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崔说·立波秀”的得失看语文教学改革
让语文教改不再尴尬
革 , 程 改 革 的 核 心 环 节 是 课 堂 教 学 , 堂 教 学 课 课 的核 心环 节 是教 师 的专 业发 展 ” 一教 改 的基本 这 逻 辑 理 解 不 透 , 谈 到 搞 教 改 , 是 要 学 习 某 某 一 就
缺 乏 沉 潜 和 底 蕴 , 常 是 热 情 过 去 , 切 照 旧 。除 常 一
了 留 下 一 些 形 式 上 的 所 谓 成 果 , 质 却 并 没 有 提 本 升。
以 上 种 种 致 使 课 堂 效 益 不 高 的 问 题 , 直 成 一 为 语 文 教 学 改 革 解 不 开 的 结 。 回酋 我 们 的 语 文 教 改 之 路 , 十 年 一 路 走 来 , 路 坎 坷 , 乎 始 终 难 几 一 似
.
语 文 教 学 倚 仗 的 只 是 教 学 参 考 书 和 一 些 网 络 资 源。 笔 者 曾 经 在 一 定 范 围 内 相 当 数 量 的 中 学 语 文 教 师 中 , 语 文 教 师 课 外 阅 读 与 写 作 的 情 况 作 就 过 专 门 的 调 查 , 到 的 结 果 大 致 如 下 : 文 教 师 得 语 知 道 中 学 语 文 教 学 核 心 期 刊 三 种 以 上 , 能 每 年 并
一
…
。
: 师不 能 厚 积 薄 发 居高 临下 带 领 学 生 在 文 本 中遨
游 , 文 本 的 深 处 进 发 , 师 和 学 生 几 乎 处 在 同 向 教
一
专 业 成 长 的 愿 望 是 否 强 烈 。我 们 经 常 说 教 师 是 教
书 的 , 文 教 师 更 应 该 终 身 与 书 为 伴 , 现 实 的 语 可 状 况 却 是 一 些 教 师 不 想 读 书 , 中 无 书 , 别 教 腹 个 师 甚 至 连 最 基 本 的 语 文 工 具 书 都 没 有 , 们 进 行 他
语文课程改革的问题透视
语文课程改革的问题透视作者:任小平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6年第05期当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改革力度之强、变化之快令世人瞩目。
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学科的变化同样令人瞩目,从语文课程目标、结构,到课程内容、评价等都体现了当今时代的特征和要求,为古老而又年轻的语文学科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但喜悦之后冷静地思考,语文新课改并不是无懈可击,取得成效的同时还或隐或现地存在着诸多问题,有些还是关系到新课改能否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的关键性问题,不容忽视。
一、语文新课改的理论基础问题1.无休止的性质之争语文是什么学科?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这是一直争论的问题,也是每次课程改革备受关注的问题,这一次也不例外。
虽然叶圣陶先生已经高屋建瓴地指出“语文”就是指“口头语”和“书面语”,并得到很多人赞同与支持,但实际上并没有使理论界对语文含义达成共识。
围绕语文是什么这一中心话题,人们对语文课程性质也存在不同的理解,如,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实践性、思想性等等。
其中最主要的争论集中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上,二者相互争持,莫衷一是。
语文新课标将其定性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这一提法并没什么不可,但却有和稀泥之嫌。
仍有许多学者对这一提法的科学性提出质疑:二者孰轻孰重?如何统一?是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还是首先突出人文性,再加强工具性?这些疑惑使得刚有所平静的性质之争又掀起风浪。
在各种语文性质的争执中,人们常常忘记了这样一个事实:语文课就是母语课。
这是最基本的事实,不论人们一厢情愿地让语文背负了多少其他的任务。
性质之争,是一把双刃剑,讨论语文性质可以加深对语文的了解,促进语文学科建设;但争执不休也将会导致语文本真的迷失,使语文教学在左右摇摆中误入歧途。
在当下各执一词的情况下,也许更加实际地讨论语文怎样教的问题要比争论语文性质要有意义得多。
更何况,上述那些语文的性质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总结出的,都是合理的,不存在对立。
从《小崔说立波秀》看当下脱口秀节目
“ 逗 乐 ”为主 ,但 是也 不能 将节 目变 成 讲笑 话或 心理 测试 ,在 话题 的选 择上 应 该增 强 与百姓 生活 的联 系 ,具有 一定 的 时效 性 和服务 性 ,这样 才不 会 引起 观众 的审美 疲劳 ,能够长 期保存 观 众对 节 目 的持续 的兴趣 。对 于节 目的娱 乐手段 也 要有理有节 ,不能任意夸大节 目的形式 , 流 于浮 夸。形 式也 是为 内容 服务 的 ,要 内涵 的深度 。在话 题立 意方 面 ,大 胆 而 不逾矩 ,针 对社会 热 点解读 时 下现 象 ,
上给了我们 一个新 的尝试 , 节 目共十期 , 的风 格。节 目的风格 比较单 一 ,周 立波 每期 笑侃 一种 “ 关 系”。本 文将从 理论 和崔永 元依 然保 持着 原有 的主持 模式 , 上分 析 《 小 崔说 立波 秀 》的节 目特征 及 这就 使得 观众 在看 《 实 话实 说 》的 同时 抓 住观 众 的眼球需 要 的是 内容 的丰富 和 创新 之处 ,为我 国脱 口秀节 目的发展 提 也在看 《 壹周立波秀 》。 供新 的研究材料 。 2 . 3 娱乐 性太强 ,语境关联弱
从《 小崔说立波秀 》 看当下脱 口秀节 日
张碧影
(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新 闻与传播 学院 )
摘
要 :随着科 学技 术的不断发展和 市场竞 争的加剧 ,我 国电视 节 目进入 了一 个更为激 烈的竞争环境。其 中尤 以娱 乐节 目的
竞争 最为显 著 ,形式不断创新 ,内容 日 渐丰 富,各 出奇招 吸引观众 以提 高收视 率。本 文将 以 《 小崔说 立波 秀》为例 ,深入探析脱 口秀节 目高收视 背后的隐形 力量 ,主要 分析 脱 口秀节 目所 面临的 困境 ,通过查 阅资料 等方式提 出解决方法 ,探讨脱 口秀节 目的发
崔峦先生对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改革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崔峦我以为“本真语文”,就是让我们回到语文教学的原点、语文教育的原点。
所谓“本”,就是以发展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本;所谓“真”,就是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为真,使语文教学做到真实、朴实、扎实,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济南市育贤小学以识字研究为起点的改革实验,对诠释“本真语文”,对于践行“本真语文”,有重要意义。
我之所以说是以识字教学为起点,意思是此项实验,既要完善识字教学,还要往前走,在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的后续研究上,还有很广阔的天地。
听了张立校长的介绍和两位教师习作教学经验介绍,以及伊鑫彤老师的识字教学课,我对育贤小学诵读识字的研究有了立体的认识。
我感受很深,这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实验,是值得进一步探究和探索的实验,是能够造福济南市、山东省乃至全国小学生的实验。
下面按照几个版块来谈谈我对语文教育的思考。
一、识字、写字和学词2011年版《义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这段话把识字的地位和重要性讲得非常清楚。
识字处于基础地位,不识字就不能读书、不能作文,不仅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而且是贯穿在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不仅是小学,初中也还有识字的任务。
有了教育就有了识字问题,有了语文教育,教师就要破解识字的难关。
公元前40年,西汉成书的《急就章》,就是识字教材,2114个字、34章,把常用字按照姓氏、生理、兵器、飞禽、走兽、医药等等,分类汇编成韵语,可谓是小百科词书,一边识字一边进行常识教育。
后来,公元535年到545年,南朝梁武帝时期周兴嗣编纂的《千字文》,是后世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识字教材。
再后来,《千字文》和《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称为“三百千千”,就成了识字教材的典范。
儿童用1年多的时间,通过读“三百千千”认识2000多字,同时受到文、史、哲、伦理、道德、科学、常识的启蒙教育。
语文教学现象浅谈
语文教学现象浅谈崔建国语文教学改革进行了若干年,然而成效甚微,原因纷繁复杂,不能一一道明,然而对于如何改进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水平这个目标全体语文同仁却从来没有放弃过。
明知前途险恶,险阻重重,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老大难问题,争取使语文教学有“多、快、好、省”的功效。
在语文教学的改革中,首当其冲需要的加以改进的应是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使之适应学生水平、内容类型、环境差异等客观因素,达到最佳的教学整合,要达到这一点真是着实不易,需要在课堂下做许多工作,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用在这里来比喻一节节好课的来之不易和教师为此付出的巨大辛劳是再恰当不过了。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它于其他任何一科的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我们不可能全盘照搬其他学科教学方法来套在我们语文教学身上,我们只有通过平时不断的观察语文教学中的种种现象,学习古今中外各种有关于语文教学的丰富教学经验与理论,继续探究语文教学中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探寻语文教学的根本规律,用此来指引语文教学的正确前进,是语文教学形成良好的局面。
下面我就此问题与大家共同研究这个问题,在我实行教学中和耳闻其他教师的教学中的个别现象来讨论蕴含在其中的语文教学的普遍规律。
我首先说的第一个是我的一次实际教学。
初三年级第一个学期有一篇议论文是《谈骨气》,这篇文章是一篇传统文章,有关此课的教学设计是层出不穷,优秀的课堂是举不胜举,关于这节课的教案我也从网上找了不少,从效果看都很不错,但是我并不想重蹈前人的脚步,我预计从学生记忆规律入手,看一看能不能讲一种别样的课,也许我的做法有许多人做过,但在我这里却还是一种新的尝试。
我首先复习了有关议论文的知识,从中心论点到论据类型,通过列举数学证明题的例子讲解了论点与论据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
讲完这些必需的知识点以后,我又给学生介绍了详尽的文章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国家情况,与苏联的关系,是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为理解课文的有关语句打下基础。
教学改革下的低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教学改革下的低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策略作者:崔夏梦来源:《教育·校长参考》2018年第08期语文教学改革轰轰烈烈,听、说、读、写的各项技能中,写作仍是学生比较畏难的知识点。
教师对学生作文训练的引导和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因此,笔者以新课程理论为理论指导,以小学低段学生为主体,凸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体现学科教学的人文性,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写作教学进行了有益尝试。
善于观察,培养兴趣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多彩的生活为写话提供了丰富翔实的材料。
因此,语文写作教学要对准生活,让学生自觉投入到生活中去,在多彩的生活中不断增强表达的欲望。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学习天地,创设体验的实践载体和平台。
如可在写作前,组织学生开展相关趣味小游戏,让学生通过全景式的观察与体验进行体会和感悟,挖掘最熟悉、最能打动心灵的东西。
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
如,写一棵树,陪着学生一起漫步校园,看看柳树的婀娜、体会桃树的芬芳、观察银杏的茁壮,引导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去体味,去感受。
积累素材,细品多读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要善于积累素材。
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不仅要善于把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录下来,还要勤于写读书心得等,从而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阅读是写作的基石,它能够让学生掌握前人的认知成果,丰富学生词汇积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能陶冶学生情操。
吕淑相先生说:“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帮助很大。
文章写得好的学生恐怕都得力于课外阅读。
”阅读会增强学生语感,丰富自身的语言,才能从多方面吸收营养,更好地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利用网络资源,积累写作素材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互联网强大的信息量,让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充实,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给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性,引导学生在网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时,通过“复制”“粘贴”到自己的“写作素材库”中,并及时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总结和运用。
《小崔说立波秀》节目特色分析
《小崔说立波秀》节目特色分析摘要:《小崔说立波秀》是一档全民脱口秀节目,因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和央视名嘴崔永元的联袂打造而引得高度关注。
该节目在中国脱口秀节目整体低迷的态势中整装登台,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十大“关系”通过“说”与“秀”的形式铺陈展现,混搭南北特色。
然而,承载了过多期待的《小崔说立波秀》招致了多数媒体、业界和大众的负面评论:笑点不足、表演离题、争锋弱化等等,节目须在今后的制作中吸收更多的经验和建议。
关键词:说与秀;混搭;《小崔说立波秀》;建议由崔永元和周立波这两位风格迥异的名嘴合作的《小崔说立波秀》第一季已于今年国庆黄金周完整播出。
它是浙江卫视继《中国好声音》后在2012年下半年重磅推出的新节目,却一跃跨上央视的传播平台,似乎有了更高的起点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的确,节目还未播出便因崔永元和周立波这对南北混搭组合而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节目播出之后铺天盖地的评论从媒体渠道、从普通观众口中纷至沓来。
一、产生背景和节目概述《小崔说立波秀》是一档全民脱口秀节目。
脱口秀节目是指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组成一个谈话场,针对社会、政治、情感、家庭和人生等话题进行讨论,因主持人、嘉宾的言论均是脱口而出,因而被称为脱口秀节目。
该节目形式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至今已有约90年的历史。
中国电视脱口秀节目虽然只走过了十多个年头,但是却迅速完成了本土化过程并打造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电视节目,例如东方卫视的《东方夜谭》和《壹周立波秀》、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央视的《实话实说》等等。
经历脱口秀的极盛时期后,观众的审美疲劳随之而来——同质化节目越来越难以满足观众的要求,新意不足是其突出困境之一。
《壹周立波秀》、《天天向上》等为数不多的节目是突破格局的惊喜之作。
《小崔说立波秀》就是在这样一个脱口秀节目整体低迷、鲜有亮点的宏观电视生态下诞生的。
这个节目承载了人们对中国电视的太多期许,也是中国电视人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对本业的新思考和再出发。
语文课程改革的成绩崔峦(打印)
语文课程改革的成绩、困难与对策崔峦课改十年,老师经风雨见世面,业务、见识等都大有提高,成绩是主要的。
但是,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问题。
最明显的问题,即还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课改初期的愿望——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至今没有实现。
课改来师生的负担不仅没有减轻,而且加重了。
有的地区还是相当的重。
师生的幸福指数不高,学生学得辛苦,老师教得辛苦,不是在享受学习和教学。
这个问题,不单是教学改革能解决的,牵涉到社会价值观、人才观等,不是教师或课改能解决的,但的确相当严重。
存在问题及对策:低年级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推荐课外阅读。
一、低年级教学存在问题:1.课改三四年时的调查中发现,中小学生的词汇量下降了。
错别字多,表达时且词不当、语句不通的情形比较普遍。
根子在低年级。
2.字写得不够规范,不够端正,写字姿势、习惯不好。
90%的孩子执笔姿势、写字姿势不正确。
直到中学,正确的姿势和习惯都没有养成。
整体国家汉字书写水平呈下降趋势。
3.低年级阅读教学拔高要求。
老师把很多时间和精力用在分析课文内容上,像中、高年级老师一样,分析、理解课文内容,许多打基础的工作没做好做实。
小结: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从上到下对低年级教学的研究有所忽视,对其重要性认识有所不足,必然对识字、写字不是重视,而是削弱,对课标提出的识字、写字重点没有落实,重点不重。
小学是学写字的重要年级,低年级是最重要的阶段,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许多顶尖的老师都是教低年级的,如南京的斯霞、王兰,上海的顾家珍,当前却不多。
所以深化课改要从低年级说起。
提十点建议:1.要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
要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为学生全面打牢语文学习的基础。
(1)要很好完成课标规定的识字、写字、识词的任务。
新课标重申该重点,减低了识字量、写字量,认识常用汉字1600,写800,各减200个,从数量上减少,但质量要求并没有下降。
还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2000左右的常用词汇,相当写字的三倍,是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的词汇。
课改以来语文教学改革的得与失
课改以来语文教学改革的得与失国庆小学公玉琴几年课程改革,语文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层出不穷。
我认为,在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要颁布的时候,总结几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得与失,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课改以来语文教学的“得”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语文课程改革重视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发展、能动的个体,尊重他们独立的人格与个性,这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以及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有着促进作用。
和过去的思想教育不同,语文课程改革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将会影响我国社会民主化的进程。
2.语文课程的先进理念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几年来,素质教育得到了普及,先进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如,以生为本、三维目标达成、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文本多元解读等等,都是课程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闪光点。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点燃学生学习热忱、探索语文奥秘的引路人。
3.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有所拓展。
语文作为母语,课程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发挥其独特的价值成为大家的共识。
教科书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源。
教师由教科书的讲授者变成了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十年来,师生主动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学语文用语文相结合,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
4.校本教研受到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几年来,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制度得到了重视。
这些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高了语文教学水平。
此外,现代教育技术得到广泛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资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注入了活力。
教育改革中的初中语文新突破学生观后感
教育改革中的初中语文新突破学生观后感一、引言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语文教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教育思想的更新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初中语文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思考:教育改革中的初中语文如何突破传统,为学生带来怎样的体验和感悟呢?二、教育改革中的初中语文新思路1. 传统与现代语文教育的比较在教育改革中,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传统与现代语文教育的区别。
传统语文教育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文言文的阅读,而现代语文教育更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种转变,不仅是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更是对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的重大改变。
2. 多元化的课程内容设置在教育改革中,初中语文的课程内容也更加多元化。
从古诗词到现代散文,从经典名著到当代文学,学生将接触到更广泛、更丰富的文学作品和文化知识。
这种多元化的内容设置,有助于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文化理解上有更全面的发展。
3.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另外,教育改革中的初中语文教育也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
老师们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认知特点,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观后感以上,我们从教育改革中的初中语文新思路、多元化的课程内容设置和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三个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这个主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我对教育改革中的初中语文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更多关于相关知识和理论,更重要的是,我意识到了教育改革为学生带来的深远影响。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对于教育改革中的初中语文新突破,我个人持积极的态度。
传统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我们需要更灵活、更有活力的教育方式。
多元化的课程内容设置和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贴心、更有效的教育,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和全面提升。
《文学改良刍议》对电视脱口秀话语表达的启示——兼评《小崔说立波秀》
患 关 系等等 。 看似说 的都 是我们每 个人都要 面临和 处理 的 实实在在 的社会关 系 , 但 其 实没有做 到胡适 先生说 的言之
有物 。 言之 无 物 的原 因主要 有两 个。第一 , 话语 空 间的 限
季在 “ 十一”期间播出之后 , 观众 的反馈很 多是崔 永元与
制。 这在 中国特 色的媒介体 制下, 非常好理 解 , 我们 常常也 以此为节 目的失败找借 口。 可笔者想说 的是 , 现在 我们很 多
学, 谈 朋友 , 聊 职场 , 本都无可厚 非 , 可为了取悦观 众先 包
装 自己, 互相 借助对方抬 自己 , 在讲述 自己真 实的生活 经历 和 体验 时, 反而 让观 众感到 了 “ 假” , 这对 节 目的伤 害也是 致命 的。 聊 得纵横 四海就 是 “ 不落地 ” , 试 图谈十大 关系只 靠不疼 不痒的阐述 自身经历撑下来 , 难 免空泛, 言之无物又
【 关键词 】 电视脱 口 秀 话语空间 电 视 写作
脱 口秀 节 目经 过 本 土化 的改 造 已经在 中国 电视 荧屏 活跃 多年, 中国电视史上 多以
的话 语表达 和写作为突破 口, 通 过分析脱 口
秀节 目的话语 空间 , 主持人 的表达方 式和语
言风格 , 以及 幽默段 子的写作和编 排等核心
锁。 媒 介过 剩的时代 , 含蓄 的调 侃 , 旁敲侧击 的讽刺 , 都 已 经很难满足 口味 日益增重 的节 目受 众, 避 而不谈 , 主动放 弃
话语权 , 只会把 自己逼 上南墙 。 当微博 一而 再地 率先发 声,
以一次次 的悲壮 , 换 来一点点的监管的宽容 时, 言论 自由的 推进 , 若少了电视 媒体 的突 围, 只能 是万里长 征路在 前 , 原 地踏 步空悲叹 。 第二 , 两位 主持人无可奈何地空对 空 , 努力 以滑稽 幽默的方式讲 出自己的个人 生活体验 , 俱往昔, 念 同
对话课改校长
专题访谈嘉宾亓殿强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当代教育科学杂志社社长崔其升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校长徐利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数学学科主任、骨干教师对话课改崔其升校长在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作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究》的专题报告之后,就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相关问题,笔者对崔校长进行了采访。
记者:崔校长,您进行的许多教学改革措施始料不及地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现在看来,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可以说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有序进行着,那么课堂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一是学生学习态度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由一言堂变成了百家争鸣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
学生充分发挥在知识学习中的自主选择性,从哪些材料中学习、学习什么,有自己做主。
这一转变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习什么的习惯。
二是教师教学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了。
教师在课堂上“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不唱独角戏,课堂真正动了起来,成为快乐享受的地方,不是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看守所”。
三是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
课堂教学要有知识生成能力,有知识生发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回顾学校过去课堂教学改革所坚持的理念,应该说和教育部现在所推行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
记者:在教师管理上,您是怎么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的呢?崔其升我们学校的教师没有不积极工作的。
教学改革的成功、教学质量的切实提高,必须与领导者的权威和威信的树立结合起来。
我认为校长要在教师面前树立权威,然后才能获得教师们的支持。
但是权威不等于强制,树立权威要有正确的途径。
教育改革理念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实践中。
从校长管理角度,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接受校长的改革理念,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了解每位老师的现状,抓一手材料,做到具体、细致、清楚;第二,建立多层次性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第三,建立良性奖励机制,适时、适当奖励每位取得成就的教师。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细无声——谈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细无声——谈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吕叔湘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
”教师的语言是教学的灵魂,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语言表达更是教学艺术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寻求适合自我的语言艺术,增强课堂教学的语言魅力,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走进语文课堂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一语言的诗意美众所周知,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广大教师孜孜以求的,对于教师来说,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确是提高学生兴趣的砝码,而对于语文课堂来说,语言艺术就不仅仅局限于准确、生动而要富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使学生先从表象上对语文课有了整体的感知,才能进一步学好它。
在校本课专题《诗的色彩与民族审美》一课中,我是首先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俄国画家列宾说,‘色彩即思想。
’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有自己钟爱的色彩。
向日葵的金黄是梵高生命的向往;莫奈用棕色表现伦敦漫天的迷雾,实则传达的是自己内心的一缕寂寞和孤独;多瑙河流淌的是施特劳斯的湛蓝;四月的天空飘洒的是诗鬼李贺瑰丽的红雨。
”在一片缤纷色彩中,学生接受了审美的洗礼,他们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的绚烂多姿,诗歌是如此的璀灿夺目。
在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揣摩作品语言时,我也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来指引他们,力求做到教师语言与作品语言的完美融合。
《故都的秋》这篇课文的一个教学重点便是体会文章中貌似平淡的语言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在分析这些句子时,我这样提示学生:这里有着悠悠的态度和颓唐的情调,更有着沉重与无奈。
面临着抗日战争的古城故都,朝不保夕,这不禁让人生出无限的眷恋,留住过去的辉煌,过去的色彩,过去的北国的秋天,缠绵于既往的久久不能释怀的眷恋,是《故都的秋》颓唐情调的另外一层意味,也是最动人心弦的地方,因为对逝去的“美”的眷恋有谁不曾有过呢?在教学中,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虽然我的语言不能与郁达夫先生相提并论,但我会力求用最贴近作者的语言来引导学生,使他们走入作品,感受作品,从而升华出他们独特的感悟。
听崔峦老师论“习作教学的改革”有感
听崔峦老师论“习作教学的改革”有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2014年9月20日,在中心组的组织下前往青少年宫认真聆听了崔峦老师有关习作教学改革的报告。
他的报告给了我很深的启发,为我们一线老师指明了习作的方向。
崔峦老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讲座要点如下:一、开放、生活、个性化的习作理念1、明确2011版《课程标准》:语文是一门学习语文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活动。
以往的语文课程缺点是重阅读,轻表达。
崔峦老师指出今后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大口语交际、习作和培养语言文字运用的习题。
2、今后高考语文的改革,是贴近时代,贴近现实,要加大阅读量,平时要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加大对学生思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要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认识。
3、重视习作教学的兴趣。
4、确立习作基于阅读的思想。
劳于读书,益于作文。
5、习作教学要开放,鼓励个性化,开放思维。
二、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不喜欢写作文,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
2、学生写作文,没内容写,或胡编,缺乏真情实感,没有主动表达的愿望。
三、作文改革分四步走。
1、从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低段叫写句子,写想说的一句话,可以写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每日一句,可以家长和孩子一起轮流写。
中高段叫习作,三四年级孩子们要有生活化表达,乐于观察社会、学校、生活,做到随时表达。
更多的可以用片段练习,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所感。
不要分段,不要题目,不要求字数。
五六年级,个性化习作,要求内容具体,分段表述,内容方面有自己的发现,有自己的想法,表述上有自己的个性,七到九年级叫写作。
崔老师在这里没有展开表述。
2、习作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观察时要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同时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乐于观察,勤于观察。
首先注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活他们的想像力,让他们展开丰富想象。
小议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
小议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作者:王晓习崔玉波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4年第08期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拓展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造就更多有创新潜能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全国许多大学都已调整课程,推行学分制改革,多数大学的本科教学计划中,都已经规定和设计了通识课的内容和学分比例,要求学生在完成本专业课程之外,选修一定比例的外专业课程,包括全校选修的通识课。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一直以来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普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的通识课程。
它可以引发学生对文学产生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鉴赏和分析能力,以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文化水平。
但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例如如何使教师和学生对这门课保持持续的热情?如何掌握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关系?如何真正培养学生对中国现当文学的理解及鉴赏能力?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课程,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改革。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目标和对象的困境在整个社会日趋功利化及集体浮躁的环境下,也迫使进行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教师和学习的学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当代文学涉及面较之以前更广,就产生了这门课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理解存在偏差,加之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认识不足,导致有一部分教师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思想性更为重要,自然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地把现当代文学作为思想性的形象传授给学生。
而也有一部分教师,则从文体、结构、语言等方面入手,将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变成干枯的数学解析题。
因此,由于教师本身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的教育内容千差万别。
同时,教师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在教学之余,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申请各级项目和基金,撰写论文和著作进行发表,导致现在很多高校教师无法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研究教学。
让开放教学撬动语文课堂的变革
让开放教学撬动语文课堂的变革作者:胡军来源:《考试与评价》2020年第03期著名教育专家崔峦曾指出当前的语文教学要从原始的“按教材教学”转向新课改背景下的“按课标教学”,强调教师要跳出原始经验教学的怪圈,认真参读课标,把握课标精神,明确课程性质,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形成。
这样的一番话无疑是在提醒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在“埋头苦干”的同时一定要关注课标,依标定本,依本而教。
一、开放的语文呼唤课程内容的开放传统的语文教学“高耗低效”,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实事,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中小学生利用几千个课时学习语文,结果却不会读写,岂非绌绌怪事。
”究其原因,可以说很复杂,但笔者认为受传统课程内容的束缚是其一大顽症。
传统的课程观认为教材即课本,教学内容即课文,教师教学以本为本,就文讲文,跳不出文本的怪圈,其他书籍均被视为“闲书”属“违禁药品”,基本上是不准带进课堂的,凡有大胆者偷看一二必遭痛责。
所以说中小学近十年的时间、几千个课时基本上都耗费在那十几本课本、上百篇文章上了,想想这样的语文教学不出问题那才叫怪事呢?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观告诉我们,教科书并不等同于语文课程,一篇篇课文也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开发教材、补充教材、取舍教材,使语文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更加丰满。
说到这,我不禁想起山东潍坊市北海学校的韩兴娥老师,她是海量阅读的倡导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她大胆的取舍教材,把大量的课外书带进课堂,她把一学期的课文花半学期甚至更少的时间就学完了,剩下来的大部分时间则带领学生们进行大量的阅读。
课堂上没有细致的“拆解”、没有深入的“鉴赏”、没有精心的“把玩”、更没有反复的“练习”,有的只是大量的阅读,从一年级的诵读千首童谣、海量阅读儿歌识字,到二、三年级海量阅读中积累,再到四至六年级海量诵读经典,就这样孩子们在韩老师的带领下尽情的遨游书海,博览群书、增长见识、夯实双基,打开了一扇扇言语智慧之门,获得一个个人生启迪。
在中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折点上……——周一贯老师访谈录
个 , 是 实践 中检 验 , 不是 只 就 而
到理 论 领 域里 去 寻 找 ,即 以语 文 教学 造 就学 生 语 文 素养 的成 效 来
检 验 。如 果 学 生连 最 基本 的识 好 宇、 写好 宇 都过 不 了关 , 很 难 说 就
的 百花 齐 放 ,我 们应 予 以充 分
“ 色语 文 ”诗意 语 文 ” 道 , 本 “ 的称 其 实 , 如 “ 色 语 文 ” 类 的 诸 本 之 说 法 ,不 是作 为 一 个 名词 使 用
的 , 只是 一个偏 正词组 , “ 它 即 本 色 的语 文 ” 诗 意 的语 文 ” ・ “ …
法 的 存 在 ,应 当是 一种 地 域 性 的 “ 体风 格 ” “ 派 ”黄 鸣奋 先 生 群 或 流 。 编 著 的《 艺术 交往 心 理 学 》厦 门大 ( 学 出版 社 ,98年 版 ) 把 艺 术 群 18 就 体 现 象 ,划分 为 “ 术地 域 群 体 ” 艺
( 由地 域 来 联 接 的艺 术 群 体 )“ ,艺 术 世 家群 体 ” 以 亲 属 关 系 为 纽 带 (
天我 们 强 调 重 认 语 文 课 程 本 色 ,
不 是 走 以前 “ 强 双 基 ”基 础 知 加 (
强调 的正 是语 文课 堂 的某 种特
色或 风格 ,而 不是 另 立 一 种语 文 形 态 。我们 应 当给 语 文教 学
识 和 基本 能 力 ) 回头 路 , 不是 的 更 “ 烧饼 ” 翻 。我 们对 坚 守 语 文课 程
连 成 的 艺 术 群 体 )“ 术 同 门群 ,艺
体 ” 以师 徒 关 系 相 传 而 成 的 艺 术 (
本色本真的认识 , 在新 “ 改” 是 课
《小崔说立波秀》的语境与地域文化错位
《小崔说立波秀》的语境与地域文化错位
陈俊妮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2(000)036
【摘要】《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和《壹周立波秀》主持人周立波,在各自的脱口秀节目中颇具人气,但在2012年国庆黄金档期间,他俩在共同主持的脱口秀节目《小崔说立波秀》中的表现颇受诟病。
笔者认为,除搭档主持方面的经验与驾驭能力不足之外,这档节目还有语境错位与地域文化错位的问题,并与对即兴效果的迷信交织在一起。
【总页数】2页(P67-67,68)
【作者】陈俊妮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小崔说立波秀》看当下脱口秀节目 [J], 张碧影
2.从“小崔说·立波秀”的得失看语文教学改革 [J], 刘勇;杨开清;
3.《文学改良刍议》对电视脱口秀话语表达的启示——兼评《小崔说立波秀》 [J], 程林;
4.《小崔说立波秀》的语境与地域文化错位 [J], 陈俊妮
5.脱口秀节目新突破--从策划角度看《小崔说立波秀》 [J], 王朝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从“ 说 秀” 议 题选 择 , 看 语 文教
感 和世 界 观 形 成 的需 要 出发 , 敏 锐 地 从 生 活 中发 掘 鲜 活 的 课 程 资 源 来 达 成 自 己 的教 学 。 优 秀 的 语 文 老 师 总 是 秉 承 “ 用一生来 备课 ” 的理念 , 他们 深知 : 生 活 阅 历 与 教 学 经 验
二、 从“ 说 秀” 现 场互 动 , 看语 文 课
堂 的学 生观
在 节 目开 播 前 的 发 布 会 上 , 崔永元 就称 , 这 个 节 目是 没有 台本的 , 上 台 以前 我 们 都 不 知 道 该 说 什 么 , 做 这 样 的
清如 许 , 为有 源头 活水 来 。 ” 语文教学鲜活的生命力 , 来自
心: 用心生活 , 用心发现 , 用 心提 炼 。
的积 累是 一 笔 难 能 可 贵 的 教学 资 源 , 它 可 以提 升 课 堂 教 学 效益 , 促使 教 学 风 格 的 真 正 形成 。 开发教材资源 , 还 需 要 教 师 的 睿 智 和 胆 略 。教 学 资 源 的 丰 富性 和适 切 性 程 度 , 决 定 教 学 目标 的实 现 范 围 和 实现 水平 。语 文课 堂 不 是静 态 的 场 景 , 语 文 课 本 也 不 是 语 文 教 学 中 固定 的 不 容 变 更 的 唯一 课 程 资 源 。语 文 课 程 需 要 整合 教材 , 整 合 学 生 的生 活 世 界 以及 各 种 媒 体 。教 学 资 源 的 合
理整合 , 不但可 以丰富教学 内容 , 而 且 有 助 于 拓 展 学 生 的
学习领域 , 实现课 堂教学 的开放性和 民主性 , 有 效 提 升 学 生 的 语 文 素 养 。 美 国 的 中 小 学 教 师 都 是 教 学 内容 的 开 发
语 文 的 天 地 又何 尝 不 是 海 阔 天空 , 只是 我 们 被 考 试 束 缚 和 禁 锢 着 。 叶 圣 陶 先 生 曾 说过 : “ 语 文 是 精 神 的宠 儿 , 她
与 功 利 无缘 ! ” 如何 实现 工 具 与 人 文 的 和谐 发 展 ? 如 何 整 合
者, 他们绝不照本宣科 , 甚 至 有 弃 教 材 于 不 顾 的胆 识 , 创 造 性 开 发 每一 堂 课 程 的教 学 资 源 。
语 文 的 教 材 ?其 实 , “ 道 不远 人 ” , 应 当缩 短 与学 生 和生 活 的 距离 , 语 文 即生 活 , 师 生 亦 教 材 。如 果 没 有 丰 富 的教 材 资 源 的有 力 支 持 , 再 美 好 的课 程 理 念 也 很 难 变 成 实 际 的 教 育 效 果 。语 文 教 学 , 应 当引 入 生 活 源 泉和 时 代 活 水 。“ 问渠 那 得
块黑板 , 一 张 嘴 巴。语 文课 本 不 是 唯 的 整合 才 是 真 正 的 语 文 教材 。 开发教材资源 , 需 要 对 生 活 的 热 忱 和 积 淀 。 只有 用心
生活 , 才 能真正地化 “ 生 活” 为我 所 用 , 正 如 余 映 潮 老 师 所 提 倡 的“ 做 语 文 教 学 的有 心 人 ” 。从 学生 思 维 和智 力 发 展 的
学 的教 材 观
《 小 崔说 ・ 立 波秀》 整整十 天, 每天 6 O分 钟 , 聊 着 十 种 关系 : 同学关 系 、 买卖 关系 、 职场 关系 、 师 生关 系、 夫 妻 关
系、 旅途关系 、 父子关 系 、 对手 关系 、 朋 友关系 、 医患 关 系 。 每 一 种 关 系都 与生 活息 息相 关 , 并 在 节 目 中不 断 地 创 设 生 活场景 , 试 图 让观 众 有 如 临 其境 的真 切 感 受 。 世事 洞 明 皆 学 问 , 人 情练 达 即文 章 。生 活 , 是 文 艺创 作 的 最 佳 源 泉 。 面对 每 一 种关 系 , 小 崔 和 波 波 都 能 以最 鲜 活 的 内容 和 最 丰 富 的生 活 生 动 呈 现 ,这 一 切 源 于 他 们 的 用
于丰 富的 、 为 学生 所 熟 悉 的 现实 生 活 , 而不是一本教材 , 一
( 四川省 双流 县 棠湖 中学外语 实验 学校 , 四川 双流 6 1 0 2 2 5 )
摘 要: 娱 乐 节 目的利 弊 , 向来 争议 不 断 。 周 立 波 和崔 永 元 主持 的节 目 , 可圈可点 , 学 生 大 都 特 别 喜欢 。 然 而对 于 央 视 曾
重磅推出的“ 小崔说 - 立波 秀” , 各 方 却 反 应 不 一 。针 对 这 一 现 象 , 笔 者 通 过认 真 观 看 , 多方调查 , 讨 论研究等方式 , 从“ 教 材 观” 、 “ 学生观” 和“ 学科观” 三个 方 面 来谈 谈 带 给语 文 教 师 的 启迪 和思 考 。 关键词 : 小崔说 ・ 立波 秀 ; 语文教师 ; 教 学 改 革
第 1 2卷 第 3期
2 0 1 4年 9月
基 础 教育 论 坛
Ba s i c E d u c a t i o n F o r u m
V01 . 1 2 No . 3
S e p . 2 01 4
从“ 小 崔说 ・ 立波 秀” 羽得失蓄 语文教学改革
刘 勇 杨 开 清
《 小崔说 ・ 立 波 秀》 ( 以下 简 称 “ 说 秀” ) 重 磅 推 出之 后 又 淡出屏幕 , 有 的赞 美 节 目丰 富 的 生 活 内 容 和 热 烈 的现 场 气 氛 ;有 的惋 惜 节 目 中崔 氏 深 刻 性 的 丢 失 和 周 氏 睿 智 的钝 化 。我 则 从 该 节 目的成 败 得 失 中思 考 对 语 文 教 学 改 革 的有 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