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综述

合集下载

深化校内管理综合改革 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深化校内管理综合改革 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深化校内管理综合改革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作者:黄汉升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4年第04期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探索构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现代大学制度。

我国要建设高水平大学,就必须根据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一、现代大学制度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保障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实践来看,具有遵循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现代大学制度是其主要特征之一,必然包含着对真理的追寻、对学术自由的坚守、对各类人才的尊重、对人才成长的包容、对民主管理的向往等,并因此形成了崇尚学术和鼓励创新的学术氛围,促进每个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能最大限度激发大学中各个主体活力的内部治理结构。

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的重要时期,迫切要求在办学理念、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和现代大学制度。

二、福建师范大学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深化高校管理改革,包括规范大学内部的关系(内部治理结构)和大学外部的关系(大学与政府、社会的关系)。

近年来,我们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

在此,我结合福建师范大学的办学实际,就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问题谈几点思考。

(一)以章程建设为核心,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构建依法办学治校的制度支撑制度变革是改革的关键,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点。

我们着眼于依法治校、明确权责、自主管理、科学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

一是制定大学章程。

大学章程是一所大学的“宪法”,于大学外部法律关系而言,它是政府引导支持大学改革和发展的依据和边界,也是社会参与大学治理的载体;于大学内部法律关系而言,它是规范大学内部秩序的“组织法”。

我们从2012年正式启动章程制定工作,形成了《福建师范大学章程(草案)》,并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现在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

高校治理结构研究综述

高校治理结构研究综述
21 0 0年 7月 第 2 卷第 4期 3
保 定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BAODI NG UNI VERSI TY
J 1, 01 u .2 0
Vo.3 No 1 . 2 4
高校治理结构研究综述
徐 银 燕
( 山科学技术学院 , 佛 广东 佛 山 58 0 ) 2 0 0

要 :0 纪 8 年代 以来 , 2世 0 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对高等教 育产 生的影响 日渐深入 , 理论界掀起 了研
究高校治理结构的热潮。 这些研 究探讨 了高校 治理结构 的概念 , 国外 大学治理状况 以及 改革、 调整 、 优化甚
至重 构我 国 高校 治理 结 构 的建 议 等 方 面 问题 。 关键词 : 高校 治 理 结构 ; 新公 共 管 理 运动 ; 理模 式 治 中图 分类 号 : 67 G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4 2 9 (00 0 —0 5 0 17 — 44 2 1 4 0 8— J 4
( 府 )赵 成 、 通 认 为 大学 治 理 结 构 研 究 的 内容 及 指 政 。 陈
织 中产权制 度的基本特点——所有权和控 制权分离而 做出的一种制度安排 , 它用于支配若干在组织 中有重大 利益关系 的团体——投资者股东和贷款人 、 管理者 、 职
工 之 间 的关 系 『 后 来 , 理结 构 成 为政 治 学 、 济学 、 l 】 。 治 经 管
制度 , 即机构设置和权 限划分 的制度 ” 虽然该文献研 田。 究 的是公立 中小学校 的治理结构 , 但笔者认 为 , 其对学
校治理 的结构 的定义对 于研究高校治理结 构具有 适切
性, 而且 , 这个界定与部分 文献 中提到的“ 大学 内部机构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研究综述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研究综述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研究综述作者:杨慧樊晨王静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5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概念界定、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相关政策、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高校内部权力配置、完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对策以及国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特点与启示六个方面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研究进行了评析。

认为,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但各高校应该在借鉴国外一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实际与发展阶段,明确发展路径与方案,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建立起符合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

【关键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综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但是对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就高校来说,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高校内部管理的改革相对滞后。

国家对高教领域的改革经历了由试点到深化的几个阶段,内部管理体制的效果逐步显现,针对改革实践,学者们在改革政策推进、高校内部权力运行与监督机制、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

但政府与高校必须相互协调,促进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

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概念界定有学者[1]认为,高校管理体制是指各种与高校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系的组织制度体系,可分为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管理体制,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属于高校管理的微观管理体制。

还有学者[2]认为高校内部管理应包括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两部分内容,管理体制是指学校的内部组织系统及其构建的原则与功能规定;运作机制指保证高校内部主要工作的目标有效运作的基本程序与手段。

也有学者[3]认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主要是核心制度管理,是高校运行的内在基础,包括领导体制、内部人事制度、内部财务管理和分配制度等。

学者们主要聚焦于内部微观管理、领导体制、组织机构设置及责权分配、各种相关管理制度等内容。

由上述来看,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指高等教育活动中各种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结构、机构设置,涉及高校内部的权力分配、职责分工、运行方式等一系列重要方面,关键的是建立高校内部行政权与学术权协调的运行机制。

完善内部结构治理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教育部教育发展中心2007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完善内部结构治理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教育部教育发展中心2007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 ) 三 高校人 事制度 改革 的 目标 提 高 高等教 育 的服 务 能力 和水 平 , 断满 足 不 社 会 和人 民群众对 高等 教育服 务 的需 求 。这是我 国高等 教育 改革 的根本 目标 。高校人事 制 度改革
的 目标 在于实 现政 府和行 业 、 位管 理分 开 ; 单 任职 资格和 岗位聘 任 分 开 ; 职业 资 格 等级 限制 和 岗位
人事 制 度改革 工作 的重 点 和核 心 , 从宏 观 的角 并 度概 括 了我 国高校 人 事 制度 改 革 的定 位 、 则 和 原
目标 。
( ) 一 高校人 事制 度改革 的基 本定位 与会 专家 和代表认 为 高校人 事制度 改革具 有
自己的独 特性 , 在坚持 效率 与公平 原则 的同时 , 还 必 须考 虑 知 识 劳 动 的特 点 。它 既 区 别 于 行 政 机
维普资讯
第 2卷
第 2期
高Leabharlann 校教育管

Vo12 No. . 2 M a" 2 8 l 0o .
20 0 8年 3月
J u n l o g e u ai n Ma a e n o r a f Hih r Ed c t n g me t o
办 了《 国高 校 完善 内部 结 构 治 理 、 化 管 理 体 全 深 制 改革交 流 研 讨 会 》 来 自南 开 大 学 、 济 大 学 、 , 同
山东大学 等 8 5所高 校 的 主管领 导 、 人事 部 门 、 发 展 规划部 门 以及 高教研究 部 门的领导 和业务 骨干
关 , 区别 于企 业 和其 他 事 业单 位 的人 事 制 度 改 也 革 。专家 进一步 指 出 , 办 高校 与 政府 组织 同属 公 于公 法调 整范 围 , 高校 也 具 有一 定 的 公共 服 务 属

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公办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治理结构也变得愈发重要。

这种结构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和运行,也关系到教育质量、师生关系以及社会责任的履行。

本文将对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进行研究,探讨其中的关键要素和影响因素。

首先,我国公办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由校董会、校委会和校长领导班子组成。

校董会作为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由政府、高校校友、社会知名人士等组成,其职责是监督学校的管理和发展方向。

校委会是学校的重要决策机构,它由各学院院长、教授代表和学生代表等组成,其职责是决策学校的教育教学方针和相关政策。

校长领导班子则是学校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的运营、管理和实施学校的各项工作。

其次,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关键要素包括权力分配、权责衔接和信息流动。

权力分配是指将权力合理分配给各个决策机构和管理层,保证各方都能行使自己的职责,并形成一种良好的权力平衡机制。

权责衔接是指各个决策机构和管理层之间明确权力和责任的关系,保证决策的有效执行和结果的负责任。

信息流动是指学校内部各层级之间沟通和信息共享的机制,保证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充分利用,以支撑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再次,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制度环境、管理水平和人文因素。

制度环境是指学校所处的教育制度和高等教育管理政策的整体框架,它对学校内部的治理结构起到了制约和规范作用。

管理水平指的是学校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良好的管理水平能够推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和改进。

人文因素则是指学校内部师生之间的关系、价值观和文化氛围等,它们对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稳定性和和谐性具有重要影响。

最后,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公办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校董会和校委会的功能和作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其次,加强学校内部各个层级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建立信息共享的机制,推动信息的流动和利用。

大学内部治理情况汇报

大学内部治理情况汇报

大学内部治理情况汇报近年来,我校大学内部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我校大学内部治理情况进行汇报,以期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我校的治理水平。

首先,我校在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上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治理体系。

学校领导班子牢固、稳定,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协同配合。

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保障了学校内部管理的有序进行。

其次,学校加强了内部沟通和协调机制,促进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学校领导定期召开校务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定期召开部门会议,加强了内部沟通和协调。

学校还建立了跨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推动了学校内部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然而,我校在大学内部治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学校在治理结构上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部分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还不够紧密,导致了一些工作上的不畅顺。

其次,学校在内部沟通和协调方面还有待加强,部分信息共享不够及时,资源整合不够有效,影响了学校内部工作的推进。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校将进一步加强大学内部治理工作。

首先,学校将进一步优化治理结构,完善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推动学校内部工作的有序开展。

其次,学校将加强内部沟通和协调,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机制,促进学校内部工作的高效推进。

总的来说,我校在大学内部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校将进一步加强大学内部治理工作,完善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沟通和协调,推动学校内部工作的有序开展,努力提升我校的治理水平。

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仁能够给予更多关心和支持,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同推动学校内部治理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谢谢!。

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办大学起着培养人才、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

公办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是保障大学正常运行、发挥其职能的基础。

本文将对我国公办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提出改进建议,为公办大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基本情况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是指大学内不同组织之间的权力分配、沟通协作关系以及各种决策程序的规范。

目前,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如下:1. 中国共产党在公办大学的领导地位。

作为一所我国的公办大学,党组织在大学内部起着核心领导作用,负责整体发展方向的确定和重大决策的制定。

2. 大学行政机构的设置。

公办大学内普遍设立行政机构,以负责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

行政机构包括党政办公室、人事处、学生工作处等。

3. 学术机构的重要地位。

学术机构是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术机构包括各个学院、研究中心等,负责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4. 学生自治组织的存在。

学生自治组织是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代表学生权益、推动学生参与校园事务的作用。

三、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校正常运行,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权力过于集中。

当前,公办大学内部权力过于集中,决策权主要集中在学校领导和行政机构手中,学术和教学机构的决策权较弱。

2. 决策效率低下。

当前,公办大学内部决策效率低下,决策流程繁琐,耗时长,影响学校的快速响应能力。

3. 部门之间协作不顺畅。

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公办大学内部各项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影响学校整体运营效率。

4. 学生自治组织的参与度不高。

目前,学生自治组织在公办大学内部治理中的发挥作用较小,学生参与校园事务的积极性不高。

四、改进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建议为解决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升公办大学的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推进权力下放。

浅谈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

浅谈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

浅谈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我国高校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强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我国高校必须加快机构改革的步伐,不断优化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正确认识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才能真正改善高校的管理与服务水平,让高校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服务。

要加强高校的管理体制改革。

当代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需要对管理体制进行科学地调整和改革,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可以考虑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优化高校的组织结构。

当前,高校的组织结构往往比较庞大,冗余的部门和机构较多,不利于高效管理和资源配置。

可以适当压缩高校的组织结构,减少不必要的部门和机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是完善高校的管理体系。

高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关键。

可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管理职能、管理程序等方面的规范,健全高校的管理体系。

三是推进高校治理结构的民主化。

高校治理结构的民主化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可以通过建立学校民主管理机制、选聘民主管理干部、设立学生代表大会等途径,增强高校的民主管理意识,提高高校治理结构的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还要加强高校的运行机制改革。

高校的运行机制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整体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

在运行机制改革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推进高校的内部管理改革。

内部管理是高校运行机制的基础,直接关系到高校的领导力和有效性。

可以加强高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和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高校内部管理体系,提高高校内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是优化高校的绩效考核机制。

高校的绩效考核机制是衡量高校管理效能的重要标准,也是激励高校教职工积极工作的重要手段。

可以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绩效考核机制,从绩效指标的设定、绩效评价的标准、绩效奖励的方式等方面入手,不断优化高校的绩效考核机制。

浅谈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

浅谈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

浅谈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首先,加强高校内部管理。

高校内部管理是深化机构改革的关键,只有做好高校内部管理工作,才能为机构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

加强高校内部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高校内部组织架构,合理分工职责,避免重复劳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保证人才队伍质量;强化财务管理,加强资金使用和预算管理。

其次,加强高校与社会联系。

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是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

只有与社会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才能拓宽高校的资源获取渠道,增强高校的发展潜力。

加强高校与社会联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发挥企业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扩大高校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国外教师和学生来华留学;加强高校与政府的合作,共同推进高校机构改革。

第三,提升高校创新能力。

高校创新能力是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核心,只有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才能为高校机构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撑。

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技术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人才;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学科结构,提高高校的整体竞争力。

最后,加强高校文化建设。

高校文化建设是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重要基础,只有建立起有利于高校机构改革的文化氛围,才能为高校深化机构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倡导诚信文化,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营造求真务实的工作氛围;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加强高校学术文化建设,推广学术道德,提高学术水平。

总之,高校深化机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只有以加强高校内部管理、加强高校与社会联系、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和加强高校文化建设为方向,才能为高校机构改革提供有力支持,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范文

《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代高等教育领域,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已经成为评估大学发展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公办大学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进行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的重任。

因此,对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公办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探讨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优化策略。

二、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目前,我国公办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主要采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教学科研为主要职能,辅以行政、后勤等支持服务部门。

在内部管理上,一般实行分层管理、分权负责的管理模式,旨在确保大学的日常运转和决策的高效性。

这种治理结构在过去的实践中,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深入改革,这种内部治理结构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权力分配不均,党委与校长的职责界定不够清晰,容易导致决策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

其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冲突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术权力的过度干预可能导致决策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而行政权力的过度扩张则可能影响学术的独立性和创新性。

此外,一些公办大学在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四、优化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优化策略:1. 明确党委和校长的职责范围,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党委应主要负责政治领导和思想引导,而校长则应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决策执行。

通过明确职责范围,确保决策过程的公正、透明和高效。

2. 强化学术权力在决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建立学术委员会等机构,确保学术事务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同时,加强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沟通与协调,避免冲突和矛盾。

3. 优化资源配置和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完善资源配置机制,确保各学院、各学科之间的资源分配更加均衡。

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大学内部治理情况汇报

大学内部治理情况汇报

大学内部治理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校在大学内部治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和成就。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引领下,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治理氛围。

以下是我校大学内部治理情况的汇报:
首先,学校建立了健全的决策机制和管理体系。

学校领导班子高效运转,各职能部门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协作机制,各项决策和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各方意见和建议,注重民主决策,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其次,学校加强了内部监督和评估机制。

学校建立了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对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绩效进行全面评估,确保了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学校还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保证了学校内部的公平和透明。

再次,学校着力营造了和谐的内部关系氛围。

学校注重师生关系的建设,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学校还加强了学生管理工作,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最后,学校积极推进了信息化建设,提升了内部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总的来说,我校在大学内部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大学内部治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治理的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加强对师生的教育和管理,营造更加和谐的内部关系氛围;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内部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希望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为学校内部治理工作再创佳绩!。

《2024年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范文

《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办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个合理、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的办学质量和效率,还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以期为公办大学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目前,我国公办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主要包括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术委员会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

在这种治理结构下,大学实行分权管理,将权力分配给不同的机构和人员,如行政机构、学术机构、教职工等。

这种分权管理有助于大学实现高效、有序的运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三、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问题1. 权力分配不够合理。

一些大学的权力过于集中在高层管理者手中,导致决策过程不够民主、科学。

同时,学术机构的权力相对较弱,影响了学术研究和教学的质量。

2. 内部沟通机制不够完善。

大学内部的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决策执行困难。

3. 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大学的监督机制主要依赖于内部的审计、监察等机构,但这些机构的独立性不强,监督效果不尽如人意。

四、改进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措施1. 优化权力分配。

应建立更加合理的权力分配机制,将权力下放到学术机构和基层单位,增强学术机构的权力和地位。

同时,应加强民主决策,确保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2. 完善内部沟通机制。

大学应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加强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协作,确保决策的顺利执行。

3. 强化监督机制。

大学应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加强内部审计和监察工作,确保监督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同时,应加强社会监督,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价。

五、结论通过对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合理、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对于大学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024年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范文

《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办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治理结构的问题日益凸显。

公办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运行效率、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对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进行研究,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我国公办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主要包括学校领导体制、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和执行机制等。

目前,大多数公办大学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校领导体制方面,一些大学的领导层存在权力过于集中、决策过程不透明等问题。

这导致学校的决策往往只由少数人决定,缺乏广泛的参与和监督。

其次,决策机制方面,一些大学的决策过程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

在制定重大决策时,往往缺乏充分的论证和讨论,导致决策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受到质疑。

再次,监督机制方面,一些大学的监督机构设置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监督效果不佳。

执行机制方面,一些大学的执行层对决策层的决策执行不力,存在拖延、推诿等现象。

三、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重点针对上述问题,对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三、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重点首先,需要加强对学校领导体制的研究。

应当明确领导层的权责划分,实现权力的制衡和监督,确保决策过程的透明和公正。

同时,应鼓励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形成多元共治的管理模式。

其次,应完善决策机制。

在制定重大决策时,应充分论证和讨论,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同时,应建立决策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反馈决策执行情况,对决策进行持续改进。

再次,应强化监督机制。

完善监督机构的设置,增强监督力度,确保监督效果的实现。

同时,应建立执行机制的评价体系,对执行层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价和监督。

四、结语总之,对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浅谈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

浅谈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

浅谈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而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我认为在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强化高校内部管理体系高校内部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健全是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重要途径。

要实现管理体系的强化,首先需要从高层领导层面入手,加强高校领导层的建设和培养,选拔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管理经验的高校领导人才,加强高校决策层的专业化和科学化管理,为高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在高校内部,应构建有效的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财务管理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促进高校内外资源的共享和整合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之一是促进高校内外资源的共享和整合。

高校应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的合作交流,有效整合资源,形成优势互补,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

要打破学科和学院之间的界限,促进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背景的高端人才,激发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三、加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之一是加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高校应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和国际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展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举措,推进素质教育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和高素质人才。

四、加强高校科研体系的建设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之一是加强高校科研体系的建设。

科研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和使命,加强高校科研体系的建设对于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提升高校的学术影响力至关重要。

高校应优化科研结构,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科研团队和科研成果,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高校的学术声誉和国际影响力。

关于深化高校内部管理机构改革的一点思考

关于深化高校内部管理机构改革的一点思考

【 关键词】 高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管理机构
改革
2 0世 纪 5 0年代 , 国依照 苏联模 式 建立 了新 中国的大 学 我 管 理制度 , 在大学 内部 , 建立 了一套 以行 政权为 核心 的体 现科 层 化特点 的管理机 构系统 。其后 , 随着社会 的发展 和高校 管理 体制 的变迁 , 高校 内部管 理机 构也 屡有变 革和 调整 , 特别是进 入 2 世 纪 以后 , 应 我 国社 会转 型 的需要 和高校 管理体 制 的 l 适 重 大调 整 ,高 校 内部 管理 机构 和管理 方式 也有 了较大 规模 的 改革 , 取得 了一 些成绩 , 并 许多 高校 通过撤 减机 构和裁 减人 员 的方式 完成改 革 的过 程 , 以期达 到 “ 简 、 精 高效 ” 的改革 目标 。 但从 改革 的效果来 看 , 未达 到预 期 的 目的 , 能实 现实质性 并 未
教 育 新 论
— 。
关于深化高校 内部管理机构 改革 的一 点思考 …
【 要】长期 以 来 , 国 高校 内部 管 理 机 构 存 在 机 构 设 置政 府 化 、 作 方 式 行 政 化 、 能 定 位 管理 化 的 倾 向 , 约 了高 校 的 正 常 发 摘 我 工 职 制
展 。 应 新 形 势 的要 求 , 校 应 借 鉴政 府 机 构 改革 的 经 验 , 紧 围绕 机 构 职 能 转 变 这一 中心 , 变 管理 理 念 , 出管理 重 点 。 变 管理 方 适 高 紧 转 突 改 式 , 确 管 理权 限 , 高 管 理 效 能 。使 高校 内部 管理 机 构 系统 真 正符 合 现 代 大学 内部 治理 的要 求 。 明 提

第三 , 改变 管理 方 式 , 管理 工 作 真正 实 现程 序 简化 、 使 校 务 公开 和规范管 理 。 统管 理模式下 , 传 各管理机 构为 了凸现其 管 理职 能 , 体现 其管 理 的价值 , 断制定 各种 管理规 则和 管理 不 文件, 使管理 的环节 E趋 复杂 。细致 的管理规则 对于大 学管理 t 是 必要 的 ,但 过于 繁复 的管理 环节 又成为 教学 和科 研活 动有 效 进行 的羁 绊 。过 多 的审批程 序 , 多的考核 指标 和考 核过 众 程, 使广大教 学 、 科研 人员难堪 重负 。同时 , 一些 管理政 策和措 施 的制定 与执 行缺 乏透 明度 , 乏管 理对象 的广泛 参与 , 广 缺 使 大 教职 工缺乏 对这 些政策 和措 施精 神的基 本 了解 ,造成 这些 政 策措施 在执行 过程 中的种种 问题 。另外 , 些管理机 构和管 一 理 人员 , 在实施 管理 行为 时缺乏 必要 的程序 性 , 主观随意 性很 大, 朝令夕 改 , 往往使 得管理对 象无所 适从 。因此 , 高校 管理机 构 改革 中 , 在管 理方 式 方面 , 首先 要 简化 管 理程 序 , 量减 少 尽 管理环节 。其 次 , 要真正 作到校务 公开 。一切 关涉学校 发展和 运 行 的管理措 施 和管理 活动 ,都要 以合理 的方 式让 广大 教职 工知悉 和了解 。一切关 涉教 职工切 身利益 的管理制度 , 在制定 时都要有 广大教 职工 的参与 。再次 , 实加强 管理工作 的程序 切 性和规 范性 。在保证 程序 简化和工 作效率 的前提下 , 定管理 制 工作 的程序 规则 , 证管 理工作 依照 程序 合理有 效地进 行 , 保 真 正实现规 范化 管理 。 第 四, 明确 管理 权 限 , 理 界定 不 同管 理 机构 的职责 , 合 突 出不 同层 级 的管 理重 点 , 成 全面 衔 接 、 工 合理 、 形 分 高效 有序 的职 能体 系。 当前 , 存在 于高校 管理机 构 中的主 要 问题 之一 就 是机 构重 叠 、 职能 交叉 、 责不 清 等等 。 因此 , 职 在高 校管 理机 构改革 中 ,调整机 构设 置 ,合 理界 定各机 构 的管理 权 限和 职 责 , 一项 重 要 的工作 。首 先 , 照 因事设 权 的原 则 , 定管 是 按 确 理机 构 的职数 和规模 ,按 照管理 目标 的要 求 明确 各管 理机 构 的权 限范 围 。 次 , 其 在不 同层级 的管 理机构 之 间突 出其 不 同的 管理 重点 , 定其不 同的管理方 式 , 做好各 层级 管理 职权 之 确 并 间 的衔接 。再 次 , 调好 各管 理机构 之 间的关 系 , 协 使其 在管 理 活动 中 , 既有 分 工 , 有 配合 , 又 从而 保证 整 个管 理 系统 的有 效 运转 。 第五 , 提高管理效能 , 优化管理工作者队伍 。长期以来 , 高校 管理机构管理效 能不高 , 是制 约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造成高 也 校管理机构管理效能低下 的主要 原因有两个方 面 :一是管理机 构系统 内部缺乏有效 的激励 和约束 机制 , 缺乏必要的考核措施 ; 二是管理人员素质相对偏低 。目前 , 各有关高校在解决这些问题 方面 已有许多探索 , 并且取得 了一些经验 。 比如 , 有些 高校通过 推行绩效管理 制度 的方式 , 来促进管 理工作的高效能 ; 一些高校 通过实行 职员制来完成 改革 的过程等等 。在提 高管理人员素质 方面 ,部分高校通 过提 高管 理人员准入条件的方式 来优化管理 人员 队伍 , 这一措施见效较慢。当下最现实的手段 是加强对现 但 有管 理人 员的在职培训 , 使其思 想作 风 、 工作 能力等在工作 中得

《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第1—6期总目次

《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第1—6期总目次

大学系主任研究述评 …………………………… 王福友(7 2) 中美大学校长 队伍建设 比较及其启示 ………… 栾兆云(2 3) 德国 ( HE大学排名 的价值取 向及其启示 …… 肖娟群(5 3) 论高校学生 管理 法治化 ……………… 高 宁, 崔 琴(8 3)
论教育实践的 自由 ……………………………… 杨小秋 (5 2) 什么是一所好的大学
17 年前我 国高校工农阶层子女入学优惠政策研究 98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20 0 8年第 6 ( 期 总第 12期) 1
《 大学教育科学》 20 0 8年第 1 —6期 总 目次
第1 期 论教育与教育学 的关 系 ………………………… 王建华 () 5
… … … … … … … … … … … … … … … … …
李小敏 (0 ) 15
— —
明清时期 士绅教化权力来源探析
… … … … … … … … …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 大学教育科学)03 20 年载文 被引分析 20 - 06

董柏林 , 常泰(4 王 9)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高考的合 理性辩护 …………………… 张传燧 , 王素月(9 9) 比利时博 士生培养分析
论高职课程中科学 、 技术 、 人文的融合 ………… 曹俊 军(3 6) 教育主体评议 …… ……………………………… 胡弼成 (6 6) 高校教师发展 政策 的实证分析
— —
黄赐英, 联 , 陈 李世 奇(5 6)
关 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思考 ……………… 李志杰(9 6)
… …
以清华大学“ 学术新人 奖” 实施 为例 的
… … … … …

《2024年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范文

《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快速发展的教育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公办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及其效率性变得日益重要。

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不仅能有效地保障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更能体现出一所大学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公办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旨在为进一步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目前,我国公办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主要由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层构成。

决策层主要由校领导、学术委员会等组成,负责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执行层则由各职能部门和学院组成,负责执行决策层的决策;监督层则主要由监察、审计等部门组成,负责对学校内部事务进行监督。

这种治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大学的稳定运行和教学质量。

然而,现实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部分大学的决策机制不够透明,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未能完全理顺,以及监督机制执行不力等。

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大学内部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方向(一)强化决策透明度首先,应建立更加透明的决策机制,使决策过程更加公开、公正、公平。

这包括决策的制定过程、决策的内容以及决策的执行情况等都需要进行公开,接受广大师生和社会的监督。

(二)理顺行政与学术的关系其次,应理顺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

大学作为学术机构,学术权力应占据主导地位。

因此,应建立以学术为主导的治理机制,使行政权力为学术发展服务,而非干预学术活动。

(三)强化监督机制最后,应强化监督机制,确保其独立性和权威性。

监督部门应独立于执行部门,对学校的各项事务进行全面、公正的监督。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问责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四、实施策略与建议(一)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大学内部治理提供法律保障。

同时,应明确各层级的职责和权利,确保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制度建设大学应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是确保高校持续发展和提升管理效能的重要保障。

一个良好的内部治理结构可以提高高校的决策效果,加强管理层与教职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促进学术研究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维护高校的声誉和形象。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

这包括设立合适的管理机构和岗位设置,明确各级管理层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权责清晰、分工合理。

此外,还应加强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打破学院、学部等学术组织单一管理的模式,推动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研究和教学,提高学校整体的综合实力。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应注重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的改革。

培养和选拔优秀的管理人才,是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任务。

应建立健全的人才评价体系,注重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发现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领导才能的人才,为高校的长期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持。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还需要着力推进决策机制的民主化和透明化。

高校决策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注重广泛征求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决策过程应公开透明,及时向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公布相关信息,保持信息畅通和沟通渠道的畅通,增强高校内部治理的公正和公平。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还需要加强对学术研究和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评估。

学术研究和教学是高校的核心任务,应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进行评价和奖励,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

同时,还应建立学生评教和同行评教的机制,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督和改进,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满意度。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还需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关注。

校园文化是高校发展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应注重培养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倡诚信、责任和创新的精神,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宜人的校园环境。

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是高校提高管理效能和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注重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的改革,推进决策机制的民主化和透明化,加强对学术研究和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评估,以及关注校园文化建设,才能打造出高效、高质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024年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范文

《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公办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良好的内部治理结构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的管理效率,还能促进学术研究的进步,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

二、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目前,我国公办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主要包括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术委员会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

这种治理结构体现了党的领导与学术自治的结合,具有政治性、教育性和学术性等特点。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的核心。

党委负责把握学校的政治方向,维护学校的稳定与发展;校长则负责学校的行政工作,执行党委的决策。

这种治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校的政治方向和行政效率。

学术委员会制度是保障学术自治的重要机制。

学术委员会负责审议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位授予等重要事项,保障了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则是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途径。

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校的稳定与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决策机制不够科学,决策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其次,学术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此外,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还不够畅通,影响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优化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策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优化我国公办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完善决策机制。

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和监督机制,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同时,加强党委对学校工作的领导,确保学校的发展方向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2. 改革学术评价机制。

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学术评价机制,鼓励学者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高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综述司林波《大学教育科学》 2008年第2期摘要:会议围绕当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国际的视野和历史的视角对高校岗位设置管理以及薪酬制度改革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与会代表还就高校内部权力结构调整和领导体制改革以及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等热点问题交流了意见和看法。

关键词:全国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管理体制改革[中图分类号] G647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为了贯彻教育部的工作部署,积极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推动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于2007年9月21日至24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了《全国高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交流研讨会》,来自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85所高校的主管领导以及人事部门、发展规划部门以及高教研究部门的领导和业务骨干共计12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民同志主持了本次会议,会议期间人事部人事科学研究院李克实副院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研究室马陆亭主任、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孙宵兵司长、上海交通大学人事处处长、教育部人事司高校薪酬改革课题组专家吴旦教授分别做了主题报告,西南政法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的代表分别对本校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的经验进行了介绍,其他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分别进行了交流探讨。

现将会议主要内容与观点综述如下: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会议期间,人事部、教育部的专家对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历史、现状进行了梳理,指出进一步深化岗位设置管理和工资制度改革是当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重点和核心。

并从宏观的角度概括了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以及改革的定位和目标。

1、当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

李克实研究员首先分析了我国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实施中的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为缺乏能力导向,职称评定标准和岗位能力条件脱节;缺乏业绩导向,知识能力和实际贡献脱节;政府强制管理范围过宽,忽视了单位用人自主权;评价标准过于笼统、僵硬,与岗位特性不相吻合;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对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设置了障碍。

2、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定位。

与会专家和代表认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在坚持效率与公平原则的同时,还必须考虑知识劳动的特点。

它既区别于行政机关,也区别于企业和其它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

公办高校与政府组织同属于公法调整范围,高校也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务属性,但二者的公共服务的角色,受公法约束程度,具体运行和管理方法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私域组织,而高校主要是为公益目的而存在的。

公办高校虽然属于事业单位,但它具有知识劳动和生产的特性,又有别于其他类型的事业单位。

这些基本特点也决定了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特殊性。

3、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

提高高等教育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社会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服务的需求。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就在于实现政府和行业、单位管理分开;任职资格和岗位聘任分开;职业资格等级限制和岗位待遇分开;知识能力与岗位业绩评价分开。

通过改革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人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保障高校发展的人才需求。

二、高校岗位设置改革人事部专家着重对2007年5月7日颁布的《人事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7)59号)进行了说明。

《指导意见》明确了文件的适用对象和范围,对高校岗位类别设置、岗位等级设置及基本条件、岗位聘用以及组织实施中的若干问题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与会领导、专家和高校代表就岗位设置和聘用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了交流,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1、如何解决人员超编和混编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专家认为应该根据编制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一岗一人。

首次岗位设置和聘用,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现有人员已经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的,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准的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队伍状况等情况逐年逐步到位;已经交由社会化管理的项目按项目管理,不再设岗。

同时,考虑现实困难,允许暂时超编,但超编单位原则上不能再进新人,不允许混编。

2、如何解决岗位与人员工资系列不对应问题?专家指出,首先,应该按岗位性质确定工资系列。

按岗聘用,岗变薪变;如教研室主任按教学系列,教务处长按管理系列等;其次,对于管理岗位待遇偏低的情况,可以通过岗位绩效工资设置,适当增加管理岗位报酬;同时可以考虑在管理岗位保留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称谓;最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适应,逐步减少和不再允许执行与岗位主要性质不符的工资系列。

3、人事部和教育部的领导和专家还就如何解决岗位人员与原身份不对应问题,如何控制专业技术人员各等级内部结构比例,如何保证关键岗位人才的稳定性等问题与高校代表交流了看法。

认为应该严格按岗位条件聘用,允许按管理、专业技术、工勤的顺序和岗位要求直接聘用,但工勤人员转专业技术岗位,专业技术人员转管理岗位必须通过公开竞聘,竞聘后工资标准按照新聘岗位工资系列套入,与原岗位无关;当符合基本条件人员数超过等级比例数时,应该根据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时间、贡献和业绩情况以及年度考核情况等公开、择优选拔;为了留住优秀人才,可以根据岗位要求和职工本人意愿,从实际出发制订不同期限的聘用合同等。

三、高校薪酬制度改革教育部人事司高校薪酬改革课题组专家吴旦教授分析了高校劳动的特点,对高校工资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做了梳理,认为我国高校工资制度改革从长远来看,应该着力构建由当期分配和延期分配组成的现代高校薪酬制度。

薪酬(compensation)是对雇员劳动和贡献的全部补偿,包括当期分配和延期分配。

当期分配主要包括年内支付的工资、奖金和红利等。

延期分配是通过员工福利计划和股票期权计划等形式进行的分配。

1、当期分配。

当前高校的当期分配形式主要有职务工资制度、技能工资制度、岗位工资制度、绩效工资制度、协议工资制度、年薪制等类型,但实际上各高校并没有选择单一的工资制度,而是多元化的薪酬组合。

影响当期分配的因素主要有组织内部因素,包括大学的目标、定位和性质,大学的发展战略等;组织外部因素,包括所在地区的生活水平、劳动力市场的发育情况、政策和法规等;另外还有个人因素,主要包括资历、学历、能力以及知识活动特征、绩效等。

另外,吴旦教授还通过对高校劳动的特点和教师的贡献的分析指出了高校工资的当期收入水平定位,认为从社会水平来说,应该处于社会中上层水平;从行业水平来说,应该高于科研机构的一般研究人员,相当于知识密集型企业的中高级职位人员的收入水平;从国际水平来说,应该相当于国外著名高校教师收入的50%左右。

2、延期分配。

延期分配是薪酬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激励措施,可以引导教师之间的合作和知识共享,从而大大提升高校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吴旦教授认为应该在延期分配上作出突破性改革,因为知识性投入代替劳动投入和资金投入,不直接产生经济收益;同时,投入和产出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也不能够当期即时反映;另外,如果过分强调当期分配,还有可能导向追求短平快完成任务等问题。

吴旦教授还分析了教师的延期分配制度设计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首先,坚持体面生活原则,补偿教师面对的社会风险,以保证教师及其家庭生活有更好的保障,这是教师得到社会尊重的前提条件;其次,激励原则,补偿教师的预期贡献是人力资源战略中的激励手段之一;再次,稳定安全原则,补偿教师的年功是教师职业的特殊需要。

四、西方国家高校的用人制度与分配制度上海交通大学吴旦教授从国际的视野对美、日、欧等西方国家高校的用人制度与分配制度进行了介绍与分析,拓展了与会代表的视野,也启发了代表们的思考。

1、西方高校的用人制度及启示。

美国受市场驱动建立了与市场竞争环境相适应的完全聘任制度,即任期制与终身教职制并行。

对于低职务教师,多实行短期合同制度。

学校根据工作需要、科研经费情况,定期签订聘用合同。

对于高职务教师,推动终身聘任制。

比如,助教工作五年,第六年申请终身副教授资格,如果不成功则要走人,即形成了“非升即走”的用人制度。

英国高校的教师聘任同美国类似,既有终身职位的教授,也有临时讲师和短期契约的雇佣教师;法国大学教授和副教授没有任期,而助教是由学院或者学系规定任期的;德国教师主要以任期聘用为主,高校中只有教授享有终身雇佣资格;日本一直以来对所有的专职教员都实行终身制度,近年来也开始改革并酝酿任期制度。

2、西方高校的分配制度及借鉴。

西方国家高校的分配制度一般表现为市场化的特点,实行动态变化的薪酬理念,一般每年制定一次新的薪酬政策或计划,院系在薪酬管理中具有自主权。

其薪酬水平一般处于中等水平或者偏上,社会地位较高。

在其工资结构中,非常强调绩效工资和福利。

西方国家高校一般都备有完善的工资调整与增长机制,根据其增资方式不同,主要有年度薪酬范围调整;基于个人绩效和工作成绩的个人增资;基于职位级别变动的薪酬调整;保证学校内部公平的协调性薪酬调整等。

另外,一般还具有一揽子福利计划。

在美国,福利收入一般要占到教师总收入30%,这些福利不仅保证了教师的财政安全和生活享受,对教师的总薪酬收入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而保证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五、依法治校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近年来,随着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学校的法律地位和法律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各级高教管理者必须对这一特点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把握。

1、依法治校。

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颁布了《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依法治校的基本精神和相关要求。

孙宵兵司长对我国高等学校的法律性质、法律关系进行了分析。

高等学校与政府相对构成行政法律关系时,其法律地位是行政相对人;高等学校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其法律地位是国家教育权的代理人和具体行使者;高等学校与其他地位平等的权利主体发生民事关系时,其法律地位是法人。

认为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应该加强高等学校的自主权,推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从而构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运行体制。

2、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989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规定“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与会代表联系本校工作的实际经验,认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高校的根本领导体制,是国家法律和党的政策所规定的公办高校的基本制度,是高等学校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保障。

南京师范大学代表介绍了该校在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方面的探索,南京师范大学根据党章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联系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南京师范大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细则》(2006年8月31日),《细则》对党委的领导职责、校长的职权、以及具体的工作制度和工作原则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