①冲破了“贵华夏,贱夷狄”的旧观念②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③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④使“睁眼看世界”发展成为社会思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 早期维新思想家郑观应认为,根据《万国公法》,“各国之权利,无论为君主、为民主、为君民共主,皆其所自有,决无可以夺人与甘夺于人之理”。

这说明()A、郑观应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B、先进知识分子关注近代外交常识C、早期维新派还带有自大的思想D、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时代的主旋律4.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A、李鸿章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5. 某历史学家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该学着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A、科学技术决定论B、传统的夷夏之辩的观点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6. 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

……亦可鉴也”。

康有为的用意在于()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7.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学案(带答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学案(带答案)

第五单元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学习目标 1.了解以后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重点注意分析和认识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在近代人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重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康梁维新思想难点:“开眼看世界”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区别与联系;早期维新思想与康梁维新思想的区别与联系。

二、预习自学三、合作探究1.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向西方学习”的核心内涵是什么?这股新思潮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2.什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种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3.早期维新派提出了哪些进步主张?4.概述康、梁维新基本思想主张及其产生的重大历史影响。

5.(1)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

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2)不论是洋务运动还是维新变法都失败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四、检测反馈知识点1 “开眼看世界“1.称林则徐师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A.认识到清政府堕落B.认识到泛滥的危害C.开近代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D.是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2.右图所示为《海国图志》书影,该书所反映的主要思想主张是A.向西方学习B.师夷长技以自强C.师夷长技以制夷D.发展资本主义3.下列史实符合魏源的是①介绍西方历史地理②著有《海国图志》③其著作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④编撰《四洲志》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③④知识点2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4.洋务运动中最重要的核心的活动是A.近代工业B.与顽固派论战C.新式海军D.新式学堂5.下列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B.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D.对外国经济侵略做了些抵制6.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只重军事不重经济B.没有兴办真正资本主义企业C.没有触动封建制度D.没有大力宣传西方思想文化知识点3维新变法思想7.在近代,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A.魏源B.张之洞C.王韬D.康有为8.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A.民主共和思想B.三权分立学说C.君主立宪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9.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C.附和西方教义D.依靠儒学思想,托古改制10.“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

专题14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测)-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

专题14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测)-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

【知识精测】(总分60分,测试时间60分钟)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1iterature)等。

这段材料表明魏源()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海国图志》2.《剑桥中国晚清史》叙述道:“1861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

……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

”最能佐证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A.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B.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C.主动撤销对越南和朝鲜的藩属制度D.涉外公文改“夷务”为“洋务”【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学知识的能力。

题干中的信息表明中国在外交领域逐步打破了天朝上国的传统外交观念,用平等的眼光来处理对外关系,而清政府主动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这一实际行动最能说明材料中的观点,同时也体现了外交的近代化,故A答案符合题意;B答案知识反映了清政府了解西方,与题意无关;C答案“主动”表述有误,排除;D答案只是名称的变化,其实质并未发生变化,排除。

故该题正确答案为A。

3.郑观应在1858年放弃科举,到上海习商、学英语,曾任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买办。

并于19世纪70年代自营贸易和投资轮船公司。

导致其人生变化的主要原因A.列强的经济侵略B.经商巨额利润的吸引C.商战思想的影响D.近代中国的社会剧变【答案】D【解析】考点:中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郑观应的人生变化4.“中体西用”是晚清时期流行一时的思想观点,它主要阐述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也涉及政治思想领域。

高中历史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练)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练)新人教版必修3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知识精练】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

这一变化说明A.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答案】A【解析】【详解】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地位较低。

而到明清时期-随看商品经济的岌展,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传藐的士农工商抒观念育所改变,故盘项正确.明清时期传统社会结构并没育解体,故E项卡熊J 明未清初出现了反封建的思想,但主浚思想仍是(I家思想,等纯规念深偉』故平等观念浚入人心表迷错误』排隐门页$西学东断中国受至!|西方文明的冲击主要是鴉片战争之后,故D项错误。

2•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这种久受崇敬的衣服,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下列人物及其历史活动符合马克思这句话内容特点的是A.李鸿章洋务运动B.康有为维新变法C.孙中山辛亥革命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亡灵”是指以孔子及其权威,“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是指儒家思想,“演出历史的新场面”是指西学习方的政治制度的改革,因此材料所是指康有为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宣传变法思想,故B项正确。

洋务运动并未借孔子进行变革,故排除A项。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政府,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

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与科学,对儒学进行批判,故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变法的特点。

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借用经学外衣、利用孔子权威来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为维新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根据。

并把西学与传统思想结合进行宣传,为变法减轻阻力。

3•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的着眼点在于()A.新思想新文化B •历史地理方面C.社会制度方面D •军事技术方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鹘ksn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衰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披西方的谭枪彈炮惊禺他们好“夷之长技”在军事」因此”开眼看世界■"的结果是呵丿帀夷长技”,他们主张学习西万先进的车事技术来抵抗西方的侵略。

高二历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试题

高二历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试题

高二历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试题1.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

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答案】A【解析】本题以中国对西方称呼的变化设题,实际上反映了随着西学的不断传入,中国对西方了解、认识加深,说明了中国由过去的闭关锁国,盲目自大,到逐渐平等、正常地认识西方国家。

B项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和C项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都是对材料的过度解读;D项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从材料中看不出来。

故选A项【考点】中国人对待西方态度的变化点评:材料型选择题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

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事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解题方法:第一步,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第二步,通读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第三步,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此类题型一般又分为两种:一、与教材有一定联系的;二、与教材无任何联系的。

2.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这一主流思想是指()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答案】B【解析】本题以鲁迅的一段材料设题,考查对洋务思想“中体西用”的理解。

抓住材料“‘子曰诗云’也要昌明”,“子曰诗云”指的是封建伦理道德,“西哲本领”指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

A项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的思想;C项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是维新派的思想;D项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为严复的思想。

高二历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试题

高二历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试题

高二历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试题1.从洋务运动的实践看,洋务派没有把下列哪一项列为“夷”之“长技”()A.军事技术B.机器生产C.科技教育D.议会制度【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从洋务运动的内容分析,洋务运动是“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求富”。

联系洋务运动的实践可知,开办军事工业、开办民用工业、创办海军、派遣留学生等等故A项军事技术、B项机器生产和C项科技教育都属于洋务派所学的夷之长技。

D项议会制度并非是洋务派所学,而是资产阶级倡导学习的,故选D项【考点】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点评:对于洋务运动,常考点有两个:“中体西用”思想和洋务运动的影响,要深刻理解其指导思想“中体西用”,①体(中学)——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②用(西学)——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技文化。

另外还要把握其影响,局限于军事、经济等物质文化层面,但冲击了保守观念,开始了现代化的第一步,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2.洋务运动虽然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在客观上却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这种推动作用表现在()①政治制度方面②文化教育方面③工业建设方面④社会生活方面A.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结合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和创办新式学堂的活动判断。

洋务派主张的“中学”是指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是指近代西方的先进科技。

“西学”为“中体”服务。

为此,洋务派实践了开办工厂,建立学校,派遣留学生,等等。

但是在政治制度方面洋务派并不主张进行变革。

故本题选A项【考点】洋务运动的作用点评: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是在洋务运动,首先要理解近代化的涵义,它是指有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表现在政治上是,民主化和法制化;表现在经济上是,工业化和市场化,表现在思想上,是科学化和理性化、表现在社会生活上,是城市化和通俗化、大众化。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历程。

3.赫胥黎原著《天演论》的本意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只适用于“生物界”,而不适用于“人类社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

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夷”到“洋”的转变,体现了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不断加深,故A项正确。

2.鸦片战争前,林则徐曾说,“惟是大海茫茫,四通八达,鸦片断与不断,转不在于关之封与不封”,“大小民船……若一概不准出洋,其势即不可以终日”。

这表明他()A.反对封关禁海B.主张工商皆本C.倡导对外学习D.热衷师夷长技,林则徐认为鸦片贸易的盛行与是否闭关无关,主张允许民船出洋,这是一种对外开放心态和要求的反映。

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3.观察下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B.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大树在树枝上“嫁接”了西方的先进技术,而大树的主干和土壤都是原先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

说明是以原先旧的制度体制为本,体现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故选D项。

4.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侧重于抵御列强的侵略B.都侧重于镇压人民的反抗C.都主张“师夷长技”维护封建统治D.都主张中体西用学习西方技术,故选C项。

A项是抵抗派;B项是洋务派;D项是洋务派,均排除。

5.近代中国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

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A.林则徐、魏源等人的主张B.早期维新派主张C.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主张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项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其未提出改变政治的主张,排除;C项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其主张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排除;D项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其在三民主义指导下,要求推翻封建统治,主张民主共和,但不是最早的,排除。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时提升卷 新人教版必修3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时提升卷 新人教版必修3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3·某某学业水平测试)小方参加主题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研究性学习。

他最应该选择的参考资料是( )A.《梦溪笔谈》B.《海国图志》C.《日知录》D.《孔子改制考》2.(2013·泰兴模拟)“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

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 )A.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已经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C.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开放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3.据统计,洋务运动时期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文献翻译数量占译书总数的22%;到了戊戌变法时期,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文献的翻译数量占此期总数的61.4%。

近代中国翻译内容的变化说明( )A.西方某某思想与传统儒学相对立B.洋务派只重视西方科学技术C.国人已认识到开启民智的重要性D.当时出现了学术救国的热潮4.(2013·某某模拟)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人物中,其主X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A.龚自珍B.洪仁玕C.李鸿章D.严复5.(2013·某某模拟)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6.X观应在《公法》中说:“公法者,彼此自视其国为万国之一,可相维系而不可相统属者也。

”“各国之权利,无论为君主,为某某,为君民共主,皆其所自有,而他人不得侵夺。

”由此,X观应主X( )A.平等交往B.学习西方C.依法治国D.公平竞争7.(2013·某某高二检测)“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专题14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练)-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

专题14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练)-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

一、选择题1.康有为声称“凡西人所号长技,我中人千数百年皆以有之”;梁启超断定议院、议员及其产生和议事,受中国古制。

据此推断康、梁两人()A.意在以复古为旗帜谋求思想解放B.仍然未突破“中体西用”的桎梏C.所秉持的主要思想存在本质不同D.借“西学中源”说弘扬传统文化【答案】A【解析】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维新变法思想。

【名师点睛】近代中国历史上,中西文明碰撞以来,一部分主张学习西方的人,为了破除阻力,提出西学中源,“把一切需要引进的西学都说成是中国古已有之。

“西学中源”说先后为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乃至顽固守旧派用来推行他们的主张。

洋务派以“西学中源”说为由,抵制顽固派的阻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实行“自强运动”。

维新派又打着孔子和尧舜禹的旗号鼓吹变法。

梁启超说:“言西政,必推本于古,以求其从同之迹。

”要建设民主政治,设置议院,首先要考证“议院于古有征乎?”梁启超于1902年写《古议院考》,论证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类似议院(包括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机构和议员的设置。

“虽无议院之名,而有其实也。

”康有为等不少清儒都将中国上古的尧舜禹时代比作西方的民主、民权时代。

2.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说:“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

”该主张意在()A.说明国际社会中强权政治盛行B.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C.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D.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说明欧洲诸国与欧洲诸国相遇,恒以道理为权力,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可知,道理不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民族平等,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说明作者强调民族要自强,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

)1.1839年9月,在广州禁烟已有9个月的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指出:此蕞尔小邦,若大军远征,势必路途遥远、补给困难,绝对不会出此下策。

据此可知,当时的林则徐A.一味排外不了解敌情B.思维固化且盲目自信C.顽固守旧排斥新知识D.愚昧无知且刚愎自用【答案】B2.“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史学家陈旭麓这段话强调对历史事件应A.一分为二进行评价B.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价C.全方位多角度看待D.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答案】B【解析】根据“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材料说明洋务运动具有客观进步性,学习西方的技术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即对历史应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价,故B正确;材料强调社会环境的重要性,A、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与材料信息无关,应排除。

3.1900年4月,启超评价义和团为“筹民招乱”“暴徒窃发”。

7.8 月间,则认为义和团“一呼而集者数十万人,赴死军的,曾不樊顾”“以抗御普世界中显林之重强国”。

梁启超对义和团评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义和团运动斗争方式趋于落后B.义和团运动有利于民主意识觉醒C.列强侵略使民族危机不断加深D.维新派与义和团的目标日益相同【答案】C4.著名史学家钱穆指出:“一个国家,绝非可以一切舍弃其原来历史文化、政教渊源,而空言改革所能济事。

则当时除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更无比此更好的意见。

”这种观点实质上A.肯定了洋务派的客观进步性B.指出了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C.赞美了洋务运动的政治改革D.明确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改革要想成功就不能脱离这个国家原来的历史文化、政教渊源,所以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客观进步性,故A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精测】
(总分60分,测试时间60分钟)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
1.(原创)2013年4月23日是第十八个世界读书日,其主题是:阅读,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

19世纪中期的中国人通过阅读下列哪部著作最先比较系统地了解世界地理()
A.《海国图志》
B. 《四洲志》
C.《新学伪经考》
D.《青年杂志》
【答案】B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中体西用“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的“中学为体”根本目的是( )
A、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礼教的权威
B、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清朝的统治
C、维护传统的政治文化的延续性
D、抵御外侮,谋求自强之路
【答案】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中学为体”根本目的
3.19世纪中后期某新式学校开设有英语、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地理、机械学、船
体制造、蒸汽机制造、驾驶、轮机、测绘等课程。

下列思想与该校课程理念相吻合的是()
A.“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B.“欲自强,必须裕饷,欲裕饷莫如振兴商务”
C.“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答案】A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技术器物阶段)·洋务运动
4.《晚清政治革命新论》认为,倘若光有阶级关系的某些新变化,而缺乏民权政治取代君主专制的变革过程,缺乏政治制度的质的飞跃,就谈不上近代意义的政治革命。

按此标准,不属于“近代意义的政治革命”的是()
A.洋务新政 B.戊戌变法
C.清末立宪 D.辛亥革命
【答案】A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戊戌变法·内容及影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亥革命·内容及影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技术器物阶段)·洋务运动
5.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在士大夫阶层中渐次流传开来。

有人说:“彼之火炮,始自明初,夹板舟,亦郑和所图而予之者。

即其算学所称东来之借根法,亦得诸中国。

”对“西学中源”说正确的评价是()
①反映了晚清人士的民族文化自大心态
②为反对学习西方事物提供了依据
③为学习西方的先进事物提供了依据
④“西学中源”反映了文化的冲突和交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中源
6.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 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 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 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 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史的两个主题:一个是反抗侵略,赢得独立;一个是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

综上可知,D是正确答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
7.“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

”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所以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
8.《翁同龢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同治六年)京城上层人士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

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这反映当时()
A.洋务派面临阻挠 B.维新派遭到围攻
C.革命派处境险恶 D.立宪派崇洋媚外
【答案】A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技术器物阶段)·洋务运动及其状况
9.“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利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机,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就是愚昧的。

”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无产阶级革命者
【答案】B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
10.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A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认识
11.有学者说维新派“民权是发挥近代民族国家作用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将它视为一种保护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制度。

”这表明维新派认为
A.民权是实现救亡图存手段
B.实现民权与保护人权矛盾
C.个人权利自由是民族归宿
D.民族问题本质是保护人权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在民族危机的情况下,康有为等维新派主张变法,兴民权,设议院,挽救民族危机,因此近代中国的民权的发展是和挽救民族危亡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

所以答案选A。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民权
12.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
购而用之。

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梁启超这段话的目的是()
A.证明中国进行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答案】A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运动·梁启超的思想
二、非选择题(每题12分,1小题,总共1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遣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材料三泰西各国皆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

……制治固有本也。

……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

……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四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核心主张。

(6分)
(2)材料三两则史料同属维新派的主张,就政治制度的建构而言,有何差异?据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来推断差异原因。

(4分)
(3)综合四则材料概述近代思想解放的过程。

(2分)
【答案】(1)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是君主立宪。

(6分)
(2)前一材料明确主张君主立宪,后一材料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主张以君权变法,只是上书言事而已。

康有为依靠皇帝来变法。

(4分)
(3)从学习西方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

从理论主张到付诸实践。

(3分)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洋务思想、维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比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