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史料教学与案例研究
“善疑、求真、创获”史料实证教学探究案例——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一语为例
思、想之m i t l M 教学参考栏目主持人/雨人唐琴2020年5月28日,在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成学江老师组织的历史教研室暨特级教师工作室第三次高端学术讲座上,南京大学陈晓律教授的精彩点拨,令我们这些常年埋头拉车的中学教师豁目开襟,如坐春风。
学界智者广博的学养、深邃的思想、高远的见解的确是“高山仰止”,但那种勤思善问、独立思考的治学态度却是我们能够“景行行止”的。
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成为思考型的教者,这 是受教于陈教授后的一个感悟。
统编版新教科书已经把许多体大思精的大学课程内容下移到了中学课堂,微言大义的教科书表述,纷 繁复杂的历史概念,纵横捭阖的时空联系,正 挑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
我们的备课教课不再是“一本万利”,而是“日新月异”,时时考验着我们的学科功底与专业素养。
要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历史教师必须走精博深思的道路。
教师自身善于思考,才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才更有资格进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 确提出: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阐 述以往的观点或提出新的解释”。
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引用“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一语,但以此来说明相关问题则似有偏失。
本文拟以此为例,沿着“善疑、求真、创获”的思考探究路径,引导学生质疑、求证、解析“素来不成问题之事”,以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一 语的史料实证效度【善疑】此语具体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当时主要针对什么?【求真——史料实证】材料1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借“祝寿”之名企图直接面见清帝并提出要求。
由于英国人事先掩饰其意图,导致清廷从中央到地方都将其误认为是向皇帝祝寿的“贡使”,结果出现了礼仪之争。
英使团随后参加了清帝寿典。
清政府曾天真地认为,祝寿完毕应该安排英使回国了。
到 这时马戛尔尼才正式提出了“划地居留”“增开口 岸”等6项要求。
新高考背景下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的运用研究
2、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混合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然而,混合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1、技术支持需求较高:混合教学模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效果,以及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 史料教学方法。我们假设:史料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 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搜集与高 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整理并分析已有研究成果;(2)问 卷调查法:对实施史料教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史料教学的 看法和体验;(3)实验法:选取一部分班级作为实验组,实施史料教学,其他 班级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教学,比较两组学生在历史知识掌握程度和兴趣方面 的差异。
本次演示的研究问题包括: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应如何制定 教学策略?这些策略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为验证这些问题,我 们提出以下假设: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策略将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 能力。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对文献 的梳理,制定针对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策略。其次,选取一所高中 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班级的学生进行前测和后测,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最后,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论。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史料教学被认为是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 径。例如,英国学者汤普森认为,史料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 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美国学者杜威则强调,史料教学应该与 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 批判性思维。
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看史料教学的重要性
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看史料教学的重要性河南省温县第一高级中学张静轩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学者及教师认识到了史料教学的重要性。
新颁布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更是明确提出了史料教学的目标及具体的教学活动建议,因而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并以此为指导积极开展史料教学。
关键词:课程标准史料史料教学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史料教学首先在西方逐渐发展起来。
在我国,随着教科书中引用史料的不断增加和高考历史试卷中材料解析题比重的不断攀升,史料教学也日益受到重视。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
《课标》对史料教学高度重视,进一步提出了全面、明确而具体的建议和要求。
下面从三个方面作一详细的说明。
第一,从《课标》第二部分的“课程目标”来看首先,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中明确提出,“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在这里,存储“历史信息”的载体无疑是指史料,即白寿彝先生所说的,“亦即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1],或如曹大伟、赵世瑜所说的,“一切存储着有关过去信息的资料”,它“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2]。
很明显,《课标》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学会从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基本技能。
其次,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明确提出,“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将“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这是《课标》不同于过去历史教学大纲的一个突出特点。
而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不再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现成的结论,就必须重视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
否则,“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将只能是一句空话,探究学习也只能成为“无米之炊”而沦于形式。
朱汉国教授曾说,在教学中增加史料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转变历史学习方式[3]。
《中学历史史料教学的案例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历史史料教学的案例研究》开题报告一史料教学的重要性。
史料教学的重要性首先由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
由于历史本身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它不可再现,亦不可重演,这个特点决定了只能通过历史遗迹、遗物、文物资料和文字记载等历史资料来研究认识历史,史料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它拓展了历史知识,往往能够把学生带进历史的时空,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通过对各种史料的分析,既可以印证课本中的观点,更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具有切身感受的情感体验,并由此根据自身的理解提出对历史问题的看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目的。
史料教学的重要地位也体现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以下简称《课标》)。
通过对课标的学习,可以发现《课标》对史料教学也高度重视,并提出了全面、明确而具体的建议和要求。
如《课标》第二部分的“课程目标”、第三部分的“内容标准”和第四部分的“实施建议”中都涉及到史料教学的重要性。
如在必修Ⅰ的课程目标中提出:“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
可见《课标》制定者希望借助史料的搜集、分类、解析、运用等各种形式的史料教学活动,以引导学生转变历史学习方式,密切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课标》强调“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接着简单介绍了几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如图书馆、历史音像资料、历史遗存、互联网、家庭、社区等,以提醒广大师生从中搜寻教学所需的史料及其它教学资源。
可以看出,《课标》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等部分,已将史料在教学中的搜集与运用,作为开展历史课程改革,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媒体和途径。
史料教学的重要性更体现在高考的试卷要求中。
在对近几年的高考进行分析发现,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考查标准,历史学科一个不变的考试内容就是史料分析,通过史料分析,得出历史结论和启示,从选择题到论述题,不管难易,它都有可发挥的余地。
基于课程标准的史料教学与案例探究1
基于课程标准的史料教学与案例探究
国际上史料教学——穷则思变
20世纪50、60年代,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激增的局面以及美、 苏争霸的态势,美国学校进行了教育改革。在这一背景下,英国学校教育 也被期待着在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效能。而在 一片改革的呼声中,历史科作为英国的一门独立科目的地位正在发生动摇, 据一项教育调查显示,英国历史科教育表现堪忧。被调查的近万名学生多 半感到历史科没有什么重要性,而且是非常无趣的一科。在他们认为“有 用而有趣”的科目排行榜中“历史”敬陪末座,而在“无用且无聊”的科 目排行榜中“历史”则高居榜首。学生普遍认为历史科十分无聊,而且对 他们的生活和日后的工作并没有什么助益,因此修读历史课的兴趣日益低 落,这就造成了历史科的教育危机 。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李稚勇 各位老师,我们仔细想一想,这是不是与我们目前学生实际情况一致?国外是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
基于课程标准的史料教学与案例探究
限制中学生历史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的因素
不会审题,抓不住问题的关键词限制项,要么对问题回答不完整,要么答非 所问;阅读材料不能抓住材料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核心论点,回答问题出现 偏差;阅读材料不能抓住材料中的所有有效信息,回答问题不完整;做题习 惯差,总是先看材料、后看问题,结果看完问题忘了材料,又得重读,时间 紧张;教材知识掌握不牢固或有漏洞,不能与材料信息点有机结合;材料的 对比、分析能力差,不能掌握对比分析的一般方法;对材料观点的评价能力 差,初中学生不能做到一分为二的评价,高中学生不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评价;由于不能获取材料中心思想、核心观点和对 材料信息不能完整的获取以及教材知识不能牢固掌握和知识漏洞,使学生不 能或不能很好的完成史论结合类型的问题;对于探讨材料启示类的问题学生 则因为不能对所有材料进行整体上的把握,不能言简意赅的回答出核心启 示……。
史料教学课题实施方案
史料教学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背景。
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史料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史料教学课题实施方案对于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目标。
1.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史料,提高历史思维能力;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的分析和解读能力;3.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历史研究能力;4.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三、课题内容。
1. 选取具有代表性和价值的历史史料,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生动、有趣的史料教学课题;2. 制定史料教学课题实施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3. 设计多种形式的史料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文献阅读、历史实物展示等;4. 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互联网资源等,丰富史料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5. 加强课堂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史料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课题实施步骤。
1. 确定史料教学课题,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2. 精心设计史料教学课题实施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3. 整合教学资源,准备相关史料教学材料和教学工具;4. 组织史料教学课题实施,引导学生参与史料教学活动;5. 进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史料教学课题实施方案。
五、课题实施保障。
1. 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熟练运用史料教学方法;2. 学校要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必要的教学设施,为史料教学活动提供保障;3. 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能够积极参与史料教学活动。
六、课题实施效果评价。
1. 通过学生课堂表现、作业成绩、考试成绩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史料教学课题实施效果;2. 教师要及时总结史料教学课题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不断完善史料教学课题实施方案;3. 学校要加强对史料教学课题实施效果的监督和评估,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历史新课标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学科新课标逐渐成为教学实践的重要依据。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本案例以《辛亥革命》为例,探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践新课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成果及历史意义;掌握辛亥革命的基本史实,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辛亥革命的相关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是什么?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新课讲授(1)背景介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如民族危机、封建统治腐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
(2)过程讲解教师讲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包括起义、光复、北伐等阶段,重点讲解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的建立等关键事件。
(3)成果与意义教师总结辛亥革命的成果,如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如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提高了民族意识等。
3.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有哪些?(2)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3)辛亥革命对当今中国有何启示?4.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人物,如孙中山、袁世凯等,让学生体验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进一步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四、教学反思1. 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贯彻本案例在教学中充分贯彻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历史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选择与运用的探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选择与运用的探究历史教学是中学阶段教育中一项基础性学科,历史教学成效取决于历史史料的选择、呈现以及教师的运用。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史料的选择与运用。
一、历史史料的选择
1、根据课程标准,确定历史史料的主要内容和角度。
历史史料选择应该坚持课程标准的宗旨,以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原则;
2、根据课程内容,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遴选相关可供使用的历史史料,以支持课程内容的呈现;
3、参考历史研究成果,挑选有科学价值的史料,以合理认识历史、系统地学习历史为要求;
4、根据教学需要,挑选适用于学生的史料,以健全学生的历史素养为要求;
5、注意历史教学中的社会文化背景,结合当下课堂环境,选取史料,以调动学生的思想观念为准则。
二、历史史料的运用
1、运用教学法,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史料可以结合实践任务,融入准确的知识认识;
2、引导学生自觉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利用史料识别历史问题,发现关联性,分析深度,归纳概括;
3、运用史料揭示历史规律,让学生认识历史的变迁规律、发展趋势,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4、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比较历史背景文化,比较历史时期的地位和状态,运用历史史料反映历史形势,达到历史文化娱乐教育的目的;
5、结合实际,运用史料反映社会变化、历史事件,引导学生研究时代特点、洞察时代脉搏,让学生深刻体会历史的活力、社会的发展动力。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与运用对历史教学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努力深入研究分析历史史料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史料、灵活运用史料,最大限度地发挥史料的学习作用,以健全学生历史素养,培育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与热爱。
“史料实证”课外活动课案例
“史料实证”课外活动课案例摘要:2018 年初,教育部正式发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
在进行秦汉历史教学时,我们充分发掘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探索课堂教学与课外实地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我们为此设计了一节“史料实证”课外教学案例。
关键词:新课标,史料实证,课外教学,案例课题:佗城179姓氏“史料实证”教学案例一、活动情况活动时间:2019年11月3日。
活动地点:龙川县佗城镇(公元前214年,始置龙川县,是中国保留最古县名的县份之一):影剧院墙文字遗存,宗祠,百岁街,明代城墙,考棚。
参加人员:“史料实证”课题组老师,高二级抽选的部分学生。
活动方式:走访考察,动手取证,查找文献。
二、活动主题结合新旧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关于秦汉历史的内容,从佗城镇的历史遗存中选取材料,开展实地的史料实证教学。
三、课时安排1个下午四、学情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必修1、必修2及必修3的部分内容,对新课程标准中的五大核心素养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目标通过现场实践,选取相应史料,实施“史料实证”教学,理解佗城从古到今的社会变化,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六、教学过程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
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
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
”(见《史记》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材料二“又使尉佗逾五岭攻百越。
尉佗知中国劳极,止王不来,使人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
秦皇帝可其万五千人.于是百姓离心瓦解,欲为乱者十家而七。
”(见《史记》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材料三龙川县佗城镇政府曾经派出多个工作组,着手调查当地18个行政村姓氏史料,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上门挨家挨户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佗城镇会聚了179个姓氏,其中该镇佗城村目前就包容了140个姓氏。
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
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
本文将围绕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进行解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史料教学案例。
通俗地讲,史料教学案例就是以具体历史事件或人物为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解读和讨论,达到提高学生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设计史料教学案例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案例真实性。
案例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必须是真实存在的,确保学生通过案例了解到真实的历史事实和人物形象。
2.案例代表性。
案例选择应具有代表性,可以体现出一定的历史时代、地域或文化背景。
3.案例多样性。
案例设计应该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案例引导性。
案例设计应该有针对性和引导性,能够引导学生对历史事实进行分析、解读和讨论,提高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
在具体设计史料教学案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选择。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案例,确保案例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2.案例制作。
制作案例需要考虑案例呈现形式、内容组织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确保案例的引导性和易于理解。
3.案例应用。
教师需要合理运用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演讲、写作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案例分析和讨论中。
总的来说,史料教学案例设计是一项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教学策略。
通过合理的案例设计和应用,能够达到提高学生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立足课程标准 聚焦学科素养--基于福建省中考命题的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探究
立足课程标准 聚焦学科素养
——基于福建省中考命题的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探究
A.等级森严
B.小国寡民
C.自给自足
D.军事独裁
该题对应的课标内容是“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
采
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考核。
T6.据图1可知,隋唐时期扬州、苏州、杭州经济发展的相
同因素是:
A.交通便利
B.海运发达
C.外贸兴隆
D.文化昌盛
该题采用地图的形式,进行跨学科处理,
空观的考核有较大的意义,对应的课标内容是
加强历史解释的考查,体现发展性
课标设计理念倡导“使学生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
法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能力要求方面,
“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
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
这也是学科素养下对历史解释的考查。
西服零星地出现在通商口岸。
还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改良A.民主政治确立 B.纺织技术改进其次,明确行为动词的不同能力层次要求。
“知道”“列举”。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史料运用的几点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史料运用的几点探讨摘要】笔者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阐述了在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如何精选史料、有效地运用史料教学法,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新的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精选史料史料教学法提高效益【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11-0059-01史料教学法在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新的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并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可以看作是最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和有助于提高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注重课程标准要求的达成,提高学习效率课程标准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更是课堂教学的圭臬,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史料的运用也必须以课程标准为准则。
现行的各版本教材都是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但是,各版本的教材在不同专题的具体内容编写上对课程标准要求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这就导致了在不同版本教材中对于同一个问题的阐述论证时运用了不同的史料的现象,如在论述“清朝君主专制制度顶峰”这一问题时,人民版采用了“军机处的设置”和“密折奏事”这两则史料;而人教版则采用了体现“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南书房”和“军机处”等机构演变的史料。
而本节课程标准对这个问题的要求仅仅是“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重点选用更能贴近课程标准要求的、有关军机处设置的史料,以使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内容更精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不同版本教材在呈现课程标准的程度上也有差别,如人民版教材对于课程标准中“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这一条时,则仅仅阐述了“‘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等有关内容,而对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则无只言片语的论述,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补充一些能够体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的史料,使教学内容更完整,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归纳和掌握这一重点知识,从而更有效地达成课标要求。
新课标下的史料教学例谈
新课标下的史料教学例谈史料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历史上的史料汗牛充栋,如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图画、文物、民谣等,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就是从史料开始的。
因此,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特别是从史料本身出发。
中学历史教材中的史料简明通俗,文字生动。
如果教师巧妙地加以运用,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拟就史料教学的具体策略谈一点体会。
一、运用史料突出历史的具体性高中历史教学的具体性不能停留在小学或初中阶段的“讲故事”、“说过程”的形式,而应该用史料凸显历史的具体性,通过史料把抽象的历史分析具体化,展示“历史的细节”,尤其是通过史料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养成史论结合的学习习惯,从而为课外自学提供能力基础。
案例一:高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确定的主题是“我们选择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
首先呈现三则史料:材料一:19世纪中叶,有位名叫萨拉·古德的8岁女孩向矿山委员会提供了如下证言:“我是高沃媒矿的矿坑通风口值班工人。
工作并不累人,但我必须在没亮光的情况下值班,我很害怕。
我早晨4点钟,有时3点半就起来,5点半以前出门。
我从来不入睡。
有时,心情愉快时,我就唱歌,但不是在黑暗中;在黑暗中,我不敢唱。
我不喜欢待在矿坑里。
有时清晨上班时,我非常瞌睡。
我上主日学校,朗读‘阅读使人充实’。
……我希望上学,不想待在煤矿里。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材料二:当女工的“幸福”我被推荐给一家有名的工厂。
我从来没有打扮得如此漂亮。
我唯一的愿望就是要有漂亮衣服穿。
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
……我暂时不再贫穷了。
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
只花20克来泽我们就能买肉,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
——波普《一个女工的青春》(1909)材料三:工人们随着工厂汽笛的鸣声而上、下班。
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
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史料教学是历史学科的核心,也是历史学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提高史料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对史料教学进行案例设计,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史料的来源、特点、价值和使用方法,从而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史料教学案例设计的基本原则1. 突出问题史料教学中需要突出问题,将史料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史料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意义和作用。
2. 多样性史料教学中需要多样性,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史料,从而培养他们处理不同类型史料的能力和方法。
3. 系统性史料教学中需要系统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维度了解史料的来源、特点、价值和使用方法,从而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4. 实用性史料教学中需要实用性,让学生了解史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史料教学案例设计的步骤1. 确定教学目标在进行史料教学案例设计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行。
2. 筛选史料在确定教学目标后,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筛选史料。
史料的选择应该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同时要考虑史料的类型、来源和价值。
3. 设计教学活动在筛选好史料后,需要设计教学活动,包括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应该具有多样性,同时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4. 实施教学在设计好教学活动后,需要实施教学。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教学效果。
5. 评估教学效果在教学结束后,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教学效果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听课评价等方式进行。
三、史料教学案例设计的注意事项1. 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史料的来源、特点、价值和使用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2. 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史料的能力,让他们了解史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布置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史料的内容和价值。
任务的布置应该具有实际意义和挑战性。
新课标下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标下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岳麓版必修二《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教学案例顺德一中高中部严匡禧一、背景新课程标准对于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提出了三个要求: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把握重大历史问题的基础上提高阅读和多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全面分析、概括和阐述历史事件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了实现以上三个目标,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转变教学方式。
广大教师为此也做了很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过于追求所谓的新教学模式,很多历史教学往往忽视了历史课程的核心价值,即历史知识的积累、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历史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也就漠视了传统的史料教学这样一种于历史课程核心价值实现颇具价值的教学方式的运用,而过分追求教学方式形式上的新颖和华丽了。
下面想通过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案例,重申史料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意义,以及浅谈如何在在新课程标准下,充分发挥史料运用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片段一:导入师:我们上节课讲完了“改变是世界的工业”。
在谈到工业革命的影响时,我们提到,欧美工业国家通过将自己的商品销售到世界各地,并且在世界各地掠夺原料和农产品,使世界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最终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市场。
当然,这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古老的中国也不能幸免于难。
欧美国家的商品及对中国原料和农产品的掠夺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在开始我们今天的新课之前,我想请大家先欣赏歌德的一首诗:既然痛苦是居心快乐的源泉那又何必因痛苦而伤心?难道不是有无数的生灵,曾经遭到贴木尔的蹂躏。
2023年基于新课标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课件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研究形势 什么是新课标 第二部分 研究概念 什么是大单元教学 第三部分 研究策略 大单元教学的策略与路径 第四部分 研究案例 我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第五部分 研究未来 给老师们几个建议
01
什么是新课标
一、什么是新课标
02
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学习单位的单元
在身边发现历史:跨学科、创新探究方式 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体认革命精神,弘扬革命传统,传承
红色基因。 看电影,学历史:发现历史细节、综合探究能力 历史地图上的世界格局: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古代典籍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元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科课程综合化、实践活动课程化、校本课程国家化
大单元教学教的学基分析本理教解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整合论教学实践取径
作为“学习单位”的单元的丰富意蕴:(崔允漷) 强调其统摄中心之大,即往往由上述“大任务”“大项目”等加以驱动; 强调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站位之“高”,即要从整体着眼,从“大”处 着眼,超越单一的知识点和技能而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思考课程育人的本 质; 强调时间维度上学生学习历程之“完整”,即避免传统的“课时”逻辑 对于学生学习经历的割裂,强调“以学习定时间”而不是“以时间定学 习”。
否则,“目标遥远,可望不可及”“虽尽力然效 果不佳”;“目标模糊,虽有动态然终不是有意义的 生命”“虽有形制然实不能有价值的规矩。”
2、关于教学内容的整合
(1)设计新的综合性的学习主题 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要依据新课标,在分析课程结构的基础
上,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 对教科书的顺序、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教学内容进行有跨
立足课标深入教材解析的思考
立足课标深入教材解析的思考无需赘言,大家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当今的课改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改革。
无论是从课堂教学要达成的最终目标,还是评价考核的基础,都直指课程标准的达成与要求。
“基于课程标准”就是要“以课程标准为学校教学质量问责的标准、教学评价结果解释的依据、教学改善的目标”1。
有教育者更是指出教师在备课时要有课标意识,认识到教材分析的目标是把握教材文本与课标要求之间的差距,用好教材,努力落实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2那么如何立足课程标准,深入教材分析呢?笔者将结合部编版《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1.依据课标确立教学目标《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特别强调“力图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而不是孤立、分散地讲述历史知识。
3”部编版教材编写正是按照时序性基础上的主题单元体例来编写的,这不仅呼应了课程标准对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及时段总结,更是提醒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就历史知识教授历史知识,而是要站在时段长河上俯视一个个历史事件,注重用一个时段的眼光将历史事件串联起来,昭示历史发展的趋势。
因此备课一开始,我们除了将眼光落到具体的教学目标上,更要注重单课所在单元的历史时段总结和描述,将单课内容融入单元整体中考量,则无形中树立起了单课的教学高度,确立了“课魂”。
具体到本单元,其主题是“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由此可见,本课通过展现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特点,及社会的巨大变革,新的经济、政治制度的建立,凸显了我国社会由战乱走向统一,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发展的趋势。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突出变化的本身,更要体现变法后的发展趋势。
1.紧扣课标剖析教材结构,凸显核心问题在单元时段下,依据课标确立了课魂之后,我们就必须具体到单课教材,进行进一步的教材分析。
在这个环节里,笔者在实践中特别注重剖析教材结构。
本课包括了三个子目,请看下图:表面上看子目内容与课标一一对应,我们只要根据“知道”、“了解”、“认识”、“感悟”等层级词汇就能理解和把握教学的重点内容和核心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课程标准的史料教学与案例研究各位老师:大家好!接受周宏老师的命令,我来给大家进行一次关于课程标准下史料教学做法的培训,为了便于大家对史料教学的理解,周老师又让我加上案例。
周老师对这次培训注入大量心血。
首先请大家感谢周老师!关于课程标准下的史料教学,我关注此问题开始于2006年,那年我要参加一次赛教,就用了这个方法。
真正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开始2007年,查阅了大量资料,做了两个与史料教学相关的课题,形成了一些自己对史料教学的看法,其中有不严谨的地方,希望和大家一起使它更加完善。
下面就为什么做史料教学,怎样做史料教学,和史料教学案例与大家共同分享。
我今天讲的主题是《基于课程标准的史料教学与案例研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关于课程标准下的史料教学问题。
▪史料教学界定▪史料教学的产生背景▪史料教学现实意义▪史料教学案例分析▪史料教学实施建议▪史料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历史阅读理解能力▪史料的来源与选择▪史料运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由于你我都是来自一线的教师,可能实际的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和教学经验比理论知识多一些,甚至在一些培训会上也有老师也对我说“何老师,我们对理论不感兴趣,就就讲些实际的,我们一看就能操作的”。
这位老师还是关注教学的,要不然就不这些话了。
但是,我首先声明,我对“史料教学”不成熟,也在很大程度上是我自己的看法,需要我们共同使她完善。
我们不能“只低头拉车,还得抬头看路”,咱们陕西有句老话说得好“方向不明干劲大,点子不清主意多”。
说的就是不抬头看路,盲目行动的人。
所以我们还是的看看理论。
▪一、史料教学界定见大屏幕史料是进行历史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
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指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得出相关结论,验证历史教学观点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从这个概念上来看,史料教学一种历史教学手段,就是史论结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看来,这种教学手段并不新颖,但是,正是这不新颖的教学手段,在国际国内都经历了起起落落,落落起起。
二、史料教学的产生背景史料教学是一个传统而古老的历史教学手段,我们古代的历史教学用的就是这个手段,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在治学与教学中也采用的是这个手段,历史是什么?用哲学的话讲,她是存在于意识之后,认识之前的客观实在。
既然是客观实在的,就有史实的存在,没有史实,就剩下干巴巴的说教。
历史教学失去了史料教学,就失去了依托,历史属于验证主义,使用的基本哲学方法是归纳法。
如果没有了史实,我们如何归纳。
这样历史教学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但有时候,就是这些看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有时就会眼睁睁犯错误。
史料教学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出现了波折,甚至有一个时期被放弃,使历史教学成为政治说教的工具,历史课变成了灌输政治思想、历史史实。
以至于让我们的历史学科被有些人成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称我们教历史的人为“历史掮客”。
让我们历史老师的战线沦陷了,让我们教历史的人被道德沦陷了。
当然这是特殊时期。
但是国际上史料教学也一度沦陷了阵地,直到历史教学下滑时,才被重新拾起。
20世纪50、60年代,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激增的局面以及美、苏争霸的态势,美国学校进行了教育改革。
在这一背景下,英国学校教育也被期待着在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效能。
而在一片改革的呼声中,历史科作为英国的一门独立科目的地位正在发生动摇,据一项教育调查显示,英国历史科教育表现堪忧。
被调查的近万名学生多半感到历史科没有什么重要性,而且是非常无趣的一科。
在他们认为“有用而有趣”的科目排行榜中“历史”敬陪末座,而在“无用且无聊”的科目排行榜中“历史”则高居榜首。
学生普遍认为历史科十分无聊,而且对他们的生活和日后的工作并没有什么助益,因此修读历史课的兴趣日益低落,这就造成了历史科的教育危机。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李稚勇这些情况与我们今天历史学科遭遇的尴尬是一致的,那么英国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请大家看▪在历史教学中,为了与发现式学习“探究模式”(mode of enquiry approach)的理念相一致,激发学生的思考,历史研究的基础之一──史料被引入教学之中。
一些历史教师让学生通过史料感受历史学家所面临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不仅是记诵事实,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评价证据,分辨“事实”与“说法”的差异,即通过理性的思维和以证据为基础的想象来理解以往的社会和历史的发展。
学生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接触一些一手或二手的材料,彼此讨论、解答问题,判别史料、尝试重建历史,在课堂中进行“做历史学家”的“活动”。
▪一时间,运用史料的历史教学在教育界倡导的“活动教学”的风潮下积极开展起来。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李稚勇这样做效果如何,是不是走出了危机?▪英国为此进行了改革,其表现之一是十分重视史料教学,即把史料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及探究历史的证据,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此项改革坚持数十年,不仅赢得了学生的欢迎与社会的赞同,而且使英国的历史科教育彻底摆脱了危机。
当英国摆脱危机后,这个成功经验迅速的在世界其他国家推广开来,我国此时也正值90年代末期深化改革。
▪跨世纪之际,中、美、英三国相继出台了各自的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它们都十分重视史料的运用。
可以说,史料教学已成为21世纪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
由于国际上史料教学的展开,改变了历史教学危机,我国此时也开始了引进并重新拾起史料教学。
但是开始也是悄悄的变化,它并没有首先出现在当时教学大纲里,而是产生在当年的教学指挥棒高考中。
▪上世纪90年代末我们的高考中悄悄的出现了“材料阅读”题。
▪2004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引入了史料教学,但是说的不明确,细心地老师就会发“使学生学会从史料中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话”▪2012年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就明确了史料教学首先,《课标》第二部分的“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史料教学的重要性。
其次,《课标》第三部分的“内容标准”明确要求重视史料教学。
再次,《课标》第四部分的“实施建议”也明确提出史料教学的重要。
例如,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我们学习了史料教学产生的背景。
下面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要做史料教学。
史料教学的必然性——现实的必然要求(1)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必然要求。
若干年后,我们教的基本史实可能被忘却,但因网络在,随时都可以找到,便于重新识记。
但是不能忘却的是史料分析的方法,只要有这个方法在,他就不会形形色色的歪曲历史所迷惑。
这才是历史教学根本使命所在。
(2)历史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对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与能力明确提到: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现实因素——中高考的基本题型。
我们目前中高考历史试题,没有一道题不是以史料为依托。
史料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根据史料提炼有效信息能力;对史料进行分析理解能力;能根据史料提供的信息点,迁移知识,与所学知识结合,构成答案的能力具有不可替带的作用。
史料教学的紧迫性——历史老师的尴尬2013年陕西中考历史平均分18.332014年陕西高考历史平均分45.46由于成绩差,我们不得不面临同事、学校领导、家长的指责与不理解。
历史老师的困惑——命题不在书中——命题原则“命题不囿于教材”学生的厌学——怎么努力背,都是没成果,反正都是蒙,学不学一个样。
政治老师的责备——你们历史学科拉了政史合卷的腿,跟你们一张卷子,还不分开计成绩,倒了八辈子霉了。
领导的责备——给你们一周两节课的课时,成绩还考不过体育,综合素质不开课,考的都比你们强。
学生家长的不理解——我娃背了、记了,怎么不见成绩呢,现在的历史老师咋连书都不会教了。
我们必须得认真思考:历史教学成绩提高被什么限制了?▪教师角度——走的太久,忘记了出发点。
我们的老师教历史这么多年了,忘了我们为什么教历史。
忘了我到底要交给学生什么?是史实还是方法?若我们想清楚了,就应该回到史料教学的轨道上去。
▪学生角度——历史阅读理解能力欠缺学生为什么史料阅读理解能力差,不是不动脑,而是我们老师没有培养这种方法和意识。
要培养这种意识就得进行史料教学。
说到这里,我们应经可以找出史料教学的意义了。
三、史料教学现实意义▪ 1.有利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有助于历史方法的修习、历史思维能力的养成与提高;▪ 3.有效地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修养的提升。
▪ 4.提升中高考成绩的必然选择既然史料教学这么重要,我们当前的老师是如何看待史料教学呢?我们学生的史料阅读理解能力如何呢?为此,我做了一个小调查,原因在于我2012年曾经申请了一个市级课题《中学生历史阅读理解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下面我们来看看,我的调查结果。
对老师的调查——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3个区76名教师)结论:我们知道错在哪里了,我们太需要史料教学了,我们太需要史料教学的方法和实施建议了。
对学生的调查——教学质量中等及以下学校12所初中893名同学,不具有广泛代表性。
不敢列举了,我当时发现这些调查数据后,不敢再给各位老师展示了。
我们有些老师会坐不住的。
这说明什么,我们需要史料教学。
我们的学生需要史料教学,非此不能克服这些问题。
我将倒查结果汇总,不以表格形成呈献给大家,我们看看是什么原因限制了学生了史料阅读理解能力,这将有利于我们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不会审题,抓不住问题的关键词限制项,要么对问题回答不完整,要么答非所问;阅读材料不能抓住材料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核心论点,回答问题出现偏差;阅读材料不能抓住材料中的所有有效信息,回答问题不完整;做题习惯差,总是先看材料、后看问题,结果看完问题忘了材料,又得重读,时间紧张;教材知识掌握不牢固或有漏洞,不能与材料信息点有机结合;材料的对比、分析能力差,不能掌握对比分析的一般方法;对材料观点的评价能力差,初中学生不能做到一分为二的评价,高中学生不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评价;由于不能获取材料中心思想、核心观点和对材料信息不能完整的获取以及教材知识不能牢固掌握和知识漏洞,使学生不能或不能很好的完成史论结合类型的问题;对于探讨材料启示类的问题学生则因为不能对所有材料进行整体上的把握,不能言简意赅的回答出核心启示……。
阐述了问题,等会我将会给大家讲一讲,我们是如何克服这些问题的。
到此为止,我说了这么多史料教学的好处,那么有没有关于这一方面的案例,可以供我们参考呢?请大家看一课,这是2008年我作为“阳光师训”讲师时在阎良上的一节公开课。
第十二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西安市西城中学何高峰课程标准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